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表(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里程表(二)教案
里程表(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里程表所记录的含义。
2. 学生能够识别里程表,并正确读取里程数。
3. 学生能够使用里程表计算距离。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里程表及其作用。
2. 里程表的种类和结构。
3. 里程数的读取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在开始本节课程前,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起里程表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种类?
2. 讲解
接下来,老师可以讲解里程表的种类和结构:机械式里程表、电子式里程表。
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里程表的外观结构及功能。
3. 实践
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① 提供1辆汽车,让学生了解汽车里程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② 让学生分别进行读取和记录里程数的实践操作;
③ 让学生讨论里程数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到从A点到B点的距离。
4. 总结
老师可以根据实践操作的情况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让他们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读取里程数,并能够使用里程数计算距离。
五、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里程表所记录的含义,并正确计算距离。
六、教学方法:讲解、实践、讨论和总结。
七、教学工具:图片、汽车里程表及计算器。
八、教学参考:
1. 常峰. 汽车里程表使用手册[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2. 李鸿. 汽车电子技术与维修[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3. 徐立. 汽车行驶里程计[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
4.。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二:了解长途客车和城市公交的运行原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二:了解长途客车和城市公交的运行原理了解长途客车和城市公交的运行原理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课程,在听力、运算和认知方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培养小学生的交通意识,了解并能运用长途客车和城市公交的运行原理。
3.主题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和研究“长途客车和城市公交的运行原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热爱探究事物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和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规律与应用:总结长途客车和城市公交的运行规律,运用所学内容解答实际问题。
(2)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1)转换问题为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描述为具体的数学模型,理解难点。
(2)用餐、休息、时间、距离等元素很多,建立正确的时间轴,关注时间变化,寻求关键。
三、教学内容1.听力活动运用教师播放录音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录音了解“时刻表”是一种工具,能帮助长途客车和城市公交按时到达目的地,同时学习到大巴车和城市公交车的运行原理,为后续数学活动打下基础。
2.数学活动(1)理解时间问题老师设计情境,让学生从因素中提取关键点和关键词,通过测算时间问题来解决乘车问题。
例如,如何算乘坐长途客车或城市公交车需要多长时间?(2)建立时间轴接下来,老师将时间轴展示给学生,并让他们准确地描述各个时间点和时间段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数学化地描述情境中的信息和解决方案。
如何用数学公式解决时间问题?(3)运用数学公式解决问题老师告诉学生在解决时间问题时,可以运用经验和数学公式。
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些经验和公式。
学生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和伙伴进行讨论。
让学生列举出来这些公式。
(4)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数学活动,学生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如:从A到B,需要多长时间?如果迟到了,应该如何处理?怎样合理地安排时间?四、教学方法1.活动方法(1)情境模拟法:通过情境模拟与学生交互互动,让学生思考具体的时间和距离的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里程表(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数学》的一个知识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理解里程表的组成和作用,能够熟练地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里程表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里程表的组成和作用,能够熟练地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
2.难点:让学生理解里程表的组成和作用,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里程表的组成和作用。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汽车的里程表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一些汽车的里程表实物,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汽车的里程表图片,让学生猜测里程表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辆汽车的里程表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里程表的组成。
教师讲解里程表的作用,让学生理解里程表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汽车的里程数据,让学生进行读取和计算。
例如,一辆汽车的起始里程是20000公里,行驶了500公里,问现在汽车的里程是多少?教师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读取和计算里程表数据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第一篇: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里程表(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尤其是非0起点)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会画线段图和读懂线段图。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分散难点: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师:现在羊村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羊羊运动会,你想看一下吗?(想)下面要进行的是100米的比赛,下面有请喜羊羊和懒羊羊上场,你预测一下谁会赢?为什么?师:比赛现在开始,最后谁获得了冠军?你认为公平吗?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喜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0米)终点是多少?(100米)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懒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60米)终点是多少?(100米)仔细观察这两条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你能算出喜羊羊跑了多少米?100-0=100 懒羊羊跑了多少米呢?(100-60=40)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单位:千米)(1)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读懂了题目的意思吗?师:里程表读数是35千米是什么意思?