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

合集下载

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的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的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的比较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与之相对应的,传统的3P教学模式(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则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演示、练习和作品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比较这两种教学模式。

首先,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是教学的核心,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实现目标的达成。

而在3P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通过演示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练习,最后进行作品的要求。

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实践。

其次,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组织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而在3P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知识的讲解和演示,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再次,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交流和合作。

教师通过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和交流。

而在3P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运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模仿、练习和作品的要求来实现。

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语言的运用。

最后,任务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

因为任务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是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所以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动机,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而在3P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要求。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目标、教师角色、学生参与方式和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任务型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用适合的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及对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任务型教学和“3P”教学法都属于交际教学法的分支,其教学步骤却是完全相反的两个过程,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各有其优点和不足。

研究其联系与区别、优点与缺点以及我们如何去应对目前的英语教学改革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3P”教学法英语教学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所以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便进入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由于“3P”教学法在我国外语教学中也已有十多年的历程。

所以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这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比较和反思,以期与广大同仁交流。

一、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概述1、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

在此基础上,纽南(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 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随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

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对于任务的定义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但综观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涉及情景、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任务型教学倡导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否则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

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

一: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劣性对比1、3P教学法的优点可操作性强,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在教师的预想之中;同时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也很便捷,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整个课堂井井有条。

强调语言结构的分析和词汇、句式、语法的学习,学生的语法概念明晰,大大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基本功扎实。

此外,运用阶段也有一定的交际性,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2、3P教学法的不足之处语言观及语言学习理论令人质疑,忽视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

所以往往教师课堂上讲,学生课堂上练,在真正的交际场合下或在课后作业中仍会出现大量错误。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学生的实际需求得不到真实的反应,学生对教学决策过程没有参与的机会,学生真正参与语言交际的机会也不多,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令,对讲授过的语言项目进行操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量。

课堂上主要的时间花在语言知识的讲授上,学生接触到的是大量的语言知识,或者是语法分析,语言输入是静态的、去情景的,脱离现实生活的,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

而真实的语言运用却是以整体性、动态性、意义的表达和理解都要依据特定情景为特征的。

因此,脱离了特定环境,把本来复杂、动态的东西以过于简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就无法获得对目的语真实、完整的感悟与体验。

缺乏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发生。

运用阶段的交际活动并不是完全自由地让学生表达,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语言形式。

因此,容易出现无信息差、无真实情感交流的假交际。

3、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学习也成为一种满足需要、发展兴趣、提高能力的过程。

任务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差异共5页word资料

任务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差异共5页word资料

任务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差异【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在交际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由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二语习得研究者提出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理论。

3P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模式下的产物。

本文对两种教学法进行比较,阐述两者之间的差异及优劣之处,并提出两种教学法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

任务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指导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它也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轰动。

教学理论认为:掌握语言不是单纯训练语言和学习知识的结果。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一定的语言交际项目设定可操作可实行的任务,从而学生能够通过沟通、交涉等各种形式来完成任务,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英国语言学家Wlllis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教学的三个步骤:(1)前任务(pre-task)――任务,主要通过音频、视频短片或者小故事等引入主题,让学生对任务的主体有一个很好的把握。

(2)任务循环流程(task cycle):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分小组或两人一组讨论交流并成功完成任务,老师负责监督并鼓励引导。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学习者讨论并向全班同学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当学生表述有困难时,老师应当给予一定得帮助。

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老师对每份报告的内容和质量给予及时的反馈。

(3)语言聚焦(language-focus):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小组任务完成情况。

b.操练(practice),老师讲解完知识点之后应提供学生相应的语言练习机会。

并让学生换小组练习强化语言点的使用。

3P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运用(production)。

对3P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深度解读

对3P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深度解读

对3P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深度解读发布时间:2021-11-01T15:15:52.945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1月作者:徐龙[导读] 长期以来,3P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两种主要模式,相继被广大英语教师所泛使用,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使用该两种模式的实践中,也有教师会混淆概念,导致教学目标的实现会出现偏差,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需要从背景与界定、环节与过程、目标与活动、教师作用与师生关系、教学手段和特色等方面对两种模式进行深度诠释,旨在理清两种模式的运用适宜性,同时适度纠正两种模式的使用误区,以期实现有效英语教学。

