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解答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

小学科学课标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以下简称苏教版《科学》)是新世纪的第一套科学启蒙教材,这套教材的主要编写成员是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核心组成员,他们在深透理解《标准》的基础上,充分突现了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以学生的认知活动为原序设计了教材内容的主线,力求使科学课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精神世界。

仔细阅读品味,教材中折射出这样几条的科学教育理念:一、体现“大教材观”以往我们是这样的教材观:教材提供的是经过专家反复推敲、反复研究、精选出来的典型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内容就是教材的内容,教材的内容神圣不可更改。

很明显,这种教材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的观念已不适应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了。

苏教版《科学》教材体现的是这样一种全新的教材观:科学教材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封闭的,更不是学生科学学习的全部内容。

学生手中的课本只是学校科学教育资源“网”中一个有着特定意义的“结”,利用这个“结”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郝京华教授这样论述苏教版教材:“我们的《科学》教材是一种大教材,不仅仅是一本学生用书。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工具包,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学生的科学活动记录手册、配套的工具箱和相关的光盘录像等一系列供学生和老师使用学习资料。

”为此,教材组在编写教材的同时,还编写了学生《科学活动记录手册》、组织开发了相应配套的工具箱和光盘资料,以利于教师操作教材,并在教材中鼓励教师利用教材、开发教材、生成新的教材。

《科学》教材主编之一路培琦老师也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在使用我们教材的时候要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的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给老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思路。

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要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

”(路培琦老师语)因此,《科学》教材注重让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努力体现科学教材的本真意义:教材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个资源,一种凭借,是开放的科学教育的起点。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参考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参考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参考答案班级姓名座号一、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霉是一种微生物。

(√)2、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馒头容易发霉。

(√)3、霉菌都是有害的。

(×)4、一有病就应去注射抗生素。

(×)5、细胞都很小,不借助显微镜就看不到。

(×)6、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7、“脓”是身体上的烂肉。

(×)8、市场上卖的纯净水不含任何微生物。

(×)9、细菌都是有害的。

(×)10、细菌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11、细菌繁殖的速度比细胞繁殖的速度快。

( √ )12、“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13、地表变化导致喜马拉雅山从海洋变成了陆地。

(√)14、热胀冷缩不会破坏岩石。

(×)15、侵蚀是指岩石的风化。

(×)16、人类改变地表的行为都是合理的。

(×)17、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的环球航行。

(√)18、假如以每天走8小时,每小时走4千米的速度,绕地球赤道一周需要1000天。

(×)19、地球表面千姿百态。

(√)20、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21、风化后的岩石被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22、在地球内部,地幔最深,地壳最厚。

(×)23、铁在空气中会生锈。

(√)24、铜、铝行装许多金属在空气中都会生锈。

(√)25、在金属外面加涂一层油漆可以有效地防止生锈。

(√)26、不锈钢永远都不会生锈。

(×)27、铁锈仍然是铁。

(×)28、喷漆可预防铁生锈。

(√)29、铁会生锈,其他金属不会生锈。

(×)30、雪融化是一种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31、竹子适合生长在碱性土壤里。

(√)32、家用清洁剂大多是酸性的。

(×)33、太阳,包括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彗星、卫星组成的天体统称为太阳系。

(√)34、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恒星,八大行星中水星距太阳最近,海王星最远。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互动平台:提供在线互动平台如论坛、问答等方便学生与教师交流
教学软件:提供各种教学软件如模拟实验、模拟实验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科学知识 教育资源库: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如课件、教案、习题等方便教师备课和 学生自学
教师教学资源
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讨论式教学等 教学工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 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 教学案例:精选的科学实验案例、科学探究案例等
教学方法实施
探究式教学:引 导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科学思维和 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通过 小组合作培养学 生的团队协作能 力和沟通能力
实验教学:通过 实验操作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和 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教学: 通过解决实际问 题培养学生的问 题解决能力和创 新能力
教学方法评价
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建议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 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反馈性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注重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师培训建议
加强教师对科学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能力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科学素养和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结构
教材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课时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如“物质与能量”、“生命与环境”等 每个课时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活动建议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强调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问题解答分解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问题解答分解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问题解答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问题解答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二、实验与制作制作名称: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制作准备:广口瓶、冷水、放大镜、叶子、草、土制作过程: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2、做酸奶一、问题解答问题1: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二、实验与制作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制作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2、实验名称: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实验准备:每组豆子若干、纸杯八个、实验记录纸实验过程:(1)在1号杯中放一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2)在2号杯中放两粒豆子,代表第二代细菌,表示一个细菌分裂成了两个。

