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在桂林
桂林的历史和文化
桂林的历史和文化桂林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自古以来,桂林便是一个贸易重镇和文化中心,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桂林便有人类活动的迹象。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桂林周边地区最早的文化遗址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六盘山文化。
在历史上,桂林曾经是越南、东南亚和印度的贸易重镇,始建于公元前214年的广西都尉府就设在桂林。
桂林还是一座古代文化名城,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唐代大文豪白居易在桂林的乐游园留下的诗篇《桂林山水甲天下》和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作《桂林山水十景》。
桂林还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如桂林的龙舟节、东江府祖庙会等。
桂林的龙舟文化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时桂林的龙舟比赛就很有名气,并且成为中国龙舟赛历史上的第一场大型赛事。
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桂林市区和周边各县市都会举办盛大的龙舟比赛和庆祝活动。
东江府祖庙会是桂林最大的民俗活动之一,自宋代起便举行至今。
这个节日主要是为了祭奉东江府的城隍爷和其它神灵,并且还有各种民间文艺表演和美食贸易。
桂林还有着独特的民间音乐艺术,其中以桂剧最为有名,是桂林地区流传最广、内容最丰富的戏曲艺术形式之一。
桂剧艺术融合了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苏等地方戏种的特点,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艺术表现方式。
桂剧在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上独具特色,被誉为“南方唱腔之魂,中国戏曲之极品”。
而另一种民间音乐艺术——山歌,在桂林也是备受推崇的音乐形式之一。
山歌的传唱方式以口传心授为主,歌词以简短、优美、别具一格而著称,唱腔则多以高亢、激昂为主。
除了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之外,桂林的自然景观也是锦上添花的重要元素。
桂林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奇峰、怪石、深洞、幽谷、秀水、瀑布等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使得桂林的美丽风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享有盛名。
其中以漓江、靖江和杉湖等景点最为有名,这些景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绽放光彩。
总之,桂林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和独特文化底蕴的城市,它蕴含着强烈的生态和人文气息。
《破阵曲》:漂泊在桂林抗战文化城中的文人群像
《破阵曲》:漂泊在桂林抗战文化城中的文人群像作者:李逊来源:《歌海》2018年第06期[摘; ; 要]抗日战争时期,时为西南乃至全国的抗战重镇的桂林,吸引着大批文人的到来,他们在这西南一隅,用手中的笔墨书写了抗战文化史的光辉一页。
大型桂剧《破阵曲》正是以抗战年代为背景,从桂林抗战文化城万千文人中选取了马君武、欧阳予倩、徐悲鸿、田汉、张曙五位为代表,以桂林本土戏剧的形式歌颂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描绘那些漂泊在桂林抗战文化城中的文人群像。
[关键词]桂林抗战文化城;《破阵曲》;文人群像漓水悠悠绕城流,群山幽幽城中立。
桂林素来以山水闻名,抗战时期,桂林有着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大批文人因此漂泊到桂林,当时的桂林文化活动空前繁荣,故有“抗战文化城”之名。
近80年后的今天,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将其首部桂林“抗战文化城”题材大戏——《破阵曲》搬上了舞台。
讲述了在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文人以笔墨为戟,以热血如歌,众志成城破敌寇千里,破世之旧阵、人之心阵、敌之围阵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抗战文人群像。
一、选择:漂泊中文人的责任舞台布景是桂剧演出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通过场景、灯光、道具等的组合烘托出情景所需的气氛,对推动剧情发展,提升剧本主题思想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
《破阵曲》的舞台布景不是极尽华丽,舞台左右两边以几艘木船作为固定的背景散开,柔和的灯光打在舞台中,形成一道波光粼粼的水,背后是一座座群山,木船载着满怀希望的热血志士漂泊到桂林,切合了时代的背景,颇有欧阳予倩先生“不机械地写实,而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追求美的意境”①,自然而然地把漂泊中的文人形象带出,寓意深远,令人反复回味。
抗战时期,各界文化领袖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桂林,用演讲、文字、画作、歌声和舞蹈做武器,以文化和文艺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举起了抗战文化运动的大旗,开辟了没有硝烟的文化战场,他们是抗战文化运动队伍当中的中坚力量。
张曙是一位年轻又富有才华的音乐家,1938年,在3万多人丧生的长沙“文夕大火”后,张曙从长沙奔赴桂林,继续创作与斗争。
小布凳上出大作——桂林抗战文化城中的艾芜
158_2019 / 02◇海英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理学学士、工学硕士。
著有《岭南大儒陈宏谋》(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官箴·陈宏谋从政故事》(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年版)及多篇人物传记文章。
本文选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文化城之魂》。
◎海 英小布凳上出大作——桂林抗战文化城中的艾芜我从六合路往建干路,到金鸡路,寻找观音山脚下26号著名作家艾芜抗战时在桂林的故居。
我在桂林生活了那么多年,却不知道观音山具体的位置。
记得从前读《徐霞客游记》的时候,似乎读到过徐霞客从尧山考察下来,经过一个什么地方,叫作“蚂拜观音”,说那山上有块大石头,像观音菩萨一样,山前也有一块大石头,像伏在地上向观音菩萨叩拜的蚂,这大概就是我要找的观音山了,但问路人,却找不到一个人知道这个“蚂拜观音”的所在。
