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张翰帖》-天下第七行书张翰思鲈帖高清大图赏析

合集下载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洵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

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

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

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

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49-672)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

欧阳询的著名书法作品

欧阳询的著名书法作品

欧阳询的著名书法作品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代表作有:
1、张翰思鲈帖:
《张翰帖》,又名《张翰思鲈帖》《季鹰帖》,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纸本行书作品。

《张翰帖》内容记叙晋人张翰因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的故事。

该帖为唐人钩填本,笔墨厚重,锋棱稍差,章法注重行气的贯通,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拨,字距较小,行距较大,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给人以清新整饬之感。

2、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

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

3、虞恭公碑:
《虞恭公碑》又称《温公碑》,《温彦博碑》,是《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的简称,唐贞观十一年刻,岑文本撰,欧阳询书。

宋时碑石下半截断裂,又有牧童嬉戏,下截多漫泐,昭陵诸碑多如此。

4、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

《九成宫醴泉铭》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

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

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5、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纸本行书书法作品,《仲尼梦奠帖》书法笔力苍劲古朴,用墨淡而不浓,以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

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

欧阳询《张翰帖》-天下第七行书张翰思鲈帖高清大图赏析

欧阳询《张翰帖》-天下第七行书张翰思鲈帖高清大图赏析

欧阳询《张翰帖》-天下第七行书张翰思鲈帖高清大图赏析?《张翰帖/季鹰帖/张翰思鲈帖》,唐代,欧阳询,纸本墨迹,纵25.1厘米,横31.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欧阳询《张翰帖/季鹰帖/张翰思鲈帖》5004x3994像素高清大图《张翰帖》也称《季鹰帖》或《张翰思鲈帖》,纵25.1厘米,横31.7厘米,11行98字。

记载的是张翰故事:“张翰字季鹰,吴郡人。

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之为江东步兵。

後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纭,祸难未已。

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

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

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後。

荣执其(疑缺“手”字)怆然,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

”欧阳修《张翰帖》局部图《张翰帖》原属《史事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存世四件墨迹之一,十分珍贵。

被称作天下十大行书之一,《张翰帖》排第七。

此帖的书法特点是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

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

他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这段评语对我们欣赏《张翰帖》以及其他欧体书都是极为重要的。

张翰字季鹰,是西晋时的今苏州地方人,富于才情,为人舒放不羁,旷达纵酒,当时人将他喻为三国魏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嵇,称他“江东步兵”。

他追随贺循至洛阳做了齐王的官,但他并不快乐,时常思念江南故乡,于是萌生隐退山林、远离乱世之念,后终弃官回乡。

欧阳修《张翰帖》局部图欧阳修《张翰帖》局部图《张翰帖》与题跋钤宋高宗赵构和清代收藏家安岐的印记。

可知此帖曾藏南宋绍兴内府,清代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府,帖的左边原有弘历题词,被刮去。

此帖为唐人钩填本,笔墨厚重,锋棱稍差。

明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等书有著录。

“天下十大行书”都有哪些作品我来告诉你!

“天下十大行书”都有哪些作品我来告诉你!

“天下十大行书”都有哪些作品?我来告诉你!大家大多知道“天下三大行书”是哪些作品,但是,一说起“天下十大行书”,预计知道的人就极少。

今日,我来谈谈“天下十大行书”有哪些作品。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十名:李建中《土母帖》《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的代表作。

天下十大行书之一,土母帖排第十。

全贴 10 行共 104 字。

作品中,字的结体密切而修长,用笔沉稳而丰腴。

虽写的是行书,但起笔、收笔处仍见谨慎的楷法笔意,可看出许多唐人书法的特质。

帖中少量字用草法,用笔中锋,行笔沉著庄重,法度谨慎,深得欧书风采。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九名:黄庭坚《松风阁诗贴》《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的七言诗作并行书,全文计 29 行, 153 字。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暮年作品,黄庭坚一世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选,此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实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可谓行书之精选,并被誉为天下第九行书。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八名:米芾《蜀素帖》《蜀素帖》凡71行,共 556 字,抄写在织出的乌丝栏上共有五七言自作诗8 首。

