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包括城市排水系统的过载、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城市洪涝灾害的增多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本技术指南旨在提供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导,让城市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2.海绵城市的基本原理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改变城市面貌和功能,实现雨水集蓄、渗透、净化和利用,以及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提升。
基本原则包括:自然与人工水系统的融合、城市水循环的平衡、多功能土地利用与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
3.雨水管理技术海绵城市的核心是雨水管理,其中主要的技术包括:雨水收集、雨水渗透、雨水回用和雨水净化。
雨水收集可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设施来实现,将雨水集中收集并进行储存;雨水渗透可以通过改善城市地表的透水性,如使用透水砖、草坪铺面等,将雨水渗入地下水层;雨水回用可以通过建设雨水利用设施,如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直接用于植物灌溉、厕所冲洗等;雨水净化可以通过建设雨水净化设施,如湿地、生物滤池等,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达到供生活用水或回灌地下水的要求。
4.绿色交通系统海绵城市需要建设绿色、低碳的交通系统,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技术包括: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有轨电车等,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提倡步行和骑行出行,改善城市步行和骑行环境;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安全、便捷的步行和骑行通道;鼓励电动车的使用,建设电动车充电设施等。
5.城市绿地系统海绵城市要注重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主要技术包括:合理规划城市绿地,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公园,恢复和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的植物,提高城市植被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建设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6.建筑节能技术海绵城市需要建设节能的建筑,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广州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指引(园林绿化)
2 术语
1 海绵城市 sponge city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
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 “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 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ement 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
9 植草沟 grassed swale 一类生态的地表排水方式,一般为依绿地或绿化带建设的浅沟,沟内种
植草等植物,通过下渗,植物的吸收、储存和过滤等原理净化和削减雨水径 流的工程设施。
10 雨水湿地 constructed wetland 以雨水过滤、净化和调蓄以及生态景观功能为主的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
控制设施。雨水湿地分为雨水表流湿地和雨水潜流湿地。
11 湿塘 wet pond 常年保持一定水域面积且具有拦截、临时续存径流雨水,并通过限制最
大流量的排水口慢慢将其引入雨水排放系统或受纳水体的低洼区。
12 蓄水池 impounding reservoir 具有雨水储存功能和防渗作用的集蓄利用设施,同时也具有削减峰值流
量的作用。
13 雨水罐 rainwater tank 也称雨水桶,为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集蓄利用设施。
14 生态驳岸 ecological embankment 又称自然堤岸,是利用自然条件或通过自然修复,达到生态系统平衡的
良性生态系统。
15 调节池 regulating reservoir 人工建造的用于对雨水进行收集、调蓄的控制设施,收集的雨水一般经
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 流污染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
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近年来,广州市积极推进建设海绵城市,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诸多挑战。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城市在面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适应的城市模式。
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的制定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以下是该导则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规划与设计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要求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如地形、气候、水文等,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同时,要注重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通过合理的用地布局、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通风和遮阳能力,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二、雨水管理与洪水防治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要求加强雨水管理和洪水防治,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雨水利用设施,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提高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
同时,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和洪水的发生。
三、绿色交通与低碳出行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鼓励绿色交通和低碳出行,通过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完善的步行和骑行网络,减少机动车出行,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空气质量。
同时,要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市民的交通出行体验。
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要求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推广,通过采用节能建筑材料、设计合理的建筑立面和降低建筑能耗的技术措施,减少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利用,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社区参与与公众教育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鼓励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公众的教育,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宣传活动,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同时,要加强社区的组织能力,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的环境建设和管理,共同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
