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_小学体育教案_模板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教案】小学科学7推和拉一、教学目标:1. 理解推和拉是力的两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区分推和拉。
2. 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推和拉的方法与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其动手操作的技能。
二、教学准备:1. 学生实验用具:绳子、木块、小车。
2. 教师准备:推和拉的示例实物,科学小故事。
三、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有一天,小明把自行车拉到了小红家,小红说:“小明,你为什么不把自行车推过来呢?”小明疑惑地问:“推和拉有什么区别?”教师可以结合故事向学生提出问题:推和拉有什么不同呢?讲解与实践操作:2. 教师将一根绳子拿出来,向学生展示推和拉的示例实物,例如:教师推着一个小车向前走,然后拉着同样的小车向后走。
询问学生推和拉有何不同之处?3. 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推动物体的时候,它会朝前移动,而当我们拉动物体的时候,它会朝我们的方向移动。
推是将物体从后部向前方移动,拉是将物体从前方向后部移动。
4. 给学生分发小组实验器材,让他们进行小组实践操作。
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操作,有的推动物体,有的拉动物体。
观察并记录操作的结果。
5.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可以走动在各个小组之间观察、指导与帮助。
鼓励学生思考:推和拉的作用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移动的?实践总结:6. 小组实践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实践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总结:推和拉是力的两种表现形式,我们通过对物体施加推力和拉力来改变物体的位置。
推力是从后部向前方施加的力,拉力是从前方向后部施加的力。
7. 教师进行板书总结,梳理推和拉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力的方向。
精选习题:8. 给学生出示几个场景图片,让他们分析场景中所涉及的是推力还是拉力,并解释理由。
9. 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给予正确答案,并解释为什么。
课堂延伸:10.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推和拉的例子,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推和拉》教案培养合作意识
《推和拉》教案培养合作意识推和拉教案-培养合作意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推和拉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推和拉2.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3.推和拉的区别4.推和拉的综合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推和拉的区别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团队合作来理解推和拉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推和拉的作用及其区别。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可以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在合作中体会推和拉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1)老师先为学生展示一张图片,解释推和拉的概念。
(2)老师口头介绍“推和拉”这两个词的定义。
2.发现环节(1)老师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视频,呈现出各种实例,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情况下通过推和拉的方式来应对问题。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讨平衡点的概念,不同实例中推和拉的比重以及在实例中的应用。
3.交互环节(1)小组讨论: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根据给出的实例找出在推和拉中占比最大的是哪一方。
(2)上台讲解:在小组合作完成后,让每个小组安排一名同学来讲解小组合作分析的实例。
4.实践环节(1)实践活动:课堂上由老师发放一些卡片,让学生按照卡片的要求进行分类,比如“该卡片需要拉,那个卡片需要推”,然后组合在一起。
(2)小组合作:同学们分组共同解决各种问题,将小组解决问题的情况反馈给全班学生并给予评价。
5.总结环节(1)简要总结:老师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回顾了推和拉的应用,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提出作业:提出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综合考评。
教案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推和拉的动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通过推和拉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推和拉的定义及作用。
2. 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推和拉的实践活动。
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推拉玩具。
3. 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推和拉的图片素材,讲解推和拉的作用和特点。
2. 教师进行推和拉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推和拉的动作。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分发推拉玩具。
2. 教师提出实践活动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推和拉的实践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推和拉的重要性。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教师提出拓展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推和拉的新玩法。
2. 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六、观察与探索(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推和拉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拉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推拉现象,并总结其作用和意义。
