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的词类
古汉语的词类
(四)引进比较的对象。 一般可译为“比”。
❖ 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孟子·公孙丑上》
❖ 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 水。 《荀子·劝学》
2.以
(1)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条件、身份等, 一般可译为“用”、“拿”、“凭”等。
❖ 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荀子·王制》 (2)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由
固
❖ “固”作副词,在古代汉语中义为“本 来”“当然”或 “坚决”、“肯定”,
❖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孟子·许行》
盖
❖ “盖”常放在句子开头,表示提示或推测性 论断的语气,起引起下文的作用。
❖ 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史记·孝文 本纪》
五、否定副词
❖ 否定副词是对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进行否定 的副词。
❖ 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三)表示程度变化 常见的有“愈”、“益”、“加”、
“弥”、“兹”、“尤”等。
买臣愈益疾歌。《汉书·朱买臣传》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二、范围副词
❖ 范围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 范围的词。
❖ 表示全体有如毕、悉、举、咸;表示限 定范围的如但、第、直、止等;
“哪一个更 ”。 ❖ 父与夫孰亲?《左传·桓公十五年》 ❖ 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尽心下》 ❖ 孰与 是一种固定形式,“孰”和介词“与”连用,
构成,其比较的意味更重,可译为“与…… 相比, 哪个更…… 。 ❖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记》 ❖ 吾孰与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 (二)指代事物的疑问代词:何、曷、奚、 胡
古汉语语法
❖ 古汉语的词类划分如下
❖ 实词——古汉语中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独立回答问题、含义比较实在具体的词。实 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
古代汉语的基本词类
古代汉语的基本词类1、词类活⽤以及判断词类活⽤的标准。
2、古代汉语代词的系统性;3、介词与连词的区别(注意本教材把“虽、苟、与(其)”归⼊介词)。
4、助词“者、所、之、其”的语法功能;古代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指称化(含⾃指和转指)和名词化。
5、古汉语语⽓词的系统;语⽓词语⽓表达的单⼀性。
※学习内容古代汉语主要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汉语⼝语和在此⼝语基础上产⽣的书⾯语,即⽂⾔。
学习古代汉语,是以现代汉语为参照对象,把⽂⾔作为⼀个泛时的语⾔系统来对待的,从宏观上充分把握⽂⾔的特点。
把握古代汉语的词类系统是为了进⼀步学习古汉语的句法结构和句类。
古汉语的最⼩语法单位是词词,因为古汉语以单⾳节词为主,语素和词基本重合。
古代汉语语法单位及本课程所介绍各⼩类情况:词实词虚词体(名)词性词类谓词性词类名词代词形容词性词类动词性词类形容词数词副词动词介词连词助词语⽓词词组⼆者结构⽅式相同,词组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成为句⼦句法结构⾮核⼼结构关系核⼼结构关系助词结构联合、连谓偏正、主谓、述补、述宾句⼦句类判断句、描写句、叙述句复句、单句说明:1、体(名)词性词类体(名)词性词类的语法功能是指称指称,经常做主语、宾语和名词性偏正结构的中⼼语。
2、谓词性词类谓词性词类的语法功能是叙述叙述,经常作谓语。
3、古代汉语的数词经常作谓语数词经常作谓语,因⽽属于谓词性词类。
4、介词介词多由及物动词虚化⽽成,语法功能是组成介宾结构,把⾃⼰的宾语引介给谓语的核⼼,因⽽亦属于谓词性词类亦属于谓词性词类。
第⼀节名词 P221⼀、名词的语法功能:*古今汉语的名词语法功能的异同:同:名词多作句法结构中的主语、宾语、定语和名词性偏正结构的中⼼语。
异:异:古汉语名词可以做判断句的谓语,可以作状语。
(三)充任状语,修饰谓语。
(现代汉语中仅时间名词有此功能:学⽣[下午]开会。
)(三)充任状语,修饰谓语。
辨别:名词出现在主语后,动词前。
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的类型:(见教材例)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的类型:时间。
古代汉语词类表1
第三人称代词 厥: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 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其:武王梦帝予其九龄。 之:爱公叔段,欲立之。 渠: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 伊: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 谢裒儿婚。 他:长房曾与人共行,见一书生,黄巾披 製,无鞍骑马,下而叩头。长房曰 长房曰:“ “赦汝死罪。”
代词 一、人称代词 单数: 第一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 第三人 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 尔: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 厥:天降丧于殷,殷 卬:越予冲人不卬自恤。 无尔诈,尔无我虞。” 文王受命惟中身 予: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 汝: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 其:武王梦帝予其九 余:(齐侯)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乃:朕心朕德惟乃知。 之:爱公叔段,欲立 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 而:公遽见之,执其手曰:“余知而无罪渠:女婿昨来,必是 朕: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入复而所。” 伊:江家我顾伊,庾 我: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若: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 谢裒儿婚。 吾: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 若果是也,我果非邪? 他:长房曾与人共行 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 製,无鞍骑马, 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谋我, “赦汝死罪。” 