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中的读与临
书法临帖窍门--选临通临读帖和三遍临习法

书法临帖窍门:选临通临读帖和三遍临习法关于选临和通临的安排临帖,从教学的角度看,是要讲究方法的。
对于要临写的字帖,是从头到尾一次性通临好?还是逐个过关好?还是选临好?这是一个必须先弄明白的问题。
多数人是拿来字帖,就从头开始,一个接一个的临下来。
然后再重新临第二遍,以至于临习多遍。
为了真正临像和掌握原帖的精神面貌,有的先生主张临习几十遍、上百遍,甚至一生不辍。
有没有比这更好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逐字过关温习法”,“以点带面选临法”,都是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
逐字过关温习法,指的是先不要贪多,从一个字或几个字入手,反复多临,把它记住,把它写像,然后再及其余。
换句话说,能写像一个字,比写十个都不像的字,要有价值和收获。
正所谓:宁吃好梨一个,不吃烂梨一筐。
可是,写多少遍才能写好一个字?如果一个字写不好就不能再换其他字临习吗?不是的!所谓逐字并不是只写一个字,而是先抓住几个字认真临写,再逐步增加临写字数,写后来的字要先温习以前的字,使写过的字不断加深印象,不断有所提高,最后要达到与帖上的字形似神似。
这样,才能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目标,尽快加深印象,加速巩固与提高。
以点带面选临法,和逐字过关温习法差不多,临习过程也相同,只是它更强调了对学习的科学步骤和优化环节。
具体的说,对帖上的字,先抓住一些代表性强,书家书风特点明显,点画和结构更加优秀的字来临习,以便加速对字帖的了解和认知,尽快找准和把握帖字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构思。
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其实,这两种方法和通临字帖法并不矛盾。
因为学习字帖,就要尽量多看所学书家对每个字的书写,不可能只学他几个字而置其它字不顾,通临是必须的。
只是在时间和顺序上有所调整罢了。
初学生疏,如果按帖顺序一字接着写下去,短时间内对每个字的印象就不深刻,容易行成抄写字数。
不如先多写多复习某几个字,写熟了,记住了,就会把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再去写另外的字,从观察到模仿,就有了更尖锐的眼光和更接近字帖的尺度。
浅析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略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人们在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
以汉字教学为基础的书法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写好字既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又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等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师如何正确、有趣的引导,并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适时、适度、适量的加以培养,使书法艺术能够真正的继承并弘扬,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呢?经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训练,我积累了一些点滴体会,也总结出几点粗浅的教学方法,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把握儿童心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成了书法教学的第一课。
学生写好字的关键是对书法感兴趣,教师只有将学生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学习时的思维才最活跃、最有效。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欣赏书法作品和讲小故事的方法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书法欣赏是书法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学生只有懂得欣赏书法之美,才会喜爱书法。
人们常说“眼高手低”,其实书法学习的规律就是这样:先是眼高——它代表认知水平,其次才可能有手高——它代表实际创作水平。
眼高手低的规律即是认知先于动作,由此可见,欣赏是进入书法艺术学习的最初的台阶,学生对书法兴趣的产生最初来源于欣赏。
如果没有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的认识,没有学生对历代书法名家及名作的崇拜与热爱,则任何技法训练都毫无意义。
兴趣、喜欢、崇拜、热爱,虽然只是停留在感知程度上的欣赏,但这足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点燃学生学习书法的激情了。
