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常见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妇产科临床合理应用
可见 光 固化 窝沟封 闭剂 是 一种 高 分子 材 料 , 具有 复 合树 脂 和 玻
渗 透性及 流动 性均好 , 易 将 窝 沟 处 封 干并保 持 干燥 。用小 毛刷 或小 棉球 蘸适 量酸蚀 剂涂 在要 封 闭 的牙 面 璃 水 门 汀 的特 征 。 它 的 粘 稠 度 、
2 0 1 3年 第 8期
可 见 光 固化 窝 沟 封 闭 剂 预 防 磨 牙 窝 沟龋 的 临床 效 果观 察
田 秋 芬 张 淑 云
( 河 北省 枣 强 县人 民 医院 口腔 科 河 北 枣 强
0 5 3 1 O O )
【 摘 要】 目的 : 评 价 可见光 固化 窝 沟封 闭剂预 防 窝沟龋 的临床 疗效 。方 法 : 选择 1 2 0例 6 ~ 8岁 儿童 , 左侧 下颌 第 一恒 磨 牙进行 窝沟封
闭, 为实验 组 ; 右 侧 下颌 第一恒 磨 牙不进行 窝沟封 闭 , 为 对照 组 ; 对 比 两侧 的 患 龋 率。 结果 : 半 年 后 随诊 , 试验 组 无 龋坏 , 对 试验 组 患龋 率 1 . 5 3 , 对照组 患龋 率 2 1 . 7 1 ; 两年 后随诊 , 试 验组 惠龋 率 3 . 3 , 对 照 组 患龋 率 3 2 . 2 3 。讨论 : 窝沟封 闭剂 可严 密封 闭 牙冠表 面的 窝沟 , 防止 窝沟 内食物 残屑 堆集 和细 菌 生长 , 有 效地预 防龋 病的 发生 , 值 得 临床推 广应 用 。
窝沟 部位 , 酸蚀 面积 一 般 为牙 尖 斜 面 的 2 / 3 。常 规 用 3 7 的 磷 酸凝 闭 起 来 , 隔绝 外来 的侵蚀 , 另 外 封 闭 剂 中 含 有 氟 化 物 可 以慢 性 释 放 氟 胶酸蚀 , 酸 蚀时 间为 2 O 一3 O秒 。酸蚀 后用 水枪 冲洗 牙 面 1 O ~l 5秒 , 离子, 从 而 达 到 防 龋 的 目的 。 用 光 固 化 封 闭 剂 预 防 龋 病 , 无需 备洞 , 确保 将残余 酸蚀 剂 冲洗 干净 。边 冲洗 边 用 吸唾 器 吸干 冲洗 液 , 切忌 操 作简 单 , 无 痛苦 , 价格便 宜 , 易被 患者及 家长 接受 , 故对年 轻恒 牙 采 让患 者 自行吐 出 冲洗液 , 以 免 酸蚀 牙 面被 唾 液 污染 。冲洗 后 立 即用 用 光 固化窝 沟封 闭术是 一种 可行 性预 防方法 , 值得 临床推 广应 用 。
最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草案)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面较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
一般可分为杀菌剂与抑菌剂两类。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品种、剂量、时间、途径、病人、疗程及治疗目标均是适宜的,目的是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力争防止宿主体内菌群失衡,节约药品资源,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
参照国家和军队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1.各单位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严加管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定,并定期进行调查分析,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2.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3.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送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
病情不允许等待时,先依临床病情,可能的病原体,当地及本单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等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与病人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5.对于阳性的培养结果要进行分析,区别真正的病原体、定植细菌和污染菌。
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后,一般应针对性地选择窄谱抗菌药物应用。
6.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均应对该病人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肝肾功能情况相应调整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
7.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应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观察48小时后,可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更替。
8.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消失后,可考虑在72小时内停用,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9.提倡选用口服给药途径。
病情允许时,抗菌药物应该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
10.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
11.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以期达到协同抗菌效果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12.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与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
引言概述:妇产科领域的感染和炎症是常见问题,抗生素的使用在这个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正确或滥用的抗生素使用可能会导致多种问题,包括耐药性的增加和不良药物反应。
为了帮助妇产科医生正确、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本文将探讨妇产科抗生素使用的准则和指南。
正文内容:一、抗生素的适应症1.阴道感染:包括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感染等。
根据病原菌类型和耐药性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2.上生殖道感染:如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
常见的病原菌有淋菌、衣原体等,针对不同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抗生素选择。
3.下生殖道感染:如宫颈炎、阴道裂口炎等。
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用适当的口服或局部使用的抗生素。
4.阴道手术前后感染预防:在妇科手术前后使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5.产褥感染:如宫腔感染、乳腺炎等。