《蜀素帖》构造奇险率意,变化灵巧,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艳丽颀长,风韵翩翩,任意布势。

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激烈对照,粗重的笔划与柔和的线条交互出现,流畅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向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满联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七名:欧阳询《张翰帖》《张翰帖》也称《季鹰帖》或《张翰思鲈帖》,11 行 98 字。

此帖的书法特色是字体修长,笔力刚毅挺秀,风格陡峭,精神外露。

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

他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暮年笔力益刚毅,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兴起,四周削成。

”这段考语对我们赏识《张翰帖》以及其余欧体书都是极为重要的。

天下十大行书排行榜第六名:柳公权《蒙诏帖》该帖是大字行书,7 行 27 字,书于公元 821 年。

天下十大行书(完整版),一次让你看个够!

天下十大行书(完整版),一次让你看个够!

天下⼗⼤⾏书(完整版),⼀次让你看个够!《288讲⽶芾最全书法视频教程》学⽶芾必看!免费领!《中国书法技法视频教程+书法家字帖》天下第⼀⾏书——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9年(公元353年)3⽉3⽇,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在⼭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稿。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死⽆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28⾏,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33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评道“右军字体,古法⼀变。

其雄秀之⽓,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书第⼀”。

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

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刻⾸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字,兴感⽆端,与王羲之思想⽆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的东晋王⽒墓志不类,疑为隋唐⼈所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境界。

作者的⽓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称王羲之的⾏草如“清风出袖,明⽉⼊怀”,堪称绝妙的⽐喻。

天下第⼆⾏书——颜真卿《祭侄稿》 《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

⿇纸本,⾏书,纵28.2厘⽶横75.5厘⽶,23⾏,每⾏11、12字不等,共234字。

铃有“赵⽒⼦昴⽒”、“⼤雅”、“鲜于”、“枢”、“鲜于枢伯⼏⽗”、“鲜于”等印。

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颜季明所作。

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

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

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天下十大行书分别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二行书——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四行书——东晋王珣《伯远帖》天下第五行书——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天下第六行书——唐柳公权《蒙诏帖》天下第七行书——唐欧阳询《张翰思鲈帖》天下第八行书——北宋米芾《蜀素帖》天下第九行书——北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天下第十行书——北宋李建中《土母帖》1.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或称《兰亭集序》,又称《禊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后世尊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原本已不存,现均为其摹本。

《兰亭序》用笔提按分明,既有藏锋又有露锋,流美而不轻浮,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有宽有窄,章法自然,气韵生动,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兰亭序》唐代临摹墨迹本有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和冯承素的摹本,其中以冯承素摹本最为有名,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又称为“神龙本”或“神龙兰亭”。

这件冯承素摹本纵24.5厘米,横69.9厘米,纸本行书,前纸13行,行距较松,后纸15行,行距趋紧,然前后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优于其它摹本。

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

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摹临结合,显得自然生动,并具一定的“存真”的优点,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在王羲之无真迹存世的情况下,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最佳摹本,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祖籍山东琅琊(山东临沂),东晋杰出书法家,世称“王右军”,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楷、行、草、隶、八分、飞白、章草俱入神妙之境,成为后世崇拜的名家和学习的楷模,有“书圣”之称。

十大行书名帖(最漂亮的行书书法作品)

十大行书名帖(最漂亮的行书书法作品)

第十行书——《土母帖》北宋·李建忠《土母帖》李建中,945年生,1013年逝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北宋书法家。

字得中,号严夫民伯。

后随母迁居洛阳。

官至工部郎中。

性怡淡,简静,风神雅秀,不重名利,曾作西京留司御史台。

被人称“李西台”。

好游山水,多留题。

自称严夫民伯,善书札,草、隶、篆、籀俱妙。

是当时无人敢望其项背的名书法家。

《宋史》谓其“善书札,行草尤工,多构新体。

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

”李建中一生由于经历了唐、五代、宋几个时期,他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元赵孟頫说:“西台书法去唐未远,犹有唐人余风。