故离间也。” 身:丞相自起,解帐带麈尾,语殷曰:“ 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 侬:欢愁侬亦惨,郎笑我便喜。 阿侬:吴人之鬼,居住健康„自呼阿侬, 语则阿傍。 侬家:侯印几人封万户,侬家只办买孤峰 复数: 汝: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终鲜兄弟,维予二人。 我:予惟曰:“襄我二人,汝有何哉。” 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事过于 帮域之中央,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 而:二年春,齐师伐我北鄙,围龙。顷公之嬖人卢就魁门焉,龙人囚之。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 尔:凡尔众,其惟致告: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口。 二、指示代词 近指代词 此: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尔:帝命率育,无此尔疆界,陈 兹: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衹绥四方。 若:我闻昔者成汤既受命时,则 斯: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而:故其法治,其佐贤,其民愿 乃: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 哀„”仲尼曰:“„孟孙特 然:贰心必失诸侯,岂唯鲁然? 远指代词 彼:危而不恃,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依? 其:是故百姓冬不忍寒,夏不忍 伊: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男女之交多矣。 夫: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兹: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及其活用形式:
1. 动词(动作的词):
-走:走、走了、走向、走出、走来
-读:读、读书、读了、读到、读来
2. 形容词(描述事物特征的词):
-美:美、美丽、美好、美人、美丽的
-大:大、大的、大人、大了、大起来
3. 名词(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
-人:人、人们、人的、人家、人们的
-山:山、山上、山下、山水、山的
4.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词):
-很:很、很美、很大、很好、很远
-忽然:忽然、忽然间、忽然起来、忽然间的、忽然变化
5. 介词(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词):
-在:在、在里面、在外面、在前面、在后面
-为:为、为了、为人、为什么、为着
6. 连词(连接词语、句子之间关系的词):
-和:和、和他、和平、和谐、和睦
-若:若、若是、若非、若不、若然
这只是一小部分古代汉语中常见词类的活用形式,古代汉语的用法相对复杂,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古代汉语的文献和古籍中有大量丰富多样的词类活用形式,需要通过学习和阅读来更好地掌握。
古汉语语法知识
古汉语语法知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古代汉语语法(一)古代汉语的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
根据词与词的结合能力,以及词在句中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等标准,古代汉语有以下词类:一、名词名词是人和事物的名称。
如:孔子、赵威后、国、家、阿房宫、东、年、星、箕畚。
名词不受“不”、“很”、“将”这些副词的修饰,能受“大”、“好”等形容词的修饰,能受数词或数量词的修饰,如“一人”、“良马”。
名词的主要功能是在句子结构中作主语、宾语和判断谓语,也可以作定语,如: 客.从外来,与坐谈。
(《战国策·齐策》)(“客”作主语) 却宾客以业诸侯..。
(《谏逐客书》)(“诸侯”作宾语) 制,岩邑..也。
(《左传·隐公元年》)(“岩”作定语,修饰“邑”;“邑”与“岩”构成名词性词组,一起充当判断谓语。
)古汉语的名词在功能上的特殊之处是可以作状语。
古汉语名词作状语可分为以下几类:1.表比拟。
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意思是“像……一样地”。
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
(《过秦论》)“云”、“响”、“影”分别译作“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2.表态度。
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含有“像对待……”、“把(宾语)当作……”等意思。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本纪》)“兄”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
3.表动作方式。
某些名词作状语时,表示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
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战国策·齐策》)“面”译作“当面”。
4.表工具。
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含有“用……”的意思。
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丹”译作“用丹砂”,“丹书”即“用丹砂写”。
5.表凭借。
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依据,有“按照……”、“根据……”等意思。
文言文古代汉语的词类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12类词性总结备考期中!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
古代汉语的词类,跟现代汉语的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下边分别叙述。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例如: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例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狼》) 谍报敌骑至。
(《冯婉贞》)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
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词。
例如: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
(《冯婉贞》)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