七、小组合作任务(10分钟)1.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推拉游戏,展示推拉的乐趣和实用性。
2. 学生分组讨论,策划游戏方案,并分工合作完成游戏设计。
《推和拉》教案锻炼动手能力
《推和拉》教案锻炼动手能力。
一、前置知识在我们开始练习推和拉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我们需要知道推和拉的定义。
推是指用手或身体推动物体,拉是指用手或身体拉动物体。
我们需要知道不同材质的力量传导能力是不同的。
例如,钢铁等硬质材料的力量传导能力较强,而木材等较软材料的力量传导能力相对较弱。
我们需要了解安全知识,确保在练习时不会受到伤害。
二、推和拉的技巧在进行推和拉的练习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正确站姿非常重要。
正确的站姿可以确保我们的身体姿势正确,从而避免受伤。
正确的站姿应该是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背部挺直,注意呼吸,保持放松、稳定的状态。
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推和拉的动作技巧。
推物体时,我们需要向前方施力,将物体推向目标方向;拉物体时,我们需要向自己的方向施力,将物体拉向自己的方向。
在进行推和拉动作时,我们需要注意使用手掌和手指的力量,保持手和腕的柔软并避免过度用力。
我们需要经常交替进行推和拉的练习,以提高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推和拉的实践应用为了更好地掌握推和拉的技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实践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练习设备,如各类哑铃等,进行重量的推和拉练习,以增强肌肉力量。
此外,我们也可以应用推和拉的技巧进行家庭物品的搬运。
在搬运物品时,我们需要注意重心的平衡,使用双手、双脚或者身体来协助搬运,并时刻保持放松的状态,避免受伤。
四、推和拉的注意事项在练习推和拉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我们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使用正确的技巧,避免受到伤害。
我们需要逐渐增加练习的重量和难度,以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需要定期进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体态。
五、结语通过本次《推和拉》教案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推和拉的基本定义、技巧和应用,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我们强调了正确的姿势和技巧,以及注意事项,重视身体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科学推和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四、教学时间:第一课时五、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2、生回答。
(好!)(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
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3、生回答。
(颜色、形状、大小、弹性)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学生讨论)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
(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四)扩展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科学推和拉教案篇2教学要求:1、让幼儿在玩玩作作中感知水的性质。
2024版教学设计《推和拉》教学设计
03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2024/1/28
11
导入环节设计
2024/1/28
情境导入
通过描述或展示与推和拉相关的日 常场景,如开门、关门、推车等,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问题导入
提出与推和拉相关的问题,如“什 么是推?”、“什么是拉?”,引 发学生思考。
12
讲解与示范环节设计
概念讲解
清晰解释推和拉的定义, 阐述二者在力学上的区别 与联系。
25
下一步改进措施及建议
01
02
03
04
针对课堂小测验和期末考试中 暴露出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不 断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
教学设计《推和拉》教学设计
2024/1/28
1
2024/1/28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 教学评价与反思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教学效果检测与提升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1/28
3
《推和拉》课程概述
《推和拉》是一门探讨力学基础概念的课程,通过介绍推力和拉力的概念、性质和 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对力学的基本认识。
课程内容包括推力和拉力的定义、方向、大小等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 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运用推力和拉力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4/1/28
四年级上科学《推和拉》(冀教版)教案四篇
四年级上科学《推和拉》(冀教版)教案四篇推和拉教学目标: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能够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蝙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能够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其他目标:能够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推和拉”教具准备:1、每组一套材料(60克的卡纸1张,彩笔、剪刀等)。
2、沙包或纸团、手球、木块等,粉笔、小铲、木棍、纸盒、记分表等。
教学过程:一、引言:同学们好!我们今天开第四单元“力与运动”。
它是我们这本书的重中之重。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推和拉”,从中感受到力的作用。
进一步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首先请大家看图“推和拉”。
