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全册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全册

第1章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 ,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 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 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它的一边是acm ,这边上的高是h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 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22kx,而y=y1+y 2,所以y=k1x+22k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与y=-6x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与y=-kx(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 . 【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 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的值是 .【答案】 1,24.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答案】 二、四 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 (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 ≤-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 由图知:(1)y=3;(2)x=-6;(3)0<x<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1)当x=2时,y的值;(2)当1<x≤4时,y的取值范围;(3)当1≤y<4时,x的取值范围.解:列表:由图知:(1)y=-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 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1),B(5,y2)在双曲线y=-3x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 y22.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 ).<0<y2<0<y1<y2<0 <y1<0【答案】 A3.若A(a1,b1),B(a2,b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 )<b2 =b2>b2D.大小不确定【答案】 D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0<x1<x2,则( )<y2>y2=y2、y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的值;(2)当1<x<3时,求y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0,k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 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 (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 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 2kx,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23k-解得,k1=43-k 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12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 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 (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1、k2的值.(2)把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1=2k2-1,k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2,-1).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值为:-1≤x≤1.(4)从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m+1>m,所以y1>y2.或解:当x1=m时,y1=-2m+1;当x2=m+1时,y2=-2×(m+1)+1=-2m-1所以y1-y2=(-2m+1)-(-2m-1)=2>0,即y1>y2.6.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B两点.(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时,由p=FS得:p=450/=90000(Pa)类似的,当S=时,p=45000Pa;当S=时,p=22500Pa;当S=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3000x =6000x =3000x=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 与x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画出(1)中函数的图象;(3)当高是3cm时,求长.解:(1)y=20x(x>0);(2)图象略;(3)长为203cm.【教学说明】用函数观点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1、2、4题.教学反思。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1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与所用时间t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g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 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a=12/h,是反比例函数;F=pS,是正比例函数;F=w/s,是反比例函数;y=m/x,是反比例函数.3.当m为何值时,函数y=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3时,ρ=1.98kg/m3(1)求p与V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V=9m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解:略5.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而y=y1+y2,所以y=k1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gt;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与y=-之间的关系,画出y=-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lt;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与y=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gt;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lt;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与y=-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2xk+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答案】-23.如果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的值是.【答案】1,24.已知直线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的图象在第象限.【答案】二、四5.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解析:因为k=1&gt;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答案】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答案】c7.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8.作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当x=4时,求y的值;当y=-2时,求x的值;当y>2时,求x的范围.解:列表:由图知:y=3;x=-6;0<x<69.作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1)当x=2时,y的值;当1<x≤4时,y的取值范围;当1≤y<4时,x的取值范围.解:列表:由图知:y=-2;-4<y≤-1;-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gt;0还是k&lt;0?说明理由;(2)如果点A,B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gt;0.因为点A,B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lt;0,-2&lt;0.所以点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lt;-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gt;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若点A,B在双曲线y=-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y22.已知点A,B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A.y1<0<y2B.y2<0<y1c.y1<y2<0D.y2<y1<0【答案】A3.若A,B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A.b1<b2B.b1=b2c.b1>b2D.大小不确定【答案】D4.函数y=-的图象上有两点A,B,若0<x1<x2,则A.y1<y2B.y1>y2c.y1=y2D.y1、y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A5.已知点P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当x=-3时,求y的值;当1<x<3时,求y的取值范围.6.已知y=过三个点A,B,c.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求a与b的值.解:(1)将A(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2)将B(4,b)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a,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即a=-8.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若点A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即当x=1时,y=-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的值,再验证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即当x=1时,y=-2.所以-2=,k=-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点A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所以m==,点A的坐标为.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 (-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4=解得,k1=k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 丄x轴于点B,且△ABo的面积是3,则k的值是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 =|k|.解:根据题意可知:S△AoB=|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0,则k=6.【答案】c2.反比例函数y=与y=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B两点,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为A.B.2c.3D.1分析: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AoE、△Boc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知,S四边形oEAc=6,S△AoE=3,S△Boc=1,∴S△AoB=S四边形oEAc-S△AoE-S△Boc=6-3-1=2.【答案】B3.已知直线y=x+b经过点A,并与双曲线y=的交点为B和c,求k、b的值.解:点A在直线y=x+b上,所以0=3+b,b=-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又因为点B也在直线y=x-3上,所以m=-2-3=-5,即B.而点B又在反比例函数y=上,所以k=-2×=10.4.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2x-1的图象交于A.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试判断A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因为点A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1、k2的值.把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因为点A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2k2-1,k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和点B,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的图象上.求a的值.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如果P、Q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由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和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值为:-1≤x≤1.从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m+1>m,所以y1>y2.或解:当x1=m时,y1=-2m+1;当x2=m+1时,y2=-2×+1=-2m-1所以y1-y2=-=2>0,即y1>y2.6.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根据压力F、压强p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式p=,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 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答案】y=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与他的平均速度v 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与所盛水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A.y=3000xB.y=6000xc.y=D.y=【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与x的函数图象是【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宽是5cm,。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全册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全册

