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
溶液颜色。
小结: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溶液碱性比NaHCO3溶液强
观看视频,思考
两位同学将盛有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气球同时、同步的加入稀盐酸中
分组实验:奇数组的同学把稀盐酸逐滴滴入2mLNa2CO3溶液的试管中,边滴边振荡;偶数组的同学把Na2CO3溶液逐滴滴2mL稀盐酸溶液的试管中,边滴边振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板书
探究实验
提问
热稳定性
与酸反应
设疑
与碱的反应
与盐的反应
鉴别和转化
总结
从苏打水、苏打饼干、苏打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入手导入新课,开门见山的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布置实验方案
巡视、指导
通过实验,你对Na2CO3、NaHCO3的物理性质有什么认识?
播放实验视频
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将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邀请学生完成演示实验
CaCI2白色沉淀不反应
教学
反思
同时和酸反应,碳酸钠慢,为什么呢?
和学生分析,讨论并利用坐标来解释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与NaOH、
Ca(OH)2反应时的异同
讲述:Na2CO3与可溶性的钙盐、钡盐反应生成沉淀
指导、评价
侯德榜及侯氏制碱法
聆听、思索,初步了解钠盐的用途
分组动手实验
观察Na2CO3,NaHCO3外观上的细小区别;加入水比较溶解性;分别加2滴酚酞溶液,比较
课题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授课人源自朱春芳学校安图一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
2.理解Na2CO3和NaHCO3与酸反应为何存在差异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

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

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四)设计思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与反思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与反思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差异,并能鉴别两者。

过程与方法:利用对比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教学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同学们都吃过刀削面和馒头吧,它们都是用面粉做的,但它们口感各有不同,这是因为它们在制作时,馒头加入了碳酸氢钠(发酵粉成分之一),使得馒头变软变膨松。

为什么碳酸氢钠能使面粉变膨松?在制作馒头时体现了碳酸氢钠的什么性质?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物理性质阅读:课本56页,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第一段。

[科学探究]Na2CO3和NaHCO3颜色状态、溶解性及溶液酸碱性完成学案:物理性质部分过渡:从物理性质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相似,不容易鉴别,利用化学性质能不能呢?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

[科学探究] 溶液酸碱性板书:化学性质(1)溶液的酸碱性:碳酸钠溶液碱性>碳酸氢钠溶液碱性[科学探究] 对比实验:相同质量Na2CO3与浓度、体积相同盐酸的反应相同质量NaHCO3与浓度、体积相同盐酸的反应分析总结实验现象,总结化学性质,完成学案中相关化学方程式。

板书:(2)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设疑:(1)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2)从离子反应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个反应是否为离子反应?如果是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科学探究] Na2CO3和NaHCO3受热分解分析总结实验现象,总结化学性质,相关化学方程式写到学案中。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教案标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3. 能够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

教学重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碳酸钠、碳酸氢钠、酚酞指示剂、醋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用途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等。

2. 列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用途,如烹饪调料、清洁剂、药品等。

三、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20分钟)1. 解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及其分子结构。

2. 通过实验演示或图片展示,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溶解度等。

四、实验操作(15分钟)1.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于水中,观察其溶解性和酸碱性变化。

2. 使用酚酞指示剂和醋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观察反应现象。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提出拓展问题,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小结,或者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某一性质。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深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环境影响。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文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文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1.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教材分析: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参考了三套教材并对其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做了分析:人教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放在离子反应之后的。

设计了3个实验:(1)取固体分别溶解,滴加酚酞观察颜色;(2)分别加热;(3)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探究了3种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二者与盐酸反应。

苏教版: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是放在离子反应之前的。

设计了3个实验:(1)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CaCl2中滴加碳酸钠溶液;(2)使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3)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用试纸);用碳酸钠溶液洗沾有油污的铜片,通过这三个实验探究碳酸钠中CO32-与Ca2+、H+的反应,以及其碱性。

探究了3种性质:碳酸钠与钙离子生成沉淀;碳酸钠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气体;碳酸钠溶液的碱性。

另外涉及到如何由碳酸钠制备碳酸氢钠。

鲁科版: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安排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和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之后。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探究了3种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还涉及到如何由碳酸钠溶液得到碳酸氢钠,以及碳酸氢钠溶液如何得到碳酸钠。

三种教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见表1。

表1 三套教材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2.学生分析(1)高中生普遍具有的特点: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喜欢单纯记忆知识而不深入理解。

