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清华附中初三化学-月考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四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A.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先加入足量的水,然后充分溶解、过滤、洗涤、烘干B.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C.将CO、CO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NaOH溶液,浓硫酸,灼热CuO后(假设每次反应均完全),最后得到N2D.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NaOH、H2SO4、Mg(NO3)2、FeCl3、NaNO32.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A.Fe(NO3)2B.Fe(NO3)3C.Cu(NO3)2、Fe(NO3)2D.AgNO3、Cu(NO3)2、Fe(NO3)23.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B.C.D .4.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CO 2和H 2O 共8.6gB .混合物中含5.6g 铁元素C .Fe x O y 为Fe 2O 3D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5.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B .丙是盐酸C .戊是氢氧化钙D .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6.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 .Fe 2O 3(Fe )——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B .CO (CO 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 溶液,后通过浓硫酸C .CaO (CaCO 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D .NaCl (Na 2CO 3)——加入过量CaCl 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7.A~H 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G 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考试及答案【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考试及答案【完整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A.将Fe、Cu分别加入AgNO3溶液中B.将Fe、Cu、Ag分别加入稀盐酸中C.将Fe分别加入CuSO4、AgNO3溶液中D.将Fe、Ag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3、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A.B.C.D.4、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的燃烧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5、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B.K2Cr2O7属于氧化物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D.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5:1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7、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生成物有三种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8、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附中2024届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附中2024届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CO2和CO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关于C、CO2和CO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完全相同②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③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④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⑤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一氧化碳可以用来炼铁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中毒而亡⑦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是酸⑧通过化学反应,三者可以按照C→CO2−−→←−−CO的方向转化以上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⑥B.②⑤⑥⑧C.②④⑥⑦D.③④⑤⑦2.欲鉴别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最可行的方案的是( )A.先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B.先用燃着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C.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D.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红热的细铁丝试验3.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微观B化学与酸碱①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②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①将石蕊滴入待测液中变蓝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②测定溶液酸碱度,直接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C物质与分类D化学与环境①天然气和纯净水都属于化合物②烧碱和纯碱都属于碱①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②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更环保A.A B.B C.C D.D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A.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5.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不是..其俗称的是A.纯碱B.烧碱C.苛性钠D.火碱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某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一定使用了催化剂C.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因此,物体只要振动就能产生声音D.运动员用力蹬地面起跑,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7.有X、Y、Z三种金属,只有Y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X放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Y、X、Z B.Z、X、Y C.Y、Z、X D.X、Z、Y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常温下,稀释KOH溶液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C.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D.足量粉末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9.2019年4月22日第49个世界地球8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下列描述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为了粮食增产,尽可能大量施用高效化肥、农药B.霾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C.禁止使用新型材料,防止污染环境D.努力实施“绿色化学”,把化学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有毒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11.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薪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CO B.O2C.CO2D.H212.建设“美丽中国”深圳在行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环保主题社会教育活动。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考化学最后一次模拟压题试卷(带解析)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考化学最后一次模拟压题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图象与对应的说法相匹配的是 ( )① 表示KMnO4加热制O2生成的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② 表示C还原CuO的实验中,试管内的固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③ 表示向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④ 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D【解析】① KMnO4在加热条件下生成制O2、MnO2、锰酸钾,所以开始时二氧化锰的质量为零;反应中质量增加,反应结束质量不再改变;②C还原CuO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参与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大于生成的铜的质量,所以反应中固体的质量减少,反应结束固体质量不再改变;③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向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会析出,反应放热使氢氧化钙的的溶解度减小,溶质会析出,所以溶质的质量会减少,反应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部分析出的氢氧化钙又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多,但是由于水比反应前少了,所以最终溶质的质量小于开始时,溶质的质量。
