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接地引下线
避雷引下线
雷接地引下线
利用混泥土柱内两根?16以上主筋及混凝土灌注桩四根?16主筋焊接作为引下线,跨接线采用≥12mm圆钢。
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与接地装置焊接。
相邻的两处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米。
接地装置为利用基础桩内及基础底板内主筋焊接形成的接地网,所有设备房、电气竖井、电梯井的接地干线以及预留人工接地极的镀锌扁钢、接地端子板等与接地网可靠焊接。
用于避雷接地系统的镀锌圆钢、镀锌扁钢、镀锌角钢等材料必须是热镀锌件,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图及型材标准要求,具有材质检验证明书及出厂合格证。
1、搭接长度: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双侧施焊。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2、焊缝要求: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的药皮要敲净。
3、引下线与梁钢筋跨接。
4、利用柱主筋作防雷引下线时,主筋连接的两端应作跨接处理。
5、总等电位和局部等电位根据设计要求,用镀锌扁铁引出。
6、引下线应采用油漆做标记,防止错焊导致上下不连通。
7、均压环。
I类建筑30m以上,II类建筑45m以上应焊接均压环。
作为接地均压环的圈梁钢筋选取圈梁上层左右2根直径≧16mm的钢筋,若直径小于16mm,可选用圈梁上层4根钢筋作接地均压环。
各均压环与防雷引下线按规范做法可靠连接,各楼层外墙的各类金属设施均应就近与其等电位连接,连接点应不少于两处。
8、防雷电阻测试,不得大于10Ω。
防雷引下线的标准
防雷引下线的标准
防雷引下线的标准指的是在建筑物或其他高耸物体上设置的用
于引导闪电电流进入地下的设备。
这些设备由导体和接地电极组成,通常由铝或铜制成。
在设置防雷引下线时,需要考虑以下标准:
1. 设备的高度和位置:防雷引下线应该设置在建筑物或其他高耸物体的顶部,距离该物体表面至少3米以上。
如果建筑物或其他高耸物体超过了一定高度,需要在中间或顶部再次设置引下线。
2. 引下线的电阻:引下线的电阻应该足够小,以确保闪电电流能够安全地进入地下。
通常,引下线的电阻应该小于10欧姆。
3. 引下线的接地电极:引下线的接地电极应该足够长,以确保闪电电流能够安全地传入地下。
通常,接地电极的长度应该不少于3米。
4. 引下线的连接:引下线与接地电极之间的连接应该牢固可靠,以确保闪电电流能够安全地进入地下。
5. 引下线的保护:引下线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完好和有效性。
总之,防雷引下线的标准是确保闪电电流能够安全地进入地下,以避免对建筑物或其他高耸物体造成损害。
因此,在设置引下线时需要根据建筑物或其他高耸物体的高度和位置,以及引下线的电阻、接地电极、连接和保护等方面的标准来进行。
- 1 -。
避雷针、引下线、接地体的安装
避雷针、引下线、接地体的安装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体属于防直击雷系统,在防雷措施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下面介绍一下它们的安装方式及一些问题一、避雷针的安装避雷针(接闪器)的安装主要包括避雷针的安装和避雷带(网)的安装。
(一)避雷针的安装安装注意事项如下:(1)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应连接成一个整体。
(2)不得在避雷针构架上架设低压线路或通讯线路。
(二)避雷带和避雷网的安装1.明装避雷带(网)安装适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屋脊、屋檐(坡屋顶)或屋顶边缘及女儿墙(平屋顶)等处。
(1)避雷带在屋面混凝土支座上的安装避雷带(网)的支座可以在建筑物屋面面层施工过程中现场浇制,也可以预制再砌牢或与屋面防水层进行固定。
(2)避雷带在女儿墙或天沟支架上的安装沿女儿墙安装时,应使用支架固定;并应尽量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
支架的支起高度不应小于150mm。
当条件受限制时,应在墙体施工时预留不小于100mmx100mmx100mm的孔洞,洞口的大小应里外一致。
首先埋设直线段两端的支架,然后拉通线埋设中间支架,其转弯处支架应距转弯中点0.25-0.5m。
直线段支架水平间距为1-1.5m,垂直间距为1.5-2m,且支架间距应平均分布。
避雷带(网)在建筑物天沟上安装使用支架固定时,应随土建施工先设置好预埋件,支架与预埋件进行焊接固定。
(3)避雷带在屋脊或檐口支座、支架上安装使用混凝土支座或支架固定。
现场浇制支座,先将脊瓦敲去一角,使支座与脊瓦内的砂浆连成一体;支架固定时,需用电钻将脊瓦钻孔,再将支架插入孔内,用水泥砂浆填塞牢固。
支座和支架,水平间距为1-1.5m,转弯处为0.25m-0.5m。
引下线的上端与避雷带(网)的交接处,应弯曲成弧形再与避雷带(网)并齐进行搭接焊接。
不同平面的避雷带(网)应至少有两处互相连接,连接应采用焊接。
建筑物屋顶上的突出金属物体,如旗杆、透气管、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电视天线杆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带(网)焊接成一体。
避雷引下线和变电室接地干线敷设
1 避雷引下线和变电室接地干线敷设1.1基本规定1.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mm ×4mm;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
2.明装引下线必须在距地面1.5~1.8m处做断接卡子或测试点(一条引下线者除外)。
断接卡子所用螺栓的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及镀锌弹簧垫圈。
暗装的引下线在距地0.5m处做断接卡子。
3.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2根主筋。
4.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烟囱的铁爬梯等)可作为引下线,但所有金属构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5.沿建筑物外墙明敷设的引下线,从接闪器到接地体,引下线的敷设路径,应尽可能短而直。
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不可能直线引下时,也可以弯曲,但应注意弯曲开口处的距离不得等于或小弯曲部分线段实际长度的0.1倍。
引下线也可以暗装,但截面应加大一级,暗装时还应注意墙内其他金属构件的距离。
6.引下线的固定支点间距离不应大于2m,敷设引下线时应保持一定松紧度。
引下线应躲开建筑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较易接触到的地点,以免发生危险。
7.明敷设在易受机械损坏和危及人员安全的地方、地上约1.7m至地下0.3m的一端地线应加保护措施。
为了减少接触电压的危险,也可用硬塑料管将引下线套起来或用绝缘材料缠绕。
8.采用多根明装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验引下线的接地线的连接情况,应在每条引下线距地1.8~2.2m处放置断接卡子。
利用混凝土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必须将焊接的地线连接到首层配电盘处并连接到接地端子上,可在地线端子处测量接地电阻。
9.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mm2的建筑物除外)。
避雷引下线最好为对称位置,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