根据病原菌类型和抗生素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二、抗生素的选择原则1.谨慎使用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常常使用于涉及多种病原菌的感染,但也容易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在明确病原菌类型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狭谱抗生素。
2.选择具有活性和渗透性的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对妇产科常见病原菌活性较强,如青霉素类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较好。
抗生素在感染部位的渗透性也会影响其疗效。
3.考虑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特殊情况:在妇产科应用抗生素时,特别需要注意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特殊情况。
一些抗生素对胎儿或乳汁中的婴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谨慎选择。
4.注意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避免引起过敏反应。
同时,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注意,避免不良药物反应。
三、用药剂量和疗程1.合理确定用药剂量:用药剂量的确定应考虑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
合理的用药剂量可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达到治疗效果所需水平。
2.临床症状的改善后应持续用药:抗生素治疗中,临床症状的改善并不意味着病原菌已经清除。
因此,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以避免感染的复发。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AKI
Duration >24h
CDI
Branch-Elliman W, O’Brien W, Strymish J, et al. Association of duration and type of surgical prophylaxis with antimicrobial-associated adverse events[J]. JAMA surgery, 2019, 154(7): 590-598.
0 类切口
I或II类
体表无切口或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操作以及经皮腔镜操作
I类切口
Ⅰ类切口( 清洁手术)
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经过完整 皮肤的手术
II类切口 Ⅱ类切口( 清洁-污染手术)
泌尿生殖道手术, 或经泌尿生殖道手术,可能污染
II类切口
Ⅲ类切口( 污染手术)
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
器官或腔隙:盆腔或阴道残端蜂窝 织炎或脓肿,子宫内膜炎
三、哪些手术需要用抗菌药物
1. 手术切口类别
手术切口的类型及患者自身具备的感染危险因素决定了是否需要抗菌药物
病案首页切 口类别
指导原则切口类别
妇产科手术
无切口
非切口手术
经血管介入诊断手术、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羊膜腔注射引产术以 及羊膜腔穿刺术
备备选
多数II、III类切口妇 第一、二代头孢菌
科手术
素±甲硝唑, 或头
霉素类
克林霉素0. 6 -0. 9 g/次,q8-12 h 头孢曲松 1- 2g·/次, q24 h
+ 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
妇产科常用药物及护理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
妇产科常见药物及护理
一、抗生素类 二、激素类 三、子宫收缩药 四、恶性肿瘤化疗药物 五、抢救药物
抗生素类
一、使用原则:
1.掌握适应症,有严格的用药指征。 2.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前做药敏试验,提倡细菌检测,针对所感染细菌对症下
药。 3.严格按量、按疗程用药, 4.联合用药的指征是:病情危重(如败血症)或多种细菌混合感染,一般以两种为宜。 5.不宜过早使用抗生素进行“试验治疗”。 6.不要随意把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用药使用。 7.非严重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疾病,尽量避免局部外用抗生素,以免发生过敏反
5、有致热作用,可能系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使体温升高约0.5℃。
6、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排出。
7、通过丘脑下部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8、孕激素与雌激素既有拮抗作用又有协同作用。孕期此两种激素在血中
上升曲线平行,孕末期达高峰,分娩时子宫的强有力收缩,与二者协同作用
有关。
激素类
二、孕激素类:临床的有黄体酮、炔诺酮、甲烃孕酮(安宫黄体酮)、 甲地孕酮、炔诺孕酮、己酸烃孕酮、氯地孕酮等
50mg/h 第 1 次,心电 监护观察过敏反应 药液溶解后 2--8℃可 分次在 28 日内使用 首次 400mg/㎡ 再次 250mg/㎡ 禁用葡萄糖溶液稀释
使用 5-FU 化疗泵时关 闭化疗泵
骨 溶 解 艾本 抑制剂
0.9%NS500--750ml ≥4 小时
稀释溶液中不含钙离 子
环磷酰胺
1 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减少。 2 泌尿道症状主要来自化学性膀胱炎,如尿频、尿急、膀胱尿
多西他赛
伊立替康(开普 拓、艾力) 拓扑替康(和美 新、金喜素、喜 典) 长春新碱
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分级管理》实施细则
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分级管理》实施细则(本细则2011年3月18日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抗菌物管理委员会会议上讨论通过,自2008年3月18日起实施)根据卫生部组织编写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我院近年来按照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分级管理条例》的执行情况,为规范我院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疗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缓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发展,提高我院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水平,特制定本实施细则及分类目录。
