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卧底侦查法律规制的思考
论卧底侦查法律规则的构建

这就 使实践 中对 卧底 侦 查 的 运用 具 有 极 大 的随 意 性 。
目前 , 国马上要 面临刑诉 法 的再 修 改 , 我 对卧 底侦 查这
一
此 , 们 可 以这 样定 义 卧 底 侦查 : 合 特定条 件 的侦查 我 符
人员 , 以某 种: 为 掩 护 , 期 潜 伏 于 犯 罪 组 织 内部 , 身份 长
罪证 据或情 报 的一 种 侦查 方 式 。 稍 加 分 析 就 不难 发 j
( ) 底侦 查与 利 益权 衡 一 卧
这里 所指 的利 益 权 衡 , 要是 指 打击 犯 罪 与保 障 主 人权 二者 之 问 的权衡 。针 对 质疑 卧底 侦查 的第 一种 观 点 , 们首 先要 看 到 的 是 , 论 何 种 诉 讼 模 式 的 国家 , 我 无 打击 犯 罪与保 障人权 二 者 始终 都 是刑 事诉讼 的重要 目
实 践 中早 已广 泛运 用且 运 用不 当就极 有 可能侵 犯公
民权 利 的侦查措施 , 须 明 确 地 以法 律 的 形 式 加 以规 必
查 明犯罪 情况 , 集犯 罪 证据 的一种 秘 密侦 查措 施 。 搜 分析 卧底 侦查 的正 当性 依据 所 不 能 回避 的一 个 问 题 , 是直 面 人们 对 卧底 侦 查 的 质 疑 。无 论 是从 学 界 就 的研 究来 看 , 还是 从 普通 民众 的常识 进 行推 断 , 卧底 对 侦查 正 当性 的质 疑 主要 有两 点 : 是 卧 底 侦 查 作 为一 一 种强 制性 的秘 密 侦查 措 施 , 恣 意 侵 犯 公 民权 利 的趋 有
势 ; 是卧 底 侦查 中 包 含 欺 诈 手 段 , 违 司法 诚 信 原 二 有
则 。 由此 , 为对 这 两种 观 点 的批 驳 和延 伸 , 者在此 作 笔
“卧底证人”法律制度论文

论“卧底证人”法律制度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268-01摘要要建立卧底证人罪行豁免制度。
卧底证人在卧底期间,为取得所在犯罪群体成员的信任,获得犯罪群体犯罪证据,常常不可避免地在犯罪分子的要求下进行某些犯罪活动或为犯罪群体进行犯罪活动提供方便。
对于这些“违法行为”,司法机关应当给予豁免。
关键词卧底证人豁免关于“卧底证人”我国在立法中并没有任何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卧底证人”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下面笔者仅从理论层面就卧底证人保护谈一下自己的构想。
一、卧底证人的界定卧底证人是指为预防和控制犯罪,改变身份或隐藏身份资料,渗透到犯罪群体内部,搜集能够证明该群体犯罪事实的证据,从而在法庭上作证、指证犯罪的人。
这里的卧底证人既包括具有警察身份的卧底证人,也包括不具有警察身份的卧底证人。
具有警察身份的卧底证人是指出于打击犯罪职责的需要,隐藏或改变身份,打入贩毒集团、黑社会组织、恐怖组织等有组织犯罪集团中进行秘密侦查,搜集犯罪证据并最终出庭指证犯罪的警察,简称“警察卧底证人”。
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来看,警察有义务出庭作证以便说明其收集的证据的来源。
司法实践中,警察虽然有出庭作证的案例,但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的。
当前,我国学术理论界已有许多学者呼吁在我国建立警察作证制度,而且,这也逐渐成为理论界的共识。
二、卧底证人作证的特点及其意义卧底证人由于潜伏在犯罪群体内部时间较长,而且为取得犯罪群体成员的信任,往往要亲自参与犯罪活动的实施或作为犯罪群体的犯罪工具,通常有机会亲眼目睹犯罪分子犯罪的整个过程,亲耳听到犯罪分子为进行犯罪活动所做的商议,往往掌握了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的手段、方法和过程,对犯罪群体犯罪的情况有较为全面而详细的了解。
另外,卧底证人还具有明确的调查取证目的和隐蔽的身份。
以上特点首先对于解决公安司法机关取证难的问题起到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在有组织犯罪和集团犯罪中,卧底证人对于打破黑社会组织的“沉默和保密规则”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卧底侦查的规制