(3)以此方法类推,第八代细菌会有多少个?8个2相乘,得数为256个。

(4)繁殖一代细菌实际约需要20分钟(实验中可以用20秒钟来模拟),当繁殖到第21代细菌时,也就是约7个小时以后,你知道最初的一个细菌已繁殖出了多少个细菌吗?21个2相乘,得数为20971523、馒头发霉了一、问题解答问题1:你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吗?怎么证明?答:有,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它们慢慢扩大。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解答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解答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问题解答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问题解答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二、实验与制作制作名称: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制作准备:广口瓶、冷水、放大镜、叶子、草、土制作过程: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2、做酸奶一、问题解答问题1: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二、实验与制作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制作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2、实验名称: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实验准备:每组豆子若干、纸杯八个、实验记录纸实验过程:(1)在1号杯中放一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2)在2号杯中放两粒豆子,代表第二代细菌,表示一个细菌分裂成了两个。

(3)以此方法类推,第八代细菌会有多少个?8个2相乘,得数为256个。

(4)繁殖一代细菌实际约需要20分钟(实验中可以用20秒钟来模拟),当繁殖到第21代细菌时,也就是约7个小时以后,你知道最初的一个细菌已繁殖出了多少个细菌吗?21个2相乘,得数为20971523、馒头发霉了一、问题解答问题 1:你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吗?怎么证明?答:有,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它们慢慢扩大。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活动记录参考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活动记录参考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活动记录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水滴里的生物1.用显微镜观察水样,我看到了:答: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

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

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2.我还在那些地方看到的微生物踪迹?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3. 我想到的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方法?答: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2、做酸奶略。

3、馒头发霉了1.画出显微镜下看到的各种霉。

略。

2.“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报告答:假设(温暖、潮湿的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试验设计实验记录:放在暖气片上的湿馒头发霉最厉害。

结论:温暖、潮湿的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

3、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比较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异同答:共同点:都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不同点:第一个区别,细胞的功能:单细胞生物,是一个细胞就要完成全部生命的功能,也就是细胞是多能的。

而多细胞生物,有多个细胞完成全部生命功能,细胞之间是有分工的。

第二个区别,细胞之间的关系:单细胞生物,即使有很多细胞聚集在一起,例如细菌,细胞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表现为没有胞间连丝等结构。

多细胞生物,细胞因为有分工,细胞之间就有联系。

细胞之间可能是一些可以看见的物理联系,例如胞间连丝,或者通过某些组织相连;也可以是化学或信息的联系,例如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的联系。

2.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答:第二单元1、地球的形状1.对古代中国人认为地球是“天圆地方”的说法,我的疑问是答:、如果地是方的,一直往一个方向走,能走到尽头吗?2.有人改进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天不与地直接接合,而是有8根擎天柱撑着天。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课文中的问题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课文中的问题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课文中的问题答案;;11、请你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答: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12、请你设计蜡烛变化的实验。

;答: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燃烧皿(白瓷)、石棉网等。

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的燃烧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燃烧皿,观察它的底部。

现象:感燥的烧杯内没有什么;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有浑浊(像雾);白瓷燃烧皿底部有黑的。

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13、除了下表列出的,你认为还有哪些实验条件的组合方式?答:还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寒冷、潮湿的条件组合;一种是寒冷、干燥的条件组合。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适宜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实验准备:新鲜馒头(也可以是其他容易发霉的食品)、烤干的馒头、透明塑料袋、电冰箱实验过程:选用下表中实验条件的组合做对比试验,观察那种实验条件下的馒头最容易发霉?序号条件组合实验方法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电冰箱里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电冰箱里实验结论:霉菌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14、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答:40091÷(4×8×365)≈3.43(年),约为3年零5个月,学生年龄加上年数,即为绕行赤道一圈后的年龄。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全册知识要点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全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 水滴里的世界1、水里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很小很小的生命体,它产被称为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够看清楚。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水、泥土里,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5、水滴中的那很多个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6、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7、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能够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瓜果上的毒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发霉变馊的食物……这些都能够找到微生物的踪迹。

