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轼人生的两个代表时期看其文学创作

合集下载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1. 引言1.1 苏轼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代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

苏轼自幼聪慧过人,博学多才,少年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天赋。

苏轼出身于官宦家庭,家境殷实,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曾游学于各地,广泛涉猎文史,深受陆九渊、范仲淹等名家的影响。

后来,苏轼以功名未立的借口,辞官北上江淮,先后在杭州、黄州、金陵等地任职,主持过州郡政务,居官清廉,深得人民爱戴。

苏轼一生经历了风光与挫折,先后遭受过贬谪、囚禁等不公之事,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信念,不为外界所动摇。

他的文学创作风格清新、写实,以诗词散文见长,作品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山水田园、政治社会、人生感悟等。

苏轼的名篇如《赤壁赋》、《水调歌头》等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撼动,他对后世文学界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至今,苏轼被誉为“苏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作品仍然在人们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至今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1.2 苏轼文学地位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其文学地位举足轻重。

苏轼不仅在宋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文学及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被誉为文坛泰斗。

苏轼的文学创作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尤以词赋最为突出。

苏轼在词赋创作中融合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思考,表现出细腻而真挚的情感。

他在文学风格上注重表现个性,注重情感真挚,使其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打动读者。

苏轼的作品不仅在宋代备受推崇,也在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

他的词赋被后人奉为经典,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苏轼的文学思想和表达方式也为后来文人所借鉴,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的文学地位无可撼动,他以其才华横溢和深邃的思想影响了数代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学瑰宝。

请结合两篇短文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请结合两篇短文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请结合两篇短文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和书法家。

他以才华横溢和多才多艺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之一。

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出生在一个文化昌盛的家庭。

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他的兄长苏辙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

从小接受优秀教育的影响,苏轼对文学和艺术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热爱。

苏轼的文学成就非常丰富多彩。

他擅长诗词创作,其诗作多以自然山水、人生哲理和政治抒发为主题,风格独特。

他还写过大量的散文和随笔,展示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苏轼的作品以其精湛的用词和情感表达而备受赞赏,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文学成就,苏轼还凭借其聪明才智和政治洞见成为当时政坛的重要人物。

他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由于他直言敢谏和坚持原则的性格,他也多次陷入政治风波之中,甚至被流放到远地。

尽管苏轼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波折和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热爱。

他的坚持和追求使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化人,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他的作品和思想也对后世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示了人们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

综上所述,苏轼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的才华和贡献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不仅留存于文学史册,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苏轼的研究和认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苏轼及对他的认识。

首先,将对苏轼的生平和背景进行介绍,包括他出生的背景、成长经历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将重点讨论苏轼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包括他的诗词、散文、绘画等方面的表现,以及他对文学的贡献和创新之处。

北宋诗人苏轼的人生态度与文学创作风格

北宋诗人苏轼的人生态度与文学创作风格

北宋诗人苏轼的人生态度与文学创作风格1. 引言1.1 概述北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繁荣的时代,诗、文、画等各类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巅峰。

在这个时代的诗人中,苏轼被誉为"东坡先生”,以其独特的人生态度和文学创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苏轼的人生态度与其文学创作风格之间的关系。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引言部分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重点探讨苏轼的人生态度,包括他的成长背景、对人生的看法以及他面对困境时采取的应对方式。

第三部分将着重解析苏轼在诗歌、散文和散曲创作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第四部分将探讨苏轼的人生态度与他的文学创作风格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和塑造,并评估其对后世产生了何种影响和价值。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观点和论证结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或重要意义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苏轼的人生态度和文学创作风格的探讨,深入了解和分析他独特而丰富的艺术成就。

同时,通过探讨苏轼的人生态度与文学创作风格之间的关系,揭示其思想与艺术相互交融的内在机理。

希望通过这样一份论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深入地认识苏轼及其作品的视角,并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髓所在。

2. 苏轼的人生态度:2.1 成长背景: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

苏轼自幼聪慧好学,得天独厚地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苏洵是一位学者,并将其培养为才华横溢的学子。

