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姓名称呼习惯

合集下载

古代人说名字的方式

古代人说名字的方式

古代人说名字的方式曾几何时,人们在称呼他人时总是非常庄重而严肃。

古代的人们注重名字的意义和称谓的准确性,因为名字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和个性。

在这个以人类视角进行写作的文章中,我将通过多个角度来描述古代人如何称呼和使用名字。

一、名字的来源在古代,人们的名字往往与他们的家庭背景、出生地或父母的期望有关。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会传承家族的历史和传统。

比如,一个姓李的人可能会被命名为“李明”,表示他出生在早晨,具有光明和希望的意义。

二、尊称和谦称古代人们非常注重尊重和礼貌,他们在称呼长辈或上级时会使用尊称,比如“大人”、“阁下”等。

这些尊称在称呼时加在名字前面,以示对对方的敬意和尊重。

而在称呼晚辈或下级时,古代人则使用谦称,如“小兄弟”、“小姑娘”等,以示对对方的友好和亲切。

三、师徒关系中的名字在古代,师徒关系非常重要。

师傅对于徒弟的指导和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徒弟在拜师之后,会得到一个师傅给予的新名字,以示他们的师徒关系。

这个名字往往与师傅的名字相关,比如师傅姓张,徒弟的新名字可能会是“张天才”或“张小龙”。

四、名字的寓意古代人们常常给自己或子女取名时注重名字的寓意。

名字往往与希望和愿望相关联。

比如,一个姓王的人可能会被命名为“王胜利”,寓意他将取得辉煌的成就和胜利。

这样的名字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激励,激发了他们追求成功的动力。

五、名字的变化古代人们的名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在古代的宫廷中,皇帝的名字往往会在即位时改变,以示他们的新身份和权力。

同样,在古代的文人雅士中,他们的名字也可能会随着个人的修养和境遇而变化。

六、名字的祝福在古代,人们给自己或他人取名时常常带有祝福的寓意。

他们希望通过名字传递出对他人的美好祝愿和祝福。

比如,一个姓刘的人可能会被命名为“刘福来”,寓意他将带来福气和好运。

这样的名字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希望,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七、名字的传承在古代,家族的传承非常重要。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献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1.兼称几项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2.古代谦辞【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

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

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面前的谦称;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等。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

古文常识【人名称谓】

古文常识【人名称谓】

古文常识【人名称谓】古文中的人名称谓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唤。

字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名与字的联系名与字词义相近屈原名平,字原。

“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

名与字意思相反曾点,字皙。

“点”指小黑点,“皙”指肤色洁白号又称别字,号又叫别号、表号。

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字以上的。

(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注: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名、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

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名、字、号常见考点清单:1. 何时、何地、何人取出生取名由父亲,成年命字与之同号多由己心情定,称名表谦字号尊2.名、字之间有(正/反的)联系3.重要人物(名、字、号)要记清称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善贬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常见考点清单:1. 谥号意含褒和贬2. 朝廷不给平民赐3.帝王谥号辩圣愚【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惠、昭、宣、元,成、平、明、桓、献、康、穆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近内远礼曰炀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mǐn)称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中国古代称谓大全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称谓大全,欢迎大家参考!中国古代称谓1一、人的称谓:(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二、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三、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将军:麾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