第1章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 ,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 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 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它的一边是acm ,这边上的高是h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 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22kx,而y=y1+y 2,所以y=k1x+22k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与y=-6x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与y=-kx(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 . 【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 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的值是 .【答案】 1,24.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答案】 二、四 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 (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 ≤-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 由图知:(1)y=3;(2)x=-6;(3)0<x<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1)当x=2时,y的值;(2)当1<x≤4时,y的取值范围;(3)当1≤y<4时,x的取值范围.解:列表:由图知:(1)y=-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 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1),B(5,y2)在双曲线y=-3x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 y22.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 ).<0<y2<0<y1<y2<0 <y1<0【答案】 A3.若A(a1,b1),B(a2,b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 )<b2 =b2>b2D.大小不确定【答案】 D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0<x1<x2,则( )<y2>y2=y2、y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的值;(2)当1<x<3时,求y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0,k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 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 (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 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 2kx,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23k-解得,k1=43-k 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12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 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 (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1、k2的值.(2)把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1=2k2-1,k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2,-1).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值为:-1≤x≤1.(4)从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m+1>m,所以y1>y2.或解:当x1=m时,y1=-2m+1;当x2=m+1时,y2=-2×(m+1)+1=-2m-1所以y1-y2=(-2m+1)-(-2m-1)=2>0,即y1>y2.6.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B两点.(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时,由p=FS得:p=450/=90000(Pa)类似的,当S=时,p=45000Pa;当S=时,p=22500Pa;当S=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3000x =6000x =3000x=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 与x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画出(1)中函数的图象;(3)当高是3cm时,求长.解:(1)y=20x(x>0);(2)图象略;(3)长为203cm.【教学说明】用函数观点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1、2、4题.教学反思。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精编】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精编】

第1章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是常数,k≠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是反比例函数;(2)F=pS,是正比例函数;(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 -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 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 成正比例,则y1=k1x ,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 =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 1与x 成正比例,所以y 1=k 1x ;因为y 2与x 2成反比例,所以y 2=22k x ,而y =y 1+y 2,所以y=k 1x+22k x,当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 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 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 如何变化?y 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 轴、y 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 (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 与y=-6x 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与y=-kx(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2x k+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的值是.【答案】 1,24.已知直线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答案】二、四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 (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 ≤-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 (1)y =3; (2)x =-6; (3)0<x <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 (1)当x =2时,y 的值;(2)当1<x ≤4时,y 的取值范围; (3)当1≤y <4时,x 的取值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1)y=-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1),B(5,y2)在双曲线y=-3x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 y22.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 ).A.y1<0<y2B.y2<0<y1C.y1<y2<0 D.y2<y1<0【答案】 A3.若A(a1,b1),B(a2,b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 )A.b1<b2B.b1=b2C.b1>b2D.大小不确定【答案】 D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0<x1<x2,则( )A.y1<y2B.y1>y2C.y1=y2D.y1、y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的值;(2)当1<x<3时,求y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 ≠0,k 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 ,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 ,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 2kx,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23k-解得,k1=43- k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 是反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上的一点,AB 丄x 轴于点B ,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 12B.2C.3D.1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 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 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 1、k 2的值.(2)把点A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 ′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1=2k2-1,k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2,-1).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 的值在-1≤y ≤3范围内时,相应的x 的值为:-1≤x ≤1.(4)从图象可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又m +1>m ,所以y 1>y 2.或解:当x 1=m 时,y 1=-2m +1;当x 2=m +1时,y 2=-2×(m +1)+1=-2m -1所以y 1-y 2=(-2m +1)-(-2m -1)=2>0,即y 1>y2.6.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 (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 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 、B 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FS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 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A.y=3000xB.y=6000xC.y=3000xD.y=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与x的函数图象是( )。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学教材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学教材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1章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 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 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 成正比例,则y1=k1x ,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 =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 1与x 成正比例,所以y 1=k 1x ;因为y 2与x 2成反比例,所以y 2=22k x,而y =y 1+y 2,所以y=k 1x+22k x,当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与y=-6x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与y=-kx(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 .【答案】 -2 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 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的值是 .