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化常识:年龄称谓
四年级下册语文讲义-知识能力提升:文化常识:对年龄的称呼 全国通用
文化常识:对年龄的称呼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tái背之年—90岁期颐之年—100岁Come on,baby!0-1岁襁褓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
2-3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7岁髫tiáo年幼童时期。
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8岁童龀chèn、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黄口10岁以下的少儿通称,即稚气未脱的男孩或女孩代称也。
幼学之年、外傅之年,十岁称幼年可以出外就学。
后来就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12岁(女) —金钗之年女孩子到了12岁就可以头带金钗。
13岁(女) —豆蔻年华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产岭南,其花很美,尚未大开的花形如怀孕之身,南方人称为“含胎花”。
诗文中常用以喻指少女,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pīng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来人们常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13-15岁(男) —舞勺之年谓古代儿童学文舞。
《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成童,舞象,学射御。
”14岁(女)——“二七”之年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miǎn 鬟huán鬓bìn低。
必备的文化常识年龄的称谓你知道吗?
必备的文化常识?
一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4豆蔻:女子十三岁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8知命之年:至五十岁(有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期御之年;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人。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
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0岁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指小孩开始学话。
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8岁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指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
始龀、髫年:女孩7岁。
始龀、龆年:男孩8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9岁九龄:9岁。
黄口:10岁以下。
指数之年:9岁。
10岁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12岁金钗之年:女孩12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5岁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男子十五岁。
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文言文年龄类文化常识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7岁 8岁——龆tiáo年,儿童换牙
髫tiáo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黄口小儿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0岁男——弱冠
24岁女花信年华
摽梅之年biào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耆老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人瑞。
古人年龄的称谓语文园地六
古人年龄的称谓语文园地六古人对年龄有许多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不同年龄段人的认知和期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人年龄称谓及其含义:1.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在古代,襁褓是指背负小儿用的布兜和系带,因此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婴儿。
2.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对儿童成长阶段的划分,孩提时期是儿童开始学会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的阶段。
3. 垂髫:指幼年儿童,也可以叫做“总角”。
在古代,垂髫描述的是幼年儿童头发长到可以垂下来的阶段,通常指的是七八岁以下的儿童。
4.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诗歌中对青春美好的描绘,豆蔻年华代表着女子青春的开始。
5.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在古代,及笄是女子成年的重要标志,通常会举行盛大的仪式来庆祝。
6.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也被称为“弱冠”。
在古代,加冠是男子成年的象征,意味着他们开始承担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
7. 而立:指人三十岁。
这个词语来源于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三十而立”,意味着一个人到了这个年龄应该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8. 不惑:指人四十岁。
这个词语同样来源于《论语》中的“四十而不惑”,意味着一个人到了这个年龄应该已经对生活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9. 知命:指人五十岁。
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对人生命运的认知,认为到了这个年龄应该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并顺应自然规律。
10. 花甲:指人六十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六十岁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生命节点,因为它完成了五次十二年生肖的循环。
11. 古稀:指人七十岁。
这个词语来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意味着七十岁已经是非常难得的高寿了。
12. 耄耋:指八九十岁的老年人。
这个词语形象地描述了老年人头发花白、行动不便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尊敬和关爱。
这些古人年龄的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不同年龄段人的认知和期待,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我们对年龄的看法和认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些传统的年龄称谓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文化意义。
【7A文】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7A文】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在古代,人们的年龄称谓与现代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些称谓通常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的年龄称谓。
1.婴儿期:初度:婴儿出生满一年称为初度,此时要用彩色的丝线来为婴儿祈福,叫做“系五彩”。
2.儿童期:垂髫:儿童三四岁到八九岁称为垂髫,因为他们的头发是自然垂落的。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男子和女子都是把头发扎成两个角,因此叫总角。
3.少年期:豆蔻:女子十三四岁称为豆蔻年华,这个年纪的女子正如盛开的豆蔻花,含苞待放。
束发:男子十五岁称为束发,表示此时应该告别童年,束起头发成为一个成年人。
4.青年期:志学:男子十五岁到二十岁称为志学之年,意味着应该开始专注于学问。
及笄: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意味着女子已经成年,可以出嫁了。
5.成年期:弱冠: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之年,表示成年,行冠礼以示庆祝。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称为桃李年华,此时的女子正如同桃李盛开,美丽动人。
6.中年期:不惑:男子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意味着在这个年纪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对世事有了清晰的认识。
半老徐娘:女子四十岁称为半老徐娘,这个词源于《南史•李祖冲传》中的“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表示虽然年纪稍大,但风韵犹存。
7.老年期:花甲:男子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因为此时六十甲子已过一半,比喻老人如花之甲。
古稀:女子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曲江二首》中杜甫曾写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因此七十岁被称为古稀之年。
8.耄耋期:耄耋:耄是年纪很大的意思,耋则是指八九十岁。
男子八九十岁称为耄耋之年,泛指老年人。
9.冥年:期颐:百年曰期,颐亦养也。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饮食起居需人照料。
也就是说,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要他人的照料。
总的来说,古代的年龄称谓非常丰富且富有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解和尊重。
这些称谓不仅富有诗意,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习俗。
这些称谓的传承和保护,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对应的年龄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对应的年龄幼年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少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青年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加冠:指男子20岁。
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中年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艾:50岁。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六九年:即54岁。
老年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古代男女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男女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1、不满周岁——襁褓;
2、2~3岁——孩提;
3、女孩7岁——髫年;
4、男孩8岁——龆年;
5、幼年泛称——总角;
6、10岁以下——黄口;
7、13~15岁——舞勺之年;
8、15~20岁——舞象之年;
9、12岁(女)——金钗之年;
10、13岁(女)——豆蔻年华。
11、15岁(女)——及笄之年;
12、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13、20岁(女)——桃李年华;
14、24岁(女)花信年华;
15、至出嫁——梅之年;
16、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7、20岁(男)——弱冠;
18、30岁(男)——而立之年;
19、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20、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21、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22、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23、80岁——杖朝之年;