因此,书法教学要先多上欣赏课,等到学生的“胃口”调足了,开展其他内容的教学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生活中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故事,课堂上利用古今书法家故事,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书法教学“三步法”

书法教学“三步法”10多年来,我个人在书法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初步总结出对临、背临、习作三个依次递进的、具有阶段特点的教学方法,姑且名为书法教学“三步法”。
一、对临为了使学生不至于无所适从或机械地模写,教学一开始,不要急于让学生对临,而是先传授知识、技法。
在学生对临之前,要强调抓以下三点:1.分析字帖中用笔、结构的特点。
首先,师生共同看帖,教师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对字帖产生种种感觉。
特别对学生可能感觉到的而又与特点及规律性的东西有所联系的方面,更要反复启发、逐步设问。
如,引导学生对唐代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产生感觉时,可逐步问:这本帖上的字是肥、还是瘦?字的架势是宽、还是窄?这样,学生在对临时就可能心中有数、笔下有法。
2.提示字帖中的缺点、难点,力求防患于未然。
指出缺点,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优点。
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书写技能不高,人手时,往往不辨优劣。
因此不能忽视指出缺点的一面。
在字帖的缺点中,既有字和章法中固有的缺点,也可能有客观原因造成的缺点。
字中的缺点,如《颜勤礼碑》中,少数横画的起笔斜度过大、斜尖过长;章法中的缺点,如怀仁集王羲之行书《圣教序》,由于是集字而成,气韵欠通,等等。
客观原因造成的缺点,如风雨的剥蚀、人为的剔剜而造成的破笔烂字。
这是在碑刻书法拓片中屡见不鲜的。
指出这些,可以避免因袭守旧、抱残守缺。
指出难点,是为学生进行对临时对难点有所认识,便于掌握书写的窍门,使之化难为易。
难点,往往在用笔的繁杂、结构的险夷相生之处。
如唐代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神策军碑》中某些竖画的起笔(1),经过藏锋逆入、折锋顿笔再转笔或挫锋几个繁杂的运笔动作;捺出之前突然来个提笔运行使之成方折脚的动作。
唐代欧阳询楷书《九成宫》中,笔画之间、结构单位之间组合时的造险破险之处,若不领悟,就会写得松驰、平板,精神涣散。
指出容易出现的总是是为了引起注意、少走弯路。
我在教学时试用了简明的歌诀,从中提示写法要点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辅之以讲解与演示。
浅谈书法教学的读帖、临帖、背帖

浅谈书法教学的读帖、临帖、背帖作者:徐华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年第11期摘要:書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学习书法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完善人的综合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书法学习能使人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优秀品质。
笔者以楷书的读帖、临帖、背帖,谈中学的书法教学。
关键词:书法教学读帖临帖背帖汉字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古文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2011年起,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旨在弘扬民族传统艺术,加强学生的写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凸显了书法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读帖读帖的“读”和语文中的“读”不同,不是朗读,而是按照一定的方法,观察、揣摩碑帖上每个字的点画、结构和神韵等。
读帖是临帖的基础,读帖的工夫决定着临帖的效果。
因此,在书法教学初期,教师教授学生怎么读帖尤为重要。
1.对比法观察书体的整体风格初中生属书法初学者,以楷书为主。
教学中以欧、颜、柳三种字帖为例,教师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三种字体给你们什么感受?经过讨论,学生总结出结论:欧体笔力劲挺,方正严谨;颜体笔力雄强圆厚,庄严雄浑;柳体均衡瘦硬,骨力遒劲。
了解了三种字体风格特征,学生临帖时就有了基本概念。
2.辅助线法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辅助线观察是借用米字格中的红线,将笔画确定各自的方位,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横线来判定点画的上下位置,借助竖线来判定点画的左右位置。