【答案】 1,24.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答案】 二、四 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 (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当x=4时,求y的值;(2)当y=-2时,求x的值;(3)当y>2时,求x的范围.解:列表:由图知:(1)y=3;(2)x=-6;(3)0<x<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1)当x=2时,y的值;(2)当1<x≤4时,y的取值范围;(3)当1≤y<4时,x的取值范围.解:列表:由图知:(1)y=-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 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1),B(5,y2)在双曲线y=-3x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 y22.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 ).A.y1<0<y2B.y2<0<y1C.y1<y2<0D.y2<y1<0【答案】 A3.若A(a1,b1),B(a2,b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 )A.b1<b2B.b1=b2C.b1>b2D.大小不确定【答案】 D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0<x1<x2,则( )A.y1<y2B.y1>y2C.y1=y2D.y1、y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的值;(2)当1<x<3时,求y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0,k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求a与b的值.解:(1)将A(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2)将B(4,b)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a,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 (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 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 (-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 1x,y=2k x,其中,k 1,k 2是常数,且均不为0. 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 (-3,4),则P (-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 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 1×(-3),4=23k -解得,k 1=43- k 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 .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1= ;过点Q分别作x 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的面积是3,则k的值是( )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12|k|.解:根据题意可知:S△AOB=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0,则k=6.【答案】 C2.反比例函数y=6x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B两点,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为( )A. 12B.2C.3D.1分析: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 轴,点C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AOE、△BOC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知,S四边形OEAC=6,S△AOE=3,S△BOC=1,∴S△AOB=S四边形OEAC-S△AOE-S△BOC=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x+b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求k、b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 (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 1、k 2的值.(2)把点A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 ′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 1=2k 2-1,k 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1.(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2,-1).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值为:-1≤x≤1.(4)从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m+1>m,所以y1>y2.或解:当x1=m时,y1=-2m+1;当x2=m+1时,y2=-2×(m+1)+1=-2m-1所以y1-y2=(-2m+1)-(-2m-1)=2>0,即y1>y2.6.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B两点.(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FS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A.y=3000xB.y=6000xC.y=3000xD.y=6000x【答案】D。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 全册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 全册

第1章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 ,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 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 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它的一边是acm ,这边上的高是h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 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22kx,而y=y1+y 2,所以y=k1x+22k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与y=-6x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与y=-kx(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 . 【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 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的值是 .【答案】 1,24.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答案】 二、四 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 (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 ≤-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 由图知:(1)y=3;(2)x=-6;(3)0<x<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1)当x=2时,y的值;(2)当1<x≤4时,y的取值范围;(3)当1≤y<4时,x的取值范围.解:列表:由图知:(1)y=-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 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 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1),B(5,y2)在双曲线y=-3x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 y22.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 ).A.y1<0<y2B.y2<0<y1C.y1<y2<0 D.y2<y1<0【答案】 A3.若A(a1,b1),B(a2,b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 )A.b1<b2B.b1=b2C.b1>b2D.大小不确定【答案】 D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0<x1<x2,则( )A.y1<y2B.y1>y2C.y1=y2D.y1、y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的值;(2)当1<x<3时,求y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0,k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 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 (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 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 2kx,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23k-解得,k1=43-k 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12B.2C.3D.1 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 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 (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1、k2的值.(2)把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1=2k2-1,k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2,-1).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值为:-1≤x≤1.(4)从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m+1>m,所以y1>y2.或解:当x1=m时,y1=-2m+1;当x2=m+1时,y2=-2×(m+1)+1=-2m-1所以y1-y2=(-2m+1)-(-2m-1)=2>0,即y1>y2.6.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B两点.(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FS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A.y=3000xB.y=6000xC.y=3000xD.y=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 与x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画出(1)中函数的图象;(3)当高是3cm时,求长.解:(1)y=20x(x>0);(2)图象略;(3)长为203cm.【教学说明】用函数观点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中第1、2、4题.。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全册)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全册)

第1章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 是所用时间t 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 为常数且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常数k 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 ,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 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 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它的一边是acm ,这边上的高是h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 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 成正比例,则y1=k1x ,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 =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 1与x 成正比例,所以y 1=k 1x ;因为y 2与x 2成反比例,所以y 2=22k x ,而y =y 1+y 2,所以y=k 1x+22k x,当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 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 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 如何变化?y 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 轴、y 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 (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 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 (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 与y=-6x 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与y=-kx(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2x k+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答案】-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的值是.【答案】1,24.