徐龙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长期以来,3P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两种主要模式,相继被广大英语教师所泛使用,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使用该两种模式的实践中,也有教师会混淆概念,导致教学目标的实现会出现偏差,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需要从背景与界定、环节与过程、目标与活动、教师作用与师生关系、教学手段和特色等方面对两种模式进行深度诠释,旨在理清两种模式的运用适宜性,同时适度纠正两种模式的使用误区,以期实现有效英语教学。

【关键词】3P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深度诠释;有效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11-156-03长期以来, 广大英语老师一直在寻找最佳的教学模式。

然而随着英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长期教学实践的反馈,老师们发现在英语教学中并没有最佳的教学模式,只有比较适宜的教学方法。

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志取决于教师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和氛围,学习的主动权要真正掌握在学生手中。

这种认知也恰好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倡的学习是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 通过协作、沟通、合作、交流而达成英语学习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教案资料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教案资料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教案资料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完成真
实的任务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
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而“3P”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即Presentation(呈现)、Practice(练习)和Production(应用)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通过呈现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新知识;然后通过练习巩固学生
的掌握程度;最后通过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

下面是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
1.教学目标:
“3P”教学法:以掌握知识点为目标,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
握程度。

2.学习方式:
“3P”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点的听讲、练习和应用,主要是教师导向的学习模式。

3.教师角色:
“3P”教学法:教师扮演的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主导学
生的学习过程。

4.教材选择:
“3P”教学法: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呈现、练习和应用。

5.评价方式:
“3P”教学法:侧重于对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评价。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在教学目标、学习方式、教师角色、教材选择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任务型教学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动力,而“3P”教学法则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两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VIP专享】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

【VIP专享】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一、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概述1、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

在此基础上,纽南(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 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随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

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对于任务的定义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但综观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涉及情景、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任务型教学倡导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否则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威莉斯的任务型学习框架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任务的类型分为六种:列举型(listing)、排序与分类(ordering and sorting)、比较型(comparing)、问题解决型(problem solving)、交流个人经历型(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和创造型(creative tasks)。

2、“3P”教学法“3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比较研究作者:山朦娜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11期【摘要】在现代外语教学方面,教学方法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3P 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一直备受教育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3P 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提出在我国现在的外语教学环境之下,根据教学实际,把任务型教学法与 3P 教学法的优点进行整合后运用于外语教学的观点。

【关键词】3P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比较研究在现代外语教学的流派中,有多种语言教学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教学方法一直是世界各国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在外语学科教学方面,从盛行于欧洲外语教学的语法翻译法到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认知法,再到创建于 70 年代初期的交际法等等,但是每种方法各有利弊。

传统 3P教学法模式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

20 世纪 80 年代任务型教学法模式逐渐发展起来,这种外语教学方法受到外语教学实践者和应用语言学家的认可和接受。

但哪种教学方法更适合我国的国情,能在外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反复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两种教学法进行对比研究一、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概述(一)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 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

进入21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事”的教学理论逐渐被引入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运用。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目的,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应用为动力和目的的教学途径。

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即学以致用。

目前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理论模式,其中Willis的模式因为其可操作性强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Willis的模式中,任务型教学法包含以下三个阶段:前任务阶段、任务环阶段以及后任务阶段。

从3P法到任务教学法

从3P法到任务教学法

从“3P模式”到“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研究之三*复旦大学吴中伟一、什么是3P模式所谓3P模式,即PPP模式,就是:presentation (展示)- practice (练习)- production (表达)。

我们也可以把这三个阶段理解为:教师教–学生练–学生用。

这是目前在世界上运用最为普遍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也是如此。

Jane Willis & Dave Willis (1996:v)是这样概括3P法的三个阶段的:展示教师突出展示某个特定的语言形式。

为了体现其意义,展示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是结合语境的。

教师鼓励学生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说出该形式,直至比较熟练。

练习教师开始放松控制。

教师通过让学生互相提问,或者利用图片,来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语言形式。

表达当教师确信学生可以说出该形式以后,教学便进入表达阶段,或叫自由阶段。

这一阶段常常采用角色扮演、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形式,而这些活动往往都是需要采用该语言形式的。

这一阶段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再置于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