浅析卧底侦查的规制1 卧底侦查存在的正当性分析现代社会中,司法机关的侦查手段虽日趋科技化、多样化,但还是无法适应犯罪分子越来越高超的反侦查能力。
在部分集团犯罪中,侦查机关只有真正打入犯罪集团的内部,获得尽可能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才有可能将其全盘攻破,达到一锅端的效果。
纵观现有的刑事侦查手段,似乎只有卧底侦查才能实现这一特殊的侦查目的,才符合现代法治真实发现的刑事诉讼要求。
可是在进行卧底侦查时,为了取得犯罪集团信任,卧底警察可能会侵犯到公民合法权益,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比如伪造证件、持有毒品、寻衅滋事等等。
那么,这些不得已的行为,是否与司法正义价值相悖呢? 笔者认为,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从价值权衡的角度看,在刑事诉讼中,无论是强调实体正义,还是恪守程序正义,最终的目标都是追求实体正义。
尽管卧底侦查存在违反程序正义、滥用政府公信力之嫌( 如不正当地干预公民隐私、伪造证件等) ,但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及时揭开案件的真实面纱,从而打击那些罪恶滔天的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
换句话说,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两方面的利益社会的安全、安定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两种利益面前,我们必然会选取较大利益的一方。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全社会的安全与安定显然高于个人的权益。
其次,从社会道德体系的角度看,公权力机关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维系社会道德体系的重任,其行为代表国家行为,必须合乎社会的道德规范。
如果司法机关的行为充斥着欺骗和虚假,就会失信于民。
在笔者看来,卧底侦查并不必然与司法诚信相冲突。
诚信原则是指主体之间恪守言行,在不损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正当追求自己的利益。
在主观要件上,违反诚信原则要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目的。
司法机关实施卧底侦查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侵犯他人的权益,而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此外,卧底侦查制度的使用与司法机关的诚信问题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司法机关的诚信是建立在采取的措施是否真正有效用和是否真正保护到公众利益的基础上,而适用卧底侦查技术只要符合当初采取措施时希望达到的效果这一要求即可,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司法机关的诚信度。
卧底侦查法律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卧底侦查法律问题研究研究生姓名田涛指导教师姓名刘文专业名称诉讼法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引用请注明出处卧底侦查法律问题研究中文摘要卧底侦查法律问题研究中文摘要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实现了秘密侦查的法治化,是中国法治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犯罪情况迅速变化所作出的积极回应,进一步促进了公平与效率、人权保护与打击犯罪之间的平衡。
但在肯定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当中新增的秘密侦查条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语言较为模糊,缺乏实践操作性。
本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章阐述了卧底侦查的涵义,并介绍了卧底侦查的历史与发展。
为了厘清概念,笔者简单对比了与秘密侦查、诱惑侦查、线人侦查与技术侦查的异同。
同时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卧底侦查的基本特征:隐蔽性、补充性、主动性与兼容性。
第二章介绍了英美法系国家代表---美国与大陆法系国家代表---德国的卧底侦查制度。
主要从法律依据、适用条件、控制机制等三个方面逐一论述各自的特点,进而总结出两国立法模式的经验以及对我国卧底侦查立法工作的启发。
第三章阐述了卧底侦查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实施现状。
卧底侦查作为一种法律规定上少、实际操作上多的侦查手段,其面临着许多价值冲突,包括司法诚信与司法欺诈、人权保护与打击犯罪等。
第四章通过分析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具体规定,得到新修正案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自己的相关改进建议,主要是卧底侦查操作上的细化和司法审查。
关键词: 卧底侦查法律依据价值冲突司法审查作者:田涛指导老师:刘文Abstract Research on Legal Issues of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Research on Legal Issues of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AbstractThe newly adopted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legalizes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responds positively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great change of crime, and balances not only human right defending and crime fighting but also equality and efficiency. However, as we admit the improvement, we have to be aware of the following limitations, such as the vagueness of language and hardness of carry-out.This paper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speaks out the meaning, the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oncept, the editor contrast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Temptation Investigation, Informant,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editor summarizes four specific features for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Concealment, Supplement, Initiative and Complement.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wo typical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systems. One is the USA,standing for Case Law. The other is the Germany, representing Statutory Law. The editor discusses legal basis, application conditions and control-mechanism one after one, and then makes a conclusion on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legalization.The third chapter states the necessity and status of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As one kind of widely used investigative means, it is confronted with several value conflicts, such as the conflict between judicial honesty and judicial fraud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human right defending and crime fighting.The four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Amend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specific clauses as well as provides some certain suggestions, mainly including thinning measures in practice and judicial review.Key words: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Legal Basis Value ConflictJudicial ReviewWritten by: Tian TaoSupervised by: Liu Wen目录引言 (1)一、卧底侦查概述 (2)(一)卧底侦查的涵义 (2)(二)卧底侦查的历史与发展 (4)(三)卧底侦查与相关侦查手段的比较 (5)(四)卧底侦查的特征 (8)二、主要国家的卧底侦查制度 (11)(一)美国模式 (11)(二)德国模式 (13)(三)对美德两国立法模式的思考 (16)三、卧底侦查的必要性及其实施现状 (18)(一)卧底侦查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 (18)(二)卧底侦查在我国面临的问题 (26)四、卧底侦查的法律完善 (32)(一)刑诉法修改中对于卧底侦查的相关规定 (32)(二)我国卧底侦查的构建设想 (33)结语 (39)参考文献 (40)卧底侦查法律问题研究引言引言近年来电视荧屏上涌现出一部部扣人心弦的有关卧底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半个世纪前《教父》系列的枪声还时常回荡在你我耳边,今天的《卧虎藏龙》、《无间道》、《风声》、《永不瞑目》又一次次的吸引着国人的眼球,我们时常屏气慑息于峰回路转的卧底情节,时常心悦诚服于主人公的智勇双全,又时常天马行空于哪天卧底任务能降临在自己身上。
浅谈卧底侦查实施中约束与监督的法律完善

