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因试验设计在环境污染物联合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铈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范文
![《铈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bf6b4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5.png)
《铈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篇一铈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及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稀土元素如铈(Ce)的毒性效应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大型溞作为一种常见的淡水生物,常被用作水生生态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
本文旨在研究铈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一)实验材料与试剂实验选用纯度较高的铈盐(如硝酸铈)作为实验试剂,以及大型溞作为实验生物。
同时,收集并分析不同环境背景的水样,以评估环境因素对铈毒性效应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法,通过不同浓度的铈盐溶液暴露大型溞,观察其生理行为变化、生长状况及死亡率等指标,以评估铈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同时,结合环境因素(如pH值、温度、溶解氧等)进行综合分析。
三、铈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一)生理行为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铈盐溶液浓度越高,大型溞的游泳速度越慢,活动范围减小,躲避障碍物的能力减弱。
这表明铈对大型溞的运动能力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二)生长状况随着铈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大型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体长和体重增长均受到抑制。
高浓度铈盐溶液暴露下,大型溞甚至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畸形等现象。
(三)死亡率实验发现,铈盐溶液对大型溞具有一定的致死作用。
在较高浓度的铈盐溶液中,大型溞的死亡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四、环境因素对铈毒性效应的影响(一)pH值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的水环境中,铈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存在差异。
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下,铈的毒性效应可能加剧,导致大型溞的生理行为变化和生长状况受到更严重的影响。
(二)温度温度对铈的毒性效应也有一定影响。
在较低或较高的温度下,铈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可能更加显著。
这可能与温度影响铈在水中溶解度和生物体代谢速率有关。
(三)溶解氧溶解氧水平对铈的毒性效应具有一定影响。
低氧环境下,铈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可能加重,这可能与缺氧条件下生物体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有关。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347362f516fc700aba68fc44.png)
质对某种化学物的异常反应,又称特发性反应。
10
三 环境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 (一)联合作用的类型 + 协同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污染物同
时或数分钟内先后与机体接触,其对机体产生 的生物学作用强度远远超过它们分别单独与机 体接触时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总和。 + 相加作用:指多种化学污染物混合所产生的 生物学作用强度等于䀩化学污染分别产生的作 用强度的总和。
11
+ 独立作用:指多种化学污染物各自对机体产 生毒性作用的机理不同,互不影响。
+ 拮抗作用: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污染物 同时或数分钟内先后输入机体,其中一种化学 污染物可干扰另一化学污染物原有的生物学作 用,使其减弱,或两种化学污染物相互干扰, 使混合物的生物作用或毒性作用的强度低于两 种化学污染物任何一种单独输入机体的强度。
12
+ 增强作用:一种环境化学物本身对机体并无 毒性,但能使与其同时进入机体的另一种环 境化学物的毒性增强,这种作称为增强作用 或增效作用。
(二)联合作用类型的评定 1 联合作用系数法 2 等效应线图法
13
四 毒性作用的机理 + 一、直接损伤作用 + 二、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与立体选择性作用 + 三、干扰易兴奋细胞膜的功能 + 四、干扰细胞能量的产生 + 五、与生物大分子结合:蛋白质、核酸、脂质 + 六、膜自由基损伤 + 七、细胞内钙稳态失调 + 八、选择性细胞死亡 + 九、体细胞非致死性遗传改变 + 十、诱发凋亡(程序性死亡)
14
一 环境化学物的结构与性质 (一)结构与毒性 1 同系物的碳原子数 2 烃基 3 分子饱和度 4 卤素取代 5 羟基 6 酸基和酯基 7胺基 8构型 9 有机磷化合物的结构
纳米碳黑与重金属对BEAS-2B细胞的联合毒性作用模式评价
![纳米碳黑与重金属对BEAS-2B细胞的联合毒性作用模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37029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8.png)
纳米碳黑与重金属对BEAS-2B细胞的联合毒性作用模式评价田冬冬;苑晓燕;周维;贾栗;何俊;张利军;王以美;赵君;彭双清【摘要】通过研究空气颗粒物的代表性组分纳米碳黑(nano particle carbon black,NPCB)与重金属(Pb/Cr/Cd)联合染毒对BEAS-2B细胞存活率和LDH漏出率的影响,旨在阐明NPCB与重金属对细胞毒性的联合作用模式.检测NPCB与重金属(Pb/Cr/Cd)联合染毒24 h后BEAS-2B细胞存活率(CCK-8法)和LDH漏出率(LDH活性比色法)的变化,采用析因方差分析判断其是否存在联合毒性作用及联合作用模式.NPCB与重金属(Pb/Cr/Cd)联合染毒在细胞存活率和LDH漏出方面存在联合作用;与对照组和单独染毒组相比,低剂量Pb(125μmol·L-1)与NPCB联合染毒对细胞存活率无交互作用,对LDH漏出表现为拮抗作用;高剂量Pb(1000μmol·L-1)与NPCB联合染毒对细胞存活率表现为协同作用,对LDH漏出无交互作用;Cr和Cd与NPCB联合染毒在细胞存活率方面均表现为协同作用;低剂量Cr和Cd与NPCB联合染毒在LDH漏出方面无交互作用,高剂量时表现为协同作用.NPCB与重金属存在联合作用,金属不同、剂量不同以及评价指标不同,其联合作用模式不尽相同.【期刊名称】《生态毒理学报》【年(卷),期】2015(010)003【总页数】9页(P288-296)【关键词】纳米碳黑;重金属;铅;铬;镉;联合作用;细胞毒性【作者】田冬冬;苑晓燕;周维;贾栗;何俊;张利军;王以美;赵君;彭双清【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南宁530021;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毒理学评价研究中心,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毒理学评价研究中心,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毒理学评价研究中心,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毒理学评价研究中心,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毒理学评价研究中心,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毒理学评价研究中心,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毒理学评价研究中心,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毒理学评价研究中心,北京100071;广西医科大学,南宁530021;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毒理学评价研究中心,北京1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5空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其健康效应及潜在毒性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联合作用特征评价
![联合作用特征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9b3d118910ef12d2bf9e71d.png)
联合作用特征评价摘要:多年来,毒药理界对机体内多种外来化合物产生的联合作用缺乏统一评价体系。
本文就其已有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的方法学成就作一概述,旨在介绍各自的使用范围和优缺点,提请应用者根据条件选用合适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联合作用评价方法工农业迅猛发展,使得地球上化学物数量不断增加,人类在生产条件或生活环境中同时接触或相继暴露两种及两种以上化学物已是相当普遍[1]。
为了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多药联用或序贯用药又是现代临床医学的主导趋势[2]。
多种外来化合物共存,势必对接触的生物体产生联合作用(joint action,combined action),亦称交互作用(interaction)。