这里的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35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师出示直观图,分别介绍35千米和160千米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条线段图表示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吗?(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如何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160-35=125千米)(2)你能再画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吗?(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你如何求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350-160=190千米)(3)你能用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三走了多少千米?星期四呢?星期五呢?(4)教师完善线段图,合并成一条线段图。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资料: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资料:教学反思第一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资料: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资料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依据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亲历“再创造”的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交流的工具,学生用熟悉的经验自己去摄取信息,分析信息,猜测想象。
在实践操作,观察比较,验证推理,吸取别人思考的长处,尽可能想办法完善自己和别人的观点。
学生由想而悟,由悟而得。
不仅掌握知识,而且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里程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学会用线段图来辅助理解两个量之间的包含关系和差值关系。
计算汽车所经历的各城市之间的里程,孩子们通过作图等手段还是可以理解的,相对常常坐火车的孩子们理解这一问题会更加容易些。
但是《里程表(二)》中的车上的里程表读数和家中电表读数,虽是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接触的比较少,家中有车的孩子理解起来会比较容易。
再刚接触这一读数问题时,孩子们已经建立了“读数累加”的意识,可是具体进行计算其中某段之间的数据时,学生对截取哪一部份的数据进行计算仍是模糊的。
于是我结合教材,通过画线段的方法向学生介绍:读数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结束,这一部分增加了多少才是他具体行驶的路程。
只是电表的读数问题,学生有意识地想要用线段图表示出来,但是他们却不明白为什么7月份的用电量=7月底—6月底,导致部分同学标注的是6月份的。
教学关键做到:1.在教学和练习时必须要求孩子们务必动手作图;2.要求学生自主明辩已知条件中的信息。
3.应让孩子从实践中来,多关注家里或周边的相关事物,多关注电表、里程表。
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尝试,学生初步学会了把路线图变成线段图来理解的方法,为后面学习行程问题打下了基础。
用线段图等辅助手段来帮助理解数学中两个量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手段。
10.里程表(二)教学反思(附教案)
10.里程表(二)教学反思(附教案)里程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2、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做过车没?学生:做过。
老师:那你们有观察过,汽车的里程表嘛?学生:没有。
老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里程表吗?学生1:不知道啊!学生2:是汽车一天行驶的路程吗?老师:不是。
学生3:好像是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吧?老师:恩,是的。
就是起床从开始行驶到现在行驶的距离就是里程。
老师:今天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有关于汽车的里程的问题。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度数是35千米。
淘气记录了数数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度数。
同学们现在根据PPT上面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来讨论一下什么是里程。
学生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
老师:星期一出发时度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160 - 35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学生2:我知道了,用当天的度数减去前一天的度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老师:恩,回答正确。
二、玩中学,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12月底比6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呢?有哪些原因呢?三、巩固练习。
第三单元第五课时《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五课时教学设计课题里程表(二)单元三学科数学年级三学习目标1、结合汽车里程表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学会读常见的汽车旅行表,会解决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重点结合汽车里程表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学会读常见的汽车旅行表,会解决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理解直观图和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练习导入。
下面是北京——广州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石家庄到武昌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画一画,算一算。
教师订正。
二、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里程表。
板书课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复习以往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进行预热。
讲授新课一、学习根据里程表计算。
课件出示: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
汽车上都有个里程表,来记录汽车走过的路程。
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单位(千米)学生根据表格,独立完成。
学生试着画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课件出示问题一: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那些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评价。
2、课件出示问题二: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1)请讨论哪里应该是周一的路程。
(2)教师讲解:3、课件出示问题3: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最多?教师订正。
4、说一说:怎样求出租车当天的路程?当天的读数-前一天的读数=当天行驶的路程。
二、课堂练习。
1、明明的叔叔是一名出租车司机。
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65千米。
下表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1)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共行驶多少千米?(2)哪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哪天最少?两天相差多少千米?2、南山小学的水表各月读数如下。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提问:淘气的叔叔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四、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习“里程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与同伴交流。
五、练一练4道题。
教
学
板
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里程表(二)
165-35= 350-160=
555-350= 745-555=
1、看一看,说一说,淘气根据里程表画出了线段图,你能看懂吗?