几经周折,终于问到了观音山,但山周围,已是高楼林立,山下成了某个工厂的一个生产车间,艾芜的故居,当然也就无法寻找到了。
但我知道艾芜,他是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笔耕最勤奋、创作成就最显著的作家之一。
艾芜,原名汤道耕,艾芜是笔名,开始写作时因受胡适“人要爱大我(社会)也要爱小我(自己)”的主张的影响,遂取名“爱吾”,后慢慢衍变为“艾芜”,从此,这一名字就伴了他一生,真名反而鲜为人知了。
艾芜是四川新繁人,祖父设馆教书,父亲是乡村小学教师,家庭贫苦,他小学未毕业,1921年考入免费的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为逃避包办婚姻,于1925年夏天离家南行,这次漂泊,决定了这位“流浪文豪”此后的文学生涯。
以后六年间,他徒步到昆明,做过杂役;流浪缅甸克钦山中,当过马店伙计;·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漂泊东南亚异国山野,与下层劳动者(赶马人、抬滑竿的、鸦片私贩以至偷马贼)朝夕相处。
后来,他到缅甸仰光,当过报社校对、小学教师、报纸副刊编辑。
1930年冬天,因参加缅甸共产主义小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活动被捕,1931年春,艾芜被押送回国。
广西桂林的有名画家还真多,这位笔下山水太惊艳了
⼴西桂林的有名画家还真多,这位笔下⼭⽔太惊艳了当代画⼭⽔⽐较有名的画家李林宏,李林宏出⽣于中国⼭⽔甲天下的诞⽣地⼴西桂林,这⾥⼤⾃然⿁斧神⼯塑造的奇峰竞秀美轮美奂,也因此孕育出诸多如徐悲鸿、李宗仁等著名的⽂化名⼈。
李林宏的艺术之路也是始于这⽚⼟地。
李林宏与艺术的结缘⼗分巧合。
当时他所在的村⾥有⼀位前清进⼠,李林宏5岁的时候和朋友⼀起去那位⽼⼈家家玩,⽼⼈让⼏个⼩孩写⼏个⽑笔字看看,李林宏的字让⽼⼈眼前⼀亮,直夸他有天分,于是拿了⼀些字帖给李林宏让他练。
不成想,这居然成为李林宏未来⾛艺术道路的开始。
⼭⽔画最能反映⼈与⾃然的关系,⼤情怀的画家,其作品⽓象万千,畅朗豁然,笔墨灵动,飞荡雄逸,往往给观者以涤荡⾝⼼、淋漓痛快之感,画家李林宏的⼭⽔作品便属于此类,纳万象于笔底⽽⽣成⾼浑显秀、峻⾻清虚的⽔韵⼭⽔世界。
这时候他笔下的⼭⽔已不再是具体的某⼭某⽔,⽽是胸中之丘壑,是精神家园⾥的⼭⽔意象。
李林宏⼭⽔画《⼭居幽赏⼊秋多处处丹枫映黛螺》李林宏⽼师与那些只⼀味地从画谱中研习⼭⽔画的画家不同,他的⼭⽔画更多是从写⽣和感悟真⼭真⽔中获取灵感和营养的,并经过长时间积累、提炼、升华⽽最终形成了⾃家风貌。
这也就决定了他的画作较少受传统⼭⽔的套路与程式,⽽更接近真实的⼭⽔脉象与⽓息。
当然,他并⾮真远离了传统,只是取法传统的⽅式与⼀般画家有所不同罢了。
尤其是其笔下的长城⼭⽔画!中国魂万⾥长城李林宏新品⽃⽅画《万⾥雄风》长城在中国⼈⼼⽬中的地位,推崇到极致!为了将长城完美地展现在这极为有限的⽃⽅尺⼨空间内,李林宏在构图时,节奏必须要规划清晰,还要掌握好长城的起承转合点。
在创作长城⼭⽔画时,为了更客观全⾯地展现长城之美,李林宏⽤了两个⽉重⾛长城获取最新灵感。
从辽宁丹东虎⼭长城到⽢肃嘉峪关,⾏程数千公⾥,横跨9个省、市、⾃治区,对长城进⾏实地考察,现场画了100多张写⽣稿。
采⽤了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法。
运⽤这种⽅法,李林宏可以根据需要,移动着观察被画物体。
桂林和阳朔的名人
桂林名人李天佑(1914-1970 )广西临桂县人。
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百色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排长、特务连连长,红三军团第五十八团副团长、团长,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三团团长、师长、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十团团长,红一军团第二师副师长、第四师师长。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团长、副旅长、代旅长。
一九三九年赴苏联学习军事。
解放战争时期,任北满军区参谋长,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市卫戍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军长,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兼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
陈宏谋(1696--1771),桂林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人,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春,中恩科试第一名举人。
系清乾隆帝的重臣东阁大学士。
先后任甘、晋、陕、鄂、赣、闽、湘、苏两省巡抚,两广、湖广总督。
陈宏谋一生致力发展生产,不畏权贵,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故里为诸峰环绕,“风水”传说颇多。
陈氏家族,世代功名不断,五代连科,翰林连袂,自陈宏谋起的190年间,陈氏家族科甲曾有状元1名、翰林2名、会元1名、进士4名、解元2名、举人26人、贡生9人、凡35人。
王半塘(即王鹏运,1849-1904)年,桂林临桂县人,自号“半塘老人”,他是我国近代有名的词学家,著有《半塘定稿》3卷,《剩稿》1卷。
他伤国忧时,发而为词,是清代词坛之大师之一。
马君武(1881-1940)桂林人,生于恭城。
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爱国诗人。
早年就读于体用学堂,后留学日本和德国,是中国留学生取得工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人。
他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活动,先后任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长、上海大夏大学、中国公学、北京工业大学和广西大学等校校长。
以前的桂林历史的文人优秀摘抄
以前的桂林历史的文人优秀摘抄曹邺(约816~875),字业之,一作邺之,桂州(今广西桂林阳朔)人。
史称桂林第一个进士,广西第一个著名诗人,晚唐诗人。
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
曹邺曾担任吏部郎中(唐)、洋州刺史(唐)、祠部郎中(唐)等职务。
他写下了不少千古名诗,如《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怨诗》(四首之一):"手推讴轧车,朝朝暮暮耕。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所有的这些诗,对官吏盘剥百姓的讽刺真是入骨三分。
曹邺以前,广西土生土长的文人未见史载,曹邺可以说是广西第一个著名诗人,他与同时代的曹唐(临桂人)一起,对广西地区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代表诗作:《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其中:"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成为千古名句。
曹唐,唐代诗人。
字尧宾。
桂州(今广西桂林)人。
初为道士。