已知直线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答案】二、四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 ≤-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 (1)y =3; (2)x =-6; (3)0<x <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 (1)当x =2时,y 的值;(2)当1<x ≤4时,y 的取值范围; (3)当1≤y <4时,x 的取值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1)y=-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 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 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B 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1),B(5,y2)在双曲线y=-3x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y22.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 ).A.y1<0<y2B.y2<0<y1C.y1<y2<0D.y2<y1<0【答案】 A3.若A(a1,b1),B(a2,b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 )A.b 1<b 2B.b 1=b 2C.b 1>b 2D.大小不确定 【答案】 D 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 1,y 1),B(x 2,y 2),若0<x 1<x 2,则( ) A.y 1<y 2 B.y 1>y 2 C.y 1=y 2 D.y 1、y 2的大小不确定 【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上, (1)当x=-3时,求y 的值;(2)当1<x <3时,求y 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 ≠0,k 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 ,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 (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 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 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 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 (-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 1x,y=2k x,其中,k 1,k 2是常数,且均不为0. 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 (-3,4),则P (-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 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 1×(-3),4=23k -解得,k 1=43k 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 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1= ;过点Q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 1与S 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 ≠0)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 ≠0)上任意一点引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 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 是反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上的一点,AB 丄x 轴于点B ,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12B.2C.3D.1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 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 (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 1、k 2的值.(2)把点A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 ′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 1=2k 2-1,k 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1.(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 ′(-2,-1).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 =-2-1=-3,所以点A ′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 的值在-1≤y ≤3范围内时,相应的x 的值为:-1≤x ≤1.(4)从图象可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又m +1>m ,所以y 1>y 2. 或解:当x 1=m 时,y 1=-2m +1;当x 2=m +1时,y 2=-2×(m +1)+1=-2m -1所以y 1-y 2=(-2m +1)-(-2m -1)=2>0,即y 1>y2.6.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 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 、B 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FS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A.y=3000xB.y=6000xC.y=3000xD.y=6000x【答案】D。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全册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全册

第1章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 ,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 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 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它的一边是acm ,这边上的高是h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 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22kx,而y=y1+y 2,所以y=k1x+22k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与y=-6x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与y=-kx(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 . 【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 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的值是 .【答案】 1,24.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答案】 二、四 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 (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 ≤-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 由图知:(1)y=3;(2)x=-6;(3)0<x<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1)当x=2时,y的值;(2)当1<x≤4时,y的取值范围;(3)当1≤y<4时,x的取值范围.解:列表:由图知:(1)y=-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 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 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1),B(5,y2)在双曲线y=-3x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 y22.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 ).A.y1<0<y2B.y2<0<y1C.y1<y2<0 D.y2<y1<0【答案】 A3.若A(a1,b1),B(a2,b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 )A.b1<b2B.b1=b2C.b1>b2D.大小不确定【答案】 D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0<x1<x2,则( )A.y1<y2B.y1>y2C.y1=y2D.y1、y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的值;(2)当1<x<3时,求y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0,k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 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 (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 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 2kx,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23k-解得,k1=43-k 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12B.2C.3D.1 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 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 (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1、k2的值.(2)把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1=2k2-1,k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2,-1).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值为:-1≤x≤1.(4)从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m+1>m,所以y1>y2.或解:当x1=m时,y1=-2m+1;当x2=m+1时,y2=-2×(m+1)+1=-2m-1所以y1-y2=(-2m+1)-(-2m-1)=2>0,即y1>y2.6.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B两点.(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FS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A.y=3000xB.y=6000xC.y=3000xD.y=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 与x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画出(1)中函数的图象;(3)当高是3cm时,求长.解:(1)y=20x(x>0);(2)图象略;(3)长为203cm.【教学说明】用函数观点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中第1、2、4题.。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第一节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 的变化,平均速度v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平均速度v 是所用时间t 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可以表示成y=(k 为常数且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常数k 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 ,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 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 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kx(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它的一边是acm ,这边上的高是h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 (k 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k x224m x -4x分析:y1与x 成正比例,则y1=k1x ,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 =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 1与x 成正比例,所以y 1=k 1x ;因为y 2与x 2成反比例,所以y 2=,而y =y 1+y 2,所以y=k 1x+,当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第二节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22k x 22kx【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 的哪些值?x 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 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6x-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 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 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 如何变化?y 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 轴、y 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 (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3xkx6x 6x(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与y=-之间的关系,画出y=-的图象.