这一阶段的焦点据说是在于语言运用。

教师鼓励学生在一定语境中的意义协商,该语境要求使用相应的语言形式。

三个阶段其实大致反映了这样一个流程:形式→意义,机械性操练→交际性练习,在教师控制下的操练→学生之间基本自由的意义交流。

这样一个流程也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界一些教师所总结的:从“死”到“活”,即帮助学生逐步接近真实交际。

当然,我们不应该机械地、简单地理解上述流程。

在展示阶段,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并不是单纯的形式,也结合特定的意义和语境。

在呈现的同时,不是绝对没有“练习”的安排,而是教师严格控制练习,目的是为了避免出错。

另一方面,在表达阶段,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让学生表达,而是希望学生在表达中强化巩固所学的语言形式,因此,其活动内容和语境是精心选择的,是最有可能运用到所学的语言*本研究是国家汉办“十五”科研规划项目“交际任务教学法与汉语口语教学及其教材编写”的一部分(项目号:HBK01-05/035)。

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作者:罗娟来源:《学园》2013年第15期【摘要】3P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他们有着不同的框架、各自的理论基础和特点、不同的教学原则和步骤。

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被列入了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3P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框架特点步骤【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83-01随着人们的想法和需求发生了变化,语言教学方法也随之改变。

由最初的语法翻译法、听说法、3P教学模式到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尽量避免单纯教授英语语法和语言知识,而是要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完成英语教学。

本文主要讨论3P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法不同的框架、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原则和步骤,通过比较分析达到自如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目的。

一不同的框架1.3P教学模式3P教学模式属于交际教学法,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呈现——练习——输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这三个阶段来实施。

在呈现阶段,教师先呈现语言项目并进行讲解和说明,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在练习阶段,教师通过小组活动等各式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以达到熟练掌握语言项目。

最后的输出阶段,让学生将该语言项目灵活运用于口头或书面的表达。

2.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Willis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环节,即前任务阶段——任务环阶段——语言焦点阶段。

教师先把话题和任务分配给学生,并帮其准备相关的词汇、句型等。

在任务环阶段,分Task——Planning——Report三个部分,即给学生语言表达的任务,为即将开始的报告作准备,最后让学生倾听不同的表达,扩大语言信息量。

语言焦点阶段包括分析和练习,通过分析和练习,将语言形式和功能内化到知识结构中,对课堂新知识起到巩固和加深理解的作用。

二不同的特点及比较1.3P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1)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中心,对语言目标一一进行讲解。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3P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3P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3 P教学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相 比,显然 没有 为学生提供能 势必使学 习内容枯燥 , 教学活动远离生活 , 因此往往造成 形式
够发挥他们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课堂氛 围 ,没能创设 出有 利于 和意义 的矛盾 。而为了突显本课 的语 言结 构形式 , 不得不 “ 制
学习发生的环境与条件 。
终具有 的重要 意义 , 忽视 了学生 自主学 习的重要 意义 , 视了 忽
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的主观能动性 ,忽视了 中介语发 展过程的
P教学模式 的不 断发展 , 虽然 出现了借助 在 传统 的 3 P教学模式 中 , 学生对 于语 言的运用是建 立在 相对独立性 。随着 3 P教学的交际性 , 知识层 面上 的, 而并非 真实 的生活交际需要。所 以它是一种以 于任务 的教学设计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 了 3 教师的“ ” 中心 的知识单 向传递 的过程 , 教 为 它忽视 了学生 在 更加重视 了意义 与形式 的平衡 ,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 克服 3 P模式的缺陷。因此 , 我们有 必要提倡彻底 的、 基于任务的教 学习中的地位和其真正的学习需要 , 存在 以下弊端。 ( )P模式 的三个阶段有明显的逻辑顺序性 。“ 13 讲授一 操 学——任务型教学模式。
按照 S a (9 9 的观点 , w i 19 ) n 在输人性练习—— “ r t e 、 Po ut n , “ Pa i ” “rd c o ” 即 讲授 ” “ 练 ” “ 达” cc i 、操 和 表 的过程 。 现 自动化 。然而 ,
学习者着眼于语义处理 , 关注 的只是理 解其 3 学模式把语 言教学分 为 以下三个 阶段 :讲 授( rsna 听和读 的过程 中 , P教 pee t - t n_ 操 练(rci )-表 达(rd c o ) i ) o pat e- c -  ̄ p utn 。在 教学 过程 中, o i 教 意义 。只有输 出性 练习才有 可能促使学习者从语义处 理转 向

