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
常用中药材在产地初步的加工方法
![常用中药材在产地初步的加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69bbc8202d276a200292ea9.png)
常用中药材在产地初步的加工方法一、根、茎类药材:收获后要洗净泥土,除去须根、芦头和残留枝叶,再进行大小分级,或趁鲜切成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如丹参、白术、白芷、牛膝、射干。
肉质性含水量多的百部、天冬、百合、薤白,应先用沸水烫,再切成片或剥下鳞片晒干或烘干。
质地坚硬较为粗大的商陆、葛根、玄参等,要趁鲜时切片干燥。
干后难以去皮的桔梗、半夏、水丰夏、芍药、丹皮,应趁鲜时刮去栓皮。
含浆汁淀粉足的何首乌、地黄、玉竹、黄精、天麻等,应趁鲜蒸制,然后切片或个子晒干或用文火烘干。
党参、北沙参应投入沸水中略烫一下,再刮皮,洗净干燥。
白芍、玄参、丹参要经沸水煮,再反复“发汗”,才能完全干燥。
贝母、山药要经过用硫磺熏蒸后才能干燥,并保白色,粉性足,且能消毒、杀虫、防霉,有利于贮藏。
二、果实类药材: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
果实大又不易干燥的木瓜、枳壳、佛手,应先切开后干燥,乌梅需要烘烤烟熏。
以果皮、果肉入药的药材,应去瓤、去核或剥皮干燥。
三、种子类药材:果实收获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
有些要去果皮或种皮,如薏苡仁、决明子;有的要打碎果核,取出种仁,如杏仁、酸枣;有些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女贞子、五味子等。
四、花类药材:为了保持颜色、花朵完整,采后应置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避免有效成分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月季花、玫瑰花、金银花、旋复花、红花、芫花等,杭白菊要先蒸后干燥。
五、全草类药材: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含芳香挥发油成分的荆芥、薄荷、藿香、香薷草等,忌晒,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
含水量较高的垂盆草、马齿苋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再干燥。
六、皮类药材:趁鲜时切成块或片,再晒干即成。
有些要趁鲜刮去外皮的栓皮再干燥,如白皮、丹皮等;有的要用沸水烫过后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栓皮,然后切成丝、片,卷成筒再干燥,如杜仲、厚朴、肉桂等。
七、动物类药材:环节动物中的地龙、水蛭洗净,用开水烫死,也可用生石灰、草木灰或酒闷死、晒干或烘干。
十种中药材的加工方法
![十种中药材的加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5779c59ec3d5bbfd0a7453.png)
十种中药材的加工方法根及根茎类中药材生长到冬季,植株枯萎,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丰富,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是根及根茎类药材采挖最佳季节。
药材采挖后需要进行产地加工,使其达到色泽好,有效物质散失少,水分适度,符合商品规格要求,保证药材质量。
现介绍下列十种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
怀山药:刮净内外皮,除去芦头及细尾,洗净,晾干水分,切成12~15厘米小段,放入硫磺柜内熏硫磺,直至透心身软即停止熏硫磺,留在柜内一昼夜待黄水流出,然后取出用清水洗净,晒至足干。
要求成品直条圆形,粉质洁白,无黄皮,无黄干葛:刮净外皮,洗净,用清水漂1~2天,晾干表皮水分后切成15厘米小段(直径9厘米以上的要剖开),放入硫磺柜内熏硫磺至透心,停止熏硫磺后留在柜内一昼夜,待黄水流出,取出柜用清水洗净,晒干。
要求成品白色有粉,两端平整。
天花粉:刮净外皮,洗净,清水漂1~2天,取出晾干表皮水分,切成15厘米小段(直径9厘米以上的剖开),放入硫磺柜内熏硫磺至透心,停止熏硫磺后留在柜内一昼夜,待黄水流出,取出柜用清水洗净晒至7~8成千,放入竹箩置水中踩至光滑,取出晾干,再熏硫磺一昼夜,取出晒干。
要求成品粉足白色,结实光滑,无黄心。
生地:除净须根和泥沙(忌水洗),晾干表皮水分,按大、中、小条分别放入烘炉烘烤,初入炉温度60℃左右烘两天,后逐渐降低温度保持在40℃左右。
烘烤时要经常翻动,以免烘焦。
烘至全身柔软,取出堆放,使其内部水分排出后再烘至7~8成干取出堆放,使其闷黑,最后烘干或晒干。
要求成品干爽,柔软,断面油润,棕黑色,无焦枯,无生心、空心。
干姜:除净茎叶及须根,洗净泥沙,黄熟后晒干。
要求成品肉色淡黄,味辣,粉多。
百部:除净芦头,洗净泥沙,放入沸水锅中待水再开时捞起,晒干或烘干。
要求成品外皮灰黄色,断面黄白色,只干,成条。
狗脊:削净芦头及外皮黄毛,沸水煮至透心,取出晒至7成干后切成片,晒干。
要求成品呈黑棕色,片薄均匀,无黄毛。
泽泻:除净茎叶、须根,洗净,慢火烘烤,要经常翻动,防止烘焦,烘干后装入竹箩撞去外皮,使其光滑,晒干。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c8953ab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d.png)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xx年xx月xx日
CATALOGUE
目录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概述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技术中药材的产地加工规范化与标准化中药材的产地加工产业发展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案例分析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概述
01
中药材产地加工是指在中药材产地对药材进行初步加工、处理的过程,包括清洗、挑选、干燥、包装等环节。
技术创新后
引入现代技术设备,如药材加工机械、自动化生产线等,实现了产地加工的自动化、连续化和规模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案例二:某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技术创新
药材产地加工的质量主要依靠经验,难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质量提升前