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与y=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 (k ≠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与y=- (k ≠0)的图象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 . 【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的值是 .【答案】 1,24.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的图象在第象限. 【答案】 二、四6x 6x 6xkx6x 6xkxk x kx3k x-kbx5.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答案】 C7.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 ≤-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x23()2m y m x --128.作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12x由图知: (1)y =3; (2)x =-6; (3)0<x <69.作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 (1)当x =2时,y 的值;(2)当1<x ≤4时,y 的取值范围; (3)当1≤y <4时,x 的取值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 (1)y =-2; (2)-4<y ≤-1; (3)-4≤x <-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4x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P (2,4) (1)求k 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 (-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 (2,4),即表明把P 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 ,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 、B 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 、B 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 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 随x 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kxkx(1)k 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 1),B(-2,y 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 1,y 2的大小.分析: (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 1),B(-2,y 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 、B 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 1>y 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 1),B(5,y 2)在双曲线y=-上,则y 1、y 2中较小的是 . 【答案】 y 22.已知点A(x 1,y 1),B(x 2,y 2)是反比例函数y= (k >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 1<0<x 2,则有( ).A.y 1<0<y 2B.y 2<0<y 1C.y 1<y 2<0D.y 2<y 1<0 【答案】 A3.若A(a 1,b 1),B(a 2,b 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 1<a 2,则b 1与b 2的大小关系是( )A.b 1<b 2B.b 1=b 2C.b 1>b 2D.大小不确定3xkx【答案】 D 4.函数y=-的图象上有两点A(x 1,y 1),B(x 2,y 2),若0<x 1<x 2,则( ) A.y 1<y 2 B.y 1>y 2 C.y 1=y 2 D.y 1、y 2的大小不确定 【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 (k ≠0)的图象上, (1)当x=-3时,求y 的值;(2)当1<x <3时,求y 的取值范围.6.已知y=(k ≠0,k 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 ,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1xkxkx16x2=-,即a=-8. 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所以m= = ,点A 的坐标为(-16akx1k 2x2x 25--25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在这个图象上;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 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5252525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 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 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 (-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 1x,y=,其中,k 1,k 2是常数,且均不为0. 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 (-3,4),则P (-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2k x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 1×(-3),4=解得,k 1= k 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1= ;过点Q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 1与S 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 ≠0)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 ≠0)上任意一点引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 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 是反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上的一点,AB 丄x 轴于点B ,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A.3B.-3C.6D.-623k -43-43-12x 6xk x kx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k|.解:根据题意可知:S△AOB=|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0,则k=6.【答案】C2.反比例函数y=与y=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B两点,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为( )A. B.2 C.3 D.1分析: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AOE、△BOC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知,S四边形OEAC =6,S△AOE=3,1 2 1 26 x 2 x12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上,所以k =-2×(-5)=10. 4.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 1、k 2的值.(2)把点A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 ′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kxkx1k x1=2k 2-1,k 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1. (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 ′(-2,-1).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1,所以点A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 =-2-1=-3,所以点A ′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 <0,且点B 在反比例函数的y=-的图象上. (1)求a 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 的值在-1≤y ≤3范围内时,相应的x 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 1)、Q(m +1,y 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 分析:(1)由于点A 、点B 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 、b 和a 的值.(2)由 (1)求出的k 、b 、a 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2x22 3x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 的值在-1≤y ≤3范围内时,相应的x 的值为:-1≤x ≤1.(4)从图象可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又m +1>m ,所以y 1>y 2.或解:当x 1=m 时,y 1=-2m +1;当x 2=m +1时,y 2=-2×(m +1)+1=-2m -1所以y 1-y 2=(-2m +1)-(-2m -1)=2>0,即y 1>y2.6.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 m x(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第三节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 2)之间的关系式p=,请你判断:当F 一定时,p 是S 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 ,完成下表:(3)当F=450N 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 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FS(1)对于p=,当F 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 是S 的反比例函数. (2)因为F=450N ,所以当S=0.005m 2时,由p=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m 2时,p=45000Pa ;当S=0.02m 2时,p=22500Pa ;当S=0.04m 2时,p=11250Pa(3)当F=450N 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 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 与它的体积V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 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 3的水,经过yh 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是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y=;x >0 F SFS 12x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 ,上底长为下底长的,高为y ,面积为60,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 的取值范围).【答案】y= 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 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 ,长为ycm ,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 与宽x 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 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 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 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 与x 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A.y =3000xB.y =6000xC.y=D.y= 1390x3000x 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 ”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 、y ,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 ≤10,则y 与x 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 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 ,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画出(1)中函数的图象;(3)当高是3cm 时,求长.解:(1)y= (x>0); (2)图象略;(3)长为 cm. 【教学说明】用函数观点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20x203。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全册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全册