马 建 伟
(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3)
摘 要 :2 0 1 2年新刑 事诉讼 法通过标志着卧底侦查 的合 法性在我 国得到 了肯定 ,但是刑事诉讼法 中对卧底侦查的具体规定十பைடு நூலகம் 笼统和模糊 。卧底侦查 的启动 、 适 用案件 范 围、行动 实施 中的约束 与监督 、卧底 人员的保障与救济等一 系列 问 题 并无详细规定 , 我国 卧底侦 查法律 制度 的构 建尚处于初级阶段。卧底 侦查作为一项特殊的侦查手段 ,若要得到 高效 的实施需要依赖于健全的法律规 定。本
察机关行使监督权利 比较合适 。 在具 体的监督过程 中, 对卧底人
员违法行为 的监 督应 当以大局 为重 ,以法律 为据 。笔者认为可 以 通过立法 的方式来 明确具体 的程序性规定 , 检察机关如果发现卧 底人员从事或参与违法行 为, 应先分析其违法行为是否属于授权 的范 围,如果超越 了授权范 围,应 当向侦查机关提出意见,由侦 查机关 的指挥人员及 时作 出应对方案 。 如果卧底人员实施了严重 的犯罪行为 ,检察机关可 以视情况在必要时责令停止卧底侦查 , 对卧底人员 的严重犯罪行为依据法律规定提起追诉, 追 究其 刑事 责任。 第三,对 卧底侦查 中证据 收集进行监督 。卧底 侦查过程 中搜 集证据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一般 的侦查方式外 , 侦 查人 员往往 会 采取一定的技术侦查措施,如秘 密录音、秘 密摄像等 。相对人 的合法 权益 可能遭受侵犯 , 所 以必须对侦 查人 员的取证方式进行 监 督。笔者 认为,监督主体由检 察机 关担任 比较合适 。为 了保障 监 督的有序 进行 , 可 以在 卧底侦查行动实施之前对 卧底人员 的取 证方式进行授权 ,卧底人员应严格在授权范 围内收集证据 。 如果 卧底人 员超越授权 范围则属于违法 取证 。 监督机关一经发现此种 情况 ,应立即制止并责令其改用合法方式进行取证,如果卧底侦 查人 员屡次采用违法方式 收集证据 ,监 督机关应对其进行批评 , 必要 的时候可 以增派或更换 卧底人 员。 卧底 侦查作 为一项特殊 的侦查手 段在实践 中发挥 了巨大的 作用 ,这一点毋庸 置疑,但现阶段我 国卧底侦查法律制度仍存在 许多空 白与不足 。对 卧底侦查实施过程进行有效 的约束与监督 , 不仅能有效推动 卧底侦查法律制度不断完善 , 并且能使这一侦查 手段更好地发挥搜集情报 、打击犯罪 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卧底侦查建议总结

卧底侦查建议总结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卧底侦查是一种常用的情报收集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反恐、打击犯罪等领域。
卧底侦查的目的是通过潜伏于目标组织内部,获取关键信息并揭示隐藏的犯罪活动,从而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卧底侦查的重要性卧底侦查在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卧底侦查,可以深入目标组织内部,了解其组织结构、人员关系、活动规律等重要信息,为后续打击行动提供可靠情报支持。
同时,卧底侦查还可以发现隐藏的犯罪嫌疑人,并将其抓捕归案,从而有效遏制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安全。
三、卧底侦查的策略和技巧1. 建立信任关系在卧底侦查中,建立信任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卧底需要通过与目标组织成员的接触,逐渐获取他们的信任,并成为他们的一员。
这需要卧底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够与不同类型的人建立联系,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保持一致性和可信度。
2. 深入了解目标组织在卧底侦查中,深入了解目标组织的内部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卧底需要了解目标组织的组织结构、活动范围、人员关系等重要信息,以便更好地融入其中,并获取关键情报。
为了做到这一点,卧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调查研究、搜集资料、与目标组织成员的交流等。
3. 保持谨慎和机智卧底侦查是一项高风险的任务,卧底需要时刻保持谨慎和机智。
卧底需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避免被目标组织成员怀疑。
同时,卧底还需要善于分析判断,及时发现目标组织的活动规律和隐藏的犯罪嫌疑人,以便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4. 与上级保持密切联系在卧底侦查中,与上级的密切联系是必不可少的。
卧底需要及时向上级报告自己的情况和获取的情报,以便上级能够及时提供支持和指导。
同时,卧底还需要接受上级的指挥和调度,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
四、卧底侦查的挑战和应对措施1. 高度危险性卧底侦查是一项高度危险的任务,卧底需要时刻面临被目标组织成员识破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卧底需要具备出色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够承受压力并应对突发情况。
浅议卧底侦查权之规制

浅议卧底侦查权之规制作者:徐良峰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2期摘要:自新《刑事诉讼法》将卧底侦查写入法律以来,针对如何规制卧底侦查权学界有了广泛的讨论。
卧底侦查虽然在打击有组织犯罪和团伙犯罪方面有独特的价值,但卧底侦查规制制度不完善,这将会造成卧底侦查权的滥用。
因此,法律应规定对行使卧底侦查权进行严格的事前审查程序,赋予被告人对“警察圈套”抗辩的权利,并追究滥用卧底侦查权力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刑事侦查;卧底;卧底侦查权;司法审查中图分类号:DF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126-03正如孟德斯鸠所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1]。
自卧底侦查的合法性确定以来,如何对卧底侦查权的规制成为探讨的焦点。
卧底侦查在侦破案件虽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但其也对公民的权利造成侵犯。
在法治国家里,有权力就应该有约束。
为防止卧底侦查权力过大,各国都对其进行司法审查。
我国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明确了卧底侦查的合法性,但并未对卧底侦查权行使的主体、范围、审批程序进行规定,这容易导致卧底侦查权的滥用。
为此,笔者从“分权与制衡”的理论角度出发,以司法审查为视角,对卧底侦查制度的规制提出一些构想,以期对未来的法律修改、司法解释的出台以及公安机关行政法规的健全有所帮助。
一、卧底侦查概述卧底侦查最早出现于“警察国家”,是为铲除敌对分子而出现的侦查手段,曾受到各界的质疑。
但随着有组织犯罪及团伙犯罪对社会危害的不断加重,以及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的不断提升,为保护社会利益及公民权益,各国都不同程度的肯定了卧底侦查的合法性。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从而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卧底侦查的合法性,使卧底侦查制度的运行有法可依。
卧底侦查的合法化分析