10.接地干线穿墙时,应加套管保护,跨越伸缩缝时,应做煨弯补偿。
11.接地干线跨越门口时应暗敷设于地面内(做地面以前埋好)。
12.接地干线距地面应不小于200mm,距墙面应不小于10mm,支持件应采用40mm ×4mm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入孔宽度与深度各为50mm,总长度为70mm,支持件间的水平直线距离一般为1m,垂直部分为1.5m,转弯部分为0.5m。
防雷接地引下线规范
防雷接地引下线规范防雷接地引下线规范是指在建设和维护电力设施过程中,为了保证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防止雷击或其他感应引起的故障,对接地引下线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一系列要求。
下面是防雷接地引下线规范的相关内容:1. 设计规范1.1 根据设施的性质、用途和周围环境,合理选择接地引下线的材料和规格。
1.2 设计接地引下线的走向,避免与其他设施和地下管线的干扰或交叉。
1.3 设计接地引下线的穿越方式,尽量减少弯曲,提高导电效能。
1.4 设计接地引下线的接地方式,确保可靠接地,减少雷击风险。
2. 施工规范2.1 施工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勘察,找出可能干扰接地引下线的隐患。
2.2 施工时,保证接地引下线的规格、布线和穿越等操作符合设计要求。
2.3 施工过程中,使用符合标准的接地引下线材料,并保证接地引下线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2.4 施工完成后,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检测,确保接地引下线的接地电阻满足规定要求。
3. 维护规范3.1 定期对接地引下线进行巡视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受损的部分。
3.2 定期清理接地引下线周围的杂草和杂物,保持通畅和干燥,避免因外界因素损坏导致失效。
3.3 定期测试和检测接地引下线的接地电阻,确保其良好的导电性能。
3.4 如有雷击或其他感应引发的故障,要及时排除故障并进行相关的维修和检测。
4. 安全意识培训4.1 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使其了解相关规范和要求。
4.2 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接地引下线安全工作的重视和重要性的宣传。
4.3 定期组织开展防雷安全知识讲座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防雷意识和应急能力。
防雷接地引下线规范的实施对于保障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加强对规范的宣传和普及,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经验总结,完善规范的内容和实施措施,提高电力设施的防雷能力和安全可靠性,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雷引下线、接地分项工程专项方案
防雷工程施工专项方案编制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GB/T1927.1.1-200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本工程施工图本工程的《图纸会审纪要》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建筑物防雷措施及防雷装置:1.接地网:本工程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施工时应满足: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钢筋与钢筋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螺丝、对焊或搭焊连接。
单根钢筋、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线与构件内钢筋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
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2.引下线: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子或剪力墙内两根Φ16以上主筋通长连接作为引下线,引下线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大于10m 。
引下线上端与接闪器焊接,下端与建筑物基础底梁及基础底板轴线上的上下两层钢筋内的两根主筋焊接。
引下线的数量不少于10根。
3.接闪器:本工程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和接闪杆混合组成接闪器。
接闪带采用Φ10热浸镀锌圆钢或25X4热浸镀锌扁钢沿屋顶周边、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部位明敷,并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 10mX10m或12mx8m的暗敷接闪网;接闪带应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也可以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外,接闪器之间互相连接。
突出屋顶的所有金属物体、金属构件应和屋顶防雷装置相连,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顶防雷装置相连。
外部防雷装置的接地和防闪电感应、内部防雷装置、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并应与引入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接。
外部防雷装置的专设接地装置采用由建筑物桩基、基础底板主轴线上的上下两层主筋中的两根通长焊接形成的基础接地网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网状接地体组成。
作为接地体的基础内钢筋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应小于0.5m,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
几种防雷引下线与测试点
几种防雷引下线与测试点
(由老到新变化)
1. 明敷引下线与断接卡。
沿外墙用25×4cm镀锌扁钢引下,每一米做固定支架。
离地1.6~1.8米做断接卡,每处引下线打人工接地极,保护钢管密封处理。
墙角无柱无钢筋时采用,现在基本不建议再使用这种方法。
2. 暗敷引下线与断接卡。
墙角有柱子,有φ10mm以上柱内钢筋4根,无柱内钢筋时用25×4mm扁钢,在1.6~1.8米做断接卡,每处引下线打人工接地极,保护钢管密封处理。
无地圈梁或承台时采用。
3. 暗敷引下线,明测试卡。
利用柱内钢筋做引下线,或扁钢暗敷引下,在1.6~1.8米做测试点,不断开。
但注意在每个测试点埋地下1米处应有引出外墙1米的扁钢预留,以增打接地极。
有地圈梁与承台时采用。
一般此种情况用于变配电房上。
4. 另一种暗敷引下线,明测试卡。
利用柱内钢筋做引下线,在离地0.5米处焊接铁板,引出一根40×4mm扁钢做测试点,扁钢应有穿螺栓的洞眼。
同时注意在每个测试点埋地下1米处应有引出外墙1米的扁钢预留,以增打接地极。
有地圈梁与承台时,或钢结构厂房钢柱采用,一般此种情况用于厂房,住宅,一般建筑。
5. 暗敷引下线,暗装测试盒。
说明同上,暗敷测试盒。
但我个人觉得应该用铁盒,铁盖板,可以用卫生间等电卫盒替代,那样比较直观。
有地圈梁与承台时采用,一般此种情况用于高档住宅,学校,公共建筑。
防雷引下线的标准
