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中国企业处于危机状态的调查报告(doc 10页)
中国企业危机调查报告
日元 。
该公司主要生产汽车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零部件 . 为 日系汽车制造商整车提供配套。 4国 内企业走 出国 门 . 中大集 团与 阿拉伯联合首 长国合 资建
蓉车r
蒸发器 、 冷凝器 设计师的加盟.以此来提高江淮培育产品 唯——家可以生产压缩机 、 等空调全系列产品的企业 砌发 能力 昌河九江发动机 工 厂建 威 产 般 南汽收购英 国罗孚汽车公 司 2 0 年 9 0日. 05 月2 昌河九 江发动 机工 2 0 年7 2日. 0 5 月2 南汽收购英国罗孚 汽车公同签约. 南汽以约5 8 0 万英镑的价 厂正 式建成 投产 7 新建 成 的昌河 九江发 动 机工 厂 由中 、 格. 并购英国百年老厂罗孚汽车公司。 日双方共同对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普华永道 (WC) P 的罗孚汽车托管人 发表声明.称已将罗孚汽车及其发动机公 进行增资建设 工程项 目的没计纲领为年 司的资产出售给南汽集团。 声明称 , f J  ̄f - 产1 万台发动机. U 5 —次规划 . 分步实施。一 . 万台.总建筑面积 面将开始全面控制所购资产 .并着手制订 期工程年产发动机7 5 未来业务计划 南汽将把发动机及部分整 车生产搬迁到国内.另把部分整车生产以 及硼发和技术设备保留在英 国。 5 增资扩 股
机席顷 的双重性。 危机的危险性不言币. 口 俞,
首先 危机可以暴露企 都有—定的隐蔽性 . .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危 危机的机遇性在于 : , 使企业能够对症下药, 为进一步 危l管理现状研究报告》 栅 显示, 如果将正面 机就完全不可防范 任何事物都不是空穴 业的弊端. 零点调查最新公布的《 京沪两地企业 临12 -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 来风 .多数危机在爆发前都有或多或少的 发展清除障碍 : 其次. 企业在危机中往往会
企业困难调研报告
企业困难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如经济下行压力、外部市场竞争激烈、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企业的发展和运营。
为了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企业困难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目前企业所面临的主要困难;2.分析造成这些困难的主要原因;3.提出解决这些困难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并回收,收集企业主要困难的信息;2.访谈调研: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困扰和挑战。
四、调研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调研结果:1.人力资源成本过高:企业普遍反映,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加上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压力,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过高,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负担。
2.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开放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企业发现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难以获得竞争优势,销量下降,利润减少。
3.融资难题:一部分企业反映,由于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企业的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营和发展。
4.技术创新不足:一些企业缺乏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产品过于陈旧,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五、困难原因分析1.人力资源成本过高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变,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2.市场竞争激烈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开放,并且企业的竞争力不足,产品创新不够。
3.融资难题的原因主要是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审查要求越来越严格,资金过剩和失信风险,导致企业的融资困难。
4.技术创新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如缺乏政府支持和投入等。
六、解决方案1.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和生产力,减少用工数量,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2.加强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企业应加强研发部门的建设和人员培训,增加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拓宽融资渠道:企业可以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强关系,提高融资的能力和效率。
国有企业 风险调查报告
国有企业风险调查报告1. 引言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责任。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运作机制,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本报告将对国有企业的风险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应对风险,保持可持续发展。
2. 背景分析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政策风险、人才风险和监管风险等方面。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更为复杂。
一方面,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与私营企业等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竞争也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构成了巨大压力。
3. 风险调查3.1 经营风险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需求下滑:由于经济周期和市场竞争的影响,国有企业的产品市场需求可能出现下滑,从而导致销售收入减少。
- 不良资产积累:由于历史原因和企业管理不善等因素,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不良资产积累的问题,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评级造成了负面影响。
- 成本控制不善:由于体制原因和管理制约,国有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灵活性较差,从而导致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下降。
3.2 政策风险国有企业的政策风险主要包括:- 政策调整: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可能对国有企业的市场准入、资金支持和竞争环境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不确定性。
- 政策失信: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承诺和支持未能兑现时,可能会引发企业的信心危机,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3.3 人才风险国有企业的人才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才流失:由于企业制度和薪酬体系等原因,国有企业往往存在人才流失问题,进而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损失。