在这样的环境下,苏轼接受了深厚的儒家教育,并广泛涉猎古代诗文、历史典籍等。

2.2 对人生的看法:苏轼对人生持有开阔豁达的态度。

他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中的起伏与挫折。

他认为人生如同江河般奔流不息,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或消极,而是从困境中寻找希望和机遇。

苏轼在其作品《赤壁赋》中写道:“余幼时即嗜古文之学也。

苏轼人生经历对其思想及作品的影响.doc

苏轼人生经历对其思想及作品的影响.doc

苏轼人生经历对其思想及作品的影响【摘要】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苏轼的诗文作品涉及不同的领域,并透露出深厚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极具艺术感染力与生命力。

一般而言,苏轼创作的作品与其人格魅力和内在情感具有紧密的联系,能够将苏轼的人生态度和人生阅历进行真实反映,对后世的诗文创作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本文就对苏轼人生经历对其思想及作品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苏轼;人生经历;思想;作品;影响苏轼生活在北宋时期,其创造的诗文能够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真实反映,并将自身的人生态度以及心态进行生动体现[1]。

苏轼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其一生有着对亲情、友情、爱情、生死和自然的体验,经历了人事的悲观离合以及宦海的大起大落,这些体验成就了苏轼的文学创作,是其诗文创作的灵魂。

一、苏轼的人生经历苏轼是苏洵的长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作者、文学家、书法家以及诗人。

在苏轼的开蒙阶段,其父亲开始发奋读书,这对苏轼的人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为苏轼未及弱冠之年就知晓经史子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其二十一岁时进京赶考,并以《刑赏忠厚之至》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青睐与赏识。

此后由于苏母病逝,其不得不回乡丁忧三年,再回朝廷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内容而遭受排挤与打压,外调到杭州出任通判,后又调往湖州、徐州以及密州等地出任知州。

在公元1079年,苏轼受“乌台诗案”的影响与牵连,经历了一百多天的牢狱之灾,并被贬至黄州成为“团练副使”,待遇和级别极低,难以满足全家温饱[2]。

虽然这次经历使其难以在朝堂中立足,但是却成就了苏轼洒脱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其带领全家开垦黄州东边的荒地,以解决温饱问题,并自号“东坡居士”。

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经历中的重要阶段,其在这一使其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为这段困难的岁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轼在1084年被调至汝州,由于路途遥远舟车劳顿,长子苏迈在途中病逝,其悲痛之下请命暂留常州。

论苏轼的仕途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论苏轼的仕途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论苏轼的仕途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其卓越的才华,更在于他的仕途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苏轼的仕途经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的官场生涯,第二个阶段是他的放逐生涯。

这两个阶段对苏轼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苏轼的官场生涯始于他的进士及第,他先后担任了许多重要的官职,如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

在这个阶段,苏轼的文学创作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官场经验。

他的文章大多是政论文或者是官场笔记,如《东坡乐府》、《赤壁赋》等。

这些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反映了苏轼对政治和社会的深刻认识,这些认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放逐生涯始于他的“靖康之变”,他被贬到了黄州、岳州等地。

在这个阶段,苏轼的文学创作主要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文章大多是诗歌和散文,如《江城子》、《赤壁怀古》等。

这些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反映了苏轼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这些思考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仕途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苏轼的仕途经历使他对政治和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

他的政论文和官场笔记反映了他对政治和社会的深刻认识,这种认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和散文中也反映了他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也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苏轼的仕途经历使他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官场经历和放逐生涯使他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和散文中反映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苏轼的仕途经历使他的文学创作更加丰富多彩。

他的官场经历和放逐生涯使他的文学创作更加丰富多彩,他的作品涵盖了政论文、官场笔记、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这种多样性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文素材苏轼:诗人在贬谪中的顿悟,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

作文素材苏轼:诗人在贬谪中的顿悟,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

作⽂素材苏轼:诗⼈在贬谪中的顿悟,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1⼈物导语⽆法想象在两千多年的⽂学史册上缺少了他会是怎样⼀番情景:黯然失⾊,严重缺失,深深遗憾……中国古代⽂⼈中,受到后世喜欢的,苏东坡绝对排第⼀。