通过米字格的辅助线,很容易判定点画位置,观察能力便得到很好提升。
3.局部放大法观察笔画形态《书谱》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道出观察细致的重要。
有了整体感知、结体意识之后,学还缺少细致入微的观察,所临写的字外貌很像,却缺少一点内在的骨力,这就是没有把握笔画中细微处的变化。
如下图所示,学生习作中,将“九”字的撇写成向外的笔势。
经过放大观察,原帖的撇画走势向下,是不是作者的败笔?两者比较下,同学一致认为原帖好。
书法教学中临摹方法的运用及实践探究

书法教学中临摹方法的运用及实践探究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而临摹作为书法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高书法水平和理解书法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书法教学中临摹方法的运用及实践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和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临摹在书法教学中的重要性临摹是指模仿他人作品的笔法、结构、用笔等技法进行练习的一种手段。
在书法教学中,临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的精髓和内涵,提高学生的笔墨功夫和书法水平。
临摹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法作品的技法和感情。
通过模仿大师的作品,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领悟书法作品的用笔、结构、构图、情感等方面的要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书法的艺术特点和内在含义。
临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笔墨功夫和书法水平。
通过临摹,学生可以不断地重复和练习一些基本的笔画和字体,从而熟练掌握书法的基本功,提高自己的书写技巧和水平。
临摹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也非常有帮助。
在临摹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学习对象的作品,对其笔法、结构等进行有目的的模仿,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
二、临摹方法的运用在书法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运用临摹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教师引导、学生自觉和作品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教师引导教师在进行书法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临摹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临摹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临摹。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书法作品,现场进行临摹示范,让学生亲眼目睹大师的用笔和技法,从而更好地了解临摹的方法和要领。
教师可以通过点评和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临摹。
在学生进行临摹练习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临摹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引导他们在临摹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多进行临摹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布置一些临摹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进行临摹练习,从而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掌握。
浅谈中小学书法教育之如何教学生读贴临贴择贴

