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长期毒性实验设计原则
兽药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指导原则
兽药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指导原则一、概述(一)定义与目的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是预测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诱发癌症危险性的评价方法。
在动物的大部分生命期间,经过反复给予受试药物后观察其呈现的慢性毒性作用及其剂量-反应关系,尤其是进行性和不可逆毒性作用及肿瘤疾患。
确定受试药物的无作用剂量(NOEL),作为最终评定受试药物能否应用于动物尤其是食品动物的依据。
为了确保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根据新兽药研究的规律,结合国内兽药毒理学评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指导原则。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评价兽用化学药品、中兽药、消毒剂及饲料药物添加剂对动物的慢性毒性和/或致癌性的测定。
长期毒性试验发现有可疑肿瘤发生,某些器官组织细胞异常、药物结果与已知致癌物有关或代谢物与已知致癌物有关、作用机制为细胞毒类等情况下,要求进行致癌试验。
二、试验设计(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1)实验动物种类选择一般要求选用两个种属的实验动物,即啮齿类和非啮齿类,目前已掌握大白鼠和小白鼠各品系的特点及诱发肿瘤的敏感性,故可优先将其用于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
对活性不明的受试药物,则应选用两种性别的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动物。
(2)动物的起始周龄和体重慢性毒性试验期长,故一般用刚断乳的大鼠或小鼠。
大鼠50~70g(出生3~4周),小鼠10~15g(出生3周)。
动物个体体重的变动范围不超出各性别平均体重的20%。
(3)动物的性别和数量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应满足试验结束时进行统计学处理的要求,如大鼠40~60只(小鼠数应据此适当增加),一般雌雄各半,雌鼠应为非经产鼠、非孕鼠。
如果将慢性毒性试验与致癌试验结合进行,每组雌雄动物数均应在50只以上。
如计划在试验过程中定期剖杀动物,则动物数应相应增加。
(4)肿瘤自发率实验动物的自然肿瘤发生率原则是控制到越低越好,但试验结果评价时主要是以在相同条件下观察对照组与各剂量组的肿瘤发生率及其剂量-反应关系作为判定依据。
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二OO五年三月指导原则编号: 【Z】GPT3-1目录一、概述二、基本原则(一)实验管理(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整体性(四)试验设计三、基本容(一)受试物(二)试验动物(三)给药途径(五)给药期限(六)给药剂量(七)观察指标(八)观察指标的时间和次数(九)结果及分析(十)综合评价(十一)其他考虑四、不同情况的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试验的要求五、参考文献六、附录(一)长期毒性试验的给药期限(二)长期毒性试验中一般需检测的指标(三)毒性药材七、著者. . . .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长期毒性试验是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的总称,描述动物重复接受受试物后的毒性特征,它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容。
中华人民国卫生部于1994年颁发的《中药新药研究指南》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1999年颁发的《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对于统一、规中药长期毒性试验,推动我国中药的研究和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新药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对中药、天然药物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这些要求越来越表现出它的局限性。
长期毒性试验的主要目的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可逆性等;②推测受试物重复给药的临床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③预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剂量围;④提示临床试验中需重点监测的指标;⑤为临床试验中的解毒或解救措施提供参考信息。
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有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相对化学药而言多数中药具有毒性较低的特点。
但是,中药的低毒和无毒是相对的。
当前,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于中药新药的开发,而且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日益增多,已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中药,因此对其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长期毒性试验周期长,耗资高,工作量大,若因试验设计不合理,或所进行的试验未充分揭示中药的毒性特征,则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也会影响新药的研究速度。
