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的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的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污染的类型及成因;2. 学生能描述环境治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3. 学生能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策略;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环境治理方案,并进行评估;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搜集环境工程相关的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环境保护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2. 学生能认识到环境问题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3. 学生通过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启蒙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环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

教学安排:2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

2. 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教学安排:4课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各类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3. 环境治理技术:物理治理、化学治理、生物治理等。

教学安排:4课时,介绍各类治理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举例说明。

4.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教学安排:2课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环保政策法规,提高法律意识。

5. 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设计简单环境治理方案、参观环保设施、开展环保宣传等。

教学安排:4课时,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教学内容按照课本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模版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模版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模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影响。

2. 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的原则和方法,能够列举并解释常用的环境规划工具。

3. 引导学生掌握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理解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环境数据分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规划方法,提出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方案。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见解、倾听他人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2.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激发参与环境规划的积极性。

3. 增进学生对我国环境政策的认同感,培养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环境规划的基本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基础,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教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进行环境规划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规划基本概念:环境、环境问题、环境规划的定义及内涵。

2. 环境问题分类及影响:介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的类型,分析其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环境规划原则与方法:阐述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可持续发展、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等;介绍常用的环境规划方法,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容量分析等。

4. 环境规划工具:学习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5.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解读《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政策法规,了解其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

6. 环境数据分析:运用GIS等工具进行环境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7. 环境规划实践:结合案例,学习环境规划报告的编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报告书设计报告书一、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与管理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在具体实践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强化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同时,本课程可为学生提供应用性强的学科门类和职业发展的比较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水平。

三、课程内容1.环境规划基本概念2.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环境规划法律法规4.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5.环境规划的目标和任务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7.环境规划实践案例8.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9.环境管理的评价与认证10.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四、课程教学模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讨论”教学模式。

通过讲授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分析生动形象地阐明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流程与管理方法;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的提高。

五、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组织性口头答辩和课程作业成绩加权得分。

其中,课程作业成绩占全部成绩60%,答辩为40%。

其中,课程作业包括理论知识演讲(30分)、实践操作实验报告(20分)、研究性论文(30分)。

答辩为组织性口头报告方式,由学生团队依次报告课程成果和总结,答辩时间不超过30分钟。

答辩评分采用百分制,占总成绩40%。

六、作业和实验1.理论知识演讲:要求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和演练,从不同角度分析现实问题,制定环境规划和管理策略。

2.实践操作实验报告:学生需自行组织实验,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过程、成果。

实验结束后,需要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3.研究性论文:学生需选择一个研究性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撰写论文,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等。

七、教学实践1.以案例教学贯穿整个课程,使学生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规划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程内容1. 环境规划概述- 环境规划的定义和意义- 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目标2. 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 环境评价方法- 环境预测方法- 环境规划方案设计方法- 环境规划实施与监测3. 环境规划案例分析- 国内外环境规划成功案例- 环境规划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讨论与经验总结4. 环境规划相关政策与法规- 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 地方环境保护政策法规- 环境规划相关标准规范5. 环境规划实践与实训- 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实训成果展示与评价四、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教学:通过实训项目,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环境规划工作中。

3. 课外学习: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论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与参考书籍- 环境规划教材- 环境规划相关书籍- 学术期刊与论文2. 网络资源- 环境规划相关网站- 学术论坛与博客- 政策法规数据库3. 实训基地- 环保企业- 环境规划机构- 政府相关部门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训等。

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环境规划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 实训成果评价:根据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七、课程特色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引入国内外成功案例,拓宽学生的视野。

3.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八、课程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第1-4周):环境规划概述、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

2. 第二阶段(第5-8周):环境规划案例分析、环境规划相关政策与法规。

3. 第三阶段(第9-12周):环境规划实践与实训。

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及方法,掌握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相关知识体系。

2. 了解我国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法规。

3. 掌握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了解不同类型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特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环境规划与设计方案。

2. 学会使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环境规划与设计,具备一定的绘图、制图能力。

3. 提高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增强学生对环境规划与设计职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和规划设计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环境规划与设计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环境设计、可持续发展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规划与设计导论2. 环境规划与设计原则及方法:绿色环保、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等原则;系统分析、空间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 我国环境规划与设计现状及政策法规:介绍我国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解读相关政策法规。

