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2024年度新编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环保 、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倡 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 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
2024/3/24
17
关注经济发展
2024/3/24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国家机构与职能
了解国家机构的设置、职责和 相互关系,理解国家权力的运 行方式。
法治理念
理解法治的内涵、原则和价值 ,树立法治观念。
2024/3/24
公民权利与义务
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实践
掌握道德与法治实践的方法和 途径,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精神,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和问 题,具备初步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判断 能力。
2024/3/24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 性。
民主决策的过程
分析民主决策的过程,包括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 评估等环节。
12
法治的脚步
法治的基本原则
了解法治的基本原则,如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独立 等。
法律体系与法律制度
探讨国家的法律体系与法律制度,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 方性法规等。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备课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备课教案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道德品质。
3.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3.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4.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道德品质。
5.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关系及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道德与法治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4.实践活动: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法治思维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讲授新课:(1)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3)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4.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就道德与法治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5.实践活动: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法治思维的重要性。
6.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其掌握程度。
3.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实践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其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
部编中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中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全册一. 教材分析部编中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提高综合素质,为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本册教材内容涵盖了道德、法治、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和行为习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动机等因素,采用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提高理论素养;培养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道德与法治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2.原因: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认知水平有限,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负面现象,可能导致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产生偏差。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引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角色扮演法:教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精选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篇
【导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普及基本的公民道德要求或者学⽣守则和⾏为规范等。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凝聚价值追求 ⼀、教学⽬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标: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存与发展的作⽤;认识民族精神是凝聚各族⼈民的巨⼤精神⼒量;感受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凝结着全体⼈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达成价值认同与共识。
能⼒⽬标:⽤实际⾏动弘扬民族精神;提⾼践⾏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能⼒。
知识⽬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特点,体会其伟⼤作⽤;理解构筑中国价值的意义。
⼆、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成长与民族⽂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化认同感、民族⾃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化传统。
” 本课作为第五课的第⼆框,在了解了中华⽂脉的作⽤与发展,中华美德的内涵及影响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化具有传承性与时代性,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化的沉淀与凝结,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是中国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
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青少年形成思想共识的必要之举。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伟⼤作⽤ 教学难点:培育和践⾏社会主义核⼼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深⼊发展,⽂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竞争中的地位和作⽤越来越突出。
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了解只停留在为数不多的英雄⼈物⾝上,尚缺乏对于中华民族⽣存与发展所起到的巨⼤作⽤的理解。
⽣活在价值观⽇趋多元化的今天,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受到诸多挑战,学⽣可能出现价值观盲⽬认同,对青少年⽽⾔,坚持⽴德树⼈,加强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过程 导⼊: 【崇尚英雄】 英雄,是危难时刻挺⾝⽽出;英雄,是平常⽇⼦鞠躬尽瘁……⼀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的强⼤⼒量。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1《我们的梦想》优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1《我们的梦想》优质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一节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1课时我们的梦想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复兴梦。
教学难点:新时代、新征程。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17年度优秀歌曲推选活动”入选的20首精品歌曲之一精准扶贫主题歌曲《山杏花开的时候》描绘了老百姓看到扶贫干部在山杏开花的春天来到了自己的村子,带领乡亲们修路架桥,把山前山后的山杏都运出了村子,卖到全国各地。
“山杏花”这一形象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春光无限、丰收在望的美好场景,象征老百姓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思考:歌曲《山杏花开的时候》反映了人们的什么心声?教师总结: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复兴梦(一)中国梦的追求1.材料呈现: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的情况。
“十三五”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脱贫攻坚一定要抓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
2.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我国现在的小康存在不平衡现象。
3.教师总结:(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
(2)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历经艰苦探索,重新焕发活力,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百年梦想插上了腾飞翅膀。
(3)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中国梦的内涵1.阅读教材第106-107页“探究与分享”。
精选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篇
精选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3篇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篇:《推动道德建设,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导语:道德建设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尤为关键。
本教案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道德概念,明白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道德问题,形成合理的判断和行为。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德观念。
2. 难点:区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道德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道德与法治教材、案例分析材料。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讨论小组等。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第二篇:《了解法治,做遵纪守法的公民》导语:法治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石,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法治、认识法律,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法治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了解国家法律制度。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法治的敬畏和崇尚,增强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法治教材、法律案例。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小组讨论等。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第三篇:《树立正确的诚信观,维护社会公正》导语:诚信是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培养学生正确的诚信观念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教案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维护社会公正。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诚信的含义和重要性,明白诚信与个人发展和社会公正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够识别和分析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能够正确处理诚信问题。
