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功效主治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1.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2. 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3. 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或气虚下陷证。
4.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5. 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6.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发热证。
7. 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及脾不统血证。
8.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9. 金匮肾气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
功效: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主治肾阳虚证。
10. 炙甘草汤:炙甘草、人参、阿胶、生地黄、桂枝、麦冬、火麻仁、大枣。
功效: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阴血阳气虚弱,脉结代。
11. 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药、白术(炒)、茯苓(炒)薄荷(炒)、甘草(炙)。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12.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酒炒)、青连翘(炒)、干生地(净)、车前子(炒)、淡黄芩(酒炒)、生栀子(炒)、粉丹皮(酒炒)、泽泻(炒)、苦木通(去节)、生甘草(生)。
功效: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证及下焦湿热证。
13. 左金丸:黄连(姜炙)、吴茱萸(甘草炙)。
功效: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及嘈杂吞酸证。
14. 清胃散:生地黄(细锉)、当归身(酒洗)、牡丹皮(去心)、黄连(拣净)、升麻(去根)。
功效: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及牙宣出血等症。
15. 玉女煎:石膏(煅)、熟地黄(酒蒸)、麦冬(去心)、知母(酒炒)、牛膝(酒蒸)。
方剂学功用主治总结
方剂学功用主治总结方剂学是中医学最基础的三大学科之一,它是研究中医药方剂的学科。
方剂是中医药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因为方剂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症和病情,为患者提供特定的治疗方案。
方剂学功用主治总结,是中医学学者对方剂学进行总结研究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下面我们来深入了解。
一、方剂学功用主治1. 调和诸药,协同作用方剂学主要研究方剂中的药物配伍及其功效,通过合理的药物搭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物之间有时存在相互抵消或相互促进的作用,中医药的特色就在于各种药物可以通过适当的组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从而达到调和诸药、协同作用的目的。
2. 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在中医理论中,平衡阴阳是维护人体健康的关键,如果阴阳失衡,则会引起各种疾病。
中药的方剂学研究也注重药物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方剂中的药物选用、配伍、剂量、用法、用量、均需要在调和体内阴阳、调节中医体系中,对病理变化作用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3. 制定提高疗效的方案方剂学是为了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大量的研究方剂学可以帮助中医药学者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不同疾病的症状特点和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诸多因素,中医医生可以为患者精确选择药方,通过调和阴阳,调整气血,有效治疗疾病。
4. 明确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中药有时候也会在治疗疾病时产生副作用和毒性,正是因为这一点,方剂学研究们需要通过研究各种中药的组合,减轻或消除其发挥毒性和副作用的风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二、方剂学的实际应用方剂学在中药的制定、应用和评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方剂这个传统的中医学药物配方也在不断更新。
对于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方剂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起到了关键作用。
今天,方剂学已经成为中医药研究的支柱学科,方剂的研究和发展,也让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之,方剂学功用主治总结是中医药学者对方剂学的研究结论,包括调和诸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制定提高疗效的方案以及明确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等。
中药类职称考试精华---方剂学方歌方解及功效主治汇总(全)
方剂学方歌方解及功效主治汇总(全)说明:方歌中鲜红色为君药,粉红色为臣药,星号多少表示重点程度,星号后面为功效和主治,非常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解表剂:1.麻黄汤(辛温解表):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2.桂枝汤(辛温解表):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
3.九味羌活汤(辛温解表):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4.小青龙汤(辛温解表):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内饮证。
5.止嗽散(辛温解表):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风邪犯肺证。
6.香薷散(辛温解表):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阴暑。
7.银翘散(辛凉解表):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8.桑菊饮(辛凉解表):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
9.麻杏石甘汤(辛凉解表):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10.柴葛解肌汤(辛凉解表):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解肌清热。
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
11.升麻葛根汤(辛凉解表):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解肌透疹。
麻疹初起。
12.人参败毒散(扶正解表):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四君子汤配方功效与主治
四君子汤配方功效与主治
四君子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四味草药组成。
它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具有调和脾胃、补脾健胃、益气固表等功效,适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乏力无力等症状。
以下是四君子汤的配方功效与主治:
配方
•人参(6克):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白术(9克):健脾温中,除湿止泻,益气健脾。
•茯苓(9克):利水渗湿,健脾益肾,清心安神。
•甘草(6克):调和诸药,缓和药性,健脾解毒。
功效与主治
四君子汤具有以下功效和主治作用:
1.益气健脾:四君子汤中的人参、白术和甘草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
可调和脾胃气机,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2.固表缩肌:四君子汤对于气虚引起的慢性腹泻、乏力等有一定的缩
肌固表作用,能改善体质虚弱者的体力和精神状态。
3.调理情绪:茯苓作为安神药,可以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有