返俗后,屡举进士不中,或云大和中进士。
后为邵州、容管等使府从事。
工诗,与杜牧、李远等友善。
所作《游仙诗》,意境绚丽,颇为世传诵。
又作《病马》诗以自况,颇传于时。
咸通(860~874)中,为使府从事。
曹唐以游仙诗著称,其七律《刘晨阮肇游天台》、《织女怀牵牛》、《萧史携弄玉上升》等17首,世称"大游仙诗"。
《唐才子传》称他"作《大游仙诗》50篇",则当有遗佚。
其七绝《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尤为著名。
诗中题材,大都取之于古代神话传说及六朝志怪小说,而加以艺术创造,发展变化。
桂林的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
桂林的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桂林,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它以其独特的自然美景而闻名于世,而与之相伴的是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归纳桂林的历史高考知识点。
一、桂林的起源和发展桂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左右的秦朝,当时它是一个属于南越国的边疆城市。
后来,随着汉朝的统一,桂林成为了边防重地,并发展成为交通要塞和战略要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桂林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体系。
二、桂林的名胜古迹桂林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而著名,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漓江和象鼻山。
漓江是中国最著名的水景之一,被誉为“人间瑶池”。
象鼻山则因其奇特的地貌而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此外,桂林还拥有众多的洞穴,如世界遗产桂林普陀山、阳朔大榕树、桂林革命博物馆等等。
三、桂林的历史名人桂林历史上出过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
其中,有一位最为著名的是陆游。
陆游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军事家,他以其激昂慷慨的诗句和忠诚正直的品质而被世人所称道。
他的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让后人流传不息。
四、桂林的历史事件桂林的历史上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事件。
其中一个重要事件是桂林解放。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后,1949年12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林战役取得胜利,使桂林解放了。
这一胜利同时也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诞生。
桂林解放成为中国现代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
五、桂林的民俗风情桂林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
壮族是桂林最大的少数民族,其独特的文化传统贯穿于桂林的方方面面。
壮族的服饰、舞蹈、音乐和传统手工艺品等都展示了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情。
此外,桂林的美食也是其特色之一,如螺蛳粉、糍粑等都充分展示了桂林的独特魅力。
六、桂林的文化遗产保护桂林一直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不仅有普陀山这样的世界遗产,还有众多的古建筑、古寺庙和园林等。
桂林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和赞赏。
总结起来,桂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的瑰宝,她独特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其成为一座独特而美丽的城市。
在鲁迅旗帜下的战斗——聂绀弩在桂林文化城的杂文写作
在鲁迅旗帜下的战斗——聂纟甘弩在桂林文化城的杂文写作王云杉①[内容提要]聂纟甘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杂文作家。
20世纪40年代,聂纟甘弩来到桂林,与秦似、夏衍等人编辑《野草》杂志,并在上面发表杂文作P#聂纟甘弩在桂林文化城创作的数篇杂文从艺术水准上说,达到个人创作的高峰。
通过对聂氏这个时期的杂文作晶进行细读,我们发现他高举“觉醒”和“战斗”的精神旗帜,写下的杂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较大的时代意义。
“鲁迅风”作为聂纟甘弩的文学标志,既意味着他模仿鲁迅杂文的写作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又表明聂氏杂文的艺术个性还不够鲜明。
[关键词]聂绡弩桂林文化城杂文在“第三个十年”中,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区域化的特点。
战时环境造就沦陷区文学、国统区文学、延安文学、孤岛文学等文学版图。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之后,桂林集中了大量文化名人,形成著名的抗战“文化城”。
桂林给文化人提供文艺创作的新天地。
茅盾、田汉、艾芜等人在旅桂时期,纷纷写下各自创作生涯中的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
杂文家聂绡弩在1940年从金华到达桂林,并于1943年12月离开桂林,前往重庆。
他和秦似、夏衍等人围绕《野草》杂志,发表杂文作品,这些作品成为现代文学中的一部分,而他们这些作家也被文学史家称为鲁迅风杂文作家群。
《野草》杂志的办刊宗旨在于“给受伤的战斗者以一个歇息的处所,让他们退到野草里,拭干伤口的血痕,恢复一些元气,再作战斗”②,“至于原本就很健康的人们,自然也可以到这野草上呼吸一些苍葱的气息”③。
这让我们联想到鲁迅所说的生存的小品文。
在《小品文的危机》中,鲁迅说小品文应该“和读者①王云杉(1993—),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
②《〈野草〉月刊发刊语》,转引秦似《秦似杂文集》,北京:生—•读书•新知三联书K,1981,第3页。
③同上书,第3页。
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①。
桂林名人故居景点
桂林名人故居景点
以下是 7 条关于桂林名人故居景点的内容:
1. 来到桂林,怎么能错过白崇禧故居呀!那可是历史的见证者呢!走进那里,仿佛能听到过去的故事在耳边回响。
你看呐,那古老的建筑就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默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传奇。
我那次去的时候啊,真的被震撼到了,你不想去感受感受吗?