例如: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7.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
例如:太后之色少解。
(《触旮说赵太后》) 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 8.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
例如: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卖油翁》)9.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冯婉贞》)10.助词,附着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上,起辅助作用。
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诸将请所之(《李恕雪夜入蔡州》)11.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
08第八课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词
而且具有一定词汇意义。
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没有词汇意义。
如:鸟兽之肉不登于俎
实词:鸟、兽、肉、不、登、俎 虚词:之、于
贰、实词的分类
1、名词:表示人、事物、时空名称的词,在句中作 主语、宾语和定语。 如:人、鸟、肉
实
词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及变化的词,主要 作谓语,能愿动词主要作状语。 如:爱、击、变
数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目或次序的词,主要功能是 和量词结合作状语或补语。 如:百、十、千
叁、实词的活用与兼类
词类 活用
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一定的语境中, 会临时具有另一种词类的语法功能。这种 临时用法,叫做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 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主要有:1、名词、形容词、数词用 作一般动词; 2、名词、形容词还经 常用作使动和意动。
词的 兼类
词的兼类是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词类的语法功能,并且是固定的而不是临时的。
如:鼓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鼓:名词,一种打击乐器;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鼓:动词,击鼓
肆、虚词的分类
1、介词:由动词虚化而来,作
用是把宾语介绍给谓语。
虚
如:于、以
2、连词:在词、词组、句子之间起连
⑴
3、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的词,主要作谓语、 定语和状语。 如:美、好、大、小
与 动 词 分 类
特 殊用法
动词 1、及物动词:吃、打、爱
能否带
分类 2、不及物动词:休息、走、死 宾语
1、如果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宾语又不是动作行为 的承受者,这种用法叫使动用法,译为“使什么怎么样”。
古代汉语实词
2.形容词的特性 古代汉语的形容词 有个最大的特点, 有个最大的特点,那 就是都可以带宾语, 就是都可以带宾语, 都具有一定的动词性。 都具有一定的动词性。 可以说, 可以说,古代汉语没 有纯粹的形容词, 有纯粹的形容词,应 当称之形动词。 当称之形动词。
苏州古园林(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1)用为一般动词。 用为一般动词。 用为一般动词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 余年。” (2)使动用法。形容词本身不带宾语,既然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形容词本身不带宾语, 具有动词性,必然接近不及物动词。 具有动词性,必然接近不及物动词。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动词作状语,与连动式在结构上一样, 动词作状语,与连动式在结构上一样,如 何区分? 何区分 看两个动词表示的动作有无先后之分,如 果是同时的,肯定是状语。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入而徐趋。”
如果动作有先后之分, 如果动作有先后之分, 还要看两个动作有无 主次之分。 主次之分。连动式的 句子不分主次, 句子不分主次,状语 和谓语的偏正结构必 分主次。 分主次。 “触槐而死。”
澳门大三巴牌坊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要注意岁、月、日作状语的用法 a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及物)动词前,有岁岁 (每年)、月月(每月)、日日(每日) 之义。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 也。”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b.日字在行动性不强的(不及物)动词或形 容词前,当“一天一天”讲,表示情况逐 渐发展。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 “事日急。”
殷墟甲骨
词——实词和虚词 实词:指意义比较具体的 词。 现代汉语的实词:名词、 动词、形容词、数词、量 词、代词 古代汉语的实词:名词、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古代汉语
语法(一)词类活用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1、①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②划分词类的目的③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
2、词类活用主要是有关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问题。
下面一起回顾一下这三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名词——指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谓语动词——指表示动作、行为和发展变化的词,经常作谓语。
形容词——指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词,经常作定语、状语和谓语。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1、词类的活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个有固定属类的词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充当别的词类使用,就叫作词类的活用。
2、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的区别:前者是指某个词临时活用作别类词,后者是指某个词具有两种词性或两种以上的词性。
例如:⑴铁了心了。