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的制定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设计、雨水管理和洪水防治、绿色交通和低碳出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等措施,广州市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为市民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广州公布《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广州公布《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近日,《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正式公布,其中提出广州要新建、改造51个海绵公园,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新建25处人工湿地和128处植被缓冲带,集中净化建成区的黑臭河涌水体……规划中还特别提出,公共绿地中至少应有5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绿地应低于周围地面50毫米。
《专项规划》中提出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打造高密度建设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建设山水共生的岭南生态城市和宜居都市。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用“净、蓄、滞、渗、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规划中提出,以市政设施为基础,构建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管控的分散型海绵系统。
新城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目标为导向,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保护河湖水系等自然生态本底,高标准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控制率。
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市更新改造,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黑臭水体治理、雨水收集利用等,改善修复水生态环境。
规划中特别提出,城市建成区要建设自然“蓄水”系统。
首先,要新建海绵公园与湿地公园73个,结合现有的水库、人工湖等,减轻相关排水分区的排水防涝压力,提升排水防涝标准,弹性适应洪潮与海平面上升。
其中海绵公园51个,包括现有公园的海绵化改造和新建公园。
例如,海珠区就要建设广州大道海绵绿地,白云区要建设高埔工业区绿地,而荔湾区的文化公园和越秀区的流花湖公园等都要进行海绵化改造等。
此外,拟生态整治和修复97条综合效益较高的河涌,以重建河涌水生态系统,恢复河流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模拟河流的自然形态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利用乡土植被构建生态驳岸、植被缓冲带等修复河岸生态系统,通过原位生态修复技术、人工湿地等措施修复河涌生态系统。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53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53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进一步推进我省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促进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工作目标。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全省排水防涝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城市内涝积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得到全面改善。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建设。
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先规划后建设,在城市各层级、各相关专业规划中设置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完善技术标准规范,科学划定城市蓝线和绿线,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结合岭南地区气象、水文、地质等特点,因地制宜选择雨水控制和利用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1.选址与规划:选择水资源丰富、地形适宜、与城市主体连续的地区进行规划建设。
在规划过程中应当注重保护自然资源、避免破坏生态系统。
2.绿化覆盖:大量植被和森林覆盖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同时带来更多的氧气和湿润环境。
公共绿地、花园、林带、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应被优先考虑。
3.雨水管理:收集和利用雨水成为现代城市海绵化的重要举措。
将雨水收集设备与景观系统相结合,使城市景观和建筑物成为制造雨水采集的重要工具。
将雨水从表面排放转变为地下储存和利用可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4.城市地面:城市地面包括路面、广场、街道、停车场等,其中的道路铺装材料可以采用透水材料,以便将雨水渗透到土壤中。
同时,采用permeable channel 等方法将雨水导入收集系统。
5.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可通过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城市智能化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6.建筑设计:现代建筑应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包括建筑功能多样化、绿色设计、节水节能等,以实现优质生态环境。
7.人工湿地:建造人工湿地在城市海绵化、生态建设和污水处理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设计出室内生态系统和室外人工湿地等,能够实现雨水收集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
8.化学物质:现代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为确保生态安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有毒、难降解的化学物质。
9.教育和宣传:城市的生态建设和海绵化的成果取决于全民对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因此,对市民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可以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同时带动全球环境保护的步伐。
10.综合评估: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全面评估,在建设过程中不可简单地概括成单一领域的改善。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和减少负面影响。
最好方案是通过综合评估尽量减少各方面影响。
总之,科学的海绵城市建设指南需要考虑到自然生态、城市形态、社会需求等因素,在生态和经济发展间取得适当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分类指引(试行)
广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分类指引(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53号)要求,切实做好我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全流程管控,因地制宜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现“应做尽做、能做尽做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广v,1,1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指引。
一、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各类新、改、扩建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涵盖核发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土地出让、方案设计、项目报建、图纸审查、验收等阶段。
二、分类定义广州市各类建设项目在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时7实行分类管控?共分为三类:指标管控类、要素管控类和豁免类。