2. 还有李济深故居,哇哦,那可是别有一番韵味的地方!一踏入,就感觉穿越回了过去。
那些陈旧的摆设,不就像一个个时光的宝盒嘛!咱就是说,要是你走进那里,会不会也有一种与历史对话的奇妙感觉呢?
3. 张艺谋大家都知道吧,他可是桂林的骄傲呀!他的故居也值得一去哦!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创意的魔法屋,仿佛能看到他年轻时在这里汲取灵感的样子。
难道你就不好奇大导演生活过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吗?
4. 马君武故居也是桂林的一处瑰宝呀!那里承载着多少奋斗与梦想。
真的,就像一本厚重的书,等待着你去翻开它,了解那段激荡人心的岁月。
你难道不想去亲手翻开这历史的书页吗?
5. 桂林的李宗仁故居可太有名啦!就如同一个沉睡的历史巨人。
走在那庭院中,我就在想,当年他是不是也在这里踌躇满志呢?哎呀,你真该去感受一下那种浓厚的历史氛围呀!
6. 梁漱溟故居也很特别哦!进入其中,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那感觉,就好比走进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充满了神秘。
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去探索呀!
7. 陈宏谋故居,那可是桂林文化的一部分呢!在那里,似乎能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
真的好有意思呀!你就不想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吗?我觉得这些名人故居景点,都是桂林的宝贝,它们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城市的过去和魅力。
桂林名人
陈宏谋(1696--1771),桂林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人,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春,中恩科试第一名举人。
系清乾隆帝的重臣东阁大学士。
先后任甘、晋、陕、鄂、赣、闽、湘、苏两省巡抚,两广、湖广总督。
陈宏谋一生致力发展生产,不畏权贵,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故里为诸峰环绕,“风水”传说颇多。
陈氏家族,世代功名不断,五代连科,翰林连袂,自陈宏谋起的190年间,陈氏家族科甲曾有状元1名、翰林2名、会元1名、进士4名、解元2名、举人26人、贡生9人、凡35人。
王半塘(即王鹏运,1849-1904)年,桂林临桂县人,自号“半塘老人”,他是我国近代有名的词学家,著有《半塘定稿》3卷,《剩稿》1卷。
他伤国忧时,发而为词,是清代词坛之大师之一。
马君武(1881-1940)桂林人,生于恭城。
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爱国诗人。
早年就读于体用学堂,后留学日本和德国,是中国留学生取得工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人。
他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活动,先后任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长、上海大夏大学、中国公学、北京工业大学和广西大学等校校长。
马君武学识渊博,懂英、法、德、日四种外语,翻译过许多世界名著和工程技术等专著,为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为祖国培养造就人才作出了贡献。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桂林临桂县两江乡人,陆军速成学校毕业,上将衔,1948年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1949年1月任代总统,12月移居美国。
1965年7月回国。
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有官邸在桂林市象山区文明路16号。
1948年下半年至1949年11月中旬,李宗仁曾在此居住办公。
其旧居在临桂县两江乡。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回族,桂林临桂会仙乡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抗战时期任军委会副总参谋长、军训部长、桂林行营主任,解放战争时任国民党国防部长、华中军政长官等要职,上将衔。
1949年飞往台湾,1966年在台北逝世。
桂林导游词讲解
桂林导游词讲解桂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以其风景秀丽,著名的山水田园风光,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而想要更好的了解桂林的文化和风景,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导游,今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桂林导游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桂林的历史文化。
桂林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自唐朝以来就被誉为“江南名城”,到了宋代更是人才济济,文化繁荣。
金、元、明、清时期,桂林地区文化先后显赫,产生了大批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如陆游、黄庭坚、唐婉、刘三复等等。
而桂林的山水、风土人情也让不少文人雅士驻足留恋,留下了很多经典诗句和传奇故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如画”等等。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桂林的山水美景。
桂林拥有着“一水、两峰、三洞、四湖、五石”的独特风景,可以说是一个天然的综合景观。
首先,“一水”指的是灵川漓江,它是桂林风景的灵魂,如画般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其次,“两峰”指的是阳朔的月亮山和桂林的七星岩,月亮山又名伏波山,因山形如一弯新月而得名,是阳朔的标志性景点;七星岩则因7座相连的怪石而得名,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性景点之一。
再者,“三洞”指的是芦笛岩、黄姚古镇和龙胜的金龙洞,这些洞穴都是由溶洞和石灰岩构成,十分壮观。
最后,“四湖”指的是靖江玉水、荔浦芦笛、苏岩普陀和七星漓水,这四个湖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值得一看。
此外,“五石”是指象鼻山、猴子山、乌鸦岭、独秀峰和琴峰,这些石头是桂林山水的特色,每一个都有其传奇色彩和独特的意义。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桂林的美食。
桂林的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做法,引来了不少食客。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桂林米粉,这是桂林独有的传统名吃,口感Q弹、香糯可口。