j卧 底 侦查 在 实践 中应 用现 状 分 析 . 从我 国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 , 无论是《 Biblioteka 警察 法》 人 还是《 刑事诉讼
法》 都没有关于卧底侦查的规定 。卧底侦查依然 处于法律的边缘 。但 , 是, 卧底侦查在实践 中的广泛应用 , 却是一个不 争的事实 , 由此 带来 的 问 题 包 括 : 一 , 底 侦 查 的适 朋 条 件 , 第 卧 尚无 明确 规 定 : 什 么 条 件 下 可 在 以使用 卧底 侦查?卧底 侦查 的批准 、 行使 、 监督 , 应当遵循 什么样的程 序, 也没有规定 第二 , 卧底侦查人员违法犯罪 问题 , 尚无法律的界 限。 为了赢得犯罪组织的信任 , 参与其 中并从事一 定的违 法犯罪行为 , 要不 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卧底警察 出于侦查 目的而实施 的犯罪行为 , 是否符 合刑法上的正当行为理 论?如果 回答是肯定 的, 那么允许卧底侦查人员 犯罪的范围有多大?第 三, 卧底侦查人员的权利保障 问题, 尚无完善的 措施:卧底侦查是一项 危险性 极高的活动 , 在侦查过程 中 , 如果卧底警 察的身份不慎泄露, 有可 能招致杀身之祸 , 极 即使 卧底警 察在破案之后 恢 复 身 份 , 极 有 可 能遭 到犯 罪 分 子 的疯 狂 报 复 。 何 对 卧 底 警 察 的人 也 如 身和其他权 益进行有效 的保障 ? 如果法庭要求卧底侦查人员出庭作证 , 该如何保护 其身份 的隐秘性 ?第 四 , 证据转化的无奈 : 由于刑事诉 讼法 未将 卧底侦查公开列 为侦查手段 ,理所当然的通过 卧底 侦查手段 获取 的材料是否具有证据能 力也会 陷入 困境 : 另外 由于立法上的缺失 , 也就 使得在司法实践 中对这些材料 的运用难 以有统一的做法 总的情况是 , 侦查 机关 即使是运用 了卧底侦查 手段 进行证据的收集工作 ,也 不会将 这些 材料公开在法庭上使用 , 而是 司法机关充分发挥创造力 , 对这 些材 料 的运用花样百 出, 一般说来 , 在实践 中的运用的情况主要是有 以下几 种 :一是通过一 系列的环节将这 些通 过卧底侦查获得 的材料转 化为其 它一 些 可 以公 开 在 法 庭 上 使 用 的证 据 , 要 是 在 讯 问 犯 罪 嫌 疑 人 时 , 主 向 其适 时出示通过卧底侦查手段所获取 的材料 , 打破其侥幸心理 , 促使其 供述 ,从而将通过卧底侦查手段所获取 的材料转化为公开使用 的犯罪 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 , 并进 而根据这些供述收集其它相关证据 。 是采 二 取 卧底侦查手段获取的材料如果 在起诉中检察院或者审判 巾法 院需要 查 阅 , 由办 案人 员到侦查机关 查阅 , 则 但不 允许复制 , 不作为证据公 并 开使用 。三是 由侦查机关出具对侦查活动的文字说明提交法庭 , 但是对 卧底侦查 的具体的操作也是隐晦 的,只是提 及在侦查活动 中运用 了卧 底侦查手段 。四是在极个 别的情 况下 , 对卧底 侦查员 提供 的材料酌情 以 证 人证 言 的 形 式 出具 书 面 证据 , 分 承 认 这 些 材 料 的证 据 能 力 应 当说 部 这些做法有些在 目前的立法状况下有一 定的合理性 ,但总 的看来还是 种无奈之举 2卧 底 侦 查 的 立 法借 鉴 . 2 0世纪下半 叶以来 , 面对汹涌的犯罪浪潮 特别是有组织 犯罪 的挑 战 , 国对刑事犯罪的追惩 普遍实行 了“ 各 双轨制 ” 的策略 , 即对于绝大多 数一般刑事犯罪案件的侦破 ,要求必须遵循 正当程序原则及严格 的汪 据 规 则 ; 对 一 些 危 害 严 重 的 犯 罪 如 有 组 织 犯 罪 , 允 许 采 取 不 同 于对 而 则 付一般犯罪的某些非常规 手 。 段 在此背 景之下 , 卧底 侦查逐 步为许 多国 家 或 地 区 的 刑 事 立 法 所认 可 , 时 , 国或 地 区 有关 立 法 中 对 卧 底 侦 查 同 各 的 使 用 原 则 、 围 、 象 及 { 程 序 等 均 作 了严 格 的 限 制 , 防 止 这 一 范 对 卒制 以 特殊侦查手段的滥用而导致破坏法治 、 侵犯人权 的后果: 面以英美法 下 系的美国和大陆法系的德国为例 ,简要介绍 国外存卧底侦查方面 的立 法例 , 以供我国在制定相关法律时参考 21 国 .美 在美国 , 判例法 和成文法都对 卧底侦查施加 了必要 的限制 。 根据判 例所刨制的对卧底侦查 的限制 性手段主要有 : 1赋予 被告人对不 当卧 () 底侦查行为的抗辩 权 例如在卧底侦查 中司法 人员或其代理人故意设 计圈套引诱 他人 犯罪的 ,被告人可以 自己的犯罪意 图是圈套诱使的结 果为由 , 在法庭 上提 出免罪辩 护。( ) 2 通过司法审查排 除违 法性卧底侦 查行为所取得 的证据 的效 力。 根据美 国宪法所确立的正 当程序原则 , 非 法侦查的法律后果就是 由此获取 的证据将完全被排除 , 不得使用 。 在成
略论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