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操作规范,对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原料、工艺、成品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和检测,确保了产地加工的质量稳定性和产品安全性。
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形象
加强质量监管,推行质量标准,鼓励企业进行质量认证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要点三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中药材产地加工产业的扶持力度,从土地、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
市场环境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对中药材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不合格品处理
质量标准和控制体系的完善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产业发展
05
当前中药材产地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
产业现状与问题
中药材产地加工企业缺乏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和协调,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足。
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缺乏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工艺
![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ff92566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9.png)
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是一种将野生或栽培的中药材在其产地进行及时加工和处理的工艺。
具体流程如下:
1.采集:在中药材成熟的时候,进行采集工作。
对于栽培的中药材,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
周期和特性进行合理的采摘时间选择。
对于野生的中药材,需要在适当的季节和天气条件下进行采集。
2.筛选和清洗:将采集到的中药材进行筛选,去除破损、腐烂或有虫害的部分。
然后使用
清水或者特定清洗方法,将中药材进行彻底的清洗,去除泥土、杂质和其他污染物。
3.预处理:根据不同的中药材特性,进行相应的预处理。
例如,对于根茎类中药材,可能
需要削去根皮并切割成适当大小。
对于叶片类中药材,可能需要晾干或切碎。
4.鲜炮或鲜晒:这是中药材趁鲜加工的重要步骤之一。
将预处理好的中药材进行鲜炮或鲜
晒处理,以保持其活性成分和品质。
鲜炮通常是将中药材在高温下快速加热处理,而鲜晒则是将中药材暴晒于阳光下,使其逐渐干燥。
5.包装和储存:将鲜炮或鲜晒好的中药材进行包装,并严格控制包装中的湿度和气密性。
然后将其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中,以延长中药材的保存期限。
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工艺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和药效,因为采集后立即进行加工能够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品质下降。
这种加工方式也能够减少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失,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红参的产地加工方法
![红参的产地加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f4388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9.png)
红参的产地加工方法
红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主要产自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韩国和日本。
下面是红参的一般加工方法:
1. 采收:红参一般在秋季采收,这时候地下的根茎最为肥大和有营养价值。
采收时要小心,避免损伤根茎。
2. 清洗:将采收的红参根茎用清水轻轻洗净,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杂质。
3. 蒸制:红参一般需要经过蒸制的加工过程。
将洗净的红参放入蒸笼中,用中火蒸制1-2小时,直至红参根茎变软。
4. 晾干:蒸制后的红参需要晾干,可以晾晒或在通风的地方晾干,直至根茎完全干燥。
5. 筛选分级:晾干后的红参需要进行筛选和分级,将形状完整、质量较好的红参挑选出来,通常分为特级、一级、二级等不同等级。
6. 包装:将分级后的红参装入干燥的包装袋中,密封保存,以保持其优良的品质和药用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红参的加工方法可能因地区和习惯而略有不同,有些地方可能会采用烘干或其他特殊的加工工艺。
红参作为中药材使用时,一般不直接生吃,而是泡水煮汤或炖煮,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同时,如果你要购买红参或使用红参作为药材,请确保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商家,以避免购买劣质品或受到欺诈。
常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
![常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ed140979563c1ec5da715f.png)
常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采收后的中药材,除了骨碎补,鲜芦根等少数种类可供鲜药用外,大多用其干品。
为防止霉烂变质,便于分级、包装、贮藏、调运,也为了进一步加工炮制成饮片需进行产地加工。
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规格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加工方法也各不相同,现将一般常规中药材初加工方法介绍如下:1、种子类。
