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诱惑侦查

合集下载

论诱惑侦查

论诱惑侦查

论诱惑侦查【摘要】本文将探讨论诱惑侦查的重要性和影响。

在我们将探讨诱惑力对侦查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介绍侦查方法,包括技术手段和实地调查。

然后我们将讨论诱惑侦查的危害性,包括对个人隐私和安全的威胁。

随后我们将提出防范措施,包括加强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最后我们将展望诱惑侦查的发展前景,包括新技术的应用和趋势。

通过本文,读者将对诱惑侦查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

【关键词】引言,诱惑力,侦查方法,危害性,防范措施,发展前景,结论1. 引言1.1 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诱惑侦查的手段也在不断升级,更加隐蔽、智能化,使得侦查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我们必须加强对诱惑侦查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加强防范,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以免成为诱惑侦查的受害者。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诱惑侦查的诱惑力、侦查方法、危害性、防范措施以及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地对抗诱惑侦查带来的安全风险。

通过加强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实现网络空间的清朗与和谐。

2. 正文2.1 引言中的诱惑力引言中的诱惑力是指在侦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诸多诱惑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侦查人员的思维和行为,导致侦查工作的不公正性和不准确性。

诱惑力可能来自于案件本身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侦查人员可能会因为案件的影响力和挑战性而产生浮躁的心态,导致侦查工作的不稳定性。

诱惑力也可能来自于外部的环境和压力,比如来自上级领导或政府部门的指令和要求,侦查人员可能会因为权力的影响而产生依赖和盲从的心态,导致侦查工作的不独立性和客观性。

引言中的诱惑力是一个需要侦查人员高度警惕和自我约束的问题,只有保持谨慎和正直的态度,才能有效地保障侦查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2.2 侦查方法侦查方法是指警察、私人调查员以及其他执法机构使用的技术和技巧,用来获取证据和信息以解决案件或者调查某一事件。

在诱惑侦查中,侦查方法至关重要,因为好的侦查方法能够帮助侦查人员顺利获取关键信息,从而有效打击犯罪活动。

论诱惑侦查

论诱惑侦查

论诱惑侦查摘要:诱惑侦查具有打击犯罪的高效性和侵犯人权的高风险性,我国因立法上的空白导致该侦查方式在实践中颇受争议。

本文基于这一问题在介绍其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探讨了诱惑侦查种类的价值分析给出一个明确定位,从而对其给予合理的法律规制。

关键词:侦查诱惑侦查法律规制一、诱惑侦查的概念和分类诱惑侦查含义甚广,常指由侦查人员设置圈套或诱饵,暗示或诱使侦查对象暴露其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行为,待犯罪行为实施时或结果发生后,拘捕被诱惑者。

理论界普遍将诱惑侦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提供机会型的诱惑侦查,即被诱惑者已经具有犯罪意图并可能已经实施了一定的犯罪行为,或者已经为实施犯罪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侦查机关为了获取证据,而提供了有利于其进一步实施犯罪的机会或者客观条件;二是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即被诱惑人实际上并无犯罪的意图,而正是侦查人员主动积极的刺激行为使他在强烈的诱惑下产生犯意,进而实施了犯罪行为。

二、诱惑侦查类型的价值评价(一)“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的价值评价刑事司法公正的主要指标就是使刑事案件能得到客观、公正、公平的处理,从而实现刑事司法的直接目的。

反映在诱惑侦查活动中,就是诱惑侦查活动的客观、公正、公平性。

在“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中,侦查机关使用侦查陷阱超过了打击犯罪的界限,产生了引诱清白之人犯罪、“制造犯罪”的嫌疑,对于本无犯意、只是在诱惑甚至参与下才实施犯罪的侦查对象追究刑事责任有不公平之嫌,侵犯了公民的不受公共权力干涉的人格自律权。

公民作为有理性的人,对自己不触犯法律的行为,可以在社会容许的范围内自律决定,不受任何公共权力的干涉;人性弱点中的贪心只要不是明确地表现为犯罪意图,对社会秩序没有造成任何妨碍,应准许其通过自律加以修正。

如果利用人性弱点使其实施本来不会发生的犯罪,这无疑是在引诱清白之人犯罪;其形式上的“欺骗性”特点,易使侦查对象甚至普通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弱化。

因此,“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背离了法律精神和社会的价值标准,必然会在社会上产生消极影响。

我国诱惑侦查行为的反思与修正

我国诱惑侦查行为的反思与修正

我国诱惑侦查行为的反思与修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在刑事诱惑侦查行为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修正。

本文从我国诱惑侦查行为的起因、问题、反思和修正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诱惑侦查行为的起因诱惑侦查行为是指警察以虚假身份或手段,引诱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以便进行侦查、抓捕和起诉的一种行为。

这种行为往往出现在很多严重犯罪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对于一些特别轻微且容易被发觉的案件,警察通常不会采取这种方式。

二、诱惑侦查行为存在的问题1. 违反人权。

诱惑侦查是通过诱骗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以达到抓捕目的,这样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侵犯。

