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尊重自然,造福人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2框做大自然的朋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2框做大自然的朋友做大自然的朋友【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生态环境,理解人类生存发展与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2.学会欣赏大自然之美,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
3.增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人类生存发展与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难点:生态环境的含义【预习引领】请同学们按以下要求,自学本课内容,完成空白,并做出标注。
一、尊重自然1.为什么要尊重自然?(1)尊重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也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
(2)尊重自然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2.怎样尊重自然?(1)尊重自然要求我们对自然怀有,尊重自然界的一切、一切和一切。
(2)尊重自然,要把大自然看成人类的,与自然,。
(3)尊重自然,对我们来说主要是保护,保护。
3.为什么要顺应自然?人和自然,人类的活动同样要受的支配。
,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基本原则。
4.怎样顺应自然?(1)要求我们,按。
(2)顺应自然要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发展。
5.今天我们每个人积极的生活选择是怎样的?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反对和,开展创建机关、家庭、社区和出行等行动。
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影响和压力,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积极的生活选择。
6.我们应该为保护自然做点什么?(1)保护自然,就要大力发展经济、经济、经济,资源,保护环境,给自然留下、的充足空间;就要实施工程,积极治理已经产生的各类环境资源问题。
(2)保护自然还要落实在我们的中。
7.我们如何做大自然的朋友?(1)我们要秉承理念,做到自然、自然、自然。
(2)我们要树立自然、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学会与大自然。
(3)把生态文明理念变成,努力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发展。
【合作探究】1.2017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京会见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时说,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不离不弃,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愧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1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讲义省公开课

课堂小结:
经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5/31
B • 1、人类与大自然关系,以下说法正确是( )
• A. 人类是大自然主宰 • B. 人类是大自然产物和其中一部分 • C. 人类与大自然是对立 • D. 离开大自然,人类将一样能够生存和发展
26/31
2、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与生态之间关系,人与自然友好 是生态文明集中表达。人类不能成为生态征服者、 掠夺者,更不能与自然为敌,而是要敬畏自然,与
3/31
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P64-67内
容,思索以下问题,并在书本上做标识。时间:5分钟 • 1.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2.人类与自然关系是怎样? • 3.为何要保护良好生态环境?
4/31
一、感受大自然之美
桂林山水
5/31
神奇九寨沟 草原景色美
雄伟壮美泰山
大自然精灵
6/31
A 自然讲和。人类要敬畏自然原因是( )
①人类起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结果
②我们衣、食、住、行等最终都来自大自然
③没有大自然恩赐,人类就丧失了生存可能
④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本身生存也会受到威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27/31
A 3、以下关于人与自然说法,错误是( )
• 1、我们成长和发展为何离不开他人和社会? • 2、社会需要热心肠原因是什么? • 3、公益活动形式有哪些? • 4、怎样服务他人和社会?
1/31
第六课 关爱自然 善待自然
第一节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2/31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之美,促进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情感; 2、知道人与大自然关系; 3、明白保护大自然原因。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之美 ; 教学难点:生态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根基。
尊重自然造福人类

尊重自然造福人类教学目标:1.掌握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造福人类。
2.掌握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
教学重点: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造福人类。
教学难点: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让学生阅读都江堰的相关材料,找出李冰是如何利用自然环境来建造都江堰实现泄洪,灌溉的?a)鱼嘴分水堤b)飞沙堰泄洪道c)宝瓶口引水口二、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造福人类1、树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作为地球上的生命,同为地球的孩子,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存在是息息相关,不可缺少的,在从个意义上看,是平等的;但是作为生命发展形式的高级阶段,人是地球的主宰,目前人类拥有的破坏力可以瞬间摧毁世界上任何其他生命,这是不平等的。
因此我们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转变“以人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统治自然的价值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观念。
由以往的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统筹考虑各种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兼顾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
2、把尊重自然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起来日月运转不止,江河奔流不息,大自然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遵循规律、利用规律,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和慎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陆地、水系、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和谐发展上,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人类的利益须得到必要的保护和满足,但是,从长远看,保护了整个自然界、保护了生态系统,归根到底还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三、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人定胜天,是用来激励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语,实际上是违背大自然规律的一句话。
就现阶段看,人还没有能力和大自然抗争,因为我们对天灾的远期预报还做不到。
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我们在利用自然的过程经常会产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些破坏积累到一定程度,大自然必然会对我们的不当行为进行惩罚。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2框做大自然的朋友课件鲁人版六三

在自己居住的村庄(社区):打扫街道,参加 义务植树……
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 往是我们自己。
——卢梭
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把麻雀作为 “四害”来消灭。可是在大量捕杀麻雀 我处们理应人怎与之样自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 然的关系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损失。后来科学家 们发现,麻雀是捕捉害虫的好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 亡”,大自然的发展变化有其自身 的规律。人和自然息息相关,人类 的活动同样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 循的基本原则。
我们应该为保护大自然做点什么?