④ 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的反应快,先反应完;锌比同质量的铁反应生成氢气少;最终铁的平线比锌的高;选D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2.区别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其中有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需鉴别物质所加试剂或方法方法1方法2A厕所清洁剂与厨房洗涤剂加入石灰石加水看是否放热B NH4NO3氮肥和K2SO4钾肥加Ca(OH)2研磨并闻气味加水触摸烧杯C苏打和小苏打加水,观察能否溶解加入稀HClD羊毛织品和尼龙织品触摸纺织品抽丝灼烧观察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厕所清洁剂显酸性,能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冒气泡的现象;厨房洗涤剂显碱性,与石灰石不反应;两种物质溶于水都无明显的放热现象;B、NH4NO3氮肥和K2SO4钾肥,加Ca(OH)2研磨,硝酸铵会生成氨气,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硫酸钾不能;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硫酸钾无明显现象; C、苏打是碳酸钠和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加水,都能溶解;加入稀HCl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 羊毛织品和尼龙织品,触摸纺织品无明显差异,抽丝灼烧,羊毛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16
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十中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以下典故中,从物质转变的角度分析,要紧表现化学转变的是()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2.如图为空气成份示用意(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3.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窗俯视读数为20mL,那么实际为()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为20mL D.无法判断4.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利用的仪器有()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⑧坩埚钳.A.①③④B.②④ C.②④⑥⑦ D.④⑤⑧5.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欲用燃烧的方式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混入其它气体,能够利用的燃烧物是()A.柴炭 B.铁C.红磷 D.蜡烛6.以下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醋 B.冰水混合物C.洁净的空气D.石油7.以下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柴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猛烈燃烧、火星四射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进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要紧操作: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搜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中掏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9.某同窗利用如图,该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觉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高度不足广口瓶容积的.造成这一现象的缘故不可能的是()A.实验时,将柴炭代替红磷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瓶中氧气未反映完C.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已有部份空气受热逸出D.实验时,没有塞紧瓶塞10.若是实验室要制取某种气体,选择实验发生装置和搜集装置时,以下选项可不考虑的因素是()A.反映条件 B.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C.生成物的性质和状态D.生成物的颜色11.催化剂在化学反映前后:①质量变少;②质量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⑤二氧化锰能够作为各类化学反映的催化剂.在上述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和③B.②和④C.②④和⑤ D.②和③12.将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混合物装入试管并充分加热,反映完成后试管中残渣中物质有()A.1种B.2种C.3种D.4种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2分,共28分)13.(12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2)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这种说法(填“正确”或“错误”)(3)菜农会按期向蔬菜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如此做有利于植物进行作用.(4)石灰水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显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5)夏天,盛放雪糕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6)大豆根部有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转化为氮肥.14.(8分)若是A、B两圆别离表示化合反映和氧化反映,请你依照两圆关系来回答以下问题.(1)C表示反映的集合.(2)你能举出C反映的例子吗?写出反映的文字表达式.(3)你以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属于(填“A”、“B”或“C”)反映;“硫+氧气二氧化硫”属于(填“A”、“B”或“C”)反映.15.(8分)潜水艇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以保证长时刻潜航.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式: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常温下用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映生成碳酸钠和氧气.(1)写出方式③反映的文字表达式.(2)你以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式是(填序号),与其他两种方式相较,这种方式的两点优势是、.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6.(8分)写出以下操作所引发的后果.①用同一支胶头滴管取不同药液.②用嘴吹灭酒清灯.③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试管底部与灯心接触.④量取液体时,若是视线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17.(6分)写出符合以下要求的化学反映的文字表达式.(1)生成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合反映:(2)生成黑色固体的化合反映:(3)产生大量白烟的化合反映:.18.如图,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可观看到的现象是.19.(4分)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如下图,用带火星木条别离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觉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更旺.该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1)(2).四、实验与探讨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28分)20.(6分)如图是化学实验室经常使用的仪器:(1)用如图仪器下的字母填空:①用作少量试剂反映的仪器是、用作配置溶液的仪器;②量取液体药品应选用的仪器是、;③可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是;(2)C装置的用途.21.(10分)回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1)写出制取原理的文字表达式:.(2)如图1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填编号,下同),以下气体搜集装置不能采纳的是.(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2装置(填编号).(4)用图中C装置搜集氧气,若是制得的氧气不纯,你以为可能的缘故有(写出一条即可).(5)假设图中A装置装有氯酸钾也能够制取氧气,写出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2.(12分)小明同窗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讨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各步骤结论总结实验一将氯酸钾加热至融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氯酸钾受热能分解产生氧气,但是时间较长、温度较高.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二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实验三.木条迅速复燃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1)请你帮小明同窗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2)在小明的探讨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3)小英同窗以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讨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括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2016-2017学年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十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以下典故中,从物质转变的角度分析,要紧表现化学转变的是()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考点】化学转变和物理转变的判别;化学转变的大体特点;物理转变的特点.【分析】要判定物理转变和化学转变的关键,先要明确物理转变和化学转变的不同,准确判定转变后是不是有新物质生成,是判定物理转变和化学转变的大体依据.还要清楚物质状态的转变是不是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1)物理转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转变,一般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转变.(2)化学转变:有其他物质生成的转变,转变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转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依照以上概念可知,A、司马光砸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转变,只是物质的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转变;B、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转变;C、火烧赤壁,属于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转变;D、铁杵磨成针,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一样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转变.应选:C.【点评】物质的转变分为物理转变和化学转变,二者的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转变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2.如图为空气成份示用意(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份及各成份的体积分数.