关于 读帖 、临帖 、择 帖 的话题在 许 多有关的 书法文献 中都有 所涉及 , 而且就 其 中某一话题 已经有 了比较详 细 的论 述 ,但是从将 其与书 法教学过 程相 结合这 一角度 出发 ,进 行叙述 的 文章并 不 多 ,因 此 ,笔者选择 从这 一 角度来对这一话题进行重新叙述 。 如何教学生读帖 “ 读帖】书法创作继承论用语。 【 不 日临帖而 日读 帖 ,意思是 要象分析 文章 的要领 和义理 那样 ,去 分析碑 帖 中用笔的意 图和 方法。要 看的细 ,特 别是 发笔 、收笔 、行笔 、过 笔 以及 用 墨 的浓淡枯 湿 ,点画的形 质感等 ,体 味其用笔的方法 ,加深对此帖的理解 , 并提 高 自己审美 能力 ,方 能更有效 地 指导 自己的书法 实践 。 ”① 读 帖方法有三种 :1 、欣赏式 I 、 2 分析式 ,3 、记忆式。下面对这三种方 法一一介绍 。 1 、欣赏式 ,欣赏式读帖有浅层次 和深 层次之 分 。浅层次 的欣 赏式 读帖 就 是在教 师的带领 下让学 生对字 帖中 所 反映 的不 同书 体能有一 个大致 的了 解 ,做到 学生随 手翻开一本 字帖 就能 准确的说 出它是 属于正 、草 、隶 、篆 、 行 中的哪种 书体 。所谓深 层次欣 赏式 读 帖 ,是 建立在 临帖基础之 上 的。作 为 教 师 只 有让 学 生 通 过 对 字 帖 的 临 习,他们才会对 字帖有所 了解 、熟悉 。 然 而在通 常情况 下 ,学 生在临 帖时最 容 易把握 的是其 中的字形 、结构 ,但 是对于通篇书法 的气 息、格调 、韵味 、 章 法 、行气等这 些很难 用语言解 释清 楚 的问题 ,只有 反复的 阅读 、浏 览 、 熏 陶 ,用 心去体 会每一 次从字 帖 中带 来 的不 同感受 ,才会在 不知不觉 中有 所领悟 与理 解。 2 分析 式 。分 析式 是一种研 究性 . 的读帖 方法 。就 是说 ,在读帖 的时候 定要 开动脑筋 ,先从 一点一 画进行 分 析 ,如在讲 “ 点” 画的写法 时 ,先 让 学生观 察 “ 点”画的 特征 ,然后再 让 学生 说说它像 什么 。同学们 的热情 下子 高涨起来 ,争先 恐后 的举 手发 言,有的说 “ 像豆芽” ,有的说 “ 像蛇 头 ”……之 后,再进一步研 究其用 笔、 结构 的特 点 ,同时还可 以与其他 字帖
察之者精,拟之者贵似—书法艺术学习中“读帖”探究

图1-1 礼器碑(碑阳 局部)图1-2 礼器碑(碑阴 局部)图2 书谱(局部)图3-2 丧乱帖·奔图3-1 丧乱帖·毒图4勒、努、趯、策、掠、啄、磔八个基本笔画;行草书的则笔法丰富,例如《书谱》(图2)中的字起笔的时候大都不是直入的,它有一个很小的细尖,这是入笔后轻微的捻管所致,笔画迅速地由侧锋转到中锋,这样的入笔笔画的形态显得含蓄而有力度。
再如王羲之的《丧乱帖》中的入笔的角度变化很多,需要仔细观摩,几乎各个角度都有,如“毒”和“奔”字(图3)。
无论是,赵孟书法学习中结构的重要性。
结构就是将笔画合理搭配,使字重心平稳,各具姿态,具有书法艺术性。
结构是书法学习的一个关键点。
笔者在书法教学实践中经常用两条不同箭头的长度相等的横线(图4)作为结构教学阶段课前的提问,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错误的,从而说明准确的观察具有一定的难灵动的气息。
欧体结构变化非常丰富,如果我们不认真读帖,想当然地,就会走向馆阁体。
再说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的字结构也活泼丰富,就是上下两部分重心的角度明显变化,角度的不一致。
比如“盖”下面的“皿”要向右错动,“愚”下面的“心”向左错动,而“圣”上面的“耳”向右倾斜,下面的“王”向左倾斜,“墨”字变化姿态则更加丰富。
(图6)如果读帖不了章法。
当然,书法学习中,这些因素是需要观察到的。
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7]。
察,观察,只有观察精细,才能精准临摹。
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
”[8]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神地观察,这里相继出现的“察”和“观”都是古代书法巨匠读帖的体现。
对于读帖和临摹说得比较深入的莫过于清代包世臣了,他说“先能察而后能拟,拟既精而察益精”,通过点画、结体、章法的特征感受书法书写的过程。
读帖的过程,是精准的研读,是想象的过程,是学习者与经典作品精神的融合。
书法教学“一二三四五”

“一、二、三、四、五”
一. 一个宗旨
以素质培养为主,以技能训练为辅。
二、两个原则
(一)直观
1.语言简洁明了 2.示范直观清楚 3.教学深入浅出
(二)趣味
1.寓教于乐 2.学以致用
三、三个阶段(重点和难点)
(一)学习笔法阶段
1.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 2.工具的选择:笔墨纸砚 3.择体和择帖 (1)取法乎上:古代名家经典碑帖 (2)取法乎适:适合初学,符合学生的个性需求 (3)取法乎精:版本佳,印刷好
(2)钩、摹 (3)临:对临、背临、意临
(二)学习字法阶段(难点)
1.了解笔画搭配组合规律:长短相宜(“制”),粗 细有别(“大”),穿插避让(“林”)等
2.掌握间架结构基本原则:重心稳定(“万”),对 称平衡(“木”),协调匀称(“里”)等
3.学习途径:读、钩、摹、临(背临)
(三)学习章法阶段
章法常识:幅式,正文,落款,钤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 、 四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环节(前提)
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2.练习与欣赏相结合 3.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4.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5.临摹与创作相结合
(二)深入指导环节(重点)
1.科学性 (1) 三多:多看、多想、多比较
(2)三定:定帖、定时、定量 2.高效性 (1)笔画简单化
(2) 结构概括化 (3) 学习趣味化
学的最高标准
3.艺术性 (1) 分析式指导 (2) 比较式指导 (3) 突破式指导