⑴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 ⑵要保护好自然景观。要注意环境卫生,不 乱写乱画,不破坏环境,依法规范自己的行 为,敢于和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作斗争。 ⑶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比一比,谁的点子多
美化自然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在自己的庭院里:栽花种草,保持整洁……
如何顺应自然?
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顺应自然要 能动的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发展谋求福利。 我们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 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 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大 自 然 的 报 复
不顺应自然的危害: 那些违背自然规律的错误行为,其结果会破坏 生态平衡,引发生态危机,必将受到大自然的 惩罚。
关爱自然 善待自然 做大自然的朋友
珙桐,是一千万年前留下来的孑遗植物。其树形高大挺 拔高可达20余米,盛花时,满树似白鸽群聚,是世界上濒于 灭绝的、非常珍贵的、我国独有的单型属植物。由于它具有 极高的观赏价值以及非常罕见等特点,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 重点保护树种,被人们誉为“活化石”。目前珙桐的数量日 益减少,分布范围日益缩小,很有可能被其他阔叶树种更替。
六年级建议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用13篇)

六年级建议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用13篇)六年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篇1还未清醒的人们:大家好!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曾是那样的壮观,和蔼可亲,保护环境建议书200字。
但是由于我们的破坏,地球那容光焕发的面孔变得皱皱巴巴,一条条“皱纹”刻在了“母亲的脸上!”为了母亲展开那久违的笑容,我想大家提出一些保护环境的建议,第一:不乱扔乱丢,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第二:节约水电,出门不忘关灯,洗手后关水龙头;第三: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地;第四:不用塑料袋;第五:不用一次性筷子。
以上是我提出的不大成熟的建议,我希望大家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为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家园而共同努力!六年级建议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篇2亲爱的同学们:如今,地球环境已亮起红灯,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是否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呢?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议:一、节约用水1、洗手打肥皂或涂洗手液时,不要打开水龙头。
2、洗完菜或洗完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菜、浇花。
3、用水时,水龙头不要开得太大。
二、节约用电1、如果不用电视、空调、电灯等这样的电器时应关掉电源。
2、出门时请随手关灯。
三、节约纸张1、纸要双面用。
2、用过的纸应钉在一起作为草稿纸。
3、才写过几页的笔记本不要扔掉。
四、节约粮食1、吃饭不要留下残渣。
2、不要把饭粒掉在地上或桌子上。
3、不要把没吃完的饭菜倒掉。
五、废品循环利用1、把废旧电池送去回收站,让废旧电池可以继续使用。
2、用过的面膜可以用来擦家具,这样不但节约,擦完的家具还会散出香气。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倡导同学们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建议叔叔阿姨们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六年级建议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篇3县长叔叔:您好!我是长庆一小的一名小学生,近几年来,全世界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

怎样尊重自然?
• (1)尊重自然要求我们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尊重 自然界的一切创造、一切存在和一切生命。 (2)尊重自然,要把大自然看成人类的朋友,与自 然和平共处,和谐发展。 (3)尊重自然,对我们来说主要是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顺应自然
• 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把麻雀作为“四害” 来消灭。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 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 失。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捕捉害虫的好手。 • 上述事例,对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什么启示?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庄子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我国沙漠化防治总体上仍是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形势 非常严峻。据统计,目前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达 168.9 万平方公里, 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损 失一个中等县的国土面积。土地沙漠化已危及 1亿多人口的生存和 发展。
我们应该为保护自然做点什么?
