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5《黄河颂》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民族危亡关键时,黄河精神奋发起—5《黄河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黄河颂》是人教版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一组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文章,注重涵泳品味。
教学中不仅要调动学生的体验与想象去感受作者的情怀,还应该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提高精读的能力。
这首诗歌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表现的是抗日救亡的主题。
【学情分析】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距离那段屈辱的历史时代久远,所以对诗歌中借黄河形象传达出来的浓郁的爱国情感,仅仅通过学生的诵读还不能深入了解,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朗读指导下,在关键词句的点拨中,在历史背景资料的助读中,深入地体会作者在歌颂中融入的情感。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在诵读品悟的基础上,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力量。
2.引导学生在理解黄河作用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理解黄河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并学习这种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磅礴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激情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资料助读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以歌曲《保卫黄河》导入:这首歌曲听过吗?(学生回答)它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黄河大合唱》一共九个乐章,接下来,我们走进第二乐章《黄河颂》。
2.齐读课题,要理解课题,关键要理解哪个字?题目是什么意思?(关键字是――颂,何意――歌颂和赞美。
)3.齐读学习目标。
(1)在诵读品悟的基础上,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力量。
(2)在理解黄河作用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理解黄河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并学习这种精神。
二、导学(一)初读黄河,感颂之内容1.既然是颂歌,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读?(歌颂赞美的语气)怎样才能读出这样的语气?(学生回答)(语速缓慢,语气深沉,语调铿锵,情感饱满)2.用这样的方式自由、洪亮地去朗读这首颂歌,说说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学生自由朗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篇1课时计划20xx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黄河颂教学内容:《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1)、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2)、学生欣赏。
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3)、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明确:激昂、雄健、悲壮!3、教师配乐诗朗诵。
2021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体会歌词磅礴气势。
2.多角度了解黄河,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体会其精神内涵。
3.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时数】1课时【课前预习】1.朗读诗歌。
2.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①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诵读小组,黄河文化研究小组,地理黄河研究小组,黄河历史研究小组。
诵读小组。
分组朗读的形式;朗诵的技巧(重点词语、句子及诗歌每部分的处理方式)探讨;创新朗读的效果等。
地理黄河研究。
黄河发源,地理特点,黄河形貌风采。
文化黄河研究。
黄河流域文化现象;诗词中的黄河;文人墨客笔下黄河寄予怎样的情感。
历史黄河研究。
历史上的黄河流域的故事及精神,抗战时的黄河。
③进行专题研究,并形成报告(文字、课件等)。
④准备课堂上的汇报,小组内汇报有分工,争取发动全员力量去展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保卫黄河》的大合唱曲。
请你说说这个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首曲子就是由冼星海作词、光未然作曲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幻灯:《黄河大合唱》)这首曲子曾经鼓励着华夏儿女顽强斗争,催人奋进。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其中的第二乐章《黄河颂》部分。
(板书:黄河颂光未然)(一)朗诵展示1.为了更好的了解黄河,课前老师布置了“黄河”研究性学习的分组任务,各小组选择了自己的研究题目,从诵读黄河、地理黄河、历史黄河、文化黄河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性学习,并且带着问题用自己的探究成果来解读这首歌词。
2.朗诵小组的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这首歌词吗?(二)美读探究1. 整部《黄河大合唱》都是以黄河为背景,以黄河为写作对象来创作的。
在保卫黄河这一部分中描写黄河的是哪些句子?读一读。
单个学生读: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2.组织学生评价,如果满意,读出了什么样的气势。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1.反复诵读,赏析诗歌凝练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感受诗中黄河的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细心揣摩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1课时◆活动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1.古往今来,有很多描绘黄河的诗词,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2.师引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播放黄河画面,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
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饱经沧桑,与她的儿女们共同经历过苦难与抗争。
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的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活动二:反复朗诵,读出诗韵师: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形式。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这样才能感受诗歌语言的声韵美。
让我们一起来反复诵读诗歌。
1.探究:请同学们初步朗读诗歌,并结合历史创作背景,谈谈该如何朗读本篇诗歌。
明确:(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6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黄河颂》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写黄河的颂歌。
课文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示了黄河的雄浑壮美,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母亲河的热爱和敬仰。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以及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分析能力上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
3.课文注释和解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录音带或视频,播放《黄河颂》的朗诵或歌曲,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对黄河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景象。
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黄河的描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课文中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要赞美黄河?”等。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共五则范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一说到黄河。
我们脑海中也许会浮现黄河汹涌澎拜的画面。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黄河大合唱之--《黄河颂》配乐朗诵及歌曲,壶口瀑布视频,保卫黄河的歌曲导入新课: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魂之所在,历来为人们所歌咏。
同学们到过黄河没有?(没有)好,咱们先来看看黄河,好吗?(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这黄河以他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他,因为他古老,他孕育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他厚重,他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历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黄河以他的雄浑力量激励他的儿女奔赴抗战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日演出队来到黄河边,来到壶口瀑布,涛涛黄河水在诗人胸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随后又一气呵成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唱遍大河上下,激励中华儿女为祖国尊严而战。
《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黄河颂》一.初读课文,感知歌词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黄河颂。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
揣摩思想感情。
边读边思考边体会,诗歌结构分为几部分?诗歌饱含什么样的感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样的?)(自由诵读)1诗歌分为几部分?生:分为两部分,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
【推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5 黄河颂》教案