此外,桂林还有很多其他美食,如螺蛳粉、酥肉、香肠、油茶等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韵味。
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大家已经对桂林导游词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桂林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独特山水景观和美食文化的城市,有着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和故事。
广西历史上的名人
广西历史上的名人(常识)
世界“20世纪最佳运动员”----李宁
中国开发台湾噶玛兰(今宜兰)第一人---杨廷理
中国最后一位“三元及第”者----陈继昌
中国年龄最大的抗法名将----冯子材
中国唯一的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
中国唯一的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
中国获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马君武
中国最著名权的太平天国史学家---罗尔纲
中国最早的滑翔家---韦超
广西最早的学者-----陈钦
广西最早的状元----赵观文
唐代广西第一大诗人----曹邺
《全唐诗》收录诗最多的广西人----曹唐
广西第一个“三元及第”者----冯京
最早咏出“桂林市山水甲天下”的人----王正功
明代广西唯一的兄弟尚书----蒋昪、蒋冕
广西最有名的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
太平天国广西籍最著名的将领--杨秀清、萧贵、韦昌辉、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等
广西入越抗法第一名将----刘永福
广西边防建设第一人----苏元春
广西唯一的同胞翰林---唐景崧、唐景崇、唐景封
广西唯一的父子总督---岑毓英--岑春煊
清代广西最著名的画家---石涛
清代广西第一大词人---王鹏运
广西旧桂系首脑---陆荣廷
广西最早的农民运动领导人---韦拔群
广西唯一的右江苏维埃政府主席---雷经天
广西唯一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任主席---韦国清
最早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衔的广西籍将军--韦国清\李天佑等广西最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
近现代广西最著名的哲学家---梁漱溟。
桂林抗战名人纪念馆简介
桂林抗战名人纪念馆简介
桂林抗战名人纪念馆是位于中国广西桂林市的一座纪念馆,旨在纪念桂林在抗日战争期间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
抗战期间,桂林是中国重要的后方基地之一,许多杰出的抗战英雄在这里诞生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纪念馆位于桂林市中心,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纪念馆
的建筑设计简洁大气,展示了桂林独特的山水景观和历史文化传统。
馆内设有多个展厅,通过图片、文物、文献和多媒体展示,详细介绍了桂林地区在抗战期间的抗战故事和英雄事迹。
展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桂林抗战的重要人物。
其中,有著名的桂林军区司令陈赓、王震,他们领导桂林地区抵御了日本军队的进攻,保卫了这片土地。
还有抗战时期桂林的地下党组织领导者,他们用智慧和勇气为反抗日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展示人物事迹,纪念馆还致力于弘扬桂林抗战的精神
和价值观。
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它不仅向公众展示了抗战时期桂林人民的牺牲和勇气,同时也呼吁大家珍惜和平,传承先辈的精神。
桂林抗战名人纪念馆是一座重要的历史纪念地,它帮助人们铭记了抗战时期桂林地区的英雄事迹,并激励人们在当代社会中保卫和平、追求真理、勇往直前。
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外国游客,都可以通过参观这个纪念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坚定决心和英勇行动。
在广西待过的古代诗人
在广西待过的古代诗人有:
1. 曹邺:唐代著名诗人,曾任桂林尉,他是广西桂林地区第一位著名的诗人。
2. 曹唐:唐代诗人,曾任桂林主簿,与曹邺并称为“曹氏二杰”。
3. 契嵩:南宋诗人,曾流放广西。
4. 王元:唐代诗人,曾任桂林尉。
5. 翁宏:唐代诗人,曾任桂林主簿。
6. 蒋冕:明代广西桂林人,曾任桂林知府。
7. 张鸣凤:明代广西桂林人,曾任桂林知府。
8. 吴廷举:明代广西梧州人,曾任梧州知府。
9. 石垅:明代广西梧州人,曾任梧州知府。
10. 袁崇焕:明代广西梧州人,曾任梧州知府。
11. 王贵德:明代广西梧州人,曾任梧州知府。
12. 李璧:明代广西南宁人,曾任南宁知府。
13. 黄佐:明代广西南宁人,曾任南宁知府。
14. 谢良琦:清代广西桂林人,曾任桂林知府。
15. 石涛:清代广西桂林人,曾任桂林知府。
16. 谢赐履:清代广西桂林人,曾任桂林知府。
17. 刘新翰:清代广西桂林人,曾任桂林知府。
18. 胡德琳:清代广西桂林人,曾任桂林知府。
这些诗人在广西待过,他们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广西地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为广西的文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科举与桂林传统文化-桂林文化
科举与桂林传统文化*桂林作为广西历史上主要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其历史文化在广西一直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
如果说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的形成基本上取决于中央政府,是中央政府看重桂林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而明智地将广西的行政首脑机关和军事首脑机关设置于此,桂林人民几乎不能施加任何影响,那么文化领先和主导地位的形成就大为不同,中央政府把文化行政机关设置于桂林并不能使桂林理所当然地处于文化领先和主导地位,而只是使它有较多的机会成为外部先进文化进入广西的通道,如果没有桂林人民自觉自愿的接受和吸收,外部先进文化就不能在桂林生根开花,从而也就不能在桂林形成领先于广西其他地区的优势文化,文化主导地位也就无从谈起。
研究桂学,主要就是研究桂林传统文化,研究桂林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原因、特色。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桂林人民是如何吸收和利用科举文化的,科举文化对桂林传统文化有哪些实际的促进作用。
一、桂林的科举成就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的官僚后备人才选拔制度。
在封建社会,对官僚后备人才的选拔是统治者维护其政权的重要手段。
中国封建统治者对官僚的选拔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荐举制,其次是九品中正制,最后是科举制。