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古代称呼礼仪

古代称呼礼仪

古代称呼礼仪一、初见面之人问姓,曰贵姓,问名,曰台甫。

自说姓曰敝姓某,说名曰草字某某。

二、有亲戚世交者,应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称。

普通称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称曰弟。

老者长者,称曰老先生,自称曰后学,或称自名。

三、称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

向人称自父母,曰家严,曰家慈。

见朋友之父,称老伯,母称伯母,自称晚或侄。

四、称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

向人称自祖曰家祖。

祖母曰家祖母。

见人之祖父祖母,称太老伯,太伯母。

自称己名即可。

五、称人之兄弟,曰令兄,曰令弟。

向人称自兄弟,曰家兄舍弟。

称人之姊妹,曰令姊令妹。

向人称自姊妹,曰家姊舍妹。

见人之兄弟,称几先生,或几兄,自称小弟。

见人之姊妹,统称几姐,称自曰小弟。

(书款则称侍)六、称人之妻,曰令正或尊夫人,向人称自妻,曰拙荆或贱内。

见人之妻称嫂,自称己名。

(女子可自称妹)七、女子称人之夫,曰尊府某先生,向人称自夫,曰外子。

见人之夫称某先生,自以避免称呼为佳,如必要时,只称本人即可。

八、称人之子,曰令郎或公子,称人女曰令爱,或女公子。

向人称自子,曰小儿,女曰小女。

见人子称世兄,自称弟,称女曰世姐,自不称。

九、称人之孙及孙女,曰令孙曰令女孙。

向人称自孙,及女孙,曰小孙,曰小女孙。

见人之孙及女孙,称几公子几小姐。

十、称人或称自之已故上辈,统加一先字。

如称人之故父母,曰令先尊令太夫人;称自之故父母,曰先严先慈之类。

称人已故下辈不必另加字,只云「以前某兄」即可,称自故下辈,但加一亡字,或云「以前某某」亦可。

十一、称人之姑丈姑母,曰令姑丈令姑母。

向人称自姑丈姑母,曰家姑丈姑母。

见人之姑丈姑母,称老先生老太太;交厚者,可称老伯及老伯母。

十二、称人之舅父舅母,曰令母舅令舅母。

向人称自舅父舅母,曰家母舅家舅母。

见人之舅父舅母,称谓仿前。

十三、称人之岳父岳母,曰令岳令岳母。

向人称岳父母,曰家岳家岳母。

见人之岳父母,称谓仿前。

十四、称人之内侄,曰令内侄。

称人之甥,曰令甥。

称人之婿,曰令婿。

文化常识-姓名称谓(谦敬词)-称谓

文化常识-姓名称谓(谦敬词)-称谓

称谓一、称人(一)称姓名1.称姓:临川王某记。

称名的:长子迈将赴。

称姓名的:庐陵文天祥自叙其诗;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2.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3.称号: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4.称斋号:如称蒲松林为聊斋先生。

5.称谥号:记王忠肃公翱事;左忠毅公逸事。

(二)称官名爵名1.杜工部、杜拾遗(杜甫)王右丞(王维)2.蔡中郎(蔡邕)三闾大夫(屈原)3.贾太傅(贾谊)张燕公(张悦)4.高常侍(高适)张祠部(张继)5.钱考功(钱起)张司业(张籍)(三)称籍贯1.杜少陵(杜甫)韩昌黎(韩愈)2.柳河东(柳宗元)孔北海(孔融)3.岑嘉州(岑参)白香山(白居易)4.王江宁(王昌龄)贾长江(贾谊)5.韦苏州(韦应物)刘随州(刘长卿)(四)称官名籍贯姓、名、字号庐陵萧君圭君玉;余在馆中,闻翰标天台陶先生(五)贱称1.竖子:指的是童仆。

2.小子:对人的蔑称。

3.尔、汝(1)古代尊长对卑幼者以尔汝相称。

引申为轻贱之称。

(2)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

二、称年龄(一)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二)孩提:指2——3岁的儿童(三)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四)豆蔻:指女子十三岁(五)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六)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七)而立之年:指三十岁(八)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九)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十)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十一)古稀之年:指七十岁(十二)耄耋:[mào dié]之年:指八、九十岁(十三)期颐之年:一百岁三、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一)崩(驾崩):帝王、太后去世;(二)山陵崩:天子去世;(三)薨:诸侯、有权位的大臣去世;(四)卒:大夫及以上官员去世;(五)不禄:士之死;(六)死:庶人,平明百姓之死;(七)没(殁):嫔妃之死;(八)殇:未成年人死亡;(九)殒:泛指死亡;(十)涅槃、圆寂、示寂:僧人之死;(十一)坐化:佛教用语,谓修行有素的人,端坐安然而命终。

姓名称谓之基本称谓

姓名称谓之基本称谓

姓名称谓之基本称谓【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 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 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古代姓氏称谓

古代姓氏称谓

古代姓⽒称谓古代姓⽒称谓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夫、⾼官⼤⾂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平⾏为给予的⼀种称号。

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褒义:⽂、武、昭、元、平、桓、康、景、惠、宣、成、明、献、穆等;批评:灵、炀、厉;同情:哀、悼、怀、殇等。

另外,古代有些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徒给他议定谥号,⾮朝廷所赐,故称私谥。

2、仆:本为殷周时期对⼀种奴⾪或差使的称呼,后常表⾃谦。

3、⾜下:本多指对君主的尊称,后渐演化成为同辈之间的尊称。

4、君:天⼦、诸侯、卿、⼤夫,皆可称“君”,后专指封建皇帝。

上古时还指封号,春申君;⼜指对对⽅的尊称,本来专指男⼦,后渐不分男⼥。

5、卿:古代君对⾂的尊称,或称爱卿;古代长辈对晚辈亦称卿,朋友间、夫妇间亦可称卿。

6、妾:古代⼥⼦表谦卑的⾃称。

本指奴⾪社会⼥奴、⼥犯、⼥俘,后⼜指旧时男⼈正妻之外再娶的⼥⼈。

7、不肖:旧时表谦卑,即“不似”“不贤”,后往往谦称⾃⼰没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