- 人才匮乏:由于缺乏创新机制和激励措施,国有企业的人才库可能出现匮乏现象,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3.4 监管风险国有企业的监管风险主要包括:- 监管不足:某些地方或部门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容易导致不规范经营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企业生存困难调研报告
企业生存困难调研报告
企业生存困难调研报告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面临着生存困难。
为了深入了解企业生存困难的原因,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首先,调研发现,企业生存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市场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企业必须不断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然而,一些企业在市场变化面前没有及时调整策略,导致产品滞销,市场份额下降,从而陷入生存困境。
其次,调研还发现,企业生存困难的另一个原因是管理不善。
一些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例如缺乏有效的管理团队,管理层对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的了解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企业无法迅速做出决策,无法有效应对市场变化,从而使企业陷入生存困境。
第三,调研还发现,企业生存困难的另一个原因是资金压力。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来进行市场推广、产品研发等。
然而,一些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营,从而导致生存困难。
最后,调研还发现,企业生存困难的原因之一是人才问题。
一些企业缺乏高素质的员工,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挑战。
此外,一些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导致员工
无法提升技能和素质,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最终导致企业生存困难。
综上所述,企业生存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场变化、管理不善、资金压力和人才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加强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优化管理团队,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中国中小企业逆境生存调查报告
中国中小企业逆境生存调查报告作者:慧聪邓白氏研究来源:《销售与管理》2009年第07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打乱了人们对发展的预期,也颠覆了旧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中国占据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贡献了国家60%以上的GDP,在国家税收中所占的比例也超过50%,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有力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
在金融危机后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政策是顺向调整,适度放松各种生产要素,应对金融危机,但无论是在紧缩还是放宽的调整中,中国的中小企业实际上一直是在逆境中生存,在危机中发展的。
慧聪邓白氏研究依托自身平台优势一直关注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研究,此次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在危机形式下的生存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全国共有510家中小企业参与了调查,调查样本涉及二十多个行业。
其中大部分是私营及个体工商中小企业,样本比例占到83%,可见此类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对于在逆境中求发展更加关注。
参加调查大部分是成立时间在2-5年的企业,65%的调查企业08年的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近9成的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
在本次调查企业中半数以上的企业预测2009年企业销售收入将出现缩减,可见金融危机已经给大部分企业带来了发展及生存上的压力。
其中成立时间在2年以内的企业对09年发展比较乐观,预测09年销售收入增长的比例要高于缩减的比例,而成立两年以上的中小企业的预测相对保守,预测09年企业销售增长的企业比例只有30%左右。
在当期经济形势下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重大危机,因此调查中94%的中小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中6i%的企业认为其经营发展受金融危机影响巨大。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萎缩、资金信贷困难和生产成本增加等,调查显示市场的萎缩是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造成的最大不利影响。
在国际大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目前国内经济开始复苏,经济环境变好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温床,68%的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持信心,同时超过四分之一的企业认为经济形势的好转是中小企业在目前经济形势生存发展最好的依靠。
中国企业危机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0.doc
中国企业危机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的企业要投诉该报道的记者。
这些消极被动或者是过激的反应均不利于企业与媒体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不利于企业用好媒体这把双刃剑。
二、企业处理产品和服务危机的措施。
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灵魂,当企业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如果处理不当,往往还会引发媒体危机、客户危机、经济抵制、索赔、诉讼等诸多危机。
如果处理得当,则有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进一步提升。
当出现产品危机时,企业如何应对?9.2%的企业认为产品和服务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当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不采取任何措施”;25.5%的企业采取“观望”态度:当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先不采取措施,视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再制定应对方案;39.3%的企业会按照企业内部现行的处理机制进行处理;只有25.5%的企业会立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采取行动。
处理危机,“兵贵神速”,危机来临时,选择不采取措施和“观望”态度往往会使企业“兵败如山倒”。
三、企业处理中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离职的措施。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有时会给企业带来非常直接和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们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而且离职后只要不改换行业,投奔的往往是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势必会给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