尽管在药理学和毒理学中联合作用分别发生在不同的剂量水平,对联合作用特征的正确评价仍是两门学科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学科领域,如生物学、药理学、生物统计学,联合作用具有不同的含义,特征术语亟待统一和规范化,对其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3]。
Bliss在1939年最早提出独立、相似和协同三种联合作用模型[4]。
1975年Anderson和Weber把Bliss建立模型应用于水生毒物联合作用研究[5],并引入了浓度相加和反应相加的概念。
1981年WHO把联合作用明确分为四类[6]:相加、协同、拮抗和独立作用,这种分类方法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
1988年Rothman 等又提出四种不同的联合作用类型[7]:统计学、生物学、公共卫生学和个体判别的联合作用,不过没有被普遍应用。
对同一组资料应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
因而就某组特定的混合物而言,很可能用一种方法计算的结论是相互协同,但用另一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却是相互拮抗。
关于联合作用特征的评价,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体系[8,9]。
1 等效应线图法1870年Fraser倡导,1926年Loewe加以发展的等效应线图法[10],是先用加权直线回归法求出单独与混合后的LD50,再求其毒性比例TR值,以TR界值来反映结果性质。
第十一章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习题 医学统计学习题
![第十一章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习题 医学统计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d72fbfa32d7375a5178085.png)
第十一章常用实验设计方法习题一、选择题1.为研究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对大鼠生殖系统的联合毒性作用,将32只月龄相近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接受含双酚A饲料、含邻苯二甲酸饲料、含双酚A+邻苯二甲酸饲料、普通饲料(不含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4种处理,观察指标为每只雌鼠所产仔鼠畸性发生率。
基于实验目的,本实验属于哪种设计方法()。
A.完全随机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C.拉丁方设计D.交叉设计E.析因设计2.已知A、B、C都是三水平因素,且根据预实验得知:A×B、B×C不可忽视。
若希望试验次数尽可能少一些,设计时最好选择()。
A.正交设计B.析因设计C.拉丁方设计D.裂区设计E.交叉设计3.在某实验研究中欲考察三个因素的影响,若三个因素的水平数分别为2、2、3,又无合适的正交表可供选用时,设计时最好选择()。
A.完全随机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C.析因设计D.拉丁方设计E.交叉设计4.以下实验设计中,相同条件下所需样本含量最少的是()。
A.完全随机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C.析因设计D.拉丁方设计E.交叉设计5.欲分析某抗肿瘤药物对来自中国、美国和伊朗的肿瘤患者各分期的治疗效果,应该采用何种分析方法()。
检验 B.秩和检验 C.υ检验A.2D.t检验E.反差分析二、思考题1.一名医生欲研究某新药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较之常规药物是否有提高。
(1)可选用何种实验设计。
(2)若要考虑治疗阶段和受试对象的影响,应该采用那种设计,选取20名患者,试述设计过程及如何对其进行分组。
2.某地发生农药中毒事件,23名中毒者被送往医院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天后均有测得的血药浓度。
某研究生经过配对t检验,得出结论:该治疗有效。
请评述该生的方法及结论。
如果有错误,如何改进。
DBP和TPP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DBP和TPP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2041a0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77.png)
DBP和TPP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作者:张明君户沙沙姜伟伟李艳孙桂金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20期摘要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磷酸三苯酯(TPP)单独及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方法]将受精后4 hpf(hour post-fertilization,hpf)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DBP(0、0.5和1.0 mg/L)、TPP(0和0.5 mg/L)和TPP+DBP(0.5 mg/L+0.5 mg/L和0.5 mg/L+1.0 mg/L),统计72 hpf胚胎孵化率以及96 hpf仔鱼存活率、孵化率、畸形率和体长。
[结果]DBP和TPP单独及联合暴露引起斑马鱼卵黄囊肿、心脏畸形、脊柱弯曲和尾巴畸形,导致斑马鱼孵化率和存活率下降、畸形率增加和体长缩短。
[结论]DBP和TPP联合暴露对斑马鱼存活率、畸形率和体长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对孵化率的影响无交互作用。
关键词 DBP;TPP;联合暴露;斑马鱼胚胎;发育中图分类号 S 917.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0-0105-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0.02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ffect of Combined Exposure to DBP and TPP on the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 (Danio rerio) EmbryosZHANG Ming-jun,HU Sha-sha,JIANG Wei-wei et al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Jinan,Shandong 250000)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exposure to dinbutyl phthalate (DBP) and triphenyl phosphate (TPP) on the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embryos.[Method]Zebrafish embryos at 4 hpf(hour post-fertilization,hpf) were exposed to DBP (0,0.5 mg/L and 1.0 mg/L),TPP (0 and 0.5 mg/L) and TPP+DBP (0.5 mg/L+0.5 mg/L and 0.5 mg/L+1.0 mg/L).The hatching rate of zebrafish embryos was recorded at 72 hpf,and the survival rate,hatching rate,malformation rate and body length of zebrafish larvae were recorded at 96 hpf.[Result]Exposure to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of DBP and TPP resulted in obvoius malformations in zebrafish,including yolk-sac edema,cardiac deformities,spinal curvature and tail malformation,decreased hatching and survival rates,increased malformation rate and reduced body length in zebrafish embryos.[Conclusion]It has an interaction effect on the survival rate,malformation rate and body length of zebrafish,and no interaction on the hatching rate of zebrafish.Key words DBP;TPP;Combined exposure;Zebrafish embryos;Development基金項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0431048)。
毒理学实验设计
![毒理学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ce523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3.png)
毒理学实验设计毒理学实验设计——镉对肾脏的急性损害作用设计者:余擎3100304094李敏3100304091 一、实验背景及依据:镉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毒重金属元素之一,镉污染及危害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医学问题。
在日本,人中毒事件主要是由于镉引起的,如一种“itai-itai”病的中毒,即是由镉中毒引起的。
研究发现在镉污染地区的人们的骨头、肝、肾中都富集有大量的镉,尤其是肾在长期的职业性接触中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肾脏是急性镉暴露的重要靶器官,会引起在临床上表现为管状功能紊乱的氨基酸尿、蛋白尿和糖尿病,以及肾肿胀、肾小管有管型和上皮细胞脱落、肾小球毛细血管从坏死。
目前,对镉致急性肾损害的机制上不明确,但根据有关资料报道:镉可损害肾小管而干扰肾对蛋白质的排出和再吸收等作用,并影响近端肾小管功能,出现糖尿病,使尿钙和尿酸增加。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目的:了解镉的急性损害作用,镉对肾脏毒性的蓄积作用意义:通过了解镉的急性作用,掌握镉的危害,同时积极预防镉的污染。
掌握随机分组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白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5g,,由实验中心提供。