”传世书迹有行书墨迹《土母帖》。

传世书迹还有《李西台六帖》,石刻有翻刻《峄山碑》及法帖《千字文》等。

《土母帖》,行书墨迹,纸本。

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传世的《西台六帖》之一。

此帖用笔沉稳,法度谨严,有欧阳率更神韵,结构淳厚谨严,论者认为此帖清丽圆熟,恣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

李建中墨迹传世很少,《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中最典型、最循规蹈矩的,因此也是最能见出他那深湛的书法功力的神品,所以此帖颇为后世珍重。

第九行书——《松风阁》北宋·黄庭坚《松风阁》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

后世称他黄山谷。

《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

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

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欧阳询张翰思鲈帖的欣赏与介绍

欧阳询张翰思鲈帖的欣赏与介绍

欧阳询张翰思鲈帖的欣赏与介绍欧阳询张翰思鲈帖的欣赏与介绍《张翰帖》,高25.2厘米,横32.7厘米。

白麻纸本,计10行,98字。

向来接续在《卜商帖》之下,为欧阳询的墨迹行书《史事帖》之一。

此帖宋时曾藏内府,帖上盖有宋高宗绍兴年号的朱文印章。

宋亡后,此帖辗转流入民间。

至清初时为冯铨所得,被刻进了《快雪堂帖》,不久又为清内府收藏,再次被刻进了《三希堂法帖》。

原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欧字历来以险劲刻厉著称,有着极为强烈的艺术特色。

《张翰帖》当然也不例外。

该帖字形以长取势,并且字的下端多有向右微微倾斜的,可是举目看去,却又字字行行,稳实非凡,就好比倾斜的虎丘塔似的,由于根基扎实,所以重心稳固,不致倾倒。

试想,如果不是书家有着强劲的笔力和胸有成竹的创作意识的话,又怎能控摄得如此成功呢?我们再从帖中用笔线条的字势组合来看,书家也是颇具匠心的。

这首先表现在字的疏密安排上。

古人说:“疏可走马,密不通风。

”诸如帖中“鹰”字的上疏下密,“翰”、“清”等字的左疏右密,“任”、“以”、“归”等字的中疏旁密,“荣”字的卞疏上密等,都是较为典型的例子。

其次,在字的敛放处理上,也就是在字的擒纵处理上,书家也是煞费心机,丝毫不肯马虎的。

诸如“纵”字的左上敛,右下放,“号”字的上敛下放,“江”、“东”、“兵”、“天”、“夫”、“良”等字的左敛右放等等,真是精神贯注,不让一处闲过。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从布局谋篇着眼分析的话,字距紧而行距宽的章法结构也实在高明。

因为这种处理,除了有利于促进、强化字势的狭长感觉的效用,最主要的还是起着留白透光的调节作用:因为欧字本已剑戟森然,如果行间再不疏朗的话,就会使人感到透不过气来。

现在经过这样一处理,就使人们于威严之中,感到一种萧散的意趣,从而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这种“造险”和“破险”的创作方法,亦即有意识地用辩证观点来处理作品的书法美学,是值得我们从中汲取养料的。

正因为欧阳询对于书法艺术的竭虑专精,有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深厚功力,所以唐高祖曾评价他的书法说:“晚年笔益刚劲,有面折庭争之风。

欧阳询书法艺术分析

欧阳询书法艺术分析

欧阳询书法艺术分析一、欧阳询的生平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殃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五五七——六四一),享年八十五岁,是一位由陈转入唐,经历三个朝代的伟大的书法家。

欧阳询在隋时官至太常博士,书法已甚有名气,已经“尺牍所传,内以为法”了,唐高祖李渊未做皇帝前曾和他是好友,后来李渊登位做了皇帝后,让他当了个给事中的官,此后又分别任太子率更令,银青光禄大夫。

