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柱钢筋偏位预防与处理
剪力墙钢筋位移的处理方案
剪力墙钢筋位移的处理方案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剪力墙钢筋位移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
剪力墙作为建筑物中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其钢筋的位置准确性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一旦发现剪力墙钢筋位移,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一、剪力墙钢筋位移的原因1、施工操作不当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工人未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如绑扎不牢固、间距不均匀等,导致钢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受到冲击和振捣而发生位移。
2、模板支撑不稳定模板的支撑体系不够牢固,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或位移,从而带动钢筋一起移动。
3、混凝土浇筑方式不合理混凝土浇筑时,下料不均匀、冲击过大或者振捣过度,都可能使钢筋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位移。
4、成品保护意识不足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后续施工过程中对已绑扎好的钢筋保护不够,造成钢筋被踩踏、碰撞等,导致位移。
二、剪力墙钢筋位移的危害1、影响结构受力剪力墙钢筋位移会改变其在结构中的受力状态,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
2、增加裂缝风险钢筋位移可能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均匀,从而增加混凝土开裂的风险,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3、影响外观质量剪力墙表面的钢筋外露或者间距不均匀,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质量,给人不美观的感觉。
三、剪力墙钢筋位移的处理原则1、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处理后的剪力墙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的规定,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保证结构整体性处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原结构的损伤,保证剪力墙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3、经济合理选择处理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处理效果、施工难度和成本等因素,确保处理方案经济合理。
四、剪力墙钢筋位移的处理方法1、位移较小的情况当剪力墙钢筋位移在允许偏差范围内(一般为 10mm 以内)时,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采用扳手或锤子将位移的钢筋按照设计位置轻轻调整到位。
(2)在位移钢筋的根部增加一根与位移钢筋规格相同的钢筋,与原钢筋进行焊接或绑扎连接,以增强钢筋的受力性能。
(全)墙、柱钢筋偏位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和处置方案
墙、柱钢筋偏位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和处置方案一、剪力墙、柱钢筋偏位原因1、柱(剪力墙)的轴线放线不准确、基础定位不牢固。
2、柱(剪力墙)模板搭设撑拉不牢,尤其是模板上口的刚度差,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
3、柱(剪力墙)的钢筋保护块固定不到位。
4、柱(剪力墙)的钢筋插筋固定措施不到位,上部又缺少箍筋约束。
5、浇捣碎时柱(剪力墙)的钢筋受冲击及振捣不正确产生钢筋偏移。
二、墙、柱钢筋偏位预防措施1.预防措施①按照施工图纸放好墙、柱位置线及模板控制线。
如钢筋偏位,按照钢筋偏位处理方案处理。
②墙体设置定位双下卡、梯子筋,柱设置定位框等指施做好钢筋定位。
③按照图纸和标准要求设置保护块。
④混凝土浇筑时加强成品保护,设专人看筋,及时校正。
2、墙体局部钢筋设置双F型卡做法①双下卡制作时,卡子钢筋两端用无齿锯切割并刷防锈漆。
防锈漆应由端头往里刷Icm0②大模板内置外墙外保温处双下卡长度应包括保温板厚度。
③在培体内预留线盒、电箱部位设置双下卡以控制局部钢筋保护层厚度,防止预埋线盒及电箱因钢筋位移而埋入墙体。
④设置双下卡处不需要再设置垫块。
3、柱钢筋定位框做法①当框架柱混凝上单独浇筑时宜在柱模板上口内设置定位指施,并在混凝土浇筑面300mm以上设置柱钢筋定位框。
②当框架柱与梁板混凝上一起浇筑时,柱主筋应与梁板钢筋全数绑扎,并在梁、顶板上皮标高300mm以上设置柱钢筋定位框。
③柱钢筋定位框应有足够的刚度,并符合钢筋保护层、排距、间距等尺寸要求。
④柱钢筋定位框可周转使用。
4、墙体水平钢筋定位梯子筋做法①水平梯子筋单独设置,不占用原墙筋位置。
②水平梯子筋宜安装在顶板标高以上100mm位置,加强对墙体钢筋定位控制。
③水平梯子筋周转使用,其钢筋宜采用比墙体水平筋大一规格的钢筋制作。
④水平梯子筋宜专墙专用。
5、墙体竖向钢筋定位梯子筋做法①坚向梯子筋替代原墙体钢筋,采用比墙筋高一规格的钢筋制作。
②坚向定位梯子筋间距2m,且一面墙不宜少于两道:坚向梯子筋起步筋距地50mmn o③每个坚向梯子筋上、中、下各设一道顶模筋,顶模筋的长度为墙厚减2mm,顶模筋端头需磨平并刷防锈漆,长度不小于IOmm o ④立筋排距根据墙身钢筋保护层厚度计算,b二墙厚-培体两侧水平筋直径-两侧保护层厚度。
竖向钢筋偏位的防治措施
竖向钢筋偏位的防治措施在本工程施工中,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出现了多处偏位的现象。
经过分析,发现在钢筋的制作、安装、连接、绑扎中, 在模板的支立、保护层的控制中, 在浇注砼的下料、振捣中,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 都会造成竖向钢筋偏位。
严重的钢筋移位不仅给下道工序的施工造成困难, 而且会影响构件的受力状态, 给工程带来质量隐患。
以下通过分析造成竖向钢筋偏位的原因, 并提出防治措施和相应的处理办法。
一、产生竖向钢筋偏位的原因1、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 在浇筑砼时, 产生倾斜, 造成个别构件连同竖向钢筋单向倾斜和偏移梁柱节点模板位置不准确或模板不垂直, 同样会产生钢筋偏移现象。
2、梁柱节点内钢筋密集, 柱主筋被梁筋挤歪, 造成柱上端伸出的主筋偏位, 排列间距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剪力墙上部水平钢筋或柱子上部箍筋绑扎不牢固, 浇筑振捣硷时, 各竖向钢筋出现不规则的移位。
4、浇筑砼时, 用砼输送泵单方向下料时,将剪力墙的竖向钢筋挤向一边, 造成成排钢筋移位。
