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内存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计算机内存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内存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内存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内存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内存是电子数字计算机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器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程序运行和数据处理所需要的临时存储器。

计算机内存具有重要的工作原理,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内存的工作原理。

一、内存的基本概念内存是指计算机中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的一种半导体存储器件。

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

内存的速度非常快,读写速度可以达到几 ns 的级别,比硬盘等外存储器要快得多。

在计算机系统中,内存和处理器一起协同工作,完成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内存通常分为两种: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和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

RAM 可以读写,用于存储临时数据和程序;而 ROM 只能读取,里面存储的数据通常是程序的固化(固定)内容。

二、内存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内存主要工作原理是基于存储器元件的物理特性,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具体来说,内存的存储元件可以看做是由大量的存储单元组成的一个数组,每个单元都可以存储一定的位数,比如 8 个二进制位(即 1 字节)。

在计算机内存中,每一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这个地址可以用来定位并访问存储单元中的数据。

例如,一个地址为 0x100 的存储单元,就表示内存中的一个存储单元,该单元的地址为 0x100,可以存储一段数据,通过读写该地址所指向的存储单元,可以实现对数据的读取和修改。

内存的运作过程主要包括读取和写入两个过程:1. 读取过程内存的读取过程就是将数据从内存中读出来并传输到CPU 中去。

具体来说,CPU 会将要读取的地址信息发送到内存中,内存根据这个地址找到相应的存储单元,并将该单元中的数据读取出来,然后将数据传输给 CPU,供 CPU 进一步处理。

2. 写入过程内存的写入过程包括将CPU中的数据写入到内存,并对内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介绍电脑内存的运行原理

介绍电脑内存的运行原理

介绍电脑内存的运行原理电脑内存是计算机中一种重要的硬件组件,它的作用是存储计算机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在我们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遇到内存不足的问题,因此了解电脑内存的运行原理对我们解决问题和提高电脑性能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介绍电脑内存的运行原理。

一、内存的基本概念内存是计算机中的一种存储设备,它与硬盘、固态硬盘等存储设备不同,内存的访问速度非常快,但容量相对较小。

内存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存储,每个字节都对应一个地址,通过地址可以快速访问内存中存储的数据。

二、内存的结构内存可以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唯一的地址。

在计算机中,内存单元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物理内存、虚拟内存和缓存等。

1. 物理内存物理内存是指计算机实际安装的内存条。

它由一组存储芯片组成,每个存储芯片包含多个内存单元。

物理内存的大小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性能,较大的物理内存可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并发处理能力。

2. 虚拟内存虚拟内存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而引入的概念。

它通过将部分数据从物理内存转换为存储在硬盘上的文件,从而将内存空间扩展到硬盘上,以满足程序运行的需要。

虚拟内存的实现主要依靠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功能。

3. 缓存缓存是一种速度更快、容量较小的存储设备,它用于临时存储计算机频繁访问的数据。

计算机中的缓存分为多级,包括一级缓存、二级缓存等。

缓存的存在可以提高内存的访问速度,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

三、内存的读写操作计算机内存的读写操作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基本操作之一,内存的读写操作由CPU控制。

在进行读写操作时,CPU通过内存控制器向内存发送相应的指令和地址,并根据需要进行读取或写入操作。

1. 内存的读操作在进行内存读操作时,CPU首先将要读取的内存地址发送给内存控制器,内存控制器根据地址找到对应的内存单元,并将存储在该单元中的数据发送给CPU。

CPU在接收到数据后,可以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

2. 内存的写操作内存的写操作与读操作类似,CPU首先将要写入的数据和地址发送给内存控制器,内存控制器将数据写入指定的内存单元。

内存的工作原理及时序介绍

内存的工作原理及时序介绍

内存的工作原理及时序介绍时序及相关概念以下我把时序分为两部分,只是为了下文介绍起来作为归类,非官方分类方法。

第一时序:CL-tRCD-tRP-tRAS-CR,就是我们常说的5个主要时序。

第二时序:(包含所有XMP时序)在讲时序之前,我想先让大家明白一些概念。

内存时钟信号是方波,DDR内存在时钟信号上升和下降时各进行一次数据传输,所以会有等效两倍传输率的关系。

例如DDR3-1333的实际工作频率是666.7MHz,每秒传输数据666.7*2=1333百万次,即1333MT/s,也就是我们说的等效频率1333MHz,再由每条内存位宽是64bit,那么它的带宽就是:1333MT/s*64bit/8(8bit是一字节)=10667MB/s。

所谓时序,就是内存的时钟周期数值,脉冲信号经过上升再下降,到下一次上升之前叫做一个时钟周期,随着内存频率提升,这个周期会变短。

例如CL9的意思就是CL这个操作的时间是9个时钟周期。

另外还要搞清楚一些基本术语:Cell:颗粒中的一个数据存储单元叫做一个Cell,由一个电容和一个N沟道MOSFET组成。

Bank:8bit的内存颗粒,一个颗粒叫做一个bank,4bit的颗粒,正反两个颗粒合起来叫做一个bank。

一根内存是64bit,如果是单面就是8个8bit颗粒,如果是双面,那就是16个4bit的颗粒分别在两面,不算ECC颗粒。

Rank:内存PCB的一面所有颗粒叫做一个rank,目前在Unbuffered台式机内存上,通常一面是8个颗粒,所以单面内存就是1个rank,8个bank,双面内存就是2个rank,8个bank。

Bank与rank的定义是SPD信息的一部分,在AIDA64中SPD一栏可以看到。

DIMM:指一条可传输64bit数据的内存PCB,也就是内存颗粒的载体,算上ECC芯片,一条DIMM PCB最多可以容纳18个芯片。

第一时序CAS Latency(CL):CAS即Column Address Strobe,列地址信号,它定义了在读取命令发出后到数据读出到IO接口的间隔时间。

DRAM原理详解

DRAM原理详解

内存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是每个PC用户都非常清楚的,所以很多朋友趁着现在的内存价格很低纷纷扩容了内存,希望借此来得到更高的性能。