陶渊明太淡泊了,他的那份⼼境⼀般⼈难以体验;李⽩太飘逸了,让⼈有⼀种可望⽽不可及的感觉;杜甫太沉重了,让⼈不敢和他并肩⽽⽴,⽣怕⾃⼰的命途也会沾染⾇运;欧阳修太⾼贵了,连苏舜卿、梅尧⾂、王安⽯都是他的晚辈后学,还敢有⼏个⼈忝列其中?所以我们喜欢苏东坡,他让⼈能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他⼜丝毫不亚于任何⼀个⼈的才华,让我们喜欢的时候也理所当然,⼼⽢情愿。

作家档案苏轼:1037年——1101年字号:字⼦瞻,号东坡居⼠籍贯:眉⼭(今四川眉⼭)⼈时代:北宋仕途:嘉佑⼆年(1057年)进⼠。

曾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政绩卓著。

作品:著作有《东坡全集》⼀百多卷,遗留两千七百多⾸诗、三百多⾸词和许多优美的散⽂。

如《⾚壁赋》、《后⾚壁赋》、《⽯钟⼭记》、《放鹤亭记》、《念奴娇⾚壁怀古》、《⽔调歌头》等。

名望:苏轼是北宋⽂坛领袖,建⽴了多⽅⾯的⽂学业绩,散⽂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家之⼀;与⽗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创⼀代诗歌新貌;在词⽅⾯和南宋词⼈⾟弃疾共为豪放派的代表,常以?苏⾟?并称。

苏轼的书法、绘画皆善,在书画⽅⾯和蔡襄、黄庭坚、⽶芾共称?宋四家。

2贡献概述苏轼在⽂学艺术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中国⽂学史上极为罕见。

苏轼的诗、词和散⽂都代表了北宋⽂学的最⾼成就。

苏轼的诗⼤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疾苦、揭露现实⿊暗之作。

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喻。

苏轼的词题材⼴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不⼊词,对严格的⾳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

名作有《念奴娇》、《⽔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苏轼散⽂中议论⽂汪洋恣肆,记叙⽂结构谨严,明⽩条畅。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苏轼(1037年-1101年),原名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备受推崇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

他的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但始终坚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体现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怀,更表现了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探讨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以期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文学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精神。

苏轼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境虽富裕,但家风十分明朗,父母对他的教育十分重视。

他从小就表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并在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有所创作。

由于他的家庭背景和政治环境的变迁,苏轼经历了许多的起伏和挫折。

父亲在苏轼很小的时候去世,这使得家庭的压力更大,他不得不早早地背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

考取功名之后,苏轼先后历任官职,并且在政治上有过多次的风波。

这些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最终让他遭遇了流放和牢狱之灾,生活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

即使在这样的逆境中,苏轼的文学创作却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反而更加蓬勃和丰富。

在流放时期,他不仅以《浣溪沙》、《定风波》等词作表现了浓烈的家国情怀,还写就了《前赤壁赋》、《秋夜将暮时赋》等传世之作。

他用汉赋与宋词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传达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痛苦人生的反思。

正是在这段饱受磨难的岁月中,苏轼完成了许多不朽之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苏轼的文学创作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他的作品不仅在描写技巧和艺术表现上有着高超的造诣,更在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上有着深刻的见解。

他的词作清丽明快,富有婉约之情,表现了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渴望;而他的赋作则充满豪迈的气魄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他的作品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苏门六子”之一,影响了后世无数的文学创作。

除了文学创作,苏轼在政治和社会上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作者:高建鹏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2期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文化巨人灿若星辰,北宋中期的苏轼是其中独特的一位,他不仅集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于一身,而且作为一个性格开朗、多才多艺的人,他的人生呈现为丰富、优美、高妙的艺术样貌。

他的一生相当一部分时间都遭遇着政治贬谪的痛苦,然而可贵的是这些苦难不但没有让他的人生灰暗下去,反而深化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使得他的人生在困顿中有快乐,在平凡中有诗意,并结晶为诸多艺术成就。

他的作品也与时代的背景有着巨大的关联。

在苏轼生活的时代,正是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逐渐形成、社会危机急剧发展的时代。

在那种社会时代下,王安石变法就是当时各种社会矛盾交互作用的产物。

而苏轼的创作也与当时社会的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苏轼;艺术人生 ;诗词 ; 文学创作与政治 ; 变法与创作的关系乌台诗案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影响“乌台诗案”是苏轼政治道路上所经历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亦是苏轼陷入党派之争的显著标志。