此谦称多⽤于长辈死后。

8、⼦:古代对成年男⼦的尊称或美称,相当于现代的“先⽣”。

作为⼈称代词相当于“您”。

9、⽗(三声):古代对男⼦的美称或对⽼年⼈的尊称。

周代贵族取字时,在字前⾯加“伯”“仲”“叔”“季”以⽰排⾏。

⽽在字后⾯加“⽗”“甫”以⽰性别,后多沿⽤为男⼦的美称。

另泛指对⽼年⼈的尊称,如“御夫”。

10、黎民: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谓。

⼀说“黎”,众也,“黎民”即“众民”;⼀说“黎”,⿊也,“黎民”犹秦之“黔⾸”;⼀说“黎民”为“九黎族之民”。

11、庶⼈:“庶”指众多,庶⼈指众⼈。

12、鸿儒:鸿,⼤;儒,读书⼈。

古时指知识渊博的学者。

13、纨绔:纨,精纺细织的薄绸,富贵⼈家多穿此料做的裤⼦,故以此代称。

14、家严:“家君”“家尊”,在别⼈⾯前对⾃⼰⽗亲的谦称。

15、⾼堂:古称⽗母为⾼堂。

16、泰⼭:旧时称妻⽗为泰⼭。

17、⽉⽼:古称媒⼈为⽉⽼。

“⽉⽼”为“⽉下⽼⼈”的简称。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一)人称姓名1.直称姓名(1)用于自称。

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丘迟顿首。

(《与陈伯之书》)(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馅于后。

(《指南录后序》)(3)用于做介绍,为人作传。

例如: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传》)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出于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2)称号。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左忠毅公逸事》)(3)称谥号。

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

(《左忠毅公逸事》)(4)称斋名。

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名、爵名(1)称官名。

例如: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

(《梅花岭记》)(2)称爵名。

例如:宁南南下,统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5.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久,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二)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

例如: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廉颇蔺相如列传》)(2)臣自称。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3)一般人自称。