不过现在市场是多种内存类型并存的,SDRAM、DDR SDRAM、RDRAM等等,如果你使用的还是非常古老的系统,可能还需要EDO DRAM、FP DRAM(块页)等现在不是很常见的内存。

虽然RAM的类型非常的多,但是这些内存在实现的机理方面还是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本文的将会分为几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主要介绍SRAM和异步DRAM (asynchronous DRAM),在以后的章节中会对于实现机理更加复杂的FP、EDO和SDRAM 进行介绍,当然还会包括RDRAM和SGRAM等等。

对于其中同你的观点相悖的地方,欢迎大家一起进行技术方面的探讨。

存储原理:为了便于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基本的理解本文,所以我先来介绍一下很多用户都知道的东西。

RAM主要的作用就是存储代码和数据供CPU在需要的时候调用。

但是这些数据并不是像用袋子盛米那么简单,更像是图书馆中用有格子的书架存放书籍一样,不但要放进去还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准确的调用出来,虽然都是书但是每本书是不同的。

对于RAM等存储器来说也是一样的,虽然存储的都是代表0和1的代码,但是不同的组合就是不同的数据。

让我们重新回到书和书架上来,如果有一个书架上有10行和10列格子(每行和每列都有0-9的编号),有100本书要存放在里面,那么我们使用一个行的编号+一个列的编号就能确定某一本书的位置。

如果已知这本书的编号87,那么我们首先锁定第8行,然后找到第7列就能准确的找到这本书了。

在RAM存储器中也是利用了相似的原理。

现在让我们回到RAM存储器上,对于RAM存储器而言数据总线是用来传入数据或者传出数据的。

因为存储器中的存储空间是如果前面提到的存放图书的书架一样通过一定的规则定义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规则来把数据存放到存储器上相应的位置,而进行这种定位的工作就要依靠地址总线来实现了。

计算机内存条 工作原理

计算机内存条 工作原理

计算机内存条工作原理计算机内存条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内存条是计算机中一种重要的存储设备,它用于暂时存储和访问数据。

在计算机中,内存条起着暂时存储数据的作用,可以将数据快速读取和写入,从而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内存条的工作原理。

一、内存条的结构计算机内存条通常由一系列的存储单元组成,每一个存储单元都可以存储一个数据位。

每一个存储单元由一个电容和一个晶体管组成。

电容用于存储数据,晶体管用于控制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二、内存条的工作原理1. 读取数据当计算机需要读取内存中的数据时,首先会发送一个读取指令到内存控制芯片。

内存控制芯片会根据指令的地址信息,将需要读取的数据位从内存中选中。

然后,内存控制芯片会将选中的数据位的电容充电或者放电,根据电容的充放电状态来表示数据的0或者1。

最后,内存控制芯片将读取的数据传送给计算机的其他部件。

2. 写入数据当计算机需要向内存中写入数据时,首先会发送一个写入指令到内存控制芯片。

内存控制芯片会根据指令的地址信息,将需要写入的数据位从内存中选中。

然后,内存控制芯片会根据数据的0或者1状态,控制电容的充电或者放电,从而改变电容的充放电状态,实现数据的写入。

写入完成后,内存控制芯片会发送一个完成信号给计算机的其他部件。

3. 刷新数据内存条中的电容是通过电荷来存储数据的,然而电容的电荷会逐渐泄漏。

为了保持数据的稳定性,内存条需要定期刷新数据。

内存控制芯片会发送一个刷新指令到内存条中的所有存储单元,重新充电或者放电电容,以保持数据的正确性。

4. 访问速度内存条的访问速度是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内存条的访问速度受到内存控制芯片和内存条本身的影响。

内存控制芯片的性能决定了读取和写入数据的速度,而内存条本身的性能则决定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因此,选择高性能的内存控制芯片和内存条对于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性能非常重要。

5. 内存容量内存条的容量决定了计算机可以存储的数据量。

DRAM的发展

DRAM的发展

DRAM的发展概述: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内存类型,被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服务器、挪移设备等各种计算设备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DRAM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DRAM的历史发展:1. 早期DRAM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IBM公司的研究人员发明了第一款DRAM芯片,其存储容量为1K位。

这标志着DRAM技术的诞生,为计算机存储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2. 发展阶段:1970年代,DRAM技术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首先是DRAM存储容量的不断增加,从最初的几千位增加到了几十万位。

其次是DRAM存取时间的缩短,使得数据读写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DRAM芯片的集成度也不断提高,从单片集成到多片集成,进一步提高了存储容量和性能。

3. 现代DRAM的发展:进入21世纪,DRAM技术继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首先是DRAM存储容量的大幅增加,从几百兆字节增加到了数十兆字节。

其次是DRAM的能耗和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得DRAM成为了主流的计算机内存选择。

此外,DRAM的数据传输速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

二、DRAM的技术特点:1. 存储原理:DRAM采用电容存储原理,每一个存储单元由一个电容和一个开关构成,电容的充电状态表示存储的数据。

2. 数据刷新:由于电容会逐渐漏电,因此DRAM需要定期进行数据刷新,以保持数据的正确性。

数据刷新会带来额外的延迟,影响DRAM的访问速度。

3. 存取时间:DRAM的存取时间通常比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要长,这是由于DRAM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行选通、列选通等操作才干读取或者写入数据。

4. 容量和集成度:DRAM的存储容量和集成度不断增加,目前已经发展到了数十兆字节的级别。

高集成度的DRAM芯片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更大的存储容量。

5. 数据传输速率:现代DRAM的数据传输速率已经达到了几千兆字节每秒的级别,可以满足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处理的需求。

详解内存(RAM,SRAM,SDRAM)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

详解内存(RAM,SRAM,SDRAM)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

详解内存(RAM,SRAM,SDRAM)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csrwzt/blog/item/7ec462ef44e87fe9cf1b3e6f.html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是每个PC 用户都非常清楚的,所以很多朋友趁着现在的内存价格很低纷纷扩容了内存,希望借此来得到更高的性能。