9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走向共同富裕》
《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和意义。
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对财富的认识,正确地使用财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共享的发展理念。
教学难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具体说来,就是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想一想:对走向共同富裕,你有哪些认识?教师总结:走向共同富裕,需要党的统一领导、政策的正确引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1.进入新时期需要适应新变化。
活动一:经济发展新变化。
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运用你的经验”材料,进行角色扮演,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谈谈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
九年级(3)班的同学在课堂上交流各自的暑假生活。
同学一:我与父母乘坐高铁外出旅游,快捷舒适,感受到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方便。
同学二:我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看到好几家高污染企业停产整改。
同学三:我帮家人在市场照看服装摊,生意比往年冷清,而别人家新开的服装网店却生意火爆。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发表意见。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课第一节教案
生:学生读材料思考:改革开放是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设计意图:读书初步感知本课基本知识点四、练测促学1、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风雷激荡, 40年岁月峥嵘,是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发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事件,由此表明,改革开放是( B )①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②强国之路富民之路③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④立国之本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我们之所以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是因为( C )①改革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②改革开放能使我国迅速超过发达国家③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④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D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坚持自力更生④坚持改革开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4.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这些是2017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它们共同反映了( B )A.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 B.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B.民主建设取得巨大突破 D.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5.爷爷用蒲扇、爸爸用电扇、我用空调。
这是我国4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缩影。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我国( B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实行了改革开放③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④坚持党的领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热播,改革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下列对于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改革的速度越快越好B.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C.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从贫穷变得越来越富裕和强大D.改革不等于对过去的完全否定,而是对现实变化的积极应对7、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不到3% ,而中国经济的增速却达到了6.7%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
2024精选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案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 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 感受道德情感的力量。
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明确行为规范
制定具体可行的行为准则,让学 生明确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 不可以做的,从而树立正确的行
为观念。
强化日常训练
通过反复的日常行为训练,如礼 仪教育、纪律教育等,帮助学生
培养学生的法治信仰和道德情感,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 道德判断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挥榜样作用
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 好的行为榜样,同时鼓励学生之
间互相学习、互相监督。
案例分析:校园欺凌现象及应对措施
案例描述
某初中校园内发生一起欺凌事件,一名学生长期受到其他同学的言语侮辱和肢体暴力。
原因分析
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如家庭教育缺失、学校监管不 力、社会文化影响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活动准备
准备竞赛题目和答案,制定竞 赛规则和流程,安排竞赛时间 和地点。
03
活动实施
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竞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竞赛,了解 更多的法律知识。
04
活动总结
对法律知识竞赛进行总结,表 彰优秀选手和团队,鼓励学生 继续学习法律知识。
法治宣传周活动规划及效果评估
活动目标
通过法治宣传周活动,让学生 了解更多的法治知识和法治精 神,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 律素养。
【新版】新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新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个人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关系,培养正确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3.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原理。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围绕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概念展开,共分为以下单元:1. 单元一:道德与人生主要内容:个人道德的重要性,道德规范与自由选择的关系,道德典范的影响。
2. 单元二:法治与社会主要内容:法律的起源和作用,法治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
3. 单元三:法治与安全主要内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与安全的关系,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4. 单元四:法治与公平主要内容:平等和公正原则,法律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反腐败与廉政建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道德和法律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增强交流和反思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个人作业等。
2. 学生的研究成果:通过考试、作业、项目等形式进行评估。
3. 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态度来评估其道德发展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新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 多媒体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音频、视频等。
3. 案例材料:真实案例、故事、新闻报道等。
六、教学安排本教案安排为每周3节课,共计16周。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生动的案例、互动的讨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范文三篇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范文三篇导读:本文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范文三篇,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生活在民主国家》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树立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提高在生活中感受民主政治氛围的能力,逐步形成民主习惯。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民主发展历程,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明确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和制度。
二、教材分析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3.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3.4“增强公民意识”。
本框由“民主的足音”和“新型的民主”两目组成,通过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曲折历程,说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以此为基础,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形式及制度保障。
本框是从国家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民主。
三、学情分析学生受年龄所限,参与民主实践的机会较少;受知识所限,对民主政治生活了解较少。
虽然学生民主意识有所觉醒但缺乏完整的认知。
故此,九年级学生需进一步了解我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历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形式及相关制度,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任务1:什么是民主指导反馈:[镜头回放]:九年级(1)班要推出五名品德之星,同学们热情地议论起来。
甲:班主任直接指定多省事啊!乙:让咱们班五个小组长各推荐一名就行了。
丙:这得经过全班投票选举、民主产生。