第一章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第一条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第二条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可能正确采集有关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
未获结果前或严重感染,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一旦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疗效不佳的患者应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第三条对轻症或初治患者,可选用常用抗菌药物。
对医院获得性感染、重症感染、难治性感染患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断可能的病原菌,选用抗菌活性及针对性强、安全性好的抗菌药,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
第四条临床医师选择使用抗菌药物,制订药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患者的疾病状况:感染部位、严重程度、年龄、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基础疾病等。
(二)抗菌药物的特性:包括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抗菌谱、抗菌活性和后效应等)、药代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半衰期、血药浓度和细胞内浓度等)以及不良反应等。
妇产科医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妇产科医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规范妇产科医院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促进抗菌药物的有效应用和防止抗菌药物滥用,特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1.为确保患者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妇产科医院制定这一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旨在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减少耐药性产生,确保合理用药。
三、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妇产科医院内所有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管理。
四、分级管理原则1.抗菌药物应按照其疗效、毒副作用、耐药性等特点进行分级管理。
2.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使用和分发抗菌药物。
3.医院将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五、分级管理序列1.分为三个级别:特殊级(I级)、限制级(II级)、常规级(III级)。
2.各级别说明:–特殊级(I级):仅由医院感染科或特定专科掌握,且仅限于治疗重症或特殊感染的专用药物。
–限制级(II级):仅限于特殊科室使用,使用前需进行相关申请审批流程。
–常规级(III级):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可由医生根据临床病情自行判断是否使用。
六、管理要求1.医院药剂科负责抗菌药物的库存管理,确保供应充足。
2.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必须遵守以下规定:–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和剂量规范,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尽量选择对目标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严密监测抗菌治疗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长期应用;–注重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3.医务人员应定期更新并掌握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提高合理使用的理解和水平。
4.医院将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改进和调整制度的依据。
七、处罚措施1.违反本制度者,将受到纪律处分,并可能导致相关职业资格的暂停或取消。
2.对于滥用抗菌药物、擅自分发抗菌药物等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八、附则1.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需要修改或废止的,由医院领导小组决定并进行公告。
2.对本制度特殊情况下的解释权归妇产科医院所有。
妇科常见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共29页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妇科常见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6
、
露
凝
无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三)继续教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三)继续教育摘要:一、抗菌药物的种类和应用范围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三、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及其后果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五、总结正文:一、抗菌药物的种类和应用范围抗菌药物是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可以用于治疗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类、红霉素、青霉素、碳青霉烯类等。
这些药物在临床各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
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治愈感染性疾病的关键。
合理应用包括正确选择药物种类、剂量、疗程以及给药途径等。
选择药物种类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种类、药物敏感性、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给药途径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等因素来选择。
三、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及其后果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后果。
常见的不合理应用包括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过度延长疗程等。