(活用)⑵我们应当学习群众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
(因活用变兼类词)⑶我翻译了一本书。
(兼词)古汉语词类活用例子: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⑵将军身被坚执锐。
(《史记·陈涉世家》)练习: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⑵草木有生而无知。
⑶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⑷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有的兼词兼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词性:例如⑸雍水暴益,荆人弗知。
⑹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⑺其家必日益。
⑻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由此可见,词的兼类现象,词义有明显的变化,是词义引申的必然结果,不是词类的活用。
某一类词,活用得久了,也可以转化为兼类词。
词类的活用,最重要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是古代汉语特殊的语法现象。
三、名词活用作动词1、普通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⑴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⑵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
⑶驴不胜怒,蹄之。
⑷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⑸城朔方城⑹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古汉语词类
古汉语词类一、名詞 名詞主要是表示人、事物、時間或者地點名稱。
名詞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事物名詞,另一類是時地名詞。
事物名詞也可以分爲專有名詞、普通名詞和抽象名詞三類。
專有名詞是指國家、民族、姓氏、職官、人、物、地、時代等的專門名稱。
如: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
(《漢書·張騫李廣利傳》) 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可數千里。
(《漢書·張騫李廣利傳》) 徑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
(《漢書·張騫李廣利傳》) 處狄二十年而行。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及竇太后崩,武安侯田蚡為丞相。
(《漢書·儒林傳》) 請句踐女女於王,大夫女女於大夫。
(《國語·越語上》) 從者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晉人伐諸蒲城。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寺人披請見。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左传·隐公元年》)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左傳·僖公三十年》) 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
(《史記·項羽本紀》) 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論語·八佾》)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潜《桃花源记》)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論語·述而》) 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和氏》) 以上例子中的加點詞都是表示國家、民族、姓氏、職官、人、物、地、時代等概念的專有名詞。
普通名詞是指人、物、地共有的名稱,如:方今天下適定,海內願安,士無賢不肖,皆樂立名於世。
(朱浮《爲幽州牧與彭寵書》) 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勸學》)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古代汉语词类
古代汉语词类左传:左丘明,《春秋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清阮元《郑伯克段于鄢》古今字:食舍肉=捨焉辟害=避异体字:佗邑唯命=他通假字:无使滋蔓=毋永锡尔类=赐读音共叔段gong1 祭仲zhai4 不义不暱ni4具卒乘sheng4 请以遗之wei4 繄yi1我独无施及庄公yi4公语之故yu4 早为之所wei2《齐桓公伐楚》读音:寇不可翫wan2 晋不更geng4举矣通假字:不唯偪乎=逼古今字:神所冯依=馮=慿=凭《烛之武退秦师》读音:夜缒而出zhui4 微夫fu2人之力不及此。
古今字共其乏困:供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捨秦伯说:悦失其所与,不知:智通假字无能为也已:矣焉用亡郑以陪邻:倍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非若不阙秦:缺《蹇叔哭师》读音:将殡bin4于曲沃柩jiu4有声如牛将有西师过轶yi4我必有悖bei4心蹇叔之子与yu4师晋人御师必于殽xiao2 夏后皋gao1之墓也《晋灵公不君》读音从台上弹tan2人宰夫胹er2熊蹯fan2不孰鲜xian3克有终使鉏麑chu2ni2贼之晋侯饮yin4赵盾酒公嗾sou3夫fu2獒ao2焉请以遗wei4之既而与yu4为公介古今字而观其辟丸也:避反不讨贼:返宰夫胹熊蹯不孰:熟亡不越竟:境宣子田于首山:畋通假字:三进及溜:霤自诒伊戚:贻《齐晋鞌之战》读音:齐晋鞌an1之战左轮朱殷yan1擐huan4甲执兵右援枹fu2而鼓綦qi2毋张丧车骖can2絓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zhan4中以肱gong1击之属当戎行hang2 宛茷fei4为右古今字:师陈于鞌:阵旦辟左右:避韩厥俛定其右:俯奉觞加璧以进:捧通假字:不介马而驰之:甲右援枹而鼓:桴骖絓于木而止:挂无令舆师陷入君地:毋《楚归晋知罃》一、讀音1以為俘馘2臣不才,不勝其任3執事不以釁鼓4而求紓其民5各懲其忿以相宥也6兩釋纍囚以成其好7臣不與及8重為之禮而歸之二、文字1帥偏師以脩封疆一、讀音1guó2shēng3 xìn4 shū5chéng yòu6 léi hào7yù8zhòng wéi二、文字帥:率;脩通修战国策:西汉刘向编,战国时期,11策,33卷,12个国家东汉高诱最早注,南宋鲍彪《战国策注》《冯谖客孟尝君》一)读音:冯谖xuan1客孟尝君长铗jia2归来乎食si4以草具谁习计会kuai4愦kui4于忧性懧nuo4愚后期ji1年无纤xian1介之祸者二)通假字:1 无纤介之祸者:芥三)古今字:1责毕收:债2说:悦3使人属孟尝君:嘱四)异体字:1券徧合:遍2朞:期3性懧愚:懦《赵威后问齐使》读音齐有处chu3士钟离子有粮者亦食si4有衣者亦衣yi4 叶阳子she4哀鳏guan1寡彻其环瑱tian4王wang4齐国於wu1陵子仲《触詟说赵太后》读音大臣强qiang3谏玉体之有所郄xi4也未填沟壑he4 媪ao3之送燕yan1后也持其zhong3踵为wei4之泣通假字少益耆食:稍嗜古今字奉厚而无劳:俸通假字1折清风而抎矣:陨2与淮北之地也:举异体字1将以为楚国祅祥乎:妖 2 俛啄蚊虻而食之:俯3夕调乎酸醎:咸4被?磻:碆古今字臣请辟于赵:避《论语》:古论,齐论,鲁论。