2、主要试剂:氯化镉(CdCl2)3、分组与染毒:30只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为5组,每组6只,CdCl2染毒剂量分别为0mg/kg、1.5mg/kg、3.5mg/kg、5.5mg/kg、7.5m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灌胃1次。
第2天处死动物。
(注:查相关资料得:实验动物为小白鼠,CdCl2经口染毒的LD50为150mg/kg,参照LD50值得的1/20~1/100设置四组剂量组,剂量间距为2。
)四、样本采集与处理:1.使用代谢笼收集小鼠尿液2.小鼠处死后,立即取肾脏,准确称取1份0.2g肾组织,置于消化液中消化,用于测定肾脏消化液中的镉浓度。
3.另取一份肾组织,制作肾脏病理切片。
用于观察肾组织有无变化。
PFOA和PFOS替代品的环境污染及毒性研究进展
![PFOA和PFOS替代品的环境污染及毒性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268cd8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8.png)
PFOA和PFOS替代品的环境污染及毒性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4)二、PFOA和PFOS的基本性质与用途 (5)2.1 PFOA的基本性质与用途 (6)2.2 PFOS的基本性质与用途 (6)三、PFOA和PFOS的环境污染现状 (7)3.1 全球范围内PFOA和PFOS的排放情况 (9)3.2 地区性环境污染现状 (10)3.3 工业生产与废弃物处理中的PFOA和PFOS排放 (12)四、PFOA和PFOS替代品的研发与应用 (13)4.1 替代品的种类与特性 (15)4.2 替代品的研发动态 (16)4.3 替代品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挑战 (17)五、PFOA和PFOS替代品的环境污染及毒性研究 (18)5.1 替代品的环境行为研究 (20)5.2 替代品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21)5.3 替代品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 (22)5.4 毒性评价与生态风险评估 (24)六、政策法规与监管 (25)6.1 国际政策与法规 (26)6.2 国内政策与法规 (28)6.3 监管机构的角色与作用 (29)七、结论与展望 (30)7.1 研究成果总结 (31)7.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3)7.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34)一、内容简述本篇论文综述了PFOA(全氟辛酸)和PFOS(全氟辛烷磺酸)替代品的环境污染及毒性研究进展。
PFOA和PFO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生物累积性和潜在的健康风险而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这些物质的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其替代品的环保性和安全性。
在环境污染方面,替代品的生物降解性、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等特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一些新型化合物和添加剂逐渐成为替代品,它们在环境中的行为和生态影响尚需深入研究。
在毒性研究方面,替代品对人类和野生动植物的潜在影响是研究的重点。
实验室和现场研究揭示了一些替代品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但仍需长期研究和监测以确保其安全性。
22析因试验设计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中的应用
![22析因试验设计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01d3c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f.png)
2×2析因试验设计是临床试验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试验设计方式,它常用于研究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对病人的影响。
2×2析因试验设计以患者为单位进行实验,以探索两种药物的联合作用是否会引起不同的疗效。
2×2析因试验设计的典型结构是一个2×2的矩阵,它包含两种或多种药物的四种治疗组合:组1是只有一种药物,组2是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组3是另一种药物,组4是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在每组中,把患者分为两个组:一组收到治疗,另一组收到安慰剂,以观察治疗效果。
2×2析因试验设计可以实现比较有针对性的结果,可以测定药物的临床疗效,也可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联合应用研究中。
2×2析因试验设计在评估两种药物联合作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清楚地表明一种药物治疗的疗效是否大于另一种药物,以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组合是否比单一药物应用更有效。
因此,2×2析因试验设计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让研究者更清楚地了解两种药物联合作用的效果,从而为治疗疾病提供更好的帮助。
《2024年铈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范文
![《2024年铈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f1ad0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5.png)
《铈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篇一铈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及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稀土元素的污染。
铈作为稀土元素之一,在许多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
然而,铈的排放和泄漏对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生生物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
大型溞作为一种常见的水生生物,常被用作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本文旨在探讨铈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方法2.1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的大型溞购自当地水族店,铈盐(Ce(NO3)3)购自化学试剂供应商。
2.2 实验设计将大型溞分为不同浓度梯度的铈盐处理组,以及一个对照组。
每组设置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观察铈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
2.3 数据收集与分析记录各组大型溞的生存率、生长情况、行为变化等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三、铈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3.1 生存率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铈盐浓度的增加,大型溞的生存率呈下降趋势。
高浓度的铈盐对大型溞的生存产生显著影响,低浓度时影响较小。
3.2 生长情况铈盐处理组的大型溞在实验期间生长明显受阻,与对照组相比,其体长和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3.3 行为变化铈盐处理组的大型溞表现出活动减少、避光性增强等行为变化。
高浓度铈盐处理组的大型溞活动明显受到抑制。
四、铈对环境因素的影响4.1 水质变化铈盐的排放和泄漏会进入水体,影响水质。
实验结果显示,铈盐会使水质变硬,降低水体的pH值,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2 食物链影响铈通过食物链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可能对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产生间接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铈的积累可能导致食物链中的生物体出现异常行为和生理变化。
五、结论铈对大型溞具有急性毒性效应,高浓度的铈盐会对大型溞的生存、生长和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此外,铈的排放和泄漏还会影响水质,进入食物链,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潜在威胁。
医学统计孙振球附录六答案
![医学统计孙振球附录六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12be9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7.png)