在汉代主要实行荐举制,其选拔的科目主要有两个,一是举孝廉,始于汉武帝;二是举贤良方正,始于汉文帝。
东汉末年曹操提倡“唯才是举”,不计门第,其子曹丕称帝后实行九品中正制,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士出任“中正”,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政府按等选用。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正”都由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九品中正制遂成为世族豪门操纵政权的工具。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废除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创行科举制,以科目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当时开设的科目只有明字、明法、明算数科,考试方法也比较简单。
隋炀帝于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创设进士科,并严格了考试方法。
唐朝以后,科举制度得到继承和完善,成为朝廷选拔人才最主要制度,并形成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程序,考试的内容也逐渐固定。
桂林人文历史知识问答
桂林人文历史知识问答1. 桂林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吗?否,桂林并非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
中国的四大古都是北京、南京、西安和洛阳。
2. 桂林有哪些历史文化名人?桂林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包括唐代文学家杜牧、宋代文学家陆游、元代文学家杨万里等。
他们对桂林的文化发展有重要贡献。
3. 桂林的区域历史悠久吗?是的,桂林的区域历史非常悠久。
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桂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
历史上,桂林曾是诸多古代国家的疆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4. 桂林的历史建筑有哪些?桂林有许多历史建筑,其中著名的有象山、阳朔古城、七星岩等。
这些建筑代表了桂林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
5. 桂林有哪些历史事件?桂林的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南阳起义、岳阳楼会战等。
这些事件对于桂林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6. 桂林有哪些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桂林有很多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比如漓江、象山、阳朔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探索。
7. 桂林的地理位置对其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桂林的地理位置位于广西北部,北接湖南,东临广东,南界越南,因此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桂林在历史上成为了交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8. 桂林的历史文化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影响?桂林的历史文化对于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桂林的历史建筑和名胜古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为桂林的旅游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桂林的历史文化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了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爱国民主人士--“桂林才子”朱荫龙教授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Dec.2019 No.4(Gel.119)2019年12月第4期(总第119期)三晋人文爱国民主人士——“桂林才子”朱荫龙教授庞伟民(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32)摘要:朱荫龙,广西桂林人,爱国民主人士,曾任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
他是诗人、临桂词派传人、南明史专家、地方志专家,著述颇丰,有“桂林才子”之誉。
他对史学精深的造诣、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及正直的处世态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朱荫龙;爱国民主人士;桂林;诗人;南明史;专家中图分类号:K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12(2019)04-0075-0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去冬岀版了《朱荫龙诗文集》。
该书汇集了朱荫龙先生的诗词文选和文稿,及其和老一辈文化界名人章士钊、柳亚子、梁漱溟、茅盾、田汉等交往逸事,是一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好书,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朱荫龙(1912—1960),T西桂林人,爱国民主人士,是李济深、柳亚子介绍加入民革的成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西民革最早的成员,任民革山西大学组织负责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政协委员。
1952年秋,受邓初民之邀,任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授课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他是诗人、临桂词派传人、南明史专家、地方志专家,著有《敦煌曲子词研究》《甲申秋词》《且止吟》《续独秀峰题壁三十首和原韵》《甘寂寞室词稿》《甘寂寞室集外诗》《石涛研究》《陈榕门先生年谱》《南明史论集》《靖江王考》等。
他在广西名望很高,有“桂林才子”之誉。
朱先生I960年1月因脑溢血在太原逝世,享年48岁。
一、从名门之后到桂林才子朱荫龙,字琴可,1912年3月出生于桂林凤凰街朱蓉庆堂故宅、一个文化世家,是明靖江王后裔。
靖江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0年)首次分封的10个藩王之一。