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中药新药的药理毒理研究包括主要药效学、一般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研究等。
中药新药的药效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制定具有中医药特点的试验方案,根据新药的功能主治,选用或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和试验方法,其目的是对新药的有效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新药的毒理研究包括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和特殊毒性试验等,其目的是对新药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一、基本要求(一)试验主要负责人应具有药理毒理专业高级技术职称和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与资历。
确保试验设计合理,数据可靠,结果可信,结论判断准确。
试验报告应有试验负责人签字及单位盖章。
(二)受试药物应处方固定、制备工艺及质量基本稳定。
(三)从事新药安全性研究的实验室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要求,药理研究也可参照实行。
二、主要药效研究(一)试验方法的选择1.试验设计应考虑中医药特点,根据新药的主治,参照其功能,选择相应试验方法,进行主要药效试验。
由于中药常具有多方面的药效或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作用等特点,应选择相应的方法证实其药效。
2. 药效试验应以体内试验为主,必要时配合体外试验,从不同层次证实其药效。
(二) 观测指标应选用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现性好、客观、定量或半定量的指标进行观测。
(三) 实验动物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动物,对其种属、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态、饲养条件、动物来源及合格证号等,应有详细记录。
(四) 给药剂量及途径1. 各种试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剂量选择应合理,尽量反映量效和/或时效关系,大动物(猴、狗等)试验或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减少剂量组。
2. 给药途径应与临床相同,如确有困难,也可选用其他给药途径进行试验,但应说明原因。
(五) 对照组主要药效研究应设对照组,包括正常动物空白对照组、模型动物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必要时增设溶媒或赋形剂对照组)。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试验方法
〔四〕固定剂量试验
不以死亡作为观察终点,而是以明显的毒性 体征作为重点进展药物的急性毒性评价。
试验方法:选5、50、500、2000mg/kg四个固定剂量进 行试验 动物:大鼠 预试:500mg/kg 正式试验:根据预试结果,从四个固定剂量中选择一个 可能产生明显毒性,但不引起死亡的剂量进行试验。 观察指标:同半数致死量试验。
• 剖检检查:各脏器的变化等。
• 组织切片
急毒试验常见观察指针及可能涉及的组织、器官、系统
LD50测定的缺陷: 1、动物消耗量大,获得的信息有限 2、影响因素较多,数据重复性较差 3、从平安性评价角度来看,需要的不是准
确的LD50值,而是更多的毒性信息
〔二〕最大给药量验 在受试药物合理的最大容积和最高浓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试验方法
〔优选〕药物的平安性评价试 验方法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1、测定药物的半数致死量及相关参数
2、通过观察药物急性中毒症状,推测药物的毒性 靶器官
3、为长期毒性试验和特殊毒性试验提供剂量设计 参考
二、试验内容
〔一〕半数致死量〔LD50〕 试验目的:观察一次给予受试药物后动物
病理切片
2、体外溶血试验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剂是否能引起溶血现象。 试验方法: 〔1〕制备2%红细胞悬液 〔2〕加样 〔3〕保温 〔4〕结果观察 全溶血:溶液澄明,红色,管底无红细胞残留 局部溶血:溶液澄明,红色或棕色,管底有少量
红细胞残留 不溶血:红细胞全部下沉,上层液体无色透明。
镜检红细胞不凝集。
作出恰当的评价 3、通过实验结果确定毒性靶器官和毒性表
现 4、可结合其他试验同时观察
第三节 制剂的全身毒性试验
一、静脉注射制剂的全身毒性试验 1、血管刺激性试验 目的:观察受试静脉注射制剂经屡次给药后对血
全身用药的毒性评价
(三)观察时间及指标
观察时间
• 给药后几小时内应严密观察动物反应,以 后每天上下午各观察一次
• 急性毒性试验必须观察7-14天,一般不超 过两周
(三)观察时间及指标
观察指标
给药前后应观察体重、进食、进水的状况,密切观 察异常应毒每性日症记状录包体括重①、行毒动性:反不应安和定死、亡多情动况、,发濒死 声;②动 和神物 病经应 理系单 组统独 织反饲学应养观:,察举死。尾后试、及验振时结颤解束、削存痉进 活挛行 动、肉 物运眼 也动观 进失察 行 调、姿解态剖异,常如;有③病自变主进神行经组系织统学反观应察:。眼球突出、 流涎、流泪、排尿、下泻、竖毛、皮肤变色、呼 吸;④死亡。
•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 试物后再禁食3-4小时。采用一次给药的方式进行
• 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 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
(三)固定剂量法(Fixed-dose procedure)
• 根据受试物的有关资料,从上述四个剂量中选择 一个作为初始剂量
