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全国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试卷及答案
全国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理论构思的内容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 )(A)准确的表述研究问题(B)界定该课题的核心概念(C)有好的准确度(D)形成初步的研究思路2.形成教育研究的理论构思,首先是理论探讨,初步确定该研究课题的内容不包含以下( )(A)基本概念(B)研究方法(C)内容范畴(D)研究思路3.使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理论构思具体化并得到初步验证的方法是( )(A)理论假设(B)建立指标体系(C)实验研究(D)理论推4.教育研究的指标体系的上下层是一种充分必要的构成关系、种属关系,同一层次的指标之间是__________的。
( )(A)包容(B)排斥(C)并列(D)对立5.建立教育研究指标体系的方法有多种,但大致可分为理论导引方法和( ) (A)数学方法(B)统计学方法(C)逻辑学方法(D)心理学方法6.教育研究中,形成与检验理论构思的研究方法应该是( )(A)以定性分析为主(B)以定量分析为主(C)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D)视具体情况,或采取定性分析,或采取定量分析7.在教育研究的多种类型的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首先取决于( )(A)研究时间(B)研究目的(C)研究对象(D)研究内容8.取样的第一步是明确( )(A)规定总体(B)取样的随机性(C)取样的代表性(D)合理的样本容量9.系统随机取样又称为( )(A)分层抽样(B)类型抽样(C)机械抽样(D)配额抽样10.把总体的每个观测单位依次编上号码并做成签,多次抽取进行取样的方法属于( )(A)简单随机取样(B)机械抽样(C)配额抽样(D)整群随机取样二、填空题11._________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学术思想和最新成就,了解科学研究前沿动向并获得最新情报的有效途径。
12.检索文献一般由分析和准备阶段、_________阶段和加工阶段三个主要步骤组成。
13.研究者通过理论构思,明确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提出对所要研究问题答案的_________性构思,从而明确研究的性质、方向。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练习题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一. 单项选择题1. 教育研究的结果能被有把握地准确解释的程度是()A. 外在效度B. 内在效度C. 可靠效度D. 可推广的程度2. 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 直觉观察时期B. 分析为主的时期C. 独立学科时期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3. 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A. 解决现实问题B. 发展和完善理论C. 运用理论D. 推广理论4. 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活动是()A. 描述研究B. 质的研究C. 理论研究D. 预测研究5. 强调用量表进行测试,强调用数学工具分析经验的. 可定量化的现象,以确定事物的因果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人文主义的观点B. 结构主义的观点C. 科学主义的观点D. 自然主义的观点6. 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 思想家是()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7. 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A. 收集资料B. 选择课题C. 提出假设D. 制定方案8. 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A. 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9.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创新性原则C. 综合性原则D. 伦理性原则10. 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避免选题的盲目性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11. 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还有一个()A. 存在可能性的问题B. 选题问题C. 表述问题D. 时机问题二. 多项选择题12. 教育科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其基本要素是()A. 科学理论B. 方法和技术C. 现象与客观事实D. 实践活动13. “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是指()A. 发现问题B. 创造知识C. 开拓知识新用途D. 整理和修改知识1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按研究的目的来划分可以分为()A. 基础研究B. 发展性研究C. 应用研究D. 预测研究15. 教育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A.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B. 要有研究假设和对研究问题具体明确的陈述C. 研究方法要科学合理D. 研究的创新性1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哪几个时期()A. 直觉观察时期B. 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C. 系统综合发展时期D. 理论研究发展时期17.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 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化程度B. 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C. 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D. 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18. 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A. 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B. 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C. 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D. 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19. 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方法论基本原则是()A.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B. 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C. 分析和把握教育问题的三个纬度:历史、现实、理论D. 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20.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按按研究方法来划分可以分为()A. 历史研究B. 描述研究C. 相关与比较研究D. 实验研究21. 教育研究具体表现的不同水平是()A. 直觉观察B. 探究原因C. 迁移推广D. 理论研究22.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是()A. 选定研究课题B. 检索文献资料,形成理论构思C. 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计划D. 表述研究成果三. 判断题23. 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朱德全教育研究方法电子稿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自从赫巴尔特19世纪初创科学教育学始,教育学家们一直在为教育科学研究努力着。
而任何科学都有一个方法问题。
科学史告诉我们,每一个重要的科学成果总是伴随着科学方法的突破和创新。
一门科学的发展,不仅要表现其理论的意义,更要表现其方法论上的意义。
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因此,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就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就要正确的、现代化的教育研究法方法。
所谓方法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的日益进步,针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一方法论范畴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一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领域,其研究理论、方法与技术蓬勃发展、日趋精细。
