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
》教学设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 学生能力培养与提升 • 课程评价与反馈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咬文嚼字》在高中语文必修五中的地位
01
《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必修五中的一篇重要课文,属 于文化经典阅读系列。
跨学科知识链接
语言学与文学的关系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质、结构和发展规 律的学科,而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 术形式。在《咬文嚼字》中,不仅涉及 到了语言学中关于词义、语境等方面的 知识,还展现了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和 审美价值。通过跨学科知识链接,可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和拓展视 野。
VS
美学与文学的交叉点
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 音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 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 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网络教学平台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发布 教学资源、作业和测试等 ,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 学习和交流。
互动教学软件
使用互动教学软件,如课 堂互动系统、在线答题等 ,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 教学效果和质量。
最后,作者总结了“咬文嚼字”的意义和价 值,并呼吁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注重细节 ,仔细品味文字。
D
关键语句解读及赏析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句话在原文的基础 上增加了“这”字,使得语气更加强烈,表达了作者 对这些文人的极度愤怒和鄙视。同时,“这”字也起 到了强调作用,让读者更加关注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 和态度。
02
该课文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探讨了语言文字的 魅力和运用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2)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话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请你简要分析。
•明确: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 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鸣咽之声。照在青松 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字意, 描景象)“咽”、“冷”两字、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 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作用)
朱光潜“三此主义”:
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 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 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三、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 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谈立志》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中作者的基本观点。
2、在文中相关评论指导下,调动平时的阅 读体验,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增强文艺评 论能力 。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第1-2段)
你是没骨比气较的文以人下!语言
同一个句子改动之后有什 不带感情的判断陈述
么不同?
你这没骨气的无耻文人!
语气坚决感情强烈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你这贱人!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第3-4段)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 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 《史记》原句
‘轻风舞细柳,明月隐梅花。’
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 “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 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 明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 谷吟诵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谈谈你认为妙在何处?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 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 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 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 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 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的柔美。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2)
•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总结: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拓展延伸 2】
看下面这两句话的意味有什么区别
• 1,给我一支枪
• 2,给我一枪
• 1,船长没喝酒
在拓 展中 增加 趣味 性,引 起学 生兴 趣
• 2,船长今天没喝酒 贾岛推敲 朱先生举推敲的例子想说明什么道理?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 过桥分云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总结:字眼不同,意味不同 【拓展延伸 3】 • 试从意境及字词与整首诗的调和上来分析,看下面这首诗的空缺 中应该填“数”还是“一” • 早梅 齐己 •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 答案: 齐己原来用的是“数枝开”,郑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 己禅师不觉悦服:“我一字师也。
—— 唐· 贾 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 唐· 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 【作业布置】 片段训练:请写一个片段来赏析你所喜欢的语段,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 面分析。要求:重点突出,语句通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字数不少于
重难 点回 顾总 结,加 深印 象
再看 课文, 学生 自己
读《惠山烹小龙团》,说说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联想不同,意蕴不同 【拓展延伸 4】 《红楼梦》中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即暗示“原应叹息 ”,英 莲暗示应怜,甄士隐夫人的丫头娇杏,谐音“侥幸”,暗示她“偶为 一着错,便为人上人”,最后贵为贾雨村夫人的机遇。甄士隐意喻真 事隐去 ,贾雨村假语村言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千红一哭,万 艳同悲)群芳髓(群芳碎) 梨香院(离乡怨) 蘅芜院(恨无缘)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文中“咬文嚼字”的含义,概括总结课文观点,从作者的观点中获得启示,品味炼字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提出的“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主张,并将其运用于修改和创作练习中,培养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课文中发现疑点,培育质疑精神。
上面的这个例子选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40页。
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京派文学代表人物,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①作者无创作动机。②读者无新鲜真切的情趣。
8.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容易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
①套板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②遇事往深一层想。
9.最后一段文字中有哪些值得你吸收的东西?