2. 法律风险大。

在采取这种行为时,往往需要精心策划和操作,一旦行为过激、超出了侦查的范围,就很容易引发法律纠纷,甚至导致案件撤销。

3. 执法权威受损。

过度采用诱惑侦查行为容易导致执法权威受损,严重影响警察的公信力和形象。

三、对诱惑侦查行为的反思我国在进行诱惑侦查行为时,需要进行反思,认真权衡利弊,并且提出有效的修正意见。

1. 人权保护。

在进行诱惑侦查行为时,要严格依法操作,尊重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杜绝过度侵犯人权的行为。

2. 法制化操作。

严格规范诱惑侦查行为的操作程序,避免因为操作程序不规范导致违法行为的出现。

3. 执法规范化。

健全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执法标准和操作流程,有效防范过度采用诱惑侦查行为所引发的法律风险。

四、对诱惑侦查行为的修正方向1. 强化执法监督。

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加强对警察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合规。

2. 完善法律规范。

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科学规范诱惑侦查行为,严格规定警察进行诱惑侦查行为的条件和范围。

3. 提高执法素质。

加强警察的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素质,减少不必要的侦查行为。

诱惑侦查行为是一种必要的警务手段,但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引发一些法律和人权问题,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我们需要从严管理诱惑侦查行为,保障被侦查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合规。

诱惑侦查初探-刑事诉讼法理角度的思考

诱惑侦查初探-刑事诉讼法理角度的思考

诱惑侦查初探-刑事诉讼法理角度的思考【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诱惑侦查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和法律风险。

首先介绍了侦查的定义和重要性,然后详细分析了诱惑侦查的概念以及刑事诉讼法对其规定的相关内容。

接着讨论了诱惑侦查的合法性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

最后总结了诱惑侦查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对刑事诉讼法的完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诱惑侦查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和局限,从而为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诱惑侦查、刑事诉讼法、理论角度、定义、重要性、概念、规定、合法性、法律风险、合理性、完善建议1. 引言1.1 概述诱惑侦查是刑事侦查中的一种特殊手段,通过利用诱惑等方式来引诱犯罪嫌疑人主动暴露罪行。

在法律实践中,诱惑侦查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帮助警方获取关键证据,推动案件侦办的进展,达到社会正义的目的。

诱惑侦查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一些人认为其可能涉及侵犯人权或法律道德问题。

对于诱惑侦查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引起了学者和法律界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刑事诉讼法理角度对诱惑侦查进行初探,探讨其定义、重要性、法律规定、合法性问题以及潜在的法律风险。

通过对诱惑侦查的分析和讨论,旨在为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平衡犯罪打击和个人权益保护的关系,维护司法公平和正义。

1.2 研究意义对诱惑侦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通过对其定义、规定和合法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侦查手段,还可以推动我国刑事司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促进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

2. 正文2.1 侦查的定义与重要性侦查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警察、检察官或其他执法人员对犯罪行为进行调查和收集证据的过程。

侦查的目的在于找出犯罪嫌疑人,确定犯罪事实,为后续的审判提供充分的证据。

侦查是整个刑事司法程序的基础,没有有效的侦查工作,就无法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

侦查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对诱惑侦查法治化的思考

对诱惑侦查法治化的思考
对诱惑侦查法治化的思考
汇报人: 2023-12-19
目录
• 引言 • 诱惑侦查概述 • 诱惑侦查法治化的必要性 • 诱惑侦查法治化的具体措施 • 案例分析:诱惑侦查实践中的
问题与挑战 •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手段日益复杂,诱惑侦查作为一种有效的侦查手段逐渐 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实践中,诱惑侦查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明确的法 律规定、操作不规范等。
提高侦查效率
通过法治化的诱惑侦查,可以规范侦 查行为,减少不必要的程序和时间, 提高侦查效率。
提高准确性
法治化的诱惑侦查可以确保侦查行为 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减少因非法手段 导致的错误和失误,提高侦查的准确 性。
防止权力滥用与腐败现象
防止权力滥用
通过法治化的诱惑侦查,可以规范侦查人员的行为,避免因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现象。
背景描述
某地警方在一次打击走私犯罪的行动 中,因诱惑手段不当,导致一起案件 被撤销。
问题分析
结论
警方在使用诱惑手段时,必须严格遵 守法律规定,否则将面临法律责任。 同时,司法机关也应对不当的诱惑手 段进行监督和纠正。
该案件因警方诱惑手段不当,导致案 件被撤销,警方因此被追究了责任。
06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02
诱惑侦查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诱惑侦查是指侦查机关以实施某种利益或特权为诱饵,诱使 犯罪嫌疑人暴露其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行为,再根据其暴露 的犯罪意图和实施的犯罪行为将其定罪处罚的侦查活动。
特点
诱惑侦查具有主动性、欺骗性、诱导性等特点,其实质是以 “诱”的方式使犯罪嫌疑人暴露其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行为 。

略论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

略论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

诱惑侦查,又称诱饵侦查,指的是侦查机关设置圈套,以实施某种行为有利可图为诱饵,暗示或诱使侦查对象暴露其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行为,待犯罪行为实施时或结果发生后拘捕被诱惑者的特殊侦查方法。

①作为一种秘密侦查手段,其欺骗性、诱导性的特点虽有引诱犯罪、冲击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和道德风险,但在传统侦查方式应对日趋智能化、隐蔽化的刑事犯罪捉襟见肘时,诱惑侦查以高效的证据查取优势,赢得了各国侦查机关的青睐。

