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聚人、用人、修养方略

合集下载

曾国藩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曾国藩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曾国藩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1、曾国藩苦其心三句名言第三句是“识人心、懂人性,注重人才”,强调了了解他人的内心和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做好人际关系和维护团队的稳定。

2、用人极难,辨识别人说的话也很不容易,全靠见多识广,仔细思考谨慎处置,心中要有一定的权衡。

3、曾国藩:"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正道行事,起见必量其果,功力实在,循正道可远行。

4、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唯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5、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

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6、用人八法: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前贤之大识大观、八字余谓民之望利、凡事求其惬意、临事无不了了、言不美不恶无所劝惩、不知厚重悠长、有恒为作圣之基。

7、“国家之强,以得人得天为先。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8、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曾国藩名言经典语录

曾国藩名言经典语录

曾国藩名言经典语录1.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

”你看那些大方豪爽不看重钱财的人,是不是身边朋友特别多呀?就像隔壁的王大哥,对朋友从不小气,所以大家都爱和他玩。

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也自然能让别人信服,这不是很有道理嘛!2.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哎呀,这可太对啦!一直能获利的事情咱可别盲目去做,就好比那突然火爆的投资项目,大家都抢着去,咱就得冷静想想。

就像之前那什么虚拟币,很多人跟风,最后不就亏惨了嘛!3.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想想看呀,好处要是一个人独占,那得多招人恨呀!就像公司里发奖金,要是领导都自己拿了,员工能乐意嘛?但谋划事情的时候人多了意见也杂,还真不能太多人参与,这多形象啊!4.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可不是嘛,那些老是说别人缺点的人,说不定就是在掩饰自己的不足呢!而总炫耀自己长处的人,说不定心里是嫉妒别人比他强呢,这多常见呀!就像咱班上那个爱显摆的同学,不就是这样嘛。

5.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可不是嘛,那些平庸的人很多不就是因为懒惰嘛!而有才能的人要是骄傲自大,也很容易失败呀。

你看历史上那些才子,有几个是因为傲慢栽跟头的,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呀!6.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

”那些毛毛躁躁的人,怎么可能有沉稳坚毅的见识呢?就好像有的人遇到事情就慌了,能做成啥事呀!而那些胆小害怕的人,肯定也没啥特别出色的见解,就跟那不敢尝试新事物的人似的,多明显呀!7.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你想想,一个家庭勤劳那肯定会兴旺呀,人要是勤劳也自然会懂得节俭,这样怎么会贫贱呢?就像村里那勤劳的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大家都羡慕呢!8.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过去的事情就别留恋啦,现在就专心做好眼前的事,未来的也别着急去迎接。

这就像走路,踏踏实实走好当下这一步,别老回头看也别老想着前面多远,多实在呀!9.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

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
1852
打造战船 建水师
1853
参不平定 太平天国
1854
平定成功 局势稳定
1864
镇压太平天国时期,这是曾国藩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他与清政府之间“忠君”与“猜忌”表现最明
显的时期;清廷不时利用湘军的内部矛盾来分散曾国藩权势的过度膨胀;对于曾国藩的嫡系部队, 清廷更以严密监视。
兴办洋务运动
1
书院/书局 /教育
入仕初期(1838-1850) 内 圣 求学阶段(1811-1838)
求学阶段
出生/入学 1811
考取秀才 1833
会试/殿试 1838
这一阶段,曾国藩广泛涉猎各种怃想,尤其致二经丐怃想,立志要成为地主阶级癿一代圣贤,要立德、 立功、立言三丌朽,要将平生所学付诸实践,以挽回封廸统治阶级日趋衰落癿形势。
爱禾考必去稗,爱贤考必去邪,爱民必去害民乀吏,治军必去蠢军乀将,一定乀理也。
——咸丰十年致曾国荃、曾国葆
厚耄丌能使,爱耄丌能令,乱耄丌能治,譬如骄子,丌可用也。 ——咸丰十年致曾国荃、曾国葆
具体阐释
厚爱士卒却丌能使用,溺爱下属却丌能吩令,远法乱纨耄丌能惩治,这样癿军 队就像惯坏了癿孩子一样,是丌能用来合敌人作戓癿。
齐心相顼 彼此照顼 永丌相廻
反复讪谕 泤重灌输
战场
训练
心态
塑心
用合理的制度规范人
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宋。仍湘军乀制,刌上下相维,喻利二丿。将卒亲睦,各护其 长。 ——曾国藩
统领如根,由根耄生枝、生右,皀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耄勇丁感营官挑选乀恩, 皀叐其私慧。平日既有恩谊相济,临阵自能患难相顼。 ——曾国藩
曾国藩管理方略
目彔
曾国藩其人其事
曾国藩领导方略 曾国藩聚人方略 曾国藩用人方略 曾国藩齐家方略 曾国藩修养方略

曾国藩修身、处世、治国10大谋略

曾国藩修身、处世、治国10大谋略

曾国藩修身、处世、治国10大谋略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点评】想干出点事业,不惟要有谋略而且要有运气,不惟要有才学而且要有格局!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点评】普通人之所以庸庸碌碌,是因为狠不下心来纠正懒惰的毛病;有才的人之所以怀才不遇,是因为仗着才华骄傲看不起人。

3.日静养,节嗜欲,慎饮食,寡思虑。

【点评】想要干大事,先得修好身;修身之要,在于静养、制欲、节饮食、少焦虑!4.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点评】交人驭人,靠心诚不靠虚伪,靠拙实不靠滑巧。