A.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B.必须勤奋。C.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六、运用实践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则经过多次修改,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据洪迈《容斋续笔》)试说说为什么用“绿”字最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归纳概括文章所用材料,从而体会作者的观点。
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咬文嚼字”精神与方法的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培养学生掌握古诗炼字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技巧。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重点赏析第五段,从而体会作者的观点,课文中知识的课外转移——古诗炼字鉴赏题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古诗炼字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技巧。
四、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讲练结合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看课件上的2个句子,你能理解它们的含义吗?(1)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地铁里听到一个女孩大概是给男友打电话,“我已经到西直门了,你快出来往地铁站走。
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可见,文字真的是很有魅力,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学习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
(二)、复习上堂课内容:一、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文的1——4段,同学们看课件做下面这道题。
(板书:咬文嚼字朱光潜)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A.形容卖弄才学。
B.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B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 A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C )哪位同学说说你的答案。
全答对了。
请坐本课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回答得很准确,说明你上节课的听课效率很好!)都不是,那在本文中该如何理解呢?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1)“但是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咬文嚼字》公开课一等奖
《咬文嚼字》公开课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现代文阅读》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咬文嚼字》。
文章由著名文学家朱光潜在《文学评论》上发表,主要阐述了对文学作品中字词运用的严谨态度,强调文学写作与阅读中讲究文字运用的精确性和美感。
文章内容深入浅出,通过诸多实例,使读者认识到在文学创作中准确运用字词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细致入微的阅读能力,提高其文本分析与鉴赏水平。
3. 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学创作观,增强其写作的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文学创作中讲究字词运用准确性的原则。
难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实例阐述“咬文嚼字”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则趣味语文故事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概括文章主旨,然后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述思路。
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章,找出作者用以阐述“咬文嚼字”重要性的实例,并进行分析。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文章中的观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5. 实例演练: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实例,尝试自己写作,体会“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就文章中的某个实例,写一篇赏析文章,加深对“咬文嚼字”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旨:文学创作中讲究字词运用的准确性。
2. “咬文嚼字”的含义:对文学作品中字词的精细推敲和运用。
3.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提高文学作品的质量和阅读美感。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以文章中的一个实例为例,写一篇赏析文章,阐述作者如何通过精确的字词运用表达其观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趣味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其文本分析与鉴赏能力;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亲身体会“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2)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 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 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 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 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咬文咬报咬书,咬天下该咬文章 嚼字嚼词嚼句,嚼世上耐嚼文字
咬文嚼字
朱光潜
“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直指意义——燃烧体冒烟
联想意义——燃烧弹、鸦片烟榻、 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 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 玉生烟
联想意义 游离的 不确定的 难以控制的
独携天上小团月, 独携小龙团, 来试人间第二泉。 来试惠山泉。
红杏枝头春意浓
红杏枝头春意闹
“闹”将无“声”的景象着上有 “声”的意味。
春风又过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A、摇 映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B、舞 隐
C、扶 失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摇 舞(下中品) 扶(上品)
映 隐(下中品) 失(上品)
欣赏小故事
有一个乞丐,他面前的牌子上写 着:“本人自幼双目失明。”可乞 讨的效果很不好,一个诗人看到了, 把他面前牌子上的字改为“春天到 了,可我什么也看不到。”结果乞 讨的效果非常好。
月下 泉边 夜晚
品茶 赏月
独处清静 安享自然 怡然自乐
泉边
意 蕴 丰 品茶 富
独处清静
人物所处 的环境
人物所进 行的活动
表达出诗 人怎样的 情感
……
——
莲那我
花等打
的在江
开Hale Waihona Puke 南落节走里过《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归纳概括文章所用材料,从而体会作者的观点。
2、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3、“咬文嚼字”精神与方法的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培养学生掌握古诗炼字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技巧。
4、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人生态度。
【学习内容】一、复习上堂课内容:1、“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在本文中该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1——4段作者列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什么道理?二、合作探究:(课文第五段)1、思考:这一段举了什么例子?2、你认为用哪个字好?为什么?3、作者认为用哪个字更好,请找出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释。
4、与前面例子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三、欣赏品味,能力提高。
运用咬文嚼字这一标准,对下面的诗句进行赏析,学着朱光潜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来。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__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问题:比较下列词语:“到”“过”“入”“满”“绿”,哪一个更精彩,更生动?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题:“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问题: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4、牛刀小试下面我们就试着写一写,看下面的故事。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
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黄山谷:“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③! 心机、头脑 小李:其实我也没别的什么意思! 张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那我就收下了 小李:不客气不客气! (1)解释①②③的“意思”之意。
(2)说出划横线的句子的言外之意。
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的课后练 习 2、解释文中出现的成语
练
•小处不可随便
习
二、明末皇帝曾送给重臣洪承畴一副 对联以表彰他,后来洪承畴变节降清, 有人在此对联上各加一个虚词来讽刺 他。怎么加呢?