不过现在市场是多种内存类型并存的,SDRAM、DDR SDRAM、RDRAM等等,如果你使用的还是非常古老的系统,可能还需要EDO DRAM、FP DRAM(块页)等现在不是很常见的内存。

虽然RAM的类型非常的多,但是这些内存在实现的机理方面还是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本文的将会分为几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主要介绍SRAM和异步DRAM(asynchronous DRAM),在以后的章节中会对于实现机理更加复杂的FP、EDO和SDRAM进行介绍,当然还会包括RDRAM和SGRAM等等。

对于其中同你的观点相悖的地方,欢迎大家一起进行技术方面的探讨。

存储原理:为了便于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基本的理解本文,所以我先来介绍一下很多用户都知道的东西。

RAM主要的作用就是存储代码和数据供CPU在需要的时候调用。

但是这些数据并不是像用袋子盛米那么简单,更像是图书馆中用有格子的书架存放书籍一样,不但要放进去还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准确的调用出来,虽然都是书但是每本书是不同的。

对于RAM等存储器来说也是一样的,虽然存储的都是代表0和1的代码,但是不同的组合就是不同的数据。

让我们重新回到书和书架上来,如果有一个书架上有10行和10列格子(每行和每列都有0-9的编号),有100本书要存放在里面,那么我们使用一个行的编号+一个列的编号就能确定某一本书的位置。

如果已知这本书的编号87,那么我们首先锁定第8行,然后找到第7列就能准确的找到这本书了。

在RAM 存储器中也是利用了相似的原理。

现在让我们回到RAM存储器上,对于RAM存储器而言数据总线是用来传入数据或者传出数据的。

ddr工作原理与时序

ddr工作原理与时序

ddr工作原理与时序
DDR(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速率)是一种现代的动态随
机存取存储器(DRAM)的接口标准,它具有高带宽、高存
储密度和低功耗等特点。

DDR内部工作原理和时序如下:
工作原理:
1. 内存芯片初始时处于“等待指令”的状态,等待控制器发送读写指令。

2. 控制器向内存芯片发送读或写指令,并同时传输地址信息。

3. 内存芯片接收到指令和地址后,开始进行操作(读取或写入数据),并将结果通过数据线传输给控制器。

时序:
1. 内存芯片上电复位后,需要一定的初始化时间来使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这个时间称为Power On Reset(POR)时间。

2. 初始化完成后,内存芯片开始从控制器接收和发送数据。

DDR在每个时钟周期内进行一次数据传输,一个时钟周期称
为一个Bus Clock周期。

3. 周期开始时,控制器向内存芯片发送指令,同时传输地址信息。

这个阶段称为命令和地址传输阶段(Command/Address Transfer Phase)。

4. 在下一个时钟周期,内存芯片进行操作(读取或写入数据),并将结果通过数据线传输给控制器。

这个阶段称为数据传输阶段(Data Transfer Phase)。

5. 所有数据传输完成后,内存芯片等待下一次指令。

DDR的主要特点是在一个Bus Clock周期内进行两次数据传输,
即上升沿和下降沿都传输一次数据,从而达到双倍数据速率的效果。

同时,DDR还采用了预取和乱序传输等技术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DDR的基本原理与工作过程

DDR的基本原理与工作过程

DDR的基本原理与工作过程DDR(Double Data Rate)是一种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技术,现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中。

DDR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1.内存芯片的结构:DDR内存芯片由多个内存芯片组成,每个内存芯片由多个内存单元组成。

每个内存单元都是一个存储位,能够存储一个位(0或者1)的信息。

内存芯片还包含了控制线路、地址线路和数据线路等组成部分。

2.读操作:当计算机系统需要从DDR内存中读取数据时,首先需要提供读取的目标位置地址。

控制线路会将读取命令发给DDR内存芯片,并通过地址线路将目标位置地址传递给芯片。

接着,DDR内存芯片将目标位置地址和其它必要信息解码,找到正确的内存单元。

然后,芯片将需要读取的数据通过数据线路传递给计算机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DDR内存采用双倍数据率传输,即在每个时钟周期里可以传输两个数据。

3.写操作:当计算机系统需要向DDR内存中写入数据时,首先需要提供写入的目标位置地址和待写入的数据。

与读取操作类似,控制线路会将写入命令发给DDR内存芯片,并通过地址线路将目标位置地址传递给芯片。

接着,芯片将目标位置地址和其它必要信息解码,找到正确的内存单元。

然后,芯片将待写入的数据通过数据线路传递给内存单元,并进行存储。

4.刷新操作:由于DDR内存是一种动态存储器,内存单元中存储的数据会随时间流失。

为了防止数据丢失,DDR内存需要定期进行刷新。

刷新操作是指将内存单元中的数据读出,然后再重新写入同样的数据,以延长数据的存储时间。

内存控制器会周期性地发送刷新命令给DDR内存芯片,然后芯片会按照指令执行刷新操作。

5.数据预取和写反馈:为了提高内存访问效率,DDR内存还引入了数据预取和写反馈的技术。

数据预取是指内存芯片在读取数据时,会将相邻位置的数据也同时读取出来,并存储在内存缓冲区中。

当计算机系统需要读取下一个数据时,如果该数据刚好在内存缓冲区中,就可以直接从缓冲区读取,而无需再次访问内存。

计算机内存条 工作原理

计算机内存条 工作原理

计算机内存条工作原理计算机内存条工作原理计算机内存条是计算机中重要的硬件组件之一,用于存储和访问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它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器,能够在计算机运行时快速读取和写入数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内存条的工作原理。

一、内存条的基本结构计算机内存条通常由一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芯片组成,这些芯片被安装在一个电路板上。