师:找一找,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受到推和拉的物体会怎样呢?生:拉动绳红旗升起来了;拉到线风筝飞上了天空;拉动玩具鸟身上的吊线,鸟会抬爪走路。
生:推开篱笆门;割草机割草;用脚蹬自行车都是在用力推。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提问小组代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通过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谁能用概括前面几种事情的一个词的填空()推();()拉()生:(手)拉(风筝);(手)推(门)师:你们前面说的手、风筝、脚、车子等都可用一个词来形容,(学生可以发言说一下)然后老师更正为“物体”。
同学们你们发现无论推或拉都需要几个物体之间发生?生:至少两个。
师:说明无论推或拉都是物体对物体施加了力。
推和拉都是力,推是物体移开或移动的力,拉是强行将物体拉向自己的力或拖力。
同学们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物体对物体施加了力后,物体有变化吗?从不同的位置施加力,物体变动的方向相同吗?生:力的作用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力有大小、方向,必须在两个物体间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推和拉》教案
THANKS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01
表述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
同一直线上。
02
理解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时,同时也会受到来自另一个物体的
反作用力。
03
应用
解释物体间相互作用时的现象,如推一个物体时,物体会向相反方向运
动;拉一个物体时,物体会向拉力方向运动。同时,推或拉的物体也会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模型 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 主学习和拓展学习。
02
推力和拉力基本概念
推力定义及作用方式
推力定义
推力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 加的朝向自己的力,使被作用物体 发生位移或形变。
作用方式
推力通过直接接触传递,可以是持 续的或瞬时的,其大小取决于施力 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
理解
物体不受外力时,其运动状态不会改 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 外力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表述
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 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 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理解
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物体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应用
解释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 状态变化,如推或拉一个物体时, 物体会产生加速度,速度会发生变 化。
3
变滑动为滚动 将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可以显著减 小摩擦力。例如,使用滚珠轴承、车轮等。
06
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导
实验目的和原理介绍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了解推和拉这两种基本力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推和拉》教案感受物理实验的乐趣
《推和拉》教案感受物理实验的乐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的第四章《力和运动》,具体到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对物体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感受物理实验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理解它们是力的两种表现形式。
2.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弹簧测力计、绳子、木板、滑轮等。
学具:每人一组小车、弹簧测力计、绳子、木板、滑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推拉门,讨论推拉门是如何运动的,以及推拉门运动时力的作用。
2. 讲解推和拉的概念:讲解推是力的作用使物体沿着推的方向移动,拉是力的作用使物体沿着拉的方向移动。
3. 实验一: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形状)步骤:(1)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木板,观察木板的形变。
(2)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拉住小车,观察小车的形变。
(3)讨论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 实验二: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步骤:(1)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拉住小车,使其在木板上运动。
(2)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推住小车,使其在木板上运动。
(3)讨论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实验三:力的方向步骤:(1)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拉住小车,改变力的方向,观察小车的运动方向。
(2)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推住小车,改变力的方向,观察小车的运动方向。
(3)讨论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关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推拉现象。
六、板书设计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推拉现象:(1)拉开抽屉。