皇恩浩荡 (矣!)
臣节如山 (乎?)
三、阅读下面一段微型小说的片段, 回答问题。
晚上,小李提着礼品来到顶头上司张局长的 家里。
张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①? 目的、意图
全文结构思路
郭老改字
李广射虎 阅 读要
贾岛吟诗
引
咬
写 苏轼写诗
文 要 作 (正)
嚼
套板反应
字
结
(反)
达到艺术美
反 馈
一、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 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
“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
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 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 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 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5、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 确定与控制。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 义却难用,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 的,不易控制。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 以使意义含糊甚至支离(第六段)
6、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袭用套 语滥调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滑向套板反应 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 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第七段)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朱光潜【设计意图】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艺随笔,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对学生而言,阅读这种文体有一定的障碍,文字障碍,议论的逻辑障碍,文学等知识积累狭隘造成的理解障碍。
所以,我的教学是这样定位:一是学会阅读文艺评论一类文章的方法,“跳读------理清文章思路”,精读------理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把握认证的角度,鉴赏评价-----学会运用理论进行鉴赏分析;二是理解积累文艺评论的观点,提升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解读“嬛”:①xuān形容女子柔美、柔媚、轻盈的风采。
《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蔡伸【宋】堆枕乌云堕翠翘。
午梦惊回,满眼春娇。
嬛嬛一袅楚宫腰。
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
几度红窗,误认鸣镳。
断肠风月可怜宵。
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②huán 嫏嬛。
传说为天帝藏书之所,后泛指珍藏许多书籍的地方。
③qiong 孤独无兄弟之义。
闵予小子成王自称,遭家不造不善指遭凶丧,嬛嬛同“茕茕”在疚。
二.认识作者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三、粗读课文,把握论点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咬文嚼字”什么意思?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步骤:一、教学目标:1、分析鉴赏课文。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鉴赏课文三、教学方法⑴立足课本整体鉴赏⑵讨论法(3)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语: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三位作家在一起吃饭。
甲说:“吃在中国”。
乙说:“在中国吃”。
丙则长叹说:“在吃中国”。
“吃在中国”是主谓短语,说的是食文化在中国,“在中国吃”是偏正短语,其意是:想吃美食到中国去!“在吃中国”是动宾短语,作家感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针砭深刻。
这三位作家说的话字数相同,只是排序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
由此可见,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我们要咬文嚼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
(板书:文题+作者)(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解题、文体介绍(四)、阅读鉴赏课文 神形1郭沫若改字形3韩愈改诗形4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形2王若虚改《史记》形散而神聚形5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乞灵(五)、课堂小结: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咬文嚼字》这篇课文,了解到作者所强调的“咬文嚼字”不在是原本含义,作者赋予其新的意义,使这个词语贬词褒用了。
同时作者的谆谆教诲,也是要求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要努力做到“咬文嚼字”。
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联系。
所以我们在阅读中,品味语言,在其基础上品味语言背后的思想感情。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老鼠掉进书箱里打一词谜语
对对子
上联:咬书咬报咬刊,
咬天下该咬之错
下联:嚼字嚼词嚼句,
嚼世上耐嚼之文
幻灯片展示:
“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
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四、引申:
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
(1)你怎么了--怎么了,你
(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谈立志》
三、通读课文,分析课文观点:
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
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
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4)你什么意思?