第1章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 ,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 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 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它的一边是acm ,这边上的高是h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 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22kx,而y=y1+y 2,所以y=k1x+22k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与y=-6x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与y=-kx(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 . 【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 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的值是 .【答案】 1,24.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答案】 二、四 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 (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 ≤-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 由图知:(1)y=3;(2)x=-6;(3)0<x<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1)当x=2时,y的值;(2)当1<x≤4时,y的取值范围;(3)当1≤y<4时,x的取值范围.解:列表:由图知:(1)y=-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 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1),B(5,y2)在双曲线y=-3x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 y22.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 ).<0<y2<0<y1<y2<0 <y1<0【答案】 A3.若A(a1,b1),B(a2,b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 )<b2 =b2>b2D.大小不确定【答案】 D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0<x1<x2,则( )<y2>y2=y2、y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的值;(2)当1<x<3时,求y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0,k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 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 (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 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 2kx,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23k-解得,k1=43-k 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12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 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 (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1、k2的值.(2)把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1=2k2-1,k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2,-1).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值为:-1≤x≤1.(4)从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m+1>m,所以y1>y2.或解:当x1=m时,y1=-2m+1;当x2=m+1时,y2=-2×(m+1)+1=-2m-1所以y1-y2=(-2m+1)-(-2m-1)=2>0,即y1>y2.6.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B两点.(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时,由p=FS得:p=450/=90000(Pa)类似的,当S=时,p=45000Pa;当S=时,p=22500Pa;当S=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3000x =6000x =3000x=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 与x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画出(1)中函数的图象;(3)当高是3cm时,求长.解:(1)y=20x(x>0);(2)图象略;(3)长为203cm.【教学说明】用函数观点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中第1、2、4题.教学反思。

【精编】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精编】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1章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k为常数且k≠0)的形式,【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x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k是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常数,k≠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 -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 成正比例,则y1=k1x ,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 =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 1与x 成正比例,所以y 1=k 1x ;因为y 2与x 2成反比例,所以y 2=22k x,而y =y 1+y 2,所以y=k 1x+22k x,当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 与y=-6x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 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 (k ≠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 x 与y=-kx(k ≠0)的图象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 . 【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 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的值是 .【答案】 1,24.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 【答案】 二、四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答案】C7.已知函数23-为反比例函数.()2m-y m x(1)求m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1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1)当x=4时,求y的值;(2)当y=-2时,求x的值;(3)当y>2时,求x的范围.解:列表:由图知:(1)y=3;(2)x=-6;(3)0<x<6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1)当x=2时,y的值;(2)当1<x≤4时,y的取值范围;(3)当1≤y<4时,x的取值范围.解:列表:由图知:(1)y=-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的图象经过点P(2,4)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 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 随x 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 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 1),B(-2,y 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 1,y 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 1),B(-2,y 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 、B 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 1>y 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 1),B(5,y 2)在双曲线y=-3x上,则y 1、y 2中较小的是 . 【答案】 y 22.已知点A(x 1,y 1),B(x 2,y 2)是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 1<0<x 2,则有( ).A.y 1<0<y 2B.y 2<0<y 1C.y 1<y 2<0D.y 2<y 1<0 【答案】 A3.若A(a 1,b 1),B(a 2,b 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 1<a 2,则b 1与b 2的大小关系是( )A.b 1<b 2B.b 1=b 2C.b 1>b 2D.大小不确定 【答案】 D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 1,y 1),B(x 2,y 2),若0<x 1<x 2,则( )A.y 1<y 2B.y 1>y 2C.y 1=y 2D.y 1、y 2的大小不确定 【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 的值;(2)当1<x <3时,求y 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 ≠0,k 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 ,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 ,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 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 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 (-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 1x,y=2k x,其中,k 1,k 2是常数,且均不为0. 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 (-3,4),则P (-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 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 1×(-3),4=23k -解得,k 1=43- k 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 (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的面积是3,则k的值是( )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12B.2C.3D.1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 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 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 1、k 2的值.(2)把点A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 ′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1=2k 2-1,k 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1.(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 ′(-2,-1).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 =-2-1=-3,所以点A ′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 <0,且点B 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 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 的值在-1≤y ≤3范围内时,相应的x 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 1)、Q(m +1,y 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 分析:(1)由于点A 、点B 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 、b 和a 的值.(2)由 (1)求出的k 、b 、a 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 (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 的值在-1≤y ≤3范围内时,相应的x 的值为:-1≤x ≤1. (4)从图象可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又m +1>m ,所以y 1>y 2.或解:当x 1=m 时,y 1=-2m +1;当x 2=m +1时,y 2=-2×(m +1)+1=-2m -1所以y 1-y 2=(-2m +1)-(-2m -1)=2>0,即y 1>y2.6.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 (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 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 、B 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请你判断:当F一定(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S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FS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 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答案】y=12x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3是(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A.y=3000xB.y=6000xC.y=3000x D.y=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与x的函数图象是( )。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