每个DRAM芯片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一个位(0或1)。

这些存储单元按矩阵形式排列,每个单元通过一个地址进行访问。

二、内存条的工作原理1. 读取数据当计算机需要读取内存中的数据时,首先会将数据的地址发送到内存控制器。

内存控制器会解码地址,并将其发送到相应的DRAM芯片。

DRAM芯片根据地址找到对应的存储单元,并将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读取出来。

读取的数据通过数据总线传输到内存控制器,然后再传输到计算机的处理器或其他设备。

2. 写入数据当计算机需要将数据写入内存时,首先会将数据和地址发送到内存控制器。

内存控制器将地址发送到相应的DRAM芯片,并将数据写入到对应的存储单元中。

写入的数据通过数据总线传输到内存控制器,然后再传输到DRAM芯片。

3. 刷新操作DRAM芯片中的存储单元是有限的,数据需要定期刷新以保持其有效性。

在DRAM芯片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电容器来存储数据,电容器会逐渐丧失电荷,导致数据丢失。

为了防止数据丢失,DRAM芯片需要定期刷新电容器中的电荷。

内存控制器会发送刷新命令给DRAM芯片,使其刷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

4. 内存条的速度和容量内存条的速度通常以时钟速度来表示,例如DDR4-3200。

时钟速度越高,内存条的读写速度越快。

内存条的容量通常以GB(千兆字节)为单位,例如8GB、16GB等。

内存条的容量决定了计算机可以同时存储和处理的数据量。

5. 内存条的类型目前常见的内存条类型有DDR3、DDR4等。

不同类型的内存条在工作电压、传输速度和时序等方面有所不同。

内存发展历史

内存发展历史

在80286主板发布之前,内存并没有被世人所重视,这个时候的内存是直接固化在主板上,而且容量只有64 ~256KB,对于当时PC所运行的工作程序来说,这种内存的性能以及容量足以满足当时软件程序的处理需要。不过随着软件程序和新一代80286硬件平台的出现,程序和硬件对内存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速度并扩大容量,内存必须以独立的封装形式出现,因而诞生了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内存条”概念。
1.jpg (52.1 KB)
2009-4-24 10:43
图3,72pin SIMM内存
小帖士:72线的SIMM内存引进了一个FP DRAM(又叫快页内存),在386时代很流行。因为DRAM需要恒电流以保存信息,一旦断电,信息即丢失,其刷新频率每秒钟可达几百次,但由于FP DRAM使用同一电路来存取数据,所以DRAM的存取时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导致了它的存取速度并不是很快。另外,在DRAM中,由于存储地址空间是按页排列,所以当访问某一页面时,切换到另一页面会占用CPU额外的时钟周期。
小帖士:内存(Random Access Memory,RAM)的主要功能是暂存数据及指令。我们可以同时写数据到RAM 内存,也可以从RAM 读取数据。由于内存历来都是系统中最大的性能瓶颈之一,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内存技术的改进甚至比CPU 以及其它技术更为令人激动。
二、开山鼻祖——SIMM 内存
引用 报告 回复 TOP
游戏周刊TPE团队:点评游戏得QB(每周有奖)
PCW_星X缘
网站管理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F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0:44 只看该作者
《QQ西游》任务创作大赛
5000QB+6位Q号等你拿四、一代经典——SDRAM 内存

DRAM的发展

DRAM的发展

DRAM的发展概述: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内存类型,用于存储和访问数据。

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早的SDRAM到现在的DDR4和DDR5。

本文将详细介绍DRAM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未来趋势。

一、DRAM的起源和发展历程DRAM最早浮现于1970年代,它是一种基于电容存储原理的内存技术。

最早的DRAM采用单电容和单晶体管的结构,每一个存储单元由一个电容和一个晶体管组成。

这种结构相比于之前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更加简单和经济,因此很快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DRAM逐渐进入了商业化阶段。

1980年代,DRAM的容量和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开始应用于个人电脑和工作站等计算机系统中。

1990年代,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成为主流,它引入了同步时钟信号,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和性能。

2000年代,DDR SDRAM(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逐渐取代了SDRAM,它在数据传输上实现了前沿沿技术,提供了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功耗。

二、DRAM的技术特点1. 存储单元结构:DRAM的存储单元由电容和晶体管组成。

电容用于存储数据,晶体管用于控制读写操作。

2. 容量和密度:DRAM的容量和密度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增加。

目前,单个DRAM芯片的容量可以达到数GB,而整个内存模块的容量可以达到数十GB。

3. 速度和带宽:DRAM的速度和带宽也在不断提升。

通过增加数据总线宽度和提高时钟频率,DRAM可以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高的带宽。

4. 刷新机制:DRAM的存储单元是由电容存储数据的,电容会逐渐漏电,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刷新操作来保持数据的正确性。

5. 电源需求:DRAM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因为电容存储的数据会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三、DRAM的未来趋势1. 容量和密度的增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DRAM的容量和密度将继续增加。

未来可能会浮现更高容量的DRAM芯片和内存模块,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

DRAM原理详解

DRAM原理详解

内存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是每个PC用户都非常清楚的,所以很多朋友趁着现在的内存价格很低纷纷扩容了内存,希望借此来得到更高的性能。

不过现在市场是多种内存类型并存的,SDRAM、DDR SDRAM、RDRAM等等,如果你使用的还是非常古老的系统,可能还需要EDO DRAM、FP DRAM(块页)等现在不是很常见的内存。

虽然RAM的类型非常的多,但是这些内存在实现的机理方面还是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本文的将会分为几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主要介绍SRAM和异步DRAM (asynchronous DRAM),在以后的章节中会对于实现机理更加复杂的FP、EDO和SDRAM 进行介绍,当然还会包括RDRAM和SGRAM等等。

对于其中同你的观点相悖的地方,欢迎大家一起进行技术方面的探讨。

存储原理:为了便于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基本的理解本文,所以我先来介绍一下很多用户都知道的东西。

RAM主要的作用就是存储代码和数据供CPU在需要的时候调用。

但是这些数据并不是像用袋子盛米那么简单,更像是图书馆中用有格子的书架存放书籍一样,不但要放进去还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准确的调用出来,虽然都是书但是每本书是不同的。

对于RAM等存储器来说也是一样的,虽然存储的都是代表0和1的代码,但是不同的组合就是不同的数据。

让我们重新回到书和书架上来,如果有一个书架上有10行和10列格子(每行和每列都有0-9的编号),有100本书要存放在里面,那么我们使用一个行的编号+一个列的编号就能确定某一本书的位置。