我就那意思意思。
五、总结全文
六、练习:
乔安娜的添字练习《早梅》添字练习扩展句子练习
五、运用:
课堂口头作文练习:任选一词口头说一段话,要表达出主观感受。
1、太阳云天空校园人们小路
2、我树林飞鸟风
六、作业布置:
大家回去拿出自己期中考试的作文,咬一咬,嚼一嚼,让这一段精练,让它能与你的丰富的情感相吻合,避免因词害意。好不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各显其能——开讲啦
今天,我来讲! 独学 课前预习
合作 组长组织讨论,确定发言人,准备讲说。 组代表当众讲解,可采用各种方式。
展示 发言时间控制3分钟内
各显其能
例子 郭沫若改台词 王若虚改《史记》 贾岛斟酌“推敲” 苏东坡巧联想 套语滥调现象
观点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善用联想,蕴藉丰富 误用联想,俗滥下乘
瑟瑟其叶,随风□记忆。”(吹/摇/来)
请咬一咬,嚼一嚼,方框里填哪个字最有神韵,为什么?
摇:①风摇雨叶;②记忆摇曳(往事依依)
用词巧妙,蕴藉同,意味不同。
一笑了解之
甲:你的牙真好看! 乙:哦,假的。 甲:啊,真的假的? 乙:真的。 请问:牙是真的还是假的?
例2:王若虚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
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
石矣。
有发现错误而 惊讶的意味
有失望而放弃得 很斩截的意味
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 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例3:贾岛斟酌“推敲”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导入:
朱光潜
三个问题:
(1)什么是“咬文嚼字”? (2)为什么“咬文嚼字”? (3)怎样来“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是什么精神
(第八段)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 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他随处留心 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 惯。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 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 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1 2 3 4 故事导入
检查预习
合作探究
牛刀小试
故事导入
“左忠堂改字” 古人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吟安 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正是因为左忠堂的 咬文嚼字才使得曾国藩获得支持。古人 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着实令我们钦 佩。那么今人对待语言文字的运用又会 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今天让我们将借 助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 章来帮助我们学习如何恰当的使用语言 文字。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
滥用套语,全无新意。
1 2 3 4 故事导入
检查预习
合作探究
牛刀小试
例证五: “套板反应” 小学作文的必杀句
1、“同学们看着清洁的教室,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笑了……”(用于描写大扫除之 后)
2、“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来到了XX公园春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假山……” “在夕阳的余晖下,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XX,我会永远记得这快乐 而有意义的一天!”(为什么每次春游回来都要写周记?)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
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 视之,石也。
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 味
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1 2 3 4 故事导入
检查预习
合作探究
牛刀小试
例证二:拓展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 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 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上有 几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下清澈的 流水欢快地流向远方。
1 2 3 4 故事导入
检查预习
合作探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2024新版
通过对不同文字表达方式的对比, 凸显了咬文嚼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引导读者更加注重文字的细节和 内涵。
文章风格特点及魅力
严谨细致
文章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文字,体现了作者对语 言文字的敬畏和尊重,也展示了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和价 值。
深入浅出
文章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和方法, 既具有学术性又不失通俗性,使得读者能够轻松领略语言 文字的奥妙。
该课文作为一篇经典的文艺评论,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 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咬文嚼字》,学生可以了解到文学创作和文 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 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应该掌握课文中的基本文学常识 和阅读技巧,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中 的重点和难点。
问题驱动法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 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 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 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 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
01
课文朗读与角色扮演
通过朗读课文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01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 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 西方美学史》等。
02
本文写于1946年,后收入作者的散文集《谈文学》中。在20世纪40年代,朱光 潜在延安与毛泽东面谈,毛泽东希望他能用更多的事实来谈美学问题。作者尝试 用“咬文嚼字”的读书方法,来阐述“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 上‘推敲’”的观点。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C.形容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夺理或狡辩。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 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 和感情。
欣赏小故事:
有一个乞丐,他面前的牌子上写 着:“本人自幼双目失明。”可乞 讨的效果很不好,一个诗人见到, 把他面前的牌子上的字改写为: “ 春天到了,可我什么也看不到 ”结 果乞讨的效果非常好。
朱光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 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章所使用的论证 方法,学习议论文的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 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 字”的习惯。
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 朱光潜(1897-1986),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 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代 表作《文艺心理学》、 《诗论》、《谈美书 简》、《西方美学史》 (第一部系统论述西 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等。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 会精神实质) 。
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 的观点?