例如:愚以为营中之事。

(《出师表》)(4)女子自称。

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2.敬称(1)称君王。

例如: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再拜献大王足下。

(《鸿门宴》)(2)称庙号。

例如: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

(《海瑞传》)(3)称师。

例如:夫子哂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师说》)(4)称朋友、尊长。

例如: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古之称法古时怎样称呼名和字

古之称法古时怎样称呼名和字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地称呼上是十分讲究地.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地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地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地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地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地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地“避讳”制度.这里暂时不说,下边再详细介绍.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示尊敬.有两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第一种情况是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如:孔父嘉,孔子在宋国地祖先,“孔父”是字;“嘉”是名;姓为“公孙”.叔梁纥(),孔子地父亲,“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孔”.孟明视,百里奚地儿子,“视”是名;“孟明”是字;姓为“百里”.西乞术,蹇叔地儿子,“术”是名;“西乞”是字;姓为“蹇”.白乙丙,蹇叔地儿子,“丙”是名;“白乙”是字;姓为“蹇”.百家姓李,王,张,刘,陈,杨,黄,吴,赵,周,徐,孙,马,朱,胡,林,郭,何,高,罗,郑,梁,谢,宋,唐,许,邓,冯,韩,曹,曾,彭,萧,蔡,潘,田,董,袁,于,余,叶,蒋,杜,苏,魏,程,吕,丁,沈,任,姚,卢,傅,钟,姜,崔,谭,廖,范,汪,陆,金,石,戴,贾,韦,夏,邱,方,侯,邹,熊,孟,秦,白,江,阎,薛,尹,段,雷,黎,史,龙,陶,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赖,覃,洪,武,莫,孔起源于华夏族地双音节姓氏:百里北堂北野:淳于成公:端木东方东郭东野东门:公孙公冶公良公西公孟高阳皇甫梁丘令狐闾丘洛阳陵尹南宫南郭欧阳濮阳青阳漆雕上官少室少叔司徒司马司迁司空司寇士孙澹台太史太叔太公闻人巫马王孙夏侯西门鲜于轩辕相里乐正延陵诸葛颛孙仲孙仲长钟离宗政由两个单姓形成地合姓常夏陈梁陈林曹岳邓李范姜郭罗高陈胡杨黄方刘付刘谭陆费陆叶钱王钱赖巫许吴刘吴沈有琴张包张简钟任章项起源于少数民族地姓氏单于叱干叱利独孤赫连呼延贺兰夹谷吉胡敬花慕容万俟纳兰拓跋秃发完颜宇文尉迟长孙人生有八苦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地?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纠其根源与禅说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说地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地,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地.生生死死,何时尽?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地第一声就是大声地哭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生第二苦——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地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地皱纹.活地同时,已经死了.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地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生第三苦——病苦佛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颠沛于残酷地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地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地,随时地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生第四苦——死苦佛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地事实给活着地人带来地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地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地诞生,但死时地留恋是痛苦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生第五苦——爱别离苦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地表现,爱上帝是追求精神地统一,爱情人是追求生命地统一.但爱地本身包含地痛苦是人所共知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佛说,人地欲望不能与欲望地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就象拉长地橡皮筋找不到挂靠地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痛苦.追求着痛苦着,同时也在失去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生第七苦——怨憎会苦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地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地怨恨都会伤及别人.贪恋、私欲为痛苦之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生第八苦——五阴炽盛苦佛说,人所看到地、听到地、想到地、遇到地、感受到地各种形形色色地假象,就会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服饰王侯他身形极为欣长,穿着一件蓝色云翔符蝠纹劲装,腰间系着犀角带,只缀着一枚白玉佩披着一件白色大麾,风帽上地雪白狐狸毛夹杂着雪花迎风飞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靛蓝色地长袍领口袖口都镶绣着银丝边流云纹地滚边,腰间束着一条青色祥云宽边锦带,乌黑地头发束起来戴着顶嵌玉小银冠,银冠上地白玉晶莹润泽更加衬托出他地头发地黑亮顺滑,如同绸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他穿着一身紫色直裰朝服,腰间扎条同色金丝蛛纹带,黑发束起以镶碧鎏金冠固定着,修长地身体挺地笔直,整个人丰神俊朗中又透着与生俱来地高贵,依旧如前世般让人觉得高不可攀、低至尘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冰蓝色对襟窄袖长衫,衣襟和袖口处用宝蓝色地丝线绣着腾云祥纹,靛蓝色地长裤扎在锦靴之中,正大步而来.一件雪白地直襟长袍,衣服地垂感极好,腰束月白祥云纹地宽腰带,其上只挂了一块玉质极佳地墨玉,形状看似粗糙却古朴沉郁.乌发用一根银丝带随意绑着,没有束冠也没有插簪,额前有几缕发丝被风吹散,和那银丝带交织在一起飞舞着,显得颇为轻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身骑装偏给他穿出几分文雅之气,头戴皮貉帽,帽檐上一道明黄锦缎压边,上绣百种倒福字花纹并在额前缀着一块品质极佳地翡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今日也穿着窄袖骑装,没有戴皮帽,只用镂空雕花地金冠束着头发,一身黑衣袖口禄口也缀着明黄缎边儿,瞧着比平日多,几分英挺和潇洒,端地是意气风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身玄色窄袖蟒袍,袖口处镶绣金线祥云,腰间朱红白玉腰带,上挂白玉玲珑腰佩,气质优雅,气度逼人。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l、谦称、敬称、贱称(1) 谦称①王侯自称【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寡人】古代诸侯王的谦称,后用作皇帝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寡人闻赵王好音。

(《廉颇蔺相如列传》)【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

例如: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赤壁之战》)【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予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左传》)【不毂(gǔ)、不善】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译为“我”。

例如:齐侯日:“岂不毂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毂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②臣子自称【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男性谦称,可译为“我”。

例如: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

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触龙说赵太后》)③一般人自称【仆】谦称,译为“我”。

例如: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不肖】即“不才”、“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不敏】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

【不佞(nìng)】同“不才”。

例如:不佞寝疾,不能趋走。

国学常识之人的称谓

国学常识之人的称谓

国学常识之人的称谓
国学常识之人的称谓
1.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2.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3.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4.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5.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6.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7.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8.自称:愚、敝、卑、臣、仆。

9.帝王自称:孤、寡、朕。

10.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11.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12.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13.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

古时如何称呼名和字

古时如何称呼名和字

古时如何称呼名和字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分讲究的。

在⼈际交往中,名⼀般⽤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或别⼈直呼其名,被认为是⼀种不礼貌的⾏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

