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编写特点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二)综合性学习体现了听说读 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二)综合性学习体现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综合性学习的编写充分 考虑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比如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学生可以讲述自己的烦恼,这就是写的练习;学生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及 网上资料中有关烦恼的内容,这就是听的练习;然后讨论怎样消除烦恼,这就是 说的练习。
(二)做好活动准备
(二)做好活动准备
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因此,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 充分的准备。这包括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式的制定、活动时间与地点的选择、 组员分工等。另外,教师还要预设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只有做好 充分的准备,活动才能有序进行。
(三)活动过程要开放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 建议
目录
01 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
02 统编教材的教学建议
03பைடு நூலகம்
统编教材的优缺点分 析
04 结语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统编教材应运而生。作为国家教育部统一编写 的教材,统编教材体现了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 演示将详细介绍统编教材的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 供有益的参考。
统编教材的优缺点分析
3、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为了及时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社会发展动态,教育部 门可以定期对统编教材进行更新和修订。这样可以确保教材内容与时代发展紧密 相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语
结语
总之,统编教材作为国家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教材,具有许多优点和特色。在 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认真研究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 学策略。针对教材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我们要灵活应对创新教学理念和实践以更好 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着 更加完善的教材建设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壮大让我们携手共进 为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统编教材是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一般以几个学科为主题,并分别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编写。
下面将着重探讨统编教材的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一、习作编写特点1. 客观性强统编教材编写的原则之一是客观性,例如对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中的一些事件,事实资料等不能进行意识形态的涂抹,统编教材对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内容讲求科学运用数据和事实来论述,以及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个性。
2. 规范化在语言和格式等方面,统编教材也要求达到一定的规范化水平。
这是为了方便教师教学,给学生看教材时更具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是为了降低教育门槛,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人格、行为等方面的引导。
3. 更新速度快统编教材定期更新,以确保内容的时效性和维护科学性,一些新的课程内容与新潮流也会第一时间加入到书本里,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4. 教育功能强统编教材也要求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即将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强调实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建议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性2. 分层次、分阶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学习节奏,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设置不同范围的学习要求,将教学分层次、分阶段,使学生性能的部分不断地得到提高。
3. 平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统编教材涉及不同教育阶段,应针对不同的教育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神经网络、互动式教学、蛙跳式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平衡老师所使用的不同的教学方法。
4. 移动化助学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通过移动化助学的模式,将学习工具、教育教学方案等完整的教育流程与学生相结合,以达到提供全方位、更加精准的教学方式。
5. 借助科技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科技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加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借助科技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快速地获得、更好地应用知识。
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材的编写特点: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
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优化大数认识的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提供丰富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册实验教材“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极为丰富。
它的编排,改变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把大数的认识分成“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两个单元,分别在四年级上、下两册分散编排的做法,而是在四年级上册整合成一个单元进行教学。
这样的编排,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较三年级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够接受丰富而系统、逻辑较为严密的数概念内容;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相对集中,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获得新知,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时,先在万以内数读写法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的读写法,再教学含有两级的数的读写法,以便于学生的迁移类推,同时突出了我国的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
“大数的认识”单元的编排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例如通过数字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古代计数方法的介绍等内容,渗透了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的思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数学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是认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册教材与现行教材相比,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教材设计了地球赤道长度,光传播的速度,一小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地球、太阳的直径,全球总人口数,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地球陆地、海洋总面积等科普知识和相关的情境,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对大数的感性经验,也使学生认识到所学数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同时了解到很多科学知识。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编写特点简说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编写特点简说引言017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2017年版)》,并随之推出了“统编”语文教材。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作为新课标的具体体,在编写理念、内容选择、文本编排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点,旨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编写理念: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始终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突出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教材编写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审美情趣、学习能力等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融入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语文核素养。