同样在我国,这一新型的特殊侦查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毒品犯罪、贿赂、伪造货币、组织卖淫、黑社会性质犯罪的侦破之中。

由于立法中欠缺对秘密侦查的规制,诱惑侦查长期处于法外运行的状态,作为一种日常实施的侦查手段,其合法性、正当性不断引发质疑。

2012年的刑诉法对隐匿身份的秘密侦查手段进行了立法规范,诱惑侦查的合法地位得以确立。

但是新刑事诉讼法对此类手段仅进行了概括性的授权,并未规定具体的实施程序与要求,对引诱犯罪的界限、违法诱惑侦查的法律后果等问题均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为此,本文将结合刑诉法修正案中的相关条文、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略作讨论。

一、新刑事诉讼法对诱惑侦查方式的规制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

但是,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

所谓隐匿身份实施侦查,是指以人力为载体的、以欺骗为主要表现特征的各种秘密侦查方法,包括线人(在中国的语境中经常被称之为特情)、卧底、诱惑侦查,因为此类手段通常表现为改变身份进行侦查,学术界也将其称为乔装侦查。

②由此可见,隐匿身份的字样代表了各种乔装侦查手段,因此,刑诉法修正案对隐匿身份实施侦查的法律规定,同样适用于诱惑侦查方式,具体而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适用原则。

诱惑侦查只能服务于查明案情的目的需要,基于必要性原则实施。

也就是说,只有在其他侦查方法获取证据或侦破案件的希望渺茫或十分困难时,才能使用诱惑侦查的方式。

论诱惑侦查的法理正当性

论诱惑侦查的法理正当性

论诱惑侦查的法理正当性论诱惑侦查的法理正当性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对诱惑侦查是否具备法理正当性进行了长期的论争与探讨,各派学者从不同的价值立场出发,分别论证论文联盟了诱惑侦查的法理正当性和弊端性。

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要认同诱惑侦查的正当地位,必须进一步追问其正当化的法理基础。

通过梳理各方论点发现,要判明诱惑侦查是否具有法理正当性,不可避免地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为何诱惑侦查包含的侵权行为具有一定的许容性?第二,为何在其他情形下可能视为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许容性?第三,为何对尚未真正实施犯罪的对象采取主动性的侦查具有一定的许容性?第四,为何采取欺骗及诱导策略具有一定的许容性?第五,为何可能违背罪责自负原则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许容性?一、关于“诱惑侦查包含的侵权行为具有一定的许容性”的质疑可以从公民权利的相对性和公共利益在一定条件下的优先性予以解释。

公民基本权利受宪法保护不得随意侵犯,但从来都没有绝对权利,为维护公共秩序或避免紧急危难时可合理限制公民权利,即公民需要让度一部分个人权利,这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就诱惑侦查可能影响公民意思自决的自由而言,“为了重大国家刑事追诉的利益(排除高度的社会危害以建立法秩序),对于嫌犯的个人利益(例如,意思形成的真实自由)的破坏,应可以被容许”。

就诱惑侦查可能侵犯公民的隐私权来说,国际人权法理学认为隐私权不是一个绝对价值,如果出于侦查犯罪的目的,只要满足必要性和合比例性检验标准,秘密警务就是合法的。

倘若出于侦查某些严重犯罪的目的,诱惑侦查的侵权性只要没有超过必要与合理的限度,应当可以容许。

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二、关于“在其他情形下可能视为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许容性”的质疑笔者认为可将诱惑侦查中采取的在其他场合可能视为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看作正当化事由,从而取得正当性。

论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

论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

论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诱惑侦查在打击特定犯罪时具有独特优势,在我国侦查实践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采用。

但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所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但书条款却对诱惑侦查的合法性给予了否定性评价。

本文拟从两大法系主要代表性国家对于这一问题的规制着手,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引入诱惑侦查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制度设计进行探讨。

标签:诱惑侦查;犯意诱发型;机会提供型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

根据该决定,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

但是,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

”该条款确认在司法实践中可以采用秘密的侦查手段,但其但书条款中对于引诱他人犯罪的秘密侦查手段——“诱惑侦查”——予却给了否定性评价。

对此,笔者认为,尽管诱惑侦查作为一种本质上具有欺骗性的侦讯手段,不可避免地存在国家公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公权力而带来的便利、诱使没有犯罪意图的公民从事犯罪活动的道德风险,但使用诱惑侦查手段应对现代社会出现的新型犯罪却存在必要性和合理性,不应对此采取“一刀切”式的完全否定,而应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相关国家的经验,建立有效的法律制度来对其进行规制。

一、诱惑侦查及其发展历程“诱惑侦查”,又叫做“警察圈套”“侦查陷阱”,泛指侦查机关的工作人员或者受侦查机关指挥的人员故意设定某种能够诱发犯罪的情形以诱使他人犯罪,或者为实施犯罪提供某种便利性的机会以鼓动他人犯罪,与此同时侦查机关以此为根据提起刑事指控,是现代国家为了追惩“隐蔽性无被害人犯罪案件”而采用的特殊侦查方式。

通过这种侦查手段,侦查机关能够将犯罪实施者的完整犯罪过程进行全程掌控,破案效率高,取证容易并且难以翻供,尤其是在侦破诸如走私、偷渡、毒品、伪造货币等新型犯罪中往往能够达到人赃俱获的效果。