(2)推开教室门。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什么是推和拉,了解推和拉的定义、区别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正确地运用推和拉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教师讲解、示范、问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独立思考并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了解到推和拉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认识推和拉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学习推和拉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场景,让学生思考推和拉之间的区别,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推和拉,并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2. 提出问题(10分钟)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的应用场景。
例如:可以用什么方式将一辆自行车推上台阶?可以用什么方式将一把座椅拉到桌子边?3. 讲解推和拉的定义与区别(10分钟)通过讲解推和拉的定义和区别,让学生更加理解推和拉的含义以及它们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4. 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观察一些实际案例,例如推车、拉东西等,让学生分析其中涉及到的推和拉的原理和方法,并与同学讨论推和拉在这些案例中的应用。
5. 实践活动(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一些材料(如纸、铅笔、细绳等),让他们设计并制作一个可以通过推和拉实现功能的小工具(例如搬运货物、推动小车等),并进行实践操作。
6. 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测学生对推和拉的理解程度。
3. 检查学生设计和制作的小工具是否能够实现推和拉的功能。
五、板书设计:《推和拉》- 推:用力使物体向前移动。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学校科学推与拉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欣赏茶艺初步掌控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预备1.物质预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2.阅历预备:幼儿对茶具有肯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活动过程(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1.老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老师:今日,老师给小伙伴带来了一杯茶,请小伙伴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知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老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老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师:小伙伴说的特别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
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美丽,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运用方法1:老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伙伴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⑵师:小伙伴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⑶边播放视频,老师边解说2.老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特别的精美,小伙伴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⑵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老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运用姿态,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运用姿态。
(包括:顺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2.7《推和拉》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推和拉》备课人:王艺桦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看图交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
2.通过分析开关抽屉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3.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重点】在推和拉的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认识这两种常见的力。
【教学难点】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拉力器2个。
学生材料:每组一个自制小抽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今天天气不错,村长准备带喜羊羊他们一起去郊游。
走到门口,发现可恶的大灰狼在门口放了一堆重物,让我们一起想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把重物搬走呢?)1.出示图片:推车2.组织学生说说有什么办法移动推车,并示范推的动作和拉的动作。
(揭题板书)3.看图回答哪些是推的动作、哪些是拉的动作?并思考只有人会做推或拉的动作吗?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活动一:这是推,还是拉?(师:重物在羊村外面,我们要先开门。
村长把大门的钥匙放在了他办公室的抽屉里,那下面我们赶紧行动起来吧!打开村长的办公室门,这是推还是拉?那开、关抽屉呢?下面进入活动一)1.请学生读活动要求。
2.学生小组活动,思考怎样将抽屉打开。
3.小组汇报。
4.带领学生一起了解推力必须有三步:第一步:接触,第二步:确定推的方向,第三步:用力。
5.教师总结:关抽屉是推,用的是推力;开抽屉是拉,用的是拉力。
推和拉都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板书)活动二:拉一拉,比一比(师:推和拉都需要用力,让我们玩一玩拉力器,看看谁是大力士?一起进入活动二吧!)1.请学生读活动要求。
2.让两位同学拉一拉拉力器,其他同学观察。
3全班汇报:你看到了什么。
4.带领学生认识推力也有大小。
教材例举的是运载火箭起飞推力数据,这是很大的数据,在比大小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火箭飞需要巨大的推力。
5.给不同型号的火箭排排序。
活动三:小小裁判(师:小推车的数量不够,为了加快速度,帮忙的人们选择直接推,我们来看看他们推往哪个方向?)1.请学生读活动要求。
《推和拉》教案增强实验科学性
《推和拉》教案增强实验科学性。