防雷引下线的标准
防雷引下线是建筑物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安全设施,它能够有效地保护建筑内的电气设备和人员免受雷电的危害。
以下是防雷引下线的标准:
1. 引下线的材质应该是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常用的有铜、铝等。
2. 引下线应该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承受雷电冲击和风吹雨打等自然灾害。
3. 引下线的截面积应该足够大,能够承受雷电流的冲击,一般要求不小于35mm。
4. 引下线与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应该良好连接,接地电阻不应超过4Ω。
5. 引下线的布置应该符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不能与其他金属构件接触,应该避免交叉敷设。
6. 引下线的接线应该牢固可靠,接线处应该采用专用的接线夹。
7. 引下线的绝缘应该符合国家的标准,能够承受额定电压和工作温度。
总之,防雷引下线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它需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才能够确保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和人员在雷电天气中的安全。
- 1 -。
防雷接地引下线的做法及相关规范 20210625
防雷引下线做法(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0版))
4.2.4(一类防雷建筑)独立接闪杆的杆塔、架空接闪线的端部和架空接闪网的每根支柱处 应至少设一根引下线。对用金属制成或有焊接、绑扎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其作 为引下线。
4.3.5.6 (二类防雷建筑) 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的连 接,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连接,或对焊或搭焊连接。单根 钢筋或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线与上述钢筋的连接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 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钢筋连接方法(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
钢筋的连接方法(焊接和绑扎连接)
钢柱与钢筋混凝土基础的连接 15D503第33页
桩基钢筋体与承台钢筋体15D503第44页
多层、高层现浇框架节点连接 15D503第28页
铝合金门窗与建筑物金属体的连接 15D503第26页
防雷接地引下线的 做法及相关规范
防雷引下线做法(GB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4.1.1(引下线)防雷引下线的布置、安装数量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4.1.3 接闪器与防雷引下线必须采用焊接或卡接器连接,防雷引下钱与接地装 置必须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24.2.4 防雷引下线、接闪线、接闪网和接闪带的焊接连接搭接长度及要求应符 合本规范第 22.2.2 条的规定。 22.2.2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除埋设在提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应采 取防腐措施,焊接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扁钢与扁钢搭接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 倍,且应至少三面施焊; 2 圆钢与国钢搭接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 倍,且应双面施焊; 3 圆钢与扁钢搭接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 倍,且应双面施焊; 4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应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 铜管表面, 上下两侧施焊。
防雷引下线安装方案
防雷引下线安装方案1)工艺流程:调直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引下线做标志→验收2)防雷引下线暗敷设:根据设计要求,利用建筑物框架柱内对角四根主筋作为引下线,按照设计图纸中的指定位置施工,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与建筑物桩基、基础底梁及基础底板轴线上的上下两层钢筋内的两根主筋焊接。
(1)按照设计指定的框架柱,利用框架柱内对角的两根主筋(直径不小于Φ16mm)作引下线,并在基础处与桩基钢筋、基础圈梁连接,做电气联通。
每层用油漆在引下线上作好标识,随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并焊接出一定长度的引下线,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
引下线与接地极连接参见图10.6-14。
(2)按照规范要求的位置,在距地面0.5m处做测试点。
断接线卡子所用螺栓的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
(3)及时将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体焊接好,或与断接卡子连接好。
随着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将引下线敷设于建筑物内至屋顶为止。
如需接头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和面漆(现浇混凝土除外),并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验收,做好记录。
(4)利用主筋(直径不少于Ф16mm)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作好标记,按设计位置标高做好焊好测试点,随钢筋逐层串接至顶层,焊接出一定长度的引下线至接闪器,搭接长度不应小于6D,做完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做好隐检记录。
4)引下线安装质量要求(1)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测试点距地0.5米。
(2)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不大于1欧姆。
(3)引下线与接地装置及避雷带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②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③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④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⑤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防雷接地引下线规范
