低频长途对称通信电缆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建设

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建设

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建设有关技术问题一、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建设的有关技术问题(一)通信光缆中光纤的主要技术指标目前通信建设工程使用的光纤主要有两种,即ITU-T G.655(简称G.655)和ITU-T G.652(简称G.652)建议的单模光纤。

G.655为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一个工程(至少是一个中继段)所用的光缆应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即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和同一制造方法)。

光缆中的同一种光纤(G.655或G.652)应为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和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

每盘光缆中的光纤不应有接头。

现将G.652和G.655光纤的主要技术标准分别介绍如下:1、G.652光纤(1)模场直径(1310nm波长)标称值:8.8-9.5μm之间取一定值偏差:不超过取定值的±0.5μm(2)包层直径标称值:125μm偏差:不超过取定值的±1.0μm(3)1310nm波长的模场同心度偏差:不大于0.8μm(4)包层不圆度:小于2%(5)截止波长截止波长应满足λcc及λc的要求:λc(在2米光纤上测试)<1260nm;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270nm。

(6)光纤衰减系数①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6dB/km。

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

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285~1339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②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23dB/km。

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

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10nm及1550nm波长)时,其衰减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并无明显台阶。

信号电缆技术规格书

信号电缆技术规格书

综合护套铁路信号电缆一、技术要求总体原则:产品需经省部级鉴定或技术审查,符合TB/T2473·3-93和TB/T2476·3-93的有关规定。

(一)电缆应用范围适用于额定电压交流500V或直流1000V以下传输铁路信号、音频信号或自动信号装置的控制电路。

(二)电缆名称聚乙烯绝缘综合护套钢带铠装聚乙烯外护套铁路信号电缆。

(三)电缆型号PTYA23(四)技术规范1.电缆的规格及参考外径表:2.工作条件2.1电缆的使用环境温度为-40℃~+60℃;2.2电缆导体长期工作温度不超过70℃;2.3电缆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适用于需要设置屏蔽电缆的电气化区段;2.4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五)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1.导体:采用软圆铜线2.绝缘2.1绝缘应采用聚乙烯塑料,并制成红、绿、白、兰四种颜色;2.2绝缘标称厚度为0.6mm,允许偏差为0.1mm。

3.线组3.1对线组由两根不同颜色的绝缘单线绞合而成;3.2星形四线组由四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绞合而成,不同绞合节距的星形四线组应疏绕不同颜色的非吸湿性丝或带;3.3对线组和星形四线组均为左向绞合,其绞合节距应不大于300mm;4.缆芯4.1除四芯电缆外,其它规格缆芯外层绞合方向均为右向,相邻层绞合方向相反;4.2缆芯外绕包一层合适的包带,绕包重叠率为带宽的10~20%;5.综合护套5.1复合带的纵包与挤包聚乙烯层一次完成,统称为综合护套;5.2复合带纵包重叠部分应不小于6mm,9芯以下电缆的纵包重叠部分宽度应不小于带宽的20%,接缝处圆整。

6.电缆的电气性能7.理想屏蔽系数在频率为50Hz,9芯及以下电缆护套上的感应电压为50~200v/km,12芯及以上电缆护套上的感应电压为35~200v/km时,综合护套信号电缆的理想屏蔽系数应不大于0.8。

(五)电缆交货长度1.500m及以上的电缆不少于总交货长度的50%;短段电缆交货长度不超过总交货长度的5%;12芯以下短段电缆长度为50~250m;12芯及以上短段为100~300m;2.电缆长度计量误差应不超过±0.5%;3.根据双方协议,允许以任何长度电缆交货。

长途干线建设规范

长途干线建设规范

关于发布《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的通知信部规[2003]3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中讯咨询邮电设计院,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现将《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编号:YD5102—2 003)发布,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

原《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编号:YDJ14—91)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部综合规划司负责角释、修订、监督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二00三年九月十三日1总则1.0.1《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简称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长途信干线陆地光缆传输系统的线路工程设计。

改建、扩建及其他类似光缆线路工程可参照执行。

1.0.2工程设计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建设用地,重视文物和环境保护。

1.0.3工程设计必须保证通信网整体通信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设计中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工程造价。

1.0.4工程设计应合理利用已有网络设施和装备器材。

1.0.5工程设计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的材料和设备,未取得入网许可证的产品不应在工程中使用。