• (1)保护自然,就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给自然留下恢 复元气、休养生息的充足空间; • (2)就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治理已经产生 的各类环境资源问题。 • (3)保护自然还要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少用 一次性物品,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自觉进 行垃圾分类等。
•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天约有75个物种灭绝,平均 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此外,世界上还约有1/4的 哺乳动物、1200多种鸟类及3万多种植物面临灭绝的 危险。 • (1)物种的减少和灭绝对我们人类会有什么影响? • (2)篮球明星姚明曾出演公益广告《没有买实,就 没有杀害》,他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探究二:生态环境——人 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建设美丽中国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及知识点 (2)

6.2 共筑生命家园【学习目标】1.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知道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道路的要求,知道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2.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建设生态文明,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3.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养成低碳环保、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科学的环境发展观。
学习重点:建设生态文明。
学习难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一、自主学习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追求人与自然,是人类面临对生态危机作出的只会选择。
(2)人与自然,共荣共生,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3)生态兴则,生态衰则。
(4)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也是时代的。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
(5)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和的基本国策。
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
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与的关系。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
如果不能兼得,我们只要。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自然恢复的原则。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上限,、生态保护红线。
二、合作学习1.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怎样走好绿色发展的道路?3.建设绿色生态文明有什么意义?三、复习巩固1.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下列观点中能体现这一国策的是(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会破坏环境,等经济发展了,再治理污染B.保护环境利与功只是在当代C.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D.为了保护环境就不能利用和开发资源2.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发展理念是()A. 富强、民主、和谐、共赢B.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C. 只要金山银山D. 以人为本3.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配套K12】[学习]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第6课 关爱自然 善待自然
![【配套K12】[学习]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第6课 关爱自然 善待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c928504ecaaedd3383c4d3de.png)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重点讨论:1、探究活动教材第66页这是2008年全国大、中、小学生环保公益招贴画(图见教材)设计大赛金奖作品。
欣赏这幅环保公益招贴画,思考它的内涵。
2、探究活动教材第66页通过这一实验你想到了什么?请描述你看到的人们的生活环境。
3、探究活动教材第 67页如果你是画面中的主人公,你会挥刀砍树吗?为什么?有人说”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有人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你认为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四、课堂小结,学生巩固,检查提问,查缺补漏)五、典型例题人类来自自然,只是生命之网中的一一个结点。
旦生态链条断裂,生命之网支离破碎了,人类将无法生存。
人类属于大地,而大地不属于人类。
这说明(①人类只能做自然的奴隶,被动地适应自然②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也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③人类应该做大自然的朋友,与自然和谐共生④人与自然万物唇齿相依、息息相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学习检测】1、“天苍苍,野光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美是A.宇宙之美B. 自然风光之美C.劳动之美D.生物世界之美2、人们在观察、欣赏、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悦,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江山如此多娇!”于是恰情雅趣油然而生。
这说明(①自然风光之美会激发人们对大自然深深的爱恋之情②大自然之美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③美丽的自然风光会激发我们热爱祖国的情感④人与大自然是完全和谐的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下列语句与“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理念相一致的有(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②万物并肩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4、习近平总书记有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这句话的寓意是(①大自然是人类成长的摇篮②森林是最重要的资源③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制度。
2. 把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要求。
3. 明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任务。
4. 了解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一是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
二是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
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是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
四是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
五是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
要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本章的基本思路和内容框架首先,一个内容概述,主要讲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
其次,两个主体内容: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二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思想。
最后中国是应对全球环境、气候问题的重要建设性力量。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想生态我们建设首先一是观念问题,二是理论问题、利益问题,三是涉及到法律问题、技术问题。
我们主要是讲前二个问题。
观念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对发展认识的深化。
具体体现就是学科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理论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格局中,应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什么位置,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思想,怎样丰富了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内容。
利益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遇到的是利益关系,观念、理论、法律都是解决好社会的不同利益关系。
实际上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关系,现代社会是高度社会化的社会,社会的整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比,具有至高无上的优越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

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节约粮食,拒绝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②坚持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村民2:在造纸厂能打工赚钱,一点点污染算不了什么!
