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 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 “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 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 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 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 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小处不可随便
• 三、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
你这好小子!
古代有个穷书生,在自己门前 挂了一幅对联,上联写着:“二三 四五。”下联写着:“六七八九” 一个地方官经过此地,马上补上横 批,并派人送上钱粮。你能猜出横 批的内容吗?你有何感悟?
答案:缺衣(一)少食(十)
苏东坡写 《惠山烹小龙团》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做诗文的人从古籍 套用滥语全无新奇 中找辞藻、乞灵
再读全文,根据文意划分一下层次。
三层,除了最后一段是总结性的话语外,主体内容是两个部分。 一(1-5):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 二(6-7):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三(8) : 总结上文,说明在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的道理,并
灯谜:
秀才会餐
咬文嚼字
• 灯谜 • 谜面:秀才聚餐 • 谜底: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 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 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或者当众讲话 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文中义: 贬词褒用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 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文字与意味有关
调 整
文字与意境有关
为 什 么
达 到
艺
思
术
想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和 (正面)
怎
情
么
的 完
感 套语滥调全无新奇 样 美
(反面)
必须有谨严精神,不偷懒、不粗心
速读全文,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找出作者的中心 论点。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 (第三段)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上 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鲁迅《祝福》
品析生活用语
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上等男人怕老婆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中等男人爱老婆 《水浒传》谩骂性的话语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下等男人打老婆 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
倒涎!你这你这…… 《红楼梦》谩骂性的话语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
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
朴字见色。
—— 清· 沈德潜
• 比较引深 (课后练习三P44 ) • “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的关系矛盾吗?
该如何理解?
《咬文嚼字》—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学 习态度)—写 《不求甚解》—把握精神实质,不囿于表面 (学习方法)—读 二者同时具备,相辅相成
实例:
4、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5、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 乞灵
1、郭沫若改字
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你这没有骨气的人。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不好,“这”字带有贬义。
文字与情感有关
2、王若虚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
《早梅》
• 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下 拜.
• 是改为“一”字好,还是原来的”数”字好,一直存在着 歧见.有云:早开的梅花有几枝开放,写得很自然,也切题; 一棵树上的花在一夜开放时,不会只有一枝开,改为一枝 开,反而不真实.这样说没有错.问题在于:这样是否最充 分地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写的是“早梅”,而且是“昨晚” 才“开”,又是在“深雪”里,忽见一枝梅来“报春”,诗 人的喜悦感更强.如果是“千树万树梅花开”,人的感受 会完全不同,即令是“数枝”也不如“一枝”能更好地 表达出人的蓦见而喜、喜中有惊的心情.同时,用“一枝” 也更能显示出所咏的确是“早梅”.至于真实的问题,一 棵树上的梅花开得总是有迟有早, “一枝”先开并不见 得比“数枝”开就不真实.何况生活的真实不能与艺术
作业 思考
有一个乞丐,他面前的牌子上写 着:“本人自幼双目失明。”可乞 讨的效果很不好,一个诗人见到, 把他面前的牌子上的字改写为: “春天到了,可我什么也看不到。”
结果乞讨的效果非常好。
你百度文库道这是为什么吗?
品味括号内的语言: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 中有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 竹竿,(下端开了裂):她 分明已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五段)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 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 术的完美。(第八段)
速读全文
什么是“咬文嚼字”:
贬义褒用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文学是艰苦的事
(1897-1986),安徽桐 城人。现代美
学家、文艺理 论家。笔名孟 实、孟石。代 表作<<文艺心 理学>><<诗论 >><<谈美书简
>><<西方美学
史>>等。
快熟阅读最后一段,明确
①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说明了哪 些“道理”? ②每一个实例各从什么角度说明这些“道 理”?
实例:
1、郭沫若改字 2、王若虚改《史记》 3、韩愈改诗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 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 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 “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 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更形象生动。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 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 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 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 了一种浓浓的意境。
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所以,要
嚼咬 字文
达到艺术 的完美
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
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刻苦自励,推陈翻新,避免套板反应
拓展
一、请你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黄庭坚
四、月光静静地(滴、洒、流、泻)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
“泻”字写出了月光的清幽、明 净,又与“流水”配合,加强了流动 感。同时,衬托出作者希望借眼前之 景摆脱内心苦闷的思想感情。
古人的咬文嚼字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唐· 贾 岛
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 唐· 卢延让
提出对文学创作者的要求和期望。
分析思路:
从“郭沫若改字”入手,引入论 题(1、2) 以“王若虚改<<史记>>”与“韩愈改诗”的事例初步论证中心 论点(3、4、5)
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 ,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6、7)
水到渠成,加以总结(8)
文字与情感有关
推——冷寂场合 敲——热闹场合
文字与意境有关
4、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辨析: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 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大胆想象:
1、诗人所处环境:
月明风清,碧泉映月 2、诗中人物的活动:品荼、赏月
——《史记》李广射虎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 石也。
视之,石也。
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 失望 放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文字与意味有关
3、韩愈改诗
关于“推敲”的故事
“敲”一定比“推”好吗?(联想意境)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3、诗中人的情趣:
恬静幽闲、醉情山水 明确: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
写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写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谈风景:春花秋月 叙离别:灞桥柳岸 做专卖:端木遗风 铅字排印:付梓、杀青
套板反应 全无新奇
实例:
道理:
郭沫若改字
文字与情感有关
王若虚改《史记》 文字与意味有关
韩愈改诗
文字与意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