略论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诱惑侦查,又被称为秘密侦察或渗透调查,指的是执法机关为了获取特定信息或证据而采取的一种侦查手段。
在这种手段中,执法人员会以特定身份潜入目标团体或组织,并与目标人员接触以获取信息。
虽然这种侦查手段在一些国家被广泛应用,但其合法性和合规性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以法律规制的角度略论诱惑侦查。
第一,警察权力的界定。
警察权力是执法机关依法行使职能的基础。
在进行诱惑侦查时,警察的权力总体上应受到法律的限制。
首先,警察不得使用过分的手段或诱骗目标人员从事违法活动。
警察的行为应在法律授权和规定的范围内,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其次,警察在进行诱惑侦查时,应遵循工作纪律和法律规定,并对其行为负责。
第二,相关法律法规。
在很多国家,法律和法规对诱惑侦查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规制。
这些规定旨在防止滥用警察权力和保护公民隐私。
在美国,例如,联邦调查局(FBI)需要获得法院批准才能进行渗透性调查。
这个审批过程确保调查的合法性和适当性,以防止滥用权力。
此外,一些国家还制定了具体的法律来规范诱惑侦查的边界。
第三,证据的法律效力。
诱惑侦查所收集的证据在法庭上通常具有法律效力。
但有时候,法庭可能会对这些证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提起质疑。
因为诱惑侦查在设计和实施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警察可能会收集到一些虚假或不准确的证据。
因此,在使用诱惑侦查结果作为证据时,法官和陪审团需要评估证据的可靠性和证人的可信度。
第四,隐私权的保护。
诱惑侦查行为通常涉及侵犯目标人员的隐私权。
虽然诱惑侦查可能有助于揭示潜在犯罪活动,但执法机关在搜集信息和证据时,必须遵守隐私权保护的原则。
这包括限制侦查的范围和时间,并确保侦查行为不会过度干扰目标人员的日常生活。
第五,道德伦理的考量。
除了法律规定,诱惑侦查还需要考虑道德伦理因素。
警察和执法机关在进行这种侦查活动时,必须考虑其合法和道德的性质。
这包括确保诱惑侦查不会造成无谓的伤害,并使其与国家的法律和伦理价值观保持一致。
法学专业论文 论卧底侦查

论卧底侦查摘要卧底侦查作为一种不同于常规侦查模式的侦查手段,在侦破有组织犯罪及“无受害人犯罪”中具有显著的破案效果。
但如果不对其加以严格的法律规制,就可能出现破坏法制、侵犯人权的后果。
以立法手段促进卧底侦查的法制化运作,已成为我国刑事立法的当务之急。
在卧底侦查的立法化方面,应着重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立卧底侦查的合法化的基本原则;二是明确规定卧底侦查的适用对象;三是建立对卧底侦查的监督约束机制;四是加强对卧底侦查人员的安全保障;五是建立卧底侦查侵害的救济制度。
关键词:卧底侦查;秘密侦查;刑事诉讼;有组织犯罪Talk About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Abstract·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as a differs from the conventional mode of investigation investigative means, in investigating organized crime and" victimless crim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But if not be strict legal regulations, there may be legal,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in consequence of damage. By legislative means to promote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legalization operation, has become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of criminal legislation in our country. In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of the legislation, should focus o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five respects : one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of legalized basic principles; two is the clear provisions of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objects; three is to establish a supervision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of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the four is to strengthen the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personnel security; five is built undercover investigation against the relief system.Keywords:Undercover Investigations;Secret investigation;Criminal action Organized crime目录前言 (1)一、卧底侦查的概念,特征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1)(一)卧底侦查的概念 (1)(二)卧底侦查的特征 (2)1.秘密性 (2)2.强制性 (2)3.主动性 (2)(三)卧底侦查与相关概念关系的辨析 (3)1.卧底侦查与诱惑侦查 (3)2.卧底侦查与化妆侦查 (3)3.卧底侦查与其他 (3)二、我国卧底侦查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4)(一)卧底侦查立法是从法律上保障卧底侦查本身功能的有效手段 (4)(二)卧底侦查立法是规范卧底侦查实践、保障公民权利的必然要求 (5)(三)卧底侦查立法是完善我国卧底侦查司法现状的现实要求 (5)三、我国卧底侦查的立法建议 (6)(一)明确卧底侦查立法的基本原则 (6)1.必要性原则 (6)2.依法授权原则 (6)3.安全性原则 (7)(二)明确规定卧底侦查的适用对象 (7)1.主体范围 (7)2.案件范围 (8)(三)建立卧底侦查的监督约束机制 (8)1.卧底侦查的申请 (8)2.卧底侦查的审批 (9)(四)加强对卧底侦查人员的安全保障机制 (9)1.身份保密制度 (9)2.有条件的刑事豁免制度 (10)3.实行严格的书面命令制度 (10)(五)建立卧底侦查侵害的救济制度 (10)参考文献 (12)致谢 (13)前言近年来,我国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关于侦查的几个主要法律问题的思考