这场牢狱之灾给他的身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对文学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为了避免给政敌留下口实,创作由诗转向了词的创作,苏轼在贬居黄州期间词的数量比任何时期都多,共64篇占据可编年作数的百分之二十六。

这在苏轼与其他人的书信中也有所体现。

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苏轼害怕因为诗而获罪,另外词自身有着娱乐调侃的特点。

例如苏轼在《与子安兄》之一曾经提:有一大曲寄呈为一笑。

可见其娱乐功能,以及相对词而言地位较低,不会引起重视。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可见词的地位之低。

另外我认为词也有抒發情感,愉悦身心的功能。

“公雄文大手,乐府乃其游戏,顾岂与流俗争胜哉!”苏轼在此期间仍留下了许多作品。

例如:苏轼的《永遇乐》便是其中的体现:天末山横,半空箫鼓,楼观高起。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因为他的文学成就,被誉为文学家中的巨星。

他的文学风格既高峰又广泛,包括诗歌、散文、瞻礼以及书法等各种文学形式,其中以诗歌最为突出,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人生起伏非常大,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的坎坷,也经历了许多的胜利,这些经历也成为了他极其丰富的写作素材。

苏轼生于北宋元丰九年(1034年),出生于文化世家,从小即能写作,因此其文学成就显得更为出色。

他的父亲苏洵和其叔叔苏辙,是著名的文史学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为他的儿子培养出了优秀的人才。

苏轼的前期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散文和瞻礼方面,此外还有一些杂文和小学,但是其诗歌却是在他晚期时才成为其文学成就的巅峰。

他的作品数量非常多,这使得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丰富的作家之一。

苏轼一生充满了生活的感悟和哲理的思考,他的作品深刻而广泛,涉及到了生命、爱情、家庭、自然、人生、历史等多个主题,每一件作品都是他深挖生命和思考生活的结果。

苏轼的人生也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和胜利,他曾经被罚黜为民,也曾经被革职远郊,但是他始终保持了韧性和坚定的个人信仰,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想,同时也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繁荣与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苏轼的生命旅程中,他写下了许多的名篇佳作,如由于感怀朝代更迭而写下的《赤壁赋》、幻想自己行走在美丽山水里的《东篱必集》、自由派思想的代表作《江城子·西城闲曲》等等。

这些作品都是苏轼在大胆思考和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完成的,是其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文学的默默殿堂的呈现。

总的来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人生起伏与其文学创作密不可分。

苏轼深刻地认识到文学的魅力与价值,因此在他的文学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创作热情和探索精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苏轼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杰出的研究人员,他对古代文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从而培养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和思考方式,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苏轼人生各个阶段的代表作

苏轼人生各个阶段的代表作

苏轼人生四个阶段及代表作:1、读书、应举与入仕时期,亦即王安石全面变法以前时期。

这一时期苏轼主要经历了读书、应举、入仕等几个阶段。

苏轼读书很有自己的特色,一是受其父影响,不拘于经书而广涉群览,博闻强记;并且,有一套“八面受敌”即每次从不同角度去读书的科学方法;二是关心政治,“奋励有当世志”。

代表作:《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2、自请离朝,出任地方时期。

这一时期苏轼主要经历了出离中央、历任四州(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杭州是他诗歌创作热情高涨期;密州是他词的创作步入繁盛期)、乌台受审、贬谪黄州等事件。

从此,苏轼的生活、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文学创作进入全盛期。

一方面诗词文赋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写下了不少代表作;同时创作个性更加成熟,在反映现实的同时变得更超脱、更旷达。

代表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重回朝廷及连放外任时期。

苏轼这次在朝期间,主持过学士院考试和进士贡举,为国家振兴擢拔人才,于是有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等云集京师,一时文坛兴盛,为北宋后期的文学发展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