【推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5 黄河颂》教案一. 教材分析《黄河颂》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赞美黄河的诗歌,通过描绘黄河的雄伟壮丽,表达了中华民族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黄河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文,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能够进行翻译和解释。
3.领会课文的赞美之情,培养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4.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翻译。
2.理解课文中的赞美之情,培养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3.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赞美之情。
3.补充法:教师通过介绍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讲解稿:教师准备一份详细的课文讲解稿,包括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翻译。
2.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教师准备一些关于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资料,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和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特点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赞美之情。
5.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宽视野。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体会歌词磅礴的气势。
2.多角度了解黄河,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体会其精神内涵。
3.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4.掌握基本朗读技巧,能有感情诵读诗歌。
教学重点: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掌握朗读技巧,有感情诵读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课前听《黄河颂》乐章师:欣赏完歌曲《黄河颂》,你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吗?生:略师:老师特地像音乐老师请教了这个乐章表现的内容。
出示:音乐角度:1、音色:属于男中音,音乐表现出壮阔、热情、深切。
2、旋律: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表现黄河宛转、磅礴。
3、情绪:深情情感:包含对黄河的赞颂师:看来同学们的音乐造诣都颇深,但是今天我们上的是语文课而不是音乐课,这中间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
出示背景链接二、教学过程任务一:标注节奏和重音,用一个词概括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师:听名家朗诵,完成任务一。
生:豪迈任务二:探究诗歌如何体现豪迈这个特点的。
提示:可以从诗歌内容、语言、情感主旨、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角度探究。
师:探究过程用批注的形式记录出示做批注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
常用批注方法: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学生略任务三:请每个小组,选择一句或几句,你最喜欢的句子设计一个朗读设计批注,并派代表朗读展示。
示例:“啊!黄河!”中“啊”读重音,声音稍微延长,“黄河”读得高昂,表达出作者对黄河的歌颂。
学生略任务四:举办班级诗歌朗诵大赛。
可采用合唱式朗诵的形式,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等。
(每小组推选一位评委,以四个小组为一个合作单位)出示:朗诵大赛评分细则表学生朗诵学生评分课后拓展:《黄河大合唱》一共八大乐章,文章为第二章,试搜集阅读其他七章并找出你最喜欢的乐章,写一段赏析文字。
人教部编版(2017)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
(设计意图)在预习中查找相关资料,锻炼学生搜
集资料的能力,也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那个时代,有利于把握诗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1.请同学们听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黄河颂》配乐朗诵)
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三、合作释疑互助研讨
(设计意图)听、读结合,训练朗读,通过读来把握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
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
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
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的诗。
课后反思。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5 黄河颂 教案
第二单元5.黄河颂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1课时。
教师:1.通过网络与其他途径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使学生能通过观看这些作品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2.准备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学生:结合《探究在线》(一本通“预习助记”)课文。
朗读诗歌,弄清内容,理解诗人表达的对黄河、中华民族的赞颂之情。
一、导入新课请一两个学生简要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提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
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
下面我们借助照片和影像来实地考察一下黄河。
二、感性认知师生共同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照片和影像片段。
三、激发情感请一两个学生谈观后感。
提示: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他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四、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五、朗读交流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
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读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
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必过多过细,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
教师还应视情况适当地范读。
以下几点仅供参考:(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第5课《黄河颂》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3.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体会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出示黄河的图片。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黄河!了解作者: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
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创作背景: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此为其二。
二.整体感知1.读题——黄河颂颂:歌颂、赞扬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诗歌体裁:颂诗,着眼于歌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黄河相关的文化现象或自然特点。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乐趣。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主动表达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感悟。
5.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立见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黄河颂》的主题思想,把握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象征意义。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此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写作练习时有些敷衍。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实践活动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发表观点时过于拘谨,不够大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我会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黄河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关于黄河的故事或者诗句?”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黄河的伟大和它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
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课前学生收集了作者的创作背景,反复朗读了课文。课堂上通过互相答疑解惑,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旨“黄河精神”。通过“巩固提升”这一环节,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鼓励学生用“黄河精神”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学感悟
或反思
这篇课文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学生需要通过收集有关资料,了解创作背景,课前需要反复朗读课文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逐步进入文本氛围,通过老师点拨,学生互相答疑解惑,学生很快读出了“黄河精神”。在此基础上,联系“我的梦·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让学生仿写,既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本节课应把更多时间放在诵读上,但由于时间问题,学生没有得到反复朗读的机会。一些朗读技巧只能在下一节课继续补充。
教学步骤及
教学内容
一、导入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 “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同学们读了这句话,获得什么信息?
二、由题目引入课文
题目《黄河颂》,颂是什么意思?把题目分开读,为什么要颂黄河,颂黄河的什么?