医学统计医学统计 孙振球孙振球 附录六答案附录六答案1.测量120名男性成人体重,该资料为名男性成人体重,该资料为 D 计量资料计量资料 2. 用某药治疗某病患者100例,治愈…例,治愈… C 等级资料等级资料 3.检测60名小学生粪便标本,发现蛔虫卵阳性者40例,阴性….. A 定性资料定性资料 4. 统计学中,一时性资料来源于统计学中,一时性资料来源于 E 专题调查或实验研究专题调查或实验研究5. 统计学中的总体是统计学中的总体是 C 按研究目的的确定研的研究对象按研究目的的确定研的研究对象6. 统计学中所指的样本是统计学中所指的样本是 B 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观察单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观察单7. 抽样误差是抽样误差是 D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值之间之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值之间之 8. 样本含量增大,关于标准差和标准误说法正确样本含量增大,关于标准差和标准误说法正确 C 均数的标准误变小均数的标准误变小9.当两总体方差不等,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方法当两总体方差不等,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方法 B t …检验…检验10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 A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11 进行成组设计t 检验时需要考虑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各样本….. D 检验总体方差是否相等相等12.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含义可信区间的含义 E 平均每100个样本中,有95个样本…个样本… 13.关于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说法正确关于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说法正确 C 根据专业知识确定根据专业知识确定 14.关于I 型错误和II 型错误,说法不正确说法不正确 E 若样本含量足够大,可以避免两类错误可以避免两类错误 15关于可信区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关于可信区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E 在可信度度确定的情况下,增加样本含量在可信度度确定的情况下,增加样本含量 16关于t 检验的叙述,错误的是检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Cochran&Cox 法是对自由度进行校正法是对自由度进行校正 17为研究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是否不同,将24名患者配成….. D 11 18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 D SS 总=SS 组间+SS 组内组内 19.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V 区组等于区组等于 E V 总—V 处理—V 误差误差 20在相同自由度(v1,v2)及a 水准时,方差分析的界值比……….B 小 21计算某地某年流感发病率,其分母为计算某地某年流感发病率,其分母为 E 该地易感人群人数该地易感人群人数 22关于相对比计算的叙述,正确的是关于相对比计算的叙述,正确的是C 要求两指标必须性质相同,否则无法比较要求两指标必须性质相同,否则无法比较 23应用相对数时,应用相对数时,以下哪一种说法错误以下哪一种说法错误以下哪一种说法错误 C 如果要将两个率合并时,如果要将两个率合并时,应将两个率直接平均数应将两个率直接平均数应将两个率直接平均数 24标准化死亡比SMR B 实际死亡数/期望死亡数期望死亡数 25标准化以后的总死亡率标准化以后的总死亡率D 反映了相对水平,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反映了相对水平,仅作为比较的基础 26率的标准化的主要目的率的标准化的主要目的 A 消除内部构成的差异,使率具有更好的可比性消除内部构成的差异,使率具有更好的可比性 27关于动态数列,下列说法正确关于动态数列,下列说法正确 C 一组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数据一组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数据28欲分析某人群体重指数和血脂之间的相关的方向和相关程度,可….. D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 29在双变量正态资料X 与Y 的相关分析中,的相关分析中,若若r=0.9,且P <0.05,….C 、X 与Y 有正相关关系有正相关关系 30同一份资料对回归系数b 和相关系数r 作系统推算,有作系统推算,有B Tb=Tr 31研究血型与民族的关系时,下列…….. A 血型与民族无关联血型与民族无关联 32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 B 各观测点距直线的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各观测点距直线的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 33直线回归分析中,以直线方程Y=0.004+0.0588X ,代人两点B 所绘回归直线必过点(X,Y ) 34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中,下面描述不正确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中,下面描述不正确C X 、Y 两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仍可作相关分析35如果两样本b1=b2, n1>n2,则有则有D 、Tb1= Tr1 36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其无效假设为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其无效假设为C 、 P=0 37直线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其自由度为直线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其自由度为D 、 n-2 38以下统计分析方法中,不属于参数统计分析方法的是以下统计分析方法中,不属于参数统计分析方法的是 D 秩和检验秩和检验 39满足参数检验的资料若非非参数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满足参数检验的资料若非非参数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增加II 型错误型错误 40数据1、2、3、4、5、6、7、8、9、10编秩,5的秩的秩D 5. 541配对资料比较的Wilcoxon 符合秩检验,如果不拒绝H0,则对…则对…B 正秩和与负秩和相差不大不大42设配对资料的变量值为X1和X2,则Wilcoxon 符号….E 把X1和X2差数按绝对值从小到大..43成组设计凉样本(n1=n2)比较的Wilcoxon 符号秩检验……符号秩检验…… A 较小样本的秩和较小样本的秩和 44在成组资料的秩和检验中,设总体为N 个秩号;1,2,…N ,如果……,如果……B 均数不变,标准差减少准差减少45多组资料比较的Kruskal-Wallis 检验的检验统计量检验的检验统计量E H 46多组等级资料比较的假设检验选择多组等级资料比较的假设检验选择 EF 检验检验 47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秩转换的近似F 检验有检验有 B SS 总=SS 区间+SS 误差误差48随机区组设计计量资料秩转换的近似F 检验,设有g 个处理组,n 个…….C (n-1)(g-1) 49随机区组设计计量资料的Freidman 检验的编秩方法为检验的编秩方法为 B 将每个区组的数据由大到小分别编小分别编50计算一群同质个体的身高的平均数,应选择计算一群同质个体的身高的平均数,应选择 A 均数均数51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宜选择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宜选择 E 四分位数间区四分位数间区52、当各观测值呈倍数变化时,平均数宜用、当各观测值呈倍数变化时,平均数宜用 B 几何均数几何均数53、计算某血清血凝抑制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计算某血清血凝抑制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 B 几何均数几何均数54、计算某病的平均潜伏期,宜用、计算某病的平均潜伏期,宜用 C 中位数中位数55、当数值变量直质料一端或两端存在无界数据时,平均数宜、当数值变量直质料一端或两端存在无界数据时,平均数宜 C 中位数中位数56/、比较相同人群的身高和体重的变异程度,宜用D 变异系数变异系数57、比较某地1-2岁和5-5.5岁女童。
有毒气体检测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现状【范本模板】
![有毒气体检测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现状【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ef1f0a8fe4733687f21aad0.png)
有毒气体检测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现状1有毒气体检测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气体检测的研究现状分析 (2)1有毒气体检测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沙林、梭曼、光气等神经毒气对人类的健康危害非常大,也是化学武器中常用的致命性气体,极少量就可以导致人和动物的死亡或不等程度的伤害。
以沙林毒气为例,沙林,学名甲氟膦酸异丙酯,英文名称Sarin,是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研发的一种致命神经性毒气,化学式:(CH3)2CHOOPF(CH3),无色无味,通过过度刺激肌肉和重要器官影响神经系统产生致命效果.沙林可以通过呼吸道或皮肤黏膜侵入人体,杀伤力极强,一旦散发出来,可以使1。
2公里范围内的人死亡和受伤[2]。
它分液态和气态两种形式,一滴针眼大小的沙林毒气液体就能导致一名成人很快死亡。
中毒后表现为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和剧烈抽搐等,严重的数分钟内死亡。
梭曼化学名称为甲氟磷酸频哪酯,英文名Soman,1944年,德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理查德•库恩博士首次合成了梭曼.梭曼吸入毒性是沙林的2-4倍,皮肤毒性是沙林的5-10倍。
它可通过呼吸道吸入,也可通过皮肤吸收等途径杀伤人畜,或使食物和水源染毒,经消化道进入体内。
人若吸入几口高浓度的梭曼蒸气后,在一分钟之内即可致死,中毒症状与沙林相似。
梭曼的另一特点是中毒作用快且无特效解药,因此有“最难防治的毒剂”之称[3]。
光气的学名叫二氯碳酰,是一种无色、有烂干草味的气体,由英国化学家戴维首先于1812年合成。
光气剧毒,是一种强刺激;窒息性气体。
吸入光气引起肺水肿;肺炎等,具有致死危险。