所以也有人称他做“欧阳率更”。

唐太宗时设弘文馆,精选学生研究书法,他和虞世南以当时第一流的书法家的地位兼充学士,传授书法。

后封为勃海男。

欧阳询自幼聪明过人,及长,更是“博览经史,尤精三史”。

曾和裴矩等撰《艺文类聚》一百卷。

欧阳询幼年时书法主要是受到江总的指点。

江总是南朝陈文学家,《宣和书谱》称其“作行、草为时独步,以词翰兼妙得名。

”南朝的书风崇尚王羲之,江总擅行草书,想也当以王羲之为宗。

欧阳询的书法早年受王羲之影响是可以想见得到的。

入隋以后,受到隋朝时北派书风之熏陶,欧阳询的书风起了变化,书法体貌向北派的劲峭一路变化。

从时间上推算,隋文帝杨坚于公元五八九年(隋开皇九年辛丑)灭陈,当时欧阳询才三十三岁,到欧阳询六十二岁时唐灭隋,在隋朝整整生活了三十年时间。

隋代的书法主要继承北齐、北周书法的特点。

我们可以看到欧阳询的字与隋朝碑刻书体有很多相类似的地方。

由三十三岁到六十二岁这个时间,应该是欧阳询书艺有较大成就的阶段,又是兼容南北书体,博采众长而渐趋成熟的时期,以欧阳询书法的“戈戟森然”的用笔特点来分析,显然是受到北魏直到北周的北方书风影响。

而其“秀骨清相”的艺术意境,又保存了南方书派的艺术成分。

欧阳询的书法熔铸汉隶、魏晋楷书的特点,吸取王羲之书法的神髓、融会贯通,创出自家独特的风貌,世称为“欧体”。

在唐初的书法中以欧阳询和虞世南二人享誉最高。

张怀瓘在《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自冠绝,峻于古人,操举若神。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

欧阳询八体兼妙,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

史书记载询书法初学王字,而险峻过之。

传说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

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

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书风。

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也称“率更体”)。

其《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主要作品还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九成宫醴泉铭》博碑》《皇甫诞碑》、《梦奠帖》等称名于世。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

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楷书原碑石在陕西麟游九成宫。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

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

碑高2.7米,厚0.27 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全碑共二十四行,每行四十九字。

今石尚存,但剜凿过多,已非原貌。

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天下十大行书排名,高清长卷大图

天下十大行书排名,高清长卷大图

天下十大行书排名,高清长卷大图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艺术

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艺术


( 西壁 以描绘释迦穆尼像一身的佛传故事为主) 线条劲健,结构严谨
王黼[fǔ]
听琴图
宋徽宗 赵佶
蔡京
宋代绘画兴盛及其特点:
1. 职业画家的活跃 需求量增加,画家涌入城市商业市场,创作有商品化性质的作品 2.宫廷绘画的兴盛 翰林图画院,体制完善,规模扩大,对中国古代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士大夫绘画潮流的形成 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平淡素雅,活泼清新,为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发展奠定 了基础。 4.题材风格多样化
蔡 京 听 琴 图 题 诗
米芾 蜀素帖
临沂使君帖
苏 轼 前 赤 壁 赋
(上) 答谢民师论文帖
(下) 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 醉翁亭记
洞庭春色赋
米蜀 芾素

米芾 张季明帖
米芾
多景楼帖
蔡 京
听 琴


狂 草
廉颇蔺相如传卷 (部分) 黄
庭坚 (北宋)
黄庭坚 廉颇蔺相如列传
黄庭坚 苦笋赋
----宋 黄庭坚
乌丝栏: 指在纸或绢素上画或织成的黑色界格。亦泛指有这种黑色 界线的书法用纸。
天下第六行书——柳公权《蒙诏帖》
天下第七行书——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
天下第九行书——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天下第十行书——李建中《土母帖》
蔡襄 楷书告身帖跋
蔡 襄 澄 心 堂 纸
(之一) 夏圭 南宋
画画式山设画屋为 中派的下色家宇无 常发山路画描、款 见展水上士写服的 的而章正大汉饰绢 。出法有夫族均本
,,士在士为设 画岩大山大汉色 中石夫水夫制立 高的携间隐,轴 士水童悠逸树, 隐墨仆游生石对 居皴策林活山研 山擦杖下的峦究 林,归的作则绘 生正来生品属画 活是,活。于史 的从山清《北具 高荆腰趣深方有 雅浩庄,山山极 情、院上会水其 怀关间端棋系重 也仝有立图统要 是等二有》,的 五人人突以当意 代的奕兀水属义 北北棋的墨辽。 宋方,主间代中 山山全峰青汉人 水水景,绿族物