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方法:虽然不能直接看到它们,但是能够发现物体上的毒斑慢慢扩大,皮肤逐渐发炎馈烂,病毒感染的人群起来越多,病情越来越重,食物变质逐渐腐烂等。

2 做酸奶1、自己动手做酸奶的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2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2、自制酸奶要注意的事项:(1)自制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放太久。

(2)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3、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2)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4、理解细菌(细菌的特点):(1)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2)有三种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3)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4)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能够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5、细菌的功与过:功(好处。

对人类或大自然有用的):(1)生产腐殖质(苹果从树上掉下、腐烂、细菌分解、变成腐殖质)(2)生产新食物(果酒、泡菜)(3)生产药品(4)生产塑料餐具过(害处。

江苏教育出版社_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_1-5单元答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_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_1-5单元答案

苏教六上《科学》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答案一、填空题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 微生物) 。

2、在适宜的温度下, ( 乳酸菌 )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物体在( 温暖) 和 ( 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4、( 细胞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大小)、(形状)和(功能)。

5、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6、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它们对人类有(功和过)两方面的作用。

细菌的功: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生产腐殖质)(生产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传播疾病)、(使食物变质)。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细菌的基本特征是:(体积微小)、(吃食物)、(繁殖很快)。

11.霉菌也是一种(微生物),它非常(微小)。

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

霉菌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白色)、(黑色)、(黄色)等,形状有(绒毛状)、(棉絮状)、(蛛网状)等。

12.霉菌的功(制酱)、(做腐乳)、(生产抗生素)、(生产农药)、(发酵饲料);过(食物变质)、(物品变质)、(危害人体健康)、(使动植物病变)。

二、选择题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D)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菌2、做酸奶,需要一种细菌,是(D)A、酵母菌B、青霉菌 C、大肠杆菌D、乳酸菌3、馒头发霉的条件是(D)A、温暖、干燥B、寒冷、干燥C、寒冷、潮湿D、温暖、潮湿4、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D)A、细菌B、病毒C、轮虫D、细胞5、下列各种水中含有微生物可能比较多的是(B)A、自来水B、河水C、井水D、纯净水6、关于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B)A、每个细胞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也有重量B、人只有一种类型的细胞C、一个细胞是生命的一个单一的单元D、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有细胞7、细菌对人类( C )。

最全面苏教版小学阶段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教材问题解答2021

最全面苏教版小学阶段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教材问题解答2021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问题解答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1、阳与影子一、问题解答问题 1、阳光下影子地变化有什么规律?答:一为方向地变化:西---- 东,二为长度地变化:长--- 短-- 长。

问题 2、影子地方向与太阳地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影子地方向与太阳地位置相反。

问题 3、影子地长短与太阳地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

问题 4、预测气温地变化与太阳地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越低,温度越低,太阳越高, 温度越高。

二、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地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再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地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 1、早上与傍晚地影子最长,中午地影子最短。

2、影子地方向与太阳地位置相反。

2、太阳钟一、问题解答问题 1、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地日晷?答:人们利用了太阳位置与影子地关系地知识。

二、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制作简单地太阳钟实验准备:卡纸、指南针、硬纸板等实验过程:书上比较详细。

3、昼夜交替一、问题解答问题 1、根据太阳地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答:逆时针转动。

问题 2、如果 20XX年北京奥运会地开幕式定再晚上20 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地观众应该分别再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答:从时差具体计算:德国—6;美国: -18 —— -12 ;澳大利亚+1.30 或+2 或+2.30 。

让学生进行计算,或按白天、黑夜等词语来描述。

二、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地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会发现向着手电筒地一面变亮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了,背着地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与黑地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地一面为白昼,背着太阳地一面为黑夜,随着地球地转动,白昼与黑夜交替出现。