付出真心,换回真情!5.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点评】天下诡诈机变之人之术太多,谁也没有办法一一应付。

学会以诚待人,则能以不变应万变,其诈自败。

6.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点评】忍得住,一通百通;忍不住,万事成空!7.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

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

【点评】小人都是貌似好人,实则心如蛇蝎,必须提防、赶紧远离!8.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点评】聪明更要修德,靠人心不靠才华;有才更知收敛,言辞锋利最易伤人。

9.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点评】要为大众利益而独谋,不可为一己之私蝇营狗苟,不可向人泄露所谋秘要。

10.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

【点评】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动,大多数人就会支持你。

有了这种支撑之力量,则会无往而不利!。

曾国藩用人核心四步骤

曾国藩用人核心四步骤

曾国藩这套识人、用人的本领,重点又在哪里呢?以后我们会为《世纪名堂》微友们陆续介绍曾国藩的那本相学名著《冰鉴》。

曾国藩总结了相人之术的总口诀:要看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关键要看他的眼睛和鼻梁。

要看一个人是不是虚伪,是不是喜欢说谎话,主要要观察他的嘴唇。

要看一个人将来能做多大事,要看他的气概和气度。

要看一个人有没有富贵命,也就是将来能不能飞黄腾达,主要要看他的精神状态。

要看一个人聪不聪明,要看他的手,其实也就是动手的能力。

要看一个人会不会经历磨难,要看他的脚和脚筋。

要看一个人说话、干事是不是有条理,主要要凭借他的说话内容与说话方式来分析。

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素质往往决定了他的人生,以及他做事的成败,所以曾国藩看重这些方面的观察,也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符合人才的选拔条件。

究其本质,曾国藩还是着眼于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素质,而这些其实是就是曾国藩识人时的重心所在,曾国藩识人的本质就是选拔人才。

倘若我们如果能够综合曾国藩在家训中,包括他在给朋友的书信中,所提出的用人理论,我们还是可以总结出,曾国藩所谓的人才论相比较于“唯才是举”这种说法,还是相当独特的,也就是说,确实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事实上,所有成功的人基本上都很会发现并使用人才,这基本上也是作为一个成功领导者的首要条件。

像刘邦,相比较于项羽,可以说是一无是处。

要知识没知识,要文化没文化,要长相没长相,要力气没力气,甚至出身也远不如项羽,人家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代,刘邦呢,最早不过是个无业游民。

但刘邦只有一点比项羽强,就凭这仅有的一点优势,他最终战胜了项羽,赢得了天下。

刘邦唯一的一点优势,就是他肯用人,他会用人,他能真正做到唯才是举,甚至连陈平这种据说是生活作风有问题的人,他也不管,也照样重用,这才叫真正的唯才是举!总的来说,曾国藩在他的家训里认为用人要分为四部来进行,我们可以称之为“用人四部曲”。

第一步“广收”。

曾国藩也主张首先要尽可能地网罗人才,选人、用人的标准不要太严苛。

1曾国藩的用人识人之道 曾仕强

1曾国藩的用人识人之道  曾仕强

曾国藩的用人识人之道曾仕强一、识实务者为俊杰。

识实务者为俊杰,不是跟着世界潮流走,不是投机取巧,要看适合自己出来不。

不同于俊杰,英雄是不管怎样都硬拼,多半是结果坏的。

为了空洞的“我说了算”,却是担责任。

中国人争气,争“我说了算”,但是,这是空洞的,你说了算你才有责任。

are you ready?不是你准备好了吧吗?而是你心中有数吗。

时候不到宁可归隐,务本务实,顺应时势。

人和人大致相同,不同的过程,不要重视结果。

挫折是好事。

大器晚成。

二、十年锻炼铸良基。

每个人一辈子都是起起伏伏,老天是公平的,我们都要喝2杯酒,宁可先喝苦酒。

十年锻炼铸良基:1、忍辱。

年轻时难以忍辱,后来明白,要看自己心态:侮辱者是菩萨。

变卦,自己的卦自己变。

2、刚强坚忍建德修业,忍等时机。

3、胸襟宽广,适时调整。

和小人适当距离。

听到任何一番话,都可以把它转一转,都变成好的,你看到坏人你把他当成镜子,你和他不一样就是好事情。

你看他好,他就会变好,相反。

成功的原因:1、良师益友。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2、内圣,修养自己。

慎独:小心地走好自己的路,可以和别人不一样。

主敬:看重眼前的人事,别人看不起你的原因往往是你看不起他。

求仁:心诚:3励志:以别人困难为忧,以小人没有被感化为忧。

来不及管自己的得失。

4明强,。

智仁勇(中国三联字者,中间者主要。

),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担当大事,修养品德,养家教子都要以明强为本。

男儿自立要有倔强之气。

气是看不见的、重要的,形成“实”后就没那么重要了、难改了,如形成习惯,。

5坚忍,等待时机。

做老实人,坏人那一套你学不来。

6刚柔:自立自强为刚,谦让为柔,刚柔并济。

儒:柔。

7. 修养自己。

8廉矩:腐败时人走“近道”,不贤者志满气得。

9勤敬:喜爱的人要知道其短处,相反。

爱民,不是顺民。

察人才能知人,知人才能用人。

知人要会听话。

10、诡道:多变化。

可以脸色暗示,不可脸色威胁。

恩情不如仁义,威严不如礼遇。

我们曾经梦想:大学生多了则社会进步,人们有钱了就安定了。

【国学商道】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国学商道】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国学商道】曾国藩的用人之道□□作为晚清一代的中兴名臣,曾国藩的修身砺志、勤奋治学、处世为官之道颇受现代人推崇。