光气是一氧化碳与氯气在日光下合成,为无色气体,它能伤害人体呼吸器官,严重时导致人体死亡.神经性毒气沙林、梭曼和窒息性毒气光气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近几年,各大媒体频繁报道突发性毒气泄漏事件,人们对于突发性毒气泄漏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
世界范围内恐怖主义猖獗,毒气也可能成为恐怖分子利用的工具。
工业固体废物浸出毒性及生物毒性试验 李江师哥文件
![工业固体废物浸出毒性及生物毒性试验 李江师哥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a26b3deefdc8d376ee328a.png)
模拟酸雨对工业固体废物浸出毒性及生物毒性的影响1、实验目的和意义随着工业的不断兴起、发展,工业固体废物也随之而产生,大量堆存的工业固体废物给环境已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污染问题,对于如何科学管理和处置工业固体废物,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成为研究的热点。
随意丢弃的工业固体废物在大气降雨的淋溶浸泡作用下,产生的淋滤液和浸泡液如不加以处理势必会影响周围的水环境和土壤。
由于贵州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的大量开采和燃烧,引发了酸雨天气的发生,同时贵州不同地区间的能源结构差异,又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酸雨天气。
酸性环境有利于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质的释放,尤以有毒有害的重金属为主,不同pH的酸雨在淋溶浸泡工业固体废物过程中,影响固体废物中污染物的释放量,从而影响着工业固体废物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在研究贵州酸雨气候资料的基础上,找出贵州酸雨的pH值梯度,通过理化分析、浸出毒性试验、生物毒性试验,来研究模拟贵州不同pH值的酸雨对工业固体废物的浸出毒性及生物毒性的影响,从而为工业固体废物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实验方法1.HJ/T 20——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2.GB 5086.2——1997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3.GB 5085.3——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4.HJ/T 298——2007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5.GB/T 13266——1991 水质物质对溞类(大型溞)急性毒性测定方法3、实验原理通过室内振荡试验,来模拟自然降雨对工业固体废物的淋溶浸泡作用,在对其振荡夜进行理化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浸出毒性鉴别和生物急性毒性试验,以研究模拟振荡夜进入水环境后对水生生物的生物毒害作用,从而对人体健康评价提供基础研究。
4、实验仪器4.1采样及前处理仪器(1) 铲子 1把;(2) 采样袋若干;(3) 样品袋若干;(4) 鄂式破碎机 1台(见附图1);(5) 样品粉碎机 1台(见附图2);(6) 水平振荡器 1台(见附图3);(6) 100目及2mm分筛各1套。
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及其分析方法
![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及其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34f4a8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4.png)
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及其分析方法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种污染物质不断释放进入环境中,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是对生物的影响,其研究对于环境监测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及其分析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是环境化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对环境市场贡献重大。
污染物在环境中分布广泛,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长期接触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其中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 对生物的毒性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于生物产生毒性影响,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中的生物体被危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环境污染物中的重金属、有机物质等破坏了生物体的正常身体机能,认为地影响到其发育、免疫等方面。
2. 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环境污染物的释放导致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植物和动物之间相互关系发生变化,造成各种生态问题。
集中在某一区域污染物的释放对于当地生活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很有影响。
3. 对医学造成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物中的毒性物质会进入人体,对医学也造成负面影响。
尤其是致癌物,在长期接触后会引发严重的疾病。
人们应该关注环境的卫生问题,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污染物浓度。
二、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是整个毒性效应研究的基础,只有准确了解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才能确定侵害程度,进而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1. 生物监测法生物监测法是指通过一种生物体来监测其中污染物浓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无创的,可以直接从生物体内提取或分析生物体的污染物质。
生物体的选择要与污染物种类相对应,常见的有鱼类监测、海洋贝壳、羊等动物。
2. 土壤监测法土壤监测法是指检测土壤中化学物质的浓度,以确定土壤受污染程度的方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准确度较高、响应速度快、花费较少等诸多优势。
3. 物理化学监测法物理化学监测法指在物理化学方法条件下,对污染物浓度进行测定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要求对污染物进行物理、化学处理,然后才能进行分析。
第五章析因设计
![第五章析因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e72bd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6f.png)
实验设计与分析(一)第五章析因设计析因设计的基本概念1析因设计的优点2目录两因子析因设计3多因子析因设计4拟合响应曲线与曲面5目录含区组的析因设计65.1析因设计的基本概念☆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对研究两个或多个因子效应的实验是最有效的。
☆析因设计:在每一次完全实验或每一次重复中,这些因子水平的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被研究到。
☆例如,当因子A有a个水平和因子B有b个水平时,则每次重复都包含全体ab 个处理组合;当这些因子被安排在某一析因设计中时,常被称为是交叉的。
☆因子效应:当这一因子的水平改变时所产生的响应的变化;☆主效应:来自实验中所感兴趣的基本因子;☆交互效应:一个因子的不同水平之间的响应差随着其他因子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高+低−低−高+因子B因子A图5.1 两因子析因实验,其响应y 显示在各角点上30522040☆主效应的计算方法:高水平的平均响应和低水平的平均响应之间的差;☆因子A 的主效应为A =40+522−20+302=21,因子A 从低水平增至高水平使得其平均响应增加了21个单位;☆因子B 的主效应为B =30+522−20+402=11,因子B 从低水平增至高水平使得其平均响应增加了11个单位;☆考虑两因子两水平的析因实验:☆考虑两因子两水平的析因实验:高+低−低−高+因子B因子A图5.1 两因子析因实验,其响应y 显示在各角点上30522040☆对因子B 的低水平(即B /),A 的效应为A =40−20=20☆对因子B 的高水平(即B 0),A 的效应为A =52−30=22☆可以看到,A 的效应基本不依赖于因子B所选的水平,可见A 与B 之间的交互效应很小。
交互效应的大小是这两个A 效应的平均差,即AB =22−202=1☆在这个实验中交互效应很小,因此对主效应的解释没有影响。
高+低−低−高+因子B因子A图5.2 有交互作用的两因子析因实验40122050☆考虑两因子两水平的析因实验:☆因子A 的主效应为A =50+122−20+402=1,因子A 从低水平增至高水平使得其平均响应只增加了1个单位;☆因子B 的主效应为B =40+122−20+502=−9,因子B 从低水平增至高水平使得其平均响应减少了9个单位;高+低−低−高+因子B因子A图5.2 有交互作用的两因子析因实验40122050☆考虑两因子两水平的析因实验:☆对因子B 的低水平(即B /),A 的效应为A =50−20=30☆对因子B 的高水平(即B 0),A 的效应为A =12−40=−28☆因为A 的效应依赖于因子B 所选的水平,可见A 与B 之间存在交互效应。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析因设计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析因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ddf983a300a6c30d229f50.png)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三)六.析因设计(f a c t o r i a l d e s i g n)◆析因设计是一种多因素试验设计。