苏教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一、单元设计意图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自然界的事物处在不停的变化中,这些变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物质的变化可以给人们带来益处,如食物消化、海水晒盐、冶炼金属等;物质的变化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危害,如食物腐烂、铁器生锈、工厂排放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研究各种物质变化,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的科学自然观,形成“人类所有活动都是利用了物质变化”的认识;研究物质变化的学问,有助于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明白科学家的科研成果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积累了大量关于物质变化的经验和认知,但对物质变化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表面。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知进一步引向深入,帮助学生学会按照“是否有新物质产生”的标准对物质变化进行分类,为中学从分子、原子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奠定基础。

本单元力图通过动手制作、实验验证、查找资料等多种活动,带领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物质变化的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本单元在研究铁钉生锈的原因时,特别安排学生经历完整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力图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合作、交流、分享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养成尊重事实、尊重数据的科学态度。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制作、实验验证、查找资料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变化。

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1.说说细菌的功与过?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药品和生物塑料;生产燃料;加工食品;净化环境。

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2.说说霉菌的功与过?霉菌的功:人们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霉菌的过: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它物品的变质。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植物的病变。

3.怎样防止食物和其它物品发霉?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曝晒。

4.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

在消灭这些病菌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

“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5.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答: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材料:鲜牛奶、酸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制作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 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实验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实验结论: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实验名称:馒头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暖气片实验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几天后观察。

实验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

3.请你设计地震的形成过程模拟实验?答:实验名称:地震的形成过程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实验步骤:(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实验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材中问题解答》(2021新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材中问题解答》(2021新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中问题解答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蜡烛的变化1.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发生了哪些变化?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是什么?(P2)[答]蜡块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始终是蜡这种物质。

2.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

(P3)[答]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另一只烧杯内壁变成白色;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烟灰。

3.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

(P3)[答]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纸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纤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剩下的灰烬大多是植物纤维中的无机盐。

4.蜡烛燃烧后产生了什么?纸燃烧后变成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P3)[答]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纸燃烧后变成了灰烬,产生了新物质。

5.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P4)[答]盐溶解于水: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因为盐溶解在水里,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烟花绽放: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因为烟花绽放时有气体、粉尘产生,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水的三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铁水变成钢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铁水变成钢锭,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火柴燃烧: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因为火柴燃烧产生灰烬,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因为石灰石遇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第2课铁钉生锈1.观察并描述铁钉上的锈是什么样的。

(P5)[答]铁锈是红褐色的,非常松软。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你还见过哪些生锈的铁制品?(P5)[答]生锈铁制品随处可见,如铁锅、铁锹、破旧机器、报废的汽车、河道中的铁管、沉没的船只等。

3.你认为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P6)[答]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因为铁是灰色的、有光泽,很硬,能被磁铁吸引,能传热……而铁锈是红褐色的、没有光泽,很松软……4.人们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想出了许多防锈的方法,你知道这些方法有什么科学原理吗?(P7)[答]图片1、3、4抹油、喷漆、喷釉,都是为了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达到隔绝空气和水分的目的。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简答题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简答题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3、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

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

“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细菌的功与过功:(1)生产腐殖质(2)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3)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过:致病哪些方法可以减少细菌传播?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

7、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8、霉的功与过功: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过: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

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细菌展开激战。

在消灭这些入侵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请你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帆船进出港口实验)答: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小学六年级(苏教版)上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苏教版)上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实验与制作制作名称: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制作准备:广口瓶、冷水、放大镜、叶子、草、土 制作过程: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2、做酸奶1: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实验与制作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 制作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2、实验名称: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 实验准备:每组豆子若干、纸杯八个、实验记录纸 实验过程:(1)在1号杯中放一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2)在2号杯中放两粒豆子,代表第二代细菌,表示一个细菌分裂成了两个。

(3)以此方法类推,第八代细菌会有多少个?8个2相乘,得数为256个。

(4)繁殖一代细菌实际约需要20分钟(实验中可以用20秒钟来模拟),当繁殖到第21代细菌时,也就是约7个小时以后,你知道最初的一个细菌已繁殖出了多少个细菌吗?21个2相乘,得数为20971523、馒头发霉了1:你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吗?怎么证明?答:有,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它们慢慢扩大。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后问题解答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后问题解答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后问题解答1、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他们是有生命的?在日常生活中,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漂浮的病毒。

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我们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说明微生物是有生命的。

2、怎样做酸奶?①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③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④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好了。