一、实验名称推和拉教案-增强实验科学性二、实验目的1.了解推和拉的作用方式;2.掌握物理实验过程;3.能够利用实验数据分析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三、实验材料1.平衡木、两个人;2.拉力计、不同长度的绳子、重物、板条箱。
四、实验过程1.实验1:平衡木上的推和拉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平衡木上的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2)实验步骤:① 将平衡木竖起来,令两个人站在平衡木的两端,并保持平衡。
② 在平衡木中间放置一个小球,观察球的位置变化。
③ 请一名学生开始向左边推动平衡木,并观察小球的位置变化。
④ 请一名学生开始向右边拉动平衡木,并观察小球的位置变化。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向左推平衡木,小球会向右移动,向右拉平衡木,小球会向左移动。
(4)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衡木上的推和拉都可以影响平衡木上物体的运动方向和位置。
2.实验2:绳子和拉力计的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拉力计的示数和绳子的长度对拉力的影响。
(2)实验步骤:① 将拉力计的夹钳固定在一张桌子上,拉力计上方悬挂一根长度为100cm的绳子。
② 在绳子的尾部预先悬挂重物。
③ 以悬挂重物的那一端为起点,在绳子上标注长度标尺。
④ 向上拉绳子,通过拉力计观察拉力的示数,并记录拉力计的示数和绳子的长度。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拉力和绳子的长度成正比。
(4)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拉力和绳子的长度成正比,拉力增加时绳子的长度也会随之增加。
3.实验3:板条箱的推和拉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推或拉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实验步骤:① 实验前,准备好5个不同大小的板条箱。
② 请一名学生推动一个较小的板条箱,并记录它的运动状态。
③ 请一名学生推动一个较大的板条箱,并记录它的运动状态。
④ 请一名学生拉动一个较小的板条箱,并记录它的运动状态。
教案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推和拉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推和拉的定义及例子2. 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3. 推和拉的原理4. 实践操作:体验推和拉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2. 难点:推和拉的原理理解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推和拉的定义、例子及应用2. 演示法:展示推和拉的现象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4. 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进行思考和交流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推和拉的实例物品(如拉链、门把手等)3. 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等)4. 讨论环境布置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推和拉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推和拉的定义及例子2. 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3. 推和拉的原理4. 实践操作:体验推和拉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2. 难点:推和拉的原理理解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推和拉的定义、例子及应用2. 演示法:展示推和拉的现象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4. 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进行思考和交流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推和拉的实例物品(如拉链、门把手等)3. 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等)4. 讨论环境布置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推和拉的实例物品,引导学生关注推和拉现象。
2. 讲解:讲解推和拉的定义、例子及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3. 演示:展示推和拉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推和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推”和“拉”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推和拉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应用推和拉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推”和“拉”的基本含义和区别。
2. 能够熟练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和区别。
2. 教具:小推车、绳子、鼠标(或其他小物件)。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本堂课的内容。
比如,“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推?什么是拉?”步骤二:引导学习(10分钟)1. 教师可以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并让学生念读。
然后,教师可以请两名学生上台展示一下推和拉的动作,并请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动作,判断是推还是拉。
2. 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和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推和拉的区别。
比如,“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什么不同之处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推是用力朝前推,而拉是用力朝自己拉。
3. 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和拉的区别,并举出更多的例子。
比如,“同学们,你们用力向前推书包,说明你是在推书包。
但是,如果你用力向后拉书包,那么你就是在拉书包了。
”步骤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将小推车放在教室的一端,并把绳子系在小推车的前端。
然后,教师简单地向前推小推车,并请学生观察。
2.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轮流进行推和拉的练习。