5、在绑扎暗柱箍筋时, 不搭设脚手架, 而直接攀扶在已绑扎好的箍筋上绑扎上部暗柱箍筋, 造成主筋骨架扭曲, 给模板系统增加了附加力, 尤其钢筋粗大、箍筋密集时, 能够严重地影响模板的垂直度和几何尺寸, 造成钢筋偏位。
二、竖向钢筋偏位的防治措施1、在立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前, 宜在现浇砼楼面上预埋12的钢筋头或48短钢管作为支点, 间距不大于1m, 并使斜支撑能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 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作用。
2、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暗柱筋的排列, 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间距而产生的位移。
3、在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 在暗柱与梁顶交界处, 扎筋时给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 用电焊将它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 再将柱主筋逐一绑扎牢固, 并沿暗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的箍筋, 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4、剪力墙在距楼面标高500㎜处, 用不小于14的水平梯子筋, 临时将竖向钢筋按排列逐一绑扎固定, 再沿垂直于水平钢筋的方向, 用16号铅丝在模板上或楼面钢筋上将水平筋加以固定, 以此控制好竖向钢筋的间距和排距, 并能防止在下料和振捣时造成竖向钢筋偏位。
钢筋偏位处理方案(优.选)
钢筋偏位防治措施一、预防措施目前在钢筋施工过程中,墙、柱钢筋偏位现象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墙、柱钢筋定位不牢固,以致于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人及机械设备碰撞移位。
针对此质量通病,本工程将采取以下几项目措施进行预防。
1、钢筋安装过程中,加强钢筋定位措施,墙柱根部钢筋加设水平及竖向定位撑,局部进行点焊加固;柱上部钢筋绑扎定位箍筋,墙上部钢筋绑扎水平定位筋。
2、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多次定位复核,保证墙柱定位准确。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禁止碰撞墙、柱钢筋,振动棒尽量避免触碰钢筋。
钢筋如被碰撞严重时,应及时进行复核并调整。
二、处理措施针对目前已发生的墙、柱钢筋偏位现象,本工程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1、墙、柱钢筋偏位较小的(在2㎝内),偏位部位下部分按1:6角度弯折,以上部分顺直过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具体见下图1。
图1 偏位较小的处理方法2、墙体钢筋偏位较大(大于2㎝)需采用植筋处理。
(1)施工工序定位→砼保护层凿除→钻孔→清孔→钢筋油污清洗→钢筋除锈→钢筋清洗→孔壁涂结构胶液→钢筋涂结构胶液→将植筋胶搅拌均匀→灌注结构胶→钢筋旋转压入孔内→钢筋固定(2)施工方法1)根据设计图定位放线,用仪器探测钻孔处有无钢筋等障碍物,对于原有钢筋密集、交叉错位或多层排列的,应将保护层砼凿除,再探明孔位的准确位置。
2)钻孔深度不小于10d,钻孔直径大于钢筋直径4~8mm。
3)清孔要先用粗尼龙刷往复刷净孔上附着的粉尘,再用无油压力空气清除孔内灰尘。
4)植筋前洗涤钢筋油污,然后除去锈蚀,再进行清洗。
5)配制匹配的结构胶液。
6)用结构胶液在钢筋和孔壁薄薄地来回涂刷,后灌注结构胶,灌注量一般略多于孔深的三分之二。
注意勿将空气封入孔内。
7)钢筋按顺时针慢慢的旋转压入孔内,到达孔底后,轻轻的前后左右摇动,再用锤子轻轻锤击3~5下,胶粘剂溢出,使胶与钢筋接触更密实。
8)植筋完后,将外露的钢筋固定在模板上,使其不受外力作用,直至凝结,并派专人现场保护。
柱钢筋移位的预防和处理
柱钢筋移位的预防和处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柱中钢筋移位是经常遇到的现象,由于钢筋骨架整体或部分钢筋偏移, 致使纵筋一侧的保护层过大, 另一侧过小, 当保护层小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厚度时, 结构的耐久性和粘结性能将会受到影响;而纵筋移位严重时, 将会影响结构的承载力, 对抗震性能也有更明显的影响。
这种情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就柱钢筋移位的原因, 预防措施和钢筋移位后的处理措施, 提出几点个人意见。
1 柱中纵筋移位的原因(1) 柱中纵筋与箍筋绑扎不牢, 在浇注砼时使个别纵筋产生移位。
(2) 柱中纵筋与模板上口固定不牢。
在浇注砼时使外伸纵筋产生整体移位。
(3) 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
柱子纵筋被挤压而造成柱中外伸钢筋移位。
(4) 振动棒接触钢筋, 钢筋被振动而移位。
(5) 施工中被碰撞或其它人为原因造成。
2 预防措施(1) 对于柱子的延伸钢筋要绑扎一定数量的箍筋, 绑扎要牢靠或适当的点焊。
(2) 在模板上口上方安装支撑以保持纵筋位置正确; 绑扎合适的垫块以防止钢筋骨架发生整体移位。
(3) 封模前和浇注砼前, 对柱中钢筋进行一次检查和校正, 对移位的钢筋进行纠正。
(4) 砼浇筑时安排钢筋工跟班配台作业, 及时校正复位。
3 钢筋移位后的处理措施当砼成型后发现钢筋移位, 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部位分别加以处理,一般砼柱中钢筋的移位W 40mm且不超过柱短边的10%者, 属于一般性移位, 否则, 应按严重移位对待。
对移位租严重的钢筋的处理, 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措施。
3.1 一般性移位的处理措施(1) 移位较小的柱筋采用较平缓的办法倾斜复位, 以使其处于正常承力传力的状态。
(2) 移位较大但仍属于一般性移位的柱筋, 尤其是柱中角部钢筋, 在楼面部位进行搭接, 可将上部搭接钢筋下端弯成直钩, 咀增加锚固长度,而后进行焊接。
直钩的长度一般取300mm-400mm,直钩放置在箍筋范围内。
(3) 对于在楼面以上不进行搭接的直通钢筋, 一般性移位的处理办法是, 将移位的柱筋平缓地倾斜复位, 再在该筋原位增设一根同规格、下端带直钩的钢筋, 柱角上的钢筋处理的恰当与否很重要。
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剪力墙、柱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一、剪力墙柱钢筋质量存在问题
27#楼地下室基础底板砼浇捣完毕后,项目部经过轴线测量放线,检查发现剪力墙钢筋存在明显偏移,偏移量最大达到2~14cm。
钢筋偏移产生原因分析:砼浇筑入模时未在四周均匀放料,导致混凝土一侧挤压钢筋后使钢筋移位。
具体移位见下图。
二、钢筋偏位的处理方法