(三)示范练习环节(难点)
1. 教师到位 2. 启发到位 3 . 示范到位 4. 时间到位
(四)指导讲评环节(保证)
1.以鼓励为主 2.以共性为主 3.以引导为主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3.临摹的方法 |湘美版

第3课临摹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正确、完整的临摹方法(读、临、校一体)。
2、使学生培养先读帖后临帖、写完后校帖、校完再临的良好的临摹习惯。
3、使学生认识米字格,学会观察和分析在米字格中的字字形与位置。
二、教学重点:
完整的临帖过程有三个步骤:读帖、临帖、校帖、再临帖。
强化读帖和校帖。
三、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认识和掌握米字格,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在米字格中的汉字观察能力,写字只要求写对位置,对笔画的书写不做要求。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3 课临摹的方法
读贴摹帖:依影仿写描红临帖校帖。
书法课程教学计划5篇

书法课程教学计划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书法课程教学计划5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书法课程教学计划5篇书法课程教学目标,欢迎参阅。
中小学生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制定本纲要。
一、基本理念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
1.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
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
2.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
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
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3.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
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还要关注学生在书法练习和书法欣赏中的体验、感悟和个性化表现。
4.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
中小学书法教育要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目标与内容(一)书法教育总体目标与内容。
1.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3.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二)硬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
1.掌握执笔要领,书写姿势正确,不急不躁,专心致志。
学习正确的运笔方法,逐步体会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感觉,逐步感受硬笔书写中的力度、速度变化,逐步体会铅笔、钢笔书写的特点。
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
懂得爱惜文具。
2.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写好中国字,让美在笔端绽放——小学书法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字常常不读 帖 ,或对字 帖 稍作浏览 ,就匆匆下笔 , 以至顾此失彼 , 徒劳无功 。 要提 高书法教学 的效率 , 就要 教给学生读帖 的方 法 并培养其 临摹前先读 帖的
好 习惯 。
如运笔 的技法 :运笔的轻 、重 、快 、 慢、
提 、按 ;线条 的粗 、细 、曲、直 、方 、
关 键 词 : 书 法 教 学 ;模 式 ; 习惯 ; 方 法 ;评 价 ;
有 效
字的上面认 真描写 ,越准确越好 。
( 2)临写 就 是 对 照 字 帖 进 行 临写 。
临写容易得到帖上的笔画而结构次之 ;
的观察能力 和审美能力 ,
摹 写容 易得 到 字 的结构 而 容易 忽视 笔
Xu E
l
它是临 帖的第 一步 ,是对 字形 的熟悉过 程 ,是对运
笔 的 理 解 过 程 。 小 学 生 写
师示范时 ,学生可 以从 中直接领悟书写 要领 、注意事项 ,目识 t k , i  ̄ 。所以教师
在 示 范 前 ,得 想 方 设 法 调 动 学 生 各 种 感 官 ,让 学 生 的思 想 集 中到 自己身 上 。 比
一
学生 的模仿能力 ,使学生看到笔画和结
构都在进步 。 ( 3)背 写是在 摹写 、临写 的基础
项 重要 的语 文基本 功 ,是 提高学生语
要提高写字能力 ,在写字 的时候就 应该做 到反复 比较 、 反复推敲 , 去领悟 、
文素养的重要 途径 。”由此 可见 ,书法 教学 是一 项重要 的语文 教学 内容 。学好