第1章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 是所用时间t 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 为常数且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常数k 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 ,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 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 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它的一边是acm ,这边上的高是h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3时,ρ=1.98kg/m3(1)求p与V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V=9m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解:略5.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22kx,而y=y1+y2,所以y=k1x+22k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 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 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 如何变化?y 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 轴、y 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 (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 (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 与y=-6x 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 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 x 与y=-kx(k ≠0)的图象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 . 【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 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的值是 .【答案】 1,24.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 【答案】 二、四 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 ≤-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 (1)y =3; (2)x =-6; (3)0<x <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 (1)当x =2时,y 的值;(2)当1<x ≤4时,y 的取值范围; (3)当1≤y <4时,x 的取值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 (1)y =-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 1),B(-2,y 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 、B 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 1>y 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 1),B(5,y 2)在双曲线y=-3x上,则y 1、y 2中较小的是 . 【答案】 y 22.已知点A(x 1,y 1),B(x 2,y 2)是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 1<0<x 2,则有( ).A.y 1<0<y 2B.y 2<0<y 1C.y 1<y 2<0D.y 2<y 1<0 【答案】 A3.若A(a 1,b 1),B(a 2,b 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 1<a 2,则b 1与b 2的大小关系是( )A.b 1<b 2B.b 1=b 2C.b 1>b 2D.大小不确定 【答案】 D 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 1,y 1),B(x 2,y 2),若0<x 1<x 2,则( ) A.y 1<y 2 B.y 1>y 2 C.y 1=y 2 D.y 1、y 2的大小不确定 【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 的值;(2)当1<x <3时,求y 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 ≠0,k 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 ,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 ,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 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 2kx,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23k-解得,k1=43- k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的面积是3,则k的值是( )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 12B.2C.3D.1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 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 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 1、k 2的值.(2)把点A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 ′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 1=2k 2-1,k 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1. (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 ′(-2,-1).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 =-2-1=-3,所以点A ′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 <0,且点B 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 的值在-1≤y ≤3范围内时,相应的x 的值为:-1≤x ≤1.(4)从图象可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又m +1>m ,所以y 1>y 2.或解:当x 1=m 时,y 1=-2m +1;当x 2=m +1时,y 2=-2×(m +1)+1=-2m -1所以y 1-y 2=(-2m +1)-(-2m -1)=2>0,即y 1>y2.6.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 (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 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 、B 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FS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 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A.y=3000xB.y=6000xC.y=3000xD.y=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与x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画出(1)中函数的图象;(3)当高是3cm时,求长.。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第1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 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与所用时间t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利用的关系式完成下表: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见教材P3例题.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2,它的一边是ac,这边上的高是hc,则a与h的函数关系;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功是常数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某乡粮食总产量为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a=12/h,是反比例函数;F=pS,是正比例函数;F=/s,是反比例函数;y=/x,是反比例函数.当为何值时,函数y=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2=1,=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3时,ρ=1.98g/3求p与V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V=9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解:略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2x2,又由y=y1+y2,可知,y=1x+2x2,只要求出1和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而y=y1+y2,所以y=1x+,当x =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等.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与y=-之间的关系,画出y=-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三象限.【答案】c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三象限的是【答案】c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求的值;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当x=4时,求y的值;当y=-2时,求x的值;当y>2时,求x的范围.解:列表:由图知:y=3;x=-6;0<x<6作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P求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判断点A,B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解析式也就确定了.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根据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的取值范围是>0还是0.因为点A,B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若点A,B在双曲线y=-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y2已知点A,B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A.y1<0<y2B.y2<0<y1c.y1<y2<0D.y2<y1<0【答案】A若A,B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A.b1<b2B.b1=b2c.b1>b2D.大小不确定【答案】D函数y=-的图象上有两点A,B,若0<x1<x2,则A.y1<y2B.y1>y2c.y1=y2D.y1、y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A已知点P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当x=-3时,求y的值;当1<x<3时,求y的取值范围.已知y=过三个点A,B,c.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求a与b的值.解:将A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将B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即a=-8.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若点A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即当x=1时,y=-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的值,再验证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即当x=1时,y=-2.所以-2=,=-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点A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所以==,点A的坐标为.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识图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1x,y=,其中,1,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则P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1×,4=解得,1=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取两点P,Q,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中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的面积是3,则的值是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 =||.解:根据题意可知:S△AoB=||=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象限,>0,则=6.【答案】c反比例函数y=与y=在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B两点,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为A.B.2c.3D.1分析: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AoE、△Boc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可知,S四边形oEAc=6,S△AoE=3,S△Boc=1,∴S△AoB=S四边形oEAc-S△AoE-S△Boc=6-3-1=2.