24、80~90岁——耄耋之年;
25、90岁鲐背之年;
26、100岁——期颐。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按数字排序)【精选】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按数字排序)◆年龄称谓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13、期颐之年:一百岁◆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古代主要节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古代的刑罚(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07)大辟:砍头(08)炮烙:将人烧烤死(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10)汤镬:将人煮死(11)腰斩:从腰部斩簖(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13)弃市:暴尸街头◆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0岁:初度、赤子、襁褓、汤饼之会;2岁:孩提。
8岁:总角;9岁:黄口;10岁:幼学。
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十三、舞夕之年;15岁:及笄、志学之年、束发、舞象之年、成童。
16岁:二八;20岁:加冠、结发、弱冠;24岁:花信年华。
30岁:而立之年、始室;40岁:不惑之年;50岁:艾、知命之年。
54岁:六九年;60岁:耳顺之年、花甲、耆;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耋;77岁:喜寿;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
88岁:米寿;90岁:鲐背之年;99岁:白寿。
100岁:上寿;108岁:茶寿;140岁:双稀、双庆1、不满周岁---襁褓;2、女孩7岁---髫年;3、男孩8岁---龆年;4、10岁以下--黄口;5、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6、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7、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8、/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9、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10、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11、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12、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13、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年龄的别称0岁:度、孩提、赤子、襁褓、汤饼之期。
1岁:牙牙、周晬。
2岁:孩提:8岁:总角、童龀、髫龀、始龀、髫年、龆年、黄口。
9岁:九龄:黄口、指数之年。
10岁:幼学、外傅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豆蔻、舞勺之年。
古代对各阶段年龄不同的称呼
古代对各阶段年龄不同的称呼
国学分享 2018-09-13 21:40:41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_——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我国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
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
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杖家之年、知命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
杖乡之年, 耳顺之年、70岁杖国之年、古稀、
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人生各年龄段的称呼(值得收藏)
人生各年龄段的称呼(值得收藏)人生各年龄段的称呼襁褓——指不满周岁孩提——指2~3岁髫年——指女孩7岁。
垂髫(tiáo):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龆年——指男孩8岁总角——幼年泛称。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黄口——指10岁以下金钗之年——指12岁(女)豆蔻年华——指13岁(女)舞勺之年——指13~15岁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指15岁(女)。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女)舞象之年——指15~20岁桃李年华——指20岁(女)弱冠——指20岁(男)。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花信年华——指24岁(女)梅之年——指至出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半老徐娘——指至30岁(女)而立之年——指30岁(男)。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
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年龄称谓是中国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从小到大的称谓有初度、孩提、垂髫、总角、黄口、幼学、豆蔻、及笄、二八、加冠、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从心之年、耄耋之年、期颐、双稀等。
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初度:《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称1周岁为初度。
2-3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泛指2—3岁的儿童。
3-8岁垂髫: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9岁九龄:为9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10岁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2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5岁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古代文化常识之常见的年龄称谓(附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之常见的年龄称谓壹年龄称谓1. 襁褓:婴儿。
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
孩提:2~3岁的儿童。
2. 垂髫(tiáo ):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3. 总角:指幼年儿童。
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4.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女子。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 及笄jī :指15岁女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字,是指男子 20 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 15 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6.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7.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8. 而立:指30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9. 不惑:指40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0.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指50岁(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论语·为政》)11. 花甲、平头甲子,耆,耳顺:指60岁。
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12. 古稀:指70岁。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13.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
14. 期颐:指百岁。
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耋,而传。
《小学文化常识:年龄称谓》
《小学文化常识:年龄称谓》小学文化常识:年龄称谓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A、期颐B、耄耋C、古稀D、耳顺答案:A解析:期颐,指100岁;耄耋,指八九十岁;古稀,指70岁;耳顺,指60岁。
古人在年龄方面的称谓很复杂,不同年代也有不同的称呼。
大体上来说如下所示: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五六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二八年华:16岁弱冠: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天命:五十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小升初必备文学常识
小升初必备文学常识小升初必备文学常识一、年龄称谓1.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称“总角”。
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称“弱冠”。
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称“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指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1.等级:院试(又称“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称“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称“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包括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2.人日:正月初七,主要庆祝小孩。
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结彩,又称“灯节”。
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以纪念___。
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以纪念___。
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以纪念牛郎织女。
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称“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___: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称“至日”,是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刑罚1.黥刑:又称“墨刑”,在额颊上刺字涂墨。
2.劓刑:割鼻子。
3.笞刑:又称“杖刑”,用板子打击背、腿、臀等部位。
4.刖刑:将脚砍掉,以纪念和氏璧。
5.宫刑:又称“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以纪念___。
6.膑刑:剔去膝盖骨,以纪念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文化常识:年龄称谓
导读:小学文化常识:年龄称谓
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
A、期颐
B、耄耋
C、古稀
D、耳顺
答案:A
解析:期颐,指100岁;耄耋,指八九十岁;古稀,指70岁;耳顺,指60岁。
古人在年龄方面的称谓很复杂,不同年代也有不同的称呼。
大体上来说如下所示: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五六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
二八年华:16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天命:五十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
古稀:七十岁。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