曾国藩之所以能在举世滔滔之中产生砥柱中流的作用,可能有诸多因素,但他广泛网罗人才,把一大批才俊智囊聚集在自己的周围,把别人的能力化为己用,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十分重视人才问题。

在政治上,他认为“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在军事上,他强调“用兵之道,在人而不在器”。

他把人才问题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把选拔、培养、造就人才作为挽救晚清王朝统治危机的重要措施。

重人、识人、取人、用人是曾国藩的特长。

□□有一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晚饭后正在散步,他有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李鸿章不便打扰,就与那三个人在一旁恭候。

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个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是惊讶。

曾国藩解释道:“在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

第一个人低着头不敢仰视,是一个忠厚善良之人,可以给他保守的工作。

第二个人喜欢弄虚作假,我眼光扫过他时他毕恭毕敬,等我一转身,他便左顾右盼,将来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

第三个人气宇轩昂,双目平视,始终挺立不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将来他的功名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

”后来三个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

而那第三个人便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他为收回台湾、治理台湾立下了汗马功劳。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观人于微”,并且准确率极高,全赖其“积久而有经验”。

对于发现、造就人才的方法,曾国藩概括为八个字:“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广收,就是广泛访求、网罗人才。

曾氏求贤若渴,他提出“凡有一长一技者,断不敢轻视”。

每到一地,每与人通信、交谈,都恳求对方推荐人才。

他常写人才闻见日记,将所见所闻,分为“闻可”、“闻否”、“见可”三类。

他的《无慢室日记》中,专设“记人”一项,记录了一大批被推荐的人名,并附有自己考察之所得。

曾氏提出,“衡才不拘一格”,“求才不遗余力”,反对以出身、资历衡量人。

曾国藩用人之道(二)

曾国藩用人之道(二)

曾国藩用人之道(二)曾国藩是中国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也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深谙治国、用人之道,在治理地方、抗击太平军的过程中,曾国藩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用人之道。

本文将从曾国藩的用人哲学、用人要求、用人实践等方面,深入剖析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一、曾国藩的用人哲学曾国藩认为,用人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就是希望用人能够达到自己的要求。

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制定相应的用人策略。

他认为,用人要善于挖掘人才,要在人才的特长、个性与适应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将人才的优点充分发挥。

同时,曾国藩强调,用人还要有长远眼光,不仅要看重当前的能力和业绩,更要注重发掘和培养人才潜力,培养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潜力。

二、曾国藩的用人要求1、忠诚为上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必须首先具备忠诚的品质,才能胜任工作。

他认为,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就,取决于他是否忠诚于自己的职责、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曾国藩从不唯亲唯故,见贤思齐,任用的人才必须不仅忠于他,更要忠于国家和民族。

2、勤奋尽责对于曾国藩来说,勤奋尽责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珍惜自己的职位。

同时,要求用人要有责任感,对工作尽职尽责。

曾国藩强调,“假使听力和一切器官都敏捷,而没有勤奋努力的精神,是不可能成就伟业的”。

3、理性思维曾国藩注重用人的智力素质,重视用人的智慧和理性思维。

他认为,用人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想,不能盲从、依赖于他人。

曾国藩注重培养用人的分析思维、判断能力和预见性,同时也鼓励用人勇于创新和实践。

4、心理素质曾国藩注重用人的心理素质。

他认为,用人的心理素质对工作的发挥很大影响。

曾国藩尤为注重用人的心态和情绪的调节,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和心态,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曾国藩的用人实践曾国藩在治理地方、抗击太平军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了自己的用人之道,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0. 前言作为领导,并不一定要比所有的部属更有才干,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将各有所长的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共同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

因此,识别有才之人,用好有才之人,是领导艺术的最高体现。

而在中国历史,关于用人识人,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便是曾国藩。

1. 曾公简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魅力的神秘人物,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对曾国藩,有人称之为“圣相”,有人称之为“罪臣”。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国藩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潜心研究学问,留下过许多值得后人汲取的养分,他面对现实,奏陈时弊,成为晚清王朝的柱石人物;他招兵买马,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是晚清王朝的“中兴名臣”;他在一定条件下顺应历史潮流、倡导洋务,为中国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在知人善任、教育子女等方面,曾国藩的确做出了令世人称道的业绩。

正是曾国藩在历史上的不同作用,才使后人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认为,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识人用人,爱才聚才的一生。

通过门徒,幕僚、学生去推行他的儒家思想,政治抱负,利用群体的力量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容闳在《西学东鉴记》这部名著里记载了他对曾国藩在识人、用人这一点上的称赞,他用了整整一段讲述了当时曾国藩身边人才的之多。

他说,当时各处的军官寄于曾文正之大名者不下200人,大半都是怀着一种目的而来的,而种种幕府中有一百多人,幕府外更有候补之官员,有怀才之志士。

凡是法律、算学(数学)、天文、机器等等专家们无不聚集,全国人才的精华都汇集到这里来了。

因此,对于当代管理界来说,曾公的很多高明之处,很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并且运用到日常管理实践。