【答案】B已知直线y=x+b经过点A,并与双曲线y=的交点为B 和c,求、b的值.解:点A在直线y=x+b上,所以0=3+b,b=-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又因为点B也在直线y=x-3上,所以=-2-3=-5,即B.而点B又在反比例函数y=上,所以=-2×=10.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交于A.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试判断A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因为点A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1、2的值.把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因为点A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1=2×1=2.=22-1,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已知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点A和点B,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的图象上.求a的值.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如果P、Q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b和a的值.由求出的、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和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值为:-1≤x≤1.从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1>,所以y1>y2.或解:当x1=时,y1=-2+1;当x2=+1时,y2=-2×+1=-2-1所以y1-y2=-=2>0,即y1>y2.如图,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根据压力F、压强p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式p=,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对于p=,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 是S的反比例函数.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2时,由p=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2时,p=45000Pa;当S=0.022时,p=22500Pa;当S=0.042时,p=11250Pa 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即pV=)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材P15例题.一个水池装水12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x>0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答案】y=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长为yc,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答案】A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与他的平均速度v 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与所盛水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答案】D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A.y=3000xB.y=6000xc.y=D.y=【答案】D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与x的函数图象是【答案】A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3,它的长是y,宽是5c,高是x.写出长y关于高x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画出中函数的图象;当高是3c时,求长.解:y=;图象略;长为c.【教学说明】用函数观点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中第1、2、4题.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从直观感受到分析归纳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形成.在教学手段上,本节课大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体现知识的背景材料,又能一下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动感强,直观性好,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归纳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k为常数且k≠0)的形式,x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 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 -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 3时,ρ=1.98kg /m 3 (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略5.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求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 成正比例,则y1=k1x ,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 =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 1与x 成正比例,所以y 1=k 1x ;因为y 2与x 2成反比例,所以y 2=22k x,而y =y 1+y 2,所以y=k 1x+22k x,当x =2与x =3时,y 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x(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 与y=-6x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 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 与y=-kx(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 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的值是.【答案】 1,24.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答案】 二、四 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 (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在各象限,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1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1)当x=4时,求y的值;(2)当y=-2时,求x的值;(3)当y>2时,求x的围.解:列表:由图知:(1)y=3;(2)x=-6;(3)0<x<6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1)当x=2时,y的值;(2)当1<x≤4时,y的取值围;(3)当1≤y<4时,x的取值围.解:列表:由图知:(1)y=-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的图象经过点P(2,4)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 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B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1>y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1),B(5,y2)在双曲线y=-3x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答案】y22.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 1<0<x2,则有( ).A.y1<0<y2B.y2<0<y1C.y1<y2<0 D.y2<y1<0 【答案】A3.若A(a1,b1),B(a2,b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1<a2,则b1与b2的大小关系是( )A.b1<b2B.b1=b2C.b1>b2D.大小不确定【答案】D4.函数y=-1x 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0<x1<x2,则( )A.y1<y2B.y1>y2C.y1=y2D.y1、y2的大小不确定【答案】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的值;(2)当1<x<3时,求y的取值围.(k≠0,k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2).6.已知y=kx(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求a与b的值.解:;(1)将A(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4,b)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a,2)代入反比例解,即a=-8.析式得:2=-16a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1时,y=-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的值,再验证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1时,y=-2.所以-2=1k,k=-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 图象上,所以m=25--=25,点A的坐标为(-5,25).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容.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2kx,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23k-解得,k 1=43-k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 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的面积是3,则k的值是( )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12|k|.解:根据题意可知:S△AOB=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0,则k=6.【答案】C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B两点,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为( )A.12B.2C.3D.1分析: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AOE、△BOC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知,S四边形OEAC =6,S△AOE=3,S△BOC =1,∴S△AOB=S四边形OEAC-S△AOE-S△BOC=6-3-1=2.【答案】B3.已知直线y=x+b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求k、b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x+b上,所以0=3+b,b=-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x-3上,所以m=-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2×(-5)=10.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x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2x-1的图象交于A(2,1).(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 (1)因为点A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1、k2的值.(2)把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1=2k2-1,k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2,-1).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围时,相应的x 的取值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围时,相应的x的值为:-1≤x≤1.(4)从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m+1>m,所以y1>y2.或解:当x1=m时,y1=-2m+1;当x2=m+1时,y2=-2×(m+1)+1=-2m-1所以y1-y2=(-2m+1)-(-2m-1)=2>0,即y1>y2.6.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B两点.(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围.分析:(1)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请你判S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1)对于p=FS例函数.得:p=450/0.005=90000(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FS(Pa)类似的,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围是.;x>0【答案】y=12x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3的函数关系是(不考虑x的取值围).【答案】y=90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A.y=3000xB.y=6000xC.y=3000x D.y=6000x【答案】D7.一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与x 的函数图象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