高中生对物质的兴趣不局限在表面,而是对更本质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

他们希望能够从更本质的角度去看问题。

而化学就是从分子、原子水平来研究物质的科学,因此我们从微观离子之间的反应来解释现象。

不喜欢盲目地做实验而没有一定的方法。

常常会遇到学生上课学得很好,但是一到实验室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讲课教案
2.加强对党和国家的感恩,培养爱国精神。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反对浪费。
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法,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学工具;
多媒体,黑板,教科书
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工业用于哪些领域?同学们有没有蒸过馒头?蒸馒头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小苏打碳酸氢钠。为什么一小块面团能蒸出一个大馒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通过PPT介绍两者的用途,简单说明两者的不同。
过渡
引导
板书
如何设计鉴别分离Na2CO3和NaHCO3?
教材从哪些方面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
1.Na2CO3与NaHCO3的对比;
化学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称:碳酸钠:纯碱、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
颜色及晶形:碳酸钠:白色粉末,碳酸氢钠:
白色晶体
阅读课本,总结、归纳。
学生1:俗称、颜色
学生2:溶解性、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与盐酸反应进行重点比较
生1:溶解性:Na2CO3>NaHCO3
生2:都使溶液变红,但Na2CO3颜色更深。
板书
溶解性:Na2CO3>NaHCO3
碱性:Na2CO3>NaHCO3
对比自己的结论,查漏补缺,完善结论。
设疑
深入
如果Na2CO3固体混有NaHCO3固体,应该如何除去?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教案标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2. 能够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3.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4.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试剂瓶、试剂盒、试管、酒精灯、试剂(碳酸钠、碳酸氢钠)、酚酞指示剂等;2. PPT或黑板、粉笔等;3.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黑板,简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详细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强调两者之间的区别,包括化学式、酸碱性质、溶解度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如碳酸钠的烧碱法和碳酸氢钠的中和法。

2. 演示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知识。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原因。

六、知识总结(10分钟)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补充。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撰写实验报告。

2.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理解。

教学反思:1. 在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环节,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2. 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1.教师简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常见应用,如烘焙中的膨化剂、制作洗涤剂等,并引出课题。

2.利用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进行简单的实验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部分: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结构及物理性质。

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稳定性和酸碱性。

第三部分: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分别取一定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于水中,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酸碱性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1.教师展示一些基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原理的实际应用,如小苏打在清洁去污中的应用等。

2.学生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常见应用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第五部分: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知识框架。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归纳总结的成果。

第六部分: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关的常见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答题。

2.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批判性地思考,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

第七部分:课堂反馈1.教师对学生在课程知识掌握和实验操作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2.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收获进行反馈。

评价方法:1.实验操作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记录和实验数据,评价学生的操作准确性和实验技巧。

2.学生的讨论和归纳总结:评价学生思维逻辑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在课堂反馈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提前规划并配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2.学生参与度: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案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案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讲课稿院别: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班级: 2010级1班姓名:罗大英讲课题目:《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指导老师:刘凯学号: 20100441080《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课时第二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水溶液碱性和热稳定性探究及两者的转化二、教学过程第一环节:知识衔接(导入)讲述: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钠的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钠)的性质。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钠的其他化合物。

在古代文学界,存在这样三个才人,他们被世人合称为“三苏”一直影响着华夏儿女。

他们是哪三位呢?在我们化学界,也后起了“三苏”,不过她们的性别有所不同,她们就是“苏氏三姐妹”。

那么这三姐妹在“性格”上会有哪些异同点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其中的两姐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第二环节:综合实验探究过度:虽然“苏氏三姐妹”名字相似,但是她们的脾气却不一样,对人类的贡献也不一样。

那么我们就从她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两方面来探究、比较她们,看他们怎样个不同法。

【探究实验系列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的探究⑴对照实验法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状态、溶解热效应、溶解度实验表(非探究点)【探究实验系列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探究⑶思考:碳酸钠与BaCl 2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过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都可以归为钠盐,都属于强电解质. Na 2CO 3 = 2Na + + CO 32— NaHCO 3 = Na + + HCO 3—其大多数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可以总结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酸碱盐的反应情况。

①有气体生成 Na 2CO 3、NaHCO 3能与盐酸反应 ②有水生成 NaHCO 3能与碱反应③有沉淀生成 Na 2CO 3能与B a ﹢、Ca ﹢以及Ca(OH)等反应 ⑷回顾:在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 2气体,有哪些现象?请写出反应方程式预测: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 2可生成什么物质呢?写出离子方程式。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