代表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远谪惠、儋时期。

这期间,哲宗重新起用新党,把屡受旧党排斥的苏轼作为旧党处置,致使苏轼经历了一贬再贬的打击,一直被流放到今天的海南省儋县(儋州)。

代表作:《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从苏轼黄州之贬探其文学创作的三重境界

从苏轼黄州之贬探其文学创作的三重境界

第41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1第1期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No.1,2021从苏轼黄州之贬探其文学创作的三重境界王紫骆(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陕西汉中 723000)〔摘 要〕 苏轼黄州之贬,历经重重困境之后,其创作心境日趋成熟,其转变也会及时地反映到这一时期的作品中。

通过苏轼黄州时期的心境变化与王国维“三重境界说”比较分析,可见二者有诸多相合之处。

第一境是苏轼苦闷隐忍逆流而上的人生展望,第二境是其豁达淡然以苦为乐的恣意纵情,第三境是其旷达超然了悟禅理的通透顿悟。

黄州之贬从不安彷徨到洒脱超然是苏轼的成长亦是其文学创作的升华。

〔关键词〕 苏轼;黄州之贬;心境;三重境界〔中图分类号〕I22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3130(2021)01 0044 06doi:10.3969/j.issn.2096-3130.2021.01.008 宋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身陷囹圄,百余日后获释,死里逃生被贬至黄州。

“十二月二十三日,神宗传旨:‘苏轼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1]1苏轼自京都赴黄州之时曾写诗表明心迹:“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1]1此时的他如惊弓之鸟,谨小慎微,“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答李端叔书》)[1]357贬谪黄州虽是苏轼政治低谷时期,但成为其文学创作的高产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黄州的山水成就了苏轼,苏轼心灵境界的不断成长亦成就了黄州“东坡”。

《人间词话》系王国维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中国旧文学进行审视和思考的结果,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说”最为人们熟知。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

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

更重要的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

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然而,这样一位人人敬仰的大文豪,却在着一生中倍受排挤,屡遭贬谪。

那么,苏轼这位“天下之奇才”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人生坎坷的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在文学上又有何成就呢?就让我们走进苏轼,去体味他那传奇的一生,去了解他那不平凡的事迹吧!苏轼的一生,大概可分为五个阶段:一.少年学识积累阶段;苏轼21岁前可谓处在学识的积累阶段。

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

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

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少年时的大量积累为苏轼日后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

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

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

他曾说“庄子盖助孔子者”,庄子对孔学的态度是“阳挤而阴助之”(《庄子祠堂记》)。

他又认为“儒释不谋而同”、“相反而相为用”(《南华长老题名记》)。

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二.全盛高官时期;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中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兴衰起伏,他的文学创作也是在这些起伏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苏轼出生于一家世代书香的士族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的父亲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对苏轼的文学素养和才华有很大的影响。

苏轼自幼聪颖过人,文武双全,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对诗词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酝酿自己的文学创作。

苏轼的人生起伏开始于他的科举考试经历。

在当时,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士子通过考试来晋升官职的唯一途径。

苏轼历经数次考试不得意,最终取得了功名却却几经波折。

因其直率而屡次陷于朝廷斗争之中,先是被赐铁骑卫,后再降职为太谷县尉。

由此他面临了政治上的动荡和家族的排挤,诗歌中的忧国忧民情怀由此而来。

尽管在政治上屡遭打压,苏轼却在文学创作上迎来了巨大的突破。

他的作品碰破了以古文为主流的文学创作思路,在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中融入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的诗歌以豪放遒劲、豪情逸志见长,表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让苏轼重新获得了社会的关注,他得以重回政治舞台。

此后,苏轼历任荆州、岳州知州,在官职上又有了一定的晋升。

但正当苏轼事业进入巅峰之时,北宋朝廷遭遇到了来自辽国和西夏的侵扰,国家陷入了动荡之中。

苏轼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再次受挫,他在官场上屡遭挫折,最终被贬谪至远方的黄州,开始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起伏。

贬谪之地并没有让苏轼的文学创作遭到断绝,反而在这段时间里,他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黄州期间,苏轼创作了大量诗词、散文和书信,其中包含了对政治和社会的控诉和批判,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和抒发。

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他对现实的理解和感悟,展现了他在困境中依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苏轼的词及代表作赏析

苏轼的词及代表作赏析

苏轼的词及代表作赏析苏轼词柳永词给北宋带来了新的气象,但没有马上汇成俗词的洪波,苏轼是其之后又一强有力的创新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这个別号是他在黄州开荒耕种时自己取的。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写詩而获罪,后虽保住性命,但却被贬到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做了一个沒有实职的官。