• 若无有关资料可作参考时,可用500mg/kg作为 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2000 mg/kg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 预试。
<50%,LD50>限度剂量;3)死亡率>50%,重新设 计。
(一)最大给药量试验
以小鼠口服为例: 动物数不得少于10只,雌雄各半,容量一次不 超过0.4ml/10g(体重),多次给药间隔时间不 低于4h,观察14日,记录毒性反应和体重变化。 如仍未见毒性反应或体重正常增加,则可认为 该药物小鼠最大给药量未见毒性反应,或LD50 大于最大给药量。
目 了解毒性反应剂量、时间、强度、症状、靶器官及可逆性等, 的 为临床方案提供参考、预测出现的毒性反应,制订临床防护
毒理学 长期毒性试验
蓄积毒性作用
药物进入机体后,经过生物转化以代谢产物或化学物原型排出体外。但是,当化学毒物
反复多次给动物染毒,化学毒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的速度和排泄的速度
(或总量)时,化学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就有可能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
毒物的蓄积作用 (accumulation) 。
三、长期毒性试验与急性毒性试验的根本差异
1.给药的期限不同
急性毒性试验为一次性给药或 24h 内多次给药。
长期毒性试验为连续多日接触一定剂量给药,给药期限可以从数天至终生甚至数代,一
般为临床用药的 3-4 倍。
表 3-1 常用实验动物的平均寿命及长期毒性试验给药期限
试验动物 平均寿命(年) 亚慢性试验给药期限(月) 慢性试验给药期限(月)
使用本方法时要注意染毒期间定期(每 4 天一次)给动物称重,按实测体重,调整化学毒 物的染毒绝对量。 3.剂量固定的 20 天蓄积法:
通常采用经口灌胃染毒方式,将动物随机分为 5 个组,包括阴性对照组和 1/20 LD50、 l/10 LD50、1/5 LD50 和 1/2 LD50 四个剂量组,每组动物数 10 只,雌雄各半。每日染毒一次, 连续染毒 20 天。观察每组雌雄合计的死亡动物数量。
①供试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蓄积作用:测定有关的蓄积参数,有助于了解药物的蓄积性。 对于高蓄积性药物应适当减少剂量; ②供试药物是否有可能被特殊的酶所“解毒”或“活化增毒”,而这些酶又是否易被供 试药物本身所诱导或抑制。例如,某些药物如果抑制与其本身代谢或解毒有关的酶,则 该药物的给药剂量应酌情减少。 ③供试物在消化道中的稳定性,与胃肠道内容物有亲和性的药物,应酌情增加剂量。
功,是其它实验动物不可替代的。
(整理)药物重复给药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3药物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是描述动物重复接受受试物后的毒性特征,它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可以:①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量效和时效关系、以及可逆性等;②判断受试物重复给药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③如果可能,确定未观察到临床不良反应的剂量水平(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④推测第一次临床试验(First in Human, FIH)的起始剂量,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安全剂量范围;⑤为临床不良反应监测及防治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
二、基本原则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物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是药物研发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试验设计要重视与其他药理毒理试验设计和研究结果的关联性,要关注同类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临床适应症和用药人群、临床用药方案,还要结合受试物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使得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结果与其他药理毒理试验研究互为说明、补充或/和印证。
三、基本内容(一)受试物中药、天然药物:受试物应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
应采用工艺路线及关键工艺参数确定后的工艺制备,一般应为中试或中试以上规模的样品,否则应有充分的理由。
应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有效期及配制方法等,并提供质量检验报告。
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建议现用现配,否则应提供数据支持配制后受试物的质量稳定性及均匀性。
当给药时间较长时,应考察配制后体积是否存在随放置时间延长而膨胀造成终浓度不准的因素。
如果由于给药容量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进行试验。
试验中所用溶媒和/或辅料应标明名称、标准、批号、有效期、规格及生产单位。
化学药物:受试物应采用工艺相对稳定、纯度和杂质含量能反映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
药物长期毒性实验设计原则
3.给药方式 原则上应与临床拟用药途径相同。如选择其他
的给药途径,应说明理由 4.给药频率
原则上应每天给药, 且每天给药时间相同。 试验周期长 (3个月或以上)者,也可采取每周 给药6天。特殊类型的受试物由于其毒性特点和 临床给药方案等原因,应根据具体药物的特点设 计给药频率
5.给药期限
表1血液学指标