如果已知这本书的编号87,那么我们首先锁定第8行,然后找到第7列就能准确的找到这本书了。

在RAM存储器中也是利用了相似的原理。

现在让我们回到RAM存储器上,对于RAM存储器而言数据总线是用来传入数据或者传出数据的。

因为存储器中的存储空间是如果前面提到的存放图书的书架一样通过一定的规则定义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规则来把数据存放到存储器上相应的位置,而进行这种定位的工作就要依靠地址总线来实现了。

内存工作的原理

内存工作的原理

内存工作的原理
内存工作的原理可以简述如下:
1. 内存读取数据:当CPU需要读取数据时,首先会向内存控
制器发送读取请求。

内存控制器会根据地址总线上的地址信息,定位到需要读取的内存单元,并将其中存储的数据通过数据总线传输给CPU。

2. 内存写入数据:当CPU需要写入数据时,首先会向内存控
制器发送写入请求。

内存控制器会根据地址总线上的地址信息,定位到需要写入的内存单元,并将CPU中的数据通过数据总
线传输到内存。

3. 内存组织结构:内存通常按照字节进行组织,每个字节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

内存利用了通过二进制编码的地址来识别和访问数据。

4. 内存芯片:内存通常由多个芯片组成,每个芯片负责存储一部分数据。

常见的内存类型包括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和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5. 内存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中有多级缓存,以提高读取和写入效率。

内存层次结构从高速缓存到主存再到磁盘等存储介质,各级之间通过控制器进行数据传输。

6. 内存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内存的分配和释放。

它将物理内存划分成逻辑内存块,每个进程被分配一部分逻辑内存块,
并通过虚拟内存技术将逻辑内存映射到物理内存。

总结起来,内存工作的原理主要涉及内存读写、内存组织结构、内存芯片、内存层次结构和内存管理等方面。

内存(DRAM)的工作原理及时序介绍

内存(DRAM)的工作原理及时序介绍

内存(DRAM)的工作原理及时序介绍DRAM(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内存类型,它以其低成本和高密度而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DRAM的工作原理和时序。

DRAM是一种存储信息的半导体器件,它由一系列的存储单元组成。

每个存储单元通常由一个电容和一个开关组成,电容存储数据位的信息(0或1),而开关用于控制访问电容的操作。

DRAM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存储数据:当计算机开始写入数据时,DRAM控制器向DRAM芯片发送写入命令和数据信号。

DRAM芯片将数据存储在电容中,并将电压驱使电容充电或放电,以表示数据位的状态(0或1)。

2.刷新电容:由于电容会有漏电现象,DRAM芯片需要定期刷新电容以保持数据的有效性。

当计算机不在访问DRAM时,DRAM控制器会发送刷新命令,将电容充电至预定电压。

刷新过程会导致DRAM芯片无法响应读写请求,这被称为刷新周期。

3.访问数据:当计算机需要读取数据时,DRAM控制器向DRAM芯片发送读命令和地址等相关信息。

DRAM芯片根据地址定位并提供相应的数据信号。

读取的数据会传送到数据总线上,供计算机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DRAM的读写操作是不可同时进行的,因为它们共享同一个数据总线。

DRAM芯片会根据控制信号进行选择性地执行读写操作。

DRAM的时序是指控制信号的时序,即确定命令传输、地址传输和数据传输等操作的时间顺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DRAM时序信号以及它们的功能:1. RAS(Row Address Strobe):行地址选通信号,用于选择DRAM 芯片中的行(即数据块)。

2. CAS(Column Address Strobe):列地址选通信号,用于选择行内的列。

3. WE(Write Enable):写使能信号,用于启动写操作。

4. OE(Output Enable):输出使能信号,用于启动读操作。

5. CLK(Clock):时钟信号,用于同步DRAM芯片操作。

DDR工作原理与时序(详细且准确版----以DDR3为例)

DDR工作原理与时序(详细且准确版----以DDR3为例)

DDR工作原理与时序(详细且准确版----以DDR3为例)2015-07-08 by mbmlccking168一、内存工作流程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内存的大体结构工作流程,这样会比较容量理解这些参数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这部分的讲述运用DDR3的简化时序图DDR3的内部是一个存储阵列,将数据“填”进去,你可以它想象成一张表格,如下图所示。

和表格的检索原理一样,先指定一个行(Row),再指定一个列(Column),我们就可以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单元格,这就是内存芯片寻址的基本原理。

对于内存,这个单元格可称为存储单元,那么这个表格(存储阵列)就是逻辑Bank (Logical Bank,下面简称Bank)。

DDR3内部Bank示意图这是一个NXN的阵列,B代表Bank地址编号,C代表列地址编号,R代表行地址编号。

如果寻址命令是B1、R2、C6,就能确定地址是图中红格的位置。

目前DDR3内存芯片基本上都是8个Bank设计,也就是说一共有8个这样的“表格”。

寻址的流程也就是先指定Bank地址,再指定行地址,然后指列地址最终的确寻址单元。

目前DDR3系统而言,还存在物理Bank的概念,这是对内存子系统的一个相关术语,并不针对内存芯片。

内存为了保证CPU正常工作,必须一次传输完CPU 在一个传输周期内所需要的数据。

而CPU在一个传输周期能接受的数据容量就是CPU数据总线的位宽,单位是bit(位)。

控制内存与CPU之间数据交换的北桥芯片也因此将内存总线的数据位宽等同于CPU数据总线的位宽,这个位宽就称为物理Bank (Physical Bank,有的资料称之为Rank)的位宽。

目前这个位宽基本为64bit。

在实际工作中,Bank地址与相应的行地址是同时发出的,此时这个命令称之为“行激活”(Row Active)。

在此之后,将发送列地址寻址命令与具体的操作命令(是读还是写),这两个命令也是同时发出的,所以一般都会以“读/写命令”来表示列寻址。

DDR的基本原理与工作过程

DDR的基本原理与工作过程

DDR的基本原理与工作过程DDR(Double Data Rate)是一种计算机内存标准,它采用了特定的电路设计和信号传输方式来提高内存访问速度。

DDR内存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内存类型之一,其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1. 内存结构和组织:DDR内存由多个DRAM芯片组成,每个芯片通常有多个内部存储集合体,称为bank。