平复心神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整体健康状态。
4.增强免疫力:四君子汤中的人参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长期服用
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冒、咳嗽等疾病的发生。
总体来说,四君子汤是一味具有调和脾胃、补脾健胃、益气固表等功效的经典中药方剂,适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乏力无力等症状,对于调理肠胃功能、提升免疫力、改善体质虚弱具有一定的疗效。
以上内容为四君子汤配方功效与主治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66种常见的中医方剂功用及主治
66种常见的中医方剂功用及主治中医方剂学由总论和各论组成,总论中方剂的治法、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较重要。
1.《医学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2.方剂的变化形式:(1)药味增减的变化——逍遥散和黑逍遥散(2)药量增减的变化——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3)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应用——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半夏泻心汤与生姜泻心汤。
Wellness accessories3.君药和主要功效来命名的是:龙胆泻肝汤、桃核承气汤、半夏泻心汤、黄连解毒汤、苏子降气汤。
4.火郁发之:清胃散、普济消毒饮。
5.以泻代清:凉膈散。
6.辛开苦降:左金丸、麦门冬汤、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
7.应用高良姜的方剂:天台乌药散8.生姜、干姜同用的方剂:厚朴温中汤、实脾散。
9.桂枝汤:桂枝与芍药用量相等;药后“啜热稀粥”。
10.小青龙汤:治疗外寒里饮证。
其中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全方体现“散中有收”。
11.九味羌活汤: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善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
12.银翘散:“辛凉平剂”13.麻杏石甘汤:石膏倍于麻黄。
14.败毒散:佐药人参——扶助正气,鼓邪外出。
15.大承气汤:主治①阳明腑实证。
②热结旁流证。
——体现“通因通用”③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16.大黄牡丹汤: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17.大陷胸汤: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18.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等。
19.麻子仁丸: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20.济川煎: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肾虚便秘)。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等。
21.小柴胡汤:用量最大的是柴胡;人参的作用是①扶正祛邪;②益气实里。
22.蒿芩清胆汤: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证。
23.四逆散:主治——①阳郁厥逆证。
②肝脾气郁证。
柴胡为君,透邪升阳以舒郁;与白芍疏肝理脾;与枳实一升一降,舒畅气机,升清降浊。
方剂学(功效、主治、组成)表格
清胃凉血
胃火牙痛
黄连、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升麻
葛根黄苓黄连汤
解表清里
协热下利证
葛根、炙甘草、黄苓、黄连
芍药汤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湿热痢疾
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苓、官桂
白头翁汤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热毒痢疾
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青蒿鳖甲汤
养阴透热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
吴茱萸汤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
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
四逆汤
回阳救逆
心肾阳衰寒厥证
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当归四逆汤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血虚寒厥证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
阳和汤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阴疽
熟地、鹿角胶、肉桂、麻黄、白芥子、炮姜、生甘草
四君子汤
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证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柴胡、黄苓、白芍、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
蒿苓清胆汤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
A阳湿热证
青蒿、黄苓、淡竹茹、姜半夏、赤茯苓、生枳壳、广陈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四逆散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卩
日郁厥逆之证,肝脾气郁证
柴胡、炙甘草、枳实、芍药
逍遥散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肝
干郁血虚脾弱证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烧生姜、薄荷
麻杏甘石汤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外
小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柴葛解肌汤
解肌清热
外
医宗圣方的功能主治
医宗圣方的功能主治1. 简介医宗圣方是中医领域的一部重要经典之一,由明代李时中所著。
该经典收录了大量的方剂,被誉为中医药学的宝贵遗产之一。
医宗圣方的方剂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具有独特的药物组合与配伍规律,广泛用于中医治疗各种疾病。
2. 功能主治医宗圣方中的方剂主要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症状,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主治。
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功能主治:2.1 温中止痛•方剂名称:温中汤•组成:人参、炒白术、炒附子、炒干姜、炒甘草•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止痛平喘,主治寒证引起的胃脘疼痛、呕吐、呕血等症状。
2.2 润燥止渴•方剂名称:石斛六味丸•组成:山药、沙参、麦冬、石斛、川贝母、甘草•功能主治:润肺生津,止渴润燥,主治口干咽燥、痰黄不化等症状。
2.3 清热解毒•方剂名称:葛根清瘟胶囊•组成:葛根、连翘、银花、野菊花、板蓝根、竹叶、桔梗、黄柏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解表散热,主治感冒、流感等热毒性疾病。
2.4 降脂减肥•方剂名称:荷叶绿豆汤•组成:鲜荷叶、绿豆、决明子、茯苓、甘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便降脂,主治高血脂、肥胖等症状。
2.5 调理气血•方剂名称:四物汤•组成:川芎、当归、熟地、白芍•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养血安胎,主治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等症状。
2.6 安神助眠•方剂名称:安神补心丸•组成:酸枣仁、远志、夜交藤、酸棗仁等•功能主治:安神养心,补益肝肾,主治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
3. 结语医宗圣方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医文献,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各种方剂的功能主治。
在中医治疗中,医宗圣方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每一种方剂都有其独特的药物组合和配伍规律,以达到治疗特定疾病和症状的目的。