血液学指标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红细胞容积
●平均红细胞容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 度
●网织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3.血液生化检查 见表2
表2血液生化学指标
血液生化学指标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丙氨酸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γ-谷氨酰转移酶(非啮齿类动物)
二、长期毒性试验的基本目的
1.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 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 系、可逆性等
2.预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 剂量范围(下图)
Biological Response
FEL: Frank Effect Level
LOAEL: Lowest Observable Adverse Effect Level NOAEL:No Observable Adverse Effect Level LOEL: Lowest Observable Effect Level NOEL: No Observable Effect Level
5.2系统尸解
应对所有动物进行尸解,尸解应全面细致,为组 织病理学检查提供参考。具体脏器、组织参见下。
脑(大脑、小脑、脑干),脊髓(颈、胸、腰 段)、垂体 、胸腺、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 、 唾液腺、胃、小肠和大肠、肝脏 、胆囊* 肾脏、肾 上腺、脾脏、胰腺、气管、肺、主动脉 、心脏、附 睾、睾丸、卵巢、子宫、前列腺 乳腺、坐骨神经、 膀胱、眼(眼科检查发现异常时)*、视神经*、给药 局部、骨髓、淋巴结(包括给药局部淋巴结、肠系膜 淋巴结)
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研究在药物研发中处于比较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在药物筛选阶段,在很大程度上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将影响到药物开发的进程。
一般而言,根据其检测的遗传学终点可分为4种类型:检测基因突变;检测染色体畸变;检测染色体组畸变;检测DNA原始损伤。
长期毒性试验
长期细胞毒性试验一般是在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观察评价动物反复给予受试物后,机体产生毒性反应的特征及其毒性损害的严重程度,以及主要毒性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在24小时内动物接受药物1-2次(间歇时间为6-8小时),观察给药后动物7-14天内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
急性毒性试验可确定被研究药物的毒性程度,即剂量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亦可以比较被研究对象与其他已知急性毒性物的相对毒性程度,通过对不同给药途径出现毒性作用的比较研究, 就可以确定药物不同接触途径的相对危害。
受试物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是提供受试物的无毒性反应剂量和临床主要检测指标,为制定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资料。
因此长期毒性试验的设计 最好能包括神经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及相关的形态学指标的监测,还应注意受试物再组织中可能的蓄积,以及通过其他机制产生的延缓毒性作用等。
北校区北门2205师母,13515209736
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大鼠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按受试品剂量分组,对雌性大鼠受孕后的第6-15天连续给药。观察受试品对胎仔外观、体重、身长、尾长、内脏和骨骼等的影响,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围产期毒性试验大鼠围产期毒性试验:按受试品剂量分组皮下注射给药,给药时间为孕鼠妊娠15天开始至分娩后28天,观察受试品大、中、小三个剂量组,对大鼠胚胎后期生长发育、母鼠分娩、以及新生F1代大鼠的生理发育指标、神经反射发育指标和生殖功能,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长期毒性试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核心内容,它与急性毒性、生殖毒性以及致癌性等毒理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药物从药学研究进入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
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是通过重复给药的动物试验表征受试物的毒性作用,预测其可能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降低临床试验受试者和药品上市后使用人群的用药风险。
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反应关系、可逆性等;②判断受试物反复给药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③推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剂量范围;④提示临床试验中需重点监测的指标;⑤还可以为临床试验中的解毒或解救措施提供参考。