【分析】依照空气的成份及各成份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定即可【解答】解:空气的成份及各成份的体积分数别离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它气体和杂质占%.由图可知,a占的体积分数最大,是氮气.应选B.【点评】此题很简单,熟练把握空气的成份及其体积分数即可轻松正确解答此题.3.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窗俯视读数为20mL,那么实际为()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为20mL D.无法判断【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分析】依照用量筒量取液体的正确方式分析,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维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解答】解:某同窗俯视读数为20mL,由于在俯视读数时,读数偏高,实际数偏低,那么实际液体的体积小于20mL,因此B正确.应选:B.【点评】此题要紧考查了量筒的利用方式,在读数时常常显现的两种错误是仰视读数和俯视读数.仰视时读数时,视线向上,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下,读数小于实际数;在俯视读数时,视线斜向下,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上,因此,读数大于实际数.4.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利用的仪器有()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⑧坩埚钳.A.①③④B.②④ C.②④⑥⑦ D.④⑤⑧【考点】经常使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分析】50mL液体的量比较多,不能用试管,可用所提供仪器中的烧杯,再依照烧杯的利用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解答】解:由于给50mL液体加热,量太多不能用试管,可用烧杯,用烧杯加热时不能直接加热,必需垫石棉网,因此需要用石棉网,用石棉网就需要用铁架台,加热时需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应选C.【点评】实验室中一些仪器能够直接加热,如试管,有些需垫石棉网,如烧杯、烧瓶等,把握经常使用仪器的用途才能正确分析解答该题.5.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欲用燃烧的方式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混入其它气体,能够利用的燃烧物是()A.柴炭 B.铁C.红磷 D.蜡烛【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份里的氧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再也不生成气体物质.【解答】解:A、柴炭和氧气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增加了气体杂质;故此选项错误.B、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除去氧气.故此选项错误.C、磷和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为固体,可不能增加气体杂质;此项正确;D、蜡烛和氧气反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增加了气体杂质;故此选项错误.应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充分明白得各类物质的性质及明白反映的生成物,生成物的状态很重要,不能是气体.6.以下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醋 B.冰水混合物C.洁净的空气D.石油【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解答】解:A、食醋中含有水和醋酸,属于混合物;B、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C、干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D、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应选:B.【点评】干净的空气是指不含有污染物的空气,例如不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空气是干净的空气,仍然属于混合物.7.以下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柴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猛烈燃烧、火星四射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映现象.【分析】A、依照柴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定.B、依照铁丝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定.C、依照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定.D、依照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定.【解答】解:A、柴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应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假设不点燃,可不能猛烈燃烧、火星四射,应选项说法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应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应选项说法正确.应选:D.【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把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进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要紧操作: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搜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中掏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析】依照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别离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搜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①⑤⑥②.应选:B.【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把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9.某同窗利用如图,该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觉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高度不足广口瓶容积的.造成这一现象的缘故不可能的是()A.实验时,将柴炭代替红磷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瓶中氧气未反映完C.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已有部份空气受热逸出D.实验时,没有塞紧瓶塞【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分析】依照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一、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的因素能够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装置是不是漏气;(2)红磷的用量是不是充沛;(3)瓶内的氧气是不是耗尽;(4)装置是不是冷却到室温.二、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的因素能够从以下两各方面考虑:(1)止水夹有无夹紧;(2)燃烧匙伸入是不是过慢.【解答】解:A.实验时,将柴炭代替红磷,柴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致使进入广口瓶中的水不足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时,瓶中氧气不能完全消耗,会致使进入广口瓶中的水不足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C.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已有部份空气受热逸出,会致使进入广口瓶中的水大于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D.实验时,没有塞紧瓶塞,装置漏气,会致使进入广口瓶中的水不足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应选:C;【点评】此题要紧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等,解答此题能够运用排除选择法,即分析每一选项致使的后果,从而得出正确答案.10.若是实验室要制取某种气体,选择实验发生装置和搜集装置时,以下选项可不考虑的因素是()A.反映条件 B.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C.生成物的性质和状态D.生成物的颜色【考点】经常使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搜集装置与选取方式;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分析】(1)在实验室制取气体,“制取”那么包括发生装置和搜集装置;(2)发生装置的选定与①反映物状态;②反映条件有关;(3)搜集装置的选定那么与①密度;②溶解性;③可否与水反映有关.【解答】解:发生装置的选定与反映物状态和反映条件有关;搜集装置的选定与生成物的溶解性、密度、可否与水反映有关.A、反映条件是选择发生装置时必需考虑的,如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就要选用酒精灯等加热装置,故不可选;B、反映物的性质和状态是选择发生装置时考虑的,如制取二氧化碳时,是固液不加热反映,就要选用到长颈漏斗等仪器,故不可选;C、生成物的性质和状态是选择搜集装置时要考虑的,如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而且不易溶于水,就可选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搜集;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就不可用排水法搜集.故不可选;D、生成物的颜色与搜集方式无关,在搜集时没必要考虑,故可选.应选D.【点评】先理清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才会选择仪器组装发生装置和搜集装置.11.催化剂在化学反映前后:①质量变少;②质量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⑤二氧化锰能够作为各类化学反映的催化剂.在上述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和③B.②和④C.②④和⑤ D.②和③【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析】依照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剂的特点来回答此题,并能灵活运用于具体题目中.【解答】解: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映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映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映前后不变,有的反映中是加速反映速度,有的反映中是减慢反映速度,只能改变反映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应选B.【点评】催化剂必然能改变反映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化学反映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包括物理性质.12.