教材章节:第三章 我国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现状与发展4. 环境规划与设计流程及步骤:项目策划、现状分析、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流程与步骤5. 不同类型环境规划与设计特点:城市环境规划、乡村环境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不同类型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特点6. 环境规划与设计实践操作: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设计和评价。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环境工程基本原理,掌握环境污染治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2. 了解环境工程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3. 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环境工程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环境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环境工程案例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3.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环境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改善环境质量贡献力量的意愿;2. 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面对环境问题时的自信心。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等途径,达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环境工程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工程原理基础:介绍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涉及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与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组织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详细讲解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废处理技术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涵盖教材中相关章节,旨在使学生掌握环境污染治理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

3. 环境质量评价与规划:介绍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依据教材相关章节,组织学生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实践,提高他们的环境管理能力。

毕业课程设计环境工程

毕业课程设计环境工程

毕业课程设计环境工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3. 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评价和规划的基本知识;4.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保护法规及政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环境监测、评价和规划的实际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处理环境工程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的意识;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3.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关注可持续发展;4.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环境工程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环境污染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2.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等。

3.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环境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等。

4. 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执法与监管等。

5. 环境工程案例解析:分析典型环境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第三周:环境监测与评价第四周: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第五周:环境工程案例解析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涵盖环境工程学科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知识体系,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环境规划管理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管理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起迄日期:2012年 7 月 7 日目录一、规划的法律保障、技术路线、指导原则1. 规划的法律保障2. 规划的技术路线3. 规划的指导原则二、西安市基本情况1. 西安市自然条件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3. 能源消耗及SO2污染状况⑴.一次能源消耗状况⑵.市区SO2污染状况三、西安市SO 2污染控制规划方案1.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2.二氧化硫浓度预测3.污染控制目标四、规划实施保障五、结语六、参考文献.一、规划的法律保障、技术路线、指导原则1、规划的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分方案》;《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编制大纲》(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8)27号);《国务院关于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扩大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6)24号);《关于下达“九五”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陕环计发〔1997〕084号);《西安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规划》;《西安市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远规划》;《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00)》;《西安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市政发〔1998〕70号)。

2.规划的技术路线综合防治控制规划技术路线图1 SO23. 规划的指导原则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出发点,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总量减排为主线,以控制火电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为重点,采取整体控制和分区要求的方法,因地制宜实施二氧化硫污染控制。

编制SO2 总量控制规划原则:①、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的原则,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管理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管理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某城市SO2 综合防治规划大纲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07—1班姓名:李*小组:第五小组目录一、规划的法律保障、技术路线、指导原则1. 规划的法律保障2. 规划的技术路线3. 规划的指导原则二、某城市基本情况1. 某城市自然条件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3. 能源消耗及SO2污染状况⑴.一次能源消耗状况⑵.市区SO2污染状况三、某城市SO 2污染控制规划方案1.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2.二氧化硫浓度预测3.污染控制目标四、综合防治规划的控制措施一、规划的法律保障、技术路线、指导原则1、规划的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分方案》;《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编制大纲》(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8)27号);《国务院关于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扩大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6)24号);《关于下达“九五”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陕环计发〔1997〕084号);《西安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规划》;《西安市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远规划》;《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00)》;《西安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市政发〔1998〕70号)。

2.规划的技术路线综合防治控制规划技术路线图1 SO23. 规划的指导原则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出发点,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总量减排为主线,以控制火电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为重点,采取整体控制和分区要求的方法,因地制宜实施二氧化硫污染控制。

编制SO2 总量控制规划原则:①、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的原则,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规划的原则和流程。

2. 学生能掌握环境现状分析方法,并运用相关技术对环境问题进行评估。

3. 学生能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认识到环境规划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具体案例提出合理的环境规划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环境现状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GIS等,进行环境规划制图和空间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环境规划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的定义、原则、类型及作用。

2. 环境现状分析:环境问题识别、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环境调查与分析技术。

3. 环境规划流程: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方案设计、规划实施与监测、规划效果评估。