古汉语的词类
第一章古汉语的词类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即根据词和词之间的结合能力而划分的类。
如根据是否能受数量词修饰并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语法功能,我们可以划分出普通名词这一类。
在划分词类的过程中,词义也可作为一种虽不严密,但却迅速的判定依据。
如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等。
关于词类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传统的词类的划分方法,将古代汉语的词类比照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进行划分。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汉语是一种具有民族性的语言,它有它的独特特点,而作为承接着主要语法功能的词,必然会带有这种特点(词无定类)。
但是现阶段的词类的讲解,主要简单套用西方已有的现成的语法体系,使我们现阶段的研究陷入了很多矛盾的地方。
所以一部分专家主张重写汉语语法。
但是事实上,在汉语中,不但一词多义,而且一义也有不同用法。
因为词义不同,用法不同,便影响它的词类。
所以前人称之词无定类。
在古代汉语中,虽然有不少词类活用现象,但是能活用的也就是少数词,并且活用的范围十分有限。
所以词是可以划分为固定的类型的。
古汉语的词类首先根据能否单独充当结构成分而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凡是能够单独充当结构成分的是实词,反之是虚词。
从词义的角度看,实词主要是用来表示词汇意义(实际意义,概念),虚词主要用来表示语法意义(表示概念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和句子的语气等)。
根据不同的语法功能,又可把实词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后两者有的归为虚词)。
虚词的分类一般有(副词、代词)连词、介词、语气词、助词、叹词。
因为在古汉语中的虚词地位特别重要,我们将重点介绍,对于实词我们只作简单的介绍,名词名词包含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四个小类。
从语法功能看,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要活跃些。
动词动词包含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能愿动词三类。
形容词包含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
在古汉语中,性质形容词以单音节为主(也不部分双音节词),状态形容词以双音节为主(也有部分单音节词)。
古代汉语
语法(一)词类活用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1、①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②划分词类的目的③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
❖2、词类活用主要是有关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问题。
下面一起回顾一下这三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名词——指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谓语❖动词——指表示动作、行为和发展变化的词,经常作谓语。
❖形容词——指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词,经常作定语、状语和谓语。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1、词类的活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个有固定属类的词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充当别的词类使用,就叫作词类的活用。
❖2、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的区别:前者是指某个词临时活用作别类词,后者是指某个词具有两种词性或两种以上的词性。
例如:❖⑴铁了心了。
(活用)❖⑵我们应当学习群众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
(因活用变兼类词)❖⑶我翻译了一本书。
(兼词)古汉语词类活用例子: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⑵将军身被坚执锐。
(《史记·陈涉世家》)练习: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⑵草木有生而无知。
⑶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⑷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有的兼词兼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词性:例如❖⑸雍水暴益,荆人弗知。
❖⑹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⑺其家必日益。
❖⑻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由此可见,词的兼类现象,词义有明显的变化,是词义引申的必然结果,不是词类的活用。
❖某一类词,活用得久了,也可以转化为兼类词。
❖词类的活用,最重要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是古代汉语特殊的语法现象。
三、名词活用作动词1、普通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⑴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⑵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
⑶驴不胜怒,蹄之。
⑷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⑸城朔方城⑹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完整版)古代汉语词类
古汉语词类一、名詞:名詞主要是表示人、事物、時間或者地點名稱。
時地名稱有可分爲時間名詞和方位名詞。
時間名詞時表示時間概念,在句子中可用作狀語。
如:初,鄭武公娶於申。
(《左傳·隱公元年》)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
"方位名词表示地點、處所、方位等意義,可用作狀語。
如: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
(《左傳·僖公四年》)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荀子·勸學》)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
(《左傳·成公二年》)一般來說,名詞不受副詞修飾;專有名詞之前一般不加數詞,也很少加指示代詞;時間名詞可以接受數詞、指示代詞修飾,而方位名詞則不能。
二、動詞能願動詞又叫作助動詞,它經常用在主要動詞前起輔助作用。
但有時候能願動詞也可以單獨作謂語。