将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混合物装入试管并充分加热,反映完成后试管中残渣中物质有()A.1种B.2种C.3种D.4种【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映原理.【分析】依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反映物与产物进行分析解答此题.【解答】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映原理如下:2KClO3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将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充分加热确实是KClO3与KMnO4完全分解,剩余的确实是KCl,K2MnO4和MnO2,应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依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反映物与产物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2分,共28分)13.(12分)(2016秋•清河门区校级月考)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 ;(2)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这种说法错误(填“正确”或“错误”)(3)菜农会按期向蔬菜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如此做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4)石灰水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显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5)夏天,盛放雪糕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6)大豆根部有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肥.【考点】空气的成份及各成份的体积分数;常见气体的用途.【分析】依照空气的成份及各成份的性质、用途等分析回答.【解答】解:(1)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为%.(2)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这种说法不正确,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菜农按期会向蔬菜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如此做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4)石灰水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显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5)夏天,盛放雪糕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6)大豆根部有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肥.故答为:(1)%;(2)错误;(3)光合;(4)二氧化碳;(5)水蒸气;(6)氮气【点评】此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成份及各成份的性质及用途等即可分析解答.14.若是A、B两圆别离表示化合反映和氧化反映,请你依照两圆关系来回答以下问题.(1)C表示既是化合反映又是氧化反映的集合.(2)你能举出C反映的例子吗?写出反映的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3)你以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属于 B (填“A”、“B”或“C”)反映;“硫+氧气二氧化硫”属于 C (填“A”、“B”或“C”)反映.【考点】反映类型的判定;书写文字表达式.【分析】依照图示中两圆的位置关系明白得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进行举例说明和具体反映的判定.两圆的重叠部份C区表示反映既属于A又属于B,非重叠部份那么只属于A或只属于B.【解答】解:(1)C区的反映既属于A化合反映,又属于B氧化反映,说明此区的反映的特点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其中有氧气反映,生成一种物质;故答:既是化合反映又是氧化反映;(2)符合C区反映特点的反映为: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可燃物燃烧的反映,如柴炭燃烧、铁丝燃烧、红磷燃烧等都是;故答:碳+氧气二氧化碳(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石蜡和氧气反映,属于物质与氧发生反映的氧化反映,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不属于反映后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映,因此该反映属于B区范围;硫在氧气中燃烧,既符合与氧反映的氧化反映特点,又符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映特点,因此该反映属于重叠C区;应选B,C【点评】关于化学反映的类型,必然要从本质上去分析,化合反映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映的特点是“一变多”,氧化反映的本质是有“氧”参加.15.潜水艇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以保证长时刻潜航.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式: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常温下用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映生成碳酸钠和氧气.(1)写出方式③反映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2)你以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式是(填序号)③,与其他两种方式相较,这种方式的两点优势是不需加热或通电、能将呼出二氧化碳转为氧气.【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映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分析】(1)依照题目中所给出的反映物、生成物、反映条件写出反映的文字表达式;(2)在潜水艇中制氧气,装置确信要简单,反映物和生成物也要利于潜水艇的环境,最好是能够循环利用.【解答】解:(1)已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反映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故答案为: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2)方式③不用加热,不用通电,操作简单,还能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答案为:③不需加热或通电;能将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点评】制取氧气的方式有多种,在不同情形下要求的标准不一样,选择的方式也不一样,例如工业上制氧气就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式,潜水艇里制氧气就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映的方式,实验室里最好的制氧气方式是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6.写出以下操作所引发的后果.①用同一支胶头滴管取不同药液药液彼此污染.②用嘴吹灭酒清灯易引发火灾.③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试管底部与灯心接触试管炸裂.④量取液体时,若是视线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量取到的液体体积偏大.【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分析】①依照胶头滴管的利用方式进行分析;②依照酒精灯的利用方式进行解答;③依照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④依照量取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①滴管取用试剂后需要清洗,再吸取其他试剂,不然会污染试剂;②用嘴吹灭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③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试管底部与灯心接触,会使试管炸裂;④视线仰视凹液面最低处,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故答案为:①药液彼此污染;②易引发火灾;③试管炸裂;④量取到的液体体积偏大.【点评】化学实验的大体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常的练习中多操作,把握操作要领,使操作标准.17.写出符合以下要求的化学反映的文字表达式.(1)生成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合反映:碳+氧气二氧化碳(2)生成黑色固体的化合反映:铜+氧气氧化铜(3)产生大量白烟的化合反映: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考点】书写文字表达式.【分析】(1)依照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2)依照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3)依照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册期末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并放热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2.现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充分反应后生成D物质30g,此时C已完全反应,若再加入C物质5g,A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A.3:2B.3:1C.1:1D.2:33.SO4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2 C.+4 D.+64.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kg ,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kg。
若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1/32 做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32m/(m-n)B.32n/(m-n)C.32n/(3n-2m)D.32n/(3m-2n)5.已知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A.B.C.D.6.已知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点燃气体,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壁上有浑浊出现。
那么对该混合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合理的是()A.可能是H2和CH4B.可能是CO2和COC.一定含有CO2D.一定含有CO7.小希设计如图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白磷未燃烧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水位上升到刻度 1 处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铜丝,白磷燃烧,铜丝变黑,可见白磷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操作②中除了观察到白磷燃烧,铜丝也变黑,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 1/5C.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D.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8.有 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0% B.45% C.30% D.22.5%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C.比较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D.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10.下列示意图与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A.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B.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C.氯化钠的形成D.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MgCO+2HCl=MgCl+CO+H O。