但是,仅有17.2%的企业在平时就比较注重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的“接班人”,一旦出现重要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可由“接班人”直接接任其工作,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不会造成过大影响;18.2%的企业对企业重要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持不在意态度,出现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时由上级领导指定临时接班人;47.9%的采用先企业内部竞聘,然后由管理会决定的方式;14.4%的采用由管理会直接决定的方式。
中国企业经理人职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现在已在进行,但是,对于当前许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而言,他们是在尚未真正成熟起来之时就被推上了国际化、市场化的大舞台,如同一个刚开始学驾驶者却不得不自己驾车上路,并且上的是一条车多人多、路况复杂的路。
关于企业在经济危机影响下生产经营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关于企业在经济危机影响下生产经营情况调研报告为深入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职工权益影响情况,准确把握我省职工队伍动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今年2—4月,**省总工会党组在全省工会系统部署了应对金融危机、切实维权维稳专题大调研工作,在各地、各系统工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省总工会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昆明、曲靖等11个州市和冶金、农垦等11个企业集团进行重点调研。
总体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是严重的,经济增长明显回落,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或预亏现象普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相继停产、关闭;职工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明显下降、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困难群体增大、职工队伍稳定和职工权益保障形势较为严峻,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放缓,出口严重下滑,部分企业因市场萎缩或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减产、停产甚至倒闭。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4月,全省16个州市共有917户企业停产,1008户企业半停产,部分企业已破产倒闭;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出现生产不正常、销售总额减少、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局面。
(一)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企业亏损。
据省煤矿工会对全省1365个煤矿的调查,目前580个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此间原煤价格下降了40%左右。
有色金属行业的铜价由6.8万元/吨降为3.18万元/吨,锡价由16.3万元/吨降为10.05万元/吨,金属硅价由1.8万元/吨降为9000元/吨。
云铜集团去年亏损达27亿,冶金集团今年2月已亏损2.7亿元。
(二)原材料价格与产品价格倒挂、市场销售不畅,导致企业效益下滑。
国际金融危机前,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口了l70多万吨硫磺,价格为每吨780美元,现已跌至每吨40美元左右,公这一项就损失了12.58亿美元。
生产设备属国际一流的昆钢板带厂,由于产品销售价比原材料购进价还低,生产越多越亏损,因而不得不采取停产放假的方式应对危机。
中小企业逆境求生状况的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逆境求生状况的调研报告一、引言
简述中小企业在经济开展中的作用
说明调研报告的目的和重要性
二、调研背景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描绘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调研目的
理解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
探究中小企业逆境求生的策略和方法
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四、调研方法
文献综述
搜集和分析相关研究报告、政策文件
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搜集中小企业的根本信息和经营状况
深度访谈
选择典型企业进展访谈,理解其应对策略
案例分析
选取几个成功应对逆境的中小企业进展案例分析
五、调研结果
中小企业生存现状
描绘调研企业的根本情况
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逆境求生策略
归纳总结中小企业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成功案例分析
介绍几个成功企业的应对策略和经历
六、问题与挑战
分析中小企业在逆境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讨论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七、对策与建议
企业层面
进步创新才能
加强风险管理
优化人力资配置
政府层面
完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搭建效劳平台,提供咨询和培训社会层面
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加强行业自律和协作
八、结论
总结调研的主要发现
强调中小企业逆境求生的重要性九、附件
调研问卷
访谈提纲
典型案例材料
十、【参考文献】:^p
列出调研过程中引用的主要文献。
中国企业疫情调研报告范文
中国企业疫情调研报告范文中国企业疫情调研报告一、引言新冠疫情在2020年初爆发,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部分,中国企业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疫情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本次调研报告对疫情期间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策略应对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二、疫情期间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1. 生产受限:疫情期间,不少企业由于员工隔离、交通管控等原因,生产活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调研数据显示,约60%的企业表示产品生产受到了影响,约30%的企业生产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 市场需求下滑:由于疫情带来的消费心理变化以及商业活动的暂停,市场需求显著下滑。
根据调研数据,有近70%的企业反映销售额大幅度下滑,甚至出现订单取消的情况。
3. 供应链断裂:封住城市和交通管制导致了全球供应链的断裂,中国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和零部件采购受到了严重影响。
超过80%的企业表示原材料采购困难,有近60%的企业原材料储备不足。
三、中国企业的策略应对1. 加强内部管理: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企业普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安全。
通过推行远程办公,减少人员流动,清洁消毒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疫情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2. 拓宽销售渠道:绝大多数企业通过线上渠道来拓展销售市场,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方式提高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额,减轻线下销售下滑带来的冲击。