有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优秀著作呈现蓬勃之势。
笔者通过挑选,并对五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丛书进行大致的比对介绍,同时发表一些个人的心得感想。
笔者以最新的一本书——孙亚玲教授主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为参照物与其他四本书(裴娣娜教授主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温忠麟教授主编的《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朱德全教授主编的《教育研究方法》、陈时见教授主编的《教育研究方法》)在书的结构、书的内容、书的语言表达等方面上进行比较。
一、结构上的比较1、序的比较序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字,通常是该书的导读和说明,如创作意图,创作原则等。
通过阅读这五本书的序,可以比较出作者编著此书的目的。
从孙亚玲教授主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序来看,作者的编书目的是为了顺应时代教育的发展,为了满足更多中小学教师的兴趣与要求,在原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增加了其“工具性”的特点。
裴娣娜教授主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为一本自学考试指导教材。
不言而喻,其编书的目的是“倡导自学、鼓励自学、帮助自学、推动自学”。
温忠麟教授主编的《教育研究方法基础》作为高等院校小学教育系列专业教材之一,其编书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学历的小学教师,增强他们的探索性、开发性、创造性。
教育学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教育学研究是一门涉及教育领域的学科,旨在深入理解教育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验设计是教育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一、前实验设计法前实验设计法是一种简单的实验设计方法,通常用于初步检验假设或获取初步数据,适用于小规模研究。
该方法不包括控制组和随机分组,设计上较为简单。
前实验设计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单组前后测试设计:研究者在一个群体中进行前后测试,比较两次测试之间的变化。
该方法适用于研究者想要初步了解某个因素对学习成绩、学习动力等的影响。
2. 反事实检验设计:研究者基于对实际情况的观察,提出一个假设,并在给定条件下进行实验。
该设计方法适用于研究者无法控制某些条件,但通过实验可以模拟和比较不同情况。
二、真实实验设计法真实实验设计法是一种控制了实验条件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随机分组和对照组的设置,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具有说服力。
常用的真实实验设计方法有:1. 随机控制试验设计: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可以初步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2. 重复测量设计:研究者在研究对象上多次测量同一指标,并进行干预操作。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可以分析干预的长期效果。
三、因果比较设计法因果比较设计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因果关系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来推断因果关系。
常用的因果比较设计方法有:1. 社会实验设计:研究者将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特定的社会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不接受干预。
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可以判断干预措施对社会问题的影响。
2. 自然实验设计:研究者利用现实中已经存在的条件,在不干预的情况下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
通过比较两组的结果,可以初步推断某一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一)方法:是指为了获得科学知识应该遵循的程序以及依据的手段、工具和方式。
研究:指的是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性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2.要有研究假设和对研究问题具体明确的陈述。
3.研究方法要科学合理。
4.研究的创新性。
独特特点:1.由研究对象所决定,教育研究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2.研究的周期长,影响的因素复杂;3.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直觉观察时期。
古代中国教育研究方法特点:1.独特的儒家教育价值观。
2.观察与归纳为主的研究方法。
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4.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观。
第二个时期: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
基本特点: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初步形成归纳法和演绎法。
2.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理论基础。
3.实验方法的初步运用。
第三个时期:系统综合发展时期。
特点:1.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
2.进步派与传统派进一步发展。
3.研究方法实用主义倾向。
4.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以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四个基本特点:1.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化程度。
2.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
4.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一)基础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
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2022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D卷 附解析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22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卷D 卷 附解析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
A 、教育规律 B 、教育价值 C 、教育现象 D 、教育问题3、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4、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
A.注意分配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5、《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和利用,该课程属于( )。
A 、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 、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 、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 、学校规定的选修课6、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不利于( )。
A 系统的知识传授B 因材施教C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D 教学管理7、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学生会 B.团委 C.班级 D.班主任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
A.复杂性 B.长期性 C.延续性 D.示范性9、王老师是负责管理学生学籍的老师,每年新生入学和毕业生毕业时都是她最忙的时候,王老师路属于下列学校组织机构中的哪一个( )。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一、选择题复习要点:1、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反对中世纪的教条主义,认为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不能胜任从实验到公理的科学发现任务,必须以归纳法取而代之。