3.能够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操作,并能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数据的正确记录。

四、教学内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和用途碳酸钠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是一种白色晶体或粉末状物质。

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纺织、造纸、化肥、洗涤剂等行业。

此外,碳酸钠还可以用于制备其他化学品,如碳酸氢钠、硼酸、过氧化氢等。

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

它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面包、饼干、蛋糕等烘焙食品的发酵剂。

此外,碳酸氢钠还可以用于制备其他化学品,如碳酸钠、氯化钠、碳酸钙等。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碳酸钠的制备方法碳酸钠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氨法和索达法。

氨法氨法是将氨气通过食盐水溶液,使其与食盐反应生成氯化铵,再将氯化铵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钙,最后将氨气通过浓碱液,使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氨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NH3 + 2NaCl + CO2 + H2O → 2NaHCO3 + 2NH4Cl索达法索达法是将石灰石和食盐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再将氯化钙与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最后将氯化铵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钙,最终将氨气通过浓碱液,使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索达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CaCO3 + 2NaCl → Na2CO3 + CaCl2CaCl2 + 2NH3 + 2H2O → Ca(OH)2 + 2NH4Cl2NH4Cl + CaCO3 → CaCl2 + 2NH3 + H2O + CO22NH3 + CO2 + H2O → (NH4)2CO3(NH4)2CO3 + Na2CO3 → 2NaHCO3 + 2NH3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反硝化法和氨法。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公开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公开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公开课教案教案:化学实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

2. 学会正确使用化学实验器材。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习内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及化学反应。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配制方法。

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器材和药品: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

2. 硝酸银溶液(0.1mol/L)。

3. 盐酸溶液(1mol/L)。

4. 化学试剂瓶、滴管、试管、玻璃棒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分别称取适量,分别加入试管中。

2. 碳酸钠溶液的配制:取一定量的碳酸钠固体加入一个试管中,用蒸馏水溶解,摇匀。

3. 碳酸氢钠溶液的配制: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加入另一个试管中,用蒸馏水溶解,摇匀。

4. 酸碱中和反应:分别取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用滴管滴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

5. 酸碱中和反应:分别取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酸试剂(盐酸溶液),观察是否发生变化。

教学重点:1. 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及化学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对实验仪器和试剂的正确使用和处理能力。

教学方法:1. 示范实验法:教师先进行实验演示,然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2. 互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 课堂讨论: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拓展练习:1. 尝试使用其他试剂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观察结果。

2. 制定一份安全实验操作规范,要求清晰明确。

教学延伸:1. 可与其他相关实验内容进行结合,拓展学生的实验能力。

2. 可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一、教材分析《钠的重要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上一节钠的知识的理解,并为学习其他几种重要金属化合物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切实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鉴别和用途。

钠的化合物知识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用途及鉴别。

②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能够根据Na2CO3、NaHCO3的性质差异用多种方法加以鉴别,培养思维的开放性。

②学生能够对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做出正确分析,给出合理解释,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合作与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④通过课外阅读侯氏制碱法,发展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活动[由厨房中常用的面碱和发酵粉引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展示样品,用观察法使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状态、颜色等物理性质有初步的认识。

【实验1】学生观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描述相关的物理性质。

【学生小结,老师补充】填表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会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

而且通过图表的对比,更容易清晰地掌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结构和性质;2.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反应特点;3. 知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视频教学法:通过观看相关实验和生产视频,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特性和应用;2. 演示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酸碱反应、溶解反应、加热反应等特性反应;3. 讨论交流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分享知识,提高互动式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首先,老师可以拿出一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让学生看一看,然后询问:你们知道这两种物质是什么吗?有什么用途?Step 2 视频教学然后,老师可以播放相关实验、生产视频,让学生观看,以便更好地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特性和应用。

Step 3 理论讲解接下来,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结构和性质。

碳酸钠(Na2CO3)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呈碱性,易溶于水,生成碳酸盐和氢氧化钠。

碳酸氢钠(NaHCO3)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酸性,也容易溶于水和醇,生成碳酸盐和二氧化碳。

Step 4 实验演示在讲解完理论之后,老师可以进行实验演示,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特性反应。

例如:反应一:碳酸钠溶液和盐酸溶液反应将碳酸钠溶液倒入盛有少量盐酸溶液的试管中,会产生气泡,这是由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反应二: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将碳酸氢钠放入锡箔纸中,然后用火烤约5分钟,会产生气泡和白色粉末,这是由于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碳酸钠。