3. 转型升级: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发现了传统业务的薄弱环节,并加速转型升级。
其中一些企业开始布局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四、未来发展展望1. 大规模数字化转型:疫情过程中,企业普遍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和竞争力。
2. 新兴消费趋势:随着疫情带来的消费心理变化,新兴消费趋势如健康、安全、环保等将成为重点。
有望在这些领域有所突破的企业将有更大的市场机会。
国内财务危机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部分企业面临财务危机。
财务危机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对整个经济环境造成冲击。
本报告旨在分析我国财务危机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二、财务危机现状1. 企业层面(1)部分企业负债率高企。
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负债率持续攀升,甚至超过国际警戒线。
高负债率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偿债压力增大。
(2)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问题,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3)企业资金链断裂。
受外部经济环境及自身经营状况影响,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2. 行业层面(1)产能过剩。
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导致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盈利空间缩小。
(2)行业集中度低。
部分行业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3)行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
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部分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对企业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三、财务危机成因1. 经济环境因素(1)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减弱,企业盈利空间缩小。
(2)金融市场波动。
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
(3)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
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冲击。
2. 企业自身因素(1)经营策略不当。
部分企业过度扩张,投资决策失误,导致负债率高企。
(2)创新能力不足。
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导致产品滞销。
(3)管理不善。
部分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漏洞,导致财务风险加大。
3. 政策因素(1)政策调控。
政府为稳定经济,实施一系列政策调控,可能导致企业面临经营压力。
(2)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变化可能对企业盈利造成影响。
四、对策建议1. 政府层面(1)优化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经济增长。
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调查报告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调查报告一、背景和目的企业面临各种潜在危机和风险,如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舆论等,对企业的经营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本调查旨在了解当前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不同行业、规模的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包括制造业、金融业、互联网行业等,以获取全面的数据。
三、调查结果1. 危机管理意识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对危机管理意识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只有少数企业对危机管理进行了系统化、全面的规划和培训。
约30%的企业表示没有专门的危机管理团队,仅凭部门负责人应急处理。
缺乏长远、全局的危机应对策略,导致危机处理时常缺乏有效的统筹和协调。
2. 危机管理措施对于可能发生的危机,大部分企业采取了预防措施,如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系统、制定危机管理手册等。
然而,仍有部分企业只侧重于事后补救,缺乏事前预防措施,导致危机处理成本高、效果差。
3. 危机管理能力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危机管理的能力参差不齐。
一些大型企业具备一定的危机管理能力,拥有专门的危机管理团队和完善的危机响应预案。
但中小型企业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只重视日常业务处理,缺乏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
4. 危机处理技巧在面对危机时,大多数企业采取的应对策略仍然相对被动和保守,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
只有少数企业能够迅速反应、积极主动地面对危机,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沟通、危机公关手段进行应对。
5. 危机沟通能力危机沟通在危机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对危机沟通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有效的内外部沟通渠道、沟通不透明、回应不及时等。
这些问题导致危机事件蔓延,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和声誉受损。
四、改进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针对企业危机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危机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
2. 制定全面的危机管理规划和预案,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企业危机总结汇报
企业危机总结汇报
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
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总结汇报我们企业所面临的危机情况。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企业经历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团结一致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让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首先,我想谈谈我们所面临的危机。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企业的销售额出现了下滑,利润也在逐渐减少。
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员工流失、产品质量问题以及供应链断裂等挑战。
这些问题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了危机的严重性。
然而,我相信危机也是转机。
在面对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团队齐心协力,积极应对,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加强了内部沟通和协作,改进了产品质量控制,重新规划了市场营销策略,并与供应商建立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销售额有所回升,员工士气也有所提升。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企业管理和运营机制,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我们也会继续加强内部团队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员工在危机时刻的坚定支持和努力付出。