每个bank由多个行(row)和列(column)组成,行和列的交叉点称为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

2.时钟和数据总线:DDR内存的工作依赖于一个时钟信号和一组数据总线。

时钟信号提供了内存访问和数据传输的时序,数据总线用于读写操作。

3.数据传输方式:DDR内存采用并行传输方式,即每个时钟周期传输多个数据。

DDR内存通过在上升边和下降边两种时钟信号下传输数据,使数据传输速度翻倍,即提供了“双倍数据率”的特性。

4.写入过程:当处理器需要将数据写入DDR内存时,首先要发送写入命令给内存控制器。

然后,内存控制器将数据分割成多个数据块,并通过数据总线逐个传输给内存。

在传输过程中,内存控制器使用一个写入时序来控制数据的传输。

5.读取过程:当处理器需要从DDR内存中读取数据时,首先要发送读取命令给内存控制器,指定要读取的数据地址。

然后,内存控制器根据命令和地址信息,按照读取时序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并通过数据总线传输给处理器。

6.预取和刷新:DDR内存支持预取功能,即在读取数据时,内存控制器不仅读取所需的数据,还会自动预先读取一定数量的相邻数据,以提高内存访问效率。

此外,DDR内存还需要定期刷新操作,以保持存储的数据不丢失。

7.控制信号和时序:DDR内存的工作还涉及一组控制信号和时序,通过它们来控制内存的读写操作。

这些信号和时序包括命令信号(如写入命令、读取命令等)、地址信号(指定要读写的数据地址)、数据信号(传输数据的总线)、时钟信号(提供时序信息)、写入时序和读取时序等。

总结起来,DDR内存的工作过程包括内存结构和组织、时钟和数据总线、数据传输方式、写入过程、读取过程、预取和刷新、控制信号和时序等。

内存的发展历史

内存的发展历史

内存的发展历史作为PC不可缺少的重要核心部件——内存,它伴随着DIY硬件走过了多年历程。

从286时代的30pin SIMM内存、486时代的72pin SIMM 内存,到Pentium时代的EDODRAM内存、PII时代的SDRAM内存,到P4时代的DDR内存和目前9X5平台的DDR2内存。

内存从规格、技术、总线带宽等不断更新换代。

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内存的更新换代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其目的在于提高内存的带宽,以满足CPU不断攀升的带宽要求、避免成为高速CPU 运算的瓶颈。

那么,内存在PC领域有着怎样的精彩人生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内存发展的历史吧。

一、历史起源——内存条概念如果你细心的观察,显存(或缓存)在目前的DIY硬件上都很容易看到,显卡显存、硬盘或光驱的缓存大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性能,而寄存器也许是最能代表PC硬件设备离不开RAM的,的确如此,如果没有内存,那么PC将无法运转,所以内存自然成为DIY用户讨论的重点话题。

在刚刚开始的时候,PC上所使用的内存是一块块的IC,要让它能为PC服务,就必须将其焊接到主板上,但这也给后期维护带来的问题,因为一旦某一块内存IC坏了,就必须焊下来才能更换,由于焊接上去的IC不容易取下来,同时加上用户也不具备焊接知识(焊接需要掌握焊接技术,同时风险性也大),这似乎维修起来太麻烦。

因此,PC设计人员推出了模块化的条装内存,每一条上集成了多块内存IC,同时在主板上也设计相应的内存插槽,这样内存条就方便随意安装与拆卸了(如图1),内存的维修、升级都变得非常简单,这就是内存“条”的来源。

图1,内存条与内存槽的出现小帖士:内存(Random Access Memory,RAM)的主要功能是暂存数据及指令。

我们可以同时写数据到RAM 内存,也可以从RAM 读取数据。

由于内存历来都是系统中最大的性能瓶颈之一,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内存技术的改进甚至比CPU 以及其它技术更为令人激动。

内存的工作原理及时序介绍

内存的工作原理及时序介绍

内存的工作原理及时序介绍第一部分:工作原理DRAM基本组成内存是由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芯片组成的。

DRAM的内部结构可以说是PC芯片中最简单的,是由许多重复的“单元”——cell组成,每一个cell由一个电容和一个晶体管(一般是N沟道MOSFET)构成,电容可储存1bit数据量,充放电后电荷的多少(电势高低)分别对应二进制数据0和1。

由于电容会有漏电现象,因此过一段时间之后电荷会丢失,导致电势不足而丢失数据,因此必须经常进行充电保持电势,这个充电的动作叫做刷新,因此动态存储器具有刷新特性,这个刷新的操作一直要持续到数据改变或者断电。

而MOSFET则是控制电容充放电的开关。

DRAM由于结构简单,可以做到面积很小,存储容量很大。

内存地址内存中的cell按矩阵形排列,每一行和每一列都会有一个对应的行地址线路(正规叫法叫做word line)和列地址线路(正规叫法是bit line),每个具体的cell就挂接在这样的行地址线路和列地址线路上,对应一个唯一的行号和列号,把行号和列号组合在一起,就是内存的地址。

上图是Thaiphoon Burner的一个SPD dump,每个地址是一个字节。

不过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假设成只有一个bit,当成是一个简单的内存地址表,左边竖着的是行地址,上方横着的是列地址。

例如我们要找第七行、倒数第二列(地址为7E)的数据,它就只有一个对应的值:FD。

当然了,在内存的cell中,它只能是0或者1。

寻址数据要写入内存的一个cell,或者从内存中的一个cell读取数据,首先要完成对这个cell的寻址。

寻址的过程,首先是将需要操作的cell的对应行地址信号和列地址信号输入行/列地址缓冲器,然后先通过行解码器(Row Decoder)选择特定的行地址线路,以激活特定的行地址。

每一条行地址线路会与多条列地址线路和cell相连接,为了侦测列地址线路上微弱的激活信号,还需要一个额外的感应放大器(Sense Amplifier)放大这个信号。