桂林山水历史故事介绍,所感所悟的句子
桂林山水历史故事介绍桂林山水,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景点之一。
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使得桂林成为了无数游客向往的胜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您一起探讨桂林山水的历史故事,并共享我对这里所感所悟的一些心得体会。
1. 伟大的漓江在我国文学史上,漓江有着独特的地位。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画家、文人墨客都曾在漓江畔留下了无数不朽的作品。
如苏轼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乃至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漓江画舫》等等。
这里千姿百态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河水,构成了世界上最为壮美的山水画卷。
我在漓江游览时,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人类的无尽智慧。
2. 悠久的历史沉淀桂林不仅以自然美景闻名,这里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漓江附近就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漓江古镇,这里保留了大量古代建筑和历史文物,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岁月里。
听当地导游介绍,不禁让我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包容,同时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3. 文化名人的足迹桂林是一个文化名人辈出的地方。
这里诞生了诸多文学巨匠,如唐代文学家刘彻、清代诗人杜牧等等。
他们的诗文歌赋,赞美了桂林山水的美丽,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我深深被这些文学巨匠的才情和豪情所感染,也渐渐感受到了他们的艺术魅力。
总结回顾在桂林游历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壮美与秀丽,也有幸领略了这里悠久的历史沉淀。
这里不仅有自然景观的壮美,更有文化名人的足迹,这些无不令我心驰神往。
桂林山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前来感受这里的美丽与神秘,也让我们共同珍惜人类文明的瑰宝。
在桂林山水的历史故事中,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探索和了解的地方和故事。
桂林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在当地的一些古镇和村落,可以看到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服饰和习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也让人着迷。
另外,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也激发了许多文学作品和传说。
据说,有一位名叫阿瞒的少年在漓江边看到一位仙女洗澡,被仙女的美貌所吸引,于是在水边一块石头上刻下了“阿瞒爱仙女”七个字。
桂林文化名人
史禄(?~?)名禄,姓失传,又称监禄(监是官职监御史的简称。
直到晚唐才有人称呼他史禄。
)秦代人。
我国秦代著名的水利专家,他主持开凿的灵渠是我国保留到现代的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条船闸式人工航道运河。
灵渠和都江堰、郑国渠一起被后人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在中国古代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史禄原是百越人,后入赘到秦国首都咸阳城内一位富商家做上门女婿。
经朋友举荐进入朝廷任职,后被派往咸阳附近的泾阳县做县令。
泾阳县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凿的著名水利工程——郑国渠渠首工程的所在地。
在泾阳县做官,使得史禄有机会接触到了水利工程的修凿知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为了统一南方百越各部,命尉屠睢率大军50万兵分5路向百越进军,史禄负责转运军需。
当军队进入湖南、广西交界的地段时,发现陆路坎坷崎岖,水路湘江漓江又不连接,这些问题都给部队行军作战、粮饷补给带来一系列困难。
于是、秦始皇下令,让史禄在湘江和漓江之间开凿运河,沟通湘江和漓江,以便利军粮运输。
大约在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4年之间,史禄带动军队和群众开始在湘江和漓江之间开凿运河,他科学地运用地学和水力学知识,在湘江上游海洋河上构建一个分水塘。
分水塘的拦河石呈“人”字形结构,前端尖锐加犁,故称铧嘴。
其位置靠近海洋河左岸,把海洋河水分为南北两渠。
南渠接漓江,北渠一侧长380米,叫“大天平”;南渠一侧长120米,叫“小天平”。
枯水期,石堤可以拦截全部江水入渠;如遇山洪,水可越过堤顶,泄入湘江故道。
在南北渠上设有陡门(相当于现代的船闸)。
据记载,全渠共有陡门36道,其作用是拦渠蓄水、提高水位,以便于水运。
船只来往。
进一道陡门,便关闭下一道陡门,等水积满后,船再前进一级,这样就可利用水力使船逐级向上坡航行。
当时,没有任何准确的测量仪器,没有开挖机械,没有爆炸火药,只能用目测、步测的方法来决定地势的高低。
史禄及修渠人员仅凭目测、步测,准确地找到了湘漓的连接点、分水点和分水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是徐悲鸿在桂林时画的画
漓江春雨
发起建立民盟,任中央常 务委员
领导学生进行抗日斗争 积极与中共建立合作关系
1937年至1944年李四光在广西创立了桂林科学实验馆, 并领导了实验馆的科学研究工作。李四光及其所创立 的桂林科学实验馆为广西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 的贡献。桂林科学实验馆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单位。 它成立时, 正值战事吃紧, 财力物力受到种 种限制, 但在李四光的精心组织下, 很快得到妥善解决 使科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先后与中央研究院物理研 究所合作建立了物理实 脸室, 与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地质矿产 研究室, 及与广西省政府化验室合作的 化验室。
为广西省政府设计并制造收发报 机共二十一套。为交通部制造振子整流器三十余件, 供长途电话局用+ 代四川地质调查所制 造振子电源器一套, 供探矿之用, 代广西、广东 、江西 、湖南、四川、云南各地机关制造测量仪 器及扩大镜多件+ 为平桂矿务局勘探锡矿+ 详细勘测 柳城大埔、罗城寺门、宜山等处煤田,
.. 李四光创立的桂林科学实验馆 并拟具施工意见. 用电阻法测勘地下水, 在桂林良丰等
郭沫若自己编写了《五十年简谱》。 这些剧本,取材史实,包孕古今,在遵循符合 历史真实原则的基础上,紧密为现实斗争服务, 很好地发挥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