防雷接地引下线规范防雷接地引下线规范主要指的是建筑物中进行防雷接地引下线设施时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对防雷接地引下线规范的详细叙述:一、设备及材料选择1.设备选择:选择具有良好电气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导体作为防雷接地引下线的设备。
常用的选材有镀锌钢导体、铜导体等。
2.材料选择:选用防雷引下线材料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常用的材料有镀锌钢、铜等。
二、布线规范1.布线路径的选择:防雷接地引下线的布线路径应尽量与疏散通道的方向保持一致,以方便人员疏散。
2.布线路径的避让:防雷接地引下线的布线路径应尽量避免与其他电缆、导线等设备的交叉,以减少干扰和故障的可能性。
三、接地规范1.接地位置的选择:防雷接地引下线设施的接地电阻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接地位置应选择距离建筑物主体较近的地点。
2.接地导线的埋深:防雷接地引下线的接地导线应埋深在1米以上,以确保接地导线与周围环境的良好接触。
3.接地导线的长度:防雷接地引下线的接地导线长度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50米。
四、绝缘规范1.导线的绝缘:防雷接地引下线的导线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以减少电流外泄和漏电的可能性。
2.绝缘材料的选择:选择具有良好绝缘性能的材料作为防雷接地引下线的绝缘材料,如绝缘胶带、绝缘管等。
五、防腐规范1.导线的防腐:防雷接地引下线的导线应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
2.防腐材料的选择:选择具有良好防腐性能的材料作为防雷接地引下线设施的防腐材料,如镀锌钢、不锈钢等。
六、检测规范1.定期检测:防雷接地引下线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测,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2.检测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电阻测试、接地电位测试等。
七、维护规范1.清洁保养:防雷接地引下线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洁保养,以保持设施的良好状态。
2.故障修复:如发现设施存在故障,应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以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
总结:防雷接地引下线规范是为了确保建筑物中的防雷设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防雷引下线
防雷引下线People should have great ideals. October 2, 2021防雷引下线及避雷带问题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 钢管为20mm;针长1~2m.:圆钢为16mm; 钢管为25mm;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 钢管为40mm;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当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其厚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 mm;扁钢比圆钢贵,用圆钢或扁钢由设计定;只要截面积保证即可,但避雷针是圆钢做的,属于金属尖端便于收集发射的效果问题;引下线的话选用主钢筋2X16或者4X10,避雷带选用至少10的圆钢钢筋套筒连接时,要跨接等电位作用不是用来分流雷电,引下线及接地体是分流雷电(一)避雷引下线敷设1、避雷引下线需要装设断接卡子或测试点的部位、数量按图施工设计,无要求时按以下规定设置:(1)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mm×4mm;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2)建、构筑物只有一组接地体时,可不做断接卡子,但要设置测试点;(3)建、构筑物采用多组接地体时,每组接地体均要设置断接卡子;(4)断接卡子或测试点设置的部位应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且应便于测试,暗设时距地高度为0.5m,明设时距地高度为1.8m;1.8m以下部位应用竹管或镀锌角钢保护;断接卡子所用螺栓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2、避雷引下线暗敷设的有关规定:(1)利用主筋作暗敷设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主筋,每根主筋直径不能小于φ12mm;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m2的建筑物例外;防雷引下线最好为对称位置,例如两根引下线要做成“一”字形或“乙”字形,四根引下线要做成“I”字形,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2)现浇混凝土内敷设引下线不做防腐处理;(3)主筋搭接处按接地线要求焊接,当主筋连接采用压力埋弧焊、对焊、冷挤压、丝接时其接头处可不焊跨接线及其他的焊接处理;3、避雷引下线暗敷设做法:(1)首先将所需扁钢或圆钢用手锤或钢筋扳子进行调直或扳直;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要求随建筑物引上、挂好,及时将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体焊接,或与断接卡子连接,随着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将引下线敷设于建筑物内至屋顶并出屋面一定长度,以备与避雷网连接;如需接头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现浇混凝土除外及银粉,最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验收,做好记录;(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标记,距室外地面0.5m处焊接断接卡子,随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并焊接出屋面一定长度的引下线镀锌扁钢40×4或φ12的镀锌圆钢,以备与避雷网连接;每层各引下点焊接后,隐蔽之前,均应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同时应填写隐检记录;(3)用镀锌螺栓将断接卡子与接地体连接牢固;4、成品保护:(1)安装保护管时,注意保护好土建结构及装修面;(2)拆架子时不要磕碰引下线;(二)避雷网安装1、避雷网安装的有关规定:a)避雷网卡固时应加镀锌弹垫、平垫;b)避雷线弯曲处不得小于90°,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c)避雷线如用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2;如为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d)遇有变形缝处应做煨弯补偿;2、避雷网安装做法:i.避雷线如为扁钢,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可将圆钢放开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锚的夹具上,另一端固定在绞磨或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调直; ii.将调直的避雷线运到安装地点;iii.将避雷线用大绳提升到顶部,凋直、敷设、卡固、焊接连成一体,同引下线焊接;焊接的药皮应敲掉,进行局部调直后刷防锈漆及银粉;iv.建筑物屋顶上有突出物,如金属旗杆、透气管、金屑天沟、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电视天线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网焊接成--体;顶层的烟囱应做避雷带或避雷针;v.在建筑物的变形缝外应做防雷跨越处理;vi.避雷网分明网和暗网两种,暗网格越密,其可靠性就越好;网格的密度应视建筑物的重要程度而定;重要建筑物可使10m×10m的网格;一般建筑物采用20m×20m的网格即可;如果设计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去做;3、成品保护:(1)不得损坏外檐装修;(2)避雷网敷设后,应避免砸碰;避雷网敷设完毕后,应注意保护,防止外墙装修污染避雷线;。