理解计算机内存的工作原理

理解计算机内存的工作原理

理解计算机内存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内存是计算机中的核心组件之一,它承担着存储和读取数据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内存的工作原理,让我们一同来深入探索吧。

一、内存的定义与分类内存是指计算机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它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类型。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内部直接与中央处理器(CPU)相连的存储器,通常以RAM(Random Access Memory)的形式存在。

它具有读写速度快、容量相对较小以及易失性等特点。

主存储器可以被计算机的CPU直接访问和控制,是计算机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

辅助存储器则是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例如硬盘、光盘和闪存等。

它的容量较大、速度相对较慢,但可以永久保存数据。

二、内存的工作原理1. 存储单位与地址计算机内存的基本存储单位是字节(Byte)。

每个字节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称为地址。

通过地址,计算机可以准确地访问和操作内存中的数据。

2. 存储方式计算机内存是按字节进行组织和存储的,每个字节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

为了便于访问和管理,内存将字节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存储单元,称为内存单元或存储单元。

这些存储单元的容量通常为一个字节或者一个字(由多个字节组成)。

3. 存储层次结构计算机内存通常按照存储访问速度和价格的不同,分为多个层次结构,包括寄存器、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寄存器是靠近CPU的高速存储器,它的速度非常快,但容量较小。

寄存器用于存储CPU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和数据。

缓存是位于CPU与主存储器之间的快速存储器,用于提高对主存储器的访问速度。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的主要存储设备,它是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是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例如硬盘和光盘。

以上这些存储层次结构形成了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不同层次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一定的时间,数据越靠近CPU,则访问速度越快。

4. 存储器访问过程存储器的访问过程可以简单分为两步:地址译码和数据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内存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是每个PC用户都非常清楚的,所以很多朋友趁着现在的内存价格很低纷纷扩容了内存,希望借此来得到更高的性能。

不过现在市场是多种内存类型并存的,SDRAM、DDR SDRAM、RDRAM等等,如果你使用的还是非常古老的系统,可能还需要EDO DRAM、FP DRAM(块页)等现在不是很常见的内存。

虽然RAM的类型非常的多,但是这些内存在实现的机理方面还是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本文的将会分为几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主要介绍SRAM 和异步DRAM(asynchronous DRAM),在以后的章节中会对于实现机理更加复杂的FP、EDO和SDRAM进行介绍,当然还会包括RDRAM和SGRAM等等。

对于其中同你的观点相悖的地方,欢迎大家一起进行技术方面的探讨。

存储原理:为了便于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基本的理解本文,所以我先来介绍一下很多用户都知道的东西。

RAM主要的作用就是存储代码和数据供CPU在需要的时候调用。

但是这些数据并不是像用袋子盛米那么简单,更像是图书馆中用有格子的书架存放书籍一样,不但要放进去还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准确的调用出来,虽然都是书但是每本书是不同的。

对于RAM等存储器来说也是一样的,虽然存储的都是代表0和1的代码,但是不同的组合就是不同的数据。

让我们重新回到书和书架上来,如果有一个书架上有10行和10列格子(每行和每列都有0-9的编号),有100本书要存放在里面,那么我们使用一个行的编号+一个列的编号就能确定某一本书的位置。

如果已知这本书的编号87,那么我们首先锁定第8行,然后找到第7列就能准确的找到这本书了。

在RAM 存储器中也是利用了相似的原理。

现在让我们回到RAM存储器上,对于RAM存储器而言数据总线是用来传入数据或者传出数据的。

因为存储器中的存储空间是如果前面提到的存放图书的书架一样通过一定的规则定义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规则来把数据存放到存储器上相应的位置,而进行这种定位的工作就要依靠地址总线来实现了。

对于CPU来说,RAM就象是一条长长的有很多空格的细线,每个空格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与之相对应。

如果CPU想要从RAM中调用数据,它首先需要给地址总线发送地址数据定位要存取的数据,然后等待若干个时钟周期之后,数据总线就会把数据传输给CPU。

下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你很好的理解这个过程。

存储原理上图中的小园点代表RAM中的存储空间,每一个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线同它相连。

当地址解码器接收到地址总线送来的地址数据之后,它会根据这个数据定位CPU想要调用的数据所在的位置,然后数据总线就会把其中的数据传送到CPU。

上面所列举的例子中CPU在一行数据中每次知识存取一个字节的数据,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同的,通常CPU每次需要调用32bit或者是64bit的数据(这是根据不同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总线的位宽所决定的)。

如果数据总线是64bit的话,CPU就会在一个时间中存取8个字节的数据,因为每次还是存取1个字节的数据,64bit总线将不会显示出来任何的优势,women工作的效率将会降低很多。

从“线”到“矩阵”如果RAM对于CPU来说仅仅是一条“线”的话,还不能体现实际的运行情况。

因为如果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的话,在实际制造芯片的时候,会有很多实际的困难,特别是在需要设计大容量的RAM的时候。

所以,一种更好的能够降低成本的方法是让存储信息的“空格”排列为很多行--每个“空格”对应一个bit存储的位置。

这样,如果要存储1024bits的数据,那么你只要使用32x32的矩阵就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了。

很明显,一个32x32的矩阵比一个1024bit的行设备更紧凑,实现起来也更加容易。

请看下图:知道了RAM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就下面谈谈当存储字节的过程是怎样的:上面的示意图显示的也仅仅是最简单状态下的情况,也就是当内存条上仅仅只有一个RAM芯片的情况。

对于X86处理器,它通过地址总线发出一个具有22位二进制数字的地址编码--其中11位是行地址,另外11位是列地址,这是通过RAM地址接口进行分离的。

行地址解码器(row decoder)将会首先确定行地址,然后列地址解码器(column decoder)将会确定列地址,这样就能确定唯一的存储数据的位置,然后该数据就会通过RAM数据接口将数据传到数据总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RAM内部存储信息的矩阵并不是一个正方形的,也就是行和列的数目不是相同的--行的数目比列的数目少。