对社会成员(包括青少年)提出的要求
④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 产生活方式。
⑤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 ,生态保护红线。
制定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律!
节 约 优 先
保 护 优 先
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
天
退
然
耕
林
还
自 保
林
护
、
退
然耕 还 草
恢
沙 漠 化 治 理
复 退 耕 还 湿
低碳微生活 1.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 明行为; 2.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 4.节约粮食,拒绝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5.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 ……
节约粮食,拒绝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对此,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
节约粮食,拒绝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展、建设生态文明,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中国绿色发展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
(党一的的) 十坚八两持大人以个与来自,月然我和国内谐森共林,生面积陆和蓄续积分又别增有加到8了0310. 0多人因毒雾死亡。英国媒体将这次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生命家园》公开课教案_2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造福民生福祉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重点
1.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2.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难点
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视频欣赏——绿色家园
视频当中给我们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旨在告诉我们人类,要保护环境,共筑我们生命的共有家园.
⑸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小结: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拓展提高——弘扬塞罕坝精神,建设美丽中国
交流分享:
问:塞罕坝为什么会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又为什么会从“荒原沙地”变回“林海绿洲”?你从这两次生态变迁中得到哪些启发?
现实生活中土地荒漠化,泥石流,沙尘暴,雾霾等各种灾害天气,给了人类什么启示?
答: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⑴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⑵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那在我们人类发展史上,曾经也出现过这样一起由于人类的无知愚昧而使人类陷入无限痛苦当中的事件,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个视频。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生命家园》优质课教案_1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生命家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知道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道路的要求,知道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建设生态文明,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养成低碳环保、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科学的环境发展观。
二、重点难点1、重点建设生态文明。
2、难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三、课时计划1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诗文朗诵《饮酒.其五》、《天星桥》1、活动目的: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感受大自然呈现给人们的美丽画卷。
2、活动方式:邀请两位同学有感情朗诵。
教师:请大家闭上双眼,跟我一起欣赏美诗文朗诵。
学生A: 《饮酒.其五》学生B:《天星桥》教师:感谢两位同学把我们带入如此美妙的意境。
在刚刚的两篇美文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此处学生自由发言,点到即可,言之有理都可给予肯定。
)学生回答示例:学生A: 幽静的山谷、茂密的丛林、潺潺的溪水、飞鸟的鸣叫、美丽的大自然!学生B: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奇山怪石……教师:这就是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这正是大自然呈现给人类最美丽的画卷。
这也正是当前咱们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和谐画面。
然而,环境资源问题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却屡次制造悲剧!20世纪世界十大环境公害(PPT展示)1930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8年多诺拉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杀人雾事件1953--1956年水俣病事件1955--1972年骨痛病事件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1986年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活动探究一:《伦敦“杀人雾”事件》教师:接下来,请大家观看短片,让我们一起回顾1952年的伦敦“杀人雾”事件。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并探究以下两个问题,时间为两分钟,讨论完指定问题发言人。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生命家园》优质课获奖课件_0

探究二
人类的奇迹——《美丽塞罕坝》
阅读教材84页第二目题思考:塞罕坝从“沙漠荒原” 变回“林海绿洲”使我们获得了哪些启示?