关于侦查的几个主要法律问题的思考侦查的法律问题,其根本内容表达在宪法和法律上关于侦查的制度和规X中。
通过讨论,求得对侦查的法律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掌握,无论对于侦查的理论研究,还是对于侦查实践,都是极为重要的和非常紧迫的。
侦查的法律问题很多,现仅将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论述如下:一、关于侦查主体的资格与权限问题侦查主体的资格与权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侦查合法与否的根本标志。
我国法律规定,侦查是专门机关的专有职权,侦查权属于公安机关、国家平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只有公安机关、国家平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才有权依法对犯罪案件进展侦查。
任何其他机关、团体或者公民个人都无权实施侦查〔刑诉法第3条、第4条〕。
侦查权由国家通过法律授予特定的国家机关行使,能有效地保证这一权力对外的尊严、独立和对内的完整、统一;能确保侦查应有的法律上的严肃性;有利于总结斗争经历,不断完善侦查策略,改良和提高侦查技术;有利于有效地对侦查进展监视,包括权力机关的监视、行政机关的监视、司法机关的监视、社会监视和党的监视。
当前,我国侦查权的行使还不够统一,非侦查机关、非侦查人员行使、干预侦查权的现象还存在。
为了保证侦查权按法律规定正确、统一实施,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侦查机关不能放弃侦查权。
侦查权既是职权,又是职责。
国家授予公安机关、国家平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行使侦查权,同时也就意味着这些机关负有对管辖X围内犯罪案件进展侦查的职责。
因此,当发生了犯罪案件,需要公安机关、国家平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进展侦查时,各该专门机关必须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准绳,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二,侦查机关不能滥用侦查权。
专门机关的侦查权依法由侦查人员具体实施。
侦查人员实施侦查是履行职务的活动,是代表国家而非代表个人行使权力,表达的是国家的意志而非个人的意志。
因此,这种活动应当在专门机关的领导下,有组织、有方案地依法进展。
不得背着组织、背着领导搞所谓的“个人侦查〞;不得以合法的身份掩盖非法行为,这样,才能切实表达侦查权作为国家权力应有的严肃性,也才能保证侦查作为刑事诉讼活动应有的严肃性。
关于卧底侦查若干问题的思考

罪等 比较重大的犯罪而实施 的, 这类犯罪 的社会危 害性极 大 , 卧底 任务 的顺利 完成对 于侦破此类案 件起到十 分重要 的作用 , 能够 在 很 大程 度上打击 犯罪 , 惩 罚犯罪 , 实 现较高 的法益保 护 。此外 , 如
欲侦查之组织或侦查环境 中 , 对犯罪分子或犯罪集 团进行 侦缉 、 监
监督 , 如何 防 止卧底 警察被 犯 罪组 织所 腐 化 以及 如 何保 障卧 底警 察 的
行为 。他们往往是为 了取信犯罪 团伙 , 掩饰 自己的真实身份 , 从而
顺利完成 卧底任务 。然 而 , 如何 对 卧底 警察 的上述行 为进行 定性 和处理 , 理论界争议较大 。部分学者认为 , 如果对 卧底警察 在卧底 期 间实 施的违法犯 罪行为予 以豁免 , 这无疑会 导致卧底警 察滥用
主观恶性的反伦理行为本身样态 。因此 , 在判 断违法性 的有无时 , 应对 冲突的法益进行 价值衡量 , 以较少 的代价维 护较高 的法 益的
活动 , 即卧底警探侦查 ; 二是侦查机关派遣 的非侦查人员开展侦 查 活动 , 即线人 侦查 。本 文探 讨 的是 狭义 卧底 侦查 , 即卧底 警 探 侦
关于 卧底侦 查若干 问题的思考
期 匕 淑 记
( 华 东政法 大学 2 0 0 0 4 2 )
【 摘 要】 卧底侦查作为打击有组织犯罪的一把利刃 , 一直被各国侦查
卧底侦查需要法律规制

卧底侦查需要法律规制随着犯罪的复杂化,特别是有组织犯罪的猖獗,刑事侦查也进入了一个科技化和智能化的时代。
诱惑侦查、电子监听、卧底侦查等等,都是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有效手段。
国内的媒体报道经常把卧底侦查和诱惑侦查混淆,其实这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笔者认为,卧底侦查一般是指侦查机关选派专门的侦查人员,通过改变身份,获得犯罪分子的信任,在一定期限内潜伏于犯罪组织内部,收集犯罪组织的内幕信息,或者从内部瓦解犯罪组织,以配合案件侦破的一种秘密侦查方式。
运用卧底侦查的方式打击犯罪,为各国法律所认同。
美国最早关于卧底侦查的立法是《洗钱控制法》,授权政府使用卧底勤务或线民的方式侦查违法金融交易活动,后来卧底侦查逐渐法制化。
德国1992年的《刑事诉讼法》就规定了卧底侦查的条款,并在1994年的修正案中作了进一步的明确。
我国台湾地区今年也提出了“卧底侦查法”草案。
从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无论是《人民警察法》还是《刑事诉讼法》,都没有关于卧底侦查的规定。
卧底侦查依然处于法律的边缘。
但是,卧底侦查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此带来的问题包括:第一,卧底侦查的适用条件,尚无明确规定。
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卧底侦查?卧底侦查的批准、行使、监督,应当遵循什么样的程序,也没有规定。
第二,卧底侦查人员违法犯罪问题,尚无法律的界限。
为了赢得犯罪组织的信任,参与其中并从事一定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不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卧底警察出于侦查目的而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否符合刑法上的正当行为理论?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允许卧底侦查人员犯罪的范围有多大?第三,卧底侦查人员的权利保障问题,尚无完善的措施。
卧底侦查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活动,在侦查过程中,如果卧底警察的身份不慎泄露,极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即使卧底警察在破案之后恢复身份,也极有可能遭到犯罪分子的疯狂报复。
如何对卧底警察的人身和其他权益进行有效的保障?如果法庭要求卧底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该如何保护其身份的隐秘性?上述问题在我国当前的法律中均找不到明确的答案。
反卧底问题