初到黄州,他全赖积蓄维持一家生計,生活非常艰苦。

后来得到好朋友马正卿的帮忙,得到一块几十亩的荒地,于是他便带领家人开垦。

他们种麦、种菜、种茶、种果树,以所得收入帮补家用。

由于这块地位于黄州城东面的一个山坡上,而躬耕的生活有点像居士隐居田园,于是苏轼便给自己起了“东坡居士”的別号,自此,人们便称他做苏东坡了。

苏轼为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在中国文学史上,父子、兄弟、叔侄并称的著名例子不少,如汉末三国时期的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三国后期的阮籍与其侄阮咸并称“大小阮”,西晋的陆机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潘岳与其侄潘尼并称“两潘”,明代公安派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合称“三袁”,等等。

就整体水平和社会影响而言,三苏父子无疑是最高的。

在名垂青史的“唐宋八大家”(均为散文作家)中,他们一家就占了三位,实在是令人惊叹的奇迹。

其中,苏轼的成就尤其惊人:在散文方面,他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方面,他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方面,他开创了豪放派,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像苏轼这样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作出巨大贡献的全能作家,在文学史上大概难以找到第二人。

再加上他精于书法,被尊为“宋四家”之首(另三家为黄庭坚、米芾、蔡襄),又擅长绘画,后人称其诗、词、文、书法、绘画“五绝”,真是千古一人啊! 就是这样一位天才作家,其人生经历却充满坎坷,饱尝艰辛。

早在青少年时代,聪颖好学的苏轼便“奋厉有当世志”,具有报国安民的雄心。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苏轼简介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代表作古文《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诗歌《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词作《少年游·去年相送》《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南乡子·送述古》《永遇乐·长忆别时》《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蝶恋花·密州上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阳关曲·中秋作》《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永遇乐·明月如霜》《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哨遍·为米折腰》《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满庭芳·三十三年》《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行香子·过七里滩》《点绛唇·不用悲秋》《念奴娇·中秋》《水龙吟·雁》《醉翁操·琅然》[28]苏轼部分书法作品《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东武帖》《北游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近人帖》《与范子丰》绘画作品《潇湘竹石图》《小鸡啄米图》《枯木怪石图》《偃松图卷》苏轼人物评价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苏轼(1037-1101)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文学评论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起伏,但在文学创作上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苏轼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境殷实,自幼饱读诗书。

在家庭的熏陶下,苏轼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文学家,而他的兄长苏辙也是一位文学家兼政治家,所以可以说苏轼在文学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文学创作上,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诗、词、赋、文、书信等,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的起伏,这些经历不仅影响了他个人的成长,也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苏轼曾因政治观点与时人相左,多次遭到贬谪。

他的政治立场多次引起朝廷的不满,导致他被贬谪到一些偏远的地方。

这种政治压力不仅给苏轼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使他的文学创作受到了一些限制。

在被贬谪期间,苏轼没有放弃文学创作,而是在异乡积极地写作,从中表现出了他坚韧不拔的个性。

苏轼在人际关系上也经历了一些挫折。

他的性格豁达开朗,善于交际,但也因此而引起了一些非议。

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这种性格优势和劣势都有所体现。

他的诗词多以抒发情怀、描写风景为主,喜欢以自然为比拟对象,表现出他豁达开朗的人格魅力。

但在他的诗词中也不乏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和描写,这些作品表现了他在人际关系上所遭遇的挫折和磨难。

尽管苏轼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起伏,但他的文学创作却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水准。

他的诗词以豪放明快见长,语言流畅,意境丰富,深受后人喜爱。

他的赋文笔深沉雄伟,富有音韵美,思想深刻。

他的文学评论家身份也使他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诗以气为主”、“赋以事为力”等理论,对后世文学批评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的一生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更是令人瞩目。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在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1. 引言1.1 苏轼的人生起伏与文学创作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人生充满起伏,他经历了政治生涯的波折、文学创作的辉煌,以及困境与流放的磨难。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从小就饱读诗书。