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经过现场检查,针对现场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尽量减少对剪力墙、柱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
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对于該○22軸交○E~○F軸間牆柱钢筋偏位较大的达14CM:把原来内侧的钢筋作为外侧的钢筋使用,在内侧牆柱上定位好墻柱钢筋的位置后植筋,钢筋规格同原墻柱钢筋。
2、剪力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cm以内的,剪力墙的竖筋在底板砼面以上
14cm高度范围内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具体位置在○24/○A ~○E、○12/○B~○F(如下图)
:6
1
4、剪力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5cm内的,先按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然后采用同直径L型垫筋加强调整(如下图),垫筋与两侧竖筋点焊或綁紮牢固。
三、质量处理控制管理
1、项目部派钢筋工负责人(陆海斌)和项目部专职质检员负责监督整改。
在工人进行操作整改时,要进行指导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
2、打孔、清孔完成后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艺的施工。
浅谈墙、柱钢筋偏位的处理及预防措施的应用——以中山海伦堡-金
现代物业Modern Property Management一、钢筋处在正确位置的重要性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来讲,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却很低,所以在设计中为简化计算,一般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如果钢筋没有按图施工,钢筋偏位导致保护层过小,则影响保护层保护钢筋的作用,从而影响构件的耐久性,进而影响建筑设计使用年限;而钢筋放置错误或者偏位导致保护层过大,轻则降低了构件的承载能力,重则会发生超筋或少筋破坏,即脆性破坏。
而脆性破坏前塑性变形很小,甚至没有塑性变形,在脆性破坏产生前,并没有明显的预兆,导致没有办法及时发现,不能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而且个别构建一旦断裂就会引起整个结构的坍塌,进而很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由此可见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何等的重要。
二、钢筋的理想位置对于受力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区都是钢筋能起受拉作用的位置,但钢筋离受压区无穷远时,是钢筋设计的最理想位置,此时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的效率也就越高。
从施工来讲,钢筋施工的最理想位置是按照施工图保证了保护层厚度后,受拉钢筋无穷接近构件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即钢筋施工的最理想位置。
三、钢筋偏位的处理方法与整改措施1、在钢筋施工的最理想位置上偏位5mm时:依据国家标准GB50204(2011版)表5.5.2规定,柱、梁受力钢筋允许偏差±5mm,不需要进行钢筋的偏位处理。
2、在钢筋施工的最理想位置上偏位5mm~25mm,并且低于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情况下:在楼面变截面时,国标图集16G101-1柱钢筋弯曲的做法是在结构面调整钢筋按照1:6的比例进行。
3、在钢筋施工的最理想位置上偏位25mm~50mm,并且向内偏的情况下:依据国标图集16G101-1柱钢筋在楼面变截面时钢筋弯曲做法,可直接在楼面上按1:6比例调整钢筋,保证模板支设,与此同时用钢筋根部绑扎和点焊钢筋的方式来加固,加筋的直径是14,加筋要跟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
墙、柱筋偏位防治处理措施
黄金时代·瓦伦西岛项目墙柱钢筋位移防治处理措施编制:审核:审批:四川希望华西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亚特兰蒂斯·黄金时代项目部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墙柱钢筋位移防治处理措施一、编制依据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JGJ18-2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二、墙柱钢筋偏位原因分析1、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在浇筑砼的过程中产生歪斜,造成个别构件连同竖向钢筋单向倾斜或偏移,梁柱节点模板位置不准确或模板不垂直,同样会产生钢筋偏位现象。
2、梁柱节点内钢筋密集,柱筋被梁筋挤歪,造成柱上端伸出的主筋偏位,排列间距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剪力墙上部水平钢筋或柱子上部定位箍筋绑扎不牢固,浇筑振捣砼时,各竖向钢筋受冲击而出现不规则的移位。
4、砼浇筑时,单方向下料将剪力墙或柱的竖向钢筋挤向一边,造成钢筋移位。
5、在绑扎框架柱箍筋时,没搭设脚手架,而直接攀扶在已绑好的箍筋上绑扎上部柱箍筋,造成独立柱主筋骨架扭曲,给模板系统增加了附加力,尤其钢筋直径较大、箍筋密集时,严重影响模板的垂直度和几何尺寸,造成钢筋偏位。
三、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1、在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宜在现浇砼楼面上预埋12的钢筋头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多用。
2、在梁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并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点焊时不得咬伤主筋),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mm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3、加强砼现场浇筑管理工作,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要由看筋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
柱纵向钢筋偏离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柱纵向钢筋偏位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一、成因分析: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柱筋往往容易偏位,多数是由于在浇捣砼时定位措施不力造成。
