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课题
里程表(二)(综合应用)
执教日期
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5·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来?
6·通过学习“里程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思考?
·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
三、当堂检测
1.练一练:27页1题。
2.25页2题。
3.25页4题。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后,你又有什么收获?
教法与的信息。
·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难点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
策略
教法
回顾总结、引导、讲授
课件
来源
学法
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展示
教学
准备
教具
口算题卡、
课型
新授课
学具
自主
预习
口算练习
54+68 46-27 89-31+40 550+90-40 300+900-700
·和同桌议一议。
·全体学生模仿画图
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全班展示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
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学生画一画之后独立解决问题。
.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
.读懂数学信息后再独立计算并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500-200-300 39+58-28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里程表(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数学》的一个知识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理解里程表的组成和作用,能够熟练地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里程表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里程表的组成和作用,能够熟练地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

2.难点:让学生理解里程表的组成和作用,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里程表的组成和作用。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汽车的里程表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一些汽车的里程表实物,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汽车的里程表图片,让学生猜测里程表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辆汽车的里程表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里程表的组成。

教师讲解里程表的作用,让学生理解里程表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汽车的里程数据,让学生进行读取和计算。

例如,一辆汽车的起始里程是20000公里,行驶了500公里,问现在汽车的里程是多少?教师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读取和计算里程表数据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里程表(二)|北师大版 (5)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里程表(二)|北师大版 (5)

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课题里程表(二)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学内容教科书26-27页的内容。

授课时间目标1、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利用线段图理解图意。

3、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更有兴趣。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能看懂里程表,并能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并能运用线段图理解题意。

教学难点能理解里程表中的信息含义,能根据含义画出线段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学生观看,思考:说说这是什么事?2、这个统计表你看懂了吗?二、探索新知1、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星期一是行驶了160千米吗?为什么?2、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示意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说出这个示意图的三层含义)(1)同桌合作议一议。

把理解的过程跟同伴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

(2)集体交流时。

可以让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说说自己对线段图的理解。

(3)画一画。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全体学生模仿着画一画直观图,再次体验用直观图理解题意的优越性。

(4)总结概括。

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3、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4、你还能提出哪些其他的数学问题?(1)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解答(2)小组交流讨论,准备汇报二次备课(3)小组汇报。

集体评议三、拓展延伸1、乐乐家的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6月底7月底8月底9月底10月底11月底12月底430 545 640 730 825 920 998 (1)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说一说(2)算出乐乐家每月的用电量(3)乐乐家下半年总用电量是多少?(4)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2、赵叔叔这一周骑摩托每天行驶的里程数如下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里程/千米28 27 31 29 28 (1)赵叔叔这五天一共行驶多少千米?(2)星期一出发时里程表上是632千米,赵叔叔星期五到家时里程表上读数是多少?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里程表(二)前一天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35 160 350 555 745 955160-35=125(千米)350-160=190 (千米)555-350=205(千米)745-555=190 (千米)955-745=210(千米)。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第一篇: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里程表(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尤其是非0起点)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会画线段图和读懂线段图。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分散难点: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师:现在羊村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羊羊运动会,你想看一下吗?(想)下面要进行的是100米的比赛,下面有请喜羊羊和懒羊羊上场,你预测一下谁会赢?为什么?师:比赛现在开始,最后谁获得了冠军?你认为公平吗?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喜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0米)终点是多少?(100米)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懒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60米)终点是多少?(100米)仔细观察这两条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你能算出喜羊羊跑了多少米?100-0=100 懒羊羊跑了多少米呢?(100-60=40)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单位:千米)(1)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读懂了题目的意思吗?师:里程表读数是35千米是什么意思?这里的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35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师出示直观图,分别介绍35千米和160千米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条线段图表示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吗?(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如何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160-35=125千米)(2)你能再画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吗?(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你如何求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350-160=190千米)(3)你能用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三走了多少千米?星期四呢?星期五呢?(4)教师完善线段图,合并成一条线段图。

里程表(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里程表(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里程表(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2.能够使用里程表实测道路长度。

3.能够掌握里程表的使用方式,可以快速准确地测算道路的长度。

2. 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2.掌握里程表的使用方式。

3. 教学难点1.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圆的基本性质。

2.如何使用里程表快速准确地测算道路长度。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某个圆形草坪的面积、测算道路的长度等,引出圆的基本性质和里程表的使用方式。