在使用医宗圣方进行治疗时,应根据病情和体质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平肝方剂的功能主治
平肝方剂的功能主治1.功能平肝方剂是中医药领域一类具有平肝作用的方剂,它通过调节人体肝脏的功能,平衡阴阳,调和五脏六腑,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平肝方剂主要具有以下功能:1.平肝舒解: 平肝方剂能够舒解肝脏的紧张状态,缓解肝气郁结的症状,平衡身体的阴阳,达到平肝的效果。
2.清肝明目: 平肝方剂中常配有一些明目的药物,能够改善肝阳上扰导致的眼睛干涩、视力模糊等问题,起到清肝明目的作用。
3.通经活络: 平肝方剂通过调节肝脏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活络经脉,达到通经活络的效果,有助于治疗痛经、经期不调等妇科疾病。
2.主治平肝方剂在中医药领域广泛应用,具有多种主治疾病的功效。
以下是平肝方剂的主要主治:1.肝郁气滞: 平肝方剂能够缓解肝气郁结所导致的胸闷、烦躁易怒、胃脘胀痛等症状,起到调理肝气的作用。
2.肝肾不足: 平肝方剂中常配有补肾药物,能够补养肝肾,改善肝肾不足所导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起到滋阴补肾的作用。
3.肝阳上亢: 平肝方剂中常配有降阳药物,能够降低肝阳上亢所导致的面红目赤、头痛眩晕等症状,起到降阳平肝的作用。
4.肝火旺盛: 平肝方剂中常配有清热泻火的药物,能够清利肝火,治疗肝火旺盛所导致的口苦口干、口臭口腔溃疡等问题。
5.肝胆湿热: 平肝方剂中常配有燥湿热的药物,能够疏利肝胆,治疗肝胆湿热所导致的黄疸、尿黄、脾气暴躁等症状。
总之,平肝方剂具有调理肝脏功能的作用,能够治疗肝脏相关的多种疾病,如肝郁气滞、肝肾不足、肝阳上亢、肝火旺盛等。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平肝方剂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平肝方剂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所以,在选择使用平肝方剂时,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以上是关于平肝方剂的功能和主治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方剂学功用与主治完整版
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1.麻黄汤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2.大青龙汤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主治:(1)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烦躁,脉浮紧(2)溢饮。
身体疼重,或四肢浮肿,恶寒身热,无汗,烦躁,脉浮紧3.桂枝汤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4.九味羌活汤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5.小青龙汤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
6.止嗽散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主治:风邪犯肺之咳嗽证。
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二.辛凉解表剂1.银翘散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2.桑菊饮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
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发热,喘咳,苔黄,脉数4.柴葛解肌汤功用:解肌清热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眼眶痛,鼻干,脉浮微洪5.升麻葛根汤功用:解肌透疹主治:麻疹初起。
疹发不出或出而不畅,舌红,脉数三.扶正解表剂1.人参败毒散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恶寒发热,头身重痛,无汗,脉浮重按无力君:羌活6g2.参苏饮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痰色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苔白,脉弱3.再造散功用:助阳益气,解表散寒主治: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表证。
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舌淡苔白,脉沉无力4.麻黄细辛附子汤功用:助阳解表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5.加减葳蕤汤功用:滋阴解表主治:阴虚外感风热证。
身热微寒,咽干口燥,舌红,苔薄白,脉数6.葱白七味饮功用:养血解表主治:血虚外感风寒证。
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1、四逆散方歌: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药物: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2、小柴胡汤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药物: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功用: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热血室。
3、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药物: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4、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药物: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5、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药物: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牛蒡子、豆豉、薄荷、生甘草、桔梗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6、清胃散方歌: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药物: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
升麻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
7、理中丸方歌: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药物: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证。
8、四君子汤方歌:四君补气基本方,食少无力大便溏, 人参白术茯苓草,益气健脾功效强。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药物: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9、玉屏风散方歌: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
药物:生黄芪、白术、防风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10、小承气汤药物:大黄、厚朴、枳实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11、四物汤方歌:四物补血基本方,营血虚滞急煎尝, 熟地当归白芍芎,补血调经功效强。
常用方剂组成、功效、主治、证候特点
热入血分证
清热解毒,消肿潰堅,活 痈疡肿毒初起 血止痛
清心利水养阴
心经火热证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 柴胡 泽泻 木通 黄芩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1. 肝胆实火上炎证 2. 头痛目赤,舌紅苔黃膩,脈弦 數有力,胁痛 口苦,耳聋 耳 肝胆湿热下注证 栀子 当归 生地 生甘草 肿,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带 下黄臭 左金丸 黄连 吴茱萸 清泄肝火,降逆止呕 肝火犯胃 苇茎汤 泻白散 清胃散 苇茎、桃仁、瓜瓣、薏苡仁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肺痈;热毒壅滞;痰 瘀互结 肺热喘咳证 胃火牙痛 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唇 舌颊腮肿痛,牙龈腐烂等,舌 红苔黄,脉滑数 胃热阴虚证 头痛,牙痛,牙龈出血,烦热 干渴,舌红苔黄而干
补阴 六味地黄丸 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滋补肝肾 茯苓
大补阴丸 一贯煎 左归丸 补阳
熟地、龟甲、黄柏、知母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 肝肾阴虚,肝气郁滞 真阴不足证