同时,我也要感谢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会继续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让企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谢谢大家!。
企业危机管理调查报告
企业危机管理调查报告一、概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企业面临各种潜在的危机风险。
为了应对这些危机,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本报告将对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二、调查结果1. 危机管理意识不足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在危机管理意识方面存在欠缺。
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缺乏对潜在危机的有效防范措施。
这使得企业在面临突发危机时无法迅速作出反应,增加了危机发展的风险。
2. 缺乏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许多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风险。
这导致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常常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增加了危机处理的难度。
3. 媒体应对不当调查发现,一些企业在面对媒体的报道时处理不当,没有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导致舆论的扩大和企业声誉的受损。
企业应加强对媒体的应对能力,及时沟通并发布公开透明的信息,减少危机的负面影响。
4. 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团队部分企业在危机管理团队建设上存在疏漏,缺乏专业人士的参与和培训。
这导致企业在危机发生时无法迅速组织应对,加剧危机的后果。
三、改进建议1. 增强危机管理意识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危机意识培养,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同时,企业领导层应制定明确的危机管理政策和流程,确保全员的参与和执行。
2. 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企业应投资建立科学的危机预警系统,利用数据分析和信息收集手段,发现危机的迹象和警报。
并建立相关的预案,以提前应对潜在的危机。
3. 加强媒体应对能力企业应建立与媒体的良好沟通渠道,及时回应媒体的报道和关注,提供准确的信息以维护企业形象。
同时,培训相关人员,以增强应对媒体危机的能力。
4. 建设专业危机管理团队企业应组建专业的危机管理团队,包括从事危机预警、危机沟通和危机处理的人员。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迅速响应和应对各类危机事件。
面对危机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面对危机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不定的环境下,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机和挑战。
本文分析了中国企业面对危机时自身存在的文化价值观落后、学习力培训系统不完善、创新力系统不健全等问题。
提出从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三个层次全面提升中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中国企业面对国际危机做大做强的有效载体。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领域的“蝴蝶效应”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迅速席卷全球。
正当中国企业逐渐转入正轨,跑步追赶发达国家先进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的时候,西方世界发生了次贷危机、国债危机这些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事件。
面对突来的危机,尚未成熟的中国企业蒙受了不小的损失,暴露了很多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
学习型企业文能够使企业获得持续不断的学习力和创新力,在动荡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下,中国企业要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用学习型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面对危机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企业的素质问题,表面看是企业适应环境能力的问题,实际是企业学习力、创新力的问题。
中国企业普遍存在不会学习、不善于学习,学习没有目标性。
1、学习文化价值观落后。
企业的文化价值观落后,缺乏先进的指导性和发展战略眼光,企业中的学习不能适应企业应对国际变化的新要求。
先进的管理思想口号化,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仅仅停留在口号阶段。
经营理念相对落后,不能有效地指导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员工行为,不利于企业凝聚力的发挥。
2、学习力培育系统不完善。
中国企业受传统中庸文化影响,缺少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不易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
企业的学习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企业发展实际进行主动性、研究性的学习,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
中国企业存在零碎学习、跟风学习和学习机制缺陷等问题,缺少实现管理和运营学习化、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总平台。
3、创新力系统不健全。
创新能力是中国企业面对国际危机的生命基因。
企业缺乏创新的管理精神和管理思想,没有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不能有效激励员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困难调研报告
企业困难调研报告一、引言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许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
为了深入了解企业所遇到的困难,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进行了本次企业困难调研。
本报告旨在分析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
我们向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发放了问卷,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
同时,我们还与部分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三、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1.市场需求不足: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部分行业市场需求下滑,导致企业订单减少,销售困难。
2.融资难融资贵:许多企业在扩大生产、研发新产品等方面需要资金支持,但由于种种原因,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3.成本压力上升: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不断上涨,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经营压力增大。