(一)指标管控类: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的项目。
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实施阶段应按照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文件,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文件主要包括:规划部门核发的“规划条件”,《广fl']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区专项规划及重点区域规划?以及各类型项目技术指引文件等。
(二)要素管控类:因建设环境、内容、功能等因素制约而17 笠寸持一气卫程保一燃环工土一、、政水一力信市电通ι人-、t L ,市程他工其../ ../18 、/../ 、/豁免类:1、应急抢险工程2、保密工程3、可能产生特殊污染的建设项目,如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加油站、大量生产或使用重金属企业、垃圾填埋场、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医院、危险品仓储区等。
4、符合下列情况的项目在通过专家论证同意后,可报行业主管部门申请豁免[4]:(1)单体天桥工程(2)地下综合管廊(3)建筑室内装修(4)清淤清障工程(5)其他情况y王:[1]:本管控清单仅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工程项目类型。
[2]:水利工程包括水闸、水库、泵站及补水工程等,其中工程规模较大,并有相关附属设施配套建设用地的,参照相关厂站,按指标管控类项目执行。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系统的灵活性,减少洪涝灾害风险,并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城市化方式。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为建设者提供了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技术指导。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原则2.1 目标•减少城市洪水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2.2 原则•综合治理,全面施策•自然保护,合理利用•灵活运筹,动态管理•公众参与,共建共享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主要内容3.1 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加自然湿地和植被面积•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景观绿地•制定绿地保护和管理政策,加强绿地维护和保养3.2 雨水控制与管理•安装雨水利用设备,收集和利用降雨水资源•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雨水滞留设施•制定雨水管理制度,实施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3.3 地面渗透与疏导系统建设•通过改善地面渗透条件,提高城市地下水的补给能力•建设地下雨水渗透池、地下渗水管网等地下水调控设施•加强土壤保护,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3.4 智慧排水系统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排水系统的智能管理和运维•建设分区控制、水位监测等智能排水设施•制定排水管理方案,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和效率3.5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体系•发展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提高城市用水效率•提倡居民、企业参与水资源保护,推行水资源费用制度3.6 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工作,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建设湿地公园、人工湿地等生态保护设施•推动生态修复项目,恢复受损生态环境四、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和挑战4.1 关键技术•城市水文模型和预报技术•雨水分流和分级处理技术•智能排水系统控制技术•水资源监测和评估技术4.2 主要挑战•技术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城市规划和建设标准缺乏统一和规范•公众意识和参与程度有限•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困难五、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新加坡新加坡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通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地解决了城市洪水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试行)
项目名称: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组织单位:广州市水务局主管领导: 龚海杰 局长冯明谦 总工程师项目主办人:王少林 副总工程师卢志祥 主任科员于世青 高级工程师主编单位: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 长:黄 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项目总工:刘晓平 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缪圣达 高级工程师主要编制人员:刘晓平 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缪圣达 高级工程师梁思维 工程师司徒安 工程师吴晓廷 工程师吴伟滔 助理工程师叶倩慧 助理工程师参编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要参编人员:周建华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文涛 高级工程师林忠军 高级工程师谭锦欣 工程师张小潭 工程师林 巍 工程师方 兴 工程师前 言为进一步做好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贯彻现行国家有关规范以及推广成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本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由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会同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以《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为基础,参阅国家标准图集《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同时结合广州地区实际,并广泛征求意见,汇编制定本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
本指引及图集也参照了国内南宁、厦门、上海、武汉等其他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指引及图集共分6章,分别是:1、建筑与小区;2、城市道路与广场;3、城市绿地;4、城市水系;5、通用设施;6、雨水收集利用。
各单位在使用本指引及图集过程中,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函告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道瘦狗岭路553号广之旅大厦1204,邮编510640),以供今后修改完善。
本指引及图集编制组织单位:广州市水务局本指引及图集主编单位: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指引及图集参编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的批复(依申请公开转主动公开)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的批复(依申请公开转主动公开)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6.01
•【字号】穗府函〔2017〕74号
•【施行日期】2017.06.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
2030)的批复
市国土规划委: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请示》(穗国土规划报〔2017〕371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同意《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请你委会同有关单位按照规定认真组织实施。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6月1日。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海绵城市概念是指以城市冲洪为基础构建的生态、灵活、可持续发展小区。