要求:
1、结合教材第二目题知识, 写出提纲 ;
3、随机抽出几名同学逐次 进行展示,演讲时间控制 在3分钟左右;
2、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交流;
度降重低了视80技%。术创新 3启.发结?合,材减料少,谈污一染谈;伦敦空气污染的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雾霾有什么
归纳总结
为什么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 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 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 和修复。
共筑生命家园
导入
播放视频:《中国美好的自然》
请思考:视频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学习目标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和 谐共生的意识; ★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懂得如何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运用经验
1.请01 你列举一些生活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现象并简单谈一谈认识。
2.你是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国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家
走
方
绿
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注重环境效益
面
色
发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的方针,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展
道
正确处理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之间的
路
关系,实现绿色富国、绿色富民
塞罕坝人
弘扬“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 学求实、绿色发展 ”的精神,走可持 续发展之路。
九上道法课件第六课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练拔高 新题好题
A.旨在弘扬中原优秀文化,促进中原出彩 B.有利于河南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C.是推进文明中原建设的一座法治里程碑 D.将使得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彻底消失 【答案】C
练拔高 新题好题
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②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③绿色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练拔高 新题好题
【点拨】题干中的内容,体现了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 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①④体现 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符合题意;②是生态文明建 设的举措,不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 第一动力。故选B。 【答案】B
点要点拨疑难
2.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 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2)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 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
点要点拨疑难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 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 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答案】A
练拔高 新题好题
第6课 第2框 共筑生命家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三)建设生态文明 材料呈现:
河长制湖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2020年是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有能” 转变的关键一年。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全国河湖面 貌显著改善,一些地区实现了河湖管理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 性互动。当前,要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推动河湖 面貌持续好转,构建美丽河湖、生态河湖、健康河湖,努力 让每条河湖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布置作业
见学生用书对应练习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探究与分享
➢ 你如何看待这件 事,谈谈理由。
王婶看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是正确的。 因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 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决不能以牺牲 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 长。造纸厂厂长和小清父亲的观点是错误的, 他们没有看到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3.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 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 一,而要实现和谐共生,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是重要 手段之一。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要求的是( D ) ①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②拒绝购买过度 包装产品 ③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④物尽其 用,减少废弃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第二条路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将经济 发展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发展生态旅游经济, 结果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 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余村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将生态保护和经 济发展有机结合,改善生态环境,宁愿降低发展 速度也不愿牺牲环境、浪费资源,坚持绿色富村, 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生动地体现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环境教育七下 第6课 尊重自然造福人类

第6课尊重自然造福人类知识目标1、知道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
2、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都江堰3、知道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教学过程1、尊重自然规律营造和谐环境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是以巨大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换来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以征服自然为目的,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动力的传统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转化为毁害人类自身的力量,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却变成了被自然征服的对象。
的确,人们从世纪性洪水的咆哮和干旱的肆虐,以及席卷华夏大地沙尘暴的喧嚣中,分明感悟到大自然正向人类宣战。
尽管,每次自然灾难在我们面前,都被众志成城的我们所战胜。
但这种胜利所昭示的只是在面临生死之交,一种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的民族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只是将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的一种自救。
除此之外,我们要做的应是冷静地反思一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思忖一下,如何去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谆谆告诫人们要充分熟悉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要去做破坏自然环境的蠢事。
他在不朽名著《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我们不要过分沉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kk相反地,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2、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都江堰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江南丹桂飘香,北方红叶绚烂,枝头果实累累,高天碧空万里……金秋十月,神州大地处处美景醉人。
这是生机勃发绿色延伸的中国。
海南长臂猿喜添婴猿,“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藏羚羊种群数量大幅增加,各地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喜讯频传。
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已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
中秋、国庆假期,人们在“颜值”不断提升的绿水青山间尽情享受自然之美。