◆可将两个或多个因素的各个水平进行排列组合,交叉分组进行全面实验。
◆总的实验方案(组合)是各因素水平的乘积。
例如:2×2析因设计(两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2个水平,常可写成22析因设计)A因素(A1、A2)和B因素(B1、B2)共4种实验方案或组合(A1B1、A1B2、A2B1、A2B2)3×3析因设计(两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3个水平,常可写成23析因设计)A因素(A1、A2、A3)和B因素(B1、B2、B3)共9种组合(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2×3×3析因设计(三个因素,一个因素为2个水平,余均为3个水平)共18种组合1.特点①研究的因素个数m≥2,各因素的水平数≥2;②各因素在实验中同时实施且所处的地位基本平等。
③每个因素水平相互组合的实验方案,至少进行2次及以上独立重复实验。
④因素间存在交互效应。
例如,一级(两个因素间)或二级交互(三个因素间)效应。
⑤统计学分析时,各因素及交互项所用误差项是相同的。
◆优点:⏹可分析各因素的主效应(m a i n e f f e c t s)(某因素各水平间的平均效应差异)⏹因素间的交互效应(i n t e r a c t i o n)(一个因素的水平改变会影响另一个因素的效应)⏹寻找最优方案或最佳组合⏹可允许数据缺失(完全随机分配情况下)◆缺点:⏹当因素较多或水平数较多时,所需实验次数过多。
⏹一般来说,因素数最好不要多于6个,水平数亦不要过多,一般为2或3个。
2.析因设计的类型➢可采用完全随机分配方法或随机区组的析因设计。
➢可安排两因素或多因素实验⑴2×2析因设计结果见下表:分析:设计类型?如何制定设计方案?如何进行统计学分析?①设计类型两个因素:甲药(不用、用),乙药(不用、用),交叉全面组合,各实验方案独立重复3次,为2×2析因设计。
(整理)预防基础综合试题3
![(整理)预防基础综合试题3](https://img.taocdn.com/s3/m/f2a32715482fb4daa48d4b2a.png)
预防基础综合试题第一部分:流行病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发病率2、病因3、遗传流行病学4、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5、outbreak6、分子流行病学7、reliability8、终末消毒9、cohort sduty10、类实验二、简答题(30分)1、疾病的分布一般来讲可以通过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来反映,血清流行病学在方面它的优越性是什么?2、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有哪些?3、筛检试验中评价真实性的指标有哪些?三、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那些?如何控制偏倚的发生?2、某研究者对肝炎与肝癌的研究中得到下列资料:1)上述结果可计算哪些指标并进行计算?2)对计算的指标作出正确的评价?第二部分:卫生统计学一、多选题(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正确的答案,在答题表中相应的位置用铅笔涂黑)1.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正态分布各有几个参数:A 1,1,1B 2,2,2C 1,1,2D 2,2,12.假定某细菌的菌落数服从Poisson分布,今观察得平均菌落数为9,问菌落数的标均差为:A 18B 9C 3D 813.第一类错误是下列哪一种概率:A p(接受H1|H0为假)B p(拒受H1|H0为假)C p(接受H1|H0为真)D p(拒受H1|H0为真)4.对于某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下列论断有几句是正确的:正常人某指标有95%分布在此范围内。
某人该指标位于此范围内,认为其正常的概率是95%某人该指标位于此范围外,认为其不正常的概率是5%非正常人某指标有5%分布在此范围外。
A 0句B 1句C 2句D 3句5.有100个某指标的测量结果由小到大排列如下(省略号代表中间90个数据):2.3, 4.5, 5.8, 6.0, 7.8, …………, 46.5 ,47.8, 50.0, 66.1, 82.7问下列统计分析结果有几个是正确的?95%参考值范围是(5.8, 50.0);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是(5.9, 48.9);其总体均数明显大于5.0(p<0.05);四分位间距是 45.2;A 0个B 1个C 2个D 3个6.为研究缺氧对正常人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有50名志愿者参加试验,分别测得试验前后的心律、舒张压和收缩压,问应用何种统计检验方法来较好地分析此数据?A 配对t检验B T2 检验C 多元方差分析D 多元线性回归7.对于相关系数和线性回归系数,下列论断有几句是正确的:相关系数越大回归系数也越大。
氧化乐果和毒死蜱混剂对大鼠雄性生殖功能的联合毒性
![氧化乐果和毒死蜱混剂对大鼠雄性生殖功能的联合毒性](https://img.taocdn.com/s3/m/68f84ff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3.png)
氧化乐果和毒死蜱混剂对大鼠雄性生殖功能的联合毒性文一;刘伟江;赵康平;张涛;郜志云;朱岗辉;王东;潘家荣【摘要】为探讨有机磷农药混合物对生物生殖毒性的影响,以模式动物Sprague-Dawley (SD)大鼠为实验材料,采用亚慢性染毒动物实验,利用3x3析因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常见有机磷农药——氧化乐果和毒死蜱的联合雄性生殖毒性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氧化乐果和毒死蜱联合染毒60 d后,附睾系数增加,精子数量和精子活力降低,联合作用呈现协同效应(p<0.05);混配农药能降低睾丸标志酶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活力,对LDH、ACP、γ-GT的联合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p<0.05);混配农药能增加睾丸中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含量,降低睾酮(T)含量,联合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p<0.05).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氧化乐果和毒死蜱混合物能引起曲细精管的萎缩、畸形精子增多、生精细胞坏死、胞浆溶解和线粒体空泡化;支持细胞数量减少,出现坏死,精子从支持细胞上脱落,基底膜脱落等损伤.氧化乐果和毒死蜱对大鼠的联合生殖毒性为协同效应,混合后有明显的增毒作用;对睾丸标志酶(LDH、ACP、γ-GT)活力及睾丸性激素水平(FSH、T)的协同影响,是产生联合生殖毒性的机理之一.以上结果提示,对氧化乐果和毒死蜱进行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时应考虑这种协同作用.【期刊名称】《生态毒理学报》【年(卷),期】2013(008)006【总页数】10页(P945-954)【关键词】有机磷农药;联合作用;生殖毒性;性激素;睾丸标志酶【作者】文一;刘伟江;赵康平;张涛;郜志云;朱岗辉;王东;潘家荣【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中国计量学院,浙江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5有机磷农药由于其高效、快速和广谱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与家庭杀虫中[1]。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a24eca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8.png)
(五)剂量
剂量(dose)是指给予机体的或机体接触的外源化学物的数量。 剂量的单位通常是以单位体质量接触的外源化学物数量(mg/kg体质量)或机体生存环境中的浓度(mg/m3空气,mg/L水)表示。 剂量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最主要因素。同一种化学物,不同剂量对机体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不同。
1.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是指不同剂量的外源化学物与其在个体或群体中所引起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相关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是指不同剂量的外源化学物与其引起的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2.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曲线
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均可用曲线表示(图3-1),即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反应的百分率或比值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所得的曲线。
3.最小有作用剂量
1.致死剂量(Lethal dose,LD)
2.半数效应剂量(ED50)
3.最小有作用剂量(MEL)
4.最大无作用剂量(MNEL)
5.急性毒作用带(Zac)
4.最大无作用剂量
最大无作用剂量(MNEL) 又称未观察到作用剂量(NOEL)或称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指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后,用目前最为灵敏的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01
直线型
02
抛物线型
03
S形曲线
图3-1 剂量-反应曲线图 图3-1a (直线型) 图3-1b (抛物线型)
图3-1c (S型线型) 图3-1d 剂量–反应曲线 图3-1 剂量-反应曲线图
氟化钠、亚砷酸钠对大鼠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氟化钠、亚砷酸钠对大鼠肝细胞增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0610056312b3169a451a4c5.png)
与慢 性 砷 中毒 的 预 防提供 理 论依 据 。
1材 料 与方 法
11主 要 试 剂 .