浅论诱惑侦查

浅论诱惑侦查

● _ ¨ 。。 侦 制 _ 榄, 刑 l 要0l h_ 皋 ¨l ; 提出 l 查 l 在 l
事 犯罪领域 中 诱惑侦查在合理范围 内 可存在’其关键 i 。_ _ 在于如何界定该合理范 围的界限; 而在行改执法中 诱i :
0 巷 有存在 适用的 侦查 没 ’ 空间q
浅论诱 惑侦查
口 朱燕玲
因此 刑 事 侦 查机 关 在 采 取 诱惑 侦 查 时应 特 别 相 关 的 理 论 分 析一 般 只 要符 合 以下 的要件 则 该 诱 惑侦 查 是可 以存 在 的 : 1 明 确 诱惑 ()
对 于行 政执 法 的 诱惑 侦 查的 不合 法 性 , 者 以非 法 营运 这 笔
执 法 中 了 。在刑 事 犯 罪领 域 中 , 惑侦 查 是指 为 了 侦破 某些 极 诱 输 条 例》 6 的规 定 , 成 非法 营运 的条 件 有两 个 : 是 未 第 4条 构 一 具 隐 蔽性 的特 殊 案 件 , 查人 员或 者 协助 人 员特 意 设计 某种 诱 侦 取 得道 路运 输经 营 许可 ; 二是 以营 利 为 目的进行 道 路运 输经 营 。 发 犯 罪 的情 境 , 者根 据 犯罪 活动 的倾 向提 供其 实 施 的条件 和 或 在 日常 社 会 生活 中 , 非法 营运 现 象 确 有其 社 会 危 害性 , 应 机 会 , 犯罪 嫌疑 人 进 行 犯罪 或 自我 暴露 时 当场 将 其拘 捕 的一 待 当予 以打 击 。然 而 通 过 “ 惑 侦 查” 种 牺牲 程 序 正 义 的方 式 诱 这 种特 殊侦 查 活动 。笔 者认 为 , 事犯 罪 领域 中, 一定 合理 范 刑 在 来 换 取所 谓 的“ 会稳 定 ” 得 不偿 失 的 。笔 者 认 为 , 社 是 在行 政 执 围内诱 惑侦 查可 存在 , 关键 在于 如何 界定 该合 理范 围的 界 限, 其 法 中并 不 需要 使 用 诱 惑侦 查 。行 政 违 法 行 为 的危 害 性 远 小 于 而 在 行政 执 法 中 , 诱惑 侦 查 没有 存 在 、 适用 的空 间 。 刑 事 犯罪 领 域 , 且 行 政 管理 可 以运 用 多种 方 式 进 行 , 可 不 而 大 刑事犯罪 中诱惑侦查存在合理界 限分 析 必 运用 诱 惑 侦查 , 惑 侦查 若 是运 用 不 当反 而 会 引起 社 会 的不 诱

论诱惑侦查

论诱惑侦查

摘要诱惑侦查,是刑事诉讼中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

虽然国外学术界对此早有研究,但在我国的犯罪侦查理论研究上则是一个新的领域。

诱惑侦查的两种类型是“犯意诱发型”和“提供机会型”,从法律原则角度看,笔者认为“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基本上是合法与合理的,而“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则可能引起诸多违法的后果,两者必须加以区分。

对于实践中的诱惑侦查,有必要从适用范围、适用对象、行为方式和程序控制上进行规制,将我国的诱惑侦查纳入法律的运行轨道。

关键词:诱惑侦查、犯意诱发型、提供机会型、法律规制1、诱惑侦查的概念、类型及其界线(一)诱惑侦查的概念辨析虽然诱惑侦查在各国的犯罪侦查活动中都早已有之,但“诱惑侦查”作为专业术语,对我国的法学界来说可能还有点陌生。

严格考究,它直接引鉴于日本的犯罪侦查学界,而溯源于美国。

从五十年代始,日本的法学研究杂志上就已频频出现有关“诱惑侦查”的论文,由于中日文的天然联系,中国最初的研究多转用了该词。

但是美国早在三十年就对此展开了充分研究,并形成了为诸多国家得以效仿的学说和判例。

我国许多学者认为我们所说的诱惑侦查即美国的“侦查陷阱”或“侦查圈套”(entrapment),实乃误解。

因为entrapment在美国是指“侦查机关在本来并无犯罪倾向的无罪者心里植入(implant)犯罪意图,诱使其实施(AttorneyGeneral 犯罪行为,然后使之受到追诉。

”美国司法部1981年《关于秘密侦查的基准》‘sGuidelinesonFBIUndercoverOperations)的J项中亦认为entrapment乃“诱惑或鼓动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手段”,并应尽可能避免。

显然,美国对“圈套”或“陷阱”是持否定态度的。

笔者注意到在美国关于entrapment的文献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词——“encouragement”,可以直译为“刺激侦查”,美国对它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的,实际上这才是笔者所说的诱惑侦查。

所以诱惑侦查与“侦查陷阱”并非同一概念,而是涵盖了后者的含义。

论诱惑侦查的合法性界限

论诱惑侦查的合法性界限

论诱惑侦查的合法性界限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了诱惑侦查,使诱惑侦查有法可依。

诱惑侦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判断其合法性,厘清其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对达到诱惑侦查的预期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学术界、实务界对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判断方法和标准。