一般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
有些药材要种皮或果皮,如薏苡仁、决明子等。
有些要击碎果粒,取出种仁供药用,如杏仁、酸枣仁等。
有些则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五味子、女贞子等。
2、花类。
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采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红花、芜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等。
极少数种类则需先蒸后再进行干燥,如杭白菊等。
3、果实类。
一般果实类药材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
但果实大又不易干透的药材,如佛手、酸橙、鲜木瓜等应先切开后干燥。
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如瓜篓、陈皮、山茱萸等,应先去除瓤,粒或剥皮后干燥,此外,有极少数药材如乌梅等还需经烘烤烟熏等方法加工。
4、皮类。
一般采后趁鲜切成片或块,再晒干即成。
但有些种类在采收后应趁鲜刮去外层的栓皮,再进行干燥,如丹皮、椿根皮、黄柏皮等,有些树皮类药材采后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树皮,然后切成丝片或卷成筒,再进行干燥,如肉桂、厚朴、杜仲等。
5、全草和叶类。
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尤其是含芳香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荆芥、麝香等忌晒,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有些全草类药材在未干透前就应扎成小捆,再晾至全干。
如紫苏、薄荷等。
一些含水量较高的肉质叶类,如马齿苋等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再进行干燥。
6、根及地下茎类。
这类药材采收后。
一般先洗净泥土,除去须根,芦头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趁鲜切成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
中药材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中药材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47af4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7.png)
中药材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治疗药物之一,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对中药材的生产和加工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中药材的产地、种植环境和加工方法都对其药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十种常见的中药材产地和加工方法,并详细描述其特点和应用。
一、四川川芎产地和加工方法四川川芎,简称川芎,为伞形科川芎属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目前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川芎的主要功效是舒筋活血,用于治疗痛经、痉挛性疼痛等症状。
川芎的加工方法包括切片、炒制等,主要是为了保持其药效和增加其使用寿命。
二、云南首乌产地和加工方法云南首乌,是茜草科首乌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贵州等地。
云南首乌的主要功效是补肝肾、滋阴补血,用于治疗虚弱、失眠等症状。
云南首乌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切片、晒干、炮制等,主要是为了增强其药效和改善其口感。
三、安徽制何首乌生产地和加工方法安徽制何首乌是茜草科制何首乌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等地。
其主要功效是补肝肾、养血益气,用于治疗头发干枯、皮肤粗糙等症状。
安徽制何首乌的加工方法包括炮制、晒干等,主要是为了增强其药效和改善其口感。
四、广东杜仲产地和加工方法广东杜仲属于榆梅科,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其主要功效是补肝肾、强筋骨,用于治疗腰膝酸软、关节疼痛等症状。
广东杜仲的加工方法包括切片、晒干、炮制等,主要是为了保持其药效和增加其使用寿命。
五、陕西肉桂产地和加工方法陕西肉桂属于桂科植物,主要分布在陕西和河南等地。
其主要功效是温中散寒、祛风止痛,用于治疗腹痛、腰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陕西肉桂的加工方法包括晒干、切片、炮制等,主要是为了增加其药效和改善其口感。
六、山东海螵蛸产地和加工方法山东海螵蛸属于海龙目动物,主要分布在山东和辽宁等地。
其主要功效是通络消肿、活血化瘀,用于治疗跌打肿痛、风湿痹痛等症状。
山东海螵蛸的加工方法包括去腥、清洗、晾晒等,主要是为了减轻其腥味、保持其药效。
第八章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第八章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4966a1a384868762caaed54e.png)
• • • •
如蝉衣在夏秋季黑蚱蝉蜕化之时收集; 桑螺蛸须3月前收集,过时虫卵孵化成虫; 蚯蚓6-8月刚开始活动时捕捉; 蜈蚣在清明节前后捕捉较好;
• 一般有翅昆虫,大多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憩息 于植物上,不易起飞,易于捕捉,如斑蝥、 虻虫等。 • 动物药蛤士蟆秋末进入冬眠期,易于捕捉, 且蛤土蟆油于体内较多。
• 如天麻、苍术、葛根、桔梗、大黄、玉竹等。 天麻在冬季至翌年清明前茎苗未出时采收者 名“冬麻”,体坚色亮,质量较佳;春季茎 苗出土再采者名“春麻”,体轻色暗,质量 较差。少数例外,如半夏、延胡索等则以夏 季采收为宜。
2、茎、木类药材
• 一般在秋、冬季落叶后初春萌芽前采收。 • 如大血藤、鸡血藤等; • 与叶同用的槲寄生、忍冬藤等茎、木类药材, 应在植物生长旺盛的花前期或盛花期采收。