4. 环境保护政策: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及主要政策。

5. 环境规划实践:案例分析、规划方案设计、小组讨论与汇报。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环境规划基本概念及原则第二课时:环境现状分析技术与方法第三课时:环境规划流程及实施要点第四课时: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及主要政策解读第五课时:环境规划实践与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系统性地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对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流程和政策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环境感知与规划课程设计

环境感知与规划课程设计

环境感知与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感知的基本概念,理解环境规划的重要性,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2. 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进行环境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及其实施情况,认识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环境问题进行感知、分析和规划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就环境规划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和意见交流。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软件,进行环境数据处理和规划方案制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规划实践中。

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敢于面对环境问题,勇于探索解决方案。

本课程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感知与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念,为今后从事环境保护和规划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感知基本概念:环境的概念、环境感知的含义、环境感知的方法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保护2. 环境规划基础知识:环境规划的定义、原则、类型及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3. 环境数据收集与处理:环境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处理技术、GIS软件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环境信息系统4. 环境问题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现状、主要环境问题类型及成因。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环境问题与案例分析5. 环境规划实践:环境保护规划方案设计、实施与评估。

- 教材章节:第五章 环境规划实践6. 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 教材章节:第六章 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环境感知基本概念、环境规划基础知识第3-4周:环境数据收集与处理、GIS软件应用第5-6周:环境问题分析、环境保护规划方案设计第7-8周:环境保护规划实施与评估、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第9-10周:课程总结与复习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环境感知与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规划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理解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3. 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途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规划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环境调查、数据分析和规划方案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其关爱环境、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的价值观。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环境问题,培养其主动探究、持续关注环境问题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环境规划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环境规划学基本概念与原则- 环境规划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与目标2. 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 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3. 环境问题分析- 环境问题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影响- 典型环境案例分析4. 环境规划方法与实施- 环境规划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环境规划方案设计及实施5. 环境调查与数据分析- 环境调查方法与技巧- 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6. 环境规划实践- 案例分析:城市规划、生态保护等- 小组讨论:环境规划方案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环境规划学基本概念与原则第2周: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与可持续发展第3周:环境问题分析第4周:环境规划方法与实施第5周:环境调查与数据分析第6-8周:环境规划实践(含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科学系统地组织与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环境规划能力。

环境管理课程设计

环境管理课程设计

环境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其影响。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方法,如环境评估、污染源识别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其关爱环境、积极参与环保的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环境管理的基本知识体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学生,该年龄段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管理基本概念:环境、环境问题、环境管理。

2. 环境污染类型及其影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3. 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我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4. 环境保护重要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5. 环境管理方法:环境评估、污染源识别、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等。

6. 环境保护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讨论。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环境管理基本概念及环境污染类型第二课时: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及环境保护重要性第三课时:环境管理方法及实践活动(一)第四课时:实践活动(二)及总结反馈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章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第四章 环境管理与实践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类型、法律法规等知识。

生态规划课程设计

生态规划课程设计

生态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提高他们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生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生态规划的主要技术,如生态位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等。

–了解生态规划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生态规划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能够运用生态规划技术进行简单的生态规划设计和分析。

–能够撰写简单的生态规划报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运用生态规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态度。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生态规划基本原理和方法:生态规划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生态规划技术:生态位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恢复等。

3.生态规划应用案例:国内外典型的生态规划案例分析,如城市生态规划、生态系统恢复规划等。

4.实践操作:运用生态规划软件进行简单的生态规划设计和分析。

5.课程论文:撰写一篇关于生态规划的论文,加深对生态规划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生态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生态规划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规划的实践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生态规划技术。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5.论文写作: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生态规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生态规划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生动展示生态规划的相关内容。

(完整word版)《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完整word版)《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辽宁省抚顺市“十二五"环境规划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1、区域概况1.1地理位置1。

2自然资源1。

3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1.4经济发展状况1.5城市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2、环境保护现状2。