他在政治上曾有不少成就,但也因言辞激烈而多次遭遇排挤。

在文学创作方面,苏轼擅长诗、词、散文等多种体裁,尤以宋词和赋最为精湛。

他的作品注重情感真挚、意境深邃,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特征。

苏轼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在他中年时期,因与政敌对立而遭到贬谪,经历了多次流放和囹廛之苦。

虽然在困境中饱受折磨,但苏轼仍不放弃文学创作,坚持追求艺术的完美和真理的探求。

最终,苏轼在晚年重新得到了官职,开始了新的创作阶段。

他的晚年作品充满着对人生的沉思和对时代的反思,展现出更加成熟和深刻的文学风貌。

苏轼的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他的作品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2. 正文2.1 早年经历与政治生涯在苏轼的早年经历中,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他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教育,精通经史子集,对文学艺术有着天生的热爱和天赋。

后来,苏轼考取了进士,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苏轼的政治生涯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他先后担任过各种官职,包括江宁府录事参军、太和县尉、著作佐郎等。

在这些职务中,苏轼展现出了才华横溢的文学才华,同时也受到了一些非议和排挤。

尤其是他在汴京任职期间,因为直言不讳而遭到了祸乱,被贬谪至黄州,这成为了苏轼政治生涯的一次重大转折点。

苏轼在政治生涯中的起伏经历,不仅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也展现了他坚持真理、敢言直谏的政治立场。

虽然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苏轼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却始终如一,这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文风变化

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文风变化

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文风变化一、本文概述苏轼,字子瞻,号东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一生历经多次贬谪,其中黄州时期是他人生和文学创作的重要阶段。

本文旨在探讨苏轼在黄州时期的文风变化,分析他如何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调整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需求。

通过对苏轼黄州时期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创作与其生活经历的紧密联系,以及他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文学创作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二、苏轼黄州时期的生活经历与思想变化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经历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开始了长达五年的黄州生活。

这段时期,他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朝廷官员转变为一个边远地区的小官,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的落差,使得苏轼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

在黄州期间,苏轼的生活相对清贫,但他并没有沉溺于个人的失意和悲观之中,反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文学创作和地方事务。

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努力为当地百姓谋福利。

这些经历使得苏轼的文学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关注民生,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民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思想上,黄州时期的苏轼也经历了重要的转变。