第八章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第八章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 【目的要求】 • 1、熟悉中药材采收与加工原则。 • 2、了解中药材采收与加工原则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1、中药材的采收 2、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第一节药材的采收
• 中药材的合理采收(季节、时间、方法)不仅 对保证药材的质量、药效,而且还对保护、 扩大药源具有重要意义。采收适时如法则药 性强、疗效高,反之,则药性弱、疗效差。
槲寄生
忍冬藤
3、皮类药材
• 多在清明到夏至时间采集,此时植物体内液汁较多、 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树皮易于剥离,同时有效成 分含量高,如杜仲、厚朴。 • 根皮在冬季采收,如牡丹皮、地骨皮。有些药材取 皮,可在取伐木材时收。 根皮、树皮的采收,容易损害植物生长,应注意 采收方法,树皮不可整圈剥,否则破坏输导系统, 造成树木死亡;根皮是挖根后再剥取。
• 一般果实采收后可直接晒干,但有的还须烘 烤烟熏,如乌梅等;还有些要切成薄片晒干, 如酸橙(枳壳)、佛手、木瓜等;另有些是以 果皮入药的,要先将果实切开,除去瓣和种 子后再晒干,如栝楼等。
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范
![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59e05a20242a8956aece40a.png)
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范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行业标准 SB/T XXXXX—动物类:烫.煮.去毒等。
7 主要操作规范7.1 验收7.1.1 应对货主交付的鲜药材进行验收交接,核实并记录货主.品名.基原.产地.采收时间.重量.收货时间等信息。
7.1.2 应检查外观质量,对已经发生腐烂变质.霉变.虫蛀.泛油等现象的鲜药材,应当拒收。
7.1.3 对检查合格.信息真实的鲜药材,办理入库手续.并存入专用仓库。
7.2 净选7.2.1 应根据鲜药材特性选择净制工艺,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净制过程中尽量减少鲜药材有效成分的流失。
7.2.2 净制后的中药材要求装入周转容器内,每件应标明货主.品名.产地.规格.重量.采收时间.净制时间等信息,并做好净制记录。
7.3 切制7.3.1 鲜药材应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需在产地趁鲜加工的中药材名录及要求切制成相应规格。
7.3.2 切制后的药材应装在洁净的容器里,应标明货主.品名.产地.规格.重量.净制时间等,并做好切制记录。
7.4 干燥7.4.1 切制后的鲜药材应及时干燥,并根据药材性质和工艺要求选用不同的干燥方法。
7.4.2 干燥后中药材含水量应符合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
7.4.3 阴干要求7.4.3.1 芳香性易走油的叶.花.果(实)皮类药材.黏液质较多的养阴类药材宜采用阴干法。
7.4.3.2 应在阴凉通风处进行操作,必要时候可采用人工风源。
7.4.3.3 阴干过程中,鲜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7.4.4 日光烘干要求7.4.4.1 适用于《药典》中无特殊干燥规定的大多数药材。
7.4.4.2 应在搭建的日光烘干房进行操作,不得露天晾晒。
7.4.4.3 日光烘干房应配备通风设备。
7.4.5 机械烘干要求7.4.5.1 在自然环境禀赋不佳.无法顺利开展日光烘干和阴干的地区,中药材干燥应使用机械烘干。
7.4.5.2 干燥过程中和干燥后的鲜药材均应该使用洁净容器盛装,烘干作业后应严格清场,防止中药材相互掺杂.污染.串味。
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
![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de5773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5.png)
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年份鉴别:中药材的品质和药效常常与年份有关,因此需要通过鉴别来确定中药材的产地。
2. 种植技术: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壤的处理、施肥、种植时间、栽培密度等方面的控制,以确保中药材的生长状况良好。
3. 采摘和收获:中药材的采摘时间和方法对材料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根据草药的特性和药用部位的不同进行科学采摘。
4. 干燥和储存:中药材的干燥和储存是保证材料质量的关键环节,需要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干燥和储存,以防止材料受潮、发霉、变色等问题。
5. 破碎和筛分:中药材需经过破碎和筛分工艺,使其符合各种制剂的要求,例如片剂、颗粒剂、粉末剂等。
6. 炮制加工:中药材在药用前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如煮制、蒸制、曝晒等,以增加其药效或改善口感。
7. 质量控制:中药材的产地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有害物质的检测、含量测定、理化性质的分析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以上是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的一些基本内容,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加工方法和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中药材加工—产地初加工
![中药材加工—产地初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63a1f39d581b6bd97f19eada.png)
中药材加工一产地初加工2016-12-01 蒲公英中药材加工一一产地初加工1、概念中药材加工是指对中药原材料进行技术性系统处理,按照加工的目的和加工的流程的不同,依次可分为中药材产地加工、中药材炮制加工、中药材深加工三个部分。
中药材产地加工为中药材加工的第一阶段,又称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