2. 曾国藩爱才之道曾公第一大可贵之处在于爱才。

曾国藩是属于真心实意喜爱人才的这类人物。

这很大的原因也有他性格上的原因。

第一就是他很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人恰好是相反的,总是善于看到别人的缺点。

第二,他性格上的特点,他乐于广交良友。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ppt72张)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ppt72张)

曾国藩任江督后,对左宗棠如何安排? “办大事以集才、集气、集势为要,庄子所 谓‘而后乃今培风’也。丈必以此议为然。” ----胡林翼致曾国藩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 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 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 公入蜀则恐气类孤而功不成。 ---胡林翼致左宗棠
丁长胜:身文而笨,讷于言辞,目不妄动 ,为可靠。 周惠堂:颧骨好,方口好,面有昏浊气。 色浮,不甚可靠。 钟辅朝:目清而不定。明白,滑。 吴兰蕙:面偏神动,目有精光,跳皮。 王春发:口方鼻正,眼有精光,色丰美, 有些出息。 唐顺利:目小,有精光,眉粗,笨人。
2、曾国藩用人的三个步骤
用人第一步----建立人才档案 先造册,第一项是现任官职,第二 项是履历,包括历任官职、所派之差、 所游之地,第三项是家世,包括三代脚 色、兄弟宗族科名、官阶等内容。曾国 藩召见后,在下面填注评语。第一天召 见的是三位安徽州县官。曾国藩对三人 的表现并不满意。
第四要耐受辛苦。健、悍、土 文职: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
关于基层 官气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 无惊世骇俗之象,语言无此妨彼碍之弊 。其失也,奄奄无气,凡遇一事,但凭 书办、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 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 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吾欲以“劳苦忍 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 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 、眼到者。赵广汉好用新进少年,刘晏 好用士人理财,窃愿师之。
4、抱团成大事---气类孤则大事不成
非刘邦,三杰皆不杰也,而非三杰,则刘 邦亦非汉高祖矣!----曾国藩 案例---胡林翼为曾国藩谋川督 蜀中之行,思之甚熟。凡治事公则权势, 私则情谊,二者必须居一 。是以依润帅聊相 呴濡;润帅近亦不甚适意,苦心孤诣,未果见 亮于人人,而军事,吏事二者亦殊丛杂,弟若 与共图皖中军事,可少商酌也。 ----曾国藩致左宗棠

如何向曾国藩学习蓄人养人用人之道

如何向曾国藩学习蓄人养人用人之道

如何向曾国藩学习蓄人养人用人之道如果你本身是一个比较笨拙的人,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变得极其聪明,进而无所不能呢?我们开始分享,生活中,其实自己不聪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可怕的是,人不知道自己笨,还自认为很聪明,还处处去显示自己的聪明,这样的人很难拯救,也很难做成事,因为没人喜欢这样的人。

但如果你知道自己笨,还能把自己的心收起来,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是聪明人,你不能做的事,他们可以做,而且他们很有欲望去做,你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利用聪明人的欲望,在实现他们目标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目标。

虽然你显得很笨,但所有的聪明人都能为你所用,你也就变得“极其聪明”,无所不能了。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曾国藩是如何笨出大智慧的,他的处世与用人之道如何?曾国藩知道自己笨拙,靠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何况还是平定天下这样的大事,所以他选择“开挂”,通过组织人驾驭人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之志,这里所谓的“开挂”,是指曾国藩的“人才大计”。

一个人做不了的事,可以通过领导驾驭他人来实现。

一个领导者,正因为其无所能,才能做到无所不能。

“一个领导者,正因为其无所能,才能做到无所不能。

”上面这句话很重要,人们提起曾国藩,一般认为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平定太平天国和兴起洋务运动,除此之外,事实上曾国藩一生致力的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培养人才,当年咸丰刚刚登基,曾国藩就上疏指出,将来国家会陷入艰巨之境,那必定是因为人才的缺乏,他认为人才是天下兴衰的关键:“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曾国藩一生致力的人才大计,最后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和结果呢?据统计,曾国藩的幕府所培养出来的人,官至出使大臣5人,军机大臣2人,尚书2人,大学士2人,侍郎3人,北洋大臣1人,总理衙门大臣1人,总督16人,巡抚28人,还有以下各级的官员,数不胜数。

如果你不知道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学家的话来理解一下,英国历史学家包耳格曾经说:“曾国藩是中国最有势力的人,当他死去的时候,所有的总督都曾经做过他的部下,并且是由他提名的。

曾国藩的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曾国藩的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曾国藩的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曾国藩,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卧虎藏龙”,他在治理江南、平定太平天国等重要历史事件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治理才能和军事才华。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是一个善于用人和识人的领袖。

他的用人和识人之道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曾国藩认为,用人是治国安邦的首要大事,一个领导者要能够善于用人、善于识人,才能使国家兴盛,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在任官江宁时,重用一批有识之士,在官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受到了广泛的尊重和爱戴。

曾国藩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他曾经说过:“治一国犹如经营一家,用人不当则无法立足,用人得当则国家繁荣。

”曾国藩的这番话,深刻揭示了用人之道的重要性。

曾国藩在用人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他注重选人而不在乎他的出身资历,只要这个人有能力,有胸怀,有真诚,他就会给予信任和重用。

在曾国藩的身边,有许多出身低微的人,但凭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勉努力,得到了曾国藩的重用,并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个人有能力、有操守,就可以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他曾说过:“不必问他的出身,只要他的才能和品行卓越,就可以任用。