这些不合理应用不仅会导致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还会增加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为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和遏制细菌耐药,我国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提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宗旨、原则、方法和措施等。
其中,方法包括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评估、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等。
措施包括限制抗菌药物的销售、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等。
五、总结抗菌药物是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其合理应用对于治愈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
然而,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会导致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
抗菌药物在妊娠及哺乳期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在妊娠及哺乳期的合理应用妇女在妊娠和哺乳期常需接受药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约86%的孕妇接受过药物治疗,每位孕妇平均接受种处方药,其中抗菌药物占40%,这可能与孕产妇抵抗力下降易导致各种感染有关;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时,不仅要考虑妊娠和哺乳期的生理变化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更要重视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致畸性和毒副反应;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将药物对胎儿的危险度分为A、B、C、D、X五类,为妊娠期安全用药提供了参考,其分级标准如下:A类:在足够多的有恰当对照组的研究中,妊娠妇女未见到有胎儿畸形增加的风险;B类:在动物实验中未见到对胎儿的影响,但缺乏恰当的孕妇的对照研究;或动物实验显示对胎儿有副反应,但这些副反应并未在恰当的孕妇的对照研究中得到证实;C类:动物实验中证明对胎儿有副反应,但缺乏恰当的孕妇的对照研究;或没有进行动物实验,也缺乏恰当的孕妇的对照研究;D类:有恰当的孕妇的对照研究或临床观察证实对胎儿有危险,但当用药的益处远远超过对胎儿潜在的危害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后慎重使用;X类:动物或孕妇的对照研究或临床观察证明对胎儿有致畸作用,该类药物禁用于已妊娠或将妊娠的妇女;1 常用抗菌药物的FDA分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包括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部分也可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咪唑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至今尚无A类抗菌药物,妊娠和哺乳期推荐使用B类抗菌药物,慎用C类药物,不用D类和X类药物;青霉素类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杀菌,是孕产妇最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制剂,除孕妇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以及偶可导致婴儿过敏外,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对胎儿和婴儿影响极小;常用者为青霉素G、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美洛西林、羧苄西林、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阿洛西林阿乐欣、青霉素V钾、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等,在FDA分类中均属B类,安全性较高;但哌拉西林、阿洛西林和美洛西林等的上市时间尚短,一般不推荐作为孕期首选;头孢菌素类也属于β-内酰胺类,亦为孕产妇常用的抗生素,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对胎儿和婴儿的影响也是极小的;常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常用的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克肟等;它们均属B类,安全性较高;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中的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亚胺硫霉素,单环类如氨曲南噻肟单酰胺菌素等属于FDA分类的B类,但无特殊情况不宜首选使用;其他β-内酰胺酶抑制剂,包括氧青霉烷类的克拉维酸棒酸、氧青霉砜类的舒巴坦青霉烷砜和三唑巴坦他唑巴坦等,也属于FDA分类的B类,这些药物极少单独使用,多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组成复方制剂,无特殊情况也不宜首选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通过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并对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无致畸作用,对胎儿和新生儿影响很小;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在FDA分类中属B类,在孕期可以使用;克拉霉素、螺旋霉素属C类;要注意,红霉素的酯化物无味红霉素依托红霉素可导致孕妇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受损,孕期禁用;氨基糖甙类无致畸形作用,主要是对胎儿听神经的损害和肾毒性,临床常用的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在FDA分类中属C类,链霉素、妥布霉素属D类,故妊娠期应慎用或禁用;目前仅壮观霉素大观霉素在FDA分类中属B类;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孕期使胎儿牙釉质发育不良,荧光物质沉积于牙釉及骨质内,尚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孕妇急性脂肪肝并伴肾功能不全等;在FDA分类中均属D类,故孕期禁用此类药物;酰胺醇类氯霉素对母体有粒细胞减少及肝脏损害的危险,可通过胎盘和乳汁进入胎儿和新生儿,引起“灰婴综合征”,还可损害造血系统,在FDA分类中虽属C类,但在孕期及哺乳期不宜使用;其他抗生素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磷霉素均属FDA分类B类;因此,在孕期可以使用;万古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菌,属FDA分类C类,过去认为有潜在的耳毒性和肾毒性,但现在有争议,孕期慎用;磺胺类磺胺嘧啶在FDA分类中属B类,孕晚