引下线和防雷接地装置
引下线和防雷接地装置————————————————————————————————作者:————————————————————————————————日期:引下线和防雷接地装置1.引下线引下线是防雷装置的中间部分,为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引下线常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制成。
如用圆钢,直径≥8mm;如用扁钢,截面≥12mm ×4mm;如用钢绞线作引下线,其截面≥ 25mm;如用铜导线,其截面≥16mm。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敷设,并与墙体保护 15mm 的距离,各支持卡子间距为 1.5 ~ 2m,还要尽量避免弯曲,非弯曲不可时,其弯曲度应大于90°,引下线经最短途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高者可以暗设,但截面积应加大一号;利用消防梯或其他金属构件作引下线时,各部件之间应保护电气通路。
引下线地面以上 2m 至地面以下 0.3m 的一段应加竹管或钢管保护,采用钢管时,应与引下线可靠地连接在一起,以减小通过雷电流时的电抗。
采用多条引下线时,第一类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至少应有两条引下线,其间距分别不得大于 12m 和 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超过25m 或高度超过 40m 时,也应有两条引下线,其间距不得大于 25m。
采用多条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距地面0.3 ~1.8m 处应设断接卡,以便测量接地电阻。
引下线截面锈蚀 30% 以上者应予以更换。
2.防雷接地装置防雷接地装置是防雷装置的地下部分,与一般接地装置的要求大体相同,但其所用材料的最小尺寸应稍大于一般接地装置的最小尺寸。
除独立避雷针外,在接地电阻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装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装置共用。
(1)防雷接地装置材料防雷接地装置材料采用角钢和垂直接地极时,一般多用50mm ×50mm ×5mm 角钢;如用钢管,一般多用直径50mm、壁厚不小于 3.5mm 的钢管;如用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12mm;当用扁钢作水平接地极时,其最小截面为 100mm,厚度不宜小于 4mm。
防雷引下线隐检内容
防雷引下线隐检内容
一、引下线材料和规格
防雷引下线的材料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常采用圆钢、扁钢、铜线等导体材料。
检查引下线的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直径、截面积、耐腐蚀性等。
二、引下线连接方式
引下线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可以采用焊接、压接、螺栓连接等方式。
检查引下线的连接是否牢固可靠,是否存在虚焊、假焊、夹渣等问题。
三、引下线与接地极连接情况
引下线与接地极的连接应牢固可靠,接触良好。
检查接地极的位置是否正确,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接地极与引下线的连接是否牢固可靠。
四、引下线间距
引下线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常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防雷等级确定。
检查引下线的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过密或过疏的情况。
五、引下线固定情况
引下线应牢固地固定在建筑物上,防止因风力等因素导致引下线松动或摆动。
检查引下线的固定是否牢固可靠,是否存在松动或脱落的情况。
六、引下线防腐处理
引下线应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检查引下线的防腐处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涂层材料、涂层厚度等。
七、引下线通道是否畅通
引下线通道应保持畅通,防止堵塞或阻碍。
检查引下线通道是否存在堵塞或障碍物,如杂物、积水等。
八、引下线标记是否清晰
引下线应进行清晰的标记,方便识别和管理。
检查引下线的标记是否清晰可见,是否存在模糊或缺失的情况。
九、引下线接地电阻值
引下线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常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
检查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不符合则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防雷引下线规范
防雷引下线规范防雷引下线规范是指在雷电天气来临之际,为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在特定时间内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和设备的使用,以降低雷击风险。
下面是防雷引下线规范的内容,总共约1000字。
一、引下线的目的防止雷击对人员和设备的危害,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二、引下线的范围所有人员和设备都必须遵守引下线规范,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区域、生产车间、办公室、室外工地等。
三、引下线的操作程序1. 雷电预警:当气象部门发布雷雨天气预警时,应立即向相关人员发出雷电预警通知,并启动引下线计划。
2. 人员撤离:所有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尽快有序撤离工作场所,前往安全地点避雨。
3. 设备下线:所有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应立即停止运行,断电或断线。
相关设备管理人员应负责执行设备下线程序,并将设备状态记录在巡检表上。
4. 设备封存:为防止雷电引起的火灾和其他风险,所有易燃物品和危险品应妥善封存,确保设备周围环境整洁干燥。
5. 预防措施:在雷电天气来临之前,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良好状态。
定期检查防雷设施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