本文拟对各国司法实务和学术讨论中采取的几种主要标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合法性判断标准。

诱惑侦查合法界限客观标准主观标准一、诱惑侦查的含义诱惑侦查是指国家侦查人员及有关协助人员提供实施犯罪的有利条件,诱使他人实施某种犯罪,并在犯罪实施时或结果发生后拘捕犯罪人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

诱惑侦查强调侦查行为的诱惑性,在实施诱惑侦查的过程中主动为有犯罪倾向的人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当犯罪行为正在进行或结束后,对嫌疑人予以抓捕。

这既有利于提高案件侦破效率,也有利于减轻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二、几种主要标准的反思美国是使用诱惑侦查最为广泛的国家,在早期阶段,美国刑法遵循“犯罪就是犯罪。

与其发生的环境无关”的基本态度,因而对诱惑侦查采取了比较放任、宽容的态度,认为诱惑侦查不存在非法的问题。

后来,一些有影响的判例使人们开始批判政府引诱犯罪的做法,并最终将“警察圈套”上升为一种无罪的抗辩事由,以防止诱惑侦查措施的滥用。

自此,诱惑侦查有了合法与非法之分。

判断诱惑侦查合法性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学说,一是主观标准,二是客观标准,三是主客观混合标准。

以下对三种标准分别进行阐述:(一)对主观标准的反思主观说认为,依主观标准来看,诱惑侦查能否成立, 不考虑警察的引诱侦查行为,而主要取决于被告人在被诱惑之前是否有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倾向,如果侦查机关的引诱行为针对的只是一个已有实施犯罪心理倾向或意图的人,则诱惑侦查不能成立。

[1]主观主义从主观方面判断被告人是否为诱惑侦查的适用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诱惑侦查对公民的品德进行随机检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从被告人的主观倾向考虑诱惑侦查的合理性具有以下缺陷。

略论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

略论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

略论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诱惑侦查,又被称为秘密侦察或渗透调查,指的是执法机关为了获取特定信息或证据而采取的一种侦查手段。

在这种手段中,执法人员会以特定身份潜入目标团体或组织,并与目标人员接触以获取信息。

虽然这种侦查手段在一些国家被广泛应用,但其合法性和合规性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以法律规制的角度略论诱惑侦查。

第一,警察权力的界定。

警察权力是执法机关依法行使职能的基础。

在进行诱惑侦查时,警察的权力总体上应受到法律的限制。

首先,警察不得使用过分的手段或诱骗目标人员从事违法活动。

警察的行为应在法律授权和规定的范围内,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其次,警察在进行诱惑侦查时,应遵循工作纪律和法律规定,并对其行为负责。

第二,相关法律法规。

在很多国家,法律和法规对诱惑侦查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规制。

这些规定旨在防止滥用警察权力和保护公民隐私。

在美国,例如,联邦调查局(FBI)需要获得法院批准才能进行渗透性调查。

这个审批过程确保调查的合法性和适当性,以防止滥用权力。

此外,一些国家还制定了具体的法律来规范诱惑侦查的边界。

第三,证据的法律效力。

诱惑侦查所收集的证据在法庭上通常具有法律效力。

但有时候,法庭可能会对这些证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提起质疑。

因为诱惑侦查在设计和实施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警察可能会收集到一些虚假或不准确的证据。

因此,在使用诱惑侦查结果作为证据时,法官和陪审团需要评估证据的可靠性和证人的可信度。

第四,隐私权的保护。

诱惑侦查行为通常涉及侵犯目标人员的隐私权。

虽然诱惑侦查可能有助于揭示潜在犯罪活动,但执法机关在搜集信息和证据时,必须遵守隐私权保护的原则。

这包括限制侦查的范围和时间,并确保侦查行为不会过度干扰目标人员的日常生活。

第五,道德伦理的考量。

除了法律规定,诱惑侦查还需要考虑道德伦理因素。

警察和执法机关在进行这种侦查活动时,必须考虑其合法和道德的性质。

这包括确保诱惑侦查不会造成无谓的伤害,并使其与国家的法律和伦理价值观保持一致。

论诱惑侦查相关制度的规制.doc

论诱惑侦查相关制度的规制.doc

论诱惑侦查相关制度的规制-社会经济的发展,隐蔽性、组织性、复杂性的刑事案件越来越多,对传统的侦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我国目前法律对诱惑侦查仅作出概括性定义,尚未作出明确性立法规制。

一、诱惑侦查的基本含义(一)诱惑侦查的概念分析“诱惑侦查”一词源于美国的“encouragement”(意思是鼓动侦查或刺激侦查)。

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法学研究杂志上已多次出现有关“诱惑侦查”的①。

后我国最初的研究转用该词。

在我国对于诱惑侦查概念的界定有以下几种:诱惑侦查指国家侦查机关、侦查人员或其代理人,在掌握了一定的犯罪线索而又无足够证据时,特意设计一定的犯罪情景或提供一定条件和机会,诱使犯罪嫌疑人暴露犯罪意图或实施犯罪行为对其进行拒捕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

②诱惑侦查指为了侦查隐蔽且“无被害人的犯罪”,侦查人员以某种行为有利可图为诱饵,诱使被引诱对象进行犯罪,等犯罪行为实施时或结果发生后拘捕被诱使者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