4.2. 学习1.圆的基本性质教师可以通过PPT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圆形的特点和基本要素,包括圆心、直径、半径等,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性质。

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应用圆的基本性质,如测量圆形草坪的面积、绘制圆形花坛的形状等。

2.里程表的使用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里程表的样式和结构,让学生了解里程表的主要部分和功能。

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里程表的使用方式,包括如何调整里程表的初始数值、如何记录行驶里程数以及如何计算行驶距离等内容。

4.3. 练习1.圆的基本性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绘图等方式巩固圆的基本性质,如求圆的周长、面积等。

2.里程表的使用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里程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里程表的使用技巧,如模拟行驶场景,让学生调整里程表的初始数值并实测行驶距离。

4.4. 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经验,结合实际场景,回顾圆的基本性质和里程表的使用方式,并强调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5.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里程表的使用方法,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程效果更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5课,题目为《里程表(二)》。

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将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 技能目标:能够理解并解决里程表中的问题。

3.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三位数的加减法,对于数的大小比较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还需要继续巩固和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方面,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辅助解释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里程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知道里程表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回答:“里程表是用来记录车辆行驶的距离的工具。

”2.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里程表上的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回答:“里程表上的数字代表车辆已经行驶的总距离。

”第二环节:复习三位数加减法1. 教师出示几个三位数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依次计算并回答。

例如:752 + 189,543 - 276。

2. 学生进行口算竞赛,分成小组进行互动练习,加强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第三环节:解决实际问题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里程表上的数字从800变成了450,他骑了多少米?”学生思考后,可以使用减法计算:800 - 450 = 350,所以小明骑了350米。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里程表上的数字从350变成了900,小明骑了多少米?”学生可以使用加法计算:900 - 350 = 550,所以小明骑了550米。

5里程表(二)(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5里程表(二)(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他们喜欢通过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操作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较强,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五、总结回顾(200字,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里程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里程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数学绘本:《数学原来这么有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通过学习《里程表(二)》,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里程表的使用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是一本介绍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绘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其中包括一些关于里程表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到更多关于里程表的知识。
(2)数学视频:《数学大冒险》
这是一系列关于数学知识的视频,通过动画和实际操作的方式,介绍数学概念和原理。其中包括一些关于里程表的视频,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到更多关于里程表的知识。
③计算车辆行驶距离的步骤:学生需要掌握如何通过里程表来计算车辆行驶的距离,包括总里程和当前里程的读取,以及计算差值的方法。
④板书设计艺术性和趣味性: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用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来展示里程表的基本概念和读取方法,设计一些有趣的图案和颜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3.5里程表(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应用有关加减法的知识,继续解决“里程表”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读图的能力,与上节课不同的是“里程表的起点不是零”。

主情境呈现了淘气的叔叔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的汽车里程表读数,表格中的数据表示的是这辆汽车每天收车时行驶过的总里程数,既包括当天行驶的里程,也包括以前行驶的里程。

虽然数量关系很简单,但是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尤其是非零起点),依然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科书在编排上仍然突出了用画直观图的方法来理解题意。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的数学价值,通过合作探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能看懂里程表中的信息含义,能根据含义画出线段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1)开花。

(2)洛阳到保定有多少千米?2.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火车里程表的秘密,关于里程表,还有哪些有趣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探究。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通过课前谈话引入新课,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板书课题:里程表(二)的密切联系。

探究新知任务一:观察里程表,获取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里程表(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理解里程表的构成和作用,以及学会读取和计算里程表上的数据。

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

但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还可能存在对里程表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数据处理的不够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里程表的理解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里程表的构成和作用,能够正确读取和计算里程表上的数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取和计算里程表上的数据。

2.难点:让学生理解里程表的构成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里程表进行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应用里程表。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里程表进行问题解决。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里程表的图片和案例。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与里程表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用于计算和分析的工具,如计算器、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汽车里程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里程表的作用和构成。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里程表的构成和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读取和计算里程表上的数据。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里程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提供的案例,尝试利用里程表进行问题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一些与里程表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里程表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里程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里程表的作用,能运用里程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熟练掌握里程表的使用方法,提高解题速度。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练习本3.教学道具:里程表模型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里程表相关知识,巩固里程表的作用和意义。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与里程表相关的问题。

2.教学新课(1)展示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观察里程表的结构,让学生了解里程表上的数字、符号表示的含义。

