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特点及管理经验_王保群_林燕红_韩_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中亚天然气管道作为我国第一条天然气陆路进口通道,项目建设具有途经国家多、建设时间紧、协调难度大、人力资源紧张、管材运输困难、标准规范不一致、语言交流不畅通等特点。项目管理采用了“分段分国建设和运营”模式,依靠国家层面力量加大项目实施力度,依靠国际项目管理公司推动项目管理的国际化和规范化,借助第三方权威解除合资公司之间的分歧,将国内成熟技术引入中亚地区突破当地技术标准传统惯例,优化运输方案节约运输时间,建立了跨多国协调机制,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今后跨国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国际化管理团队和综合性管理人员的培养,统一各国技术标准和惯用做法,并早日实现关键设备由进口到出口的历史性转变。

关键词 中亚天然气管道 运营模式 标准 融资 施工 国际化 专业化 国产化

中亚天然气管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条跨国长输天然气管道,起自土乌边境的格达伊姆,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境内霍尔果斯,线路总长1833千米,其中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约529千米,哈萨克斯坦境内约1300千米,中国境内长4.4千米。管径1067毫米,双管敷设,设计压力10MPa,设计输量300亿立方米/年,A线、B线于2008年7月同时开工建设,分别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10月建成投产,目前已累计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超过600亿立方米。

笔者通过参与中亚天然气管道

项目独立后评价工作,并于2010年

完成对该管道乌国段、哈国段的现

场踏勘和调研,在对中亚天然气管

道项目的特点以及管理经验进行梳

理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跨国油

气管道建设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特点

1.项目建设工期短,任务重

2007年7月17日,中国石油天然

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分

别与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管理利用署

和土库曼斯坦国家天然气康采恩签署

《中土天然气购销协议》和《土库曼

阿姆河右岸天然气产品分成合同》。

根据协议,土库曼斯坦在中亚天然气

管道从2009年起的30年运营期内,每

年向中国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

亚天然气管道从2007年7月项目启动,

到2009年12月建成投产,项目建设周

期只有28个月,其间要完成合资公司

的成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与报批、管道线路踏勘与地质勘查、

初步设计的编制、施工单位的选取、

管材及压缩机等长周期设备的招标与

订货、管道的施工建设等大量工作,

浅谈中亚天然气

管道项目特点及管理经验

王保群1 林燕红2 韩 坤1

( 1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2 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IPELINE FORUM

与国际同类型管道建设项目相比,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工期异常紧张。

2.项目投资大,融资难

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总投资近1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需要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其金额之大远远超出一般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中亚天然气管道“照付不议”协议是保障项目收入的重要协议,然而在项目前期融资阶段,“照付不议”协议尚未签署,无形中增加了融资银行的贷款风险,降低了其贷款意愿,增加了项目贷款难度;中乌、中哈两个合资公司股比分配均为50︰50,融资决策需要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一致,增加了项目融资协调难度,降低了决策效率;受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机构普遍缩减对外贷款,也增加了项目的融资难度。

3.人力资源紧张,劳务许可程序复杂

中亚地区整体开放程度较低,当地工程公司参与国际大型项目很少,国际合作意识淡漠,管理理念落后,对国际施工标准理解不到位,施工能力和设备配置难以满足项目需求;当地职业化专业管理人才匮乏,相关劳务市场供给严重不足。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劳务指标历来是哈国控制外国公司的主要手段,对于没有劳务签证的人员,一是不允许发工资,二是所有费用不得列入在当地注册的公司的成本中,三是一经发现将被驱逐出境。中亚天然气管道工程从开工至单线建成,总用工量约为3500万人工时,多数劳务要由中方提供,高峰期

超过2000人,按当地劳务许可程序办

理,从时间上和费用上都难以承受。

4.管材需求量大,生产有压力、运

输有难度

中亚天然气管道管材需求量超

过150万吨,其中约80万吨由中方

提供,需要在短时间内组织协调地

处14个省市和自治区的30家管道生

产企业。国内钢管年生产能力只有

240万吨左右,并且正值西气东输二

线、涩宁兰复线、秦皇岛—沈阳等

天然气管道、兰郑长成品油管道、

中俄原油管道等大型油气管道建设

高峰期,管道生产企业压力较大。

此外,由于管材运输只能通过阿拉

山口这个通往中亚地区唯一的铁路

口岸出境,80万吨钢管按每节车厢

运输5根管道、运输时间为500天计

算,平均每天需通过约40节车厢,

按正常出关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管材运输任务难度较大。

5.语言交流困难

中亚天然气管道所经国家使用

的语言为乌语和俄语,项目PMC和

监理人员使用语言为英语,中方建

设和管理人员使用语言为汉语,语

言交流为项目实施增加了困难,需

要大量的专业翻译。

6.标准规范不统一

中亚国家大多采用前苏联标

准,与我国国内和国际标准存在着

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1)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规

定天然气管道采用螺旋管,而根据

中亚地区技术标准和惯例天然气管

道应采用直缝管技术方案。2)中

国标准和国际标准是以地区等级为

基础进行管道设计的,不同的地区

等级代表着管道段所处地区不同的

人口密度和环境危险敏感程度;而

前苏联地区的SNIP标准则是直接对

各种穿越段管道和特殊段管道进行

了非常细致的划分,导致壁厚变化

频繁,造成管道施工期间焊接工艺

的频繁调整及单独试压管段大量增

加。另外,当地规范对不同管段的

试压次数和试压强度与国内相关规

范也不尽一致。

7.当地承包商设计依据陈旧、施工

力量薄弱

在项目招标之际,当地承包

商利用其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国内垄

断地位,强烈要求承担全部或至少

大部分管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报

价高达国际类似长输管道的两倍。

事实证明当地承包商非常缺乏大口

径高压力天然气管道的设计和施工

经验,管道设计所依据的设计规范

多为前苏联解体时的资料,参考依

据非常陈旧,设计人员观念保守且

固执。当地承包商施工力量非常有

限,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在建设初

期焊缝一次合格率不足5%,严重影

响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8.土地私有化,征用程序复杂

中亚国家实行土地私有化,

土地征用手续办理繁杂,需取得国

家、州、县和土地主的四级用地许

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