2、目的因中草药采收后,绝大多数尚呈鲜品,药材内部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加工处理,很容易霉烂变质,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亦随之分解散失,严重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
除少数要求鲜用或保持原状外,大部分药材必须在产地进行初加工。
加工后的药材,既能保证药材质量,同时可防止霉烂腐败,便于贮藏和运输。
另外,在初加工时按照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他技术处理,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和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
3、产地初加工的方法一、根及地下茎类药材(一)分级将药材的地下部分采收后,按不同大小进行分级,以便于进一步加工和商业交流与贸易,如三七、牛膝、白芍等。
(二)净制又称净选加工,是指中药材采收后,去除药材中混杂的泥沙、非药用部位、劣质药用部位的处理方法。
净制的目的是纯净药材,保证饮片质量,便于下一步中药材炮制加工。
方法如下:(1)水洗药用部分采收后,用水洗净掺杂的泥沙、污物,除去芦头和须根。
芳香性药材一般不可水洗,如薄荷、藿香,亦可不水洗,让其干后泥土自行脱落或待干燥过程中再通过搓、撞除去。
(2)刮皮药材采收后,对于干后难以去皮的根茎,应趁鲜及时刮去外皮,然后晒干,如山药、桔梗、牡丹皮等。
有的药材需蒸煮才脱皮的,先将根茎洗净后入沸水中蒸煮几分钟,刮去外皮,然后漂净晒干,如天冬、白芍、明党参等。
⑶切对于质坚不易干燥的粗大根茎,应在采收后即刻洗净除去残茎和毛须,趁鲜切片、切段或切丁晒干,如丹参、大黄、玄参、葛根等。
⑷烫对一些肉质、含水量大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天冬、百部等,收后宜放入沸水中烫片刻,然后再捞出晒干。
通过沸水烫,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破坏酶的活性,促进水分蒸发,利于干燥,并可增加透明度,但要注意水温和时间,以烫至半生不熟为好,过熟则软烂,品质差,如天门冬、百部、延胡索等。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f5b82ce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1.png)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又称初加工。
适宜的初加工可保持药效,降低一些药材的毒性,防止药材霉烂变质,便于贮运。
将药材先进行清选,包括挑选、筛选、风选、漂洗等,然后去除非药用部位,再进行干燥处理。
一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必须进行揉搓,如山药、党参、麦冬、玉竹等。
有些药材在干燥之前需进行蒸、煮、烫处理,如天麻、地黄、山药、何首乌、黄精等。
多数根和根茎类及皮类药材在半干燥时应停止干燥,密闭堆积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向外蒸发时遇堆外低温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称为"发汗",如玄参、丹参、板蓝根、大黄、黄芪、薄荷、厚朴、杜仲等。
药材的干燥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加温干燥。
自然干燥法分为晒干、阴干、晾干。
晒干为常用方法,但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此法。
人工加温干燥法可分为炕干、烘干、红外干燥等。
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多汁果实类药材可用70-90℃的温度。
干燥的药材断面色泽一致,相互敲击时声音清脆响亮。
叶、花、全草类药材用手折易碎断,叶、花手搓易成粉末。
药材产地加工方法及有关问题探讨
![药材产地加工方法及有关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551346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5.png)
药材产地加工方法及有关问题探讨一、引言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药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的制备中。
药材的产地和加工方法对其质量和药效有着重要影响。
对药材产地与加工方法进行探讨,对提高中药质量和保障中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材产地的选择1. 土壤和气候条件药材的产地选择首先要考虑土壤和气候条件。
不同的药材对土壤和气候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黄芪对土壤要求松软肥沃,气候要求温暖湿润;当归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气候要求多雨多雾。
在种植药材之前,必须对土壤和气候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产地进行种植。
2. 土壤环境产地的土壤环境对于药材的生长和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的疏松程度、肥沃程度、水分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药材的生长情况,因此在选择产地时要对土壤环境进行细致的调查和评估。
三、药材加工方法1. 鲜品和干品的加工大部分药材在收获后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一般有鲜品和干品两种加工方式。
鲜品加工主要是通过晾晒、烘干等方法将药材中的水分蒸发掉,以保持其原有的形态和色香味。
而干品加工则是将鲜品中的水分除去后,再进行粉碎、研磨等处理,使其便于储存和使用。
2. 不同药材的加工方法不同的药材需要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比如枸杞需要晒干后进行炒制,地黄需要洗净后烘干,人参需要去皮后切片等。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根据药材的特点和要求,采用相应的加工技术。
四、药材加工中存在的问题1. 加工工艺不规范在当前的药材加工过程中,存在一些加工工艺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加工温度控制不当,时间过长过短等。
这些都会影响药材的质量和药效,甚至导致药材变质。