(2)讲解里程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读取里程、如何计算行驶距离等。

(3)举例说明里程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两地距离、计算行驶时间等。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里程表解决实际问题。

3.实践操作(1)分发教学道具——里程表模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熟悉里程表的使用方法。

(2)布置任务:让学生运用里程表模型,测量教室到操场、图书馆等地点的距离。

(3)学生展示成果,交流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指导。

4.巩固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巩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里程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同时,要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教学课件:1.里程表的结构及含义2.里程表的使用方法3.里程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道具:1.里程表模型2.教室、操场、图书馆等地点的示意图课后练习题:1.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5千米,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是4.2千米,请问两家相距多少千米?2.小华乘坐公交车从家出发,经过5站后到达学校,每站间距为0.8千米,请问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3.小明乘坐火车从A城市到B城市,火车行驶了3小时,平均速度为60千米/小时,请问AB两城市相距多少千米?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里程表的作用,能运用里程表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里程表(二)》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里程表(二)》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里程表(二)》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里程表(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两个数量间关系的另一种解读。

前面我们学习了用线段图表示各数量间的关系,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在线段图中两数量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通过结束里程数减去开始里程数得到汽车行驶里程数,理解这种关系可以用测量来进行类比练习。

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

本节教材首先呈现一个出租车一周行驶里程表,引导学生先把表中的数据用线段中的点来表示,通过各点的关系来确定每天行驶的里程数。

本节课在教学后的练习中,把这种方法拓展电表度数计算等,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数学学习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把里程表中的数据变成线段图中的各点,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运用线段图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重难点重点:通过把里程表中的数据变成线段图中的各点,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难点:运用线段图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探索、类比学习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卡片纸五、说教学设计思路:1、出示行车例题和里程表数,指导获取信息理解信息表示的含义。

2、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3、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算出结果,,然后集体纠正。

六、说教学流程: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复习引入。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3)巩固练习(4)总结回顾(一)、复习引入。

联系前面所学知识,目的让孩子学习的知识前后系统到一块。

(二)、探索新知1、让学生读懂题意,(设计的目的:培养孩子发现信息的能力)2、让学生提出问题,归纳筛选出重点问题。

(设计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做到有重点地解决问题,便于节省时间。

)3、解决问题(这是教学的重点,目的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理解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合作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设计目的:主要让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3.6里程表(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3.6里程表(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4.数学表达: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清晰地表达里程表的读取方法和数据含义。
5.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探索里程表的更多应用可能性,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对一些日常生活情境中的人民币、时间等有一定的认识。此外,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与测量相关的知识,如长度、重量等。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里程表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里程表的原理和数据关系。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教学,如模拟里程表的操作,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实物道具:准备实际的里程表作为教学道具,让学生亲手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通常对具体的、实际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和概念。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可能更偏好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际操作来学习,而不仅仅是听讲和阅读。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里程表(二)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里程表(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里程表(二)新课呈现结束后,对里程表(二)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技能提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正确解读里程表的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里程表(二)
教学目标:
1.弄清里程表中的信息与形成路程之间的.关系。

2.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从里程表中获取与行车路程有关的信息。

教学难点:
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探究展示】
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二、达标训练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
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里程表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里程表二》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的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数据分析问题,以及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的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里程表数据背后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里程表数据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里程表数据,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准备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实际的里程表,引导学生关注里程表的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里程表上的数据有什么作用呢?”让学生进行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与里程表相关的数据,如行驶的路程、时间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数据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根据呈现的数据,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一辆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5小时,它能够行驶多远?”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3.6里程表(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3.6里程表(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3.6里程表(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3.6里程表(二)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上册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本节课将基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继续深入学习里程表的概念及应用。通过讲解、实例演示和互动练习,使学生掌握如何读取里程表、计算行驶距离,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里程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表现出较高的兴趣,特别是在实践活动环节,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这表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是成功的。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导致自信心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答案:汽车行驶250公里,每100公里耗油8升,所以消耗的油量为8升/100公里× 250公里= 20升。
3.换算题:一辆汽车的平均速度为80公里/小时,将这个速度换算成米/秒。
答案:80公里/小时= 80 × (1000米/1公里) / (3600秒/1小时) ≈ 22.22米/秒。
4.实际情景题:小华每天步行去学校,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00米,如果他每天往返两次,计算他一周步行的总距离。
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Fra bibliotek方法:(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里程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里程表(二)_北师大版(2018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里程表(二)_北师大版(2018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里程表(二)_北师大版(2018秋)5 里程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熟悉里程表的概念。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课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学生们思考:1.这里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回答出讲的是“记录司机叔叔5天中,每天回家后行驶的路程的事”即可。