1能耗现状2。

2大气环境现状2。

3水环境现状2.4声环境现状2。

5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现状2。

6生态保护现状2。

7环境保护投资3、主要环境问题识别4、抚顺市“十二五”时期环境形势4。

1社会经济与人口发展预测4.2能源消费预测4.3水环境污染负荷预测4.3.1水污染总量预测4.3.2生活源4。

3.3工业源4。

4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4.5固体废弃物排放预测4.5。

1工业固体废物预测4.5.2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预测4.6环境保护形势分析5、规划目标与方案5.1大气环境指标体系与方案5。

2水环境指标体系与方案5。

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指标体系与方案6.保障措施1、区域概况1。

1地理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123°55ˊ,北纬41°52ˊ, 抚顺境内平均海拔80米,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

6℃,年均降水量为804.2毫米,无霜期145天,抚顺属长白山余脉,呈东南高,西北低之势,境内山峦连绵起伏,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森林茂密,各类资源十分丰富。

市区位于浑河冲积平原上,三面环山,浑河宛如一条彩带横贯市区,是一座美丽的带状城市。

抚顺地理位置优越,东与吉林省接壤,西距省会沈阳市45公里,北与铁岭毗邻,南与本溪相望。

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40公里,距营口海港200公里,距大连海港40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1。

2自然资源水利资源抚顺水储量充足,年均降水量在750—850毫米之间。

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浑河、太子河、清河、柴河、富尔江和柳河等12条,小流域1万多个.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以上水库63座,可利用的水域面积达6667公顷.全市水资源总量约39.8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约32.32亿立方米,地下水约7。

环境科学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学习计划

环境科学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学习计划

环境科学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学习计划一、引言环境科学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本学习计划将详细介绍我在环境科学学学习过程中的目标、课程安排和学习方法,以期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学习目标1. 掌握环境科学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环境问题的背景和形成机制;2. 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能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可持续发展规划;3. 熟悉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方法;4. 具备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管理方案设计;5. 培养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安排1. 环境科学基础课程- 环境科学导论:介绍环境科学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 环境化学:学习环境中物质的转化过程和污染物的特性与检测方法;- 生态学:了解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学习生态过程和能量流动;- 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学习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技巧。

2.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课程- 环境规划与管理导论: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能够编制评价报告;- 可持续发展规划: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学习规划可持续城市和区域;- 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环境管理实践;- 环境风险评估:学习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和案例分析,能够应对环境突发事件;- 环境管理方案设计:掌握环境管理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选修课程-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大气污染控制与减排技术-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环境风险与安全管理四、学习方法1. 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2. 积极参加学术讨论和实践活动,拓宽专业视野;3. 阅读相关教材、期刊和学术论文,提高理论素养;4.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节奏;5.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同学共同完成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践。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环境规划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技能目标包括学会使用环境规划工具和技术、能够进行简单的环境规划案例分析和实践、能够撰写简单的环境规划报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环境规划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环境规划案例分析等。

具体来说,教材的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环境规划导论第二章:环境规划原理第三章:环境规划方法第四章:环境规划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来说,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环境规划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环境规划方法和工具。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环境规划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环境规划领域的参考书籍,扩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标准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标准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8030097〕承担单位〔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10月23日〕审核〔〕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为专业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环境管理、城乡规划设计和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人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环境保护相关岗位的环境规划制定、环境科学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决策、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环境生态学、环境保护概论,后续课程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

2.学习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国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手段、相关法规、政策和制度体系等内容。

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正确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发现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具备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相关工作的方法和能力。

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理论和实训学习,使得学生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明确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懂得珍惜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团结协作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环境管理的手段、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了解环境法规体系、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合作相关内容。

(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相关法规、政策;能根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调研方法;会设计调查问卷及编写调研报告;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并会制作PPT。

(3)情感目标:了解环境问题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懂得珍惜和保护环境,在注重环境效益的同时追求经济发展,达到双赢;通过实训项目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与人沟通能力。

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规划与设计的认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应用领域和案例。

3.能够分析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环境规划与设计的方法:讲解环境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如现状分析、目标设定、方案设计等。