绿地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雨水、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提供休闲娱乐等功能。
本文将从绿地施工技术的角度出发,介绍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指南。
首先,绿地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和环境分析。
根据城市气候特点、雨水分布情况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绿地的种植方式、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等元素。
同时,还需要进行土壤分析,评估土壤的排水性和养分情况,以便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其次,绿地建设中需要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中,应优先选择具有抗旱、耐寒、耐污染性良好的植物。
可以根据绿地的功能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树木、灌木、多年生草本和地被植物等种类,进行植物配置和布局。
第三,绿地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土壤改良和植物养护。
可以采用适量的有机肥料、腐殖土和微生物菌剂等进行有机改良,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
同时,在绿地建设前期,需要进行雨水设施的建设,包括雨水收集池、雨水渗透管道等设施,以便将雨水收集利用起来。
第四,绿地施工中需要合理利用地形地貌。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可以利用坡面、低洼地和排水沟等区域进行合理规划,以便实现雨水的集中收集和径流延时。
在地势较高或难以处理的地方,可以采用人工湿地和生态滞留池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使雨水得到良好的滞留和过滤。
最后,绿地施工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养护和管理。
包括定期修剪、浇水、施肥以及疏松土壤等工作,保持绿地的良好状态。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绿地的监测和维护,及时解决病虫害问题。
总之,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施工技术导则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环境的特点,注重绿地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合理的设计规划、科学的植物配置、土壤改良和雨水收集设施的建设,都是构建优质绿地的关键。
同时,长期的养护和管理也是绿地保持良好状态的基础。
只有通过科学的施工和维护,才能使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和社会功能,为城市环境改善和人居提供更好的条件。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是指在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使绿地具备一定的海绵吸水排水功能,以达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提高城市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微气候等目标。
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1. 设计方案:根据具体区域的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确定合适的绿地设计方案。
考虑到海绵城市的特点,需要采用适当的植被和材料,如选择耐旱、耐盐碱的植物,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等。
2. 地表覆盖:在公园绿地的建设过程中,选择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以增加地表的透水性。
同时,可以考虑在地表覆盖层上铺设透水铺装,如透水沥青或透水砖等,以增加地表的透水性,减少水的积聚。
3. 道路排水:在公园道路的设计中,应考虑设置下水道、雨水花园等排水设施,以便将积水迅速排除。
此外,还可以设置雨水花园,将雨水收集起来,在植物的帮助下,进行自然净化。
4. 植物配置:在公园绿地中,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进行配置。
应选择抗旱、耐盐碱、适应性强的植物,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
同时,可以根据绿地形状和地势高低的不同,合理布局各类植物,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绿化景观。
5. 地下储水:为了增加绿地的储水功能,可以在公园绿地内设置地下水库或蓄水池。
通过收集雨水或者引入河水,将水储存起来,供给植物使用,并能在极端降雨时发挥缓冲作用,降低洪水的危害。
6. 地下渗水:在绿地设计中,应考虑设置渗水带、渗井等设施,以增加绿地地下的渗水面积,提高地下水的再生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渗水道、渗水层等,增强绿地地下渗水的能力,减少地表积水。
7. 管网设置:在公园绿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布置雨水管网和排水管网。
通过设置合适的管道和雨水池,将绿地积聚的雨水及时排除,以防止因雨水积聚引发的洪涝灾害。
8. 监测系统:在公园绿地建设完成后,需要建立起科学可靠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预警绿地的水文情况。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一、前言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是为了保障城市绿地建设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土壤改良、植物配置、灌溉排水等方面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
二、规划设计1. 坡度设计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坡度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和降雨情况,合理设置坡度。
同时,在坡度设置时应注意避免过陡或过平的情况发生,以免影响排水效果。
2. 绿化带宽度设计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绿化带宽度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和植物配置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
同时,在绿化带宽度设计时应考虑到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的布置。
3. 地面材料选择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地面材料选择中,应优先选用透水性好、透气性好、抗压强度高的材料。
同时,在地面材料选择时应考虑到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的布置。
三、土壤改良1. 土壤改良方法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土壤改良中,应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改良。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增加有机质、添置肥料、深耕松土、施加石灰等。
2. 土壤改良时间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土壤改良中,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和降雨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施工。
通常情况下,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土壤改良效果更佳。
四、植物配置1. 植物配置原则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和生态环境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同时,在植物配置时应注意避免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
2. 植物选种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植物选种中,应优先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本地品种。