反卧底问题摘要:一、反卧底问题的背景和定义1.卧底行动的起源和发展2.反卧底问题的提出和重要性二、反卧底策略和方法1.严格审查和监控内部人员2.提高警惕性和识别潜在卧底的能力3.制定和执行反卧底行动计划三、反卧底问题的挑战和应对1.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应对2.法律和道德的边界3.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四、反卧底问题在我国的现状和应对1.我国的反卧底工作历史和现状2.我国应对反卧底问题的策略和方法3.我国反卧底工作的未来展望正文:反卧底问题是指在情报收集、侦查和反恐等活动中,如何防止和打击敌对势力派遣卧底进入我方组织或重要部门的行为。
卧底行动自古有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卧底手段也日益翻新,这对反卧底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应对反卧底问题,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和方法。
首先,严格审查和监控内部人员,通过对申请者和现有员工的背景调查、心理测试和行为监控等手段,尽可能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卧底。
其次,提高警惕性和识别潜在卧底的能力,通过培训和教育,使组织成员了解卧底的特点和行为模式,提高识别和防范意识。
最后,制定和执行反卧底行动计划,一旦发现卧底,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清除。
在应对反卧底问题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应对、法律和道德的边界等。
因此,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反卧底问题。
在我国,反卧底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反卧底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制定严格的审查制度、加强内部监控、开展反卧底培训等。
在应对反卧底问题的过程中,我国始终坚守法律和道德的边界,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间谍行为。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反卧底问题的关注和投入,提高我国应对反卧底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侦查案件中法律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侦查案件是法律实施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侦查过程中,法律问题贯穿始终,如何正确处理这些法律问题,是侦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侦查案件中的法律问题。
二、侦查案件中的法律问题1. 侦查权限问题侦查权限是指侦查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法享有的调查、取证、强制措施等权力。
侦查权限的合理行使,是确保侦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1)侦查权限的合法行使侦查机关在行使侦查权限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超越职权、滥用职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依法进行侦查活动,不得非法搜查、非法侵入他人住宅、非法扣押财物等。
②依法收集证据,不得伪造、隐匿、毁灭证据。
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如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
(2)侦查权限的合理限制侦查权限的合理限制,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侦查机关在行使侦查权限时,应当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不得进行侮辱、诽谤、威胁等行为。
②侦查机关在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依法保障被强制措施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滥用强制措施。
2. 侦查程序问题侦查程序是指侦查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调查、取证、强制措施等活动。
侦查程序的合法、公正,是确保案件质量、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关键。
(1)侦查程序的合法性侦查程序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侦查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当依法进行,不得违反法定程序。
②侦查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侦查程序的公正性侦查程序的公正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侦查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当公正、公平地处理案件,不得偏袒一方。
②侦查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证据问题证据是侦查案件的重要依据,证据的合法性、充分性,直接关系到案件的质量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论卧底侦查的法律基础

论卧底侦查的法律基础作者:黄晓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30期摘要卧底侦查是秘密侦查中的一种,对于侦破有组织犯罪及“无受害人犯罪”具有显著效果。
但由于实践中卧底侦查常常出现破坏法制、侵犯人权的后果,因此其存在、使用的正当性遭到了公众的质疑。
很显然要保证侦查机关在实施卧底侦查时具有正当性,就必须在理论上具有坚固的法律基础。
关键词卧底侦查法律基础人权作者简介:黄晓,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254-02卧底侦查作为一种秘密侦查手段,以隐藏身份打入犯罪环境,从犯罪对象内部收集犯罪信息、获取犯罪证据的方式,在打击日益现代化、集团化、严密化和智能化犯罪的过程中具有传统侦查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虽然卧底侦查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如破坏法制、侵犯人权等一些在善良民众看来不正义的甚至违宪的“罪恶”,但相对于犯罪所带来的危害,现代社会即使是一些标榜重视民主与人权保障的西方法治国家也将其视为是一种“必要的恶”而大行其道。
就法理而言,法治国家以人权保障为终极目标,对于那些过高干涉公民私权利的公权力,法律必须加以明确、具体的规定,即法律是干预行政的刹车和油门。
公权力措施受较多的法律羁束,公民相对而言会受到较多的法律保障。
同样,要保证侦查机关在实施卧底侦查时能够“名正言顺”而不致被民众混淆,背上“违宪”的骂名和“欺诈性司法”的嫌疑,就必须具备法律授权的基础,即理论上需具有坚固的法律基础,从而证明其正当性。
一、卧底侦查的宪法基础现代民主法治国家中的宪法作为公民权利的大宪章是建构在限制国家权力、保护人民自由权利的基本理念之上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国家权力对私人造成不当的侵害,即政府不能假借维护治安(公益优先)之名,而恣意剥夺或限制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使“尊重和保障人权”获致了最高的法律效力。
卧底警察的保护与规制之研讨