这种方法突出了经验的积累和分析,强调科学方法的经验性质。
p72、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未知的探索,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
P33、根据研究的目的或目标不同,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 P 174、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未知的探索,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
P35、比较研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彼此有关系的事物甲乙对照分析,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P196、著名的教育家杜威(1859-1952)强调必须从教育实验中建构理论并亲自主持了长达8年之久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的教育实验。
P117、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的教育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是描述研究。
P 198、实验研究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设验证假设的环境和条件,主动地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教育活动相关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P 199、某教授在长沙市的一些中小学进行了提高英语成绩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它城市甚至一些乡村的中小也想开展这一研究,该教授决定选择一些乡村小学继续开展研究。
后面的这一研究属于迁移推广水平的研究。
P 2310、根据研究的目的或目标不同,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P 1711.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是问题必须有价值、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问题要有可行性。
12.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多学科角度去探讨教育现象和规律,体现了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13.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14.“观察与归纳为主的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中第一个时期的特点。
第3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
(1)明确规定总体 • 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明确总体界限。 • (2)抽样的随机性 • 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也就是说使被抽取
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
• (3)抽样的代表性 • 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 • (4)合理的样本容量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方案的设计
一、教育研究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 (一)确立研究类型与方法
要使所选择的研究方法相对正确和合理,就要 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 1、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 • 2、根据研究课题内容的性质确定研究方法。
不同性质的课题内容也是确定用什么类型的研究方法的 重要依据。 • 3、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联系
二 定量研究设计
定量研究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明确假设(包括自 变量和因变量及其关系)和控制无关变量。
(一)定量研究设计的目的 1 在于为具体的研究提供问题的答案 2 解释差异 (二)控制差异的概念
(三)控制差异的方法
1 随机化
M1
89
M2
75
M3
96
2 设定自变量因素
由教学方法 引起的差异
3 保持因素不变
博士学位论文
我们的“异托邦” —— 作为社会空间的学校
作 者: 院 系: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石艳 教育科学学院 吴康宁教授 教育学原理
• 1. 专题研究计划格式
• 专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 (4) 研究的具体方法 • (5)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四、理论构思的建立和检验方法
(一)理论探讨 (二)建立指标体系,使理论构思具体化、得到初步验证 三级指标建立过程:1、收集项目;2、初步筛选;3、检验 (三)通过调查、准备试验研究,为理论构思提供事实依据 (四)借鉴已有成果(国内外),吸取合理因素
第四节 教育研究的设计
一、确定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目的要求选择方法:注意方法独立性和相互关系
(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分析、把握教育问题的三个维度:历史、现实、理论 (三)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方法;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 方法 2、教育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3、古代、近代、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教育科学研究有哪几种分类方式,每种方式含有哪些教 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5、教育科学研究的四种水平是什么? 6、如何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7、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8、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有哪些主要作用?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构思
一、什么是理论构思
以一定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理论研 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现象、 过程、本质或原因的一种理论解释。理解精确性、完备性 和深刻性程度。 (一)内容:准确表述问题;界定核心概念;初步形成思路
二、理论构思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二 、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
1、分析归纳法;2、推论验证演绎法
三、教育研究的认识层次与水平
两个认识层次:经验和理论 四种认识水平:1、直觉观察;2、探究原因; 3、迁移推广;4、理论研究
四、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选定研究问题:已有基础,查阅文献→形成理论构思→ 制定研究计划 2、实施研究:运用研究方法→整理分析资料(定性、定量)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 附解析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题 附解析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世纪6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是( )。
A 、斯金纳 B 、罗杰斯 C 、布鲁纳 D 、布卢姆2、小明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逐渐出现了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属于( )。
A.学习焦虑 B.习得性无助 C.自我估价降低 D.认知功能障碍3、在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这种分组属于( )。
A.综合分组 B.外部分组 C.内部分组 D.交叉分组4、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病属于( )。
A.恐惧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强迫症5、郭阳同学最近总是不由自主地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