1 x0 . 1 ~mo/ 10 1 ~mo/ Na s 2 五 个 浓 度 组 :.x O l L、 .x 0 l L, A O 设 10
1 - mo/ 10 0 l 10xl mo/ 1O O mo/ 10 07 l L、 .x1 - mo/ 6 L、 . 0 l L、 .xl  ̄ l L、 .x
1 ~ mo/ 联 合 组 : F( . 1 mo/ + a O ( . X 0 lL, Na 10X 0 lL) N As 2 10
1 细 胞 染 毒 . 3
取 生 长 良好 的 B L 3 细 胞 用 于 试 验 , 1 1 / L R 一A 以 ×0个 m 的密 度 10 L孔 接 种 于 9 0 / 6孔 细 胞 培 养板 培养 至 对 数生 长 期 , 以含 各 种 不 同 浓度 毒 物 的无 血 清 D M 培养 液 , a 换 ME NF
身 性疾 病 , 中肝 硬化 和 皮肤 癌 为 主要致 死 原 因 。 我 国 , 其 在 地 方 性氟 中毒与 地 方性 砷 中毒 常 相伴 存 在 , 近年 来 氟 与砷 之 间 的 联合 毒 性作 用逐 渐 被人 们 所重 视 。 实验用 氟 化 钠 和 鼠肝 本 细 胞 进行 单 独或 联 合 染 毒 , Mr 法 检 测 肝 细 胞 增 殖 抑 制 以 丌 率 来观 察 氟砷 联 合对 大 鼠肝 细胞 的毒 性作 用 , 为慢 性 氟 中毒
1 ×0 . 1 mo L浓度 下 , 0 l / 两者 联合 作 用 于大 鼠肝 细 胞 时 , 采用 2 2的析 因试 验分 析 其对 细胞 增 殖 的影 响 。结果 氟 、 x 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06-04;修回日期:2003-09-28 作者简介:张蕾(1979-),女,吉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毒理学方面的研究。
析因试验设计在环境污染物联合毒性研究中的应用张 蕾,徐镜波,杨 丽(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吉林长春 130024)摘 要:结合当前化学污染物联合毒性评价方法及析因试验应用现状,从试验设计方法及统计学角度,论证析因试验在研究环境化学污染物联合毒性,特别是在2种化合物联合毒性研究中应用的优势及其可行性。
关键词:联合毒性;评价方法;析因试验中图分类号:R99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04(2004)01-0020-03Application of Analysing R eason Examination Design in Studying Associated Toxicity of E nvironment Contamination ZH ANGLei ,X U Jing -bo ,Y ANGLi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Institute of N orth -East N 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China )Abstract :C ombined with current appraisement method of ass ociated toxicity of chemistry cont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Analysing Reas on Examination ,This paper approves predominance and feasibility in research of ass ociated toxicity of chemistry con 2tamin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xamination design method and statistics ,especially tw o kinds of com pound toxicity by Analysing Reas on Examination.K ey w ords :ass ociated toxicity ;appraisement method ;Analysing Reas on examination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进入环境,使自然环境中同时存在多种化学物质。
当2种或2种以上污染物共存时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复杂的联合毒性效应。
因此,只分析单一毒物对生物的影响是不够的,于是化学物质联合毒性的研究成为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环境毒理学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难题。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学科领域,联合毒性具有不同的含义,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
Bliss 在1939年最早提出独立、相似和协同3种联合毒性作用模型。
1975年Anders on 和Weber 把Bliss 建立的模型应用于水生毒物联合毒性研究,并引入了浓度相加和反应相加的概念。
1981年WH O 把联合毒性作用明确分为4类:相加、协同、拮抗和独立作用,这种分类方法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
1988年R othman 等又提出4种不同的联合毒性作用类型:统计学、生物学、公共卫生学和个体判别的联合作用,但没有被普遍应用[1]。
目前,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一般应用1981年WH O 的联合作用分类。
1 联合毒性研究方法现状111 目前常用的环境污染物联合毒性评价方法对于环境污染物联合毒性的评价方法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
相关文献[2,3]中记载的方法有:①过筛试验法;②等效应图法;③计算法(P/Q ,即混合毒物的半数致死效应预期值P 与实测值Q 的比值);④统计学方法(即将单个毒物进行毒性试验的结果与联合毒性试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学的显著性检验);⑤如试验结果非第18卷 第1期2004年3月 干旱环境监测Ari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Vol.18 No.1Mar..2004常明显,可直接描述,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目前在联合毒性研究报道中出现过的方法以等效应线图法、联合作用系数法(即共毒系数法)及水生毒理学联合毒性评价中应用的相加指数法应用最广泛。
此外还有Bliss法、Logistic模型评价法及毒性溶液法等。
由于近年来计算机的普及和世界优秀数理统计软件的出现,Logistic模型评价法等原本因计算繁琐而少于应用的方法和一些以计算机分析为基础的评价方法也开始有较多应用。
112 常用方法的局限性对于常用的几种方法而言,无论是等效应图法、联合作用系数法,还是相加指数法都要求以化合物的LD50、EC50或2个化合物在同一水平的其它指标为基础。
但是,随着实验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发展,LD50、ED50等已经不再是评价、比较化合物毒性大小的惟一指标。
如: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验化合物DNA损伤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毒性,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研究者应用剂量—效应关系计算得到LD50、LC50或EC50值进行比较,用以说明单个化合物对DNA损伤作用大小的报道,所以该试验应用以LD50、EC50等为基础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化合物的联合毒性并不合适,这可能也是目前应用彗星试验方法研究化合物联合毒性的报道不多的一个原因。
因此,为了克服传统评价化合物联合毒性方法依赖单个化合物的LD50、EC50或2个化合物在同一水平的其它指标的局限性,我们需要寻求新的联合毒性评价方法。
2 析因试验设计211 析因试验析因试验是一种多因素的交叉分组试验。