[学生思考、交流]: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公平、最被大家认可?说说理由。
[小结]:丙同学提出的民主投票评选方式最公平,体现的是一种民主思想。
任务2: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历程是怎样的?反馈指导:[阅读教材]p31、32、33页的内容[小组交流、讨论](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追求民主进行了哪些探索?(2)这些探索的结果如何?(3)中国人民探索民主的道路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小结]: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艰难探索,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当家作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走向共同富裕
1.改革进行时
2.共享发展成果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2.1 创新改变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和意义。
2.通过所学知识,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改革措施,学会处理正常的经济关系。
3.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学习重点: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共享的发展理念。
(3)是中华民族的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的时代精神。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一、导入新课
利用中国火箭军的宣传片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创新对发展的重要意义意义。
2.从日常生活的感受出发,培养社会认识创新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积极意义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
2024年度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3/24
11
交往与沟通
交往的重要性
阐述人际交往对个体成长 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引 导学生重视人际交往。
沟通的技巧
介绍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 巧,包括倾听、表达、反 馈等,帮助学生提高沟通 能力。
交往中的礼仪
讲解交往过程中应遵循的 礼仪规范,如尊重他人、 礼貌待人等,培养学生的 礼仪意识。
2024/3/24
特点、兴趣爱好、价值观等。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02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并积极寻求改进。
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03
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避免自卑、自负等消极情绪的影
响。
8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维护自尊
了解自尊的含义和重要性,学会 在尊重他人的同时维护自己的尊 严。
倡导自强精神
2024/3/24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36学时,每周2学时, 一学期完成。
时间规划
第一单元8学时,第二单元10学 时,第三单元10学时,第四单元 8学时。期末复习2学时,机动2 学时。
6
Part
02
第一单元:成长中的我
2024/3/24
7
正确认识自己
2024/3/24
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
01
通过心理测试、自我观察、他人反馈等方式,认识自己的性格
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弘 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7
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2024/3/24
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认识到国家利益是最高利益,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自觉维 护国家利益。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祖国的繁荣 富强贡献力量。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案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能力目标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九年级(上)道法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教案(来自网友提供)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教师总结:法治。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的意义1.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
《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2.问题: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3.师生共同总结:(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2《维护祖国统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2《维护祖国统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2《维护祖国统一》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祖国统一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维护祖国统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但他们对祖国统一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才能真正理解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祖国统一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案例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祖国统一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些关于祖国统一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3.操练(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维护祖国统一。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一些具体的行动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简单的问答和小测验,巩固学生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和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在自己生活中维护祖国统一,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2024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第一单元:成长中的我•第二单元:我与他人和集体•第三单元: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四单元:法律与道德•课程总结与复习指导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结构教材内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涵盖了道德、法治、国家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法治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教材结构本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每课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通过案例、故事、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治原则,了解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基本知识,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法治意识。
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本课程可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第一单元:成长中的我010204悦纳自我,追求高雅情趣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
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
追求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抵制低级、庸俗的情趣。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情趣,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感受。
03认识到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普遍性,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理智的态度与父母进行沟通。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反馈等,促进与父母的相互理解。
尊重父母的意见和选择,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01020304克服逆反心理,与父母沟通了解学习压力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寻求帮助与支持
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 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增强自己的 抗挫能力。
03
第二单元:和谐交往与师生关 系
亲子之间沟通与理解
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理解亲子沟通对于家庭和 谐和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以及沟通不畅可能带来的 问题。
有效的沟通技巧
学习并掌握有效的沟通技 巧,如倾听、表达、反馈 等,以促进亲子之间的良 好沟通。
贡献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工作、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要倡导 社会正能量,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THANKS
感谢观看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尊重 他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法治意识和 道德素养。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02
03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 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 图片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提高课堂效果。
绪,保持平静和理智。
合理表达情绪
学会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 情绪,避免过度发泄或压抑情 绪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挫折与意志品质培养
认识挫折
了解挫折的含义和类型,认识到挫折 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积极应对挫折
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寻找解 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轻易放弃。
培养意志品质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困难的经 历等方式,逐渐培养起坚韧不拔、自 强不息的意志品质。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符合自身特点和能力的目标,避免过高 或过低的期望。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案一:自我介绍与班规教学目标:1. 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2. 了解班级的规章制度并能遵守;3. 掌握自我介绍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班级规章制度学习与讨论(15分钟)分小组让学生自主讨论并总结班级的规章制度,然后组长汇报给全班。