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
这说明他可能患了(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D.恐怖症6、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依据( )。
A 教学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学模式 D 考试成绩7、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理论认为,对情绪产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环境 B.生理 C.刺激 D.认知8、接受心理辅导后,小欣非常信任和依赖刘老师,内心里已把她当成妈妈,这属于( )。
A 、移情 B 、共情 C 、同情 D 、反移情。
9、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10、小学生从认识燕子、麻雀、乌鸦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领域中,用于获取、分析和解释教育现象的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高素质人才。
因此,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访谈、文献分析等方式,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
而定量研究则是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教育假设和理论。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其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需要建立科学的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研究者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制定的整体计划和安排,包括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内容。
一个科学的研究设计可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助于研究者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
另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需要运用适当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
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可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研究假设和理论。
而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通过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解释。
运用适当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最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需要注重研究伦理和学术诚信。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研究者需要尊重研究对象的权益,保护个人隐私,遵守研究伦理规范。
同时,研究者需要遵守学术诚信原则,不得伪造数据、抄袭他人成果,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总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推动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工具,研究者需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研究设计,运用适当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注重研究伦理和学术诚信,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社会进步。
同等学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三)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科学发展
1.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2.教育科学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3.教育科学研究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及其特征
1. 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 2.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3.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以来) 4. 现代科学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变革
一、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研究 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
(1)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2)较长的周期性。 (3)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4)广泛的群众基础。 (5)受道德标准的约束。
一、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3. 教育科学研究的效度
教育研究的效度是指所进行的研究是否基于事实或证据 ,研究的结果能够被证明的程度。
答题思路:
联想开题报告围绕“对研究课题的论证”+(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对研究课题的论证:
①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基础性研究课题OR应用性研究课题) ②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③本课题领域以往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向;(国内外研究水平、核心期刊)
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1)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以解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2)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 查的指标。 (3)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搜集可靠的资料 数据。 (4)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5)有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是 研究最重要的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
可编辑ppt
17
二、教育研究主体
• 教育专业研究者? • 教育工作者——非教育专业工作者 • 教师即研究者。
可编辑ppt
18
三、研究的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可编辑ppt
19
四、教育研究的价值
• 一、增加教育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丰富其实就是一个教 育研究发展的过程)
• 整个科学无非是对整个日常思考的提炼。研究得越深,我们会发现我们有
研究主体--谁研究 研究客体--研究谁 研究问题--研究什么 研究目的--为什么研究 研究方法--怎么研究 研究条件--有哪些资源(包括人力、物力)
可编辑ppt
16
研究的一般过程:
①选题 ②文献综述 ③选择研究方法 ④选择被试 ⑤制定研究方案 ⑥方案实施、收集和整理 ⑦资料计算、分析整理 ⑧撰写科研报告
可编辑ppt
25
2、从研究目的看教育研究的类型
• 教育基础研究在于增加教育理论的知识含量,注重教育内在 规律的探讨,注重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
3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 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 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可编辑ppt
4
• 1、教师做研究没有用,反而影响教育教学。
• 2、研究高深莫测,只有高校教师、专业研究人 员才能做研究,中小学教师无法做研究。
些?
可编辑ppt
24
• 描述层次----解释层次----概括层次----理论层次
• 层次1主要问题:现在正在发生什么?过去曾发 生了什么?
• 层次2主要问题: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发生?为 什么会发生这一现象?