1.0.6工程设计与通信发展规划相结合。

建设方案、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应以网络发展规划为依据,充分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性。

1.0.7当本规范与国家相关网络技术体制、进网要求、技术标准有矛盾时,应以后者为准;与本规范引用的标准及规范有矛盾时,应以本规范为准。

1.0.8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的条款确有困难时,应充分阐述理由,提出解决方案,并呈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1.0.9本规范未尽事宜,可参照现行相关设计规范或暂行规定执行。

2干线光缆传输系统2.0.1干线光缆传输系统构成见图2.0.1。

通信行业-第三章通信线路 精品

通信行业-第三章通信线路 精品

3
x
电报信号 数字信号
11 88 77 67
11
1
99
9
34
7
x1
0
电报+电话信号 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1
11
1
9
99
9
7
77
9
6
78
x
电报+电话信号+多媒体信号 数字信号
通信线路现状
架空明线-已淘汰,但杆路技术被保留。
对称电缆-长途对称电缆已淘汰,但在局域网中大量应用。
同轴电缆-长途同轴电缆已淘汰,但在有线电视网中大量应用。
同一杆路上的各对导线,由于长距离平行架 挂,会因电磁感应产生相互间的串音干扰。每隔 一定距离将一对导线的两根交换挂设位置,可使 串音相互抵消,这种措施称为交叉。采用不同的 交叉制式,可以开通的电话电路数也不相同。采 用中国1966年设计的新 8式交叉的明线线路,容量 可达200多个电话电路。在同一杆路的导线中,还 可选出几对铜线或铝线各加开一套短距离的高12 路载波电话,使容量增加到300多个电话电路。
通信线路的作用-作为传输信息的媒介
对传输媒介的基本要求-容量大、经济、安全、稳定、寿命长
通信线路的发展历史:
架空明线:铁线、铜线、铝线 1843年,在莫尔斯的组织领导下,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之间建 成了全球第一条电报线路(架空明线),全长64.37公里。 1844 年5月24日,莫尔斯心情激动地坐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 庭会议厅中,右手紧握电键,当着众人的面,用他改进后的电 报机──“莫尔斯电报机”向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发出了历史上 第一份长途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中国于1877 年在台湾修建了中国第一条架空电报线路, 1879年, 又建成天津到塘沽的军用架空电 报线路。

通信电缆的基础知识

通信电缆的基础知识

有线专业教案编号:通信电缆基础知识单位:通信站编写人:贾彬适用对象:新兵编写日期:2011年2月11日批准人:2010年1月10日通信电缆基础知识单位:通信站编写人:贾彬适用对象:新兵编写日期:2011年2月11日通信电缆的基础知识教学提要课目:通信电缆的基本知识目的:通过学习,使大家了解和掌握电缆的基础知识内容:一、通信电缆线路的概述二、通信电缆线路的组成及其要求三、通信电缆的构成四、通信电缆的材料五、通信电缆的结构六、电缆的接续和封焊七、电缆芯线故障的种类及产生原因八、电缆芯线故障段落的分析和判断九、芯线故障和分线设备的修复十、电缆的敷设方法: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学对象:新兵时间:2课时地点:教室要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遵守课堂纪律教学保障:微机一台教学进程教学准备:1.清点人员、整理着装2.宣布教学提要教学实施:通信电缆的基础知识一、通信电缆线路的概述电缆通信线路,是我军长途有线电通信的重要线路,是国防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用以建立总部各大军区、各省(市)指挥所、海军、空军基地,以及战略要地的长途有线电通信。

也可以用以建立高级领导机关,永备筑城地域的内部有线电通信。

通信电缆线路,使用年限较长,通信距离较远,容量大,质量高,稳定可靠,保密性好,可以开通电话、电报、传真和数据传输,同轴电缆还可以开通电视。

但是初建工程量大,费用高,线路传输衰耗大,施工维护技术作业比较复杂,遭到破坏后不易快速修复。

二、通信电缆线路的组成及其要求(一)通信电缆的分类现代的通信电缆,按结构、用途、敖(架)设方式,大体分类如下:1、按用途分(1)长途电缆(2)市话电缆(3)海底电缆2、按保护层分(1)塑料电缆:目前主要用于边防、岛屿通信线路建设。