2、同桌合作议一议。把理解的过程跟同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
3、集体交流时,让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说说自己对线段图的理解。
4、画一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全体学生模仿着画一画直观图。
5、总结概括。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即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
3.5里程表(二)(解决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课型
新授
时间
2017.10.8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应用有关加减法的知识,继续解决“里程表”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读图的能力。
学情分析
虽然数量关系很简单,但是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缺少这方面的经验。
教学难点
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策略
个人加减
教
学
流
程
一、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回顾交流。是怎样学习“火车里里程表”这节课的,是怎样利用路线图理解题意的?
2、出示问题情境和汽车里程表,独立读题,想一想,说一说,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5课,题目为《里程表(二)》。
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将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 技能目标:能够理解并解决里程表中的问题。
3.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三位数的加减法,对于数的大小比较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还需要继续巩固和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方面,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辅助解释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里程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知道里程表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回答:“里程表是用来记录车辆行驶的距离的工具。
”2.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里程表上的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回答:“里程表上的数字代表车辆已经行驶的总距离。
”第二环节:复习三位数加减法1. 教师出示几个三位数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依次计算并回答。
例如:752 + 189,543 - 276。
2. 学生进行口算竞赛,分成小组进行互动练习,加强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第三环节:解决实际问题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里程表上的数字从800变成了450,他骑了多少米?”学生思考后,可以使用减法计算:800 - 450 = 350,所以小明骑了350米。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里程表上的数字从350变成了900,小明骑了多少米?”学生可以使用加法计算:900 - 350 = 550,所以小明骑了550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优秀教学设计
里程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额加减法,并能利用线段图理解题意。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直觉,培养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重点: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理解里程表中的信息含义,能根据含义画出线段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出示数线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它吗?师提问:你能快速算出蓝格子中的数字,并说出计算过程吗?生答:550-350=200; 770-550=220;师提问:看来同学们都还记得数线这个老朋友,数线上面的数字越往右面越(),数线中增加或者减少的数字都写在哪里?师小结:今天我就用与数线道理相同的图形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去里程表(二)中看一看。
(板书课题里程表(二))活动2【讲授】情境解读二、情境解读师:(出示主题图)谁能给大家读一下给出的信息。
师:这里面的35是什么意思?生:35是星期一早上出发时里程表的读数。
师:表格中的数字是什么意思?生:是星期一到星期五回家时里程表的读数。
师:这些读数是怎样达到的呢?我们来看看里程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走动情况?(放视频,停在35)星期一早上里程表的读数是多少?(35)师:星期一开始工作了,到了回家时里程表是(160千米),星期一一天是由多少开始走到多少?生:星期一是由早上的35千米开始走到回家时的160千米。
师:这160千米是星期一一天走的吗?生:不是,出车时是35,回家时是160,中间多出来的才是星期一一天走的,用160-35=125。
师:同意吗?师:边放视频边解释:里程表继续走,星期二是从什么时候的读数开始走。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会看里程表,并能计算出两地之间的里程。
2、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里程表的含义,掌握里程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里程问题,理解里程数与行驶路程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汽车里程表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表吗?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吗?(2)引导学生观察里程表上的数字和刻度,让学生初步了解里程表的作用。
2、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中的里程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让学生指出里程表中的起点读数和终点读数,并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3)提出问题:星期一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4)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5)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板书:星期一的里程数=星期一的终点读数星期一的起点读数。
(6)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计算出星期二、星期三等的行驶里程。
3、巩固练习(1)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里程问题,如: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5 千米,他早上骑自行车从家出发,里程表的读数是 100 千米,放学后回到家,里程表的读数是 105 千米,小明上学和放学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强调里程表的读数和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让学生观察自家汽车的里程表,记录一周的行驶里程,并计算每天的行驶路程。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里程表的读数和里程数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里程表(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5课时里程表(二)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数学的奥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与火车里程表相关的问题,你们会看汽车的里程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汽车里程表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
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请看下表,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情境图) 星期一是行驶了160千米吗?为什么?既然都是里程表,我们能不能借鉴研究火车里程表时画图的方法,来研究汽车的里程表问题呢?试一试。
学生尝试根据题意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下面是淘气根据题意画的一个图,跟你画的一样吗?你能看懂吗?与同伴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淘气画的图)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说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请自己算一算每一天行驶的里程数,然后说一说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12月底比6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呢?有哪些原因呢?四、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五、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第2、3、4题。