③综上,诱惑侦查是指在重大复杂犯罪案件中,侦查机关在使用其他手段不能获得充分证据或不能逮捕犯罪嫌疑人时,使用提供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方法来收集证据或诱捕犯罪嫌疑人的特殊侦查手段。

(二)诱惑侦查的基本类型依据国外学术界研究,一般将诱惑侦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被诱惑者本来就已经产生犯罪倾向(人本身就具有弱点)或者已有先前犯罪行为,而诱惑者仅仅是提供了一种有利于其实施犯罪的客观条件和机会,即为“机会提供型”。

其特征是:侦查者的行为旨在诱使潜在的罪犯现身或使其犯罪行为暴露,诱惑行为充其量只是为被告提供一有利作案条件。

第二种是,侦查机关促使被诱惑者产生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即为“犯意诱发型”。

其特征是:被诱惑者虽被侦查者认为是犯罪嫌疑人,但实际上他并无犯罪意图不想犯罪,而正是诱惑者采取了主动、积极、过度、不适当的刺激行为使其在强烈的诱惑下实施了犯罪行为。

④二、国外诱惑侦查的内容及借鉴意义(一)美国关于诱惑侦查的形成及其判例(二)日本关于诱惑侦查的规制日本在诱惑侦查制度的发展上呈现出不断矛盾与完善的特点。

侦查学论文论诱惑侦查

侦查学论文论诱惑侦查

论诱惑侦查——我国诱惑侦查的现状及未来展望摘要诱惑侦查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在实践中被大量的使用。

但是适用范围及标准在法律上都不够明确,而部分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做得比较完善了,他们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的诱惑侦查法制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参考意义。

因此,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现状及美、日等国的发展历程后,针对法制化后有效打击犯罪的价值,对规范诱惑侦查做出具体的意见。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的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法律的完善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发展。

关键词诱惑侦查的概念国外的历史借鉴中国现状未来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犯罪的案件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犯罪证据也越来越难以收集,犯罪渠道越来越多样,难以捉摸。

这种情况对侦查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技能的使用,比如诱惑侦查。

然而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各种方面的制度不全面,这种方法极易对侦查员以及被侦查员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追寻事件的真相是我们的目的,但是在过程中若方法不妥也极易被个人主观认知所控制来揣度人心的善恶,这样就容易对事件造成不合理的导向。

人治社会之所以被淘汰就是因为人心复杂,以人限制人是不牢靠的。

所以法律,不仅要约束犯罪嫌疑人,也要约束侦查者。

在合理的范围内规定好界限,在界限内给予充分的自由,使效率最大化。

一、诱惑侦查的基本认识诱惑侦查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而中国最初对于诱惑侦查的研究多转用于日本。

诱惑侦查的含义非常广泛,一般指侦查人员设置圈套,诱使犯罪嫌疑人暴露其犯罪意图并实行犯罪。

诱惑侦查在实际工作中用途广泛,或轻或重,侦查人员有时在不经意间就利用了这种诱惑心理。

由于实际情况纷繁复杂,很难真正地明确分类。

现有理论一般由诱惑侦查的作用对象来分,分为“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和“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两类。

(一)犯意诱发型侦查员促使侦查对象产生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进而捕获。

这种类型的重点在于,犯罪嫌疑人本无犯罪意图,只是侦查人员根据自己主观情感的判断对嫌疑人进行了引导,是侦查员主动进行的“诱惑”。

论诱惑侦查理想化归属

论诱惑侦查理想化归属

论诱惑侦查的理想化归属摘要:诱惑侦查是目前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使用的特殊侦查方法之一,在打击、追诉犯罪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由于我国立法并未对诱惑侦查加以明确规定,且这一侦查手段的使用具有主动性和一定程度的引诱性,可能使原本无犯罪故意或轻微犯罪意图的人因诱惑而实施犯罪,并遭受刑事责任追究,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

本文从诱惑侦查的实际工作意义出发,分析了争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诱惑侦查的必需性与合法性最大程度上的弥合。

关键词:诱惑侦查;要件;归属一、诱惑侦查的概念由于对于诱惑侦查的范围和种类的界定存在一定争议,导致了理论界对于诱惑侦查的概念也一直存在争议。

诱惑侦查,是指侦查机关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采取的以一定手段和方法使有违法犯罪意图或倾向的人暴露,予以打击特殊侦查方法。

在理论上,诱惑侦查还有诱导型侦查、侦查陷阱、诱饵侦破、警察圈套等其他称谓。

二、诱惑侦查的分类当前,理论界对于诱惑侦查的分类方法比较多,但多数将诱惑侦查分为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与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

①此类分类方法的依据为被诱惑者事前有无犯罪倾向以及诱惑侦查的不同行为特征。

所谓”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指行为人本身并无犯罪意图或者轻微犯罪意图,但由于侦查机关的诱导,行为人才产生犯罪的意图,并进而实施犯罪的情形。

所谓”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是指犯罪嫌疑人原本就具备犯罪意图,侦查机关的诱导是为其提供犯罪的可能性和犯罪环境,或者为其实施犯罪行为提供机会的情形。

尽管通说的分类方法不尽合理,但此种分类方法试图区分正常侦查行为和圈套性侦查的争议,即对于原本无犯罪故意或者轻微犯罪意图,因诱惑而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公正性和权益保障问题。