(2)橡胶电缆:主要用于野战敖设。

(3)裸铅包电缆:用于管道、架空或室内敷设。

(4)聚氯乙烯铝包电缆:适用于直埋,但坡度不得超过45度。

(5)铠装电缆:分钢带铠装和钢丝铠装两种,前者用于坡度小于45度,后者用于坡度大于45度地段或水下敷设。

通信电缆技术标准

通信电缆技术标准

3.1 导线3.1.1 导线直径导线直径设计满足部颁标准YD/T322-1996中导体直流电阻之要求。

3.1.2 导线断裂伸长率见下表1表1 导线断裂伸长率3.1.3 导线的电性能电阻率ρ20≤0.017241Ω.mm2/m3.2 绝缘采用符合部颁标准YD/T760-95规定的高密度聚乙烯料,其密度≥0.941g/cm33.2.1 高压火花测试DC2-6kv 每12km不得超过1个击穿点。

3.2.2 色谱a线:白红黑黄紫b线:兰桔绿棕灰绝缘颜色符合GB6995.2或YD/T322-1996标准中附录A(标准的附录)的规定3.2.3 绝缘的机械物理性能3.2.3.1 绝缘颜色迁移试验温度80±2℃时间24h不迁移3.2.3.2 绝缘抗张强度(中值)≥16Mpa3.2.3.3 绝缘断裂伸长率(中值)≥300%3.2.3.4 绝缘低温卷绕试验试验温度-55±1℃时间1h 10个试样应无开裂0/103.2.3.5 绝缘热收缩率试验温度115±2℃时间1h≤5%3.2.3.6 绝缘热老化后的耐缠绕性能热老化处理温度115±2℃处理时间24×14h再次老化温度70±2℃处理时间24h试验结果应不开裂3.2.4 绝缘外径导体直径0.4mm,绝缘外径为0.72±0.01mm;导体直径0.5mm,绝缘外径为0.88±0.01mm3.3 线对3.3.1 由分别称作a线和b线的两根不同颜色的绝缘芯线均匀地绞合成线对。

成品电缆上,任意线对绞合节距在3m长度上测得的算术平均值不大于155mm,且与标称节距误差不大于±2%。

3.3.2 绝缘芯线应按表2规定的色谱和序号构成线对表2 基本单位线对序号与绝缘色谱3.4 缆芯3.4.1 20对及以下电缆采用同心式结构,20对以上电缆,缆芯由若干基本单位(子单位)或(和)超单位绞合而成.3.4.2 缆芯排列见下表3表3 推荐的缆芯结构排列3.4.3 预备线对100对以上电缆预备线对的数量应不超过电缆标称线对数的1%,且最多不超过6对.3.4.4 缆芯包带缆芯外重叠绕包两层聚酯带,重叠率为15-20%3.5 护层3.5.1 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缆芯包带外重叠纵包一层符合部颁标准YD/T723.2-94规定的双面铝塑复合带,铝带标称厚度为0.20mm3.5.2 铝塑复合带的搭接宽度应大于6mm,当缆芯直径≤9.5㎜时,纵包重叠宽度应≮缆芯圆周20%,3.5.3 铝塑复合带铝带搭接处的平均剥离强度应≥0.8N/mm3.5.4 铝塑复合带外紧密挤包一层粘结的聚乙烯护套,聚乙烯护套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GBT~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标准

GBT~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标准

GBT~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标准GB/T 18015.1~18015.7-1999目次前言 (Ⅲ)IEC前言 (Ⅳ)GB/T 18015.1-1999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 (1)GB/T 18015.2-1999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 (16)GB/T 18015.3-1999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3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 (23)GB/T 18015.4-1999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4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分规范 (27)GB/T 18015.5-1999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5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 (33)GB/T 18015.6-1999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6部分:垂直布线电缆分规范 (37)GB/T 18015.7-1999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7部分:垂直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 (43)GB/T 18015.1~18015.7-1999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纳IEC 1156《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系列标准。