6. 雷电维护:维护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防雷回路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防雷装置的有效性。
7. 雷电防护:在雷电天气来临之前,应检查屋顶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设施是否完好。
室内所有电气设备都应连接到接地装置上,以减少雷击的危险。
8. 通知恢复:当天气条件改善时,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恢复工作,并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引下线的责任1. 监控责任: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负责监控天气预警信息,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出引下线通知。
2. 撤离责任:所有人员必须听从引下线通知,按照规定的程序有序撤离工作场所。
3. 设备管理责任:设备管理人员应负责执行设备下线程序,确保设备的安全。
4. 防护责任:维护人员应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防雷装置的有效性。
五、引下线的培训与演练1. 引下线规范的培训:所有员工应接受引下线规范的培训,了解引下线的目的、范围和操作程序,并知晓自己的责任。
防雷接地引下线截面积
防雷接地引下线截面积防雷接地引下线截面积,这个话题听起来像是个工程技术的“高大上”名词,实际上也就是关乎我们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你想啊,每年一到夏天,雷电天气特别容易搞得人心惶惶。
特别是在那些老旧的楼房、厂房里,万一雷击到了,后果不堪设想。
就是这么一根“引下线”,它能让你安稳度过雷雨季节。
那这根引下线的“心脏”——截面积,究竟有啥讲究呢?我们得明白,雷电是个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雷电就是大自然的电流,一旦放电,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号的电流炸弹,冲击力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为了让这些电流能够顺利、安全地“走”到地面,我们就需要通过防雷接地系统来引导它。
接地系统里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引下线,而这根引下线的截面积大小,直接关系到引下线的承载能力。
简单点儿说,就是你想让这根线不“爆炸”不“冒烟”,它得有足够大的“肚子”来消化这些电流。
要不然,雷电一来,线没撑住,麻烦可大了。
那这截面积到底有多大才合适呢?嘿,别急,说到这个,问题就来了!一般来说,建筑物的防雷标准会根据楼层高低、建筑类型以及雷电的强度来确定。
比如,低楼层的普通住宅楼,防雷标准相对宽松点。
而高楼、大厦啥的,要求就高多了。
像一些高大上的高层建筑,它们需要的引下线截面积就得大些,甚至会用到更为坚固的材料来保证安全。
反正越高的地方,安全要求就越严,雷击的风险也就越高。
不过,这个截面积的大小也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定的,不是你说大就能大,说小就能小。
你想啊,如果截面积太小,电流一冲上来,线就容易发热甚至烧断,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截面积太大,那是又浪费材料又不好控制成本。
所以,合适的截面积,是根据电流强度、建筑物类别、地理位置这些因素综合计算得出的。
这就好比你挑衣服一样,合身的才是最好的,太紧了不舒服,太松了又不结实,正合适最重要。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问,哎呀,这些标准是不是太复杂了,普通人懂得了吗?其实也不用担心,因为有了相关的防雷标准和规范,咱们只需要遵守这些规定就好。
防雷接地(雷)
(2)避雷网的安装 按设计长度以“米”为计量单位,工程量 另计3.9%的附加长度。 避雷网长度=按图示尺寸的长度×(1+3.9 %) 避雷网敷设定额项目: 避雷网沿混凝土块敷设 30209065 避雷网沿折板支架敷设 30209066
35
(3)均压环安装 均压环敷设以“米”为计量单位,主要考虑利用 圈梁内主筋作均压环接地连线,焊接按两根主筋 考虑,超过两根时,可按比例调整。如果采用单 独扁钢或圆钢明敷作均压环时,执行“户内接地 母线敷设”定额。长度按设计需要作均压接地的 圈梁中心线长度,以延长米计算。
18
测试点标识
暗装测试点一般距 地为0.5米,一般应 标以如图所示样的 黑色记号;在检修 用临时接地点处应 刷白色底漆再标黑 色记号,板面按装 时应与结构装饰面 平齐,且平直不歪 斜。
19
测试点做法(图示)
20
避雷网钢筋的安装应 顺直、牢固,钢筋不 应有高低起伏和弯曲 现象,水平及垂直偏 差全长不大于10mm。 钢筋及附件均为热镀 锌件,避雷支持件固 定牢固,能承受大于4 9N(5Kg)的拉拔力, 间距均匀,直线部分 间距不大于1m,支持 件根部表面平整,观 感好。
必刷防锈漆两道,面漆(银粉漆)两道。
16
屋顶接闪器如果采 用混凝土支座,应 将混凝土支座分档 摆放,在两端支架 间拉直线,然后将 其它支座用水泥砂 浆找平直,间距不 得大于1.5米;当 屋面为纯防水层时, 支座下面应放置一 层厚度不小于3mm 的橡胶垫,以防伤 害防水层。
17
接闪器采用热镀锌圆钢时, 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六 倍,并应双面焊接;如果 采用热镀锌扁钢做接闪器 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其 宽度的2倍,至少3个棱边 施焊,放置时与埋地敷设 相反,必须平放;焊接处 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 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 肉、裂纹、虚焊、气孔等 缺陷,焊接处的药皮要敲 净,焊接后必须刷防锈漆 两道,面漆(银粉漆)两 道
电力施工—避雷接地引下线施工工艺问题
电力施工—避雷接地引下线施工工艺问题4、避雷接地引下线没有做标识存在问题避雷接地引下线施工过程没有做明显标识原因分析①工程部和监理对每楼层的防雷接地引下线施工过程没有认真检查和验收,发现问题没有及时纠正和落实整改。
②施工单位质量意识差,图方便,省油漆的钱。
处理措施或方法①工程部和监理应核对施工图,明确引下线的位置和数量,在每一楼层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引下线用油漆做明显标记,隐蔽前应做验收,并核对隐检资料。
②每处引下线主筋直径大于等于16时应接2根,小于16应接4根主筋,连接可靠。
5、局部等电位的接地干线串联敷设存在安全隐患存在问题局部等电位的接地干线串联敷设存在安全隐患,违反了规范和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①工程部、监理和施工单位没有认真审图,没有熟悉验收规范。
②工程部和监理现场的隐蔽工程检查和验收不到位,发现问题没有及时督促落实整改。
③施工单位安全意识差,图方便,盲目施工。
处理措施或方法①工程部、监理和施工单位应认真审图,特别是审核施工图大样图,熟悉施工验收规范。
②工程部和监理应认真按照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对隐蔽工程做好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落实整改。
③水电安装班组与土建施工班组应密切配合,施工随时跟踪到位。
④将等电位接地干线全部拆除,无法与粱主筋连接的情况时,就近打接地极,类似如此返工不得另行计费。
6、避雷焊接点在屋顶楼板结构层外露存在问题避雷带与接闪器连接的焊接点在屋顶楼板结构层外露,且外露处没有做防腐处理。
原因分析①工程部、监理和施工单位没有熟悉验收规范和防雷接地标准图集。
②工程部和监理没有认真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落实整改不力。