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分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制造玻璃、洗涤剂、肥料、消防泡沫等。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结构和性质、反应特点以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的反应和听课时的反应,评估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认知;2. 观察学生在实验演示时的反应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认知;3. 收集学生分享的应用案例,评估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应用领域的认知,检验本次教学的效果。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3. 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及反应产物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教学难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典型反应及其机理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样品及实验仪器2. 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的PPT3. 相关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题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如洗涤剂、小苏打等,引起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兴趣。

Step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2.1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

2.2 简要介绍每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情况。

Step 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3.1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包括溶解性、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

3.2 通过逐步展示实验现象和相关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典型反应及其机理。

Step 4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4.1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态和熔点等。

4.2 通过实验演示和展示相关实验数据,加深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的理解。

Step 5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5.1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玻璃制造、纸张制造、食品加工等。

5.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这些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Step 6 小组讨论及总结6.1 分组讨论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其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

6.2 讲解每组学生的讨论结果,加深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应用的理解。

6.3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Step 7 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1、教学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容之一。

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

在这一节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

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四)设计思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的学习,掌握其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

2.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3.使学生认识对比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板书]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钠的两种氧化物:过氧化钠及氧化钠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学习钠的两种盐,即:“苏”氏两兄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师]请大家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总结出Na2CO3和NaHCO3的物理性质,然后一起完成下表。

[学生活动,教师板书](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比较:[[设问]Na2CO3和 Na2CO3·10H2O是否为同一物质?[讲解] Na2CO3与Na2CO3·10H2O 是两种不同的纯净物, Na2CO3是一种粉末,而Na2CO3·10H2O是一种晶体,它们之间可以转化。

[板书]Na2CO3Na2CO3·10H2O(二) Na2CO3和 NaHCO3分别与 HCl的反应:潮解风化[教师] 请一个同学和我一起做这个实验,大家注意观察哪个更为剧烈?[演示实验][板书]现象:①和②中都有气体生成,但①比②反应剧烈。

[提问] 请大家思考:生成相等质量的 CO2,需要的 Na2CO3和NaHCO3哪一个质量多?反之,相等质量的Na2CO3和 NaHCO3的哪一个生成的CO2多?[板书]反应式:Na2CO3+ 2HCl = 2NaCl + CO2↑ + H2O106 44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84 44 [学生回答][讲解]前者的答案是Na2CO3,后者的答案是 NaHCO3分析反应现象的原因: CO32-要结合1个H+ HCO3- 再结合1个H+ CO2HCO3-只需结合1个H+ CO2(三) Na2CO3溶液和盐酸溶液的互滴实验:[板书]现象:②比①先产生气体。

【K12学习】(师范技能)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K12学习】(师范技能)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师范技能)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第三届广东省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第三届广东省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设计课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版本: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第三章第二节参赛学校:参赛选手:指导老师:第三届广东省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探究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课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课型章节新授课第三单元课题二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一、教学总体设计基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先制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设计教学策略,编排教学流程、实施教学评价。

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又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即通过对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之间建立起直接、必然的联系。

1第三届广东省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二、教学背景分析课标对接我们在初中学习酸与碱可以发生什么反应时,就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

对于溶液中微观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盐。

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和应用这些反应。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一的第三章第二节的《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金属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

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

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从教学特点上看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课标、教材、学情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能通过实验研究碳酸钠的性质,能通过实验对比研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并知道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性质实验探究和分析,教师授课应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进行,注重学习研究方法的指导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同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对比的学科思维来认识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承前启后,为后面的“离子反应”学习埋好伏笔。

最为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生活中充满化学,用化学看懂生活”的基本学科理念,完成教学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另外,作为教学来说,不一定拘泥于哪一版本的教材,而是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合理的教学素材即可,所谓“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教学目标(1)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并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两者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能利用比较学习方法,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其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

(3)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4)体会在科学研究中大胆推测和仔细观察同样重要,关注宏观现象和想象微观过程同样重要。

三、教学重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四、教学流程图流程1、引入:认识实验室和生活中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流程2、“微波炉发面”实验流程3、总结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流程4、通过一组实验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流程5、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转化关系流程6、呼应开头,对“微波炉发面”实验再认识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药品实物,熟悉药品外观。