天下十大行书(图文释文)

天下十大行书(图文释文)

天下十大行書(图文释文)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释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认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以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以外。

虽弃取万殊,静躁不一样,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事过境迁,感触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遗迹,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先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古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何尝不临文嗟悼,不可以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雅。

《兰亭序》是王羲之47 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汇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冷静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代学书者尊敬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合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构造、变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做作的印迹。

这样的鉴于资质超群,元勋力深沉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的确当之无愧。

兰亭书法,切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雅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文质彬彬”。

“内恹” 的笔法着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短;在书写技巧上包括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平作为权衡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王羲之 (303—361,一作 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 (今山东临沂 )人,后徒居山阴 (今浙江绍兴 )。

十大行书欣赏

十大行书欣赏

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欧阳询史事三帖

欧阳询史事三帖
《张翰帖》释文:“張翰字季鷹, 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 不拘,時人號之爲江東步兵。後謂 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 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 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 前,以智慮後。榮執其(疑缺“手” 字)愴然,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 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方 框内字残,现据《晋书》补)
《卜商读书帖》释文:“卜商讀書 畢,見孔子。孔子問焉,何爲於書。 商曰,書之論事,昭昭如日月之代 明,離離如參辰之錯行,商所受于 夫子者,志之於心,弗敢忘也。”
《卜商读书帖》 页,唐,欧阳询 书,纸本,册页, 纵25.7厘米,横 16.5厘米,行楷 书,6行53字。
释文: “卜商讀書 畢,見孔子。孔 子問焉,何爲於 書。商曰,書之 論事,昭昭如日 月之代明,離離 如參辰之錯行, 商所受于夫子者, 志之於心,弗敢 忘也。”
唐代著名书家欧阳询仅存的四件墨 迹。欧阳询曾记述古人逸传数种,被 后人汇为一集,总称《史事贴》,原 书十余帖,现存《张翰帖》(也称 《季鹰帖》、《张翰思鲈帖》)、 《梦奠帖》、《卜商帖》三种墨迹。
《梦奠帖》【释文】仲尼梦奠,七 十有二。周王九龄,具不满百。彭 祖资以导养,樊重任性,裁过盈数, 终归寂灭。无有得停住者。未有生 而不老,老而不死。形归丘墓,神 还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善 恶报应,如影随形,必不差二。
《卜商 读书帖》 释文: “卜商 讀書畢, 見孔子。 孔子問 焉,何 爲於書。 商曰, 書之論 事,昭 弗 敢忘 也。”
《张翰帖》 也称季鹰帖, 释文:“張 翰字季鷹, 吳郡人。有 清才,善屬 文,而縱任 不拘,時人 號之爲江東 步兵。後謂 同郡顧榮曰: 天下紛紜, 禍難未已。 夫有四海之 名者,求退 良難。吾本 山林間人, 無望于時。 子善以明防 前,以智慮 後。榮執其 (疑缺“手” 字)愴然, 翰因見秋風 起,乃思吳 中菰菜鱸魚, 遂命駕而 歸。”(方 框内字残, 现据《晋书》 补)

十大行书名帖及学习误区

十大行书名帖及学习误区

十大行书名帖及学习误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中国书法史上《天下十大行书》经典排名榜!...

中国书法史上《天下十大行书》经典排名榜!...