偏位的柱筋,若不加以正确处理,而给予简单急弯到位,会影响结构受力成为质量隐患。
设计上要求梁柱接头节点柱纵筋顺直,那么柱筋无论受拉,还是受压都能正常工作。
然而折曲的钢筋就不同,它会使柱端受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框架结构受力状况与设计时不一样,上端节点处梁柱弯矩值会增大,柱端抗震能力会降低,从而难以保证结构安全度,留下隐患,这个问题在工程中常会遇到并容易被忽视。
二、处理方法:1、剪力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cm以内的剪力墙竖向钢筋在底板砼面上15cm高度范围内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如下图),2、剪力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5cm以内的先按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然后用L型垫筋加强调整(如下图),并对搭接部位全部箍筋加密,必要时可将柱根处顶板混凝土向下剔剔。
3、对于偏位较大(5cm以上)的应考虑植筋,3.1植筋的技术介绍采用植筋技术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改造时,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
当采用HRB335级钢筋种植时,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当采用HRB400级钢筋种植时,原构件的混凝土不得低于C20。
若需采用HPB235级钢筋种植时,钢筋的直径不的大于12mm,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的低于C20。
3.2植筋工艺弹线定位→钻孔→洗孔→注胶→植筋→固化养护→抗拔试验(抽检)3.3施工操作3.3.1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的配筋位置及数量,错开原结构钢筋位置,标注出植筋位置。
请有关部门验线,合格后就可钻孔。
3.3.2 钻孔用冲击钻钻孔,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5mm左右,直径20mm以下的钢筋,植筋锚固深度取可取15d; 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植筋锚固深度取应取20d;,钻孔时,钻头始终与柱面保持垂直。
3.3.3 洗孔洗孔是植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孔钻完后内部会有很多灰粉、灰渣,直接影响植筋的质量,所以一定要把孔内杂物清理干净。
钢筋偏位预防与处理方案
钢筋偏位预防与处理方案
一、钢筋偏位及产生原因
1、柱纵向受力钢筋发生水平或扭转偏位,主要为基础伸出地面处、
上下层柱楼板处、角柱、边柱。
偏位原因:在节点处梁柱钢筋交叉,梁钢筋就位时把柱钢筋挤歪了;浇注砼时振动不当,把纵筋骨架振松。
2、墙、柱等钢筋偏移,主要原因为墙体竖筋在浇筑砼后,在浇筑
振捣时发生了位移。
二、钢筋偏位预防措施
1、熟悉图纸,按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并
进行复核。
3、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
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
4、严格按钢筋绑扎工艺标准进行施工,钢筋应绑扎牢固
5、成品保护及施工注意事项
(1)墙柱绑扎后,先调正墙体。
然后绑扎定位箍筋及保护层垫块控制墙体保护层。
(2)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
(3)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性。
(3)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强行碰动钢筋,墙体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三、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1、对于位移40mm(含保护层)内的采用加固的形式(如图)
2、对于位移大于40mm(含保护层)的采用化学植筋加固形式。
采用同直径钢筋植入深度为10d(d为纵向钢筋直径)并保证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
3、对于向墙外侧位移的采用化学植筋加固形式。
采用同直径钢筋
植入深度为10d(d为纵向钢筋直径)并保证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
钢筋偏位防治与处理措施
钢筋偏位的防止与处理措施一、钢筋位置控制的重要性:钢筋工程是工程结构施工阶段重点控制项目,是影响结构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而钢筋位置控制不到位是钢筋施工中很重要的一环。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钢筋工程即被隐蔽,所以混凝土浇筑前后钢筋位置的控制问题是不能忽视的重要质量问题。
钢筋位置控制如果标准控制,就能确保结构的耐久性和延长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后期维护费用,有利于主体结构质量验收顺利。
二、钢筋位置控制的要求:钢筋位置偏移是指施工中因多种原因导致受力钢筋偏移了设计位置而产生位移形成的质量隐患。
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钢筋保护层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保护层偏差为+10,-7;对板类构件保护层偏差为+8,-5。
三、钢筋位移的成因:建筑结构中剪力墙、框架柱和构造柱的竖向钢筋,在施工中容易发生位移,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一个主要内容。
1、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入模和振捣时碰撞冲击钢筋骨架而形成的,施工中频频发生。
2、钢筋看护不到位。
工人的责任心不强。
按照受力方向,竖向钢筋位移可分为纵向位移和横向位移,纵向为构件主要受力方向的位移,横向为垂直于主要受力方向的位移,无论哪个方向的位移都是钢筋向柱外或柱内做移动,向外移使钢筋保护层减小或无保护层,使结构耐久性受影响;向内移使构件截面缩小,使得结构安全受到影响。
四、钢筋位移的处理办法:当钢筋发生位移时,依据所发生位移的大小进行不同的处理,处理办法如下:1、钢筋位移不大于1d时,位移钢筋仅做1:6校正即可;2、钢筋位移大于1d且不大于2d时,采用搭接绑扎时,位移钢筋1:6校正后,在上层钢筋搭接时适当调整上层钢筋位置即可消除位移;如采用电渣压力焊或机械连接,位移钢筋1:6校正后又在其钢筋设计位置加相同直径拐筋与主筋搭接,拐筋长度为40d+200㎜;3、钢筋位移大于2d且不大于50㎜,在位移钢筋根部向下剔凿混凝土100㎜深,从混凝土底做1:6校正,校正后用混凝土将坑浇振略平;4、钢筋位移大于50㎜或位移钢筋在截面外,宜采取植筋补强的办法,从混凝土底做1:6校正的措施外再辅以植筋补强。
柱钢筋偏位防治