”这种独特的用人标准,使曾国藩在政治和军事事业上得以顺利发展。

曾国藩在识人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他认为,一个领导者要善于洞察人心,善于辨别人的优缺点,才能选对人、用对人。

曾国藩强调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从中窥得他的品行和性格,判断他是否可信、可用。

曾国藩还强调要善于交流,要主动与下属、同事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和困难,给予及时帮助和支持。

只有深入了解他人,才能更好地与他们合作、协同工作。

曾国藩曾说过:“要用心去了解每一个人,懂得他的长处和短处,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曾国藩的识人和用人之道,深刻影响了后人。

他的用人标准:“重才不重名”,“不问家世,只看才干,不考怀才不遇”,提倡以人的才干和操守为依据,而非以其社会地位、背景和身世为标准来选拔和使用人才。

曾国藩关于领导艺术的名言

曾国藩关于领导艺术的名言

曾国藩关于领导艺术的名言1.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曾国藩。

- 阐述:不看重钱财就能把众人聚集在自己身边,严格要求自己就能使人信服,度量宽广就能得到人心,凡事身先士卒就能够成为表率带领众人。

在领导过程中,如果领导者过于看重私利,必然会引起下属的不满与离心。

而自我约束,为下属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让下属敬重。

宽容的胸怀能容纳不同的人和事,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

凡事冲在前面,下属也会积极追随。

2. “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曾国藩。

- 阐述:处在高位的领导者,主要职责就是了解人和知晓事理。

作为领导,只有清楚下属的能力、品德、优缺点等,才能做到人尽其才。

同时,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各种事务的处理方式,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引领团队走向成功。

3. “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

”——曾国藩。

- 阐述:任用一个人必须考虑到最终的结果,授予职位一定要力求恰当。

这体现出曾国藩用人方面的谨慎与周全。

在领导工作中,不能仅凭一时的印象或者表面的能力就任用人员,要考虑到长期的影响。

并且给予的职位要与人员的能力、专长相匹配,这样才能让人员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效能。

4.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

”——曾国藩。

- 阐述:品德就像水的源头,才能就像水上的波浪;品德如同树木的根基,才能如同树木的枝叶。

强调了品德在一个人身上的根本性地位。

对于领导者而言,自身有高尚的品德是根本,有才能只是品德基础上的延伸。

选拔和领导团队时,也要重视成员的品德素养,品德不过关,才能越高可能带来的危害越大。

5.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曾国藩。

- 阐述:做善事会带来众多的祥瑞,做恶事会带来众多的灾殃。

从领导的角度看,倡导善行、积极营造良好的团队道德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领导者自身践行善举,也会带动下属从善,团队整体处于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状态,而不是陷入勾心斗角、损人利己的恶性环境。

曾国藩家训(上部)11用人四部曲

曾国藩家训(上部)11用人四部曲

曾国藩家训(上部)11用人四部曲我们都知道,曹操有一句名言,很简单四个字,唯才是举。

意思也很明了,现在都成成语了,只要但凡是个人才,我就用他。

但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人才呢?我们平常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你要说两小儿辨日还难倒孔子呢。

两小儿算有才吧。

要说全才,那谁也不能像诸葛亮那样,诸葛亮这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易卜阴阳、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500年才出一个。

就算是诸葛亮,那也有短腿的地方啊,是不是?武不能上马征战,谋略虽好但是他没听魏延,兵出子午谷啊,而且还挥泪斩了马谡,这说明他用人也有责任。

所以就算《三国演义》中的“状诸葛之智而近妖”,把诸葛亮说得跟神一样的,那也不能是完人,是不是?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呢?什么样的唯才是举才是合理的、科学的唯才是举呢?当然,曹操说这句话,他自己做得很好,他在唯才是举上做得非常好。

但是我个人觉得在唯才是举上做得更科学、更有现代社会学意义和人才学意义的,这是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

那曾国藩不仅自己做得非常独特,做得非常有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而且他还特别把这一点当做心得体会,在他的家书、家训里头传授给他的弟弟和他的孩子。

那么他的唯才是举独特在哪里?看两个例子。

一是塔齐步的例子,他到长沙组织团练,这相当于民兵组织,与政府军绿营整合训练,想训练出自己的队伍。

他是湖南团练大臣,想整合绿营,就越权了。

幸好,当时湖南巡抚张亮基非常支持他。

曾国藩就大张旗鼓地训练两军,问题是还得有底下人支持。

绿营也得有人呀。

他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一定要在绿营中培养自己的人才。

这样就能令行禁止。

他就琢磨在绿营中发展自己的亲密的人才队伍来呢。

晚清政治腐败,大家要交际就得吃喝得公关交际。

他很少参与,他的方法独特,天天在绿营的驻营地瞎转悠,微服私访。

每天兴冲冲出去,郁闷地回来。

几天一无所获。

曾国藩有一天晃呢,看到一位将官,曾眼前一亮,这个人穿着将官的军服,但是脚上穿着草鞋。

曾国藩就上前搭话,这人看到他是忠厚长者,就跟他说是绿营守备,叫塔齐步,曾国藩对这个名字有印象。

曾国藩用人八字要决

曾国藩用人八字要决

相关标签:曾国藩 | 人才管理曾国藩用人八字要决2011年08月09日16:08 文/ 卢晓周培训杂志 已有1590位网友访问本文曾国藩出身农家,资质并非上佳,但几乎以一己之力平定太平天国,封侯拜相,位极人臣,成为“中兴第一名臣”,其后更是直接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对其更是推崇备至。