古漢語中常見的能願動詞有"可、能、得、願、宜、敢、肯、欲、足"等。
例: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詩經·魏風·碩鼠》)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左傳·隱公元年》)非曰能之,願學焉。
(《論語·先進》)三、形容詞1.表性質的形容詞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第二章》)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論語·子罕》)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
(《左傳·昭公二十二年》)棲波之鳥,水化之蟲,智吞愚,強捕小,號噪驚聒,紛牣其中。
(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呼河伯婦來,視其好醜。
(《史記·滑稽列傳》)2.表狀態的形容詞爲數最多,按其結構可分爲以下幾種:1)單音節或多音節形容詞。
2)疊音形容詞--用疊字的方式組成的形容詞。
《詩經》中使用了大量的疊音形容詞,使得語音節奏感極強。
如: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
古今汉语词类划分的不同
古今汉语词类划分的不同1.引言1.1 概述概述词类划分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对词汇的分类和归类,是理解和研究语言结构的基础。
在汉语中,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探讨古今汉语词类划分的不同之处,并讨论这种差异所产生的原因和背后的影响。
古代汉语词类划分是汉语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古代汉语时期的延续,词类划分的标准和观点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划分主要根据字形、音韵和用法来确定。
根据字形,古人将词汇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根据音韵,古代汉语词类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根据用法,又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兼用、副词等多个类别。
这些标准和观点在古代汉语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标准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主要基于语法功能和句法位置来确定。
根据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标准,词汇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量词和叹词等。
相比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更加细致和明确,更能满足语法和句法分析的需求。
词类划分的变化不仅仅是汉语语言发展的结果,也受到了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词类划分观点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对汉语语法的不断深入研究和认识,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外来语言、社会变革和文化因素等的影响。
不同的观点和标准在不同的语言学派和学者之间存在差异,这也是造成词类划分的不同的原因之一。
通过对古今汉语词类划分的不同之处进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的演变和变化,了解词类划分背后的语言学和文化因素。
同时,对于汉语教学和语法分析等领域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具体差异以及影响词类划分的因素。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探讨古今汉语词类划分的不同之处。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
首先,在引言部分简要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引起读者对古今汉语词类划分差异的兴趣。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20180717)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一、词类定义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
对于个体的词来说,它所属的词类也称词性。
二、词类划分依据古代词类划分的标准有两个:语法功能和意义。
语法功能:主要是指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以及充当什么样的①句子成分;意义:是指词是否具有词汇意义以及具有什么样的词汇意义。
依据这两条标准,古代汉语中的词可以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①句子成分(一)、句子成分也叫句子的组成成分。
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
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
(二)、现代汉语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三)、古代汉语句子成分: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古代句子成分的位置、古代句子成分的省略、词类的活用。
(四)、现代汉语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主语: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宾语,又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
(五)、古代汉语句子成分: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古代句子成分的位置、古代句子成分的省略、词类的活用。
1,古代汉语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事物的属性做出判断的一类句子。
2,被动句都是动词谓语句。
主动关系和被动关系就是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不同来加以区分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该句子就是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的受事者,该句子就是被动句。
3,古代句子成分的位置。
语序,指充当句法成分的词语在句中的位置顺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
形容词
性质形容词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 梁惠王上》) 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 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左传· 昭公二十年》) 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 荣辱》)