教师教育研究课程规划
教师教育研究课程规划概述:教师教育研究是培养教师专业能力和研究素养的重要环节,课程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于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实践活动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教师教育研究课程规划。
一、整体思路教师教育研究课程规划应该以学生成长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提高教师教育研究水平,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研究者。
具体而言,课程设计应结合实际教育需求,紧密联系学科研究方向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二、知识结构教师教育研究涉及广泛的学科内容,课程设置应体现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纵向与横向知识衔接的原则。
课程主要包括教育科学、心理学、教育技术、教育法律、课程与教学等领域的知识,通过多元化的学科布局,帮助教师把握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关系。
三、能力培养教师教育研究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数据分析与判断能力、科学论文写作能力等。
鼓励学生参与教育实践活动,锻炼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系统性、综合性的学术研究素养。
四、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教师教育研究课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教学、实验研究等形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拓宽学术视野,增强对教育问题的敏感度。
五、课程组织形式教师教育研究课程规划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形式丰富教学过程。
可以采用授课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研讨会、学术报告等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材选取教师教育研究课程规划中的教材选取是关键环节。
应选择教育学经典著作和前沿研究成果,权威教材和专业期刊,以及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案例。
同时,可以引入国外优秀教材和中外合编教材,增加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七、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育研究课程规划的有效实施需要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
教师应具备较高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能够传授教师教育研究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原理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范畴,是按照某种途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的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新闻报导不同。
如果说经验总结、新闻报导只是事后总结的话,那正式的研究是事先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现象的探索和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1、从古希腊到16世纪的直觉观察时期;2、17世纪至于9世纪末的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3、20世纪到达20世纪50年代的形成独立学科时期;4、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变革时期.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1、提高教师的教研的理论程度。
2、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性的特点。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性。
4、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一、分类和体系结构(一)按研究的目的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预测研究。
(二)按研究方法分: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等。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1、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归纳法:特殊到一般、形象具体思维)。
2、推论验证的演绎法(演绎法:一般到特殊,抽象思维范畴)。
三、教育研究的认识层次和水平两个层次:1、经验层次; 2、理论层次。
四种水平:1、直觉观察水平:这一水平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应不应该发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等。
2、探究原因水平: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种现象?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改变这种状态?等。
3、迁移推广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吗?4、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的原则?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确定研究课题2、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3、分析总结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以及方法论原则一、作用1、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的基础。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教育研究的性质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教育研究是特殊的科学研究: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教育研究的效度:教育研究的有效性,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和结论的普遍性。
内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先决条件,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指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信度是效度的前提。
三、教育研究的类型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按研究的目的与功能分类)基础研究:旨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应用研究:旨在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研究:旨在提出能够直接使用的教育产品。
基础研究的结果是构建理论,应用研究的结果是解决问题,开发研究的结果是教育产品。
(按教育研究的性质或使用的手段分类),也被称为教育研究的两种不同“范式”。
即“自然主义范式”和“实证主义范式”。
两者的区别在于研究的侧重点、资料的性质及资料分析的方法上。
▪定性研究:▪是从人文科学中推衍出来的,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活动。
▪特性: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
定性研究是描述性的(用文字而不是数据)定性研究关心的是过程。
定性研究最关心的事情是“理解教育现象”定量研究:▪也称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主要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作定量化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
▪特点:▪主要用数字和量表来描述现象▪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所获认识的确定性和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定性研究:适合小样本、个案研究,研究深入细致,关注过程,自然情境。