毛泽东就曾说道:“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蒋介石也说过:“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

”纵观曾国藩跌宕起伏、纵横捭阖的传奇一生,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不世之功,与其识人、选人、育人、用人的高超技巧密不可分,更得益于其倾力打造的“智囊团”,这在当时形成了“名臣能吏,半出其门”、“荐贤满天下”之壮举。

曾国藩能够网罗数量如此之多的智士,并高效地加以统筹、安排及任用,足见其在用人方面的过人之处。

对于如何招贤纳士,曾国藩精辟地用八个字——“广揽”、“慎用”、“勤教”、“严绳”加以总结。

这八字要诀既是对曾氏用人实践经验的高度提炼,也是其用人的智慧结晶。

广揽曾国藩认为“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国家大计,首重留心人才”,“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凡有一长一技者,断不敢轻视”。

这与现今的企业重视人才的理念不谋而合。

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能否打造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智囊团”是企业未来竞争能否制胜的关键所在。

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探寻、吸引各类型的人才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必修课程。

原则一:不拘一格现在许多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招聘或委托猎头公司等招揽人才,这其实就是曾氏所言的“广揽”,差别仅在于寻才的途径不同,实质无二。

曾氏选人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不拘一格,他认为选拔人才不应该以出身、资历来衡量,他强调“要以衡才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苟细,无因寸木朽而弃连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才”。

左宗棠自负甚高、傲气凌人,常以诸葛亮自诩,给人写信的落款通常都是“亮”或“小亮”。

漫谈曾国藩修身与识人用人之道

漫谈曾国藩修身与识人用人之道

分析人的性格
了解个性
曾国藩认为要用人之长,首先要了解其个性。他善于分析每个 人的性格特点,并根据其性格特点来安排适合的工作。
判断情绪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情绪对其性格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他善于 观察和判断一个人的情绪变化,以便更好地了解其性格和行为特
点。
观察处事方式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处事方式也是其性格的表现。他善于观察 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的态度和方式,以判断其性格特点。
激励人才
曾国藩提倡激励人才,通过奖励和晋 升等方式,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 力。
宽容失败
曾国藩对待失败的态度宽容,认为失 败是成长的一部分,鼓励人才勇于尝 试和探索,不因失败而气馁。
用人智慧
善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曾国藩具备敏锐的识人眼光 ,能够准确判断人才的优缺 点和潜力,从而选择合适的 人才。
善于沟通
曾国藩善于与人沟通交流, 能够听取人才的意见和建议 ,了解其需求和想法,从而 更好地发挥其才能。
修身之影响
1 2 3
个人成就
修身使曾国藩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完整的人格, 这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风尚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不仅影响了自己,还对社会风 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世人树立了一个道德楷 模。
后世传承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被后世广泛传承和发扬,鼓舞 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进步。
02
判断人的潜力
01
发掘优点
曾国藩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力,他善于发掘一个人的优点,
并鼓励其发挥出来。
02
观察学习能力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是潜力的重要表现。他善于
观察一个人在学习和适应新环境时的表现,以判断其潜力大小。

曾国藩的修身与修心绝学

曾国藩的修身与修心绝学

曾国藩的修身与修心绝学性格决定命运,抱负决定成就,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

在优秀的领导者身上,我们总是能发现许多优秀的特质。

但是没有天生的领导,这些特质无一不是从修养中来的。

自我修养,是领导者走向成功的起点。

早年的曾国藩同平常人一样,也有很多缺点,然而他凭借着自己的修身工夫,确立了良好的品格。

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身艺术。

欲正人先正己曾国藩语录:1.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 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一些人有好为人师的毛病,总是轻易对别人的作为指指点点,甚至横加指责,满口仁义道德,但是,自己的作为却难以服众,说一套做一套。

这样的人别人是会敬而远之的。

曾国藩说,正人先正己,“以己所向,转移习俗”。

他恨官气,因此摒弃官府排场,禁止部下迎送虚文;他恨懒惰,自己首先做到放醒炮即起。

当然,曾国藩的这些认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自身经历中得到的教训。

曾国藩被朝廷任命为两江总督后,为了树立威信,整饬腐败到了极点的官风吏治,仿效当年武则天的办法,在总督衙门口设置了一个举劾匦(与今天的举报箱类似),号召军民将官吏奸弊等情事写成举劾书投入匦内,由总督大人亲自阅览。

这个举动引起了一些人的极大恐慌。

当时两江总督衙门驻节祁门县,祁门县令包人杰就有大祸临头之感。

他不惜重金,向一位当过48年刀笔吏、侍候过十多位县太爷的施七爹讨教对付办法。

施七爹略施小计,便让曾国藩败了兴。

曾国藩开匦所拆开的第一封举劾书,就是检举其弟曾国荃打下吉安后偷运两万多银两回家的事情。

接下来还有揭发曾国藩打仗无功,争权有术,办事不按国法等内容的举劾信。

曾国藩极为恼怒,明知道这是有人故意和自己作对,有心想查个水落石出,又怕事情一旦传扬出去更不好办,朝廷对握有兵权的汉人早有戒心,这些真真假假的事情怎能说得清楚?于是只好以“军务紧急”为由,撤掉了举劾匦。