同时,在植物选种时应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适应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等因素。
五、灌溉排水1. 灌溉系统设计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灌溉系统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植物配置和降雨情况,合理设置灌溉设施。
同时,在灌溉系统设计时应注意避免浪费水资源。
2. 排水系统设计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排水系统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坡度和降雨情况,合理设置排水设施。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城市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洪涝灾害、水资源紧缺等。
针对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循环特点,以建筑、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造与管理,以实现雨水的合理利用和自然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进行阐述,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在实践中更好地利用和发展海绵城市的概念与技术。
一、绿地与生态系统恢复1. 绿地保护和扩张:- 合理保留现有绿地,尽量减少建设对绿地的影响;- 在城市中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选择合适的植被种类,以适应当地气候和生态条件。
2. 湿地建设和恢复:- 积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限制城市化过程中对湿地的破坏;-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局湿地区域,增强湿地的水功能。
二、雨水管理与利用1. 雨水收集与储存:- 设置雨水收集设施,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开发建筑物的屋顶、景观绿化区等地方,进行雨水收集。
2. 雨水渗透与过滤:- 采用透水铺装,增加地表的雨水渗透能力;- 设置雨水过滤设施,提高雨水的质量。
3. 雨水利用:- 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景观绿化灌溉、城市景观湖水补充等。
三、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1. 非传统污水处理技术:- 采用生物滤池、湿地处理等技术,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 结合灌溉需求,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绿地灌溉等。
2. 能源回收与利用:- 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能源的产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回收利用。
四、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1. 集中式雨水排水系统改造:- 通过增加储水池、透水砖等设施,减少城市雨水排放;- 采用分流处理,实现降雨过程中的暴雨控制和雨水分流。
2. 分散式雨水处理系统建设:- 设置微水池、绿化雨水花园等设施,实现雨水分散处理;- 通过将雨水纳入城市景观设计和建筑物设计,提高城市景观的美观性。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和水资源问题,如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
一、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来净化雨水,并使之逐渐渗入地下。
在设计雨水花园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位置,通常是在地势较低、容易积水的区域。
然后,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降雨量,确定雨水花园的大小和深度。
在植物选择方面,应优先选用本土的耐水湿植物,如鸢尾、菖蒲、千屈菜等,它们不仅能够适应雨水花园的湿润环境,还能增加景观效果。
二、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以减少雨水径流和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绿色屋顶可以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两种类型。
简单式绿色屋顶的植被层较薄,一般只有几厘米厚,主要种植一些景天科等耐旱植物。
花园式绿色屋顶的植被层较厚,可以种植多种花卉、灌木和乔木,但其对屋顶的承重能力要求较高。
在建设绿色屋顶时,要做好防水和排水处理,确保屋顶不会渗漏雨水。
同时,要选择轻质的土壤和适合屋顶环境的植物。
三、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指采用透水材料铺设的地面,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等,能够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
透水铺装适用于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区域。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基层的稳定性和透水性,同时要做好边缘的排水处理,防止雨水在铺装边缘积聚。
四、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是指低于周边地面一定深度的绿地,能够收集周边的雨水,增加雨水的入渗量。
下凹式绿地的下凹深度一般在 5 至 20 厘米之间,具体深度要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和土壤渗透性来确定。
在设计下凹式绿地时,要合理设置雨水入口和溢流口,确保雨水能够顺利进入绿地,并在降雨量过大时及时排出,避免绿地积水。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正式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正式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正式版):让你的城市变得更“湿”!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你知道吗?这个指南可是咱们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哦!那么,什么是海绵城市呢?简单来说,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收、储存和利用雨水,从而减少城市内涝的问题。
听起来很神奇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就是绿色建筑的一种高级形态,它不仅关注节能环保,还注重解决城市内涝等问题。
所以,建设海绵城市,就是为了让咱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宜居!那么,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呢?这里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1. 设计合理的道路系统咱们城市的道路上,汽车尾气排放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空气污染,我们可以鼓励大家多走路、骑自行车或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咱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设计一种能够收集雨水的路面。
这样一来,当雨水降落在路面上时,不仅可以减少雨水流入排水系统的压力,还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绿化灌溉等方面。
2. 建设绿色屋顶和绿色墙体绿色屋顶和绿色墙体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可以有效地吸收雨水,减少雨水流入排水系统的压力。
绿色屋顶和绿色墙体还可以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降低城市的能耗。
所以,咱们应该大力推广绿色屋顶和绿色墙体的建设,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美丽!3. 发展节水型园林绿地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源等。
为了发展节水型园林绿地,我们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设一种能够收集雨水的园林绿地。
这样一来,雨水就可以被收集起来,用于植物的灌溉等方面。