3、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1)捂住鼻子打喷嚏。

(2)高温煮沸。

(3)勤用肥皂洗手4、细菌的功与过各是什么?细菌的功是:利用细菌能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能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能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细菌还可以帮助人消化。

细菌的过是有的细菌会致病。

5、怎样防止物品发霉?①真空包装。

②放干燥剂。

③低温保存。

④太阳曝晒。

6、霉菌的功与过各是什么?霉菌的功是①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霉菌的过是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

7、洋葱表皮细胞与人体表皮细胞有什么不同?洋葱表皮细胞由许多近似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就是一个细胞。

而人体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状,细胞之间的界限不很清晰。

8、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

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

“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9、人类是怎样逐步正确认识地球形状的?人们通过对出海的帆船、月食的景象等事物的长期观察,提出球是球形的假设。

16世纪初,航海家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发点,进一步用事实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110、怎样画一个地方的地形轮廓图?我们可以先做这个地方的地表模型沙盘,然后把画有网格的透明塑料片罩在地表模型沙盘上,用水彩笔在上面描出地形的轮廓,再根据不同的地形涂上不同的艳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问题解答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问题解答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二、实验与制作制作名称: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制作准备:广口瓶、冷水、放大镜、叶子、草、土制作过程: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2、做酸奶一、问题解答问题1: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二、实验与制作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制作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2、实验名称: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实验准备:每组豆子若干、纸杯八个、实验记录纸实验过程:(1)在1号杯中放一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2)在2号杯中放两粒豆子,代表第二代细菌,表示一个细菌分裂成了两个。

(3)以此方法类推,第八代细菌会有多少个?8个2相乘,得数为256个。

(4)繁殖一代细菌实际约需要20分钟(实验中可以用20秒钟来模拟),当繁殖到第21代细菌时,也就是约7个小时以后,你知道最初的一个细菌已繁殖出了多少个细菌吗?21个2相乘,得数为20971523、馒头发霉了一、问题解答问题 1:你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吗?怎么证明?答:有,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它们慢慢扩大。

问题2: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答:温暖、潮湿的条件下。

问题3:除了下表列出的,你认为还有哪些实验条件的组合方式?答:还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寒冷、潮湿的条件组合;一种是寒冷、干燥的条件组合。

问题4: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

二、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探究霉菌适宜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实验准备:新鲜馒头(也可以是其他容易发霉的食品)、烤干的馒头、透明塑料袋、电冰箱实验过程:选用下表中实验条件的组合做对比试验,观察那种实验条件下的馒头最容易发霉?实验结论:霉菌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问题解答问题:你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答:细胞。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一、问题解答问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答: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大体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再到精细观察三个阶段。

问题2: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答:40091÷(4×8×365)≈3.43(年),约为3年零5个月,学生年龄加上年数,即为绕行赤道一圈后的年龄。

二、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观察“进港的帆船”,论证地球的形状。

实验准备:橡皮泥、火柴棒、小纸片、地球仪实验过程:1、用橡皮泥或纸做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出港,你有什么发现?可以看到首先出现的是“桅杆”火柴棒,然后才是船身。

出港时相反。

4、再把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

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船在桌面上模拟进出港时,可以看到“桅杆”火柴棒和船身同时出现。

实验结论: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

2、地球的表面一、实验与制作制作名称:用沙、石或橡皮泥做一个地表模型,并画出它的地形轮廓图。

制作准备:彩色笔、透明塑料片、托盘、沙、泥土、石块、小树枝、苔藓、小亭子、小桥(水族箱里的那种)制作过程:1、先做一个有山有水的地表模型沙盘。

2、把画有网格的透明塑料片罩在地表模型沙盘上,用彩色笔在塑料片上画出地球轮廓。

3、用彩色笔在活动记录的方格纸上画出按比例缩小的地形轮廓图。

4、自我评价制作效果。

3、地球的内部一、问题解答问题1:三个盒子里分别放有不同的物品。

不打开盒子,有什么方法能够猜出盒子里装有什么?答:用钻洞观看、摇晃听音、手拿掂重等方法,可以知道盒子里分别装有水、细沙和小石块。

问题2:你认为科学家会从哪些方面收集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答:科学家不但从火山、地震、地热等地表现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而且还从地震波的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从而正确地描述出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实验与制作制作名称: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制作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小刀、尺子制作过程:1、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如果将内核的直径做成约1厘米的小球,那么外核的厚度约为1.7厘米,而地幔的厚度约为2.2厘米,最外面的地壳只需要薄薄的一层即可。