他开始更加深刻地反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人生哲学。

在这一时期,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流露出对权力斗争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他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自由,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这种思想转变也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上,他的诗歌、散文更加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风格更加清新自然,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黄州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对苏轼的文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风格更加朴实无华,充满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这一时期的苏轼,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更在思想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苏轼黄州时期的文风变化苏轼黄州时期的生活与创作是他整个人生历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以上这些内容之外,苏轼的唱和诗和题画诗等也都具有他的“苏氏”特色。
二、 词
苏轼在北宋词坛上算得上是一个启明星似的人物,他“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情怀抱负和人格个性;苏词也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
第一章 苏轼的人生经历与文学创作
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经历
一、早期的生活学习经历
苏轼,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无论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位“奇人”笔下所散发的文学魅力都让人惊叹不已。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渗透着时代的痕迹,还展示了他本人的心灵世界,甚至于记载了他对自身生命存在的种种体验以及对生命即将消亡的思辨。能留下如此精彩作品的文人,我想他的人生经历也不会过于平淡。
从数量上看的话,现存的苏轼诗歌有两千多首,我们从内容上可以大致以下几类:一是通过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描写民间疾苦或天灾人祸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二是很少有诗人涉及的社会题材,比如《石炭》、《秧马歌》等;三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思考和表现自己内心的旷达。这其中有表现内心苦闷的《寒食雨二首》,也有表现旷达乐观的《初到黄州》;四是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这类作品是苏轼诗歌颇具有代表性的,也是影响最大的。
从苏轼对词体的变革来看,他极大的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在他的笔下词作内容丰富多彩,有对自身人生思考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描写自然美景的《满江红》;有展现乡村生活风貌的《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有抒发自身豪情壮志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等。
三、 散文
苏轼写散文的基本原则是和欧阳修保持一致的,他的散文影响较大,是古代散文的新高峰,南宋皇帝是这样评价的:“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至是而大成矣。”
在中国文学史上,四川眉州的一个小镇因为当地一个杰出的文学世家出了名。这一家便是苏家,即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父亲苏洵,生有二子,长子苏轼,次子苏辙。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出生在这个拥有良好氛围的知识分子家庭,母亲程夫人德才兼备,深受家族和邻里的敬重,在父亲赶考游学时在家严格管教苏轼兄弟二人。父亲苏洵精读六经百家之说,考究古今战乱成败,在苏轼十二岁时从外游学归来,用自己丰厚的学识和游学经历来教育、引导苏轼、苏辙两兄弟,在指导孩子们阅读经史子集的同时,鼓励他们饱读诗书学以致用,广泛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苏轼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苏轼颠沛流离的命运在他晚年也无法避免。宋哲宗亲政之后,此时的苏轼已
年近花甲,因为政局的变化,又从扬州贬至惠州,开始了谪居的岭南生活。到了绍圣四年,苏轼再次被贬到琼州,生活十分凄苦,“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最后徽宗继位,苏轼被赦,在归途中写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终于,一代文豪苏轼在一一零一年卒于常州。
第二章 苏轼凤翔期间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凤翔期间的作品概况
一、 作品的整体特征
苏轼在第二次回到京城参加应制科试,提出了“当今之患,外之可畏者西戎北胡,而内之可畏者天下之民也”的民本思想。之后不久就被任命签书凤翔府判官。在凤翔的三年多的时间里,一方面因为公务繁忙,一方面因为早期的粗浅和刻意的缺陷,此时的文学成就并未全面发展,其中以诗歌为主,词作只有一篇。但是凤翔的作品不仅体现了贯穿苏轼一生创作中儒释道交融的思想痕迹,也隐隐展示了他在文思、诗艺上的匠心独运○2。
苏轼散文的题材同诗歌、散文一样,涉及广泛,内容丰富,有政论文、史论文、叙事记游文、题记等。其中影响深远且最具有艺术价值的便是叙事记游的散文。苏轼的叙述体散文,一般集议论、描写和抒情于大成,在体裁上,勇于创新;在创作风格上,独树一帜,颇受《庄子》和佛道文学的影响。
综上所述,苏轼在诗歌、词、散文这三个方面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苏轼之所以留下了这么多的作品,跟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或者说,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人生成就了名垂千古的“东坡先生”。
二、贬谪经历与晚年生活
在苏轼再次回到朝廷之后就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因为苏轼针对变法提出了驳论,后又遭奸人诬陷,就被任命到杭州作通判,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遭贬。在之后的五年里,他又先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做太守。直至元丰二年“乌台诗案”的爆发,苏轼经历了他人生中最大的灾难。虽然最后逃过了生死之灾,但是被贬到黄州做一名级别和待遇都很低的“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的清贫生活培养了苏轼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思想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同时在黄州的谪居期间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现存的东坡词,大约有四分之一写于贬谪黄州期间。因此,谪居黄州期间不仅改变了苏轼的人生,还是东坡体的发展成熟期,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小巅峰。
苏轼六岁入学,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为了准备科举考试,他熟读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在宋仁宗嘉佑元年,在父亲的带领下同弟弟一起进京应试,这是苏轼第一次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在等待考试的日子里,他与父亲和弟弟在京都内游览,参加社交活动,结交社会知名人士。虽然之后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志》获得欧阳修的赏识,但是因为母亲的病逝,苏轼不得不退隐守丧。在居守丧礼的三个多月里,是苏东坡青年时期最快乐的日子。守丧期过了之后,苏氏父子三人前往京城汴梁,沿途中他们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了许多诗句。在回京参加完应试之后,苏轼便被任命签书凤翔府判官,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他诗歌创作的活跃期。也可以说,凤翔时期是东坡体的形成期。
回望苏轼的一生,在事业的失意,生活的不幸,亲人的离世等种种打击之下,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将自己的豪情壮志寄托于山水,寄托于文字,用自己的作品叙述这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一生。
第二节 苏轼文学创作的内容
一、诗歌
燮星期的《原诗》中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苏轼的诗歌豪放雄浑,清新浪漫;苏轼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苏轼的诗歌想象丰富,奇趣灵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