一个小小的刀笔吏,竟能轻而易举地挫败堂堂封疆大吏、一品大员整饬吏治的雄心壮志,的确发人深思。

知人、用人、聚人、育人、所有的领导者都应该向曾国藩学习

知人、用人、聚人、育人、所有的领导者都应该向曾国藩学习

知人、用人、聚人、育人、所有的领导者都应该向曾国藩学习曾国藩有知人之明,据清史稿记载: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晚年颇以清静化民,俸入悉以养士。

老儒宿学,群归依之。

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

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

遇将卒僚吏若子弟然,故虽严惮之,而乐为之用。

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曾文正公薛福成曾经评价说:自昔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之众寡,判功效之广狭。

曾国藩知人之鉴,超佚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

平日持议,常谓天下至大,事变至殷,绝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

故其振拔幽滞,宏奖人杰,尤属不遗余力。

尝闻曾国藩目送江忠源曰:“此人必名立天下,然当以节烈称。

”后乃专疏保荐,以应求贤之诏。

胡林翼以臬司统兵,隶曾国藩部下,即奏称其才胜己十倍。

二人皆不次擢用,卓著忠勤。

曾国藩经营军事,亦赖其助。

其在籍办团之始,若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王鑫、杨岳斌、彭玉麟,或聘自诸生,或拔自陇亩,或招自营伍,均以至诚相与,俾获各尽所长。

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薛福成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识人用人,爱才聚才的一生。

通过门徒,幕僚、学生去推行他的儒家思想,政治抱负,利用群体的力量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容闳在《西学东鉴记》这部名著里记载了他对曾国藩在识人、用人这一点上的称赞,他用了整整一段讲述了当时曾国藩身边人才的之多。

他说,当时各处的军官寄于曾文正之大名者不下200人,大半都是怀着一种目的而来的,而种种幕府中有一百多人,幕府外更有候补之官员,有怀才之志士。

凡是法律、算学(数学)、天文、机器等等专家们无不聚集,全国人才的精华都汇集到这里来了。

中国留学生鼻祖容闳曾国藩很会识别人才。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人才呢?如何将人才从普通人中辨识出来这一点可能是最难的。

所有做领导工作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

人们都说曾国藩在这一点上很有一套,他尤其会识别知识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智所见因人而异取长补短半信半疑
曾国藩聚人方略
•用共同信仰凝聚人
•用合理的制度规范人
•用高尚的人格感化人
•用宽广的胸怀容纳人
•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
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力以相救。

贼有誓不相弃之死党,吾官兵亦有誓不相弃之死党。

士兵:重家规、卫道精神、做人道理
军队+学校+家庭
•用合理的制度规范人
统领如根,由根而生枝、声叶,皆一气所贯通。

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受其私惠。

平日既有恩谊相济,临阵自能患难相顾。

招募制:统帅—统领—营官—哨长—什长—士兵
重新招募制
•用高尚的人格感化人
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以为己责;感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幕而效之,所以转移风气者在此,所以宏济艰难者亦在此。

——李鸿章
推诚布公,不假权术,故人乐为之用。

其过人之识力,在能坚持定见,不为浮议所动。

——李瀚章
君子要想做成大事,就必须从自身做起——曾国藩
•用宽广的胸怀容纳人
如果统将之间有一分矛盾,营官、哨官之间就会有三分矛盾,而士卒之间就会有六七分矛盾。

这样的团队,必然就要解体了。

所以要相互和衷共济,就应该先从统将有一副平和宽容的心开始。

——曾国藩
夫人必有驾乎天下才之量,然后能用天下才,任天下事。

替如夫人洗足;赐同进士出身。

季子言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我意见常相左;(左季高)
藩侯当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他经济又何曾!(曾国藩)
曾国藩用人方略
•情感、利益、约束:用人者应该把握好的三大手段
•品德、品性、品位:用人者应该把握好的三个环节
•创业初期宜合,局面盛时宜分
•情感、利益、约束:用人者应该把握好的三大手段
注重与人才的情感交流
仁者,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

待弁兵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发达,望其成立,则人知恩矣.
吾辈带兵,如父兄带子弟一般。

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

切不可使之因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

个个学好,人人成材,则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

湘军之中,有父子家人之情。

离不开利益的引导:
凡是勇于做事的人,都是因为心中有大的欲望。

营官:每月为白银三百两
分统、统领:三千人以上每月三百九十两,五千人以上每月五百二十两,万人以上每月六百五十两
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

凡是遇到涉及利益的问题,要注意分配;凡是遇到涉及名声的问题,要注意分享。

这样才能成大事。

用人之道要宽严结合
近年奴将失之宽厚,又与诸将相距过远,危险之际,弊端百出。

然后知古人所云“危克厥爱,虽少必济”,反是乃败道耳。

(近年来我对待将领过于宽厚,又与诸将相距遥远,因而一遇到危险,就暴露出很多问题。

经理了古人所说的话:做事“威胜于爱,人数虽少,也能成功。

”违背了这一条,就肯定要失败的。


驭军驭吏,皆莫先于严
无论是带兵还是驭下,最重要的原则都是一定要严。

千金在前,猛虎在后。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循循于规矩之中。

事例:对陈国瑞的处理
在名利问题上要宽,在是与非问题上要严。

•品德.品性.品位:用人者应该把握好的三个环节
品德:于纯朴中简择人才
大抵观人之道,以朴实廉介为质。

以其质而更傅以他长,斯为可贵。

无其则长处亦不足恃。

大概说来,考察人才的优劣,应当以看他是否具备朴实、廉正、耿介的品质为主。

有这样的品质,又有其他的特长,才是最可贵的。

如果没有这样的品质,即使有其他特长,也是靠不住的。

品性:将人才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即使有好的药物,如果不对病症,还不如一般的药物有效;虽然有贤才,如果工作不适合他的特长,就不如普通人。