(2020年7月整理)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doc

(2020年7月整理)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比较.doc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一、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概述1、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

在此基础上,纽南(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 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随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

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对于任务的定义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但综观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涉及情景、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任务型教学倡导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否则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威莉斯的任务型学习框架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任务的类型分为六种:列举型(listing)、排序与分类(ordering and sorting)、比较型(comparing)、问题解决型(problem solving)、交流个人经历型(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和创造型(creative tasks)。

2、“3P”教学法“3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

任务型教学法和传统3P教学在阅读课中的对比

任务型教学法和传统3P教学在阅读课中的对比

009年第5期(总第65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 URE No 1512009General 1No 165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 129 【教育纵横】任务型教学法和传统3P 教学在阅读课中的对比郑 瑾(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应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和全面看问题方面的确有3P 教学所不能及的效果。

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更需要引入任务型范式来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3P 教学中图分类号:G 64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5409(2009)0520129203收稿日期:2008212217作者简介:郑 瑾(1971),女,河南开封人,助教,翻译,硕士,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当前英语教学工作中,阅读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在阅读课中,一部分学生习惯于逐字、逐句阅读,遇到生词就查字典,力求弄懂文章中的每字每句的含义,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程度。

二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往往只满足于对课文的表层理解,不求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错误地把表层理解看成是阅读理解的全部。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没有给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传统的3P 教学法侧重于对语言的学习,它强调以语言为依托,重点分析课文里的语法、生词,通过对语法、生词的讲解,使学生形成对课文的翻译式阅读。

这样就不能促使学生从整体上形成对语篇的阅读,从而不能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综合的能力。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唱主角,阅读课上仍以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为主,即使有提问或讨论,也往往流于形式,或是局限于教师和个别学生的相互“应和”上,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课上只是“听众”。

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和参与语言实践的活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P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区别2

3P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区别2

1. Task-based approach
Definition A task is an activity, which requires learners to use language, with emphasis on meaning, to attain an objective. In other words, a task can be considered as a piece of classroom work, which involves learner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hile their attention is principally focused on meaning rather than form (Hosseini, et al. 2010)
1. Task-based approach
Input data —— the basic materials of the composition of a task. Activities —— learners’ specific operation of the materials. Settings —— the planned background that the task set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in and out of class.
3P 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
Xu Yingjun
Feb. 19, 2013
3P 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
1. 2. 3. 4. Task-based approach 3P method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alyses of the two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3P教学模式对提高英语听力能力有效性的对比研究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3P教学模式对提高英语听力能力有效性的对比研究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3P教学模式对提高英语听力能力有效性的对比研究作者:陈晓明张显平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17期摘要: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与传统3P教学模式被用于探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对比研究。

某学院英语专业2011级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参加实验,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3P教学模式。

进行了前测与后测,运用SPSS18.0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提高显著,成绩标准差降低。

控制班学生成绩均值虽然也有提高,但是标准差比较明显,这意味着实验班学生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成绩分布正在趋于平衡,而对照班学生成绩也有提高,但学生之间的成绩变化不大。

同时,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也明显高于控制班。

关键词:新媒体 ; 任务型教学模式 ; 3P教学 ; 自我效能感引言所谓3P教学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的产物。

“3P”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演示(presentation)→ 操练(practice)→ 成果(production)。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练让学生掌握,然后再让学生在控制或半控制之下进行假设交际,从而达到语言的输出,形成学习成果。

任务型教学理论的提出是以交际教学的兴起为前奏的,该模式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启示下提出来的外语学习途径,是“交际法”的最新发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任务型教学模式把语言应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语言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从“3P 模式”到“ 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研究之三

从“3P 模式”到“ 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研究之三

从“3P模式”到“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研究之三①吴中伟提 要 文章讨论了3P模式的特点及其与任务教学法的本质区别。

主张应该把“基于任务的教学(T a sk-B as ed)”和“借助任务的教学(T a sk-S upp o r t ed)”联合起来。

关键字 3P模式 任务教学法一、什么是3P模式所谓3P模式,即PP P模式,就是:p re s-e nta t i o n(展示)—p ra c t i c e(练习)—pr od uc-t i o n(表达)。