对汉字 的结构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通
过背写 ,还能使学生 的临写 、摹写质量 得 到升华 ,从而培养学生 的记忆能力 。
主动读帖 自助临写——以《竖钩》为例谈三年级起步阶段毛笔书法

出 示 欧 阳 询 的 《 九 成宫 醴 泉 铭 》 《 化 度 寺 碑 》 的 拓 片
,
法 课 程 实 施 区 别 于 其 他 课 程 的 特殊 性 即 实 践 性
、
配 以 后 世学 者 临 习 或 者创 作 的 欧 体 书 法 作 品 将 学 生 带 进 揩 书 四 大家 之
中去
。
一
,
省 书 法 家 协 会 会 员 江 苏 教 育 书 法 家 协会 会 员
。
小 学三 年 级 为 毛 笔 书 法 学 习 的 起 始 阶 段 从 三
,
此 接 触并 研究 揣 摩 古 代 经 典 碑 帖 是 书 法 学 习 的 必
,
年 级上 学 期 开 始 开 设 书 法 课 旨 在 让 孩 子 感 受作 为
,
经也 是 唯
一
路径
。
所 以 让 孩子 直接 接 触 经典 有 利
,
一
中 华 民 族 传 统 文 化 的 书 法 艺 术 同 时 通 过 书 法学 习
,
于 保 证 其正 确 的 第
正
。
印 象 的建 立 和 学 习 方法 的 纯
一
培养 孩 子 良 好 的 意 志 品 质 和 个 性 习 惯
、 、
除 了 可 以 临 摹古 代 画 家 的 作 品 外 更 多 的 是 师法 自
,
学 角 度 对书 法 现 象 的 解 读等 等 都可 以 列 人书 法 文 化 的学 习 范 畴
。
然 直接到大
,
自
然中 写生
。
而 书 法 是 无 法 直 接 师 法
,
通 过 书 法 文 化 的 学 习 感 受 古 人
书法技能训练“四步”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书法技能训练“四步”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邱志文【摘要】仅重视“临”的书法教学,其弊端日趋显露.书法技能训练“四步”教学法的提出,力纠此弊.“四步”即读、讲、临、用.“读”是基点,“讲”是关键,“临”是核心,“用”是归宿.“读、讲、临、用”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关联,有机统一于书法教学的具体实践,共同推动书法教学成效的不断提高.【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6)003【总页数】4页(P92-95)【关键词】书法;教学;读;讲;临;用【作者】邱志文【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4.1书法技能训练是书法艺术教学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书法技能训练往往只注重对范本的临摹,其结果是学生即使是把范字临得很像,但也是依葫芦画瓢式的被动模仿所致,而非得于心应于手的主动把握,学生的临摹能力虽有提高,但运用能力非常薄弱,他们一旦离开范本,其有效书写便举步维艰。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四步”(读、讲、临、用)教学法的设想,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其科学性及有效性逐渐显现,其影响力及推广度愈趋增强,当然它仍需在实践不断提高和完善。
一、读:书法技能训练的基点“读”即读帖,是通过观察和思考,去发现和把握范本的特点及规律。
书法技能训练是一个眼、脑、手共同作用的过程,眼睛的观察是基础,眼睛看不到问题所在,手的表现就会缺乏针对性,就会流于盲目和浮泛。
古人说“察之者尚精”,即是对读帖功夫的强调和要求。
在书法教学中,读帖方式有两种:其一,课前读帖。
即在平时就养成读帖的良好习惯,逐渐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力,那些能借助智慧、通过“读”的方式去把握和解决的问题,就无需通过反复消磨时间的“临”的方式去把握和解决。
常读一些经典碑帖,心里常装着一些精妙绝伦的字象,会对书写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课前读帖的时间不必苛求完整充足,盯住零碎的时间并巧加利用,更具现实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习时将字的尺寸放大,避免与原帖 字一样大或较字写小。古代碑帖文字以 实用为初始,一般字较小,现代人用古 法书写创作,多以艺术表现为目的。对 艺术而言,技法只是书写手段,用古法 书写是基本原则,故取法时将碑帖字放 大有利对古法的认识理解,放大书写也 利于技法手段的强化猎取,反之,则效
对于初学者而言,从他接触书法的那一刻起, 首先面对的就是碑帖范本的选择。面对中国历史 上浩如烟海的碑帖,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 想,初学者往往见异思迁、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到最后一事无成、徒费岁月。所以选择字帖是学 习书法的第一步,来不得半点马虎。笔者认为选 择字帖必须遵循如下原则。第一、个性化原则。 第二、经典性原则。第三、顺序性原则。
2、曲直刚柔,统观全局