4.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虽然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是要减少城市内涝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穗府办规〔2020〕27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水务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2月30日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本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53号)、《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等有关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排水设施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协调统筹、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的原则,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相协调,降低与修复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水循环的不利影响,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建设项目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管理活动,包括核发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设计、土地出让、方案设计及审查、项目立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设计招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工程设计及审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行为。
按规定实施豁免的建设项目除外。
海绵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应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运营及使用,城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均适用本办法。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建设强调通过自然的力量和生态的方法,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与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其主要目标包括: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城市内涝风险;补充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水质,减轻水污染;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一)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雨水得到净化,并慢慢渗入地下。
在设计雨水花园时,要选择合适的植物,如耐水湿的草本植物、灌木等。
同时,要注意土壤的渗透性和排水性能,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下渗。
(二)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在建筑物屋顶上种植植物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有效减少雨水的径流量,降低雨水的流速,并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微气候。
绿色屋顶的建设需要考虑屋顶的承载能力、防水性能以及植物的选择和养护等问题。
(三)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指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铺设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地面上。
它可以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
在选择透水铺装材料时,要确保其质量和透水性能符合要求,同时要做好基层的排水设计。
(四)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是低于周边地面一定深度的绿地,能够收集周边雨水,并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过滤、渗透作用,净化雨水。
下沉式绿地的下沉深度要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和土壤渗透性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五)蓄水池蓄水池用于储存雨水,以备后续利用,如灌溉、景观用水等。
蓄水池可以是地下式的,也可以是地上式的,其规模和形式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Guangzhou sponge city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guideline
2 各阶段工作内容
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贯穿从规划 编制到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包括总体规划层面、区域总体 规划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项目实施方案层面。
85%———43.4mm(广州)
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75%
径流控制要求:
95%
面源污染削减 雨水资源利用 峰值径流系数 初雨截流总量
80%
城市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目标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2)前期资料收集中应补充场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包 括降雨资料、雨水径流资料、土壤层分布及渗透率资料、地 下水位及不透水层分布、现状植物的耐淹、耐旱性;
本流程指引的范围主要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层面,针对有 海绵城市建设特定需求的地块,开展海绵城市技术应用、设 施选型、布局规划和设计方案的编制。落实上位规划对雨水 调蓄的控制指标、设计目标为基本要求,对绿地进行海绵城 市建设或改造。
项目流程 立项阶段 在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中补充海绵城市绿地建设专
题板块。其内容应包括如下部分: 建设项目是否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项目是否产生
雨水调蓄 在降雨期间调节和储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收集回用或削减径流污染、径流峰值的措施。 采取此措施后,雨水需外排。
透水铺装 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并满足荷载要求和结构强度的铺装结构。根据铺装结构下层是否设 置排水盲管,分为半透水铺装和全透水铺装。
生物滞留设施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3
Guangzhou sponge city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guideline
3 适用范围
本指引针对广州市绿地特点,对广州市全市域城市绿地 (包括生态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社区绿地)新建、 改建和扩建的绿地建设项目,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指导 和控制。
本指引适用于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中以绿地为实施主体 的相关项目的建设,其他与绿地相关项目可参照执行。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 等同于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以年 SS(悬浮物)总量去除率计算,年 SS 总量去除率 = 年径流总 量控制率 × 海绵设施对 SS 的平均去除率。
单位面积控制容积 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时,单位汇水面积上所需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不包括雨水 调节容积)。
设计降雨量 为实现一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用于确定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设计规 模的降雨量控制值,一般通过当地多年日降雨资料统计数据获取,通常用日降雨量(mm)表示。