2. 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教材编写强调语文素养的整体性,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文化传承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避免片面追求单一技的训练。
3. 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教材编写注重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内容选择:经典与时代相结合,古今外相融合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既注重经典文本的传承,也注重时代精神的体现,努力构建一个丰富多彩、具有时代特色的语文学习体系。
1. 精选经典文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收录了大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体,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2. 关注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色教材注重选取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文本包括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科技发展、文化变革等方面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时代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拓展阅读视野,开阔学生眼界教材在选文方面,不局限于中国传统文化,还精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旨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特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特点:1.经典课文选材丰富多样: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以经典文学作品为载体,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多个领域,选材广泛,包含了大量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经典课文。
2.突出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文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之间的统一,通过深入的文本解读和领悟,引导学生发现作品背后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3.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选取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化经典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生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将经典文学作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和反思,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
5.强调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写作指导和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6.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进行编排,内容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维发展,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7.注重学科交叉与跨学科能力培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通过选取与历史、哲学、政治等学科相关的文本,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互动。
8.强调思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文本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对世界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9.课堂教学与任务型学习相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课堂教学与任务型学习的结合,通过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的编写特点-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特点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的编写特点之一——单元结构体例灵活“统编本”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
小学低年级分三个板块,一是课文,二是识字写字,三是汉语拼音。
在实际教学中,汉语拼音教学可以相对集中完成,识字写字教学和课文教学可以有更多的融合。
小学中高年级开始有单元设置,单元设计非常丰富,一般有思考练习题,单元课后还有语文园地(包括: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等,有的还有书写提示)。
此外,就是“和大人一起读”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
“统编本”语文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如,学校生活、童话世界、美好品质等组织单元,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单元导读、课文导读或习题设计之中,使“内容主题”与“训练要素”形成统一的整体。
“双线组元”这种灵活的结构体例,会对教学带来实质性的改变,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有利于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理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理念对语文课程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在实践中片面放大了人文性,忽视了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
教学时偏重于人文意义的感悟,忽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采用“双线组元”,适当淡化单元的人文主题,以便在教学中把必要的人文内容的感受与语文关键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统一。
二是有利于体现语文学科的本体意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理应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训练体系”,语文教学理应把引导学生学习必备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关键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突出的地位。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1. 突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编写一系列连续的习作,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逐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语文写作能力。
2. 强调习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注重习作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题材特点进行灵活应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技巧。
3. 关注教学目标的导向性和实践性。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注重教学目标的导向性和实践性,要求教材编写要围绕着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进行编写和实践,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 重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注重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要求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准确把握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 注重教师的指导和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统编教材习作编写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写作题目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实践。
教师在进行统编教材习作编写教学时,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实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水平。
通过以上对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的探讨,可以看出统编教材习作编写具有系统性、灵活性、导向性和科学性等特点,教师在进行统编教材习作编写教学时,应注重教学设计和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实践,强调评价的及时性和科学性,注重家校合作和实践体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统编教材习作编写能够为我国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指导。