期因与胆红素和血浆蛋白发生竞争性结合,容易导致出生后的新生儿黄疸、溶血性贫血,故孕期慎用,孕晚期避免使用;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在FDA分类中属C类;磺胺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为C类药,甲氧苄氨嘧啶与磺胺甲基异恶唑组成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临床研究表明可能有致畸作用,孕期不应使用;喹诺酮类有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动物实验中发现对软骨发育有影响,但在临床使用中并未发现对胎儿有明显的骨损害;目前在FDA分类中属C类;硝基咪唑类对啮齿类动物有致癌作用,对某些细菌有致畸作用,人类尚无报道;在FDA分类中甲硝唑属B类,孕期可用,但不主张在早期妊娠应用,并应以局部用药为主;替硝唑属C类,孕期不用;呋喃类呋喃妥因在FDA分类中属B类,因可通过胎盘,理论上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胎儿可引起溶血性贫血,但临床未见报道;呋喃唑酮属C类,未见对胎儿致畸作用的报道,G-6-PD缺乏者应用本品可能产生溶血性贫血,妊娠晚期慎用;抗真菌药在妇产科常用的抗真菌药主要用于治疗念珠菌,其中克霉唑、制霉菌素在FDA分类中均属B类,在妊娠早期局部应用也是安全的;咪康唑则属C类,当用作阴道塞药时,由于其吸收量极小,也可在早孕期以后谨慎使用;口服的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在FDA分类中均属C类,在妊娠和哺乳期一般不用;2 妊娠和哺乳期如何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妊娠和哺乳期用药的最低要求,是所用药物不仅对孕产妇本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还要保证所用药物对胚胎、胎儿及乳儿也无直接或间接的明显不利影响;合理、安全地使用抗菌药物的总原则是应该根据科学证据选择用药,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用药须有明确的指征有指征同时并对治疗孕产妇疾病有益,不可滥用,可用可不用时宜不用;当妊娠和哺乳期需要应用抗菌药物时,医生应全面考虑到病原体、感染部位、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权衡抗菌药物对母体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胎婴儿的可能危害,应做到治疗母体而不影响胎儿;并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持续时间,合理用药,及时停药;有些药虽然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但当孕妇有生命危险时,权衡利弊后仍需使用;根据抗菌药物的FDA分类选择用药至今尚无A类抗菌药物,尽量选用B类药及已证实对胚胎无害的药物;少用C类药和对孕产妇安全性不确切的新药;不宜选用D和X类;当两种以上的药物有同样疗效时,应选择对胎儿危害性较小的一种;β-内酰胺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间长,大量资料证明是妊娠和哺乳期最安全的药物,但随着耐药菌的增加,有时不得不应用一些资料尚有限的药物;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将抗菌药物在妊娠哺乳期的应用分为三类:1妊娠哺乳期推荐应用的抗菌药物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酯化物除外抗生素;2妊娠哺乳期慎用或尽量避免使用的抗菌药物是: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克林霉素类和万古霉素;3妊娠哺乳期禁用的抗菌药物是: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根据用药时的胎龄选择用药抗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与胎龄密切相关,用药时应明确孕周;受精后2周内,胚层尚未分化,药物的影响是“全或无”,要么引起流产,要么就不受影响;受精后3~ 8周为胚胎期,是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胎盘胎儿血循环已建立,最易受药物影响,是致畸高度易感期;受精8周后进入胎儿期,胎儿大部分器官已分化完成,药物的毒性反应是损害器官的功能;用药时要注意妊娠期母体变化对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妊娠期母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抗菌药物在母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妊娠期胃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减弱,使抗菌药物口服给药时,吸收较慢,药物达峰时间延长,峰值降低;孕妇循环血量增加,使抗菌药物分布容积增加,同时因血液稀释,血浆蛋白相对减少,血药浓度降低4;妊娠期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使主要经过肾脏清除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排泄加快,药物半衰期缩短,药物峰浓度降低;以上特点说明在妊娠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剂量应略高于非孕期的剂量,但由于妊娠期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有限,故孕期仍倾向于按照非孕期的剂量应用抗菌药物;哺乳期用药几乎能通过胎盘的药物均能通过乳腺进入乳汁,但由于生理滤过系统的作用,许多药物转移到母乳的比例较低,母乳中药物浓度一般仅为母血的%~%,对婴儿无定量影响,也不可能有任何临床作用;各种抗菌药物转移至母乳且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的量很小,浓度大多< 1mg/L,但也有例外,如磺胺药、红霉素等,可能还有甲硝唑;哺乳期用药应注意:1确定乳母用药指征并选择疗效好、半衰期短的药物,尽可能用最小有效剂量,不要随意加大剂量;剂量大或疗程长时,应监测乳儿血药浓度;2哺乳期应避免应用禁用药物,如必须使用,应停止哺乳;必须使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密切观察乳儿的反应;乳母必须用药,但该药对乳儿的安全性又未能证实时,应暂停哺乳或改用人工喂养;3哺乳期用药时,哺乳时间应避开乳汁中药物浓度高峰期;乳母可在授乳后立即用药,并适当延迟下次哺乳时间,有利于乳儿吮吸乳汁时避开药物浓度的高峰期,减少药物向乳儿移行;总之,妊娠期和哺乳期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应首先考虑药物对胎儿和婴儿的影响,其次考虑抗菌活性,做到治疗母体而不影响胎婴儿;。
妇科实习总结学习妇科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与不良反应
妇科实习总结学习妇科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与不良反应在进行妇科实习期间,我有幸学习了妇科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药物的正确使用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总结我在实习期间学习到的妇科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和不良反应,并进行适当的讨论。