3.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应用领域:介绍环境规划与设计在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4.环境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环境规划与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应用和实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环境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环境规划与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与环境规划与设计相关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与环境规划与设计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收集与环境规划与设计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图片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环境规划与设计所需的实验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封面环境规划课程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学号:设计题目:菱塘乡环境规划编制方案设计工作容:1、编制方案编写提纲2、环境规划编制方案3、规划所需数据资料清单设计指导书: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指导老师: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形式40分,容50分,排版10分)成绩:环境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XX镇环境规划编制方案”二、设计情景某城镇要编制环境规划,在互联网上公开进行编制单位的招标,要求投标单位提出各自的编制方案。

你要设计该城镇环境规划编制方案,重点是从技术方面解释你将如何编制这个规划,显示出你们具备编制该乡镇环境规划的能力。

三、设计要求(1)编制方案章节与正式规划一致,每章容尽可能详细。

总字数在12000字左右,不低于10000字;(2)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作为规划指标体系;(3)资料准备:通过查阅图书资料、互联网等尽可能掌握该城镇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

在做好资料调研,完成规划编制方案后,对于规划中还需要的资料,列出资料清单,要求对方提供。

所需清单应列表,容包括:序号,数据或资料名称,提供方,用途等。

表的格式如表1所示:表1 XX镇环境规划项目所需资料清单四、课程设计安排课程设计时间为五天(1月9日-13日),考核时间节点为:(1)周二下午提交“设计提纲”、“资料清单”;(2)周三下午中期检查;(3)周五上午提交完整课程设计。

五、提交成果规划编制方案初稿须经老师批改,修改后打印(小四字,1.5倍行距,A4纸)。

六、乡镇选择两人一个地点,各自独立做方案,城镇及对应学号如下:高邮市:高邮镇(1,2)、龙虬镇(3,4)、马棚镇(5,6)、车逻镇(7,8)、汉留镇(9,10)、汤庄镇(11,12)、卸甲镇(13,14)、三垛镇(15,16)、甘垛镇(17,18)、横泾镇(19,20)、界首镇(21,22)、周山镇(23,24)、菱塘乡(25,26)、临泽镇(27,28)、送桥镇(29,30)、郭集镇(31,32)、天山镇(33,34)江都区:仙女镇(35,36)、樊川镇(37)七、课程设计材料装订时,请将本任务书置于毕业设计封面后。

一、菱塘乡环境规划编制方案提纲1总则1.1任务的由来1.2编制依据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3.1指导思想1.3.2规划原则1.4规划围与规划时限1.5规划重点1.6技术路线2基本概况2.1总体概况2.2自然状况2.3社会状况2.4经济发展状况2.4.1农业方面2.4.2建设管理方面2.4.3工业发展方面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1污染源调查评价3.2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2.1监测方案3.2.1.1监测区域3.2.1.2监测因子3.2.1.3监测时间和频率3.2.2现状评价标准3.3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4.1监测方案3.4.1.1噪声监测点位置3.4.1.2监测时间与频率 3.4现状评价标准4预测与规划目标4.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4.1.1总人口的预测4.1.2经济发展预测4.2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预测4.3水环境容量计算4.4环境规划的目标与指标体系4.4.1环境规划的目标4.4.2 指标体系5环境功能区划分5.1划分依据5.2水环境功能区划5.4声环境功能区划6环境综合整治6.1水环境控制重点6.2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与措施 6.3声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与措施7可达性分析7.1规划目标的可达性7.2技术可达性7.3经济可达性二、菱塘乡环境规划编制方案1总论1.1任务的由来省市菱塘乡在互联网上向社会公开征集乡镇规划方案,根据菱塘乡要求和自身、周边环境特点,设计环境规划方案,参与投标。

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4)《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7)《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8)《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9)《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10)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相关要求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3.1指导思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1.3.2规划原则(1)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2)实事,因地制宜。

针对小城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小城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以建制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5) 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6) 坚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流域的环境保护规划。

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7)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

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1.4规划围与规划时限本项规划的围为菱塘乡全部,包括全乡6个行政村。

总面积5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3000人。

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为了更好地与菱塘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规划时限相吻合,同时考虑到创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的阶段性,规划期分为近中期和远期:近期:2012年-2016年;中远期:2017年-2021年。