第二篇示例: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材建设的不断完善,统编教材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统编教材特点解析

统编教材特点解析
统编教材是指经过全国教育部门统一编写、审定,并在全国推广、使用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 统一性强:统编教材是统一编制的,内容与格式也是统一的,确保了教材的一致性,不会因为地区或者学校不同而存在差异。
2. 科学性强:统编教材是基于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进行编写的,内容丰富,贴近实际,且切实可行。
3. 规范性强:统编教材的编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能够确保学生学习成果的规范性。
4. 更新性强:统编教材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保证了教材的时效性和先进性,适应了新时代、新需求、新环境下的教学要求。
总之,统编教材是以全国范围内的教育需求为出发点,经过反复研究、讨论以及各方面的审核和评估,由专家学者共同编写完成的,具有优秀的质量和权威性,被认为是适应国家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的重要教材。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1. 系统性:统编教材习作编写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进行编写。
教材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语言表达的能力。
2. 整体性:统编教材习作编写注重整体性,将各种习作类型和格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材体系。
教材中的各个习作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习作指导和实践。
3. 知识性:统编教材习作编写重视知识性,将内容知识与语言知识相结合。
教材中的习作内容涵盖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不断积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
4. 创新性:统编教材习作编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习作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能够合理地进行论证和解释。
1. 注重教材与教学大纲的对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教材编写的目的和要求,将教材中的习作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接起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2. 打破传统写作形式的限制: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以记叙文为主,忽略了其他习作类型的培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类型的习作,如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习作编写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来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习作任务,提供范文和写作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4. 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写作过程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前进行素材收集、思维构思,写作中注重组织结构和语言表达,写作后进行修改和反思,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除了注重习作内容的正确与否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如写作草稿、写作日志、同伴评价等,给学生提供全面的评价和反馈。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知识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教材编写改革的特点及意义

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的特点及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教育体系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编写也一直受到关注和重视。
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当代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更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
1. 多元化的内容呈现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内容的多元化呈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需求。
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致力于将多元的知识和观点融入教材当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2. 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个重要特点。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的教材编写改革着眼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3. 强调课程融合的理念随着跨学科知识的日益重要,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强调课程融合的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科之间往往是割裂的,而新的教材编写改革试图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融合,使学生能够以更全面的视野来看待问题,并且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些特点的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不仅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有着深远的意义。
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有助于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多元化的内容呈现、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强调课程融合的理念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发展。
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新的教材编写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将会促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有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统编教材是教育部统一编写的面向全国中小学教育的教材。
统编教材的习作编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从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编写特点1. 系统性:统编教材习作编写具有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特点。
在不同年级或不同学段中,习作的难度和要求有所不同,但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编排,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知识性:统编教材习作编写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知识积累。
习作的题材选择涵盖了语文教材中的各个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3. 实用性:统编教材习作编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习作题目的选择和要求的设定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理解并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4. 创新性:统编教材习作编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习作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创造性发展,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思辨、观察、联想和想象,便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建议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有所不同,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选择适合学生的习作题目和要求。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习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技巧、阅读优秀作品、进行写作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4. 开展互动探究式教学。
习作教学可以采用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习作的过程中,通过互动、探究、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注重写作评价和指导。