这一系列标准分别为:IEC 1156-1:1994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IEC 1156-2:1995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IEC 1156-2-1:1995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第1节:空白详细规范IEC 1156-3:1995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3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分规范IEC 1156-3-1:1995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3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第1节:空白详细规范IEC 1156-4:1995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4部分:垂直布线电缆分规范IEC 1156-4-1:1995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4部分:垂直布线电缆第1节:空白详细规范与IEC 1156 系列标准相对应,本标准在《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的总标题下分为以下部分:第1部分(GB/T 18015.1-1999):总规范第2部分(GB/T 18015.2-1999):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第3部分(GB/T 18015.3-1999):水平层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第4部分(GB/T 18015.4-1999):工作区布线电缆分规范第5部分(GB/T 18015.5-1999):工作区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第6部分(GB/T 18015.6-1999):垂直布线电缆分规范第7部分(GB/T 18015.7-1999):垂直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其中第2,4,6 部分应与第1 部分一起使用;第3部分应与第1部分和第2部分一起使用:第5部分应与第1部分和第4部分一起使用:第7部分应与第1部分和第6部分一起使用。

通信工程施工工艺

通信工程施工工艺

通信光电缆工程施工工艺第一节长途通信电缆线路一、操作程序1、操作要领(1)、线路路径定测○1线路路径定测人员组成:设计单位专项设计人员建设单位代表修理单位电务、公务人员施工单位施工负责人(各区段工班长)、技术负责人各一名,工人3至4人。

○2定测内容a、测量电缆径路长度和确定电缆线路设备设置地点,确定机房及电缆引入位置。

线路设备一般指通话柱位置,气门标石、底线位置及传感器设置位置。

通话柱安装标准:以区间为单位,每个区间进(出)站信号机为基准点,以后每1.5Km设置一个。

气门标石以区间为单位,每4K每设置一个。

地线以区间为单位,每4Km设一个。

传感器设置以充气段为单位,在最靠近充气设备的两个接头内各设一个(包括终端气闭头),然后每2Km设置一个。

b、核定设置标准位置和确定电缆过轨地点,引入方式。

c、基本确定线路本质状况及过桥、过隧道的防护措施及施工要求。

d、做好径路测量台账。

(2)、电缆单盘测试○1直流特性测试a、绝缘电阻测试。

测试内容:单线对地(A-E,B-E)线间绝缘(A-B)测试值:≥500MΩ测试仪表:500V兆欧表b、环阻及不平衡电阻测试值、环阻:0.9芯线≤57Ω/Km0.7芯线≤57Ω/Km不平衡电阻:≤2Ω测试仪表:直流电桥注:测环阻时,测量档应板向*0.01档或0.1档测不平衡时,测量档板向*1档○2沟通特性测试高频电缆组应测K1 k2 k3 e1 e2低频电缆组应测k1 e1 e2本工艺仅以低频对称电缆为例(下同)测试仪表:电容耦合测试仪测试时,将测量档分别板向k1 e1 e2值,再分别读出数据即可。

测试目的:k1 e1 e2是低频电缆配盘所必需的依据。

○3单缆A、B端判别判别方法:a、以四线组绑扎丝带判别:绿组在红组的顺时针方向为A端,反之则为B端。

b、以四线判别:绿芯线在红芯线的顺时针方向为A端,反之则为B端。

c、以信号线对判别:绿组信号线在红组信号线对的顺时针方向为A端,反之则为B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频长途对称通信电缆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油膏填充长途低频对称电缆2电缆型号、规格和名称2.1 型号、规格:HEYFLT232.2 电缆名称:长途低频对称通信电缆、市话电缆3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3.1导体3.1.1导体采用符合GB 3953规定的TR软圆铜线。

3.1.2 导体的机械物理性能符合GB3953中相关规定。

3.1.3 制造长度内导体允许接续,接续方法采用无酸性熔焊,接头处光滑平整无毛刺,焊接处抗张强度不低于相邻导体无接头处强度的80%。

电缆导体采用符合GB 3953规定的TR软圆铜线,导体的机械物理性能符合GB3953中相关规定,制造长度内导体允许接续,接续方法采用无酸性熔焊,接头处光滑平整无毛刺,焊接处抗张强度不低于相邻导体无接头处强度的80%。

3.2 绝缘3.2.1绝缘为聚乙烯绝缘,其厚度应满足本规格书对电缆电气性能要求。

3.2.2 绝缘采用颜色识别标志。

绝缘颜色符合GB 6995的规定,颜色不迁移、不褪色。

电缆绝缘为聚乙烯绝缘,其厚度满足本规格书对电缆电气性能要求;绝缘采用颜色识别标志。

绝缘颜色符合GB 6995的规定,颜色不迁移、不褪色。

3.3 低频四线组3.3.1 低频四线组由红、绿、白、蓝四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星形绞合而成,红和白、蓝和绿各组成一个工作对。