③施工单位质量意识差,施工技术交底不到位。
处理措施或方法①工程部和监理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严格按照设计和验收规范及标准图集要求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②将结构层外的焊接处做好防腐处理,同时在今后的施工中不得采用非镀锌钢材作为接地引下线,接地焊接尽量设置结构层,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必须做好防腐措施。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
25 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25.1 一般规定25.1.1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安装工程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25.1.2避雷引下线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1 明装敷设引下线截面,采用镀锌圆钢时其直径不得小于8mm,采用镀锌扁钢时其截面不得小于12×4。
引下线应沿最短路线引至接地体,弯曲处应制成软弯,常规应大于90°弯。
明装引下线距墙面为15mm,每隔1500~2000mm应设置支持架固定。
2 暗装引下线,利用建筑物中钢筋混凝土柱的钢筋作为组成时,至少要选用4根柱子且每根柱子至少要有2根主筋通过连接焊接组成一体后,作为引下线。
25.1.3 引下线安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1 利用建筑物柱内主筋作引下线,在柱内主筋绑扎后,按设计要求施工,经检查确认,才能支模;2 直接从基础接地体或人工接地体暗敷埋入粉刷层内的引下线,经检查确认不外露,才能贴面砖或刷涂料等;3 直接从基础接地体或人工接地体引出明敷的引下线,先埋设或安装支架,经检查确认,才能敷设引下线。
25.1.3 引下线测试点的设置是,先将地面以上1400mm的线段,用开口钢管、角钢等预以保护,然后在1500~1800mm处应设断接卡子作为测试点。
暗装时可引到接地电阻测定箱中。
25.1.4 接地线裸露部位应设置保护装置,以防止机械损伤。
凡易遭受损伤部位应用角钢加以保护。
接地线穿越墙壁时应预留明孔,及预埋钢管作保护套管。
25.2 施工准备25.2.1技术准备1 按照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2 按施工图设计变配电室接地干线的位置进行放线、确定线路,经复核符合设计要求。
3 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检查钢筋连接完成情况并符合要求。
25.2.2 材料准备同24.2.2条内容。
25.2.3 施工机具同24.2.3条内容。
25.2.4 作业条件1 防雷引下线的作业条件1)防雷引下线暗敷设时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能达到上人操作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4
100
6
角钢厚度(mm)
钢管管壁厚度(mm)
2
2.5
2.5
2.5
4
3.5
6
4.5
3.2.2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其预部不应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3.2.3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应小于2.5m,其相互之间间距一般不应小于5m。
3.2.4接地体理设位置距建筑物不宜小于1.5m;遇在垃圾灰渣等埋设接地体时,应换土,并分层夯实。
3.6.2.1预留孔与埋设支持件:
按设计要求尺寸位置,预留出接地线孔,预留孔的大小应比敷设接地干线的厚度、宽度各大出6m。以上。其方法有以下三种:
a施工时可按上述要求尺寸截一段扁钢预埋在墙壁内,当混凝土还未凝固时,抽动扁钢以便待凝固后易于抽出。
b将扁钢上包一层油毛毡或几层牛皮纸后埋设在墙壁内,坝留孔距墙壁表面应为15~20mm。
3.5接地干线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3.5.1接地干线穿墙时,应加套管保护,跨越伸缩缝时,应做煨弯补偿。
3.5.2接地干线应设有为测量接地电阻而预备的断接卡子,一般采用暗盒装入,同时加装盒盖并做上接地标记。
3.5.3接地干线跨越门口时应暗敷设于地面内(做地面以前埋好)
3.5.4接地干线距地面应不小于200mm,距墙面应不小于10mm,支持件应采用40mm×4mm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入孔深度与宽度各为50mm,总长度为70mm。支持件间的水平直线距离一般为1m,垂直部分为1.5m,转弯部分为0.5m。
3.3.4接地体间的扇钢敷设:
扁钢敷设前应调直,然后将扁钢放置于沟内,依次将扁钢与接地体用电焊(气焊)焊接。扁钢应侧放而不可放平,侧放时散流电阻较小。扁钢与钢管连接的位置距接地体最高点约100mm。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焊好后清除药皮,刷沥青做防腐处理,并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位置,留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以待使用见图3-84所示。
3.12.1.4铝制门窗与避雷装置连接。在加工订货铝制门窗时就应按要求甩出30cm的铝带或扁钢2处,如超过3m时,就需3处连接,以便进行压接或焊接。
3.12.2均压环(或避雷带)安装:
3.12.2.1避雷带可以暗敷设在建筑物表面的抹灰层内,或直接利用结构钢筋,并应与暗敷的避雷网或楼板的钢筋相焊接,所以避雷带实际上也就是均压环。
3.11.2.5在建筑物的变形缝处应做防雷跨越处理。
3.11.2.6避雷网分明网和暗网两种,暗网格越密,其可靠性就越好。网格的密度应视建筑物的防雷等级而定,防雷等级高的建筑物可使用10m×10m的网格,防雷等级低的一般建筑物可使用20m×20m的网格,如果设计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3.12均压环(或避雷带)安装:
3.2.9所有金属部件应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法。
3.3人工接地体(极)安装:
3.3.1接地体的加工:
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如采用钢管打入地下应根据土质加工成一定的形状,遇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加工成扁尖形;遇土土质很硬时,可将尖端加工成锥形详见图3-80所示。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40mm×40mm×4mm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详见图3-81所示。
3.9.2.6焊接要求见3.2节。
3.10防雷引下线明敷设
3.10.1防雷引下线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3.10.1.1引下线的垂直允许偏差为2/1000。
3.10.1.2引下线必须调直后进行敷设,弯曲处不应小于90°,并不得弯成死角。
3.10.1.3引下线除设计有特殊要求者外,镀锌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2,镀锌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
3.10.1.4有关断接卡子位置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执行。
3.10.1.5焊接及塔接长度应按有关规范执行。
