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讲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魏旋2013年12月30日

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最基本的方法

1.概念: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语言和行为的表现,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儿童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2.类型:

(1)时间—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2)范围—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3)规模—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3.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前:确定要观察的问题;制定观察计划;选择观察内容;设计观察提纲;

观察中:进行观察;观察记录的程序和格式;观察记录的语言;

观察后:观察者的反思;撰写观察报告。

二、实验法

(1)教育心理实验——就是结合教育和教学研究儿童心理的一种方法。(2)实验室实验——就是在具有专门装置的实验室中利用专门的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方法。

(3)自然实验法——在儿童的自然活动中控制或改变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与观察法有相似之处。

它兼有观察法和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并克服了他们的缺点。

三、谈话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儿童的看法、态度;或者让儿童做一个简单的演示,让他们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中分析其心理特点。

四、产品分析法

从儿童的艺术作品、作业、日记、考卷中分析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兴趣、能力和性格等。

二,依靠无条件反射;

1.吮吸反射;

2.觅食反射;

3.眨眼反射;

4.巴宾斯基反射;

5.游泳反射;

6.巴布金反射;

三,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手眼协调动作,是指眼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动作能够和眼球动作-视线一致,按照视线去抓住所看见的东西。

动作混乱阶段、无意抚摸阶段、无意抓握阶段、手眼不协调的抓握、手眼协调的抓握。

四,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从中央部分向边缘部分过渡;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五,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1.五指分工;

2.双手配合;

3.摆弄物体;

4.重复连锁动作。

六,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见后面十七个知识点)

七,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八,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1.原始的感知阶段;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3.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九,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由于刺激重复发生而无任何有意思的结果致使个体对这种刺激(例如警报、防御、攻击)的自发反应减弱或消失的现象。

去习惯化:个体对某种刺激习惯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个体又恢复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和旧刺激加以区别。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是心理学上的两个名词,它们合称为习惯化范式,是人类在研究婴幼儿感知觉方面提出的经典理论,证明了婴幼儿具有超强的反映外界刺激与适应环境的能力。

习惯化是指婴儿对于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的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十,幼儿观察的发展;

1.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的不断完善。

2.观察的目的性加强、观察的持续性持久、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3.观察方法:知觉认同、归入标准、塑造模型。

十一,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

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

(二)注意选择性的发生发展

1.选择性注意性质的变化;

2.选择性注意对象的变化。

2.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十二,引起幼儿分心的原因以及纠正方法;

原因: 1.无关刺激的干扰;2.与幼儿的生理水平有关,容易疲劳;3.与幼儿的兴趣、需要有关。

纠正方法:1.排除无关干扰的刺激;3.根据幼儿的兴趣的需要组织教育活动;3.灵活的交互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十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不断延长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二)记忆提取方式在发生变化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回忆和再认的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小。

(三)记忆容量不断增加—记忆广度、记忆范围、工作记忆

儿童记忆中所保存的信息容量,起先很小,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四)记忆内容不断变化

1.运动记忆—又称动作记忆,是指所识记的内容是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

2.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3.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4.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

5.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形象记忆(6---12个月)—语词记忆(1岁左右)

十四,3-6岁幼儿记忆的发展;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词语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十五,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

距离知觉也是对物体空间位置的知觉。它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也包括前庭觉等除嗅觉外的其他感觉。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

十六,视觉悬崖;

沃克和吉布森曾进行了一项旨在研究婴儿深度视觉的实验--"视觉悬崖"(如图11-5所示)实验,后来被称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研究者制作了平坦的棋盘式的图案,用不同的图案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的错觉,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玻璃板。将2~3个月大的婴儿腹部向下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这说明他们体验到了物体深度:当把6个月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招呼婴儿时,发现婴儿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错觉的一边,但却不愿意爬过看起来具有悬崖特点的一边,纵使母亲在对面怎么叫也一样。这似乎说明婴儿已经具备了深度知觉,但这种深度知觉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在出生后几个月里学来的,目前还没有定论。

十七,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一)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

1.游戏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2.游戏是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

3.游戏促进大脑发展

(二)游戏与幼儿认知发展

1.游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①游戏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为幼儿自由表达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

②游戏(特别是语言游戏)本身就是幼儿学习语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③游戏不仅使语言理解深刻化,而且使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调节功能获得发展的机会。

2.游戏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①游戏,是幼儿创造性的源泉

②游戏中获得的技能,有助于问题的创造性解决。

③游戏,特别是结构游戏,有助于改善幼儿的认识结构,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④游戏提供了一种激励创造性思维的适宜气氛。

3.游戏与幼儿智力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