四线组外按要求分别疏绕红、绿、白、蓝、棕颜色的聚酯纱。

同层相邻四线组节距应互异。

四线组A端色谱排列应符合图1的规定。

图1 四线组A端色谱排列电缆低频四线组由红、绿、白、蓝四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星形绞合而成,红和白、蓝和绿各组成一个工作对。

四线组外按要求分别疏绕红、绿、白、蓝、棕颜色的聚酯纱。

同层相邻四线组节距互异。

四线组A端色谱排列符合上图1的规定。

3.3.2低频对绞线对由红、绿、白、蓝两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即红/白、绿/白、蓝/白、红/绿、红/蓝、绿/蓝绞合而成。

电缆低频对绞线对由红、绿、白、蓝两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即红/白、绿/白、蓝/白、红/绿、红/蓝、绿/蓝绞合而成。

3.4 缆芯3.4.1电缆缆芯按同心式绞合,缆芯同一层相邻四线组的节距互异,内外层绞向相反,最外层为右向。

四线组以红组为第一组,绿组为第二组,A端绿组在红组的顺时针方向的右侧。

缆芯A端色谱排列应符合下图的规定。

4×4×0.9HEYFLT23电缆缆芯按同心式绞合,缆芯同一层相邻四线组的节距互异,内外层绞向相反,最外层为右向。

四线组以红组为第一组,绿组为第二组,A端绿组在红组的顺时针方向的右侧。

缆芯A端色谱排列符合上图的规定。

3.4.2缆芯内间隙及表面连续均匀填充通信电缆专用油膏并且符合YD/T 839的要求,油膏充满度大于90%。

填充复合物与缆芯及包带相容。

电缆缆芯内间隙及表面连续均匀填充通信电缆专用油膏并且符合YD/T 839的要求,油膏充满度大于90%。

填充复合物与缆芯及包带相容。

3.4.3填充油膏是均质的,非吸湿性的,且不含有灰尘、金属颗粒和其它杂质,对于霉菌是无营养的。

油膏内无正常视力可见的气泡。

电缆填充油膏是均质的,非吸湿性的,且不含有灰尘、金属颗粒和其它杂质,对于霉菌是无营养的。

油膏内无正常视力可见的气泡。

3.4.4填充油膏能使用普通的清洁剂较容易地除掉,且无毒性,对皮肤无刺激。

电缆填充油膏能使用普通的清洁剂较容易地除掉,且无毒性,对皮肤无刺激。

3.4.5填充油膏应尽可能做到接近无色,即透明或半透明,填充电缆元件的标识不会由于填充油膏的颜色影响而变得不明显。

电缆填充油膏接近无色,即透明或半透明,填充电缆元件的标识不会由于填充油膏的颜色影响而变得不明显。

3.4.6缆芯外重叠绕包一层聚酯带和一层阻水带。

电缆缆芯外重叠绕包一层聚酯带和一层阻水带。

3.4.7再挤制一层聚乙烯内护套。

电缆缆芯外再挤制一层聚乙烯内护套。

3.4.8内护套外再重叠绕包一层阻水带。

电缆内护套外再重叠绕包一层阻水带。

3.5 铝套3.5.1电缆采用铝护套,铝护套用铝纯度不低于99.6%。

3.5.2铝套厚度能满足本技术规格书对电缆的性能要求。

电缆采用铝护套,铝护套用铝纯度不低于99.6%;铝套厚度能满足本技术规格书对电缆的性能要求。

3.6 内衬层3.6.1在铝套外均匀完整地涂覆一层热熔胶,再挤制一层聚乙烯套。

3.6.2,内衬层护套厚度、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符合国标GB2952.2《电缆外护层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

电缆内衬层是在铝套外均匀完整地涂覆一层热熔胶,再挤制一层聚乙烯套;内衬层护套厚度、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符合国标GB2952.2《电缆外护层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

3.7 铠装层3.7.1铠装层由左向螺旋间隙绕包的2层镀锌钢带,钢带间隙不大于带宽的50%,且内层钢带的间隙为外层钢带靠近中间的部位所覆盖。

其它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符合GB2952.2《电缆外护层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