3.10.2防雷引下线明敷设
3.11避雷网安装:
3.11.1避雷网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3.11.1.1避雷线应平直、牢固,不应有高低起伏和弯曲现象,距离建筑物应一致,平直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 1000。但全长不得超过10mm。
3.12.1均压环(或避雷带)应符合下列规定:
3.12.1.1避雷带(避雷线)一般采用的圆钢直径不小于6mm,扁钢不小于24mm×4mm。
3.12.1.2避雷带明敷设时,支架的高度为10~20cm,其各支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5m。
3.12.1.3建筑物高于30m以上的部位,每隔3层沿建筑物四周敷设一道避雷带并与各根引下线相焊接。
3.12.2.4外檐金属门、窗、栏杆、扶手等金属部件的预埋焊接点不应少于2处,与避雷带预留的圆钢焊成整体。
3.12.2.5利用屋面金属扶手栏杆做避雷带时,拐弯处应弯成圆弧活弯,栏杆应与接地引下线可靠的焊接。
3.12.3节日彩灯沿避雷带平敷设时、避雷带的高度应高于彩灯顶部,当彩灯垂直敷设时,吊挂彩灯的金属线应可靠接地,同时应考虑彩灯控制电源箱处按装低压避雷器或采取其它防雷击措施。
2.1.2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漆,混凝土支架,预埋铁件,小线,水泥,砂子,塑料管,红油漆、白油漆、防腐漆、银粉,黑色油漆等。
2.2主要机具:
2.2.1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钢锯、锯条、压力案子、铁锹、铁镐、大锤、夯桶。
2.2.2线坠、卷尺、大绳、粉线袋、绞磨(或倒链)、紧线器、电锤、冲击钻、电焊机、电焊工具等。
3.7.4利用主筋(直径不少于φ16mm)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作好标记,距室外地坪1.8m处焊好测试点,随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焊接出一定长度的引下线,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做完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做好隐检记录。
3.9.2.5土建装修完毕后,将引下线在地面上2m的一段套上保护管,并用卡子将其固定牢固,刷上红白相间的油漆。
3.2.7采用搭接焊时,其焊接长度如下:
3.2.7.1镀锌扁钢不小于其宽度的2倍,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敷设前扁钢需调直,煨弯不得过死,直线段上不应有明显弯曲,并应立放。
3.2.8采用化学方法降低土壤电阻率时,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3.2.8.1对金属腐蚀性弱;
3.2.8.2水溶性成分含量低。
3.6.1室外接地干线敷设:
3.6.1.1首先进行接地广线的调直、测位、打眼、煨弯,并将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装好。
3.6.1.2敷设前按设计要求的尺寸位置先挖沟。挖沟要求见3.3,然后将扁钢放平埋入。回填土应压实但不需打夯,接地干线末端露出地面应不超过0.5m,以便接引地线。
3.6.2室内接地干线明敷设:
避雷网
避雷带或
引下线暗敷
均压环
3.2接地体安装工艺:
人工接地体(极)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3.2.1人工接地体(极)的最小尺寸见表3-48所示。
钢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最小规格表3-48
种类、规格及单位
地上
地下
室内
室外
交流电流回路
直流电流回路
圆钢直径(mm)
6
8
10
12
扁钢
截面(mm2)
厚度(mm)
60
3
100工程名称ຫໍສະໝຸດ 廊坊新世界家园三区5#楼、
交底部位
避雷接地引下线
工程编号
日期
2014年2月9日
交底内容:
防雷及接地安装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重复接地及屏蔽接地装置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镀锌钢材有扁钢,使用时应意采用冷镀锌还是采用热镀锌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产品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
3.2.5当接地装置必须埋设在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小于3m时,应采用均压带做法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90mm厚度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
3.2.6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的药皮敲净后,刷防腐漆做防腐处理。
2.3作业条件:
2.3.1防雷引下线暗敷设作业条件:
2.3.1.1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2.3.1.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2.3.2避雷带与均压环安装作业条件:
土建圈梁钢筋正在绑扎时,配合作此项工作。
2.3.3避雷网安装作业条件:
2.3.3.1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
3.3.5核验接地体(线):
接地体连接完毕后,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接地体(线)的截面规格等均应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分层夯实。最后,将接地电阻摇测数值填写在隐检记录上。
3.4自然基础接地体安装:
3.4.1利用柱形桩基及平台钢筋做好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找好桩基组数位置,把每组桩基四角钢筋搭接封焊,再与柱主筋(不少于2根)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预埋好接地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便于引出和检查,并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
3.11.1.2避雷线弯曲处不得小于90°,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
3.11.1.3避雷线如用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如为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
3.11.1.4焊接要求见第22.4.2条。
3.11.1.5遇有变形缝处应作煨管补偿。
3.11.2避雷网安装
3.11.2.1避雷线如为扁钢,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可将圆钢放开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锚的夹具上,另一端固定在绞磨(或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调直。
c保护套可用厚1mm以上铁皮做成方形成圆形,大小应使接地线穿入时,每边有6mm以上的空隙。
3.7.防雷引下线暗敷设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