4.技术创新不足: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5.政策法规变化:政策法规的调整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一定影响,企业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政策环境。
四、困难成因分析1.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市场需求波动较大,导致企业难以准确预测市场趋势。
2.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较高。
3.全球通胀压力增大,原材料、能源等价格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压力上升。
4.部分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导致技术创新滞后。
5.政策法规调整频繁,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适应新的政策环境。
五、对策建议1.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减税降费、提供财政补贴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
2.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3.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原材料价格,降低企业成本压力。
4.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
5.政府应稳定政策法规,减少对企业的干扰,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六、结论本次调研显示,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
企业面临挑战分析报告
企业面临挑战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企业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把握业务发展的机遇和风险,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报告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积极应对并解决当前企业面临的挑战,同时展望未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战略规划和有效的建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进行介绍,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个报告的构成和内容安排。
可以简要介绍每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让读者对整篇报告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同时也可以说明每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连接,以及整篇文章的逻辑框架和主要思路。
请编写文章1.2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分析当前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通过对企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旨在为企业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同时,本报告也旨在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展望和建议,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
通过本次分析报告,我们希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2.正文2.1 当前企业面临的挑战当前企业面临的挑战包括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变革快速、成本压力增加、人才招聘及留存困难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是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的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企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的争夺变得更加激烈。
整个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也让企业难以做出有效决策,从而增加了市场风险。
其次,技术变革快速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挑战。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企业需要不断更新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而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这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来跟上技术的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
警醒:半数企业正处在危机中
警醒:半数企业正处在危机中
陈贺新
【期刊名称】《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在现重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
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陈贺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调查显示: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 [J],
2.警醒:半数企业正处在危机中 [J], 陈贺新
3.俄罗斯经济处在一种体制性危机中——俄罗斯经济学家一席谈 [J],
4.中国企业危机调查: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 [J],
5.超半数农民工处在不良工作环境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部分困难企业情况的报告
关于部分困难企业情况的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本报告将详细分析当前我国部分困难企业所面临的情况,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以期帮助这些企业重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困难企业情况分析1.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行业受到冲击,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例如,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的困境就非常突出。
2.经营模式滞后:一些企业长期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没有及时跟上市场变化和科技进步,导致产品滞销、盈利能力下降。
例如,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对于互联网的应用还非常保守。
3.资金困扰:部分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运营和发展。
4.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无论是来自国内还是国际市场的竞争都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5.人才匮乏:一些企业面对着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高技能、高级管理人才的匮乏,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二、解决方案1.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式来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的手段来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和整合。