2、先做好里面,再做外面。

3、制作完成后,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

4、火山和地震一、问题解答问题1:仔细观察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的过程,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答:火山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

问题2:当地震发生时,你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吗?答:在发生强烈地震时应尽快跑到空旷处,如来不及,就应躲在桌下、床下等有遮盖物的地方,或者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

二、实验与制作1、实验名称: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或黏土),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实验结论: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实验名称:模拟地震的发生,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实验准备:纸箱、木块、记号笔。

实验过程:(1)在纸箱上面画出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请一个同学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决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其中一次为低震级的震动,找震中;另一次为高震级的震动,找震中。

5、地表的变迁一、问题解答问题1:根据上述资料,你能推测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吗?答:喜马拉雅山在远古是海洋的推测。

问题2: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变得千姿百态?答:由于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大自然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面貌。

火山口湖是在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

石林是由于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海岸边的礁石是由于受到海浪的冲击形成的。

风蚀石主要是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

问题3:岩石是坚硬无比的,为什么一些巨大的岩石最后会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呢?答:这是因为天气冷暖变化、植物生长和冷冻、流水的搬运作用对岩石具有破坏作用。

问题4:岩石在昼夜、冬夏天气冷暖反复的变化下会发生什么变化?答:逐渐破碎。

问题5:下面这些岩石是被什么力量破坏的?答: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岩石逐渐风化。

问题6:过一段时间后,沙盘里的沙子和泥土出现了什么变化?答:沙子和泥土被流水搬运到沙盘的另一侧。

问题7: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否还发现了其他现象?它说明了什么?答:沙子和泥土变细,说明流水的搬运作用可以侵蚀岩石。

问题8:沙盘的坡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答:坡度越大,搬运越远,岩石破碎越严重。

问题9:大自然中除了流水以外,还有哪些力量能够将岩石的碎屑带走?答:风、物体重力、人类活动以及其他的动物活动都可以把岩石的碎屑带走。

问题10:人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产生了什么影响?答:人类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等活动改变了地表。

这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水平,另一方面对自然也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二、实验与制作1、实验名称:研究冷热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准备:酒精灯、装有水的容器、小石块、镊子、火柴实验过程: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

会发现石头开裂变碎了。

实验结论:冷暖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2、实验:研究流水的搬运作用。

实验准备: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水杯实验过程:(1)用木条将沙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

(2)把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

(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

(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

(5)往水杯中加水,在课堂上展示现象,学生描述结果。

实验结论:流水的搬运作用可以侵蚀岩石,使地表发生变化。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一、问题解答问题1: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答:加热蜡块时,我们会发现蜡块会慢慢变软,再变成蜡烛液体;冷却后,又会慢慢变成硬的固体。

问题2: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答: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是性质的变化;树叶颜色变化是颜色变化;火柴燃烧、盐酸地在石灰石上是出现发光发热现象,这些现象都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铁水变成钢锭、水的三态变化都属于形态的变化。

问题3:选择下面的活动做一做,说说它属于哪一类变化?为什么属于这一类?答:(1)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这个变化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蛋壳上会出现许多的小气泡,过一段时间蛋壳会变软,慢慢变成其他的物质。

(2)压扁饮料罐,饮料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变成其他的物质,所以这个变化属于形态变化。

(3)在碱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并逐渐消失,变成了别的物质,所以这个变化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4)往澄清的是会中吹气时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地变混浊,静置一段时间,烧杯底部会出现白色的沉淀,这说明石灰水已经变成了别的物质,所以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5)将白糖加热至熔化,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所以属于形态变化。

(6)将白糖加热至焦黑,这说明了白糖已经变成了其他的物质,所以也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铁钉生锈了一、问题解答问题1:你在哪里见过铁锈?答:自行车的车把、车条、链条、铁窗、铁扶手、铁钉等铁制品上都有会铁锈。

问题2:铁锈是不是一种新的物质?答: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

问题3: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答:铁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