生地、北沙参、麦冬、当归、 滋阴疏肝 枸杞子、川楝子 熟地 山茱萸 山药 牛膝 枸杞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子 菟丝子 鹿角胶 龟板胶
气虚外感证
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大黄 枳实 厚朴 芒硝 大黄 厚朴 枳实 峻下热结 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 便秘,脘腹胀满,苔黄厚干或 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 焦黑,燥裂,脉沉有力 健脾消食清热驱虫。轻下 阳明腑实轻证
调胃承气汤 大黄 甘草 芒硝
健脾消食清热驱虫。 缓 阳明病肠胃燥热 下 大黄牡丹汤 大黄 桃仁 丹皮 冬瓜子芒硝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 温下 大黄附子汤 大黄 附子 细辛 温脾汤 润下 麻 子 仁 丸 , 麻子仁 芍药 炙枳实 大黄 厚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脾约丸) 朴 杏仁 逐水 十枣汤 攻补兼施 黄龙汤 大黄 芒硝 枳实 厚朴 甘草 人 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参 当归 生姜 大枣 桔梗 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攻逐水饮 胃肠燥热,脾约便秘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阳虚寒积腹痛 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 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草、当归、芒硝
2023考研方剂主治、功效
一、解表剂
三、和解剂
四、清热剂
六、温里剂
七、表里双解
八、补益剂
九、安神剂
滋阴养血
磁朱丸磁石
重镇安神,交通心肾,潜阳明目
治心肾不交,神志不宁证
君药:黄连功用:交通心肾主治:心火偏亢,心肾不交证组成黄连:肉桂=10:1
十、开窍剂
十一、固涩剂
十二、理气剂
暖肝煎小茴香肉桂行气止痛,温暖肝肾肝肾不足,寒凝肝脉证(疝气)
橘核丸橘核行气止痛,软坚散结寒湿疝气(睾丸坠胀肿,坚硬如石)
加味乌药汤香附行气止痛,活血调经肝郁气滞之痛经(经前或经初见少腹、乳房胀痛)
金铃子散川楝子疏肝清热,活血止痛肝郁化火(胸胁脘腹疼痛,或痛经,疝气)
瓜蒌薤白白
瓜蒌温通散结,行气化痰痰阻气结之胸痹轻证酒汤
枳实薤白桂
瓜蒌薤白温通散结,下气化痰痰结气逆之胸痹(胸痹,心中痞气,气上撞心)枝汤
半夏厚朴汤半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痰气郁结之梅核气
厚朴温中汤厚朴行气除满,温中燥湿脾胃气滞寒湿证
枳实消痞丸枳实行气消痞,健脾和胃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乏力)
2,降气
十三、理血剂
十四、治风剂
十五、治燥剂
十六、祛湿剂
十七、祛痰剂
十八、消食导滞
十九、驱虫剂
二十、痈疡剂(功效的记忆全靠方歌)。
常用100首方剂(方歌、药物组成、功效、主治)
肛肠科常用100首方剂1.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柴胡(洗去芦)、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炒)、人参各一两,甘草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生姜、薄荷煎。
功效: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呕哕寒热,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方歌: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荆防入去姜参薄,能消疮疡肿痛红。
2.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组成: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生姜。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泻下。
主治:大便秘结,肛门疼痛。
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编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疡疮毒总能消。
3. 葛根芩连汤《伤寒论》组成:葛根、甘草、黄连、黄芩。
功效:解肌透表,清热利湿。
主治:菌痢,肠炎伴发热心烦、口渴汗出。
方歌: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4.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功效: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方歌: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获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却。
5.参芪白术散《和剂局方》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胃气虚夹湿泄泻证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6.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组成: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
功效:调补脾胃,升阳益气。
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久痢。
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7.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组成:人参3g 白术6g 茯苓6g 甘草2g 半夏3g、陈皮3g 砂仁3g 木香3g功效:益气化痰行气温中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滞8.黄芪汤《千金药方》组成:生黄芪15g、鱼腥草30g、赤芍9g、丹皮6g、桔梗6g、瓜蒌9g、生大黄(后下)9g,功效:益气托脓,泻火解毒主治: 肺脓疡方歌:黄芪汤出金匮翼,麻仁白蜜加陈皮,补脾益气润肠道,气虚便秘最相宜。
由三味药组成的方剂
三味药:1、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附子、细辛; 功效:助阳解表;主治:素体阳虚;暴哑。
2、麻黄附子甘草汤( 《伤寒论》 ) 组成:麻黄、附子、甘草;功效:助阳解表;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
3、小承气汤( 《伤寒论》 )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 功效: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4、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 ) 组成:大黄、芒硝、甘草; 功效: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5、大陷胸汤( 《伤寒论》 ) 组成:大黄、芒硝、甘遂; 功效:泄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6、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 组成:大黄、附子、细辛;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
7、控涎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组成:甘遂、紫大戟、白芥子;功效:祛痰逐饮; 主治:痰伏胸膈证。
8、泻心汤( 《金匮要略》 ) 组成:大黄、黄连、黄芩; 功效:泻火消痞; 主治:邪热壅滞心下,气机痞塞证。
9、戊己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黄连、吴茱萸、白芍;功效:疏肝理脾,清热和胃; 主治:肝脾不和证。
10、香连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黄连、吴茱萸、木香;功效:清热化湿,行气化滞; 主治:湿热痢疾。
11、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入粳米同煮)???算 4 味或 3 味???? 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
13、碧玉散( 《伤寒直格》 ) 组成:滑石、甘草、青黛; 功效:清解暑热;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
14、鸡苏散( 《伤寒直格》 ) 组成:滑石、甘草、薄荷; 功效:疏风解暑;主治:暑湿证兼微恶风寒者。
15、益元散( 《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甘草、辰砂;(以灯心汤调服)???算 3 味吗???功效:清心解暑,兼能安神;主治:暑湿证兼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者。
