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裕安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下裕安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新常态下裕安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六安市裕安区面积1926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00万。“十二五”期间,裕安区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5年末达到151家。工业总产值由65.87亿元发展到221.95亿元,工业增加值由18.31亿元发展到50.77亿元,两项指标同比增长近3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裕安区工业经济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裕安坚持“转型创新、绿色发展”总体思路,突出“一心两轴、多极增长”战略布局,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五化协同”,实现了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招商引资再创新高。2017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29.48亿元,同比增长17.5%;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5.46亿元,同比增长13.4%,超额完成增速10%的年度目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49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步企稳。

一、裕安区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裕安的实际来看,仍然存在工业经济产业结构不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快、总量规模不够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制约企业发展的困难没有根本缓解等问题。

1.从宏观层面上看

1.1工业企业规模小、层次低

现有的16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中小微企业,

分布较散、发展水平不高。全区没有税收超1000万的企业,年税收超500万的工业企业仅2家,年税收超300万的工业企业10家,没有1家企业符合申报市工业十佳企业的基本条件。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企业少,产业链不长,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弱。2015年度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仅6家,占规上企业总数4%左右。

1.2主导产业不突出

作为工业主体的制造业整体处在产业中低端,大多数属于原材料加工。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17家,其中大米加工企业就有7家,占该行业企业总数的40%;羽绒羽毛加工企业有23家,其中仅少数企业从事羽毛球、羽绒制品等深加工生产,单纯进行水洗绒加工的企业就有15家,占该行业企业总数的65%。“十二五”期间确定的四大主导产业没有一类能成为我区支柱产业。

2.从企业层面上看

2.1企业融资不畅

一是部分企业的土地、房产等抵押物手续不完备,资产管理不规范等,导致企业融资担保能力不足,不能足额融资。二是银行抽贷现象严重,一旦企业经营下滑,銀行迅速削减贷款规模,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三是融资能力水平不高。面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能力不足,束手无策,目前全区仅有一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2.2投资不足

一方面是融资难导致。另一方面是企业对市场预期缺乏信心,少数企业等待观望,不愿冒风险、增投入、扩规模,新引进企业少,技

改投资近期也出现明显放缓的趋势。

2.3盈利能力不强

今年以来,羽绒羽毛、不锈钢制品等价格均呈下降趋势,市场利润率下降,盈利水平整体不强。

2.4需求不旺

内贸方面,受前期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影响,建材类产品积压现象严重;外贸方面,受全球大环境影响,服装、羽绒羽毛及其制品等大宗商品出口下降较快。

2.5应收账款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长期居高不下,特别是建材类企业尤为严重。

2.6招工难、留人难,用工成本高

受地区发展水平、观念等影响,人们宁愿选择外出,也不愿留在家乡务工,导致企业普通工人需求难以满足。留住高端技术或管理人才,往往要提供比外地更优厚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额外增加了企业负担。

2.7土地指标紧张,落地难

“五个一批”企业中需解决土地指标的占一半以上。

2.8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半数以上企业仍是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企业在低层次徘徊、很难做大做强。不少企业连基本的会计制度都未建立。

二、裕安工业经济发展对策

1.持续招大引强是着眼未来提升工业发展后劲的动力之源

要围绕裕安区主导产业加强产业链招商,促进工业集群化发展。按照“主导企业(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基地”的发展模式,开展产业对接合作。围绕优势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和产业链拉长打粗,做好产业链项目的开发包装工作。在招商工作中,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对一些投资大效益好的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重点产业领域项目,供地优先保障,给予较大的政策优惠。

2.做好企业服务是立足当下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2.1以“暖企行动”为主抓手,继续实施“四个十”梯度推进计划

强化“五个一”工作机制,因企施策,精准帮扶,全力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上规增效。重点是抓两头(即抓龙头引领、带动作用,盘“关停”引导兼并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大力推动“十亿产值企业培育、纳税超千万企业扶持”行动计划,对选定的关联度高、竞争力强、带动性大的龙头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以“规模倍扩、效益倍增”为目标,对选定的主业突出、成长性好的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实施重点培育。建立小微企业培育上规名单,扩大规模工业经济总量。加大困难企业帮扶解困力度,盘活存量,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挖潜增效。加强分类指导,因企施策,要与困难企业和有关当事方及时联系沟通,把问题梳理清楚,妥善解决,帮助各工业园区摆脱沉重历史包袱,盘活巨大土地存量资产,缓解土地指标紧张局面,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

2.2优化服务企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区政务服务中心服务企业的作用

由区政务服务中心统一集中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行政服务事项,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条件、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方便企业办理各项业务,规范行政税费征收,推行阳光政务。参照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绿色通道”,给一些需要补办证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因企施策,充分发挥并联审批“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特事快办、特事办好和全程监管的特殊功能,特别是有关职能部门要勇于担当,落实责任,为工业企业快速生成、工业项目快速达产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2.3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工业发展的救命作用、杠杆作用和引导作用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目前,裕安区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还没有完全形成,传统产业又以中低端为主,仅靠自身积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需要较长时间,过程艰难。要切实解决企业融资等要素瓶颈制约,加大财政对工业企业的支持帮扶力度。制定奖惩机制推动“4321”政银担业务广泛开展,优先保障工业企业担保贷款;简化程序推进“税融通”业务,努力扩大工业有效投入。进一步发挥过桥续贷资金作用,放大政府引导基金功能。

2.4重点对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