识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左宗棠
反面事例:对李元度的使用
其血性足以干事,而知人则不甚明;其才识足以谋事,而带兵则非所长。

——李鸿章
才能低劣的人,即使是至亲密友,也不宜久留,怕的是贤者不愿意与其共事。

品位:观人之道,视其志趣
大抵观人之道,视其志趣。

卑这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幕往哲盛隆之轨,而日即高明。

贤否智愚,所由区矣。

(大致说来,考察人才之道,应该看他的志向与趣味。

志向、趣味低下的人,安于现状,囿于世俗的陋规,因而越来低贱污劣;志向和趣味高尚的人,向往先贤的辉煌功业,因此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尚明达,人才的优劣智愚,由志向趣味就可以区别开来。


曾国藩考察人才的诀窍:从小事入手
事例:曾国藩对鲍超的考察
胡林翼:三种人不可用
软熟者不可用,诌谀者不可用,胸无实际大言欺人者不可用。

•创业初期宜合,局面盛时宜分
从人之常情来说,有才能的人都想独当一面,本事更大的人甚至想自立山头。

如果手下有有才能的人,也应该让他们独当一面,使他们减少久居人下的怨气。

大树长得高大,如果没有枝,就没有叶没有荫。

一定要有大枝繁叶才茂,这是一定的道理。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要义。

例:李鸿章(湘淮一气,曾李一家)
曾国藩的修养方略
•男儿当自立,须有倔强之气
•情绪化的反应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从砥砺自己的品性开始
•男儿当自立,须有倔强之气
势力之天下,强凌弱之天下,这哪里是从今天开始的?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从古帝王将相开始,没有一个人是从自立字强做出来的。

“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糜不能成一事。

我们兄弟性格受母亲影响很大,好处就在于倔强。

李申夫曾经说我与人怄气从来不说出,而是特别能忍耐,一步步寻求自强之道,因而引用俗话说:“好汉脱牙,和血吞”这正是我咬牙立志的诀窍。

我曾经被京城中的权贵多唾骂,历过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被打掉牙的时候多了,没有一次不是连血一块吞下去的。

天下事并不是一开始就设定要如何如何的。

但一进入局面,就迫使你要干出一番成就出来,也只有这样,才可洗去昔日的耻辱,这也是一种倔强。

凡是做事,有志气,没有倔强的性格也是不行的。

艰难困苦,正是上天要将你磨练成英雄的好机会。

天下事只在于人如何去做,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自然会有路走。

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
“挺经”。

“文韧公”
“强”字原是美德,我以前寄信也说。

“明”“强”二字,断不可少。

只是“强”字须从“明”字做出,然后才会有始有终。

如果全不明白,一味蛮横,等到别人析之以道理,证之以后效,才低头认输,这就是前强而后北,这就是京城所说的瞎闹。

•情绪化的反应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心境要安静,思虑要深远。

心境安静则精神爽朗充沛,思虑深远则谋划事情周详。

爽朗充沛,志向就不会被扰乱。

谋划周详,事业就不会受到阻隔。

——《鬼谷子》我一天一天老了,也还经常有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时候。

但我总是提醒自己要抑制住自己的怒气。

自古以来,有多少
英雄豪杰,就是没有过去这一关啊,也不只你我兄弟这样,关键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他随便发作。

事例:曾国藩处理与沈葆桢的争饷问题。

臣又闻同僚交际之道,不外二端:曰分,曰情。

巡抚应归总督节制,见诸会典,载诸蔌书……数百年之成宪,臣不得而辞,沈葆桢亦不得违分也,军事危急之际,同寅患难相恤,有无相济,情也。

从砥砺自己的品性开始
老师的功劳绝不限于擒渠归穴,镇压了太天国起义上。

一般人都知道老师用人、治军、筹饷、整饰吏治等各方面很有成就,其实这些都是皮相之论。

我跟随老师多年,认为老师有两项功夫为常人所不能及。

这也是老师能够成功的地方。

一是不管有什么事情发生,都是凝然不动心;二是饮食起居,都有一定的规矩,数十年不边,这两件事是我们毕业生所不可仰企的。

老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精神力量的坚卓。

——赵烈文
凡是自古以来能成大事的,一定是自制之力很强的人。

西方人不必说,古人不必说,请让我们看看最近的人物。

曾国藩自少年时候就有吸烟及晚起的毛病,后来决心戒烟,开始的时候烟瘾十分顽强,无法克服;而曾国藩视之如大敌,一定要拔其根株而后已。

他此后能镇压太平天国,正与他能够克服了十几年的积习是同一精神。

从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岂不以为区区小节,无关大要吗?而不知道制之有节,行之有恒,实在是人生品格的第一大事。

善于观察人的,每每于这些地方体现出观察人的眼力。

——梁启超
曾国藩并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

在当时的著名人物中,他可以说是最笨的一个。

他的一生,也一直在逆境之中,然而他立德、立功、立言,达到了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的境界,他的成就震古烁今,没有一个人能跟他相比,这是什么原因呢?他的一生得力的地方,在于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尽百千险阻而不屈服;他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诚,勇猛精进,艰苦卓绝,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梁启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