。 ▪ 改造国民中学, 改善教 学设施
▪ 接长西大提倡学术自 由
▪ 发展民主教育 ▪ 发展爱国教育
李济深于1885年出生于广西苍梧,原名济琛, 字任潮,中国著名民主主义革命家。早年毕业 于北京陆军大学,曾留学日本。1924年任黄 埔军校教练部主任、副校长,1925年任国民 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 命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 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 席、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第一、二、三届全 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 委员长。1959年10月9日,李济深在北京逝世, 终年73岁。
文化名人在桂林
桂林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文化重镇。,抗战爆发后, 当北平、上海先后沦陷,中国文化中心西移, ,集结于桂林的文化大师创 造远远超过孤岛时期上海,就抗战中的桂林文化的研究,不仅具有重 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回眸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 的峥嵘岁月,实际上是在回顾中华民族永志不忘的抗日战争的悲壮历 史。铭记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强大祖国,振兴中华。当代的大学生应该 学习抗战中文话大师的拼搏精神,更好地致力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937年春,国难深重,抗战烽烟四 起,民不聊生,流离失所。为了避免遭受敌 机的轰炸,爱画如命的徐悲鸿曾将其40多 只大木箱的藏书藏画,全部存放在七星岩岩 洞中。每当需要使用或举办义展义卖时,他 就回来选取作品(这批珍贵的书籍和藏画后 来大部分散失,这是后话)。
最为巧合的是1942年冬,也是徐悲 鸿有生之年最后一次踏上桂林这片土地。在 桂林,徐悲鸿因此认识了前来报考该职位、 后来成为妻子的现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 文。
他公开发表文章指责蒋介石,旗帜鲜明
地站在人民大众一边,反对内战,赢得了广 西各界人士的尊敬和爱戴。徐悲鸿还为前来 求画者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绘画作品。山水甲 天下的桂林,也重新激期间先后创作了《漓 江春雨》、《风雨思君子》、《晨曲》、 《逆风》等传世佳作,以此抒发他忧国忧民、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 小组成员;邓大森、陈凯、李呈、何玲、 焕晴、严丽华
❖ 抗战时期 ,有上千文化人在桂林从事抗日进步 文化活动 ,在桂林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珍贵的文 化遗产和爱国进步的精神 ,作为一名中国人, 我们有必要学习他们留给我们的物质及精神 财富。并从中有所感悟
巴金
这场民族 解放战争中, 作家敏感地意识到, 增强民族自 信心是宣传抗战的重要任务。巴金在桂林的 作品, 始终张扬着“ 祖国不死” 的民族精神。不 论是描写高昂的抗战情绪, 还是揭露战争给 人民带来的灾难痛苦, 都传达出任何力量都 压不倒中华民族、任何灾难都搞不垮中华民
族的坚强信念 中国人永远不会屈服” 。
继续为伟大的国家和民族而奋斗到底他们在文化场中同时完成着从政
治到文化、从现实到未来的多种使命。通过对抗战中桂林的文化运动 研究,探讨了桂林文化运动的形成原因、具体形式、价值实现、历史 地位和深远影响,阐述了其对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对知识分 子文化职责的宝贵启示。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开展斗争
知识青年要求进步的需要在桂林当时的抗日形势下尤为突出,国立桂林师 范学院的学生多次自发地组织表达抗日愿望的运动,宣传抗日主张。民盟桂林 核心小组当时在国立桂林师范学院设有支部,学生们迫切的进步要求在民盟支 部的支持下转化为行动。民盟在现在广西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桂林师范学 院开展起产生广泛影响的斗争,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民盟的大部分盟员都在师 范学院担任教师,曾任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总务长的徐寅初,教务长的林砺儒, 在民盟担任一定职务的欧阳予倩,早期就入盟的千家驹等都曾到师范学院任教 和影工响作,过更,是他给们国。通立过桂组林织师师范范学学院院留的下学了生丰参富与的抗精日神活文动化,财扩 富大;了另民一盟方在面桂是林因的为 “师范学院一贯存在进步势力和反动势力的斗争”[师范学院的同学在民盟同 志的主持下,由学治会负责出版《学生生活》,刊登了大量的争取和平,倡导 民主的文章。“重庆《新华日报》曾载文称,桂林师院是西南民主堡垒,这与 民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 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 主任 ,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正
如周恩来所称赞的那样,郭沫若在抗战中的确 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在此后的不 到两年的时间中,郭沫若一连修改和写出了6 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 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像一把把匕首,极大地鼓舞了人民抗战胜利的 决心和信心。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在重庆纪 念会上发表了题为《我要说的话》的讲演,赞 扬郭沫若的革命热情、研究精神和战斗生活, 称他是继鲁迅之后“今日革命文化的班头”。
1938年11月上旬,小说家巴金和未婚妻肖珊、 兄弟李采臣与朋友林憾庐到达桂林。这期间作品 甚丰,大作有《火》(第一部、第三部等等)、 《桂林的受难》、《还魂草》、《长夜》、译作 《处女地》。他把文学作为抗战的重要武器这些 作品笔调深 沉, 感情激愤, 真实地记录了日寇人侵给中国 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不仅从人道主义的角 度揭示了战争对人性、人情的破坏, 而且从民 族生存的高度, 透过血肉横飞的表象, 戳穿日 本帝国主义企图亡我中华的狼子野心。他非常注 重通过作 品中人物的相互关系和命运来表现正在变化 着的社会现实, 挖掘生活的本质以引起读者 的沉思。如小说《还魂草》, 他将 笔力集中在暴露战争对美好事物的摧残上。 法西斯企图用狂轰滥炸摧毁我中华民族的心 中防线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读者无不从中 激发起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强烈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