2.推动创新创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与高校、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3.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推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加强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强化财政和金融政策的支持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支持。
5.引导市场竞争秩序: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同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培训,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6.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来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科研项目经费投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结论当前我国的困难企业情况比较严峻,但随着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相信这些企业有望渡过难关,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数中国企业处于危机状态的调查报告(doc 10页)危机调查报告:半数中国企业处于危机状态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一、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零点调查最新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企业,那么目前有超过半数的被访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仅有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
危机在爆发之前如同人体恶性肿瘤,都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危机就完全不可防范。
任何事物都不是空穴来风,多数危机在爆发前都有或多或少的预警信号,只是在危机真正爆发之前,这些蛛丝马迹的预警信号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足够的重视而已。
从字面上看,“危机”中既包含“危”———危险和危难,也包含“机”———时机和机遇,危机的危险性和机遇性是同在的。
中国的一句古语:“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辨证地阐明了危机本质的双重性。
危机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危机的机遇性在于:首先,危机可以暴露企业的弊端,使企业能够对症下药,为进一步发展清除障碍;其次,企业在危机中往往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果危机处理得当,可以比在常态下更为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当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
人员一定的流动率是经济发达、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员的正常流动是必需的,关键在于流动的频率(过度频繁的流动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以及流入的是否是企业想要的人、流出的是否是企业想留的人。
中国最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更不是市场,而是人才,特别是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
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是“主动资产,只能由其天然的所有人控制着这种资产的启动开发和利用,其总是自发地寻求实现自我的市场。
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不足或者不合理时,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这一“主动资产的最大价值,如何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稳定人才?零点研究集团的另一项针对新社会阶层从业人员“跳槽原因的调查表明:员工跳槽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小、工资福利待遇低、想体验新的生活;他们心目中理想职业的特点是:收入高、个人发展空间大、单位有前途;他们对单位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单位所提供的文化活动太少。
由此可见,员工既关注当前的福利待遇,也关心个人和单位今后的发展前途及企业的文化氛围。
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既需要完善与员工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的薪酬体系,更需要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因为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增强激励效果、提高员工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如何在企业发展的大前提下,尊重个人的发展和提高,给人才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平台,以事业吸引人才,以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来凝聚人才是当前企业所需考虑的问题。
因为一味“高薪只会使跳槽现象更加频繁,只有当自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达到最大合理化之后,人才才能真正稳定下来,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三、危机识别能力薄弱2003年春季,肆虐中国大地的非典危机唤起了许多企业的危机管理意识,绝大多数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认同“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危机管理意识”、“每个企业都有弱点,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转变成危机”、“危机管理不仅仅是事后采取应对措施,事前更要做尽可能多的计划工作”、“大多数危机是可以防范的,危机发生前都会有警告信号”、“企业应倡导每个员工都应具备危机管理意识”等说法。
尽管普遍意识到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却同样普遍地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
如果将能从19种潜在危机中正确识别出5种或者5种以下者界定为低危机识别能力者,能正确识别出6-10种的为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能正确识别出10种以上者为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
根据这一划分,有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0%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
企业管理者危机识别能力之薄弱由此可见一斑。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不仅危机识别的能力比较薄弱,在危机识别时还具有一定的短视性,表现在对于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具有非常直接关联的危机,如人力资源危机和产品服务危机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而对于并购、诉讼、工作事故、天灾人祸、媒体危机等与企业的经营和收效间的关联似乎不那么直接的危机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但是,媒体危机、工作事故、天灾人祸、诉讼等危机发生之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样能给企业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因为它们与企业的生产运营间的非直接关联性使得企业管理者对它们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敏感的反应,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危机管理功效追求上的“短视性”应该引起重视。