我们也可以把这三个阶段理解为:教师教—学生练—学生用。

这是目前在世界上运用最为普遍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也是如此。

J an e W ill i s&D ave W ill i s(1996:v)是这样概括3P法的三个阶段的:展示 教师突出展示某个特定的语言形式。

为了体现其意义,展示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是结合语境的。

教师鼓励学生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说出该形式,直至比较熟练。

练习 教师开始放松控制。

教师通过让学生互相提问,或者利用图片,来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语言形式。

表达 当教师确信学生可以说出该形式以后,教学便进入表达阶段,或叫自由阶段。

这一阶段常常采用角色扮演、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形式,而这些活动往往都是需要采用该语言形式的。

这一阶段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再置于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

这一阶段的焦点据说是在于语言运用。

教师鼓励学生在一定语境中的意义协商,该语境要求使用相应的语言形式。

三个阶段其实大致反映了这样一个流程:形式→意义,机械性操练→交际性练习,在教师控制下的操练→学生之间基本自由的意义交流。

这样一个流程也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界一些教师所总结的:从“死”到“活”,即帮助学生逐步接近真实交际。

当然,我们不应该机械地、简单地理解上述流程。

在展示阶段,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并不是单纯的形式,也结合特定的意义和语境。

在呈现的同时,不是绝对没有“练习”的安排,而是教师严格控制练习,目的是为了避免出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比较一、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概述1、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

在此基础上,纽南(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 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随后,人们提出了交互假设、交际效度理论、任务型学习的方法论与社会文化观。

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使任务型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对于任务的定义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但综观各个学者对于任务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任务必须涉及情景、目标、活动、结果、意义、评价六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任务型教学倡导真实的语言情景的创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产生真实的交际需要;其次,任务要有一定的目标,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再次,任何任务都必须以活动的形式进行,它是在同伴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第四,任何任务的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效果;第五,任何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否则就是对语言的机械训练;最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劳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威莉斯的任务型学习框架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任务的类型分为六种:列举型(listing)、排序与分类(ordering and sorting)、比较型(comparing)、问题解决型(problem solving)、交流个人经历型(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s)和创造型(creative tasks)。

2、“3P”教学法“3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

“3P”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练让学生掌握,然后再让学生在控制或半控制之下进行假设交际,从而达到语言的输出,形成学习成果。

在“3P”教学法中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是建立在知识层面上的,而并非是真实的生活交际需要。

所以它是一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知识单向传递的过程,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其真正的学习需要。

二、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关系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一样都属于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分支。

Howatt(1984)把交际法分为“弱版(weak versions)”和“强版(strong versions)”两大派。

弱版交际法以著名的3P课程(PPP lesson)为代表,强版交际法则形成了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代表的TBL课程。

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学习步骤分为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三个部分,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3P”教学法的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刚好是个相反的过程。

在常规的“3p”教学模式中,任务通常体现为production中的综合运用式练习,用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

而在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中,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使用的语言上,并对学生使用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调整。

三、任务型教学与“3P”教学法的优劣比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论有多大的优势和魅力都不可避免地带来某种缺陷和不足。

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同样如此。

(一)任务型教学的优缺点分析1、任务型教学的优点(1)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

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是带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的,所以整个课堂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过程。

(2)它提倡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和主宰,而是以组织者、引导者、顾问或者同伴的身份出现,学生的学习也成为一种满足需要、发展兴趣、提高能力的过程。

(3)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2、任务型教学的缺点在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中,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学校中大班额的条件下,任务型教学便明显地显示出其不足之处。

(1)课堂效率低,难以保证大班额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任务型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虽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课堂进度进行调控,但由于目前班级的实际情况(大多数班级人数在50左右,农村学校甚至更多)课堂所设计的任务或项目一般都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所以往往教师采取的做法是要么缩短任务完成的时间,要么把部分任务放到课后去完成,这样就造成课堂任务完成的质量难以保证,甚至任务的执行也成为形式和走过场。

(2)课堂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过分依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故在目前很难保证大面积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笔者对本校七年级运用《Go for it》教材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于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模式把握的并不是很理想。