2.这个统计表你看懂了吗?学生能够回答出星期一回家后,里程表上的读数是160,星期二是350等,即可。

二、新课学习1.你能知道星期二司机叔叔行驶了多少千米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并讲清解题思路。

(1)赵叔叔这五天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2)星期一早上出发时里程表的读数是632千米,算一算,赵叔叔星期五晚上到家时里程表的读数是多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最后,集体评议。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里程表(二)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60 350 555 745 955160-35=125350-160=190555-150=205745-555=190955-745=210 125+190+205+190+210=920。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量多?
提问:淘气的叔叔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四、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习“里程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与同伴交流。
五、练一练4道题。




里程表(二)
165-35= 350-160=
555-350= 745-555=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
3.5里程表(二)(解决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课型
新授
时间
2017.10.8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应用有关加减法的知识,继续解决“里程表”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读图的能力。
学情分析
虽然数量关系很简单,但是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缺少这方面的经验。955-745=教来自学反思
如何把里程表转化成示意图要放在本课的重要位置,如果学生学会把抽象的里程表转化成线段示意图或路线示意图,并且把表中的信息表示在图上,就能很好地突破本节课重难点。学生因为理解能力有差异,所以教学中,有的学生在讲解后一下子就明白了,而有的学生却不明白,尤其在画图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明白题意,但是不会画,表达能力差,还有的学生在做题时,太马虎,抄错数,还要加强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里程表二教案

里程表二教案

里程表二教案教案标题:里程表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使用里程表,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应用里程表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 学生将能够准确测量和记录里程表上的距离。

3. 学生将能够解决与里程表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里程表的概念和用途,让学生了解里程表是什么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如汽车里程表、步行计步器等。

知识讲解:2. 解释里程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通过图示和简单的示范,向学生展示里程表上的数字、刻度以及如何读取和记录里程表上的数值。

实践操作:3. 分发一些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要求他们使用里程表测量和记录给定距离。

可以提供一些不同难度级别的练习,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

问题解决:4. 提供一些与里程表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如果汽车行驶了200公里,里程表上显示为150公里,那么实际行驶了多少公里?巩固与评估: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里程表的概念。

拓展活动:6.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里程表的使用情况。

他们可以观察和记录家庭成员的汽车里程表读数,并与实际行驶距离进行比较。

教案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中的表现,以及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对里程表的掌握程度。

此外,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或小测验来检查学生对里程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里程表示例和图示- 练习册或工作纸-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练习题或小测验教案扩展:为了进一步扩展学生对里程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引入更复杂的问题,如速度和时间的计算。

学生可以使用里程表和其他相关信息,计算汽车的平均速度或行驶时间。

这将帮助学生将里程表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联系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尤其是非0起点)
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会画线段图和读懂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分散难点: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
师:现在羊村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羊羊运动会,你想看一下吗?(想)下面要进行的是100米的比赛,下面有请喜羊羊和懒羊羊上场,你预测一下谁会赢?为什么?
师:比赛现在开始,最后谁获得了冠军?你认为公平吗?
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喜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0米)终点是多少?(100米)
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懒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60米)终点是多少?(100米)
仔细观察这两条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你能算出喜羊羊跑了多少米?100-0=100 懒羊羊跑了多少米呢?(100-60=40)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单位:千米)
(1)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读懂了题目的意思吗?
师:里程表读数是35千米是什么意思?这里的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350千米表示什
么意思?
师出示直观图,分别介绍35千米和160千米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条线段图表示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吗?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如何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160-35=125千米)(2)你能再画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吗?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你如何求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350-160=190千米)
(3)你能用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三走了多少千米?星期四呢?星期五呢?
(4)教师完善线段图,合并成一条线段图。

师:你能看懂吗?要想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怎么办?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呢?星期三呢?......
总结:当天走的里程数=当天的读数-前一天的读数
(5)解决问题:
哪一天行驶的路程最多?该如何求呢?学生说完方法
学生练习教师请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趁机介绍第二种解法
(6)比较联系
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里程表(1),与今天学习的里程表二有什么区别?
(起点不同,但是算法相同,都是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得到当天的里程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课本第27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四、本课小结内化知识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