(后面我们在讨论DRAM的过程中会讲到为什么会这样)上面的示意图粗略的概括了一个基本的SRAM芯片是如何工作的。

SRAM是“static RAM(静态随机存储器)”的简称,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当数据被存入其中后不会消失(同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是不同,DRAM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停的刷新才能保持其中存储的数据)。

一个SRAM单元通常由4-6只晶体管组成,当这个SRAM单元被赋予0或者1的状态之后,它会保持这个状态直到下次被赋予新的状态或者断电之后才会更改或者消失。

SRAM的速度相对比较快,而且比较省电,但是存储1bit的信息需要4-6只晶体管制造成本太高了(DRAM 只要1只晶体管就可以实现)。

RAM芯片和SRAM芯片RAM芯片:前面的介绍都相对比较简单、抽象。

下面我们会结合实际的RAM芯片进行介绍。

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涉及到一个比较重要的技术:封装。

你应该听说过诸如30线SIMMS、72线SIMMS和168线DIMMS或者RIMMs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术语吧。

如果要解释这些术语之间的不同,就应该了解RAM的封装技术。

SRAM芯片:早期的SRAM芯片采用了20线双列直插(DIP:Dual Inline Package)封装技术,它们之所以具有这么多的针脚,是因为它们必须:每个地址信号都需要一根信号线;一根数据输入线和一根数据输出线部分控制线(Write Enable, Chip Select);线和电源线上图显示的是SRAM芯片,但是并不是下面示意图中的SRAM芯片,下面的是一个16K x 1-bit SRAM芯片的针脚功能示意图:A0-A13是地址输入信号引脚,CS是芯片选择引脚。

在一个实际的系统中,一定具有很多片SRAM芯片,所以需要选择究竟从那一片SRAM芯片中写入或者读取数据。

WE是写入启用引脚(如上表,在CS、WE上面的线我没有写入,表示低电平有效或者是逻辑0时有效):当SRAM得到一个地址之后,它需要知道进行什么操作,究竟是写入还是读取,WE就是告诉SRAM要写入数据。

Vcc是供电引脚。

Din是数据输入引脚。

Dout是数据输出引脚。

GND是接地引脚Output:Enable(OE):有的SRAM芯片中也有这个引脚,但是上面的图中并没有。

这个引脚同WE引脚的功能是相对的,它是让SRAM知道要进行读取操作而不是写入操作。

从Dout引脚读取1bit数据需要以下的步骤:SRAM读取操作:1)通过地址总线把要读取的bit的地址传送到相应的读取地址引脚(这个时候/WE引脚应该没有激活,所以SRAM知道它不应该执行写入操作)。

2)激活/CS选择该SRAM芯片。

3)激活/OE引脚让SRAM知道是读取操作。

第三步之后,要读取的数据就会从DOut引脚传输到数据总线。

怎么过程非常的简单吧?同样,写入1bit数据的过程也是非常的简单的。

SRAM写入操作:1)通过地址总线确定要写入信息的位置(确定/OE引脚没有被激活)。

2)通过数据总线将要写入的数据传输到Dout引脚。

3)激活/CS引脚选择SRAM芯片。

4)激活/WE引脚通知SRAM知道要尽心写入操作。

经过上面的四个步骤之后,需要写入的数据就已经放在了需要写入的地方。

DRAM芯片介绍现在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简单的SRAM芯片中进行读写操作的步骤了了,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普通的DRAM芯片的工作情况。

DRAM相对于SRAM来说更加复杂,因为在DRAM存储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对于存储的信息不停的刷新,这也是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

下面让我们看看DRAM芯片的针脚的作用。

最早、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款DRAM芯片是Intel在1979年发布的2188,这款芯片是16Kx1 DRAM 18线DIP封装。

“16K x 1”的部分意思告诉我们这款芯片可以存储16384个bit数据,在同一个时期可以同时进行1bit的读取或者写入操作。

(很抱歉找不到这款芯片的实物图片,只好自己简单的画了一个示意图)。

上面的示意图可以看出,DRAM和SRAM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

首先你会看到地址引脚从14根变为7根,那么这颗16K DRAM是如何完成同16K SRAM一样的工作的呢?答案很简单,DRAM通过DRAM接口把地址一分为二,然后利用两个连续的时钟周期传输地址数据。

这样就达到了使用一半的针脚实现同SGRAM同样的功能的目的,这种技术被称为多路技术(multiplexing)。

那么为什么好减少地址引脚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前面我们曾经介绍过,存储1bit的数据SRAM需要4-6个晶体管但是DRAM仅仅需要1个晶体管,那么这样同样容量的SRAM的体积比DRAM大至少4倍。

这样就意味着你没有足够空间安放同样数量的引脚(因为针脚并没有因此减少4倍)。

当然为了安装同样数量的针脚,也可以把芯片的体积加大,但是这样就提高芯片的生产成本和功耗,所以减少针脚数目也是必要的,对于现在的大容量DRAM芯片,多路寻址技术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了。

当然多路寻址技术也使得读写的过程更加复杂了,这样在设计的时候不仅仅DRAM芯片更加复杂了,DRAM接口也要更加复杂,在我们介绍DRAM读写过程之前,请大家看一张DRAM芯片内部结构示意图:在上面的示意图中,你可以看到在DRAM结构中相对于SRAM多了两个部分:由/RAS (Row AddressStrobe:行地址脉冲选通器)引脚控制的行地址门闩线路(Row Address Latch)和由/CAS(Column Address Strobe:列地址脉冲选通器)引脚控制的列地址门闩线路(Column Address Latch)。

DRAM读取过程:1)通过地址总线将行地址传输到地址引脚。

2)/RAS引脚被激活,这样行地址被传送到行地址门闩线路中。

3)行地址解码器根据接收到的数据选择相应的行。

4)/WE引脚被确定不被激活,所以DRAM知道它不会进行写入操作。

5)列地址通过地址总线传输到地址引脚。

6)/CAS引脚被激活,这样列地址被传送到行地址门闩线路中。

7)/CAS引脚同样还具有/OE引脚的功能,所以这个时候Dout 引脚知道需要向外输出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