云南亚洲象往返行进超过1300公里,人们呵护象群、人象平安的画面温暖人心,成为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又一个生动范例。
这是引领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即将在云南昆明举行,大会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将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吃的食物,都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都是生物多样性带来的福祉。
因此,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的生存发展无从谈起。
回顾过往,工业革命后,由于技术进步,人类很长一段时间以征服者的态度对待大自然,曾经一味地用强大技术暴力地征服自然,忘记了自身的渺小。
以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看起来效率高,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发展。
实践证明,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反映了人类与大自然该有的相处之道——和谐共生。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吃的食物,都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都是生物多样性带来的福祉。
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反之,破坏生态环境,人类将失去生存发展的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全国近万处自然保护地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大熊猫、朱鹮、亚洲象、藏羚羊等多种濒危野生动物持续下降的态势基本扭转并实现恢复。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第6课 关爱自然 善待自然 第2框《做大自然的朋友》导学案

做大自然的朋友
1.C
2. B
3.A
4.A
5.D
6. D
7. D
8. C
9. C10. A\
12.(1)大自然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是人类的家园。
(2)善待地球,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使我们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当今人类与自然的不和谐音符造成的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只有善待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要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要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要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大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 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拉 萨。全长1956千米,是重要的进藏路线,被誉为天路,是世界上海 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 一,2013年9月入选“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 座丰碑。 青藏铁路经过几十年努力,项目四起三下:西格段814千米,20世 纪50年代准备建设,1979年铺轨,1984年运营;格拉段1142千米 (新建线1110千米)因存在千里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 界级难题而长期停建,最终克服难题而于2001年6月开工,2006年 7月1日建成通车运营。2014年8月16日,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 全线开通运营。 青藏铁路推动西藏进入铁路时代,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时空联 系,拉动了青藏带的经济发展,被人们称为发展路、团结路、幸福 路。这条神奇的天路犹如吉祥哈达,载着雪域儿女驶向发展和幸福 之园。
❖ 水土流失
❖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 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 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严重的水土 流失,是我国生态恶化的集中反映,威胁国家生态安全、 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 发展,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 分水鱼嘴
❖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 叫都江鱼嘴, 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 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 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
❖ 宝瓶口
❖ 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同堆),离碓就是 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 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
❖ “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思是“低地之 国”,因为它的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 面.从十三世纪开始,荷兰土地面积因海水侵蚀减少了 56万公顷。为此,荷兰一直在同大海进行斗争,经过几 个世纪的努力,建成堤坝的总长度己达1800公里,向大 海索回了70万公顷的土地。
❖ 拦海大坝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以北60公里,从北海 进入须德海的入口处。大坝1927年开工,1932年完工。 坝基宽220米,高10余米,全长32.5公里,坝顶为高速 公路,并留有铁路路基
❖ 飞沙堰
❖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 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 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 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 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 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 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离堆公园Βιβλιοθήκη 宝瓶口❖ “南水北调工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 程。是指把长江流域水资源自其上游、中游、下 游,结合中国疆土地域特点,分东、中、西三线 抽调部分送至华北与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区水资源 短缺地区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4年国家主席 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 2002年12月27日,南 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2013年11月15日,东线 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2014年12月12日,中 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截至目前,西线工程 还没有开工建设。
❖ 四川的都江堰顺应了自然规律,修建后防止了过去惊颤 发生的水涝灾害,还灌溉了成都平原的良田,同时也不 存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反而成了著名的旅游胜 地。
❖ 都江堰主体工程是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 进水口。三大主体工程运用的系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 今天仍然处在当代科技前沿,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被持续使用,发挥了巨大的 效益。
❖ 围海造地面积达22.5万公顷,须德海亦逐渐变成了淡水 湖。荷兰人获得了相当于国土面积1/5的千万顷良田。
荷兰拦海大坝
❖ “须德海工程计划”是由 荷兰著名水利工程师莱 利设计的。荷兰人民为 了纪念他的功绩,在大 坝的西端建有他的塑像, 并将在围垦地上建成的 新省省会命名为莱利市。
❖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都江堰
❖ 土地荒漠化
❖ 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 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 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 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因 大 气 污 染 而 致 死 的 树
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后果
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
受酸雨污染的水稻
无家可归
工厂的废气排放是巨大的污染源
钢铁厂排放出的浓烟
火 力 发 电 厂 排 放 出 的 浓 烟
排 入 大 气 中 的 烟 尘 随 风 扩 散
黄 河 现 状
受 污 染 的 黄 河
油 污 染
海洋污染
垃圾污染
❖ 课堂练习: ❖ 1、你知道中国有哪些顺应自然规律,造福人命
的大工程吗? ❖ 2、你知到现在存在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吗?
❖ 作业: ❖ 到网络上,更多的了解都江堰,南水北调工程、
青藏铁路的资料。
❖ 教学目标:
❖ 1、了解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 ❖ 2、了解都江堰工程,尤其关注三大主体工程是
如何防止洪涝和造福人类的。
❖ 3、了解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大自然对人类进行 惩罚的实例。
❖ 4、增强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 教学重难点:
❖ 了解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了解人 类违背自然规律所遭受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