必须强调的是,长期毒性试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试验和临床用药服务。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长期毒性试验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够对药品的技术审评工作提供帮助,促进药品审评机构与药品注册申请人之间就长期毒性试验达成更为广泛的共识。
本指导原则为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的一般性原则,仅代表目前对于长期毒性试验的基本认识,其中的内容不完全是进行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时必须完成的内容。
具体药物的长期毒性试验应在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自身特点制订试验方案。
二、立题原则药物开发的背景和基础研究资料各不相同,在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之前应对药物的已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否可以通过已有资料达到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为临床试验和临床用药提供支持。
原则上,如果已有资料尚不能达到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从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角度就应该进行长期毒性试验;反之,则可以不必进行长期毒性试验。
三、基本原则(一)试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物的长期毒性试验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关于一般药理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研课件
03
毒理研究的目的和 意义
为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急性毒性研究是 初步评估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步骤,可 以为后续的药物开发提供依据。
通过急性毒性研究,可以了解药物对 机体的影响程度,为药物剂量的选择 和临床试验的设计提供参考。
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长期毒性研究能够评估药物在长期使 用过程中对机体的影响,为药物安全 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细胞培养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评估药物对细胞生长、增 殖和功能的影响。
临床试验
在人体上进行长期用药观察,评估药物在人 体内的长期安全性。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药物 对机体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长期毒性评价标准
毒性反应的可逆性
评估毒性反应是否可逆,以及 恢复的时间。
剂量-反应关系
发中的应用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评估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急性毒性
通过观察动物在短时间内接受大剂量药物后的反应,了解药物的毒性作用和致死剂量,为后续的安全 性评价提供依据。
检测药物对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研究药物对动物生殖系统、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影响,以评估药物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的安全性。
药物再评价和新药注册
长期毒性研究
长期毒性定义
01
长期毒性是指药物在连续给药过 程中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通 常在给药时间较长时出现,可能 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02
长期毒性研究旨在评估药物在长 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对机体产生的 潜在危害,为药物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长期毒性测试方法
动物实验
通过给动物连续用药一定时间,观察其毒性 反应,评估药物的长期安全性。
根据急性毒性测试结果,可以将化学物质分为不同的毒性 等级。例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可以将化学物质 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五个等级。
一般药理研究中SD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一般毒理研究中SD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马璟2008-101.理论基础,预初实验2.供试品特性,合理设置对照3.动物选择依据充分4.剂量设计及给药方式5.检测指标考虑特殊要求6.总结报告,综合评价长期毒性研究的试验设计应该在对受试物的认知基础上,遵循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新药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系统工程,长期毒性研究是新药开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长期毒性研究不能与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其它毒理学研究割裂,试验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它药理毒理研究的试验设计和研究结果。