他们可以在教室的不同地方放置小推车,然后用绳子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3.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比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使小推车向前运动吗?”学生可以回答,向前推。
然后,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的技巧和方法。
4. 学生还可以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其他物体上。
比如,他们可以利用绳子和鼠标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步骤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推和拉的知识进行解答。
比如,“同学们,你们怎样才能将一台沉重的行李箱拉到楼上?”学生可以回答,用力朝自己拉行李箱,然后再推到楼上。
《推和拉》教案感受物理实验的乐趣
《推和拉》教案感受物理实验的乐趣推和拉教案-感受物理实验的乐趣一、教学目标1. 了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推和拉的特点及应用。
3. 感受物理实验的乐趣。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子秤、弹簧秤、吊钩、重物、绳索、木棍等。
2. 教材:物理教材《推和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推和拉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力。
举例说明,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就是拉的力,比如拖拉箱、拖拉机等等。
而推的力也非常重要,如何使用推的力,将是我们本次实验的重点。
在开始本次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
2. 实验环节1. 利用电子秤和弹簧秤,测量不同物体受力的强度。
将物体放在弹簧秤上,记录重量,再用另一只弹簧秤用力向上拉,得出物体所受到的拉力大小。
同样的方法可以测量物体受到的推力。
2. 利用吊钩和绳索,检验重物所受到的拉力和推力。
将绳索系于物体上,用吊钩将物体悬空,记录下物体所受到的拉力。
然后将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木棍将物体推动,记录下物体所受到的推力。
3. 分析实验结果1. 比较不同物体受力的强度,得出不同物体的质量和强度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中,同学们可以感受到物体质量越大,所受到的拉力和推力也越大。
2. 比较拉和推的不同特点。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拉力和推力的方向不同,对物体的力程也不同。
而且推力对物体的力程更长,并且所需要的力量也更少。
3. 使用物理实验的方法,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同学们在实验中不仅可以掌握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深入了解物理实验的乐趣。
四、总结回顾通过本次实验,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推和拉的概念和特点,并掌握了实验方法和技巧。
同学们在实验中独立思考、合作完成任务,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实验室安全意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实验中感受到物理实验的乐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到所学知识。
2022年二年级科学教案《《推和拉》
推和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推和拉,初步建立推和拉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探索和观察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推和拉,能分辨推和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推和拉的有关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推和拉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推和拉的概念。
难点:掌握判断推力大小和拉力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大家看见过马车吗?马车为什么会前进?生:因为马拉着车,马在前进,就带动车子一起前进。
师:大家说得很对,是马拉着车一起前进的。
生活中除了拉,我们还会用到什么呢?生:推。
师:很好,我们现在一起看下面几幅图,来判断下它们到底是推还是拉?二、活动推进,观察探究1.探究新知〔活动一〕师:我们现在来做个小游戏:我做你猜,你们判断下是推还是拉。
〔老师把抽屉拉开:老师把门推开〕生:把抽屉翻开是拉,把门翻开是推。
师:大家都很棒,那我把抽屉再关上,是什么呢?生:推。
师:很好,大家都答对了。
老师来总结下,关抽屉是推,用的是推力;开抽屉是拉,用的是拉力。
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式。
2.探究新知〔活动二〕师:我们知道了推力和拉力,那如何比拟它们的大小呢?请两位同学上来比一比。
〔老师拿出两个测力计,让两位同学用力拉〕师:怎么判断谁的拉力比拟大呢?生:谁拉得比拟长,谁的拉力比拟大。
师:大家都很聪明。
那怎么判断推力大小呢?我们来看下面两幅图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你的依据是什么?〔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三、延伸课堂,拓展观察今天我们学习了推和拉的概念,并学会判断推和拉的大小。
最后,给大家出一道课后思考题:观察下面两幅图,哪边的拉力大?你的依据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能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一样的。
1.能认识推力和拉力,了解它们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一样。
2.能说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能体验推和拉两种力的作用。
能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课前准备
教师:
学生:
纸、剪刀、沙包
三、教学过程()
2器材:小垫子20块,垒垫4块、棕包1个。
六教学过程
(一)开始、准备部分(时间6’—8’)
1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内容。
2队列练习:行进间二四路纵队变换。
四路纵队齐步走,当听到“成两路纵队走”时,男、女第二队同学分别插入各自第一队侧面人的后边,队伍继续行进。变队时要求排头加大步幅行进,以免中间拥挤。二路纵队行进中,听到“成四路纵队走”时,男、女第二队的同学向右横迈一步成四路纵队前进,变队时,要求第一队男女生适当放慢行进步伐,等4人小排面看齐再一块前进以保持队伍的整齐。二四路纵队互变2—3次。
要求:动作协调、优美
1、练习我们已经学过的各种跳绳方法。比比谁的跳法多?谁跳的次数多?