柱钢筋偏位预防及处理措施一、柱钢筋偏位产生原因1、柱模板搭设支撑不牢,导致支设模板倾斜,柱钢筋跟着倾斜;2、漏定位箍设置或定位箍设置不牢,导致振捣过程振掉了柱一侧的保护层垫块,使柱主筋在振动棒的振力和砼挤压力作用下,同时向一边移动,导致保护层厚度过大;3、柱轴线放线不准确,钢筋、模板验收时又未对柱定位轴线进行复测;4、柱钢筋骨架绑扎不牢;5、在节点处梁柱钢筋交叉,梁钢筋定位时把柱钢筋挤偏了;6、浇注柱砼时振动不当、操作不规范,把柱纵筋骨架振松,钢筋受冲击偏移;7、管理、技术人员在钢筋绑扎、模板搭设过程中忽略了过程控制,验收检查时亦没有及时发现纠编,存在管理过程中的疏忽。
二、柱钢筋偏位预防措施1、熟悉图纸,按图纸及规范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外皮尺寸线,并进行复核。
3、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柱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
4、严格按柱钢筋绑扎工艺标准进行施工,钢筋应绑扎牢固;柱模板应搭设支撑牢固,支设柱模板过程中应对模板进行吊线,检查柱模板的垂直度,及时纠正倾斜模板。
5、定位箍设置牢靠、位置正确,不得少设或漏设。
6、验收检查时对柱定位轴线进行复测,及时纠正偏移的钢筋或模板。
7、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并督促工人整改。
8、做好成品保护及施工注意事项1)、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2)、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预埋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3)、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偏移钢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偏移。
4)、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防止柱钢筋骨架不垂直。
5)、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柱钢筋绑扎允许偏差三、 柱钢筋偏位处理措施1、竖筋偏位2cm 以内的,把钢筋轻微斜弯调整。
2、对于竖筋偏位超过2cm 以上的,按如下处理:1)、柱的竖筋向外一侧偏位的,在砼面以上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
剪力柱墙钢筋偏位预防及处理
剪力墙、柱钢筋偏位预防及处理1、柱子纵向钢筋偏位原因①箍筋制作时误差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导致柱子钢筋偏位,或整个柱骨架发生扭曲。
②保护层设置不规范,垫块厚度不一致。
③纵筋与箍筋绑扎不规范(应每根箍筋与纵筋绑扎)或不牢。
④施工操作人员随意摇动,踩踏,攀登等⑤楼盖接头处,纵筋未点焊定位。
处理及预防措施;①在梁柱交接处,应用两个箍筋与柱纵筋点焊,位置应在楼板顶面50和顶面上500左右。
②所有纵箍筋均应逐根绑扎,且扎丝应成梅花型,严禁一边顺风倒。
③节点核心处不得遗漏箍筋,若箍筋遗漏,应用135°弯钩的L 型箍从柱子侧向绑扎,且一定要钩住四角纵筋,或用两根相同开口半箍,套入柱后,用电焊焊牢两箍筋接头。
2、剪力墙柱纵筋偏位处理;①纵向筋偏位20MM 内,可轻微倾弯纵筋即可。
②纵向筋偏位大于20MM 时,应在楼板砼面上150MM 高度范围内,按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然后用相同直径L 型筋加强,L 型加强筋应与两侧纵向筋点焊牢固。
③若钢筋偏移在基础顶面,应加大剪力墙厚度的处理方式。
剪力墙约束构件纵向筋绑扎搭接长度1.4LaE (D=10以上均为焊接) C40砼 10---405MM (接头率50%)C35砼 10---440MM (接头率50%)C30砼 10---470MM (接头率50%)纯挑梁上部筋锚固长度(均三级抗震)0.4LabE+15dC40 25—300+15d 22—264+15d 20—240+15d 18—216+15d 16—192+15d 14—168+15d C35 25—340+15d 22—300+15d 20—272+15d 18—245+15d 16—220+15d 14—191+15d C30 25—370+15d 22—326+15d 20—296+15d 18—267+15d 16—237+15d 14—208+15d 纯挑梁下部筋伸入支座内锚固长度:15d现浇板钢筋绑扎要点:1、上部和下部板第一根钢筋距支座边距离为21板钢筋间距。
剪力墙柱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
致邵阳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成都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我项目部在负二层294标高墙柱施工过程中,存在部分墙柱偏位情况,为确保工程质量,我项目部现呈上以下整改措施,请建设、监理单位审核批准。
采取措施:
1、对偏位小于5cm的墙柱,加大墙m的墙柱,从设计边线进去2cm加一排钢筋,进行植筋处理,植筋深度大于30cm。
我公司将严格按照建设、监理单位批准的措施执行,整改到位。
3、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加强对施工班组的管理,严格按设计及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设计单位:
项目负责人
日期
监理单位:
监理工程师
日期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日期
钢筋移位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钢筋移位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在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和柱的主要作用是承担竖向荷载(重力)、抵抗水平荷载(风、地震等)。
所以预防控制剪力墙和柱钢筋移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剪力墙钢筋、柱子主筋移位的预防1、剪力墙水平筋移位的预防:剪力墙水平筋位置、间距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墙体水平筋绑扎或焊接要牢固,严禁绑扎钢筋时踩踏水平钢筋导致其移位。
2、剪力墙竖向筋移位的预防:剪力墙的出砼面根部5cm和50cm处各加一道临时定位箍筋,要求绑扎或焊接要牢固,在浇筑砼时安排钢筋值班人员专人看护,发现钢筋移位要及时校正。
3、柱子主筋移位的预防:柱子出砼面的根部5cm和50cm处各加一道临时定位箍筋,要求绑扎或焊接要牢固,在浇筑砼时安排钢筋值班人员专人看护,发现钢筋移位要及时校正。
4、泵送砼出口要设置在钢筋之间空隙内,严禁将泵送砼出口正对钢筋。
5、振捣砼时,振动棒尽量不要触碰钢筋,钢筋值班工人随时检查,发生钢筋移位必须立即校正并固定,同时严禁人为踩踏扭曲钢筋。
●剪力墙钢筋、柱子主筋移位的处理1、模板线以外钢筋移位在2cm以内的,在移位钢筋根部将砼凿出深度约5cm的小坑,用扳手将钢筋打弯调正移至模板线以内,并且保证钢筋弯折度大于或等于1:6,禁止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煨弯。