长期毒性研究的结果应该力求与其它药理毒理试验结果互为印证、说明和补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长期毒性研究的试验设计应该在对受试物的认知基础上,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
试验设计应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同类化合物在国内或国外的临床使用情况、临床适应症和用药人群、临床用药方案、相关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信息等综合考虑。
随机、对照、重复长期毒性研究的试验设计应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
1.扎实的理论基础,细致的预初实验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的一门专业学科。
跨医学、药学、实验动物学。
作为SD应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包括生理学、生化学、药理学、实验动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诊断、药学等对所有毒性症状均应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1.扎实的理论基础,细致的预初实验实验设计前:应仔细查阅文献,注意同类药物的临床前资料或临床不良反应报道,注意前期药效、药代结果案例一:国外文献报道Rg3可特异性兴奋M3受体,在设计一从半合成Rg3类似物时,特别注意与M受体兴奋的有关症状,加强在Tmax时间点的观察,在给药后15 min观察到了动物出现明显流涎、出汗、排便症状,否则一天2次观察,这些症状很容易漏掉。
案例二:在新药评审过程中,曾有一干扰素类长毒试验未导致动物体温升高,也未发现任何毒性反应。
一般药理研究中SD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一般毒理研究中SD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马璟2008-101.理论基础,预初实验2.供试品特性,合理设置对照3.动物选择依据充分4.剂量设计及给药方式5.检测指标考虑特殊要求6.总结报告,综合评价长期毒性研究的试验设计应该在对受试物的认知基础上,遵循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新药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系统工程,长期毒性研究是新药开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长期毒性研究不能与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其它毒理学研究割裂,试验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它药理毒理研究的试验设计和研究结果。
长期毒性研究的结果应该力求与其它药理毒理试验结果互为印证、说明和补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长期毒性研究的试验设计应该在对受试物的认知基础上,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
试验设计应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同类化合物在国内或国外的临床使用情况、临床适应症和用药人群、临床用药方案、相关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信息等综合考虑。
随机、对照、重复长期毒性研究的试验设计应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
1.扎实的理论基础,细致的预初实验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的一门专业学科。
跨医学、药学、实验动物学。
作为SD应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包括生理学、生化学、药理学、实验动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诊断、药学等对所有毒性症状均应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1.扎实的理论基础,细致的预初实验实验设计前:应仔细查阅文献,注意同类药物的临床前资料或临床不良反应报道,注意前期药效、药代结果案例一:国外文献报道Rg3可特异性兴奋M3受体,在设计一从半合成Rg3类似物时,特别注意与M受体兴奋的有关症状,加强在Tmax时间点的观察,在给药后15 min观察到了动物出现明显流涎、出汗、排便症状,否则一天2次观察,这些症状很容易漏掉。
案例二:在新药评审过程中,曾有一干扰素类长毒试验未导致动物体温升高,也未发现任何毒性反应。
长期毒性试验
▪ 中剂量组(1-n个)--产生轻微或中等度毒性反应 按 低剂量X高剂量 计算
▪ 高剂量组--产生明显或严重的毒性反应,或个 别动物死亡(但死亡率应控制在 20% 以内);
▪ 空白对照--溶媒或其它赋形剂,若溶媒或赋形剂有毒性时则增加 正常对照组
<3月,大鼠♂♀各20只/组 ≥3月,大鼠♂♀各30只/组 大动物6-8只/组(♂♀各半)
2.饲养管理
主要因素
温度(℃ ) 湿度 换气次数 气流速度 压力 洁净度 落下细菌 照明 噪声 臭气
小鼠、大鼠 20-26 40-60% 10-15次/h 13-18cm/s 正压 100000级 <=3个/皿
150-300 Lux
<60 db
氨浓度<20 ppm
动物类别 豚鼠、家兔 18-28 40-60% 10-15次/h 13-18cm/s 正压 100000级 <=3个/皿
5.剂量及分组
可供参考的具体方法 ➢(1)半数致死量法(LD50法) ➢(2)短期蓄积试验过渡法
大鼠3个月:采用约LD50的1/10、 1/50和1/100剂量,狗各剂量组 可采用一半剂量。
根据药代动力学最大有效安全浓 度(MCD)
➢(3)药代动力学法(MBS法)