北京市清华大附属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清华大附属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物质均为化合物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该反应中一定有水分子2.用“”和“”分别代表A2和B2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3.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B.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水是最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溶剂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其他任何物质的溶液5.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生成物中有水6.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②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④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A.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7.下列露置在空气的溶液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的质量减少的是A.澄清石灰水B.氢氧化钠溶液C.浓硫酸D.浓盐酸8.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可作润滑剂B.氧气用于炼钢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金属钨可作灯丝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氧气B.糖水C.食醋D.大理石10.下列物质能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aNO3、NaCl、KNO3、(NH4)2SO4B.H2SO4、HCl、AgNO3、Na2SO4C.KMnO4、CuCl2、Fe2(SO4)3、NaNO3D.K2SO4、NaCl、K2CO3、NaOH11.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2.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在甲骨上刻文字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用石块修筑长城3.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4.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A.丁一定是化合物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5.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
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6.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A.取液时挤入空气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7.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A.H2B.H2O2C.H2CO3D.H2O8.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初中化学北京市清北培训中心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考试卷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北京市清北培训中心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考试卷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5题) 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红纸“变”纸花B .葡萄“变”美酒C .玉石“变”印章D .玩具机器人“变”形【答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 、红纸“变”纸花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 错;B 、葡萄“变”美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 正确;C 、玉石“变”印章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 错;D 、玩具机器人变形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 错.故选B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化学物质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物质的应用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B .金属铜作导线C .氦气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D .金刚石作钻探机的钻头【答案】【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石墨软、易留下痕迹的特点,没有新物质生成,由物理性质决定,故A 错误;B 、金属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故B 错误;C 、氦气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利用氦气化学性质稳定,由化学性质决定,故C 正确;D 、金刚石作钻探机的钻头利用金刚石硬度大,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 错误.故选:C .难度:容易 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工业上可以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B .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C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D.汽车排放的尾气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答案】【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氧气的工业制法.【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氧气在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稀有气体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化学反应;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气体.【解答】解:A、氧气在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正确;B、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错误;C、稀有气体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错误;D、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错误.故选A.难度:容易知识点:空气4.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入块状固体B.量取液体体积C.过滤液体D.熄灭酒精灯【答案】【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分析】A、加入块状固体需要将试管横放考虑;B、根据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考虑;C、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考虑;D、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考虑.【解答】解:A、加入块状固体需要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故A错;B、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正确;C、过滤时必须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容易引起火灾,故D错.故选B.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5.实验桌上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样品中滴加石蕊试液,判断其酸碱性.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设计实验 D.反思评价【答案】【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实验桌上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样品中滴加石蕊试液,判断其酸碱性,是一个设计实验的过程,在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反思评价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故选C.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6.下列仪器装了液体药品后,能直接加热(不需垫石棉网)的是()①试管②烧瓶③烧杯④蒸发皿A.①和②B.①和③C.①和④D.②和④【答案】【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分析】根据实验室仪器使用规则、①试管②烧瓶③烧杯④蒸发皿的基本用途来分析并作出选择.【解答】解:①试管能直接加热,故本选项正确;②烧瓶不能直接燃烧,需要垫石棉网,故本选项错误;③烧杯不能直接燃烧,需要垫石棉网,故本选项错误;④蒸发皿能直接加热,故本选项正确;综合上述,符合条件的只有①④;故选C.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7.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中,下列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B.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能够被点燃C.蜡烛燃烧只有二氧化碳生成D.罩住火焰的时间太长,烧杯底部变黑【答案】【考点】蜡烛燃烧实验.【分析】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发出黄色的火焰,蜡烛刚熄灭时,灯芯上产生一缕白烟,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蜡烛燃烧时,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刚熄灭时,灯芯上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能够被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罩住火焰的时间太长,石蜡燃烧不充分有炭黑生成,会观察到烧杯底部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8.