电缆铠装层由左向螺旋间隙绕包的2层镀锌钢带,钢带间隙不大于带宽的50%,且内层钢带的间隙为外层钢带靠近中间的部位所覆盖。

其它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符合GB2952.2《电缆外护层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

3.8 外护套3.8.1外护套采用聚乙烯护套,其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符合GB2952.2《电缆外护层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

电缆的外护套采用聚乙烯护套,其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符合GB2952.2《电缆外护层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

3.8.2 外护套完整性电缆浸水24h后,防蚀外护套的电气性能符合:对地绝缘电阻:500V DC大于2000MΩ·km。

电气耐压强度:15KV DC 2min不击穿。

电缆水24h后,防蚀外护套的电气性能符合:对地绝缘电阻:500V DC大于2000MΩ·km;电气耐压强度:15KV DC 2min不击穿。

3.9电缆的电气特性低频四线组的电气特性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0.9mm低频四线组电气特性(20℃)电缆低频四线组的电气特性符合上表1的规定。

3.10电缆机械性能3.10.1电缆具有稳定的机械强度性能,防雷击、防腐蚀防铁轨和桥梁的震动,防利齿动物的咬伤等性能,满足直埋条件。

3.10.2电缆机械性能满足抗拉强度、冲击、震动、弯曲等要求。

3.10.3电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

电缆具有稳定的机械强度性能,防雷击、防腐蚀防铁轨和桥梁的震动,防利齿动物的咬伤等性能,满足直埋条件;电缆机械性能满足抗拉强度、冲击、震动、弯曲等要求;电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

3.11 环境温度电缆的适用温度范围为-40℃~+60℃。

4交货长度4.1 电缆长度计量误差不超过±0.5%。

4.2 短盘盘长在订货合同中明确,其累计长度不超过总电缆数量的10%。

4.3 根据双方协议,允许以任何长度电缆交货。

允许按双方协议的任何长度及偏差交货。

电缆长度计量误差不超过±0.5%;短盘盘长在订货合同中明确,其累计长度不超过总电缆数量的10%;根据双方协议,允许以任何长度电缆交货。

允许按双方协议的任何长度及偏差交货。

5验收规则5.1 电缆由制造厂的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

5.2 电缆按表2规定进行检查验收。

表2 电缆验收规则及试验方法6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6.1 标志6.1.1 电缆护套外表面上印有制造厂名、标志。

6.1.2 电缆外护套上印有白色能永久辨认的清晰长度标志,长度标志以米为单位,标志间距不大于1m。

6.1.3 电缆盘上标明:a) 制造厂名称;b) 电缆型号及规格及本标准编号;c) 电缆长度 m;d) 电缆毛重 kg;e) 出厂编号;f) 制造日期年月;表示电缆盘正确旋转方向箭头及电缆外端的端别;电缆护套外表面上印有制造厂名、标志;电缆外护套上印有白色能永久辨认的清晰长度标志,长度标志以米为单位,标志间距不大于1m;电缆盘上标明:a) 制造厂名称;b) 电缆型号及规格及本标准编号;c) 电缆长度 m;d)电缆毛重 kg;e) 出厂编号;f) 制造日期年月;表示电缆盘正确旋转方向箭头及电缆外端的端别。

6.2 包装6.2.1 电缆整齐地卷绕在铁木电缆盘上交货,电缆盘筒体直径不小于铝套外径的35倍。

每个电缆盘上只允许卷绕一个交货长度的电缆。

6.2.2 电缆的两端封焊,端头用线头盒保护。

外端固定在电缆侧板内。

电缆A端应为包装外端;允许B端为外端发货,但应在盘上表明“外B”字样。

6.2.3 出厂的电缆附有产品性能测试记录,质量合格证书。

6.2.3 电缆盘上固定有草帘或其他保护作用的材料。

电缆整齐地卷绕在铁木电缆盘上交货,电缆盘筒体直径不小于铝套外径的35倍。

每个电缆盘上只允许卷绕一个交货长度的电缆;电缆的两端封焊,端头用线头盒保护。

外端固定在电缆侧板内。

电缆A端应为包装外端;允许B端为外端发货,但应在盘上表明“外B”字样;出厂的电缆附有产品性能测试记录,质量合格证书;电缆盘上固定有油毛毯和厚PE膜作保护。

6.3 运输、储存6.3.1 电缆妥善存放,防止受潮,避免日光长期照射。

6.3.2 电缆在运输中避免碰撞或机械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