卧底警察的保护与规制之研讨随着无间道、生死卧底等优秀影视作品在国内的持续走热,人们开始逐渐熟悉“卧底警察”这样一个字眼。
但是大多数人可能更关心剧作中卧底者生命的安危,很少有人会去关注这些刀尖上跳舞的人所引发的众多法律问题。
然而时至今日,新型犯罪频发,犯罪方式日益多元化、组织化,毒品犯罪、集团犯罪和恐怖犯罪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各国社会安全的三大毒瘤。
由于它们往往具有“分工行为的精细性、犯罪成员的职业性、犯罪活动的高度掩饰性、组织体系的严密性与重纪律性”这样一系列区别于普通犯罪的特色,使得瓦解该类犯罪相当不易。
一般的犯罪侦查手段只能网罗外围分子,无法触及核心部分,所以有点黔驴技穷。
而卧底警察地运用被认为是一种对付此类犯罪的最后有效手段。
遗憾的是,这样一种颇为有效的侦察方式,在我国依然游荡于法律的边缘,无论是《人民警察法》,还是《刑事诉讼法》都没有关于此的规定,由此衍生了众多相关问题:卧底警察的生命随时岌岌可危,我们如何才能保障;卧底警察在侦查犯罪中可能倾注自己的情感,认同了帮派组织,发生了角色转换甚至变节,我们又如何避免之;由于侦察方式的特殊性,卧底者必然会相当程度地使用许多不正当行为,侵害当事人或无辜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如此“以不正对不正”是否妥当,如何运用方不至于失控,都有疑问。
于是填补当前卧底警察运用上的立法空白并对其进行有效规制,成为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卧底警察与相关概念的辨析及其选任一般的犯罪侦查模式,无非是侦查者接到报案后主动依职权去找寻并分析犯罪证据,再依循犯罪线索逮捕嫌犯。
而卧底这种侦查模式却正好相反,它往往更依赖于潜藏于犯罪组织内部的卧底人员提供的秘密情报和相关证据,来里应外合地摧毁犯罪组织,遏制正在形成的犯罪并指证犯罪成员。
大致有三种近似的概念会包含在其中,即线民、卧底者与卧底警察。
而卧底警察正是这其中最典型又最具争议的卧底方式。
为了使讨论的焦点明确,首先应当将上述概念予以厘清。
浅谈卧底侦查

浅谈卧底侦查卧底侦查是秘密侦查的形态之一。
我国台湾学者对此有较深研究。
他们认为,卧底侦查犯罪系指经国家侦查机关特别挑选之刑事侦查人员,隐藏其原有身份,以“打入”之方式,潜伏于所欲侦查之组织或环境,以对抗具有高度危险或高度侦查困难等不易破获之犯罪。
卧底侦查的目的在于获取情报和侦查疑难案件,其具体任务有三:一是获取情报,即通过进入犯罪组织内部,接触相关人员,掌握其行动细节和发展动态;-是获取证据,即在外线侦查手段已穷尽,而必需一定证据材料时作为最后的手段而运用;三是在必要时事前制止犯罪。
如遇恐怖主义犯罪的预谋准备阶段。
从目的和功能上讲,卧底侦查存在几个步骤或阶段:第一,通过初步侦查,掌握有组织犯罪的活动规律并寻找渗入内部的契机;第二,选择合适的侦查员作为卧底,以适当的隐蔽身份打入犯罪组织并设法赢得其信任;第三,通过隐秘灵活的侦查,获取该组织的第一手资料并及时予以反馈;第四,配合外线侦查力量,开展针对该组织的全面性打击并彻底摧毁之。
诱惑侦查指侦查人员或其合作者作为圈套,引诱他人实施犯罪,待被诱惑者实施犯罪时将其抓获的侦查方法。
我认为这是一种“钓鱼式”,有违法的性质。
而卧底侦查员通常要使用化名,隐瞒身份接近侦查对象,从而开展侦查。
二者都属于秘密侦查,且使用欺骗手段。
但前者是长线侦查;而后者历时较短。
前者主要在于获取情,对案件侦破起间接作用;而后者的目的在于直接将犯罪的时空条件暴露在侦查人员视野从而破获案件。
其次,卧底侦查的任务与特情有交叉。
从身份看,特情一般不需伪装或隐瞒身份,相反其本来身份是一种掩护。
而卧底侦查员则必须具备侦查权,因而只能由警察担当。
再次,卧底侦查和“侦查陷阱”也有区别。
后者是指在诱惑侦查中,使用了“犯意诱发”的方式。
美国法的“圈套”理论将犯意诱发型与机会提供型相区别。
判例大体采取的态度是,犯意诱发型违法,机会提供型则合法。
所以,“侦查陷阱”通常作为“陷阱抗辩”的理由。
最后,卧底侦查不同于化装侦查。
关于卧底侦查法律规制的思考

关于卧底侦查法律规制的思考
史荣华;徐公社
【期刊名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21)6
【摘要】卧底侦查在打击有组织犯罪和团伙犯罪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尽管卧底侦查必须使用一定带欺骗性质的侦查手段,有时还要参与某些犯罪行为,但却是追求司法公正价值和打击犯罪功利价值之间平衡的必要选择。
对卧底侦查应实行严格的司法审查机制;卧底侦查的对象应具有特定性;卧底侦查中获取的物证具有证据能力;应完善卧底警察权益保障机制,并明确违法侦查的责任机制。
【总页数】6页(P144-149)
【关键词】卧底侦查;正当性;立法;规制
【作者】史荣华;徐公社
【作者单位】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8.2
【相关文献】
1.卧底侦查法律规制问题探析 [J], 朱广勤
2.论卧底侦查的法律规制 [J], 施俊镇
3.论卧底侦查争议问题及其法律规制 [J], 蔡杰;严从兵
4.关于卧底侦查法律规制的思考 [J], 阿巴拜克力·卡德尔(译)
5.卧底侦查的价值冲突与法律规制 [J], 刘丽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