三、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放声齐读课文。
四、学习研讨
1.全诗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歌词部分:三个“啊!黄河!”的理解?(按提示填空)
①从黄河的_______方面赞颂了黄河____了中华民族。
②从黄河的_______方面赞颂了黄河_____了中华民族。
③从黄河的_______方面赞颂了黄河_____了中华民族。
3.根据尾声部分:概括出黄河精神。
五、研讨提升
作者不是为了写黄河而写黄河,“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站在黄河边上,心中的情感油然而生。作者笔下的黄河饱含了作者的情感,作者写黄河是为了歌颂黄河,歌颂中华儿女。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黄河颂》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黄河形象,领悟黄河凝聚着的民族精神。
2.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学习为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
3.了解直接抒情的方式,欣赏诗歌之美。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黄河形象,领悟黄河凝聚着的民族精神。
2.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学习为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
【教学难点】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学习为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出示余光中《黄河》一诗的节选片段,学生思考:下面诗句的横线上应填哪条河流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黄河》一诗节选片段:我是在下游饮长江的孩子的奶水没吮过一滴惯饮的嘴唇都说那母乳那滔滔的浪涛是最甘,也最苦苍天黄土的大风沙里你袒露胸脯成北方的平原一代又一代,喂我辛苦的祖先和祖先的远祖,商,周,秦,汉全靠你一手摇动的摇篮摇出了哭声,伴着一首喉音多深沉的浑黄歌调明确:横线上应填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一代又一代,喂我辛苦的祖先和祖先的远祖”。
正如诗中所说,黄河的浪涛“最甘”也“最苦”。
但黄河的浪涛绝不仅仅只有“甘”和“苦”。
今天,我们走进《黄河颂》,去感受黄河形象,领会黄河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设计意图:用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深怀忧患与愤恨,以其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
1939年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写作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华北地区,由此在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有无数诗人面对黄河写下千古名篇,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狂妄豪迈,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苍凉悲壮,也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气势雄浑。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黄河颂》这首现代诗歌,看一下作者在面对黄河之时,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二、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黄河凝聚的中华民族精神2、品味语言,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诗歌中的黄河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英雄形象。
从哪里看出来?朗诵词。
你能来读一读吗?读出了英雄气概。
四、深入分析1、“我们对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这首赞歌是怎样唱的呢,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歌的歌词部分,同学们大声朗读一下歌词,看看歌词可以分为几部分?三部分:望黄河、颂黄河、赞黄河(1)望黄河(望)望到了什么?——九曲连环、将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读重读“掀、本、劈”读出激昂的气势(2)颂黄河(颂)“啊,黄河”明显将颂黄河分为了三部分。
1 摇篮——养育作用中户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哺育滋养了时代炎黄子孙2 屏障——保卫作用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作为中国军民抵抗日军侵略的天然屏障,为赢得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防就是国防”)伟大坚强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城防(什么样的精神?看下一部分)3 臂膀——激励作用“千万条臂膀”黄河有无数支流,因此“一泻千里”“浩浩荡荡”,黄河这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和恢弘磅礴的气势,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比喻为摇篮、屏障、臂膀,既表现了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密切关系,又表现在中华儿女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怎么读?“啊”读的深沉、“黄河”读的高昂。
读出对黄河母亲的感激之情。
诗歌既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本篇诗歌属于?直接抒情。
“啊!黄河”直接表达对黄河情感,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情。
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一、教材分析《黄河颂》是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黄河的文化价值和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感受到黄河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和理解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掌握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理解并领会《黄河颂》的主旨和意义。
2. 能力目标•能够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并能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和讨论;•能够理解课文中使用的一些比喻和象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感知中国文化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黄河颂》的主旨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理解并领会《黄河颂》的主旨和意义;•能够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方法1. 朗读学生可以轮流朗读《黄河颂》这篇文章,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来加深学生对《黄河颂》的理解和印象。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黄河文化?•黄河有什么象征意义?•为什么《黄河颂》中要说“有福之人必居焉”?3. 表演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黄河文化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深入理解黄河的文化价值。
六、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小组讨论来了解学生对黄河的了解程度,并让学生表达对黄河的感受。
2. 阅读《黄河颂》让学生有序阅读《黄河颂》,教师可以适时做出解释和补充。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黄河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课文采用的一些比喻和象征;•《黄河颂》的主旨和意义。
4. 演讲/表演让不同组的学生分别进行演讲或表演,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黄河文化。
5. 总结通过学生的发言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为之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和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了黄河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六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全诗通过描绘黄河的壮阔之景,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与歌颂。
文章语言铿锵磅礴,适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与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朗读训练贯穿于整个课堂,设计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人读,师生共读等,力求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升华情感。
文中的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恢弘,与黄河的奔腾气势相得益彰;三个“啊,黄河”所抒情感各有侧重,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味作者情感的好材料。
再者,四字词语描绘黄河之景,三个“啊,黄河”抒发深情,学生在朗读中便可以深刻理解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
1. 积累文中的四字美词。
2. 提高朗读水平,学会处理语速、停顿、重音。
3. 学会品味文中的关键词。
4. 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朗读训练,学会处理语速、停顿、重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