状态形容词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渤然兴之矣。 (《孟子· 梁惠王上》)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 桃夭》)
所以见将军者,欲以救赵也。(《战国策· 赵 策》) 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 葛亮《出师表》)
“所”字结构和“者”字结构虽然都是名 词性的短语,但是两者的含义差别很大。 “所”字结构所指称的人或事物是受动者, 是“所”后面的动词性成分的支配对象, 而“者”结构在多数情况下指称的是施动 者或能动者。
“之”和“其”有时可以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 第二人称。 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 不入,则子继之。”(《左传· 晋灵公不君》) 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 善,皆以告其上。”(《墨子· 尚同上》)
有时候,“其”字不能解作“他的”、“她 的”、“它的”,只能解作“那”、“那样 的”,这种“其”字是指示代词。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 弗能应也。(《韩非子· 难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处也。(《墨子· 里仁》)
近指(此、斯、兹、之、是、然、尔等, 相当于这、这个、这里、这样)
先王有及,属谨天命,兹犹不常宁。(《尚 书· 盘庚上》) 王如知此也,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 (《孟子· 梁惠王上》)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子罕》)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 周南· 桃 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古汉语的词类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即根据词和词之间的结合能力而划分的类。
如根据是否能受数量词修饰并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语法功能,我们可以划分出普通名词这一类。
在划分词类的过程中,词义也可作为一种虽不严密,但却迅速的判定依据。
如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等。
关于词类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传统的词类的划分方法,将古代汉语的词类比照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进行划分。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汉语是一种具有民族性的语言,它有它的独特特点,而作为承接着主要语法功能的词,必然会带有这种特点(词无定类)。
但是现阶段的词类的讲解,主要简单套用西方已有的现成的语法体系,使我们现阶段的研究陷入了很多矛盾的地方。
所以一部分专家主张重写汉语语法。
但是事实上,在汉语中,不但一词多义,而且一义也有不同用法。
因为词义不同,用法不同,便影响它的词类。
所以前人称之词无定类。
在古代汉语中,虽然有不少词类活用现象,但是能活用的也就是少数词,并且活用的范围十分有限。
所以词是可以划分为固定的类型的。
古汉语的词类首先根据能否单独充当结构成分而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凡是能够单独充当结构成分的是实词,反之是虚词。
从词义的角度看,实词主要是用来表示词汇意义(实际意义,概念),虚词主要用来表示语法意义(表示概念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和句子的语气等)。
根据不同的语法功能,又可把实词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后两者有的归为虚词)。
虚词的分类一般有(副词、代词)连词、介词、语气词、助词、叹词。
因为在古汉语中的虚词地位特别重要,我们将重点介绍,对于实词我们只作简单的介绍,名词名词包含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四个小类。
从语法功能看,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要活跃些。
动词动词包含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能愿动词三类。
形容词包含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
在古汉语中,性质形容词以单音节为主(也不部分双音节词),状态形容词以双音节为主(也有部分单音节词)。
数词包括基数词、序数词和概数词三类。
量词量词分为物量词和数量词两类。
第一节副词一、副词的性质。
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它们能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情态和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中的次要成分,这是它近似实词的一面,但是它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事或实情,同时又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这是它同其他各类虚词相似的一面。
二、副词的分类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在句子中经常充当状语和补语根据副词所表示的意义,它大致可以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肯定否定副词、谦敬副词(表敬)的六类。
1.程度副词程度副词用以表示事物性质和动作行为的程度,其程度分为程度高、低和加强(程度加深)三种。
表示程度高的副词有:“极”、“最”、“至”、“甚”、“尤”、“太”、“殊”、“孔”、“良”、“颇”、“绝”等。
如:秦女绝美,王可自娶,而更为太子娶妇(《史记·伍子胥列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国策·齐策》)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诗经·七月》)涉浅水者见鱼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论衡》)表示程度低的副词有:“少”、“略”、“稍”等,意思是稍微、略微等。
如: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注意,颇,也可表示程度低)(《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司马迁《报任安书》)项羽以故疑范增,稍夺之权(《汉书·项籍传》)表示程度加深的副词有“益”、“愈”、“弥”、“滋”、“加”等,意思是“更加”、“更”等,如: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史记·孔子世家》)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师说》)2.范围副词用以表示事物性质和行为动作的范围,其范围大致有全部、局部、共同和互相三种。