一、用法剂量的准确使用1. 常用激素类药物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激素类药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孕激素类药物常用于妇科常见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月经失调的治疗中。
当正确使用时,激素类药物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风险。
然而,用法剂量的准确使用是确保患者安全与有效治疗的关键。
2. 抗感染药物在妇科感染的治疗中,抗感染药物被广泛应用。
例如,阴道炎的治疗常常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或者抗生素。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此外,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并结合局部抗菌药物可能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妇科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1. 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虽然激素类药物在妇科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例如,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骨量减少和妊娠糖尿病等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时,应注意剂量控制和治疗时长,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抗感染药物可能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等。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使用抗感染药物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过敏史询问,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此外,对于某些抗感染药物,还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以及在用药过程中提醒患者注意肝毒性的不良反应。
三、讨论与结论通过妇科实习,我对常用妇科药物的用法剂量以及不良反应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使用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重视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此外,药物的选用应当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等因素,以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抗菌药在妇产科的应用现状及进展研究
抗菌药在妇产科的应用现状及进展研究摘要】在妇产科中,细菌性感染属于多发病,其中,厌氧菌的混合型感染较为常见,应如何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成为当前研究课题。
随医学发展,目前应用于妇产科的抗菌药物已呈现于多样化,若要为确保用药安全、提高抗菌药的功效,势必需要合理应用。
本文旨在从国内妇产科细菌感染治疗现状出发,逐一分该科室各类抗菌药的使用特征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妇产科细菌感染抗菌药物【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74-02临床诊治中,妇产科细菌感染多为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型感染,其中,在革兰阴性需氧菌中以大肠杆菌为主、厌氧菌以普雷沃菌与解糖胨普雷胞菌为主。
随医学发展,今年来在妇产科抗菌药物中耐药菌的比例有所上升,药物种类的增加,若要确保用药安全及提高药物的有效性,院内妇产科室势必需要合理用药。
以下是本文简要分析多肽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等抗菌药的应用及其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1.多肽类应用及其进展多肽类卡抗菌药物可分为糖肽类与脂肽类,于妇产科中均用于治疗耐药菌感染。
其中,(1)糖肽类抗菌药之一万古霉素主要治疗因革兰阳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及MRSA,被视为对青霉素过敏者的首选药。
随医学发展,VRSE与耐万古霉素金葡菌的出现促进了第二代糖肽类诸如替拉万星、奥利万星及达贝万星的出台,经临床试验后用于妇产科耐药革兰阳性菌的治疗[1]。
(2)在脂肽类的进展中,大托霉素属于新型药,被用于妇产科绝大多数的革兰养阳性菌的治疗中,可快速杀死细菌,临床应用发现细菌对脂肽类大托霉素难以产生耐药性,这就为临床治疗妇产科细菌感染疾病带来福音。
2.氟喹诺酮类应用及进展该类药物发展较快,且针对妇产科中沙眼衣原体、革兰阴性菌及泌尿系统的病原体菌具有显著应用功效,使用面广泛。
但因近年来临床对喹诺酮耐药的革兰阴性菌增加速度较快,已不主张为预防细菌感染性疾病而应用该类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一、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一般原则1、根据合理、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原则选药;2、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用症、禁忌症及联合应用与预防应用的指征;3、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前,应先留取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待培养及药物试验结果报告后及时调整给药方案;4、密切观察药物疗效,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5、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给药方法、间隔时间、给药途径、避免耐药菌的产生;6、已明确病毒感染者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7、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象征者,不应使用抗菌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根据医生的经验,初步判断选用抗菌药物,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一旦确认为非细菌感染者,应立即停用抗菌药物;8、明确细菌感染者应用抗菌药物需按“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标准”应用;9、对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病人,应定期监测菌群变化及感染部位的细菌变化,及时纠正和调整抗菌药物,减少二重感染的发生。