展示超市售纯碱、口碱、小苏打,熟悉物质俗名。

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俗名。

表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质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Na2CO3NaHCO3颜色、状态白色、固态白色、固态俗名纯碱、口碱、苏打小苏打(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微波炉发面展示加热之后的三个面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探究归纳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

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
容之一。

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

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

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
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
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
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碳酸氢钠、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1、环节一:物理性质及其用途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面包为什么会从一块小小的面粉膨胀成得这么大呢?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导入【提问】那大家知道发酵粉的成分是什么吗?大家很聪明。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一下小苏打以及和小苏打性质相似用途介绍的苏打的性质。

我们先来看看它们的用途。

板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好了,大家都初步了解了它们的用途。

那同学们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物理性质的讲别吗?它们又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取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拿到学生下述面去给他们观察颜色和状态【回答】:因为里面引起学生注意力,培养加了发酵粉学生认真思考,从生活思考化学知识的能力【回答】:小苏打引入新课认真看图,了解和认让学生了解和知道它们识它们的用途的用途和生活相关的一些化学知识观察碳酸钠和碳酸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氢钠,总结它们的物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理性质的物理性质,在黑板上板书。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大家都总结得很好。

我们现在对它们认真总结,看老师归让学生认识两者物理性对自己的归纳查漏补缺
2、环节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及碱性
导入我们刚才已经了解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那它们的化学性质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进行课本的实验探究。

请大家预习课本学生预习课本知识,了解实验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组实验、讨论现在我们进行科学探究一的实研究验,我们来进行分组实验,每十个人一组。

大家动手做做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思考讨论完成表格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证明,培养学生对现象的综合作科学探究,讨论完成表格合分析能力步骤 1 ○2 ○3 ○Na2CO3 NaHCO3 初步结论成员讲述、归纳请其中2组成员讲述该组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学生回答,说出现象,得出结论对比自己的结论,查漏补缺,完善结论。

ppt展示与NaHCO3的对比溶解性 Na2CO3>NaHCO3 碱性Na2CO3>NaHCO3 板书:探究实验1:溶解性、碱性:Na2CO3>NaHCO3 以事实为依据,增加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环节三: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如果Na2CO3固体混有NaHCO3固体,应该如何除加热,使NaHCO3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体分解。

力去?探究二:我们现在进行科学探究二。

学生上台演示培养学生动手能
力 1、钠和碳根据课本装置图进行实验Na2CO3和NaHCO3的加酸氢钠的热。

导入热稳定性我们看见碳酸氢钠的试管中有水珠生成,并使澄清石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回提问灰水变混浊,说明什么?碳酸钠有否这种现象?培养学生观察、独立答问题,NaHCO3受热思考和归纳总结的分解产生水、二氧化能力碳,Na2CO3受热不易分解结论得出结论,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在对比中学习、归纳,通过实验说明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板书:探究实验2: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环节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导入我们根据前面两个实验已经知道了一些它们的化学性质。

思考一下它们还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1、我们来进行实验探究一下,请同学们上来实验证明一下。

2、引导学生观察两个试管中是否产生气泡以及快慢这个实验发生什么反应?谁可以把方程式写下来?与酸反应深入思考问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个别学生上台演示:观察:两个试管中都产生气泡,但NaHCO3溶液更快产生气体。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问学生上台书写方程式:让学生熟悉方程式的书Na2CO3+2HCl= 写,巩固旧知识,学习NaHCO3+HCl= 新知识。

环节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
导入学习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这些思考讨论性质
之后,我们该怎么去鉴别它们呢?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设计方案,做探究性质实验做探究实验实验的结果现象说明说明问题?个别学生到黑板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提问写出反应方程式【PPT】总结对比 Na2CO3和NaHCO3的对比 ppt展示方程式,得出实验结思考能力论讨论总结后,个别回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答学生分组讨论四、课堂评价
1.教师教法方面:提出探究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认可学生的探究行为并鼓励学生尝试;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提升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生学法方面:通过猜想、实验、合作交流、搜集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并在技能、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反思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探究》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

作为科学探究的“区别Na2CO3和NaHCO3的实验”,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
成。

2、教学方式反思
根据内容,我淡化了Na2CO3和NaHCO3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

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3、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

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六、板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实验探究探究实验1:溶解性、碱性Na2CO3>NaHCO3 探究实验2: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探究实验3:与稀盐酸的反应 1. CO32-+2H+=H2O+CO2↑ 2. HCO3-+H+=H2O+CO2 总结:Na2CO3
与NaHCO3转化及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