2. 有害物质残留在药材加工中,如果使用了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会导致这些有害物质残留在药材中,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虫鼠污染在药材的加工过程中,由于仓库环境不够干燥和干净,容易导致虫鼠污染,从而影响药材的质量。
五、解决药材加工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1. 规范加工工艺对药材的加工工艺进行规范,严格控制加工温度、时间和湿度,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
![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2be883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4.png)
施设备干燥,应研究确定药材干燥的方式、 温度等要求。
(4) 鲜用药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法保存鲜用药材,防止
生霉变质,如冷藏 、 沙藏 、 罐贮等,明确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限, 原则上不使用保鲜剂和防腐剂,工过程禁止使用有毒、 有害物
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等。
起草说明应充分反映研究的全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立题依 据、样品收集、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以及必要的数据、彩色图片、
参考文献等信息。
附件 4
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 指导原则
一、前言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是指对药用植物或者药用动物,根据药材 性质和商品销售运输保管的要求在产地进行的初步加工处理,是
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重要措施,制成品是中药材。通过规范中药材
采收及产地初加工过程,能有效保证中药材的质量。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
说明。
1.规范名称
规范名称应简洁明了 ,仅仅适用于一定区域的可冠以地名。 例如:“川产道地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麦冬”。
标准名称应有对应的英文名称。 2.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要求同“附件1一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3.中药材采收技术规范要求
应当根据药用植物、动物生长发育习性,坚持质量优先兼顾 产量的原则,制定种植、 养殖或者野生抚育中药材的采收规范, 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地初加工技术规范的修订。
本指导原则供中药材种植(养殖 )生产者 、科研院校等参照 执行,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导原则中的
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 二 、 基本要求
1.中药材采收及产地初加工规范的制定必须在总结产区传 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研究评价,并在实践应用中切实可 行O
中药材鲜切产地加工标准
![中药材鲜切产地加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c4b6da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7.png)
中药材鲜切加工标准
一、原料控制
1.1 中药材应来自合法和可持续的来源,并确保其质量。
1.2 应对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收时间等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其有效成分含量及品质。
二、清洗除杂
2.1 中药材在切割前应进行充分的清洗,去除泥沙、杂质和其他污染物。
2.2 清洗过程中应使用干净的用水,必要时可采用适当的清洗剂辅助清洗。
三、切割分档
3.1 中药材应根据其大小、形状和质地等进行切割分档,以确保加工过程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3.2 切割时应避免过度机械损伤,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和劣变。
四、保鲜处理
4.1 中药材鲜切后应及时进行保鲜处理,以防止其氧化、霉变和腐烂。
4.2 保鲜处理可采用真空包装、低温冷藏、添加适量保鲜剂等方法。
五、干燥包装
5.1 中药材鲜切后应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防止霉变和腐烂。
5.2 干燥处理可采用自然晾干、烘干、冻干等方法。
5.3 干燥后的中药材应及时进行包装,以防止二次污染和氧化。
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级要求,标明品名、规格、产地等信息。
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管理规程
![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17a889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a.png)
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管理规程一、总则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对保障药效和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加强对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的管理,制定本规程。
二、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的定义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是指在采集后立即加工制备、烘干或直接使用的鲜药材,以保持其新鲜度、保留其有效成分。
三、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的分类1.鲜用鲜制:直接采集后立即使用,如新鲜叶、根、茎。