2、模板线以外钢筋移位在2cm以外的,在移位钢筋根部将砼凿出深度约5cm的小坑,用扳手将钢筋打弯调正移至模板线以内,并且保证钢筋弯折度大于或等于1:6,禁止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煨弯。
并在打弯处设置加固钢筋(从钢筋出砼面的正确位置处两边按照锚固长度设置加固钢筋)。
3、模板线以内的墙柱钢筋移位处理方式:将钢筋打弯调正,并在打弯处加设加固钢筋(满足锚固要求采取绑扎搭接一根钢筋)。
剪力墙偏位处理方案
剪力墙偏位处理方案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剪力墙可能会出现偏位的情况。
剪力墙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承重和抗侧力构件,其位置的准确性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因此,当发现剪力墙偏位时,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案,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一、剪力墙偏位的原因1、测量放线误差在施工前的测量放线过程中,如果测量仪器精度不够、测量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测量数据处理错误,都可能导致剪力墙定位出现偏差。
2、模板安装问题模板的制作和安装精度不足,模板支撑不牢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发生变形或位移,从而引起剪力墙偏位。
3、混凝土浇筑不当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均匀或者过振,可能导致模板移位;或者浇筑速度过快,一侧混凝土压力过大,使模板向另一侧偏移。
4、施工荷载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机具、材料等的堆放或吊运不当,对剪力墙产生不均匀的荷载,导致其位置发生变化。
5、地基不均匀沉降如果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会引起整个结构的变形,从而导致剪力墙偏位。
二、剪力墙偏位的危害1、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剪力墙偏位会改变结构的传力路径,导致结构内力分布不均匀,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2、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剪力墙偏位可能会导致房间尺寸偏差,门窗洞口位置不准确,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使用功能。
3、增加安全隐患严重的剪力墙偏位可能会导致结构失稳,给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剪力墙偏位的检测1、测量复核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对剪力墙的位置和垂直度进行重新测量,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确定偏位的程度和方向。
2、外观检查观察剪力墙表面是否有裂缝、变形等现象,初步判断偏位对剪力墙结构的影响。
3、混凝土强度检测对偏位的剪力墙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四、剪力墙偏位的处理原则1、安全性原则处理方案必须确保结构的安全性,不能因处理过程或处理结果导致结构安全性能降低。
2、可行性原则处理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施工现场实际实施,并且不会对施工进度和成本造成过大的影响。
剪力墙柱钢筋偏位预防与处理
剪力墙柱梁钢筋偏位预防与处理措施高层结构中梁、板、柱、剪力墙钢筋安装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结构受力情况,除必须遵守施工规定外,加强设计图纸会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使一些钢筋绑扎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以确保钢筋不偏位。
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1 工程概况某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砼管桩,地下二层,地上22层,建筑面积18520平方米,本工程的钢筋分项是难点之一,钢筋用量大、梁柱结点位置钢筋比较密集,而且结构复杂,层高超过4米,施工技术要求高。
2 常见钢筋工程质量问题2.1 柱子纵向钢筋偏位2.1.1 现象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础插筋和楼层柱子纵筋外伸常发生偏位情况,严重者影响结构受力性能。
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及时进行纠偏处理。
2.1.2 原因分析①模板固定不牢,再加上门字架整体性、刚度较差,极易晃动,在施工过程中时有碰撞柱模的情况,致使柱子总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发生错动;②因箍筋制作误差比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位,甚至整个柱子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③不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垫块强度低被挤碎,垫块设置不均匀,数量少,垫块厚度不一致及与纵筋绑扎不牢等问题影响纵筋偏位。
④施工人员随意摇动、踩踏、攀登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使绑扎点松弛,纵筋偏位;⑤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极易触动箍筋与纵筋,使钢筋受振错位;⑥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⑦施工中,有时将基础柱插筋连同底层柱筋一并绑扎安装,结果因钢筋过长,上部又缺少箍筋约束,整个骨架刚度差而晃动,造成偏位。
2.1.3 预防措施①设计时,应合理协调梁、柱、墙间相互尺寸关系。
如柱墙比梁边宽50至100mm,即以大包小,避免上下等宽情况的发生;②按设计图要求将柱墙断面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柱墙墙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500mm处用柱箍点焊固定;③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应用使其插筋骨架不变形的定位箍筋点焊固定;④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必须牢固,绑点不得遗漏;⑤柱墙钢筋骨架侧面与模板间必须用埋于混凝土垫块中铁丝与纵筋绑扎牢固,所有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⑥在梁柱交接处应用两个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