三、诱惑侦查手段对于侦查工作的重要作用诱惑侦查,在实际侦查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两抢”案件查处中的化装侦查;毒品犯罪案件中采取的控制下交付;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件中采用的蜜罐技术等,这些具备一定程度的引诱性质和主动进攻性质的特殊手段的使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论诱惑侦查的开题报告

论诱惑侦查的开题报告

论诱惑侦查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如今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诱惑侦查的问题越
来越受到关注。

诱惑侦查是指通过利用目标个体的心理弱点、欲望、个
人隐私等手段来达成调查目的的一种侦查方式。

诱惑侦查可以帮助侦查
员收集到目标个体的重要信息,但也存在侵犯人权、违法行为等风险。

因此,研究诱惑侦查现象,探讨如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利用该手段进
行正义调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分析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诱惑侦查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国内,一些学者主要关注于诱惑侦查的合法性问题,通过对法律法规的
解读,对诱惑侦查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在国外,一些学者则提出了一种“正义侦查”概念,认为诱惑侦查应该在保障人权和法律合规的前提下
使用。

以上研究为诱惑侦查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倡导。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
本文拟运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诱惑侦查进行深入探讨。

具体内容包括:诱惑侦查的概念和类型;诱惑侦查的查证能力和风险;
诱惑侦查的合法性问题和限制;如何使用诱惑侦查进行正义侦查等。

四、预期目标和意义
通过对诱惑侦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该手段的利弊、限制和规范,为侦查员在实际工作中正确使用诱惑侦查提供参考。

同时,该研究
对我国刑事诉讼体系的完善、人权保障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论诱惑侦查及其法律规制0001

论诱惑侦查及其法律规制0001

论诱惑侦查及其法律规制【摘要】:许多国家都有相应的立法或判例,来规范侦查机关行使这种侦查权。

在我国诱惑侦查也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侦查手段,特别是在某些犯罪领域,诱惑侦查使用频率非常高,然而我国却没有相关的立法规定,并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

如何对这种在实践中经常使用又容易带来负面效应的侦查手段进行合理规制,以及如何合理构建我国诱惑侦查体制现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非常紧迫的问题和任务。

【关键词】:诱惑侦查基本理论法律规制一、诱惑侦查的基本理论“诱惑侦查”最初使用应溯源于美国,亦称作警察圈套、特情破案、诱饵侦查等。

日本学者加藤克佳指出:“诱饵侦查是指,侦查机关自己(或者让他人协助)劝诱、鼓动第三者实施犯罪,当第三者实施犯罪时将其拘捕(或收集证据)的侦查方法。

”我国也有学者认为:“诱惑侦查是指刑事侦查人员或其指派的人员,以实施某种行为有利可图为诱饵,暗示或诱使侦查对象暴露其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行为,待犯罪行为实施时或结果发生后,拘捕被诱惑者。

”。

本文认为诱惑侦查是指负侦查使命的国家侦查机关及其侦查人员,在掌握了一定的犯罪线索又没有足够的证据时,亲自或指挥民间侦查合作者或特意设计一定的犯罪情境或提供一定的实施条件和机会,诱使犯罪嫌疑人暴露犯罪意图或实施犯罪行为,然后进行证据收集或当场对其进行拘捕的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