习作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习作产出,还要注重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和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评价表扬、指导修改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具有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采用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写作评价和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材编写特色

教材编写特色一是定位准确,针对性强,接地气且又不失高度。
教材在内容体例的编排中,加强了“创新”部分内容的编写,以培养并强化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为目的,逐级建立由创新到创业的科学逻辑体系。
同时紧密结合当下“创新创业”发展的典型态势,精心选取适合高职学生特点,易于其接受和产生“双创”共鸣的案例,理论精准,通俗易懂,全书内容接地气且又不失高度,为学习者的就业和自主创业莫定良好基础。
二是设计科学,资源丰富,强调知识点的明晰度。
教材以最终教学效果为导向和目标,精心设计,甄选内容,精简理论。
尤其是为文中的文字案例配设视频资源。
视频资源包含动画、纪实、访谈、创意广告、新闻片段等多种形式,且均以二维码链接形式展现,随扫随学,利于学习者直观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内容。
此外,书中还对应展示了大量的精美图例,以思维导图为主要思维引导核心,突出知识要素,使得知识点简明、清晰,从而帮助学习者能够迅速掌握知识点和重难点。
三是素材精良,跨越性大,时代感强。
教材强调内容体系的新颖性并配合多维度素材的选取。
资源素材的甄选各具特色,既有科技创新类作品,又有文化创意类作品;既有传统经典创新创业素材,又有现代高科技创新创业素材;既有国外创新创业经典案例,又有我国自主创新的代表案例。
素材时代感强,实践应用性好,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者有很好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四是教材栏目丰富,表现形式生动新颖。
教材编有“闻一知十”“云见日”“创海拾贝”等栏目内容,结合每一章的内容,在教材中设计为“课堂微训练”“课堂微思考”等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训练题目均以发散式、拓展式为特点,打破学习者的思想禁锢,不设固定答案,不但强化学习者的创新创业知识应用能力,而且更易于其在发散拓展中迸发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显著提升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业务研究材料六下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一、加强选文的文学性,选文更多考虑名家名篇1、文质兼美,这也是人教版历来各套教材选文一以贯之的标准。
2、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说,汉语表达比较纯正。
3、语言文字上有可以抓住的“点”,能给学生提示一些读写方法。
使学生通过课文的研究和积累能够很快地加以运用。
4、在题材和体裁上都注意拓宽,更重视文学味。
具体到六年级下册来说,我们在选文时选择了很多中外名家的作品——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同时,不少课文“文学味儿”很浓——《匆匆》《灯光》《卖火柴的小女孩》《跨越百年的美丽》。
二、读写训练点的编排1.读写训练点的主要项目。
(小学阶段语文研究方法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2.读训练点的呈现方式/明线、暗线,体现在三个方面(1)导语部分的第二自然段。
(2)课后思考练题。
(3)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栏目设置。
(第一、三部分可以列为明线的形式编排;第二部分可以列为暗线的形式编排)3.训练目标的层次性和渐进性/语文能力的培养体现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复地训练。
例证1:“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段阅读讲授目标/这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锻炼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材将这一锻炼点明确编排在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他们让我感动》,缘故原由有二:一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需求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认知程度,中年级提出这一阅读讲授目标,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开展程度有差距,业务研究材料教材在中年级侧重训练“体会文章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在高年级一些单元“导语”中明确提出这一要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1;第二单元P20;第七单元P114;第八单元P135,这为明确提出训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了一些铺垫。
而这一训练目标的落实又充分体现在六年级教材中。
如六上第二单元P17;第三单元P38;第七单元P113;第八单元P136/六下第三单元P45;第四单元P66。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编写特点简说

文本内容
课名 猫
动物 笑谈
狼
人文主线
生命之 谜——人 与动物的
关系
教学行为
语文要素
通过默读,把握 课文内容
“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
学做摘录。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
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阅读推荐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 孙犁《白洋淀纪事》
七上 典的隔膜
沈从文《湘行散记》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李汝珍《镜花缘》
骆驼祥子:圈点批注 茅盾《林家铺子》
七下
柳青《创业史》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 阿西莫夫《基地》
读
J·K· 罗 琳 《 哈 利 · 波 特
与死亡圣器》
围绕一部名著,例谈一种读书方法或一类书的
阅读策略。结合专题探究和精彩选篇,阅读全书,
完成任务。
17
统编教材编写特点简说
1
1
引言:关于统编教材特色的共识
把学生培养成好读者
好读书——兴趣、热情 读好书——眼光、习惯 书读好——方法、成效
2
一、统编教材的主要特点
(以七年级教材为例)
(一)立德树人 (二)语文素养 (三)阅读体系 (四)双线组元 (五)助学系统
3
关键词一: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
语文学习
1
5
关键词三:阅读体系
“三位一体”
阅读体系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教读 自读
6
三位一体
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
一体,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
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
阅读的结合。
D 整本书阅读
A 教读
B 课内自 读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一、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统编教材习作编写是教材编写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针对性强:统编教材习作编写需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标准,对每个年级、每个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因此针对性非常强。
2. 综合性强:统编教材习作编写不仅仅是对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编写,而是需要兼顾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3. 体现个性:统编教材习作编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富有个性化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
4. 审美要求高:教材习作编写需要考虑到审美要求,要求教师在内容设计和表达方式上要符合学生审美情趣,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1. 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标准:教师在进行统编教材习作编写时,首先要充分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标准,对学生要求级别、学科知识点、考试重点等进行深入了解,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 注重体验教学:统编教材习作编写要求教师注重体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习作素材,增强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作,让学生在写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4. 突出引导语文素养:统编教材习作编写应该突出引导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
5. 融入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融入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文,接触优秀作品,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6. 提高写作兴趣:统编教材习作编写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通过阅读名家作品、开展写作比赛、组织写作沙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7. 拓展写作领域:统编教材习作编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拓展各种写作领域,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随笔等,提高学生的写作广度和深度。
统编语文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建议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⒈理解“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语言理解能力: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