16、四逆汤( 《伤寒论》 ) 组成:附子、干姜、甘草; 功效:回阳救逆;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中医药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
积淀着中医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不仅包含了众多的药物组合和使用方法,而且涵盖了很多不同病症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药方剂,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一、四君子汤【组成】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桂枝四味药物组成。
【功效】四君子汤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无力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煎药15克至30克,一日2次。
二、逍遥散【组成】逍遥散由芒硝、薄荷、广藿香等药物组成。
【功效】逍遥散主要用于治疗暑湿引起的头晕目眩、口干舌燥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服用5克至10克,一日2次。
三、安宫牛黄丸【组成】安宫牛黄丸由人工牛黄、雄黄、珍珠等药物组成。
【功效】安宫牛黄丸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服用3粒至6粒,一日2次。
四、清热解毒口服液【组成】清热解毒口服液由黄连、连翘、板蓝根等药物组成。
【功效】清热解毒口服液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口服10毫升至20毫升,一日3次。
五、六味地黄丸【组成】六味地黄丸由生地、山药、牡丹皮等药物组成。
【功效】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治疗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服用9克至15克,一日2次。
六、当归补血汤【组成】当归补血汤由当归、白芍、熟地等药物组成。
【功效】当归补血汤可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月经不调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煎药15克至30克,一日2次。
总结:以上所介绍的中医药方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医药方剂种类繁多,每一种方剂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用药规律。
在使用中医药方剂时,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用量和用药频次。
同时,要了解个体差异和禁忌症,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中医药方剂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中医药方剂,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并对其功效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1. 温胆汤:温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胆虚寒症状,如胆囊寒痛、胆汁淤滞等。
该方剂由黄连、半夏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胆祛寒、理气开郁的功效。
2.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是治疗寒湿痹证的经典方剂,由茵陈、蒿子、生姜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寒湿、温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痹痛、腰腿冷痛等症状。
3. 四逆散:四逆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寒证,如寒疟、寒冷等。
该方剂由附子、干姜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散寒、驱寒止痛的功效。
4.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气不足的经典方剂,由黄耆、白术、党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导致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5.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健脾益气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健脾益气、补养气血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6. 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是中医常用的治疗阳气不足的方剂,由附子、干姜、人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阳散寒、益气固表的作用,适用于阳气不足导致的畏寒、乏力等症状。
7.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常用的补血方剂,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导致的月经不调、经痛等症状。
8. 四妙丸:四妙丸是中医常用的消炎止痛方剂,由黄连、黄芩、苦参、半夏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痈肿等症状。
9. 温经汤:温经汤是中医治疗寒凝症状的方剂,由艾叶、独活、川芎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凝引起的痛经、闭经等症状。
10. 走湿散:走湿散是中医常用的祛湿方剂,由荆芥、石膏、白附子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湿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湿邪困阻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状。
方剂学功效、主治、组成表格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柴胡 葛根 甘草 黄芩 羌活 白芷 芍药 桔梗 生姜 大枣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阳明腑实,热结旁流,热厥痉病
大黄、枳实、厚朴、芒硝 [与脾约丸的区别]
秦艽甘草川芎当归白芍细辛羌活防风黄芩石膏白芷白术生地熟地茯苓独活 白附子、僵蚕、全蝎 羚角片双钩藤桑叶草川贝生地菊花茯神木白芍甘草竹茹 怀牛膝生代赭石[龙牡龟板麦芽芍]元参天冬川楝茵陈甘草 天麻钩藤[后]右决(先)栀芩膝仲益母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鸡子黄阿胶麻仁五味麦冬炙草鳖甲[白芍龟板牡蛎地黄]
脾虚肝旺之痛泻
炒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寒热错杂之痞证
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炙甘草
气分热盛证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外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石膏、竹叶、半夏、麦门冬 人参、炙甘草、粳米
热入营分证
犀角、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热入血分证 (热伤血络,热扰心神,蓄血瘀热) 犀角(水牛角代)、生地、 芍药、 丹皮
三焦火毒热盛证
黄连 栀子 黄芩 黄柏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
连翘、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仁、薄荷、黄芩、竹叶、蜜
大头瘟
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金银、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制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陈皮
葛根、炙甘草、黄芩、黄连 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 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 香薷、炒白扁豆、姜制厚朴 洋参、瓜衣、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 干姜、人参、炙甘草、白术 饴糖、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 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 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 熟地、鹿角胶、肉桂、麻黄、白芥子、炮姜、生甘草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四君子 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山药、大枣 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人参、麦冬、五味子 黄芪、防风、白术 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 熟地、当归、川芎、白芍 黄芪、当归 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 四君子 生地、炙甘草、生姜、人参、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 熟地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熟地、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