板书设计:里程表 (二)出发到结束的距离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教学反思:细心研读教材,利用“从哪里到哪里多少千米”和“里程表读数与行驶里程数、电表的读数与用电量”知识的相通之处进行迁移教学,降低教学难度,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里程表(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理解里程表的构成和作用,以及学会读取和计算里程表上的数据。
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
但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还可能存在对里程表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数据处理的不够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里程表的理解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里程表的构成和作用,能够正确读取和计算里程表上的数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取和计算里程表上的数据。
2.难点:让学生理解里程表的构成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里程表进行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应用里程表。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里程表进行问题解决。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里程表的图片和案例。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与里程表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用于计算和分析的工具,如计算器、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汽车里程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里程表的作用和构成。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里程表的构成和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读取和计算里程表上的数据。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里程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提供的案例,尝试利用里程表进行问题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一些与里程表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里程表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里程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里程表的作用,能运用里程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熟练掌握里程表的使用方法,提高解题速度。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练习本3.教学道具:里程表模型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里程表相关知识,巩固里程表的作用和意义。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与里程表相关的问题。
2.教学新课(1)展示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观察里程表的结构,让学生了解里程表上的数字、符号表示的含义。
(2)讲解里程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读取里程、如何计算行驶距离等。
(3)举例说明里程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两地距离、计算行驶时间等。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里程表解决实际问题。
3.实践操作(1)分发教学道具——里程表模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熟悉里程表的使用方法。
(2)布置任务:让学生运用里程表模型,测量教室到操场、图书馆等地点的距离。
(3)学生展示成果,交流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指导。
4.巩固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巩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里程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同时,要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教学课件:1.里程表的结构及含义2.里程表的使用方法3.里程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道具:1.里程表模型2.教室、操场、图书馆等地点的示意图课后练习题:1.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5千米,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是4.2千米,请问两家相距多少千米?2.小华乘坐公交车从家出发,经过5站后到达学校,每站间距为0.8千米,请问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3.小明乘坐火车从A城市到B城市,火车行驶了3小时,平均速度为60千米/小时,请问AB两城市相距多少千米?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里程表的作用,能运用里程表解决实际问题。
3.6里程表(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5.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探索里程表的更多应用可能性,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对一些日常生活情境中的人民币、时间等有一定的认识。此外,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与测量相关的知识,如长度、重量等。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里程表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里程表的原理和数据关系。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教学,如模拟里程表的操作,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实物道具:准备实际的里程表作为教学道具,让学生亲手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通常对具体的、实际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和概念。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可能更偏好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际操作来学习,而不仅仅是听讲和阅读。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里程表(二)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里程表(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里程表(二)新课呈现结束后,对里程表(二)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技能提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正确解读里程表的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达标测试。
完成教材27页3小题。
教师札记
板 书 设 计
里程表(二)
当天里程数=当天表的读数-前一天表的读数
教 学 反 思
(2)算出乐乐家每月的用电量。
(3)乐乐家下半年总用电量是多少?
(4)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2、赵叔叔这一周骑摩托每天行驶的里程数如下。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里程/千米
28
27
31
29
28
(1)赵叔叔这五天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2)星期一出发时里程表上是632千米,赵叔叔星期五到家时里程表
(1)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解答。
(2)小组交流讨论,准备汇报。
(3)小组汇报。集体评议。
三、拓展延伸。
1、乐乐家的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
6月底
7月底
8月底
9月底
10月底
11月底
12月底
430
545
640
730
825
920
998
(1)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说一说。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数
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学生观看,思考:说说这是什么事?
2、这个统计表你看懂了吗?