在诱惑侦查中,刺激犯罪和创造诱使犯罪条件和机会的主体只能是负有追诉犯罪职能的侦查机关及侦查人员,而且侦查机关的侦查人员设置诱饵的目的是追惩特定的犯罪。

二、我国诱惑侦查的现状我国也在实践中较多的运用了诱惑侦查手段,但由于诱惑侦查在立法上并没有得到清晰完整的规制,从而导致侦查权的滥用,对公民的人权带来严重的损害。

但是也是在此同时,在我国诱惑侦查出现的几率也在上扬。

据广西桂林某城区检察院统计,该院在1998年至1999年6月受理毒品案件、假币案件共94件130 人,其中之一就有80.85%的案件运用了诱惑侦查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诱 惑 侦 查 的概 念 及 产 生 背 景
虽然诱惑 侦查 在各 国的 犯 罪侦 查 活 动 中都早 已有 之 ,
会 提 供 型” 惑 侦 查 。它 区 别 于 前 者 的 明 显 特 征 是 有 明 确 诱
的诱惑 目标的行 为
旨在 诱 使 潜 在 的 罪 犯 现 身 或 犯 罪 行 为 的 暴 露 , 惑 行 为 充 诱
行 , 要 明 确其 概 念 和 分 类 标 准 , 要 对 其 合 法 、 理 性 有 所 把 握 。 针 对 合 法 、 理 性 的 诱 惑 侦 查 行 为 要 进 行 法 律 规 制 , 既 又 合 合 使
其 在 法 制轨 道 上 更 好 地服 务 于 案 件 侦 破 活 动 。
关 键 词 : 查 ; 惑 侦 查 ; 律 规 制 侦 诱 法 中图分类号 : 9 D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0 1 -3 10 1 7 —1 8 2 1 ) 70 0 —2
诱 这 诱 惑 侦 查 兴 起 于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 随 着 当 时 国 家 发 型 ” 惑 侦 查 中诱 惑 者 积 极 主 动 的 行 为 相 比 , 种 守 株 待
管 理 职 能 的强 化 以 及 科 学 技 术 的 迅 猛 发 展 , 罪 行 为 日趋 兔 式 的 诱 惑 侦 查 不 会 对 犯 罪 嫌 疑 人 的 行 为 产 生 主 导 作 用 , 犯
进 行 一 定 程 度 的 引 诱 , 导 其 犯 罪 或 者 为 其 提 供 犯 罪 的 现 去 犯 罪 ? 诱
实 机 会 , 后 才 能 将 其 逮 捕 、 诉 。 在 此 大 背 景 下 , 惑 侦 然 起 诱
查 被 逐 渐 广 泛 的运 用 起 来 。
从 概 念 上 把 握 诱 惑 侦 查 的 类 型 似 乎 不 难 , 要 具 体 区 但 分 两 者 之 间 的 界 线 , 以 什 么 为 标 准 呢 ? 国 外 的 学 术 界 和 又
摘 要 : 惑 侦 查 不 同 于 常 规 的 侦 查 方 法 , 最 大 的 区别 在 于 侦 查 机 关 对 于 犯 罪 的 发 生 起 到 一 定 的 诱 导 作 用 , 某 些 诱 其 即
特 定 类 型 的 案 件 没 有 侦 查 机 关 的 参 与就 不 会 被 发 现 , 至 根 本 不 会 发 生 。 所 以 , 实 践 中 运 用 诱 惑 侦 查 行 为 必 须 慎 思 慎 甚 在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N o.1 2 0 7, 01
Mo enB s es rd n uty dr ui s T aeId s n r
21 O O年 第 1 7期
论 诱 惑侦 查
陈 立 云
( 安 海警 学 院 船 艇 指 挥 系 , 江 宁 波 3 5 0 ) 公 浙 1 8 1
在 嫌疑人或者获 取侦 查线 索 及 情报 , 以实 施 某 种 有 利 可 图 的 价 格 与 从 交 易 , 交 易 时 将 此 团 伙 人 员 一 网 打 尽 。 在 这 种
警 行 为 为 诱 饵 , 示 或 引 诱 犯 罪 嫌 疑 人 实 施 犯 罪 、 犯 罪 实 施 情 况 下 , 方 并 没 有 诱 发 本 来 没 有 犯 罪 的 人 员 去 从 事 犯 罪 暗 待 时或结果发生后 , 捕被诱惑 者的侦查方 法 。 拘 活 动 , 只 是 给 那 些 犯 罪 人 员 提 供 了 机 会 , 此 与 “ 意 诱 而 因 犯
各 多 样 化 、 蔽 化 、 织 化 和 高 智 商 化 , 别 是 新 型 犯 罪 类 型 也 就 避 免 了 引 诱 无 犯 意 者 犯 罪 的 弊 端 对 于 前 者 , 国 均 隐 组 特 对 这 的 出 现 使 传 统 的 侦 查 方 法 在 案 件 突 破 和 捕 获 犯 罪 嫌 疑 人 方 持 否 定 立 场 , 于 后 者 则 大 多 持 肯 定 立 场 , 实 际 上 也 就 是
即 国 面 显 得 步 履 维 艰 , 对 于 一 些 隐 蔽 性 极 强 的 犯 罪 , 查 机 关 对 诱 惑 侦 查 提 出 了 一 个 基 本 一 致 的 底 线 要 求 , : 家 不 能 而 侦
追 往 往 不 得 不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参 与 其 中 , 于 潜 在 的 追 究 对 象 为 了 侦 查 、 诉 的 需 要 而 教 唆 一 个 本 来 无 意 实 施 犯 罪 的 人 对
警 国 。 由于 是 舶 来 品 , 国 学 界 对 其 概 念 界 定 也 纷 争 不 断 , 我 但 人 犯 罪 的可 能 。例 如 , 方 得 知 有 一 伙 长 期 从 事 贩 毒 活 动
比较 统 一 的 观 点 认 为 : 惑 侦 查 是 指 侦 查 机 关 为 逮 捕 犯 罪 诱 的 团 伙 最 近 欲 进 行 交 易 , 让 警 方 人 员 化 装 成 买 家 用 高 额 便
司 法 界 对 此 有 着 长 期 的 争 论 。 主 流 的 观 点 有 两 种 , “ 观 即 主
2 诱 惑 侦 查 的 分 类 及 其 标 准
和 客 。“ 观 标 准 说 ”以 犯 罪 嫌 疑 人 有 主 依 据 通 说 , 惑 侦 查 分 为 两 种 类 型 : 是 “ 意 诱 发 标 准 说 ” “ 观 标 准 说 ” 诱 一 犯 无 犯 罪 倾 向 为 依 据 , “ 观 标 准 说 ” 诱 导 行 为 本 身 性 质 而 客 以 型” 即 由 于 侦 查 机 关 的 诱 导 , 为 人 才 产 生 犯 罪 的 意 图 , , 行 并
但 其 作 为专 业 术 语 , 我 国 的 法 学 界 来 说 可 能 还 有 点 陌 生 。 对
而 严 格 考 究 , 直 接 引 鉴 于 日本 的 犯 罪 侦 查 学 界 , 溯 源 于 美 其 量 只是 强 化 了犯 罪 嫌 疑 人 固 有 的 犯 罪 倾 向 , 不 存 在 诱 它 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