有的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课本上的教学步骤,造成学生词汇、语法、句式等基础知识严重缺乏,影响其今后的进一步学习;而有的教师则还是沿袭传统的3P教学,强化词汇和语言的输入,把教材上的活动任务作为练习和补充,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扎实了,但又严重脱离了任务型教学的初衷,把原本要还给学生的课堂又变成了以教师为主的练兵场了。

所以在教研室组织的中期调研测试中不合格的学生甚至超过了20%,造成两极分化在起始阶段就大面积出现。

(3)课堂中学生的个体活动难以有效监督和控制,反馈效率低。

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把课堂活动任务化,让学生在通过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中习得语言知识。

而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布置了任务并分好小组进行时却往往发现部分学生在交流中并没有使用目的语,而是运用母语进行,虽然反复强调,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毕竟初始阶段的学生用目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有限,同时也对于学习英语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他们为了能尽快完成任务而在交流中一遇到困难就立即使用母语进行也就并不奇怪了。

同时由于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于学生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也就相对较慢,造成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很难把握。

(二)“3P”教学法的优缺点分析1、“3P”教学法的优点(1)强调以结构—功能—交际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大了语言的输入输出量,大大提高了课堂目标语言的操练频率。

在运用“3P”教学法教学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引入和展现要学习的主要语言形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操练(机械操练、模仿练习、表演等),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提供相应的准交际情景,让学生在有效的控制之下完成教师预设的交际任务,达到语言运用和输出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是老师提供的材料,语言的结构、功能以及运用都是老师提供的,学生的任务就是把他们记住并灵活运用到交际场景中去,整个过程语言的复现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学生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2)教学以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为基本步骤,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运用“3P”教学法时课堂的基本结构就是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所以对于课堂的组织和控制是比较容易的,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的预想之中的;同时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也很便捷,有利于教师随时根究学生掌握的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进度,因此整个课堂是井井有条,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3)强调语言结构的分析和词汇、句式、语法的学习,大大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3P”教学法是在结构主义教学法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交际教学法,它也重视语言的结构特征的分析,对于词汇、句式和语法的传授同样被强调,它是一种要求语言准确无误的交际法教学。

所以长期运用该教学法教学,学生的语言准确性相对是比较高的。

2、“3P”教学法的缺点“3P”教学法的缺点也正是由它的优点所造成的。

(1)强调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忽视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造成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儿童的语言习得是靠在真实语境下的实践体验而进行的,片面的语言结构分析和假设的交际情景并不能激发他们真正的语言学习兴趣和参与的动机。

也正如Willis 所说的“上课时,也许方方面面都是成功的,……但等到真正需要使用的场合出现时,他们却都不会用。

”所以往往教师感到上课该讲的都讲了,该让学生练习的也都练习了,而在真正的交际场合下或在课后作业中错误还是大量存在。

(2)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教学效果低下。

在“3P”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完成的,教师的教学也往往是建立在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上的,所以对于学生的需要和感受没有重视,忽视了学习中学生的地位,从而也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是学生按部就班学习老师传授的内容,不去考虑其他与本节课无关的东西,求知欲与创造性被抑制;另一种是对教师所教内容不感兴趣,少参与或不参与课堂语言活动,形成后进生。

(3)课堂缺乏真正的交际性。

现实的交际充满不可预测性,说话人不可能预期对方会说什么,也无法预先准备如何应答。

而在3P课程中,前两个阶段都是受控制的,第三阶段似乎是学生自由发挥,但事实上,学习者很可能会把精力集中在前两个阶段所操练过的语言形式上。

“如果学生的主要目标不是通过语言的使用来吸收外来知识,而是向教师证明他们对目标语言的掌握程度。

那么,很难令人相信,这种课堂活动是真正交际性的。

”(Willis)三、任务型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1. 3P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以3P教学模式为主,3P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1)在任务型教学的阶段中,学生都在完成任务。

而在3P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偶尔穿插一两个任务。

(2)3P教学模式是先呈现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操练,最后让学生用该语言项目进行表达。

三个步骤没有侧重,同等重要。

而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取消了呈现,淡化了操练,重点突出了表达。

(3)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步骤似乎是把3P教学模式倒过来,即学生先表达,然后学习语言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