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 语言运用能力: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
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 从字顺。
(四)加大课型区分度
精读与略读不分
课型混淆
文体不分
四、“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主要特色 (一)选文更加严谨科学; (二)单元结构更加灵活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加大课型区分度
精读与略读不分
课型混淆
精读——教读
文体不分 略读——自读
四、“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主要特色 (一)选文更加严谨科学; (二)单元结构更加灵活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加大课型区分度
——温儒敏《语文教科书编写(修订)的十 二个问题》
阅读方法
阅读速度
浏览、猜读、跳读、 群读,等等,教给方 法,并不断训练,获 得阅读技能。
浏览泛读,“读整本 的书”,不仅可以练 习精读,还可以练习 速读。
注重默读、浏览、朗读、读整本的书等阅读方法的渗透、 指导和掌握; 注重阅读速度的培养。
四、“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主要特色 (一)选文更加严谨科学; (二)单元结构更加灵活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一)选文更加严谨科学。 (二)单元结构更加灵活。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加大课型区分度,阅读教学实现“三位一体”。 (五)课外阅读是分内事。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习作编排特点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习作编排特点1.能力序列化在编写之初,编写组即确定了习作在教材中相对独立的地位,不要求习作紧紧依附于阅读单元。
这个定位给习作松了绑,不再受制于单元主题和文体,为习作自成体系提供了根本保障。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一个以记叙文为主的单元,而习作是“我有一个想法”,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问题发表意见,类似小小议论文。
习作自成体系,不代表习作完全与阅读脱钩。
在大部分单元,可能的情况下,习作还是尽量与阅读进行配合。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童话单元,习作是“我来编童话”;第四单元是预测单元,习作安排的是“续写故事”。
习作难教、难学是公认的,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习作便教利学,编写组这次下了些功夫,在具体编写开始之前,就制定了一个能力培养的序列。
习作涉及的观察、想象、修改等基本能力,都在关注之列。
哪个点哪个年级重点培养什么,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结合多年来的教学成果,制定能力培养序列比如,观察能力是习作的根本能力之一,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习作训练始终。
为了培养这种能力,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材的第一个习作单元,即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并通过“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除此之外,三年级的多次习作都以“观察”为训练重点,比如上册的“猜猜他是谁”“这儿真美”,下册的“我的植物朋友”“看图画,写作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之后的教材也将多有涉及。
全套教材期望通过反复的训练,帮助学生打好观察的底子。
为了化解习作上的难点,同时也为了凸显习作的独立地位,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编排一个习作单元。
三年级上册训练“观察”,三年级下册练习“想象”,四五年级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写人记事等不同类习作方法,六年级针对如何围绕一个中心和真情实感进行培养。
习作单元的编排,完全从培养习作能力出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写文章的,并设置了一系列训练,保证学生在某项重要习作能力上形成突破,获得提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特点(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特点(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特点:1.教材内容全面: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十分全面,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化赏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通过多样的阅读材料和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发展的历程。
2.突出时代特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选材的时代感,通过挑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代社会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3.强调阅读能力培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阅读理解题目,旨在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思考能力。
4.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取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5.注重思维培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一些篇目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6.多元评价方式: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使用了多元的评价方式,旨在全面评估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综合能力。
除了传统的笔试题目外,还加入了口头表达、写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一些特点。
通过这些特点,教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语文素养,提升阅读、思考和创新能力。
7.突出文化传承: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8.强调学科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教材中配有相应的跨学科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提升学科综合素养。
9.强调实践运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在实践中应用语文知识。
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结合。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统编教材是一种标准化的教材,由国家统一编写,并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划和教学进度进行编排。
它具有以下几个编写特点:1. 统一的编写标准:统编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严格遵循统一的编写标准,确保教材的质量和完整性。
2. 科学的教学安排:统编教材的编写要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进度安排,确保各个学科之间的紧密结合和平衡发展。
3. 统一的教学理念:统编教材需要基于国家教育政策和教学理念,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4. 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统编教材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的指导。
针对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指导: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指导,严格遵循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确保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 加强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统编教材是一种具有统一编写标准、科学的教学安排、统一教学理念以及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的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严格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师生互动,注重教材的应用和实践操作,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的编写特点: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
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优化大数认识的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提供丰富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册实验教材“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极为丰富。
它的编排,改变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把大数的认识分成“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两个单元,分别在四年级上、下两册分散编排的做法,而是在四年级上册整合成一个单元进行教学。