1、天下第一行书。

名称《兰亭序》,作者:王羲之,朝代:东晋。

2、天下第二行书。

名称《祭侄文稿》,作者:颜真卿,朝代:大唐开元。

3、天下第三行书。

名称《黄州寒食帖》,作者:苏轼,朝代:宋神宗元丰五年。

4、天下第四行书。

名称《伯远帖》,作者:王珣,朝代:东晋。

5、天下第五行书。

名称《韭花帖》,作者:杨凝式,朝代:唐末五代时期。

6、天下第六行书。

名称《蒙诏帖》,又称《翰林帖》,作者:柳公权,朝代:大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

名称《拟山园帖》,作者:王铎,朝代:明末清初。

7、天下第七行书。

名称《张翰帖》,又名《季鹰帖》,作者:欧阳询,朝代:唐代。

8、天下第八行书。

名称《蜀素帖》,作者:米芾,朝代: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

9、天下第九行书。

名称《松风阁诗帖》,作者:黄庭坚,朝代: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九月。

10、天下第十行书。

名称《土母帖》,作者:李建中,朝代:北宋初期。

名称《与山巨源绝交书》,作者:赵孟頫,朝代:宋元时期。

11、天下第十一行书。

名称《中秋帖》,作者:王献之,朝代:东晋。

名称《滕王阁序》,作者:文徵明,朝代:大明嘉靖年间。

12、天下第十二行书。

名称《汝南公主墓志铭》,作者:虞世南,朝代:南陈至隋唐时期。

13、天下第十三行书:名称《张好好诗》帖,作者:杜牧,朝代:晚唐。

14、天下第十四行书:名称《出师表》,作者:李邕,朝代:唐朝。

15、天下第十五行书:名称《唐玄宗脊令颂题跋》,作者:蔡京,朝代:北宋。

16、天下第十六行书:名称《远蒙帖》,作者:蔡襄,朝代:北宋。

17、天下第十七行书:名称《自书诗卷》,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18、天下第十八行书:名称《文赋》,作者:陆柬之,朝代:隋唐时期。

19、天下第十九行书:名称《苏轼海棠诗》,作者:鲜于枢,朝代:元代。

20、天下第二十行书:名称《酒德颂》,作者:董其昌,朝代:大明万历。

行书十大名帖超清晰

行书十大名帖超清晰

行书十大名帖超清晰2012-05-03 09:38:55| 分类:| 标签:|字号订阅行书十大名帖超清晰```一、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二、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询《张翰帖》-天下第七行书张翰思鲈帖高清大图赏析
?
《张翰帖/季鹰帖/张翰思鲈帖》,唐代,欧阳询,纸本墨迹,纵25.1厘米,横31.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欧阳询《张翰帖/季鹰帖/张翰思鲈帖》5004x3994像素高清大图
《张翰帖》也称《季鹰帖》或《张翰思鲈帖》,纵25.1厘米,横31.7厘米,11行98字。

记载的是张翰故事:“张翰字季鹰,吴郡人。

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之为江
东步兵。

後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纭,祸难未已。

夫有四海
之名者,求退良难。

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

子善以明防
前,以智虑後。

荣执其(疑缺“手”字)怆然,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

”欧阳修《张翰帖》局部图《张翰帖》原属《史事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存世
四件墨迹之一,十分珍贵。

被称作天下十大行书之一,《张翰帖》排第七。

此帖的书法特点是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

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
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

他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
崛起,四面削成。

”这段评语对我们欣赏《张翰帖》以及其他
欧体书都是极为重要的。

张翰字季鹰,是西晋时的今苏州地方人,富于才情,为人舒
放不羁,旷达纵酒,当时人将他喻为三国魏时“竹林七贤”之
一的阮嵇,称他“江东步兵”。

他追随贺循至洛阳做了齐王的官,但他并不快乐,时常思念江南故乡,于是萌生隐退山林、远离乱世之念,后终弃官回乡。

欧阳修《张翰帖》局部图欧
阳修《张翰帖》局部图
《张翰帖》与题跋钤宋高宗赵构和清代收藏家安岐的印记。

可知此帖曾藏南宋绍兴内府,清代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
府,帖的左边原有弘历题词,被刮去。

此帖为唐人钩填本,
笔墨厚重,锋棱稍差。

明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等书有著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