中医方剂学的配方组成及功效
中医方剂学的配方组成及功效中医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研究中药方剂的配方组成、制备方法以及药效等方面。
中医方剂由多种草药组成,每种草药都有特定的功效和作用,通过合理的组合能够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方剂学中常见的配方组成及其功效。
一、四逆汤四逆汤是中医中治疗感冒、寒证等疾病常用的方剂之一。
它由四味中草药组成:附子、干姜、桂枝和甘草。
附子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干姜能驱寒解表,桂枝有温经散寒的功效,甘草主要是调和药性、增加药物的疗效。
二、清热解毒类方剂清热解毒类方剂常用于治疗疾病中的热毒。
其中代表性的方剂有黄连解毒汤、银翘散等。
黄连解毒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芩、黄柏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的功效。
银翘散的主要成分是连翘、银花,它们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作用。
三、调理脾胃类方剂调理脾胃类方剂用于治疗脾胃功能不佳、消化不良等问题。
六君子汤是其中的代表方剂,它由六味草药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和生姜。
六味草药各有不同的功效,如人参补气、白术健脾、茯苓利水、甘草调和药性等,通过合理的搭配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进食欲。
四、补益类方剂补益类方剂主要用于强壮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党参养荣汤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由党参、黄芪、天冬、白术等草药组成。
党参和黄芪具有补气养血、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天冬和白术有益胃健脾的功效。
五、安神助眠类方剂安神助眠类方剂多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问题。
代表性的方剂包括安神丸和逍遥丸。
安神丸由柴胡、香附、白芍等草药组成,它们能够安抚心神、镇定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逍遥丸的主要成分是逍遥、牡丹皮等,它们有舒肝定志的功效,可以减轻焦虑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方剂学中的配方组成及功效与中草药的性能和作用息息相关。
透过合理的配伍、科学的用量可以发挥草药的疗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方剂学的研究和运用对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药物选择。
方剂的功效和主治
5.1温中祛寒
理中丸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中焦虚寒、阳虚失血、脾胃虚寒之胸痹、病后多痰涎、小儿慢惊
小建中汤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
大建中汤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中阳衰弱、阴寒内盛
九味羌活汤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止咳散 宣理肺气、疏风止咳 风邪犯肺
1.2辛凉解表
银翘散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桑菊饮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3.3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寒热错杂之痞证
四、清热剂
4.1清气分热
白虎汤 清热生津 阳明气分热盛
竹叶石膏汤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伤寒温热暑病气津两伤
4.2清营凉血
清营汤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热入营分
天台乌药散 行气蔬肝、散寒止痛 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
11.2降气
苏子降气汤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上实下虚之喘咳
定喘汤 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
旋覆代赭汤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
大黄庶虫丸 祛瘀生新 五劳虚极、内有干血
12.2止血
小蓟饮子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温经汤 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
桂枝茯苓丸 活血化淤、缓消徵块 瘀阻胞宫
生化汤 养血化瘀、温经止痛 产后血虚受寒,血虚寒凝,瘀血阻滞
失笑散 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瘀血停滞
清骨散 清虚热、退骨蒸 阴虚内热、虚劳骨蒸
当归六黄汤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阴虚有火、发热盗汗
4.7清热祛暑
六一散 祛暑利湿 感受暑湿
中药方剂组成、功效、主治
中药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解表方1、辛温解表方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桂枝汤1)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喘,苔薄白,脉浮紧。
2)桂枝汤【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证见恶风发热,汗出,鼻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缓。
3)荆防败毒散【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甘草川芎【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除湿。
【主治】外感挟湿的表寒证。
证见发热无汗,恶寒战抖,皮紧肉硬,肢体疼痛,咳嗽,舌苔白腻,脉浮。
2、辛凉解表方剂---银翘散、小柴胡汤1)银翘散【组成】银花连翘淡豆豉桔梗荆芥淡竹叶薄荷牛蒡子芦根【功能】辛凉解表,清热甘草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证见发热无汗或微汗,微恶风寒,口渴咽痛,咳嗽,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党参g 制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功能】和解少阳,扶正祛邪。
主治少阳病。
【主治】少阳病。
证见寒热往来,精神不振,饥不饮食,口干色淡红,脉弦。
二、清热方剂1、清热泻火方剂---白虎汤白虎汤【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能】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经证及气分实热证。
证见高热大汗,口干舌燥,大渴贪饮,脉洪大有力。
2、清热凉血方剂---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汤【组成】犀角(水牛角)生地黄白芍丹皮【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证3、清热燥湿方剂--- 白头翁汤、茵陈蒿汤郁金散白头翁汤【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湿热痢疾,热泄)茵陈蒿汤【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郁金散【组成】郁金、诃子、黄芩、大黄、黄连、栀子、白芍、黄柏【功效】清热解毒,涩肠止泻【主治】马急性肠炎4、清热解毒方剂---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功效】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热盛,疮疡肿毒三、泻下方剂1、攻下方剂---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组成】大黄、芒硝、积实、厚朴【功效】攻下热结,破结通肠【主治】结症,便秘2、润下方剂--- 当归苁蓉汤当归苁蓉汤【组成】当归肉苁蓉番泻叶广木香厚朴炒枳壳醋香附瞿麦【功能】润燥通草六曲滑肠,理气通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解郁。