1.5规划重点根据菱塘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生态环境现状,确定以下重点:(1)规划重点时段放在近期(2012—2016年);(2)规划重点区域放在菱塘乡的光缆新型工业开发区,菱塘鹅、双孢蘑菇、高邮鸭蛋等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区,历史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区;(3)规划重点容放在:现状调查和预测;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完成镇区水、固体废弃物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6技术路线规划根据小城镇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结合菱塘乡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辨识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以菱塘乡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为基础,确立菱塘乡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展的合理方向和目标。

并对菱塘乡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相应措施。

本次规划技术路线框架见图1-1。

图1-1 菱塘乡环境建设规划技术路线框架图2基本概况2.1总体概况菱塘回族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市北郊,高邮湖西畔,西与省天长市毗邻,南倚神居山。

东经110°15′,北纬32°43′,海拔最高点19米,最低点4.3米。

菱塘回族乡交通便捷,扬菱公路串通全乡南北,东可通向京沪高速公路,西可通向宁连高速公路,南可通向沪宁高速公路,北可由高邮湖水上运输与京杭大运河连接,通向四方。

菱塘回族乡距禄口机场180公里,车程约2小时;距120公里,车程约1.5小时;距280公里,车程约3小时,距1000公里,车程约8.5小时。

2.2自然状况位于北郊,高邮湖西畔,三面环水,一面临山,主要是丘陵地带,气候湿润,日照充足,雨量丰沛。

因为三面环湖,土地肥沃,沿湖有辽阔荡滩绿地。

2.3社会状况1988年5月12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全省唯一的民族乡。

全乡现辖6个行政村、1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53平方公里,23000多人,其中回民7000多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0%以上。

2010年,全乡实现经济总量100亿元,GDP19.5亿元,财政收入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被命名或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集体、全国少数民族体育模集体、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可持续发展百强乡镇、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百强乡镇、全国绿色小康百佳乡镇、长三角城乡一体化建设例乡镇、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重点中心镇、省新型示小城镇、省文明乡镇标兵、省绿化先进乡镇、市社会治安安全乡镇"八连冠"、市"零信访"乡镇、高邮市首批和谐乡镇和全面小康乡镇等。

2.4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菱塘回族乡突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发展主题,带领回汉干群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和"建设美好、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紧紧围绕树好民族牌、建强回族乡、造福菱塘人的特色发展思路,着力主攻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全乡现有工业企业近300家,已初步形成了电线电缆、光伏、服装玩具、精细化工、节能灯具和以菱塘鹅、双孢蘑菇、高邮鸭蛋等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

这六大产业的产品发展前景阔,市场容量大,生命力强,特别是电线电缆产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不断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年年有新产品被国家和省批准列项为国家级、省级重点新产品、火炬计划项目、省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了为国外各类建设工程的配套能力,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是省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和全国特种电缆生产基地,被誉为远近闻名的"电缆之乡"。

2.4.1农业方面菱塘回族乡三面环湖,土地肥沃,沿湖荡滩绿地辽阔,无任何污染,为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提供了优越的天然条件。

近年来,菱塘回族乡农业经济坚持传统产品高新化、高新产品产业化的方向,按照净空、净土、净水的要求,不断加大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创造了为大力发展特色加工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条件,如开发和建设了近万亩水产养殖水面,被省、市列为生态农业示基地,可以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品养殖业和加工业;如近万亩的沿湖荡滩是大力发展养鹅业、养鸭业的天然牧场,可年饲养商品鹅150万只,蛋鸭100万只以上,已实施国家计委小城镇经济发展鹅业产、加、销一体化综合示项目,兴办的鹅肉制品加工厂、蛋品加工厂已成为鹅业、鸭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等等。

2.4.2建设管理方面菱塘回族乡按照建设现代小城镇的要求,加快集镇建设和管理,集镇呈现出一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楼房林立、路道宽敞、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具有民族特色的繁荣景象,先后被命名和表彰为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绿色小康百佳乡镇、中国最具魅力穆斯林城镇等,加强了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是市社会治安安全乡镇和高邮市和谐乡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