下列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描述中错误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的含量B.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少D.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答案】【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分析】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解答】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所含成分相比有:氧气的含量多,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少,因为人体吸入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的含量”,说法错误,因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故选:A.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9.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B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C纯水和矿泉水观察是否澄清D比较空气和人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加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A.A B.B C.C D.D【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B、根据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氧气进行解答;C、根据纯水和矿泉水都是澄清的进行解答;D、根据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较多,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所以可用加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故A方法正确;B、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氧气,而水不反应,所以可用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故B方法正确;C、纯水和矿泉水都是澄清的,所以不能用观察是否澄清鉴别纯水和矿泉水,故C方法错误;D、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较多,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加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来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故D方法正确.故选:C.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蜡烛充分燃烧后的产物B.液态氧C.洁净的空气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生成物【答案】【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蜡烛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B、液态氧是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C、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B.难度:容易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1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固定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B.开始加热时,导管口出现气泡立即收集C.加热试管时,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答案】【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析】A、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B、要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C、加热试管,要先预热;D、收集完毕,要先移导管后熄灯.【解答】解:A、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故题目做法错误;B、开始加热时,导管口出现气泡立即收集会使收集的氧气中混有空气,故做法错误;C、加热试管,要先预热,可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进行预热,正确;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会导致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故错误;故选C.难度:中等知识点:制取氧气1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白光,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答案】【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够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白烟.【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够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不是淡蓝色的火焰.故选项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能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描述现象不能提到生成物的名称.故选项错误;C、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雾.故选项错误.故选C.难度:中等知识点:氧气13.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答案】【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分析】本题考查空气污染及其危害的知识,要求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对空气污染重、影响广的物质叫主要污染物,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有颗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控制污染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等.【解答】解: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由一百多种,其中污染最重的首要污染物有颗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颗粒物质就是固体粉尘,其它的都属于有害气体,随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保护空气,防止空气被进一步被污染.因此A是正确的其他组合均含有不是污染物的物质.故选A难度:容易知识点:空气14.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汞+氧气氧化汞B.氧化汞汞+氧气C.碳酸→水+二氧化碳D.氯酸钾氯化钾+氧气【答案】【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汞+氧气氧化汞,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B、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碳酸→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15.打捞韩国“岁月号”沉船是水下作业,潜水员需要呼吸富氧空气.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中的含量,富氧空气中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以是()A.1:2 B.1:5 C.1:4 D.21:79【答案】【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的平均氧气体积分数的空气称为富氧空气.【解答】解:A、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的平均氧气体积分数的空气称为富氧空气,即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1:2大约是33.3%,属于富氧空气,故A正确;B、1:5不可以,比空气中的还低,故B错误;C、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属于普通空气的组成,故C错误;D、21:79与空气的成分相差不大,故D错误.故选:A.难度:容易知识点:空气二、填空题(共3题)1.(1)如右图所示,量筒内液体的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2)一同学平视量筒内液体体积为2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1mL,则他倒出的实际液体体积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4mL.(3)某同学在称量物体质量时,把物体和砝码放倒了,最后读数为13.4克,则该同学所称物体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5克以下用游码).【答案】【考点】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分析】(1)根据题目中图可以看出从40~50之间分成了10个刻度,每个刻度是1mL,从下向上数字变大,可得出液体的体积为42mL进行分析;(2)根据平视量筒内液体体积为25mL,读数正确,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1mL,实际剩余的体积小于11mL进行分析;(3)根据天平正确使用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左物右码放反了,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进行分析.【解答】解:(1)从题目中图可以看出从40~50之间分成了10个刻度,每个刻度是1mL,从下向上数字变大,可得出液体的体积为42mL;(2)平视量筒内液体体积为25mL,读数正确,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1mL,实际剩余的体积小于11mL,所以倒出的实际液体体积大于14mL;(3)天平正确使用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左物右码放反了,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所以所称物体的实际质量是:10g﹣3.4g=6.6g.故答案为:(1)42.0ml;(2)大于;(2)6.6g.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燃料为丙烷,丙烷分子式为C3H8,是无色气体,纯品无臭.燃烧的火焰颜色为亮黄色,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丙烷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条);(2)请写出丙烷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总结丙烷的性质;(2)根据丙烷燃烧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丙烷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2)丙烷燃烧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丙烷+氧气二氧化碳+水.故答为:(1)无色无臭的气体,具有可燃性;(2)丙烷+氧气二氧化碳+水.