尤其是君主或⾃⼰⽗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不敬”或叫“⼤逆不道”,所以便产⽣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

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尊敬。

主要有两种情况:⼀个是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

例如:孔⽗嘉是孔⼦在宋国的祖先,孔⽗是字,嘉是名,姓为公孙;叔梁纥是孔⼦的⽗亲,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孔;孟明视是百⾥奚的⼉⼦,视是名,孟明是字,姓为百⾥;西乞术是蹇叔的⼉⼦,术是名,西乞是字,姓为蹇;⽩⼄丙是蹇叔的⼉⼦,丙是名,⽩⼄是字,姓为蹇。

另⼀种情况是⾃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后字。

在曹丕《典论.论⽂》中的⼀段话⾥,提到“建安七⼦”名字连称,都是先名后字。

这段话说:“鲁国孔融⽂举,⼴陵陈琳孔璋,⼭阳王粲仲宣,北海徐⼲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进,东平刘桢公⼲……”
古⼈对名和字的不同称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理和⽂化⼼理,是⼀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礼仪⽂化。

古代人说名字的方式

古代人说名字的方式

古代人说名字的方式第一、名字的重要性在古代,名字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因为它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和命运。

古人认为,一个好的名字能够给人带来好运,而一个不好的名字则容易招来厄运。

因此,取名的过程是十分慎重的。

古人常常选择与自己的家族或者祖先有关的名字,以表达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承托。

第二、古代人的称呼方式古代人在称呼别人时,通常会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来选择称谓。

比如,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古人会称之为“兄弟”、“姐妹”,表示亲近和亲密。

对于长辈,古人则会称之为“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等,表示尊敬和敬意。

对于朋友或者同辈,古人会称之为“友人”、“兄台”、“姐妹”等,表示友好和亲近。

第三、名字的传承和含义古代人取名字时,常常会考虑名字的传承和含义。

比如,一些名字会与祖先或者历史人物有关联,以表达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

同时,名字的含义也是取名的重要考量因素。

古人相信,一个好的名字能够给人带来好运和福气。

因此,名字的含义往往与美好、幸福和吉祥相关,比如“安康”、“和美”、“吉祥”等。

第四、名字的呼唤方式在古代,人们对待名字的呼唤方式也有着独特的规范。

一般来说,人们在称呼别人时会使用全名或者姓加名的方式,以示尊重和礼貌。

古人认为,一个人的名字是他的灵魂的象征,应该用敬重的口吻来呼唤。

同时,古人也常常在名字后面加上一些尊称词语,比如“大人”、“公子”、“君子”等,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敬意。

第五、名字的变化和演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待名字的态度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名字往往更多地成为一个标识,而不再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人们在取名时更加注重个性和创新,而不再受传统的束缚。

同时,名字的呼唤方式也更加随意和随性,人们更多地使用昵称或者简称来称呼对方。

在古代,人们对待名字的方式和现代有所不同。

名字在古代承载着更多的意义和象征,取名的过程更加慎重和考量。

古人常常选择与自己的家族或者祖先有关的名字,表示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 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 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廉颇者赵之 良将也。”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 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 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 后者由自己取定。 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 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 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 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 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 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 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 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郡望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 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 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 “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 的望族。
称官名
孙权曾被授讨虏将军,故人称 “孙讨虏” 阮籍曾任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
称籍贯
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唐代诗人柳宗元是河东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唐代诗人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汤临川。
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故而人称顾亭林;
清末政治家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故而人称康南海;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故而人称袁项城。
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
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
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
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贾谊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 为梁怀王太傅,故人称贾太傅; 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 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 《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宋”、“谓颜太 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 “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 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样 的官职。 《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 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兼称
《游褒禅山记》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 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 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促织》
“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 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于同辈或尊辈称 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子为屈原,司马迁为 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 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 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 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爵名
名将郭子仪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
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寇莱公是省称; 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世称为左宁南; 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 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 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称刘豫州。 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 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
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
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 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陶渊明私为靖节征士, 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王安石为王文公, 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王翱为王忠肃公, 左光斗为左忠毅公, 史可法为史忠烈公, 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
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他的文集为《诚斋集》; 姚鼐斋名为惜抱轩,世人称之姚惜抱、惜抱先生。 蒲松龄的书斋名为“聊斋” ,他的作品为《聊斋志 异》,“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 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蒲松龄被称为聊斋先生。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属饮冰室主人。他的书 斋及藏书室取名“饮冰室”,因此世称饮冰室主人。 谭嗣同的斋名为“壮飞楼”,因此世人称之为谭壮 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