不适合大范围研究,费时费工,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原理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范畴,是按照某种途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的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新闻报导不同.如果说经验总结、新闻报导只是事后总结的话,那正式的研究是事先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现象的探索和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1、从古希腊到16世纪的直觉观察时期;2、17世纪至于9世纪末的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3、20世纪到达20世纪50年代的形成独立学科时期;4、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变革时期。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1、提高教师的教研的理论程度。
2、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性的特点。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性。
4、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一、分类和体系结构(一)按研究的目的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预测研究。
(二)按研究方法分: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等.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1、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归纳法:特殊到一般、形象具体思维).2、推论验证的演绎法(演绎法:一般到特殊,抽象思维范畴).三、教育研究的认识层次和水平两个层次:1、经验层次;2、理论层次。
四种水平:1、直觉观察水平:这一水平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应不应该发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等。
2、探究原因水平: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种现象?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改变这种状态?等。
3、迁移推广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吗?4、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的原则?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确定研究课题2、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3、分析总结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以及方法论原则一、作用1、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的基础。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案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特点、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原则和作用。
教学重点: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特点、意义和原则。
教学难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
教学时数:4学时参考资料:裴娣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2006年7月第11次印刷。
思考题:1、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各历史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3、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哪些特点?4、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式不同分别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哪些类型?第一节概述一、科学研究(一)概念1、科学:是由一系列概念、判断构成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包含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
2、研究:这里指的是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性活动。
3、科学研究:是从人类的认识活动中产生、深化、分离出来的一种探究意识更强、目的和方法更明确、步骤和方法更严密的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
(二)科学研究的特点同一般认识活动相比,科学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的意识性和组织性。
科学研究是以研究课题为中心而展开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的认识活动。
2、自觉地继承性和创造性。
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理论是人类长期积累的结果,又是后继科学研究的起点。
科学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要达到真正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目的,因而科学研究具有创造性。
3、强烈的探索性和复杂艰巨性。
科学研究要探索的是人类丧未发现和掌握的客观规律,具有探索性。
科学研究又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
需要人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具有始终不渝的追求精神,才能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
二、教育科学研究(一)概念1、教育科学:指正确反映教育领域内容客观事物的关系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并将随着教育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取恰当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去探明教育内部各要素间的变化与规律,以及辨析教育本质与其外部现象间的关系,并作出严格科学结论的一种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 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 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 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 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 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
3、分层随机取样 分层抽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 总体按一定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分成若干 层次或类别,然后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 及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 数目的样本单位的取样方法。这种取样方法 兼顾了总体的各个层面、不同类型的观测单 位,因而获取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
4、整群随机取样 把一个个整体,如学校或班级编号然后 用随机、机械或类型取样方法进行抽取,它 不是从整体中逐个抽取对象,而是抽取一个 或几个单位整群作为样本。
六、教育文献的利用以及检索文献的要求
1、查阅要全面,即全面性;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3、勤于积累; 4、善于思索;
第二节
教育研究设计具体要求
一、确定研究方法
(一)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方法; (二)
(一)总体、样本、取样的基本概念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 样本:是从总体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 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它是能够代表 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所包 含的个体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 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二)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
1、明确规定总体; 2、取样随机性; 3、取样的代表性; 4、合理的样本容量。 描述研究,调查研究,总体的10%。除少数 情况外,调查研究的样本数量不能少于100。 相关、比较研究的满意样本每组至少30。
(三)取样的基本方法