表示全部的副词有“皆”、“俱”、“咸”、“悉”、“尽”、“都”、“共”、“毕”、“举”等,意为“全”,“都”。
如:是故有天下七十二圣,其法皆不同(《吕氏春秋·察今》)其妻问所与饮者,则尽富贵也(《孟子·离娄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孟子·梁惠王上》)表示局部(限止范围)的有“特”、“徒”“第”“直”“止”“但”“独”“仅”等,意为“只”,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离娄上》)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注意“独”作为范围副词,意为“只”,还可作情态副词,表反问语气,如:太尉起,拜贺朱虚侯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史记·吕太后本纪》)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史记·魏公子列传》)“仅”作范围副词言其少,意为“才,只”,这是古今一致的,但在唐代诗文中“仅”还可用在数量词谓语前,表示接近于某一数量,有将近、几乎、差不多达到的意思(音,去声),如:初守雎阳时,士卒仅万人(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表示共同和互相,如: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时间副词时间副词在副词中数量最多,根据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快慢、连续、频率等,时间副词可以分为已然、将然、正在进行、开始最末、久暂等五种。
表示已然: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过,这样的副词有:尝、既、已、业等,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世》)表示将然的副词有:行、将、且、等,意为“将要”,如:公将鼓之(《左传·曹刿论战》)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汤问》)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表示正在进行的副词有:方、适、会、属等,意为“正、正好、恰好”等,如:(灌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战国策·燕策》)表示开始和最末,如: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虹始见,萍始生(《礼记·月令》)表示久暂的副词,如: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仪礼·士冠礼》)4.情态副词用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情貌和状态,可大致分为素常、疾徐、适逢、频数、其他五种。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史记·项羽本纪》)下臣不幸,属.当戎行(《史记·酷吏列传》)忌不自信,复问其妾(《战国策·齐策》)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左传·成公二年》)注意:岂、宁意相同,和句尾语气词“乎”、“哉”等相呼应,表示一种反诘语气,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岂人主之子孙必不善哉?(《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盖”作情态副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放在句首表示提示语气,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有人称发语词),二是放在句前或句中,表示一种不肯定的语气,相当于“大约”、“大概”。
如: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司马迁《报任安书》)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殆”作副词用法有二,一是表示推测语气,“只怕”、“也许”;二是有“几乎”、“差不多”的意思。
如: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诗经·七月》)数日有众十万,遂连陷郡县数十,众殆百万,四方大震(《容斋随笔·方腊起义》)5.肯定、否定副词用以表示谓语的肯定与否定,大致可以分为肯定、否定、禁止、估量四种。
如: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十四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史记·大宛列传》)注意:(1)不、弗用法大致相同,表示一般的否定,但“不”的否定范围宽(动词、形容词),弗的否定范围窄,一般只限于及物动词,如: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左传·鞌之战》)不介马而驰之(《左传·鞌之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总之,凡是用“弗”的地方都可用“不”。
(2)“勿”和“毋”(古书常作“无”),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勉,意为“别”、“不要”,如: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但用在陈述句中,不再表“禁止”,意思和“不”差不多,如: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3)非(匪)字否定的是它后面的整个谓语,如: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谏逐客书》)6.谦敬副词用以表示自谦和对他人的恭敬,没有具体意义,分为尊人(恭敬)和自谦两类,(1)表示尊敬的副词有:请、幸、敬、谨、惠、烦、辱等,如: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非攻》)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史记》)(2)表示自谦的副词有:窃、敢、忝、猥、伏等,如: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三国志·魏书》)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表示谦敬的副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里有时还有使用,如“欢迎惠顾”、“垂询”等,询问别人的姓氏要说:“您贵姓?”或“请问尊姓大名”称别人为“大作”、“贵府”、“令尊”、“令爱”、“令堂”、“令郎”等。
自谦的称自己的作品为“拙作”,“拙荆”、“犬子”,请别人给自己的作品提意见,“惠正”、“雅正”、“斧正”,别人对自己的夸赞称为:“错爱”、“谬赏”等。
第二节、代词古汉语的代词有称代和指作用,根据其意义侧重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此外,还有比较特殊的代词:一是无定代词“或“、“莫”;一是辅助行代词“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