明确: ①郭沫若改字 ② 《水浒》《红楼梦》中的话语 ③王若虚改句 ④贾岛“推敲” ⑤“烟”字的意义 ⑥ 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 ⑦“套板反应”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 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认为作者是 随便举的例子么? 明确:这些例子不仅不是随便举的,而且 是用心选择的。从选材的内容来看,一方 面是关于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关联想意 义;从修改的效果来看,有成功的,也有 失败的。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2)
1绒绒的春草,直( )脚心。我一路 走,一路笑。
2老师一串串清晰的脚印,( )在弯 弯曲曲的小路上。
3“飞人”博尔特以令人( 冲过终点。
)的速度
从准确→生动: “生活的真” →“艺术的美”
咬文嚼字: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 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咬文嚼字
朱光潜
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 看不见。
朗读比较: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①。 暂去还来此,幽期 ②不负言。
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 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言:指期约。
炼字角度之一:格律音韵
↗声调特点 律诗讲究平仄↘
发音特点(开口、闭口)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
无论你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 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 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 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它类似的却很 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 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析:“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摇”“舞”这 类较露的动词不妥。下句中添“映”“隐”也欠妥帖。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 么显眼。
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
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 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 象,具有动态美。
形2王若虚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史记》李广射虎 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 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辨析明确:视之,石也。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 失望 放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咬文嚼字
甲说:“吃在中国”。 乙说:“在中国吃”。 丙则长叹:“在吃中国”。
咬文嚼字
朱光潜
一、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石,孟实,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
方
刘
姚 鼐
苞大
櫆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他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溅”和“惊”都是炼字。它们都
是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 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 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 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 了。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析:“扶”字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 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 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一个“失” 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 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析生活用语
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上等男人怕老婆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中等男人爱老婆 《水浒传》谩骂性的话语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下等男人打老婆 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
倒涎!你这你这…… 《红楼梦》谩骂性的话语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你这好小子!
古代有个穷书生,在自己门前 挂了一幅对联,上联写着:“二三 四五。”下联写着:“六七八九” 一个地方官经过此地,马上补上横 批,并派人送上钱粮。你能猜出横 批的内容吗?你有何感悟?
答案:缺衣(一)少食(十)
提出对文学创作者的要求和期望。
分析思路:
从“郭沫若改字”入手,引入论 题(1、2) 以“王若虚改<<史记>>”与“韩愈改诗”的事例初步论证中心 论点(3、4、5)
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 ,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6、7)
水到渠成,加以总结(8)
文字与情感有关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 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 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 “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 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更形象生动。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 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 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 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 了一种浓浓的意境。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
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
朴字见色。
—— 清· 沈德潜
• 比较引深 (课后练习三P44 ) • “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的关系矛盾吗?
该如何理解?