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里饮证。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麻杏石甘汤】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柴葛解肌汤(程*《医学心悟》)】解肌清热。
外感风寒,里热亦盛证。
【升麻葛根汤】解肌透疹。
麻疹初起。
【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暴哑。
【再造散】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阳虚气弱,外感风寒证。
【加减葳蕤汤】滋阴解表。
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大承气汤】峻下热结。
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大黄牡丹汤】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大黄附子汤】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寒积里实证。
【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阳虚寒积证。
【麻子仁丸(脾约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胃热肠燥,脾约便秘证。
【十枣汤】攻逐水饮。
悬饮;水肿。
【黄龙汤】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新加黄龙汤】泄热通便,滋阴益气。
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
【舟车丸】行气逐水。
水肿,水胀。
【增液承气汤】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热结阴亏便秘证。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少阳湿热证。
【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
【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肝弱血虚脾弱证。
【痛泻药方】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脾虚肝旺之痛泻。
【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寒热错杂之痞证。
【白虎汤】清热生津。
气分热盛证。
【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清营汤】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热入营分证。
【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热入血分证:热扰心营神志证;热伤血络出血证;热甚蓄血瘀证。
【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
三焦火毒证。
【清瘟败毒饮】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湿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凉膈散】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
【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大头瘟。
【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疔疮初起,发热不断改进寒,痈疡疖肿。
【四妙安勇汤】清执解毒,活血止痛。
热毒炽盛之脱疽。
【导赤散】清心利水养阴。
心经火热证。
【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
【左金丸】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肝火犯胃证。
【苇茎汤】清热化痰,逐瘀排脓。
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
【泻白散】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肺热喘咳证。
【清胃散】清胃凉血。
胃火牙痛。
【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
胃热阴虚证(牙痛、齿衄)【芍药汤】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湿热痢疾。
【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热毒痢疾。
【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清骨散】清虚热,退骨蒸。
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
【秦艽鳖甲散】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阴亏血虚,风邪传里化热之风劳病。
【当归六黄汤】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阴虚火旺盗汗。
【牛蒡解肌汤】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颈项痰毒,风热牙痛,头面风热,兼有表热证者。
【清络饮】祛暑清热。
暑伤肺经气分轻证。
【新加香薷饮】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暑温夹湿,复感于寒证。
【六一散】清暑利湿。
暑湿证。
滑石、甘草(6:1)【清暑益气汤《湿热经纬》】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暑热气津两伤证。
【理中丸】理中祛寒,补气健脾。
脾胃虚寒证;阳虚失血;胸痹,多涎,慢惊风等中焦虚寒。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虚劳腹痛等)【大建中汤】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
【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四逆汤】回阳救逆。
心肾阳衰寒厥证。
【回阳救急汤】回阳固脱,益气生脉。
寒邪真中三阴,真阳表微证。
【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血虚寒厥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血痹,肌肤麻木不仁。
【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阴疽。
【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泄热结。
少阳阳明合病。
【防风通圣散】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里。
协热下利。
【石膏汤】清热解毒,发汗解表。
伤寒里热已炽,表证未解。
【五积散】解表温里,祛除寒邪。
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
【四君子汤】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证(轻)。
〈异功散:参苓术草+陈皮、甘草(益气健脾,行气化滞);【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脾虚湿盛。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
【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湿热、暑热,耗伤气阴证;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
表虚自汗证。
【完带汤】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四物汤】补血调血。
营血虚滞证。
【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
血虚阳浮发热证。
【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泰山磐石散】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气血虚弱所致的堕胎,滑胎。
【炙甘草汤】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虚劳肺痿证。
【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
肝肾阴虚证。
【内补黄芪汤】温补气血,生肌敛疮。
痈疽溃后,气血两虚证。
【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真阴不足证。
【大补阴丸】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证。