大鼠3个月:采用大鼠的1.0 、 3.3~6.6 和10~20 MCD;
非啮齿类动物
2周
2周
1月
1月
3月
3月
6月
6月
6月
9月
7.观察及测定指标
➢ 试验前,啮齿类动物至少应进行5天的适应性观察,非啮齿类动物 至少应驯养观察1~2周,应对动物进行一般观察及血液生化学指标的 检测。
➢ 试验期间,至少应每天或每两天作一次详细的观察。
长期毒性试验高剂量设计的一般考虑
发布日期20061120栏目化药药物评价>>非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题长期毒性试验高剂量设计的一般考虑作者王海学张若明彭健部门正文内容审评五部王海学张若明彭健长期毒性试验的高剂量设计一直是毒理学研究中比较困惑的问题。
该剂量水平设计需遵循毒理学的常规研究目的,但同时也要结合临床试验目的和具体情况来考虑。
本文总结了长期毒性试验高剂量设计的总体考虑,为研发和评价工作者提供更为合理的设计思路和评价方法。
一、长期毒性试验高剂量设计的基本原则1. 从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来看,高剂量应充分暴露受试物的毒性反应,包括毒性的性质、程度、量效和时效关系、可逆性等,提供临床试验中需重点监测的安全性指标。
因此毒性试验中应尽量提高给药剂量,以充分暴露受试物的潜在毒性反应。
2. 从临床试验目的来看,高剂量可以提示出现某一严重毒性的剂量与有效剂量(建议用暴露量来表示)间有多大的窗口,从而评估临床研究的安全性风险,少数情况下也可为临床试验起始剂量设计提供支持。
3. 长期毒性试验高剂量设计也要考虑可行性和临床研究目标。
对于毒性相对较小的药物,需考虑给药量、给药成本、动物敏感性、临床拟定用药量、拟用临床适应症、同类药物的临床用药量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但试验中动物暴露量应高于人体最大暴露量的合理倍数。
总之,长期毒性试验的高剂量应尽量提高药物体内暴露量(结合毒代动力学研究),以暴露其毒性及其毒性靶器官,甚至出现少量试验动物的死亡。
高剂量设计在满足毒理学研究目的前提下,尚需结合临床研究的实际需要,品种具体特点,人体与动物间安全性评价的相关性等来考虑,以尽可能设计出合理的长期毒性试验高剂量。
二、长期毒性试验高剂量设计的阶段性长期毒性试验的高剂量设计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随着临床开发阶段的推进,需用不同给药期限的长毒试验来分别支持各期临床研究,此时长期毒性试验中动物能耐受的高剂量往往可能会随着给药期限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早期的长期毒性试验高剂量应参考药效学剂量、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临床拟定剂量等综合考虑,研究结果尽可能观察到动物的严重毒性或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系统尸解 应对所有动物进行尸解,尸解应全面细致,为组 织病理学检查提供参考。具体脏器、组织参见下。 脑(大脑、小脑、脑干),脊髓(颈、胸、腰 段)、垂体 、胸腺、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 、 唾液腺、胃、小肠和大肠、肝脏 、胆囊* 肾脏、肾 上腺、脾脏、胰腺、气管、肺、主动脉 、心脏、附 睾、睾丸、卵巢、子宫、前列腺 乳腺、坐骨神经、 膀胱、眼(眼科检查发现异常时)*、视神经*、给药 局部、骨髓、淋巴结(包括给药局部淋巴结、肠系膜 淋巴结)
如有合理的理由说明所申报的中药、天 然药物复方制剂有一定的安全性,所检查 的脏器和组织可减少为:心、肝、脾肺、 肾、脑、胃、小肠、大肠、垂 体、脊髓、 骨髓、淋巴结、膀胱、睾丸、附睾、子宫、 卵巢、胸腺、肾上腺及给药局部组织等。
5.3病理切片的检查
取得到的脏器进行病理切片的制作,制作过程 包括取材、固定、脱水与透明、浸蜡、包埋、切 片、摊片、染色、封片等过程,对病理切片进行 分析,观察药物对其的毒性反应。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LOAEL
低剂量组:NOAEL
Log[Dose]
7.观察指标 1.一般状况观察 在试验期间,应观察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 腺体分泌、呼吸、粪便、摄食量、体重、给药局 部反应。 2.血液学指标 至少应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 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凝血 酶原时间等。当受试物可能对造血系统有影响时, 应进一步进行骨髓的检查。见表1
药物长期毒性实验设计原则
外推
一、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特殊毒理学方法
(致突变实验、生殖毒性试验、致癌作用试 验)
长期毒性
长期毒性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给予实验
动物接触,观察其 对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包括行为改变、血液、生化反应以及各器官的损 害程度等。 长期毒性试验是确定外来化合物的毒性下限,即 长期接触该化合物可以引起机体危害的阈剂量和 无作用剂量。为进行该化合物的危险性评价与制 定人接触该化合物的安全限量标准提供毒理学依 据,如最高容许浓度和每日容许摄入量等。
2.实验动物
啮齿类,常用6-9周龄大鼠;
非啮齿类,常用6-12月龄Beagle 犬或猴。
健康、体重均一,雌性应未孕,动物雌雄各半。
当临床拟用于单性别时,可采用相应性别的动物。
每组动物的数量应能够满足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的需要。
一般大鼠可为雌、雄各10~30只,犬或者猴可为雌、雄各 3~6只。
6.给药剂量 三个剂量组:高、中、低+空白组
低剂量组原则上应高于动物药效学试验的等效
剂量或预期的临床治疗剂量的等效剂量。高剂量
组原则上应使动物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甚至可
引起少量动物死亡(对于毒性较小的中药,可尽
量采用最大给药量)。在高、低剂量之间至少应
再设一个中剂量组。
Biological Response
规格等;
(5)实验条件:实验时间、室温、动物饲养