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的基础,请填写下列意外情况的原因或处理办法:(1)小林同学在进行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的实验完毕后,发现试管破裂;请写出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条)(2)不小心碰倒燃烧的酒精灯,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应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分析】(1)根据试管破裂的原因解答;(2)根据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时,用湿抹布扑盖解答.【解答】解:(1)试管破裂的原因有:未预热就直接加热;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珠;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酒精灯灯芯等等(2)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时,应用湿抹布扑盖,通过隔绝氧气灭火.答案:(1)未预热就直接加热;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珠;(2)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三、未分类(共1题)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才能做好化学实验.回答下面有关基本操作的问题.(1)下列仪器:烧杯、试管、量筒和集气瓶.其中可以直接用于加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既不能加热也不能用于反应容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2)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3)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在瓶底__________________.(4)熄灭酒精灯时,不可用嘴吹灭,应用__________________盖灭酒精灯.(5)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加热器皿-酒精灯;玻璃仪器的洗涤;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1)熟记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根据玻璃仪器清洗干净的标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3)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温度很高,容易溅落从而把集气瓶炸裂.所以实验时应该在集气瓶底部放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4)酒精灯内有酒精蒸气,用嘴吹灭时,会把火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5)根据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是为了防止炸裂试管解答.【解答】解:(1)试管可用于直接加热,烧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量筒既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也不能用来加热;故填:试管;量筒;(2)玻璃仪器清洗后,当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故填: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要预先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故填: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4)熄灭酒精时要用灯帽盖灭不允许用嘴吹灭;(5)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是为了防止炸裂试管;故答案为:(1)试管;量筒;(2)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预先放少量水或细砂;(4)酒精灯帽;(5)防止试管炸裂.四、综合题(共1题)1.在如图转化关系中,生成物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改变.(1)图中A是____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__,H是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①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解题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本题的突破口为“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为氧气,H为二氧化碳;“在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则B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知,“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H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二氧化碳”,“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B是催化剂,氧气和G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G是一氧化碳或碳,A加热会生成氧气和一种催化剂,所以A就是高锰酸钾,B就是二氧化锰,C就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E常温会生成氧气和F,所以E是过氧化氢,F是水.(1)由以上推断知:A是高锰酸钾(KMnO4),B是二氧化锰(MnO2),H是二氧化碳(CO2);(2)由图示的分析可知:反应①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③为可燃物的燃烧.故答案为:(1)A:高锰酸钾(KMnO4);B:二氧化锰(MnO2); H:二氧化碳(CO2)(2)2KMnO4K2MnO4+MnO2+O2↑; C+O2CO2 (或2CO+O22CO2).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1.通过近阶段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填反应类型),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A.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l【答案】【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据图即可知道仪器的名称,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据此解答.【解答】解:(1)据图可以可以知道,a是分液漏斗、b是试管,故填:分液漏斗;试管;(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故发生装置选择A,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可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经收集满,故填:A ;催化;过氧化氢水+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能快速的产生氧气,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实验结束后试管破裂可能是实验后立即将试管放入冷水中、加热固体时管口朝上倾斜,故填: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分解;实验后立即将试管放入冷水中;加热固体时管口朝上倾斜;(4)A、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固体加热的反应选择B,氨气易溶于水,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故填:B,E;B、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由于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会倒流进集气瓶,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和氮气,故填: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氨气+氧化铜铜+水+氮气.(5)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甲烷时,气体应从仪器F的d端通人;集满甲烷后将其导出使用时,水应该从仪器F的c端导入,故填:d;c.难度:中等知识点:制取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考试题(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考试题(完整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A.食盐B.味精C.食醋D.香油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3、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A.B.C.D.4、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 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A.6.8g B.9.6g C.8.8g D.4.4g5、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 D.过滤7、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溶解度为30gA.该温度下,KNO3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8、今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 分层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30分,每小题2分)1.下列文具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A.铅笔芯B.橡皮C.金属小刀D.不锈钢尺2.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的是A.泥沙放入水中,水立刻变得浑浊B.打扫房间时在空中会扬起一些灰尘C.汤中放入一些盐后不久整锅汤也变咸了D.剩饭放置几天后变质3.下列四种现象中,主要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时感到冷B.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C. 水蒸气会把壶盖顶起来D.使用后的打气筒变得很热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C.原子核都带负电,核外电子都带正电D.用手拿着铜棒和丝绸摩擦,铜棒可能不带电5.将1ml红墨水倒入200ml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全变红了,红水的总体积变为201ml。