教师帮助学生补充完善。
3. 规章制度签字承诺(10分钟)让学生逐一签字,表示能够遵守并积极落实班级规章制度。
4. 自我介绍的方法与技巧(15分钟)通过演示和讨论,引导学生掌握自我介绍的方法和技巧,并要求每位学生制定一份自己的自我介绍词。
5. 自我介绍展示与评价(15分钟)随机请学生上台进行自我介绍,学生互相给予评价和建议。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记录自己在自我介绍中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教案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学目标:1. 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定义与特点;2. 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3. 掌握一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定义与特点(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定义和特点。
3.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具体内容(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并让学生列举其他例子。
4. 通过游戏加深理解(15分钟)教师设计游戏活动,模拟一些具体场景,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感受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实际应用。
5.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和看法。
教案三:对待智商差异的尊重与关爱教学目标:1. 了解智商差异的存在和原因;2. 认识到尊重和关爱智商差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 培养学生关心同学、宽容包容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202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1延续文化血脉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提升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丰富内涵,了解中华传统美德产生的影响,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熠熠生辉,对一个民族而言,其根基在于文化的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处的美德。
(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力量教学难点: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三、学情分析当今时代,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不断深入,学生对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较浅,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对于中华文脉的延续链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印象。
九年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四、教学过程导入:【阅读资料】“干支纪年与二十四节气”提问:你能说出“二十四节气”或者唱出“二十四节气农事歌”吗?与同学讨论,为什么“二十四节气农事歌”流传至今?1.中华文化的产生教师归纳:中国人民勤劳智慧,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环节一:走近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2.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探究分享】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享交流这些“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教师归纳: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环节二:探寻文化发展的脉络3.文脉的发展与意义【探究与分享】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学校决定组织一次“文化之旅”研学活动,向全校同学征集活动方案。
请你设计一条路线,使学生沿途能够学习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问:请你说明设计思路,并向同学介绍你设计的研学方案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想一想,这三种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教师归纳: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中华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环节三:传承和发展文化4.传承和发展文化【阅读感悟】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到雷锋精神,再到航天精神……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问: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师归纳:新时期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5.增强文化自信教师归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又要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环节四:走近中华传统美德【读书漂流瓶】6.美德的重要性及内涵阅读中华经典,养天地浩然之气。
任务:请向同学推荐一本传承中华美德的好书,并说明推荐理由。
教师归纳: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国家的精神力量。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环节五: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7.美德的影响【阅读感悟】《朱子家训》摘录教师归纳: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8.践行美德【探究与分享】“宁波好人”提问: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故事,你感受到中华美德的力量在哪里?教师归纳: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本课小结站立在祖国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
让我们一起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美德。
202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2夯实法治基石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法治观念,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能力目标:梳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知识目标:知道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教材分析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本框由“夯实法治基石”和“凝聚法治共识”两目组成。
通过对中国法治道路探索历程的梳理,阐述法治的要求、阐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以及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关系”的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学习宪法主要内容,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这为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治思维,没有形成坚定的法治信仰。
而本课所讲的法治及全面依法治国给学生提出了更具时代性的法治要求,所以应进一步学习,夯实法治基础。
四、教学过程任务1:你心中的法治是怎样的?反馈指导:[小结]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任务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反馈指导:[材料分析]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将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责。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增加了关于实行河长制的规定,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监测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等等,为解决现存比较突出的水污染问题和水生态恶化问题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材料2:自2012年起,中山市每年举办“我为中山善治献一策‘金点子’大赛”,6年来共收到市民提出的建议超过4500条;“全民献智改革”活动从2015年启动,中山相关部门连续3年面向社会公众征集改革工作意见,至今共收到改革建议超过600条……中山市搭建全民参与的平台和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全民“齐参与、愿参与、能参与、真参与、常参与”,探索出覆盖各类群体的社会治理共治模式。
思考:(1)结合材料1谈谈“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制定、完善法律?(2)结合材料2谈谈“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
[小结]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化。
任务3:近代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是怎样的?反馈指导1:[阅读教材]第47页的内容[思考交流]:近代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是怎样的?[小结]1840年以后,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任务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法治蓝图是怎样的?反馈指导2:阅读教材第48页相关链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阅读教材第48页正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阅读教材第49页相关链接,了解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小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做出新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 将依法治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要求,这是对依法治国的新定位。
任务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反馈指导:阅读教材第45页相关链接,谈谈你对这段名言的理解。
阅读资料,体会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法治”一词出现了33次,“依法治国”出现了19次。
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小结]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五、板书设计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一、夯实法治基石1.选择法治道路(1)实行法治的原因(2)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3)近代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2.描绘法治蓝图(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3)建设法治中国202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3我们的梦想一、教学目标知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了解新时代、新征程的内涵,明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通过对民族复兴梦和新时代、新征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
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感;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感到自豪;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