读帖的第二个任务是在通篇字迹的曲直刚柔,阴阳疏密, 错落奇正,擒纵收放中,领会作品的倾向和意趣,进 一步探索作者写此作品的内心活动。就象钟子期听俞伯牙 奏琴那样,辨别那一曲是“巍巍乎志在高山”,那一曲“觞 觞乎意在流水”。但这非有深刻的修养是很难办到的,并 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还是着 重于读帖的第一步——书法的形质。对于第二步-----书法 的情性,可以留待以后慢慢来体会。
晋代楷书名作临摹(1)
钟繇《宣示表》的临写 1、版本说明
《宣示表》的考证:一是传为钟繇所作。二 是据说:“右军从叔王导携之渡江,后归右 军,又借与王敬仁。敬仁于永和十三年卒, 仅廿三岁,其每以此表为敬仁平生所爱,竟 以入棺,真迹遂绝,世所传者只右军临本。” 此表为小楷,共十八行,备尽法度,被誉为 “正书之祖”。
1、欧体写瘦硬 易写干枯,应 注意其笔意虽 瘦硬却实腴健。 2、颜体如果写 得变化不丰富 极易写俗。改 变的办法就是 注意它用笔的 丰富性及结体 手段的多样性。
唐楷名作的临摹(2)
(二)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介绍与临写提要 1、《大字阴符经》:褚遂良书,墨迹。九十六行,共四
一、临帖的必要性
(
临帖”是学书法者从规矩入 手,从古今优秀的书法范本入手,
五 十 五 岁 作
王 铎 《 临 王 昙
) 1651
使初学者从传统中掌握前
首
人的用笔和结体,使其有法度。 “临帖”易得前人笔意。赵孟頫
昨 年服
散
说:“临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 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帖 》
二、如何选择碑帖
无论临帖数量与时间有多少,以求得字形和笔法二大要素的 实效为重点是临帖的核心。将临帖的数量与时间作为“功 夫”是一种盲目与肤浅。故重“质”轻“量”是一种有效 的方法。
部分字帖临写技巧
楷书类型和特点
1)楷书的类型分为晋代楷书、魏 碑楷书、唐代楷书三大类型形态 2)晋楷的特征 3)魏楷的特征 4)唐楷的特征
临摹方法: 指临摹时,要善于正确运用有效的 方法提高其学习效率。
选字临帖
• 通常人们习惯通临字帖,虽然书写数量大速度快 ,往往容易将临帖变成“抄帖”最终影响其学习的 效果。此种抄书式的方法,难以达到学习者对技法 的学习与强化目的,收效甚微。通临的方法较适用 于对古法、章法及贯通之趣的学习研究。
• 选字临习,有助于对单字单点画的学习研究、理解 与把握。数量可多可少,其方法为按字的偏旁部首 分类,选择在字法、笔法、字形、结构、风格等方 面有代表性地字作为重点来学,使每个字的技巧, 通过反复习练而得到强化,直至熟练。
唐楷名作的临摹(1)
1、《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书,魏征 撰文。唐贞观六年(632)四月刻。二十四行, 行四十九字。碑在陕西临麟游。传世拓本很多, 以明驸马李琪藏北宋拓本最佳,今藏故宫博物 院。此碑为欧阳询七十五岁时奉诏所书,笔法 瘦硬劲健,结字奇险和谐。
临写时除要把握点画的不同形态外,要重点注 意线条的瘦硬健遒,运笔要果断爽快,切忌拖 泥带水,迟疑不决。
果不佳。
临帖重点的选择与把握。
临帖亦须有重点,重点可划分时段,分长期重 点与短期重点。长期重点即主攻方向,短期重
点即短期内要解决的问题或达到的目标。
临帖应避免朝三暮四,浅尝辄止。盲目临帖 所带来的是无效的实践与付出。把握重点, 贵于胸中有数,字形及笔法是书写文字的二 大要素,属于临习中的重中之重。
二、循序渐进的读
读懂一点,做一点。不断地懂,不断地做。 这样顺序渐进,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否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抄写式地临帖, 是很难入门的。
唐代书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讲的,“心 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 谬者”。
三、读帖的方法
1、探寻远古的记忆,一笔一画尽收眼底
对字帖中每个字每个笔画任何细微的动作,都不轻易 地放过,怎样藏锋下笔,怎样换锋行笔,怎样回锋收笔, 怎样翻转,怎样顺势连接,何处应提,何处应按,何处疾, 何处涩,何处锋中,何处锋侧,联系手腕应如何地动作, 把静的字迹逐渐演绎起来,象放电影一样,使他在你的脑 际,眼前动起来。也就是说把前人由动而静的痕迹,再在 正确的想象中回复到动。只有逐渐正确理解这些痕迹,是 由何种动作形成的,再重复这种动作来临写,才有可能与 字帖逐渐合拍。理解得愈正确,愈容易合拍,就愈成功。 这是读帖的第一个任务。
3、临写注意的问题 点画要圆浑灵动,饶有隶 书笔意;布局要疏朗得体, 但行间气息要得茂密沉实。
晋代楷书名作临摹(2)
王羲之《黄庭经》的临写 1、艺术特点分析 结体疏朗秀逸有致,点画漾翳无际为此帖的主要艺
术特点。
2、临写注意的问题 用笔要中和,不激不厉;结
体要飘逸安详,雍容和穆; 处理好笔与意的关系,因为 此作乃以意韵取长的作品。
书法教学中的读与临
什么是“帖”
• 帖,一般称之谓“法帖”,是专供人们欣赏、研习书法用 的。
怎样读帖
一、认真的 “读” • 要临好帖必需读好帖,因此说读帖必需先认真细致的读
,如果马马乎乎地读,就 会觉得毫无意义,甚至会感到多此一举。 因此读和看不是一码事,和欣赏也不同。 读和诵相似,但比诵深刻。读有看的意义,但比看仔细, 读有欣赏的意思,但比欣赏 认真。认真细致的读帖是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