1、简单随机取样 (1)抽签。 (2)随机数目表。 2、系统随机取样 系统随机取样,也叫等距取样、机械抽样。 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 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相 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 取对象。
4、传记资料,一般附有被传人物的著作 目录,为我们提供从作者入手查找文献 的途径。如《中国教育家传略》,收进 了从孔子到李大钊共146位历代著名教 育家小传。
另外,还有表附(用表格编年形式展现出 来)、图录(以图象形式表示)、地图和名录 等。其他如《十三经》、《二十四史》,也可 以叫广义的工具书、准工具书。 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和发展计算机检索系 统,不仅用以查书目,而且用以查具体分类资 料,速度快,检索全面。查全率、查准率较高。 提供了文献检索现代化的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文献检索的过程和方法
1、文献检索的过程: • 第一步,分析准备阶段:包括分析研究课题、明确自己准备 检索的课题要求与范围,确定课题检索标志,以确定所需要 文献的作者,文献类号,表达主题内容的词语和所属类目, 进而选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 • 第二步,搜集阶段。搜索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然后从 事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并 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材料。 • 第三步,加工阶段
4
二、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1、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 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 方向。 内容包括:该课题前人或他人的主 要研究成果,达到的研究水平,研究的 重点,研究的方法、经验与问题。
5
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 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 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 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 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 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 (恩格斯)
2、文献检索的方法 • (1)顺查法: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 序查找。一般可以查全。查时可以随时 比较、筛选,查出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事 物发展的全貌。此法多用于范围较广泛, 项目较复杂,所需文献较系统全面的研 究课题以及学术文献的普查。
(2)逆查法:与顺查法相反,逆查 法(倒查法)是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 顺序查找。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 集,新课题的研究,而这种课题大都是 需要最近一个时期的较新论文、专著, 不太关注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易漏检。
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 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 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 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 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 专题研究报告等。 这类综述性文献全面、浓缩度高,覆 盖面宽,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即有综 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特点。
2、教育文献的种类: (1)书籍; (2)报刊; (3)教育档案类:教育年鉴、教育法令集、 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 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 墓志、碑刻等。 (4)专家询问。 (5)非文字资料。
教育科研方法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罗建国
1
第一节 文献检索
2
一、文献的定义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 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 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 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 史料的总称。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 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
3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 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 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 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2 、索引:是将书籍或报刊中的内容或项 目摘记下来,编成简括的条目,按一定 顺序排列并注明其出处。按检索内容和 途径,索引可分为篇目索引(题录、论 文索引)、字词句索引(书中摘出的字、 词、句组成)、专名索引(按人名、地 名、书名等编排)、主题索引(内容按 主题集中编辑,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主 题索引)。索引收集内容广泛,文字简 洁。
(3)引文查找法。又称跟踪法。是以已掌握 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 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这种方法的优 点在于文献涉及范围比较集中,获取文献资料 方便迅速,并可不断扩大线索。优点在于可以 集中的查阅有关研究领域中重要的、丰富的原 始资料。缺点在于查得的文献资料受原作者引 用资料的局限性及主观随意性影响,资料往往 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要特别注意文献的 可靠性。
这些工具书各有特色:如《全国总书目》, 每期都收有大量的教育书籍,大致分为:教育 学、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理论、电化教 育、教育心理学、教育行政学与学校管理等十 多个大类。《全国新书目》则是迅速反映全国 各类新出版图书。《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 是全国报刊上新发表的学术文献题录,同样具 有高的参考价值。书目的著录项目一般包括文 献名称、作者、卷册、版本、价格及文献所属 学科,有的还有内容提要。以向读者提供文献 概况和线索等。
3、检索性文摘:是以简练的语言文字精确地表述原 文献主要内容并注明出处。内容专深、强调科学 情报价值。一般原文节录为多,包括主要论点、 论据、结论。述而不评、陈而不议,客观公正地、 真实地反映学术观点的本来面目。目前,文摘载 体朝多样化发展,不仅有书本式,而且有期刊式 和卡片式(每张卡片 300 字左右)。文摘按内容 可分为综合式文摘和学科性文摘。我国文摘目前 又有100多种,如《新华文摘》、《教育文摘》、 《高教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 研究方法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 益。
钱三强:图书情报和仪器装备是科学研 究的两只翅膀。
一个科研人员用在一个科研项目中研究 图书情报资料上的时间,占全部科研时 间的1/3至1/2。
三、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1、文献的三种等级,根据加工程度不同, 文献可分为三种等级:
1 、书目:是统计和反映某一时期内全国 出版的图书总目,期刊目录,报刊目录 及其他文献目录。如通过《四库全书总 目录提要》、《汉书 · 艺文志》、《隋 书· 经籍志》、《中国丛书综录》检索中 国古代教育文献;通过《全国总书录》、 《全国新书目》、《中国国家书目》、 《中国出版年鉴》等工具书就可以查阅 现代教育文献。
(4)综合查找法。将各种方法结合加以 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 正确的查找资料的方法应达到四点: 准,高的查准率;全,高的查全率;深, 占有情报的多样性及内容的专深;快, 要迅速。
五、检索性工具书介绍
检索性工具书是比较完备的汇集某一 方面的资料,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 内容比较概括,以供检索文献线索时查 找的图书。不仅提供准确的资料,而且 提供经过筛选和条理化了的文献出处和 内容线索。工具书数以万计,常用的工 具书有:书目、索引、文摘、传记资料 等。也包括辞书、百科全书、年鉴及手 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