这说明A.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B.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C.不同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D.红墨水接触清水后无规则运动更剧烈6.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温铁水比低温铁块内能多,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B.物体吸收热量,含有的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温度降低,一定放出了热量D.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7.质量为5kg的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汽油A.密度、比热容、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B.密度不变、比热容、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C.密度、比热容都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D.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8.对于四冲程汽油机和四冲程柴油机来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排气冲程后都是吸气冲程B.一般来说,柴油机的工作效率高于汽油机C.柴油机内有火花塞,汽油机内有喷油嘴D.汽油机和柴油的做功冲程都能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9.下图所示为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压缩冲程的是10.下列电路中连接正确的是A B C D11.下列有关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热机的燃料燃烧更充分,不能提高热机的效率B.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冰熔化时需要吸热,所以相同质量的水的内能一定比冰大D.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不变12.在课外小组活动室,小刚和同学们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实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然后根据数据,正确描绘出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升温快,比热容大B.甲升温慢,比热容小C.乙升温快,比热容小D.乙升温慢,比热容大13.冰的比热容为2.1×103 J/(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为2kg的冰,其比热容为4.2×103 J/(kg⋅℃)B.质量为2kg,温度为-5℃的冰放出4.2×103 J的热量,温度降低1℃C.质量为1kg,温度为-5℃的冰吸收2.1×104 J的热量,温度升高10℃D.质量为1kg的冰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2.1×103 J/(kg⋅℃)14.有两块金属块,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3,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那么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A.1:2 B.2:1C.2:9D.9:215.下列事实中,能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种类有关的是A.体积相等的两杯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相等B.质量相等的两块铜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等A B C D甲乙温度t/℃时间T时/minC.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不相等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等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
共8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6.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比热容/J• (kg•℃)-1物质比热容/J• (kg•℃)-1水银0.14×103砂石0.92×103水 4.2×103冰 2.1×103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C.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的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比砂石大D.由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所以把冰块放入水中,冰的温度变化更快17.关于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球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是由于摩擦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导体之所以能导电是由于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C.毛皮摩擦橡胶棒能起电是由于不同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不同D.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电子18.下列选项中,关于电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电源的电路中一定有电流B.电路中大量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相反C.只要电路中的大量自由电荷在定向移动,电路中就有电流D.电路接通后,电流从电源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电源负极19.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A.图a中,两只手互相摩擦,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手的内能B.图b中,水烧开后水蒸气将壶盖顶起,使壶盖的内能增大C.图c中,摩擦后变烫的锯子内能增大,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一定加剧了D.图d中,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三、实验与探究题(共44分,30题3分,31题4分,25题、29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每图2分)20.小明利用一个干电池、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三根导线组装成了世界上最简单的正确电路。
请你用铅笔和直尺在答题纸上画出这个电路的电路图,不要忘记电路元件符号的字母。
21.如图所示,用力压下活塞,可以观察到玻璃筒中的棉花开始燃烧。
活塞下压是通过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__________的内能。
22.如图所示,抽去广口瓶中的玻璃隔板一段时间后,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这种现象说明在微观上,气体分子在做________运动。
如果在实验开始前,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的空气调换位置摆放,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23.如图所示,接触面磨平的两块铅,用力压紧后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挂上钩码也不会分开,这是因为。
如果实验前铅块接触面没有磨平,则很难使它们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有两个验电器,A的箔片张开,B的箔片闭合。
用一根带绝缘手柄硬杆连接A和B的金属球后,A的箔片张角减小,B的箔片略微张开,说明硬杆是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25.小红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其带电,然后利用扭称测得玻璃棒的电荷量约为3.2×10-7C。
已知一个电子的电荷量为1.6×10-19C,则最终在此摩擦的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约为_________个。
26.为了研究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升温时,温度的升高量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小民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里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加热时间t/min01234567水的温度T/℃2022242628303234水煤油的温度T/℃2024283236404448煤油(1)本试验中,由于物理量___________在初中物理实验室中无法直接测量,小民可以在实验中观察加热时间从而得出该物理量的大小,这是物理研究中的_________法。
(2)小民研究的问题中,因变量是____________。
(3)用两个相同的电热棒加热水和煤油的目的是为了使水和煤油相同;(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当一定时,煤油升高的温度比水多;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升温时,温度的升高量与物质的种类______关(选填“有”或“无”)。
27.右图是小球在地面弹跳的频闪照片。
(1)小球在弹跳过程中,每次跳起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不断降低,是因为机械能转化为了________。
(2)测得小球在初始位置的的机械能为5J。
小球落下、弹起若干次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它的能量减小量_______5J(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8. 图甲是演示手握金属棒可以产生电流的实验装置,位于左侧的铁棒、铝棒和铜棒分别与检流计的正接线柱相连;位于右侧的铜棒、铝棒、铁棒分别与检流计的负接线柱相连。
实验装置中六根金属棒跟检流计的线路连接方式如图乙所示。
通过检流计可以观察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及方向。
小云用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步骤如下:首先用左手握住左侧的铁棒,右手握住右侧的铝棒,发现检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然后,左手仍握住左侧的铁棒,右手握住右侧的铜棒,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第一次偏转方向相反(即电流方向与第一次相反)。
请你写出小云所探究的问题是 。
29. 用加热器给质量一定的某种液体均匀加热,研究液体升高的温度跟吸热时间的关系。
下表是该实验获取的部分数据,可以看出液体升高的温度△T 跟加热时间t 成______比(选填“正”或“反”),可以得出关系式△T=__________。
t/min 1 2 3 4 5 6△T/℃2 4 6 8 10 1230. 实验桌上有一个箔片略微张开的验电器、一个箔片闭合的验电器、一块毛皮、两个橡胶棒、电池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一个、导线若干。
(1) 请你选用合适的器材判断箔片张开的验电器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写出实验步骤。
(2)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验电器带正电。
31.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调好的弹簧测力计一个,边长为3cm 、4cm 、5cm 的正方形玻璃片各一块(边缘绑好细线,可以将玻璃片挂在测力计下),刻度尺一把,一盆水。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接触面积越大,玻璃和水之间的分子引力越大。
写出实步骤,画出数据记录表格。
甲 乙铁 铜 铝 G 铜 铁 铝 + - 检流计四、科普阅读题(共8分,每小题4分)(一)阅读《热岛效应》回答32题。
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指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
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由于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使得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城市热岛效应。
在城市热岛作用下,近地面产生由郊区吹向城市的热岛环流。
城市热岛增强空气对流,空气中的烟尘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凝结核,故城市降水比郊区多。
对欧美许多大城市研究发现,城市降水量一般比郊区多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