它不仅可检验每个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而且可检验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2个或多个因素间如存在交互作用,表示各因素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因素的水平有改变时,另一个或几个因素的效应也相应有所改变;反之,如不存在交互作用,表示各因素具有独立性,一个因素的水平有所改变时不影响其它因素的效应[4]。
212 目前析因试验应用的领域析因试验当前主要应用于医药、卫生毒理学领域,研究药物联合作用及微量元素联合作用对哺乳动物机体某器官功能的影响,也有部分研究农药和重金属联合作用对哺乳动物影响的报道。
但以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医学领域,从医学的角度阐述问题,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尚未见有相关方法的报道。
3 析因试验应用于环境污染物联合毒性研究在医学领域,特别是预防医学、卫生毒理学研究中,对于化合物的联合作用分类、评价方法与环境学领域中联合毒性作用研究有极大的共性。
近些年来,2个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多,不同之处在于分析问题的角度。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将这一医学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引入环境毒理学中关于环境污染物,特别是2种化合物联合毒性的研究中,更好地为有毒有害物质的筛选服务。
311 应用析因试验进行联合毒性研究的优点简单地说,有3个优点:①不需要依赖化合物各自的LD50、EC50或化合物在同一水平的其它指标以及化合物混合后的相应指标。
②设置的试验组别数量少。
工作量小,减少生物试验应用的试验动物量,产生误差的机会小。
③应用析因试验设计所得的结果既可应用SPSS1110等相应的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得到各单因素剂量与效应或反应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也可以得到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着交互作用。
计算简单,可得到较全面的信息。
312 如何实现这一应用析因试验中所讲的交互作用,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包括化合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而当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时,可以认为化合物混合使联合毒性作用表现为简单的相加作用。
对于2种化合物混合的联合毒性试验,2×2的析因试验可以由更加直观的剂量—效应直线图得出联合毒性作用方式,如交互作用不显著,2条量效曲线互相平行,则说明二因素之间具有相加作用;如交互作用显著,二曲线随剂量增大而・12・第1期 张 蕾等 析因试验设计在环境污染物联合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远离,二因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反之,如二曲线随剂量增大而靠近或交叉,二因素之间具有拮抗作用[1]。
以上结论可以由数学方法得到证明[5]。
文献[6]—文献[11]均采用析因试验设计进行试验研究,我们可以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环境污染物联合毒性研究中,从环境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假设联合毒性研究对象为A和B2种化合物,作为因素A和因素B。
每个因素有2个水平(A1、A2;B1、B2)。
2个水平既可以各取2个不同的剂量(剂量的选取可以根据相关文献及指标确定),也可以均取用与不用(可看作是取0剂量和另一个不为0的剂量)2个水平。
假设每种化合物设计见表1。
表1 化合物剂量设计化合物剂量/mg・L-1化合物AA1A2化合物B B1A1+B1A2+B1 B2A1+B2A2+B2 由表1可看出,各因素每个水平之间交叉配对而成4种组合,各试验组设3个平行,共12组。
应用SPSS1110中的Analyze—G eneral Linear M odel—Univariate进行方差分析,得到化合物A、B单独的剂量与效应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及混合物的交互作用是否显著。
并可得到2条剂量—效应直线,更加直观的得到混合物的联合毒性类型。
对于2种以上污染物联合毒性的检测,不能再继续应用2×2析因试验设计,但仍可以由析因试验设计来完成。
如:3种化合物混合,每种化合物取2个水平,可以用2×2×2设计。
但在目前的研究中,一般联合毒性只做到2种化合物的水平,如果超过2种,可以根据析因试验及方差分析的原理,重新设计。
313 应用析因试验的条件从这一试验设计的特点及实施来看,它可以解决以往经典的环境污染物联合毒性评价方法依赖LD50、EC50或化合物在同一水平的其它指标的局限,尤其适用于2种化合物联合毒性的评价。
所以对于一些试验方法复杂,对外界环境要求严格,试验材料本身脆弱,不适宜传统方法评价的试验可以尝试采用析因试验设计。
4 小结由于析因试验设计大大降低了试验工作量、试验成本,可以提高对联合毒性评价的速度,同时使生物试验所需的试验动物数减少,这将使试验研究更加符合人道主义的出发点。
所以从理论上讲,这种试验设计应用于环境领域化合物联合毒性研究应该是有前景的,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尝试的。
参考文献:[1] 顾兵,王心如.联合作用特征的评价[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0,13(1):55—58.[2] 顾学箕.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毒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59.[3] 徐镜波.环境毒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55—164.[4] 杨树勤.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医学统计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85.63—69.[5] 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教研组.回归分析及其试验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153—155.[6] 陈国元,鲁翠荣,熊世州,等.氟、硒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联合作用的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8,11(3):147—149. [7] 罗扬,周树森,赵树芬,等.镉镍单独及联合作用对小鼠胚胎肢芽细胞蛋白聚糖合成的影响[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8,12 (1):1—6.[8] 詹宁育,王心如,王沭沂,等.辛硫磷与氰戊菊酯对大鼠睾丸的联合毒性作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19(4): 261—264.[9] 鲁文清,陈学敏,杨成峰.硒镉联合作用对大、小鼠精子畸形率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1994,14(1):53—56.[10] 王爱国,杨克敌,李贤相,等.硒氟联合作用对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6,15(4):202—204. [11] 孙平辉,陈晓梅,李青松,等.2×2析因试验设计在2种药物联合作用中的应用[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6,22(1):25—26.・22・ 干旱环境监测 第1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