《咬文嚼字》—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学 习态度)—写 《不求甚解》—把握精神实质,不囿于表面 (学习方法)—读 二者同时具备,相辅相成
作业 思考
有一个乞丐,他面前的牌子上写 着:“本人自幼双目失明。”可乞 讨的效果很不好,一个诗人见到, 把他面前的牌子上的字改写为: “春天到了,可我什么也看不到。”
结果乞讨的效果非常好。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品味括号内的语言: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 中有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 竹竿,(下端开了裂):她 分明已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文字与意味有关
调 整
文字与意境有关
为 什 么
(正面)
怎
情
么
的 完
感 套语滥调全无新奇 样 美
(反面)
必须有谨严精神,不偷懒、不粗心
速读全文,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找出作者的中心 论点。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 (第三段)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上 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苏东坡写 《惠山烹小龙团》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做诗文的人从古籍 套用滥语全无新奇 中找辞藻、乞灵
再读全文,根据文意划分一下层次。
三层,除了最后一段是总结性的话语外,主体内容是两个部分。 一(1-5):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 二(6-7):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三(8) : 总结上文,说明在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的道理,并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 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 “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 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 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 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 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小处不可随便
• 三、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
(1897-1986),安徽桐 城人。现代美
学家、文艺理 论家。笔名孟 实、孟石。代 表作<<文艺心 理学>><<诗论 >><<谈美书简
>><<西方美学
史>>等。
快熟阅读最后一段,明确
①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说明了哪 些“道理”? ②每一个实例各从什么角度说明这些“道 理”?
实例:
1、郭沫若改字 2、王若虚改《史记》 3、韩愈改诗
推——冷寂场合 敲——热闹场合
文字与意境有关
4、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辨析: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 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大胆想象:
1、诗人所处环境:
月明风清,碧泉映月 2、诗中人物的活动:品荼、赏月
3、诗中人的情趣:
恬静幽闲、醉情山水 明确: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
写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写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谈风景:春花秋月 叙离别:灞桥柳岸 做专卖:端木遗风 铅字排印:付梓、杀青
套板反应 全无新奇
实例:
道理:
郭沫若改字
文字与情感有关
王若虚改《史记》 文字与意味有关
韩愈改诗
文字与意境有关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五段)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 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 术的完美。(第八段)
速读全文
什么是“咬文嚼字”:
贬义褒用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文学是艰苦的事
实例:
4、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5、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 乞灵
1、郭沫若改字
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你这没有骨气的人。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不好,“这”字带有贬义。
文字与情感有关
2、王若虚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
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所以,要
嚼咬 字文
达到艺术 的完美
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
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刻苦自励,推陈翻新,避免套板反应
拓展
一、请你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黄庭坚
灯谜:
秀才会餐
咬文嚼字
• 灯谜 • 谜面:秀才聚餐 • 谜底: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 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 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或者当众讲话 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文中义: 贬词褒用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 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早梅》
• 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下 拜.
• 是改为“一”字好,还是原来的”数”字好,一直存在着 歧见.有云:早开的梅花有几枝开放,写得很自然,也切题; 一棵树上的花在一夜开放时,不会只有一枝开,改为一枝 开,反而不真实.这样说没有错.问题在于:这样是否最充 分地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写的是“早梅”,而且是“昨晚” 才“开”,又是在“深雪”里,忽见一枝梅来“报春”,诗 人的喜悦感更强.如果是“千树万树梅花开”,人的感受 会完全不同,即令是“数枝”也不如“一枝”能更好地 表达出人的蓦见而喜、喜中有惊的心情.同时,用“一枝” 也更能显示出所咏的确是“早梅”.至于真实的问题,一 棵树上的梅花开得总是有迟有早, “一枝”先开并不见 得比“数枝”开就不真实.何况生活的真实不能与艺术
四、月光静静地(滴、洒、流、泻)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
“泻”字写出了月光的清幽、明 净,又与“流水”配合,加强了流动 感。同时,衬托出作者希望借眼前之 景摆脱内心苦闷的思想感情。
古人的咬文嚼字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唐· 贾 岛
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 唐· 卢延让
——《史记》李广射虎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 石也。
视之,石也。
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 失望 放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文字与意味有关
3、韩愈改诗
关于“推敲”的故事
“敲”一定比“推”好吗?(联想意境)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