雨水花园 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下沉式绿地,种植灌木、花草,形成小型雨水滞留入渗设施,用于收 集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净化雨水,暂时滞留雨水并使之逐渐 渗入土壤。在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性差的区域,雨水花园底部应加穿孔渗透管、改良土壤。
8
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
生态树池 在有铺装的地面上栽种树木时,在树木的周围保留的一块没有铺装且标高低于周边铺装的土 地,可吸纳来自步行道、停车场和街道的雨水径流,是下沉式绿地的一种。
湿塘 用来调蓄雨水并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天然或人工水塘,雨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雨水湿地 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以雨水沉淀、过滤、净化和调蓄以及生态景观功能为主,人为建 造的由饱和基质、挺水和沉水植被、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
绿色屋顶 指在高出地面以上,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和天台、露台上由表 层植物、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具有一定景观效应的绿化屋面。又称种植屋面或屋顶绿化。
渗透塘 渗透塘是一种用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具有一定的净化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
渗渠 渗渠指具有渗透功能的雨水渠,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无砂混凝土渠和砾石等材料组合而成。
植被缓冲带 坡度较缓的植被区,经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 染物。
9
Guangzhou sponge city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guideline
2
术语与定义
GENERAL PRINCIPLES
6
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
海绵城市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 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 绵城市需要依靠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以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共同构建。
特殊污染源;建设项目开展海绵设施建设的限制性因素与有 利条件;明确建设项目是否建设海绵设施和标准;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中应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对技术和经济进 行全面分析,明确建设规模、内容及投资估算。
14
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
相关工作包括:
(1)上位规划研究中应补充查询海绵城市总体规划、 各相关专项规划,各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以及地块控制性详 细规划,明确绿地建设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目标与 指标要求,包括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地块的汇水分区、 径流控制要求等;
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
Guangzhou sponge city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guideline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Guangzhou sponge city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guideline4Βιβλιοθήκη 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100 号) 《水利部关于印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 《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 编制目的
MAIN PURPOSE
2 指导思想
GUIDING IDEA
3 适用范围
APPLICABLE SCOPE
4 编制依据
COMPILE BASIS
2
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
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提 高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的科学性,为相关单位在城市绿 化建设过程中提供海绵城市建设指导。
12
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
1 流程指引
政策层面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城市人民政府
规划 排水 道路 园林 交通 项目业主 其他
规划层面
总体规划
专项(专 业)规划
理念 实施 实施 详细规划 纳入 目标 策略
城市水系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防洪排涝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
各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用地 / 竖向 / 绿地 / 道路 / 排水 / 水 系等系统相协调
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优 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改善城市环境, 加强和保护广州“花城”特色,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 渗透和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保障。
2 指导思想
城市绿地的低影响开发系统建设首先应满足绿地生态、 景观、休憩等基本功能,在不影响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合 理的预留或创造空间,以场地主要问题为出发点,使用具有 “渗、滞、蓄、净、用、排”多种功能类型的技术,达到低 影响开发控制的目标。
(3)需补充城市环境条件研究,包括场地与周边区域 的竖向汇水关系、与周边市政排水管网的衔接;
设计周边地块市政管网分布
+0.5 -0.1 ±0
+0.2 设计周边地块水系衔接情况
15
Guangzhou sponge city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guideline
低影响开发 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 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雨水控制与利用 削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称。包括雨水滞蓄、收集回用和调节等。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留、调蓄和收集回用, 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直接外排)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七、施工技术指引
1 一般要求 2 分类设施施工指引
八、植物指引
1 植物选用原则 2 设施植物配置要点 3 植物推荐名录(见附表)
九、管理与维护
011 021 025 081
123 129 145
附表
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
1
总则
GENERAL PRINCIPLES
1
Guangzhou sponge city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guideline
其他
指标 布局 实施 控制 控制 要求
项目层面
前期立项
设计任务书
方案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施工图阶段 设计
规划 现状 确定 建设 指标 技术 设施 设施 指标 费用 要求 评估 目标 目标 要求 要求 布局 设计 复核 测算
建设实施
指标 / 布局 / 设施 / 实施要求
排水 / 园林 / 道路 / 交通 / 建 运行维护
一、总则
1 编制目的
001
目
2 指导思想
3 适用范围 4 编制依据
录
二、术语与定义
006
三、总体指引
1 流程指引 2 各阶段工作内容 3 要点指引
四、建设策略
1 流程指引 2 各阶段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