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原则1、致病菌不明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和混合感染;3、长期用药产生耐药性者;4、免疫缺陷伴发严重感染者;5、可以肯定获得协同作用者;6、毒性较大药物联合用药可减少剂量,降低毒性。
三、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原则1、外科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具备临床必须、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应选择杀菌剂,具有较高的组织渗透能力,不能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物;2、不同类别手术预防用药:(1)清洁手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如疝、乳腺、甲状腺、精索静脉、大隐静脉曲张等手术,原则上不用抗菌素。
如需使用,可于手术前 0.5—1 小时或麻醉诱导期使用一个剂量。
第二类:如胸部、头颅、骨、关节及有人工器官植入的清洁手术,以一线药物为主,尽量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2)清洁—污染手术:如:胃、肠、肺、妇科、产科、耳鼻喉科等手术以及开放性创伤,原则上手术当日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可延长。
人流术预防感染如何规范使用抗菌药
术前和术中进
行的消毒能减
少微生物的数
量,但不可能
完全灭菌,患
扫一扫,下载原文
者接受人工流 产手术后有可
26
2020.01 No.1
能发生感染。人工流产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 药物的目的是减少子宫内膜的感染以及术后 可能发生的输卵管、卵巢、盆腔及全身性感 染。因此,人工流产手术预防抗菌药物的使 用是必要的。
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用药注意 目前缺乏对不同抗菌药在人流预防使 用中效果的比较性研究,一般都是经验性 用药。对此,临床医生可参照国家中华医 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发布的《人工流产手 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扫描文中二维码下载原文)。 治疗时,医生应根据患者致病的病原 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生理、病 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 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 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常规预防性抗菌药选用应遵循以下原 则:①毒性低、药物使用安全、不是治疗 严重感染的常规用药;②抗菌谱包括最易 造成流产后感染的微生物;③在手术操作 相关组织中可达到有效浓度;④疗程短; ⑤在流产操作开始时即使用。 人流术后感染预防应注意分层管理: ①术前应行妇科检查和阴道分泌物检查, 包括清洁度、滴虫、外阴阴道假丝酵母 菌、细菌性阴道病等,检查阴性者采取预 防性抗感染用药,检查阳性者需给予规范 化抗感染治疗后再进行手术;②如果术前1 月内诊断为生殖道感染者、性传播感染疾 病者、宫颈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者、盆腔炎 病史者以及多性伴者、性伴患有非淋菌性 尿道炎的患者,属于个人高风险人群,须 术前规范化抗感染治疗。 此外,临床应注意使用无菌器械进行 规范的流产手术操作,这是降低人流术后 yan@ 责编/邱华艳
人流术预防感染如何规范使用抗菌药
2024年湖北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妇产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妇产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2024年湖北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参考答案附后温馨提示:湖北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题为随机抽取题库内部分题目进行考试,该文档列出了该科目的所有考试题目及答案1.(多选)出现哪些情况,应预防新生儿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A.<37周早产B.羊膜早破≥18小时C.围产期发热,体温38°C以上者D.以往出生的新生儿有该菌感染史2.(单选)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需控制在多少A.30%B.40%C.50%D.20%3.(单选)关于人工流产术,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IV类切口B.可能的污染菌为革兰阴性菌、肠球菌、链球菌、厌氧菌等C.可选择第二、三代头孢或头霉素类D.可选择第二、三代头孢或多西环素4.(单选)卵巢/输卵管切除术属于几类切口手术A.I类B.II类C.III类D.IV类5.(多选)关于人工流产,说法正确的是A.减少子宫内膜的感染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输卵管、卵巢、盆腔及全身性感染B.术前单次单一抗菌药物预防感染,首选口服给药,酌情静脉给药C.口服给药时机为术前1-2h,静脉给药为术前0.5-1hD.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多西环素200mg或米诺环素200mg 或阿奇霉素500mg或甲硝唑1g;或二代头孢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甲硝唑6.(单选)经腹腔子宫切除术,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II类切口B.可能的污染菌为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链球菌、厌氧菌等C.可选择第一、二代头孢或头霉素类D.可选择第一、二代头孢或多西环素7.(多选)关于撕裂修补术,说法正确的是A.I度撕裂B.Ⅱ度撕裂C.Ⅱ度+内部缝合D.可选用第一、二代头孢±甲硝唑或头霉素8.(单选)关于剖宫产,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II类切口,对于紧急分娩,若术前来不及给药,可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B.首选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C.手术时长>3h或出血>1500mL,中应补加一剂相同抗菌药物D.非选择性剖宫产9.(单选)关于妇产科Ⅱ/Ⅲ类切口手术,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代头孢首选头孢唑林,二代首选头孢呋辛B.不使用举宫器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属于I类切口,原则上不需要预防用药C.药品不可获取条件下,不可用米诺环素代替多西环素D.药品不可获取条件下,可用米诺环素代替多西环素,替硝唑代替甲硝唑10.(单选)妇产科I类切口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下列情况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多者;或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