剪力墙柱钢筋偏移整改方案
剪力墙柱钢筋位置偏移整改方案一、工程概况13#楼基础承台浇筑完砼后,发现个别剪力墙、柱钢筋明显存在偏移定位线现象,主要原因是插筋的固定措施不到位,浇捣砼时钢筋受冲击偏移及个别位置定位错误造成。
二、处理方法为了尽量减少墙、柱偏移对工程结构受力的影响,现对该位置位移钢筋做以下处理。
1、钢筋偏移在20㎜内的情况:把钢筋做轻微斜弯调整,竖筋在砼面15㎝高度范围内按不大于1:6坡度斜弯调整,向外斜弯时,该位置用同等级型号钢筋做L型加固处理。
高度为800㎜,弯钩宽度同墙、柱宽;向内斜弯时,该位置砼加厚5㎝,高度为15㎝.2、钢筋偏移位置较多时,无法采用上条处理的情况:采用植筋处理。
植筋施工技术措施定位及钻孔:在现场进行放线定位,标出钻孔位置,使用电锤进行钻孔,孔径>d+6mm,钻孔深度为20d。
在钻孔过程中,若遇到钻孔部位钢筋太密而无法按设计要求位置钻孔时,可在其附近钻一附加孔洞,植入钢筋,原钢筋仍按正确位置放置(即搁在正确钻孔部位上)。
清孔:钻孔成型后应对残积于孔内的灰尘进行清理,首先使用圆形长条毛刷进行反复刷扫,扫出大部分的粉尘,余下的利用压缩空气或专用吹风机吹净。
调制结构胶:灌胶植筋所使用的结构胶是以分子原料为主体的双组合高强粘结剂,对金属及非金属均具有很高的粘结强度,将其搅拌均匀,直接用送胶棒,将胶灌进孔内,且胶量应占孔体积80%以上。
钢筋埋植将钢筋插入灌有结构胶的孔内,并旋转钢筋,反复的插入拔出,将孔壁残存的灰尘搅入结构胶内,直至附在钢筋上的结构胶表面不带有灰尘。
将钢筋扶正固定,在胶固化前不能扰动钢筋,以免影响锚固效果。
结构胶初凝时间很快,从拌胶到植筋完毕整个工序应在30 分钟内完成,植筋完成24小时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结构胶初凝结硬后,不可再用于植筋。
中泰建设火龙岗安置区北地块项目部2011-8-10。
(整理)钢筋偏位防治与处理措施
钢筋偏位的防止与处理措施一、钢筋位置控制的重要性:钢筋工程是工程结构施工阶段重点控制项目,是影响结构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而钢筋位置控制不到位是钢筋施工中很重要的一环。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钢筋工程即被隐蔽,所以混凝土浇筑前后钢筋位置的控制问题是不能忽视的重要质量问题。
钢筋位置控制如果标准控制,就能确保结构的耐久性和延长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后期维护费用,有利于主体结构质量验收顺利。
二、钢筋位置控制的要求:钢筋位置偏移是指施工中因多种原因导致受力钢筋偏移了设计位置而产生位移形成的质量隐患。
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钢筋保护层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保护层偏差为+10,-7;对板类构件保护层偏差为+8,-5。
三、钢筋位移的成因:建筑结构中剪力墙、框架柱和构造柱的竖向钢筋,在施工中容易发生位移,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一个主要内容。
1、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入模和振捣时碰撞冲击钢筋骨架而形成的,施工中频频发生。
2、钢筋看护不到位。
工人的责任心不强。
按照受力方向,竖向钢筋位移可分为纵向位移和横向位移,纵向为构件主要受力方向的位移,横向为垂直于主要受力方向的位移,无论哪个方向的位移都是钢筋向柱外或柱内做移动,向外移使钢筋保护层减小或无保护层,使结构耐久性受影响;向内移使构件截面缩小,使得结构安全受到影响。
四、钢筋位移的处理办法:当钢筋发生位移时,依据所发生位移的大小进行不同的处理,处理办法如下:1、钢筋位移不大于1d时,位移钢筋仅做1:6校正即可;2、钢筋位移大于1d且不大于2d时,采用搭接绑扎时,位移钢筋1:6校正后,在上层钢筋搭接时适当调整上层钢筋位置即可消除位移;如采用电渣压力焊或机械连接,位移钢筋1:6校正后又在其钢筋设计位置加相同直径拐筋与主筋搭接,拐筋长度为40d+200㎜;3、钢筋位移大于2d且不大于50㎜,在位移钢筋根部向下剔凿混凝土100㎜深,从混凝土底做1:6校正,校正后用混凝土将坑浇振略平;4、钢筋位移大于50㎜或位移钢筋在截面外,宜采取植筋补强的办法,从混凝土底做1:6校正的措施外再辅以植筋补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力墙柱梁钢筋偏位预防与处理措施
高层结构中梁、板、柱、剪力墙钢筋安装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结构受力情况,除必须遵守施工规定外,加强设计图纸会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使一些钢筋绑扎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以确保钢筋不偏位。
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砼管桩,地下二层,地上22层,建筑面积18520平方米,本工程的钢筋分项是难点之一,钢筋用量大、梁柱结点位置钢筋比较密集,而且结构复杂,层高超过4米,施工技术要求高。
2 常见钢筋工程质量问题
2.1 柱子纵向钢筋偏位
2.1.1 现象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础插筋和楼层柱子纵筋外伸常发生偏位情况,严重者影响结构受力性能。
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及时进行纠偏处理。
2.1.2 原因分析①模板固定不牢,再加上门字架整体性、刚度较差,极易晃动,在施工过程中时有碰撞柱模的情况,致使柱子总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发生错动;②因箍筋制作误差比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位,甚至整个柱子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③不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垫块强度低被挤碎,垫块设置不均匀,数量少,垫块厚度不一致及与纵筋绑扎不牢等问题影响纵筋偏位。
④施工人员随意摇动、踩踏、攀登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使绑扎点松弛,纵筋偏位;⑤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极易触动箍筋与纵筋,使钢筋受振错位;⑥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⑦施工中,有时将基础柱插筋连同底层柱筋一并绑扎安装,结果因钢筋过长,上部又缺少箍筋约束,整个骨架刚度差而晃动,造成偏位。
2.1.3 预防措施①设计时,应合理协调梁、柱、墙间相互尺寸关系。
如柱墙比梁边宽50至100mm,即以大包小,避免上下等宽情况的发生;②按设计图要求将柱墙断面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柱墙墙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500mm处用柱箍点焊固定;③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应用使其插筋骨架不变形的定位箍筋点焊固定;④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必须牢固,绑点不得遗漏;