二、探索新知。
1、你能知道周二司机叔叔行驶多少千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算式。并讲清解题思路。
360-160=190千米。
因为周二时,里程表的读数事从160到350千米,所以他们的差表示的就是周二一天所行驶的路程。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里程表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里程表二》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的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数据分析问题,以及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的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里程表数据背后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里程表数据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里程表数据,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准备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实际的里程表,引导学生关注里程表的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里程表上的数据有什么作用呢?”让学生进行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与里程表相关的数据,如行驶的路程、时间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数据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根据呈现的数据,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一辆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5小时,它能够行驶多远?”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3.6里程表(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3.6里程表(二)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上册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本节课将基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继续深入学习里程表的概念及应用。通过讲解、实例演示和互动练习,使学生掌握如何读取里程表、计算行驶距离,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里程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表现出较高的兴趣,特别是在实践活动环节,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这表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是成功的。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导致自信心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答案:汽车行驶250公里,每100公里耗油8升,所以消耗的油量为8升/100公里× 250公里= 20升。
3.换算题:一辆汽车的平均速度为80公里/小时,将这个速度换算成米/秒。
答案:80公里/小时= 80 × (1000米/1公里) / (3600秒/1小时) ≈ 22.22米/秒。
4.实际情景题:小华每天步行去学校,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00米,如果他每天往返两次,计算他一周步行的总距离。
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Fra bibliotek方法:(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里程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北师版体育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北师版体育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是针对北师版体育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
通过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体质素质。
教学目标1. 了解里程表(二)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 研究并掌握里程表(二)所涉及的体育运动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跳大绳目标通过研究跳大绳,培养学生的爆发力和协调性。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跳大绳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带领学生进行跳大绳的动作示范和练。
3. 划分小组,进行小组合作练。
4. 组织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
第二课时:篮球投篮目标通过研究篮球投篮,培养学生的精确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步骤1. 介绍篮球投篮的基本姿势和技巧。
2. 带领学生进行篮球投篮的动作示范和练。
3. 分组进行投篮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 让学生自主分析比赛结果,总结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课时:游泳姿势目标通过研究游泳姿势,培养学生的水性和自信心。
教学步骤1. 介绍游泳姿势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2. 带领学生进行游泳姿势的示范和练。
3. 分组进行游泳姿势的比赛,考核学生的水性和技巧。
4. 鼓励学生互相研究,互相帮助,提高游泳姿势的准确度。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以及比赛结果的评价,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协作能力进行评价。
同时,采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
总结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跳大绳、篮球投篮和游泳姿势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些活动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将能够提高自身的体质素质,并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同时,通过教学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3.5里程表(二)(解决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课型
新授
时间
2017.10.8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应用有关加减法的知识,继续解决“里程表”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读图的能力。
学情分析
虽然数量关系很简单,但是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缺少这方面的经验。
1、看一看,说一说,淘气根据里程表画出了线段图,你能看懂吗?
2、同桌合作议一议。把理解的过程跟同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
3、集体交流时,让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说说自己对线段图的理解。
4、画一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全体学生模仿着画一画直观图。
5、总结概括。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即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教学难点
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策略
个人加减
教
学
流
程一、想一想,ຫໍສະໝຸດ 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1、回顾交流。是怎样学习“火车里里程表”这节课的,是怎样利用路线图理解题意的?
2、出示问题情境和汽车里程表,独立读题,想一想,说一说,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955-745=
教
学
反
思
如何把里程表转化成示意图要放在本课的重要位置,如果学生学会把抽象的里程表转化成线段示意图或路线示意图,并且把表中的信息表示在图上,就能很好地突破本节课重难点。学生因为理解能力有差异,所以教学中,有的学生在讲解后一下子就明白了,而有的学生却不明白,尤其在画图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明白题意,但是不会画,表达能力差,还有的学生在做题时,太马虎,抄错数,还要加强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量多?
提问:淘气的叔叔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四、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习“里程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与同伴交流。
五、练一练4道题。
教
学
板
书
里程表(二)
165-35= 350-160=
555-350= 74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