2、在电脑中查找关于跳绳的资料。
1、听教师讲解要求
2、学生友伴分组练习
3、在电脑中查找资料
4、根据教师指导练习
[1] [2] [3]下一页
一教学内容
1测验肩肘倒立。
2“两垒球”游戏。
二教学任务
1通过测验,检查学生肩肘倒立掌握情况。提高跑垒的战术技巧。
2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及控制平衡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沉着和敢于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独立完成肩肘倒立动作,两肘内支撑着地,身体倒直立,躯体保持稳定是技术的难点。
2两垒球的要点是判断和观察能力。
四课的类型和教法
1课的类型:测试课。
2教法:分组轮换练习法、比赛法。
五场地设施与器材
1场地设计:如图。(图1)
(二)主要教学部分(时间30’—32’)
本课采用分组轮换的形式,男生先进行“跑垒球”游戏,女生先进行“肩肘倒立”技评,然后两组轮换。
1肩肘倒立测试
“肩肘倒立”技评规则与技评标准。
A测验规则:
测验人按统一口令进行测试,每人有两次技评的机会,每次要求肩肘倒立能持续10秒中为准。
B评分标准:
优秀(90—100分):完成质量好,姿势规范,部位准确,动作轻松,自然优美。
良好(75—89分):完成质量较好,姿势基本规范,部位准确,动作较轻松,自然协调。
及格(60—74分):能完成动作,姿势基本正确,动作较准确,动作不够轻松,勉强完成。
不及格(59分以下):不能完成动作,姿势不正确,部位不准确,动作紧张、不协调。
C组织测前练习:
在教师统一领导下,集体做测前准备练习,先做前后滚动1—3次,再做仰卧举腿2—3次,然后做肩
部
分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开
始
部
分
一、整队
二、师生问好
三、宣布本课内容
1、“双龙戏圈”
2、十字接力
男女
X X X X X X X X O O O O O O O O
X X X X X X X X O O O O O O O O
X X X X X X X X O O O O O O O O
X X X X X X X X O O O O O O O O
(三)结束部分(时间2’—3’)
1两组轮测完毕后,如有时间可做传球或猜领头人的游戏,借以缓解因测试带来的紧张情绪。
2总结本课时,首先全面总结肩肘倒立这一单元教学的情况,结合测试的成绩和问题,提出今后
努力方向。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_小学体育教案_模板
《推和拉》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5单元单元课题:力与运动第1课
一、教材分析
教
学
目
标
科学探究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STSE目标
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
准
备
部
分
跑的练习:
1、跟学动物跑
学小鸟飞、小兔跳、鸭子走
2、想象动物跑
[1] [2] [3]下一页
基本
教材
1、跳绳
2、利用跳绳进行各种游戏
教具
长跳绳短跳绳
多媒体电脑
教
学
目
标
运动参与: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中,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
运动技能:掌握一些用跳绳练习的方法,了解跳绳运动的相关的知识。
身体健康:通过跳绳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肘倒立2—3次。
D技评肩肘倒立:
每次4人依次轮作一伦次,然后集体再做第二次,教师一一评分,登记成绩。
2两垒游戏
在组长的带领下,将学生分成攻守两组,进行跑垒游戏。
A指挥击球员将球击入守方的空档,争取进入一垒。
B指导垒上队员当击球员击出好球后,应立即起动向前面垒跑进,争取前进一个垒。
C指导守垒队员,注视击球员将球击出的方位,并及时移动站住准备接球,争取接获击出的球,迫使击球员出局,如未直接接到球也要迅速拾球并将球传向一垒或跑垒员欲进的垒位,争取将进攻队员封杀或触杀出局。
3准备活动。
徒手操6节
A动作要领与要求:
伸展运动:三、七拍提踵、两臂上举伸直,2 X 8。
扩胸运动:屈臂胸前平举、后振时两臂伸平,2 X 8。
体侧屈运动:用力侧屈,2 X 8。
腰背运动:2 X 8。
全身运动:全蹲、低头、用力抱膝,2 X 8。
跳跃运动:落地轻快,2 X 8。
B练习方法:
四列横队散开成做体操队形,教师边喊口令边提示要求,要求做到动作规范、用力适当。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1] [2] [3] [4]下一页
学校:头陀镇中心小学
年级:五年级
人数:48人
执教者:蒋建宏
日期:1999年10月27日
教材内容:1、通过跟学动物跑的练习,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2、“双龙戏圈”游戏培养学生灵敏协调能力,十字接力使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
培养其勇敢、机灵、果断和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心理健康: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的喜悦。
社会适应: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组织变动
补充
准
备
部
分
1、课堂常规
2、游戏
《地道战》
3、绳操(自编)
1、师生对话,宣布上课
2、看演示、了解游戏方法
3、自然分组游戏比赛
4、听音乐跟老师做绳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