2.鮮用干制:采集后不久进行初步干燥,如新鲜果实、花蕊等。
3.鲜制鲜成中药:采集后立即研磨,如鲜草药等。
四、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的管理要求1.生产许可:从事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的单位应具有合法的中药材生产许可证,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生产。
2.产地及环境:选择产地时要避开重污染区,尽量选择交通便利、空气清新、土壤肥沃的地方。
3.采集时间:应根据药材的特性合理选择采集时间,一般在植物生长期内药力最佳的阶段进行采集。
4.采集方法:要求采集时使用专用工具,避免手工直接接触药材,避免对药材造成二次污染。
5.采集时刻:鲜药材应在采集后尽快进行加工制备,减少水分的挥发和有效成分的流失。
6.运输方式:要求鲜药材在加工前采取遮阳避光、通风透气的方式进行运输,避免高温、潮湿等不良条件导致药材质量下降。
7.加工设备:加工设备应符合卫生要求,保证加工过程中不断降低药材的水分含量,确保有效成分的稳定。
8.加工工艺:应依据药材的特性和用途制定相应的加工工艺,包括研磨、烘干等步骤,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9.包装与储存:加工完成后的中药材应进行合理包装和储存,避免暴晒、潮湿和霉变等问题,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10.记录与追溯:要求对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的生产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追溯系统,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可追溯。
五、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的质量标准1.药材外观:色泽鲜艳,质地坚实,无异味、异色等。
2.水分含量:鲜药材不超过80%,其他药材不超过12%。
中药材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中药材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26bff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1.png)
中药材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是指在产地通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对中药材进行加工,以使其更好地保持其原有品质和疗效。
以下是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1. 采摘:在中药材生长季节,根据具体情况和能力,及时采摘成熟的中药材。
2. 清洗:将中药材在清水中浸泡,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泥土等污染物质,然后沥干备用。
3. 干燥:将中药材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避免在阳光下曝晒,以免影响品质。
不同中药材的干燥方法不同,如银翘片要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而陈皮则需要放在通风干燥的房间里晾干。
4. 粉碎:将中药材进行粉碎,以达到更好的吸收和疗效。
常用的粉碎方法有机械粉碎和手工研磨等。
5. 检验:对采摘、清洗、干燥、粉碎后的中药材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如外观、气味、水分、粒度等。
6. 包装: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如礼盒、塑料袋、纸盒等。
以上是常用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不同的加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中药材和市场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
中药材是指用于中药制剂的原料植物或动物的部分,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药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的一些常见做法。
1. 采摘:中药材的采摘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环境。
一般来说,药材的采摘应在植物生长发育的适当阶段进行,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摘导致药材质量下降。
采摘时要注意使用无污染的容器,避免与其他有害物质接触,确保药材的纯净性。
2. 烘干:烘干是中药材产地加工的重要步骤。
烘干可以去除药材中的水分,防止药材腐烂和霉变。
烘干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不宜过高过长,避免影响药材的药效成分。
烘干后的药材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
3. 切割:有些中药材需要经过切割加工才能使用。
切割时应注意使用干燥无菌的切割工具,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不同的中药材,切割的方式和尺寸要求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
4. 炮制:炮制指的是对中药材进行热处理,以改变其性能和药效。
常见的炮制方法包括炙烤、蒸煮和炒炙等。
炮制可提高药材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增加其药效成分的释放和吸收。
5. 存储:中药材产地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存储。
存储时要选择通风干燥、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以防止药材的变质和虫蛀。
同时还要注意分类存储,避免不同药材之间的相互干扰。
综上所述,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是确保中药质量和药效的重要环节。
采摘、烘干、切割、炮制和存储是常见的加工步骤,合理操作能够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