⑤柱墙钢筋骨架侧面与模板间必须用埋于混凝土垫块中铁丝与纵筋绑扎牢固,所有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⑥在梁柱交接处应用两个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
⑦封完模板后应对模板的抗变形能力、刚度、整体性以及垂直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做严格检查。
⑧浇筑砼时,现场施工员应时刻注意钢筋位移变化(竖筋移位、水平筋移位)、模板垂直度变化,及时纠偏加固。
(木工,铁工,现场施工员应严格控制,负有不可推卸责任。
)
2.2 框架节点核心部位柱箍筋遗漏
2.2.1 现象框架节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部位,但节点的梁柱钢筋交叉集中,使该部位柱箍筋绑扎困难。
因此,遗漏绑扎箍筋的现场经常发生。
2.2.2 原因分析因设计单位一般对框架节点柱梁钢筋排列顺序、柱箍筋绑扎等问题都不作细部设计,致使节点钢筋拥挤情况相当普遍,造成核心部位绑扎钢筋困难的局面,因此存在遗漏柱箍筋的现象。
2.2.3 预防措施①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
确定框架节点钢筋绑扎顺序;②框架纵横梁底模支撑完成后,即可放置梁下部钢筋。
若横梁比纵梁高,先将横梁下部钢筋套上箍筋置于横梁底模上,并将纵梁下部钢筋也套上箍筋放在各自相应的梁的底模上。
再把符合设计要求的柱箍筋一一套入节点部位的柱子纵向钢筋绑扎。
然后,先后将横纵梁上部纵筋分别穿入各自箍筋内,最后,将各梁箍筋按设计间距拉开绑扎固定。
若纵梁断面高度答应横梁,则应将上述横纵梁钢筋先后穿入顺序改变,即“先纵后横”。
③当柱梁节点处梁的高度较高或实际操作中个别部位确实存在绑扎节点柱箍困难的情况,则可将此部分柱箍做成两个相同的两端带135度弯钩的L型箍从柱子侧向插入,钩住四角柱筋,或采用两相同的开口半箍,套入后用电焊焊牢箍筋的接头。
2.3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2.3.1 现象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对于绑扎接头,在任一接头中心至规定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内,所存在的接头都认为是没有错开,即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
2.3.2 原因分析①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②忽略了某些构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③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④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2.3.3 防治措施①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同一组搭配二各分号是一顺一倒安装的)。
要加文字说明;②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③若分不清钢筋是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位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处理。
2.4 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
2.4.1 现象在梁的支座处,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抵触。
2.4.2 原因分析梁箍筋弯钩应放在受压区,从受力角度看,是合理的,而且总构造角度看也合理。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练习梁支座处,受压区在截面下部,要是箍筋弯位于下面,有可能被钢筋压开,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将箍筋弯钩放在受拉区,这样做法不合理,但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牢固程度,习惯上也只好这样对待。
此外,实践中还会出现另一种矛盾: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形式的工程中,大多数是需要抗震设计的,因此箍筋弯钩应采用135度,而且平直部分长度又较其他种类型的弯钩张,故箍筋弯钩与梁上部二排钢筋必然相抵触。
2.4.3 防治措施绑扎钢筋前应先规划箍筋弯钩位置(放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仅有一层钢筋,箍筋弯钩均与纵向钢筋便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可放在梁上部(构件受拉区),但应特别绑牢,必要时用电焊点焊,对于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的,则应将弯钩放在梁下部。
2.5 四肢箍筋宽度不准
2.5.1 现象配有四肢箍筋作为复合箍筋的梁的钢筋骨架,绑扎好安装入模时,发现宽度不合适模板要求,混凝土保护层过大或过小,严重的导致骨架无法放入模内。
2.5.2 原因分析①在骨架绑扎前未按应有的规定将箍筋总宽度进行定位或定位不准;②已考虑到将箍筋总宽度定位,但在操作时不注意,使二个箍筋往里或往外串动。
2.5.3 防治措施①绑扎骨架时,先绑扎几对箍筋,使四肢箍筋宽度保持符合图纸要求的尺寸,再穿纵向钢筋并绑扎其他箍筋;②按梁的截面宽度确定一种双肢箍筋(即截面宽度减去两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绑扎时沿骨架长度放几个这种箍筋定位;③在骨架绑扎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四肢箍宽度的准确性,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剪力墙柱偏位处理措施:
1.竖筋偏位20mm以内的,把钢筋轻微斜弯调整。
2.剪力墙的竖筋在底板砼面以上150mm高度范围内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另一钢筋侧面墙柱加宽50mm。
3.底部位剪力墙竖筋,先按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然后再采用同直径的L型垫筋加强调整,垫筋与两侧竖筋点焊牢固。
4.其他单侧竖筋偏位的剪力墙柱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偏移侧把剪力墙柱加宽50mm,按同侧墙柱竖筋根数构造筋,禁止用乙炔焊等设备吹焊弯钢筋。
点焊加固
1:6坡度弯曲800mm L型加强筋150mm 150mm
按照以上技术要求严格执行,该技术方案确保每个施工员人手一份并下发到铁木泥工班组,各负其责!
广州番禺岭南国际广场项目部
广州敏捷地产有限公司
2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