环境(种名、合格证号)、恒温条件等;
(6)实验方法及步骤:动物麻醉、固定、分
组、染毒剂量和途径、测量方法等; (7)实验指标:名称、单位、数值及不同时 间的变化、实验方法或主要仪器等; (8)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的整理、统计方
法与结果等。
二、长期毒性试验的基本目的
1.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 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 系、可逆性等 2.预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 剂量范围(下图)
Biological Response
FEL: Frank Effect Level
LOAEL: Lowest Observable Adverse Effect Level NOAEL:No Observable Adverse Effect Level LOEL: Lowest Observable Effect Level NOEL: No Observable Effect Level Log[Dose]
通常实验记录的项目和内容为: (1)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者;
(2)受试对象:动物种类、品系、编号、体重、
性别、健康状况、饲料、离体器官名称等; (3)实验药物或试剂:名称、来源(生产厂)、 剂型、批号、规格、含量、浓度、给药体积、给 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间隔、疗程等;
(4)实验仪器:主要仪器名称、生产厂、型号、
3.推测受试物重复给药的临床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 4.提示临床试验中需重点监测的指标 5.其它
毒作用的敏感检测指标和生物学标志
毒作用机制研究
受试物的毒物动力学和代谢研究
中毒的解救措施
三、长期毒性动物实验设计内容
1.受试物 长期毒性试验的受试物应能充分代表临床试 验受试物和上市药品,因此受试物应采用制备工 艺稳定、符合临床试用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一 般用中试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 号含量(或规格) 、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
其它的注意事项:
1.适应期:啮齿:5-7天,非啮齿:1-2周 2.一般观察:每周称量一次大鼠体重和饲料消耗,进 行大鼠的一般情况观察,包括:外观体征(毛色、皮 肤、腹胀、消瘦、)、行为活动(抽搐、共济失 调、)、腺体分泌(眼、鼻、耳、生殖器)、呼吸 (呼吸减慢、呼吸急促)、排泄物(颜色、形状)和 死亡情况(死亡时间、死亡前反应)以及死亡时间分 布。 3.长期毒性试验应在给药结束时留存部分动物进行恢 复期观察,以了解 毒性反应的可逆程度和可能出现的延迟性毒性反应。 根据毒性反应的情况确定恢复期。一般半个月。
4、体温、眼科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检查
非啮齿类动物还应进行体温、眼科检查、尿液 检查、心电图检查等。见表3 表3 非啮齿类动物尿液分析指标 非啮齿类动物尿液分析指标 ●尿液外观 ●pH值 ●尿蛋白 ●尿胆原 ●潜血 ●比重 ●尿糖 ●尿胆红素 ●酮体 ●白细胞
5、系统尸解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5.1脏器系数 应对脏器进行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脏器 系数=脏器湿重/动物总体重,具体见表4 表4长期毒性试验中需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的器官 长期毒性试验中需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的器官 ●脑 ●肝脏 ●脾脏 ●肾上腺 ●睾丸 ●子宫 ●心脏 ●肺脏 ●肾脏 ●胸腺 ●附睾 ●卵巢
3.给药方式 原则上应与临床拟用药途径相同。如选择其他 的给药途径,应说明理由 4.给药频率 原则上应每天给药, 且每天给药时间相同。 试验周期长 (3个月或以上)者,也可采取每周 给药6天。特殊类型的受试物由于其毒性特点和 临床给药方案等原因,应根据具体药物的特点设
计给药频率
5.给药期限
根据药物的给药疗程确定给药期限: 单次给药:2周 ≤2周 1个月 ≤1个月 1或3个月 ≤3个月 3或6个月 ≤6个月 6或9个月 >6个月 6或9个月
表1血液学指标
血液学指标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容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度 ●网织红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血红蛋白 ●平均红细胞容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 ●凝血酶原时间
3.血液生化检查 见表2
表2血液生化学指标
血液生化学指标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尿素氮 ●总蛋白 ●血糖 ●总胆固醇 ●钠离子浓度 ●氯离子浓度 ●丙氨酸转氨酶 ●γ -谷氨酰转移酶(非啮齿类动物) ●肌酐 ●白蛋白 ●总胆红素 ●甘油三酯 ●钾离子浓度 ●肌酸磷酸激酶
一、试验设计遵循三原则
1.对照原则 在动物实验中,要求相比较的各组间动物的种类、 性别、年龄、体重等尽可能地一致。对照组与实
验组同等重要,两组的动物数应相等。
(1)空白对照:又称正常对照 (2)标准对照:又称有效对照或阳性对照 (3)组间对照:
(4)自身对照:
2.重复原则 (1)足够的实验样本数: (2)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3.随机原则 为了减少个体差异这种非处理因素的干 扰,应于实验前将实验动物依统计学原则 进行随机分组,以此达到尽可能降低非处 理因素的混杂效应,从而提高每组动物间 均衡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