【虎潜汤】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之痿证。
【一贯煎】滋阴疏肝。
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肾气丸】补肾助阳。
肾阳不足证。
【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地黄饮子】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
【补肺阿胶汤】养阴补肺,清热止血。
小儿肺虚有热证。
【朱砂安神丸】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磁朱丸】重镇安神,潜阳明目。
水火不济,心肾不交,癫痫。
【珍珠母丸】滋阴养血,镇心安神。
阴血不足,肝阳偏亢。
【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
【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各中缓急。
脏燥。
【安宫牛黄丸(牛黄丸)】清执解毒,开窍醒神。
邪热内陷心包证。
【紫雪】清热开窍,熄风止痉。
温热病,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证。
【至宝丹】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痰热内闭心包证。
【苏合香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寒闭证(中风、中气或感受时行瘴疬之气;或痰壅气阻,突然昏倒。
)【紫金锭(玉枢丹)】辟秽解毒,化痰开窍,消肿止痛。
秽息痰浊之时疫;外敷疔疮疖肿,虫咬损伤,无名肿毒及痄腮,丹毒,喉风等。
【牡蛎散】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体虚自汗、盗汗证。
【九仙散】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久咳肺虚证。
【真人养脏汤(纯阳真人养脏汤)】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
【四神丸】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脾肾阳虚之肾泄证。
【金锁固精丸】涩精补肾。
肾虚不固之遗精。
【桑螵蛸散】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心肾两虚证。
【缩泉丸】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膀胱虚寒尿频证。
【固冲汤】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
【固经丸】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阴虚血热之崩漏。
【越鞠丸(芎术丸)】行气解郁。
六郁证。
【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瓜蒌薤白白酒汤】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轻证。
【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梅核气。
【金铃子散】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肝郁化火证。
【厚朴温中汤】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脾胃寒湿气滞。
【天台乌药散(乌药散)】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肝经寒凝气滞证。
【橘核丸】行气止痛,软坚散结。
寒湿疝气。
【暖肝煎】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
【苏子降气汤】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上实下虚喘咳证。
【定喘汤】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
【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胃虚痰阻气逆证。
【橘皮竹茹汤】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胃虚有热之呃逆。
【枳实消痞丸】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心下痞满证。
【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
下焦蓄血证。
【大黄庶虫丸】祛瘀生新。
五劳虚极,干血内停证。
【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胸中血瘀证。
【通窍活血汤】活血通窍。
瘀阻头面证。
【少腹逐瘀汤】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寒凝血瘀证。
【膈下逐瘀汤】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瘀血阻滞膈下。
【身痛逐瘀汤】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瘀血痹阻经络证。
【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
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复元活血汤】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七厘散】散瘀消肿,定痛止血。
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
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
【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生化汤】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
【失笑散】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瘀血停滞证。
【活络效灵丹】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气血凝滞证。
【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徵块。
瘀阻胞宫证。
【十灰散】凉血止血。
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
【咳血方】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小蓟饮子】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槐花散】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
【黄土汤】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胶艾汤】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
【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
外感风邪头痛。
【大秦艽汤】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风邪初中经络证。
【小活络丹】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风寒湿痹。
【牵正散】祛风化痰,通络止痛。
风中头面经络。
【消风散】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风疹、湿疹。
【羚角钩藤汤】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热盛动风证。
【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之类中风证。
【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大定风珠】滋阴熄风。
阴虚风动证。
【阿胶鸡子黄汤】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邪热久羁,阴血不足,虚风内动。
【杏苏散】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外感凉燥证。
【桑杏汤】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外感温燥证。
【清燥救肺汤】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麦门冬汤】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虚热肺痿;胃阴不足证。
【玉液汤】益气滋阴,固肾止渴。
消渴、气阴两虚证。
【琼玉膏】滋阴润肺,益气补脾。
肺痨、肺肾阴亏证。
【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白喉之阴虚燥热证。
【百合固金汤】滋阴养肺,止咳化痰。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之咳血。
【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湿滞脾胃证。
【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