四、处理危机措施不力该项调查显示:多数企业在危机来临时,采取的措施普遍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企业处理媒体危机的措施。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大众传媒在塑造公众价值观念、强化公众意识、反应和引导社会舆论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媒体的社会传播通过影响企业的形象、知名度、美誉度而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另外,互联网的出现更是使得信息传播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影响范围。
当企业面临各种危机、内外交困时,企业无法避免地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目标,媒体对企业的影响可谓是一把双刃剑。
纵观商海,既有因在危机中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而使形象一落千丈的企业,也不乏因在危机中妥善处理好了与媒体的关系,不仅使危机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还“乘势”扩大了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企业,现代企业与媒体保持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许多企业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时普遍存在以下特点:对企业在常态时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与媒体的合作主要是常规的、表层的合作,缺乏积极有效的深层次合作;当企业处于危机状态时,或者是比较消极被动地应对媒体的报道,或者是对于媒体不利于自己企业的报道采取过激的反应,导致与媒体间关系紧张,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危机公关。
调查发现:对于媒体不利于本企业的不真实报道,11.5%的企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36.3%的企业要视公众的反应之后再反应;33.2%的企业要投诉该报道的记者。
这些消极被动或者是过激的反应均不利于企业与媒体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不利于企业用好媒体这把双刃剑。
二、企业处理产品和服务危机的措施。
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灵魂,当企业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如果处理不当,往往还会引发媒体危机、客户危机、经济抵制、索赔、诉讼等诸多危机。
如果处理得当,则有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进一步提升。
当出现产品危机时,企业如何应对?9.2%的企业认为产品和服务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当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不采取任何措施”;25.5%的企业采取“观望”态度:当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先不采取措施,视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再制定应对方案;39.3%的企业会按照企业内部现行的处理机制进行处理;只有25.5%的企业会立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采取行动。
处理危机,“兵贵神速”,危机来临时,选择不采取措施和“观望”态度往往会使企业“兵败如山倒”。
三、企业处理中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离职的措施。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有时会给企业带来非常直接和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们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而且离职后只要不改换行业,投奔的往往是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势必会给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
但是,仅有17.2%的企业在平时就比较注重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的“接班人”,一旦出现重要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可由“接班人”直接接任其工作,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不会造成过大影响;18.2%的企业对企业重要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持不在意态度,出现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时由上级领导指定临时接班人;47.9%的采用先企业内部竞聘,然后由管理会决定的方式;14.4%的采用由管理会直接决定的方式。
中国企业经理人职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现在已在进行,但是,对于当前许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而言,他们是在尚未真正成熟起来之时就被推上了国际化、市场化的大舞台,如同一个刚开始学驾驶者却不得不自己驾车上路,并且上的是一条车多人多、路况复杂的路。
随着W TO时代的来临,市场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复杂,相比于国际化的规则和知识,“新手上路的中国企业管理者更缺乏的是经验;相比于掌握危机管理知识,更难的是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因为后者更多的是基于实践经验,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管理者当前最缺乏的。
如何在正确危机管理理念基础上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危机防范胜于危机处理“隐患险于明火,预防胜于救灾”,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防范危机同样胜于处理危机,危机防范是成本最为低廉的危机管理方式。
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防范措施,而下面四条防范措施则应该受到所有企业的重视。
一、防微杜渐。
有些危机(如重大自然灾害、疾病等)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有些危机却可能源于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不足或失误的积累。
前一种危机具有一定的不可预防性,而后一种危机如果能及早得到重视却是可以避免的。
在日常的经营运作中对企业的薄弱环节或潜在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形成正确认识,是危机防范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可以称之为“防微杜渐”法。
有多少企业具有“防微杜渐”意识?在此次调查中,有74.7%的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表明他们所在的企业会对企业薄弱环节和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有23.8%者表示不会。
二、设立危机管理团队。
虽然危机管理并非只是特定部门或特定人员的职责,而是企业内各部门的联合责任,在企业内设立危机管理团队还是完全应该且必需的。
调查发现,44.1%的企业内尚没有设立危机管理团队。
危机管理团队应该是企业的常设机构,因为危机类型繁多,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团队应该包括决策层负责人以及企业各部门(如公关部、人事部、保卫部、财务部、技术部等)的主管或优秀人才,还可外聘公关专家,组成一个智囊团。
这些人才在企业常态时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起着防范和预警企业危机的作用,当企业一旦出现危机他们就应该在高级管理人员的组织和协调下快速起到处理危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