这样的编排,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较三年级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够接受丰富而系统、逻辑较为严密的数概念内容;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相对集中,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获得新知,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时,先在万以内数读写法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的读写法,再教学含有两级的数的读写法,以便于学生的迁移类推,同时突出了我国的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
“大数的认识”单元的编排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例如通过数字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古代计数方法的介绍等内容,渗透了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的思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数学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是认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册教材与现行教材相比,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教材设计了地球赤道长度,光传播的速度,一小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地球、太阳的直径,全球总人口数,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地球陆地、海洋总面积等科普知识和相关的情境,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对大数的感性经验,也使学生认识到所学数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同时了解到很多科学知识。
教材还设计了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等有关国情的素材,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护环境教育。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则计算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分量比较重,但是它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通过计算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
本册实验教材有两个单元的计算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根据《标准》规定,这些内容是第二学段学生要学习的最为复杂的整数计算知识。
本册教材的编排与三年级下册一样,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例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2课时减少为15课时,例题也从16个减少为6个。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策略,体会估算的作用。
还要指出的是,与前几册教材相比,这一册教材同样突出地体现了: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形成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发展起良好的数感;而且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计算教学的每一例题都有现实的问题情境,有些例题展示了多种计算方法;在“整理和复习”中则更为明确地设计为:让学生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进一步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等等。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侧重于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而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无论在学习素材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
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
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其中有些图形,如线段、角、平行四边形等,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过。
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的认识。
本册教材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对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例如,在以前的直观描述直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直线是无限长的;在以前初步认识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首先,教材设计了丰富的便于实现与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亲身体验图形的特征和变换的规律,获得关于这些图形的感性经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感受几何图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在学习射线时,学生在夜晚用手电筒透过一个小孔射出一道光线来感受什么是射线;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通过推拉用硬纸条钉成的长方形,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其次,教学内容的展开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线段、直线和射线时,让学生通过探索和交流来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间关系;在教学平行线和垂线时,先让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通过探索和交流,初步体会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出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使学生经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各种角,平行线、垂线、平行四边形等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这些图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空间与图形教学中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也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学习了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等。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建立统计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本册所学习的统计知识和方法,是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在统计量上进行了成对分类对比,从更高的角度来表达数据、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认识有所提升。
另一方面教材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例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先对某地区不同时期的城乡人口数分别进行统计,再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形成一种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近年来人口数和分布变化的规律,并通过结合实际的分析,理解人口数和分布变化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数不断减少,城镇人口数不断增加。
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又如,例2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通过对甲、乙两个地区1985年以来年降水量数据变化的表示和分析,一方面巩固刚学过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另一方面学习分析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发现保护好环境的益处,进一步体会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使学生的统计观念得到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套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中,安排了简单的运筹思想的教学。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数学学科,它在管理、城市规划、军事、工业等各个领域有着大量应用。
这一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册教材作为第二学段的第一册,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在“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实践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数学广角”的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接触运筹思想,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习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
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孩子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