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志忠对于宝万之争的论文

合集下载

宝万之争的分析与启示_徐世清

宝万之争的分析与启示_徐世清

【摘要】持续逾一年的“宝万之争”折射出中国的证券市场中的不完善之处,犹如美国上世纪80年的并购潮一样,上市公司被恶意收购,重组拆分,资本大鳄在资本市场中纵横捭阖。

上市公司构建一个有效的反恶意并购机制已经是当下必须面对和不可回避的重大实践课题, 这对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的资本市场来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因此, 市场参与各方特别是上市公司要高度关注市场化并购到来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立足于未雨绸缪, 通过改变公司治理的思想观念、调整和修改公司章程内容、储备反恶意并购手段以全力构建起有效的反恶意并购机制。

【关键词】恶意收购;上市公司;反恶意收购万科(02202.HK),吴晓波笔下“中国公司30年发展至今最值得骄傲的标本之一”,作为风云企业,总有风云人物次第登场弄潮,先是“地产教父”王石,而今又有“潮汕后生”姚振华。

2015年下半年开始,一场沸沸扬扬的“宝万之争”,持续一年尚未平息,并正在向更为复杂的纵深发展。

前不久恒大人寿也疯狂购入万科股票,那么在这次“宝万之争”中,“野蛮人”宝能是恶意收购吗?恶意收购,顾名思义,就是不怀好意的收购,一般而言,根据目标公司管理层对收购方实施交易的态度,公司收购可以分为善意收购(Friendly Acquisition)与恶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

善意收购是指收购方的收购行为得到了目标公司管理层的配合。

恶意收购是指收购方的收购行为得到目标公司管理层的强烈抵制。

在一般情况下,恶意收购方由于不能获得目标公司董事会的合作,只能绕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直接寻求与目标公司的股东进行交易,只能采取股权收购的交易形式。

恶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是指收购方的收购行为虽然遭到目标公司管理层的抵制仍然强行实施,或者没有事先与目标公司管理层进行沟通而单方提出公开收购要约。

恶意收购以强烈的对抗性为表现特征。

所以从以王石,郁亮为代表的万科管理层是不欢迎宝能成为万科的大股东,2015年12月17日的王石内部讲话曝光,他表示,不欢迎的理由很简单——信用不够。

高考议论文范文素材5篇

高考议论文范文素材5篇

高考议论文范文素材5篇高考议论文范文素材5篇高考作文一般满分为60分。

且需要思想健康向上,不得透露考生真实校名,人名;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考议论文范文素材篇11、“镀金”一词的由来唐代白居易《西凉伎诗》云:“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

”“金镀”描写艺伎化妆的情景。

后有钱塘诗人章孝标几次考进士不中,大雪天出游解闷。

后来,章孝标经淮东节度使李绅劝后,十年磨砺,果然及第。

他欣然命笔作诗:“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

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他把这首洋洋得意的诗寄给了李绅。

李绅从诗中看到了章孝标小取即满、傲气十足的肚量和气派,很想教育他一番,于是作诗《答章孝标》:“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年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章孝标一见此诗,大为羞愧。

2、白居易怒打行贿人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

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

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

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

”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

”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

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

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赝品古画诈骗案辩论

赝品古画诈骗案辩论

赝品古画诈骗案辩论2012年8月,郑州市人民法院,一件饱受关注的古宝诈骗案当庭宣判。

老农朱云的祖传古画被鉴宝专家刘岩用“赝品”的名义17万贱买,谁知转眼间这幅画就以8736万的高价被拍卖!这幅画到底是真迹还是赝品?为何前后价格会相差500多倍?最终法院又会如何判决呢?祖传画作朱云本是郑州的普通市民,以务农为生,祖上也曾阔绰过,家里还藏着上了年代的画作。

但一直都是束之高阁,轻易不肯示人,一方面是祖宗所传之物,另一方面也怕被不怀好意之徒盯上。

然而到了朱云这一代,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外面还有一些负债。

因此朱云有心将这幅画换来自家的富足,而且朱云认为祖传的这幅画很有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嵩阳汉柏图》。

《嵩阳汉柏图》,可是当年清乾隆帝仿效尧禹舜巡狩“五岳”之典时,游历嵩山的嵩阳书院后所作,而画面上的柏树,也大有来历,那可是汉武帝时代栽种下来的。

这幅画的主体—汉柏,栩栩如生,题字部分笔墨也是苍劲有力,留下的章印也颇具贵气。

这些在外行的朱云看来,自家的画就是价值非凡。

如果这幅画被鉴定是真品,其现金价值可足足达到上千万,不说朱云一家三代无忧,起码能给他们家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可是想法再多,朱云也不敢轻易地出售。

毕竟一家人既没有鉴赏这方面的能力,也不熟悉收藏圈,所以就算又听到风声的人过来打听,朱云也是糊弄过去了事。

而在这犹犹豫豫间,找公正的权威去鉴别,似乎成了唯一可行性的道路。

那权威的机构在哪里呢?朱云立马就想到了河南当地热播的鉴宝节目《华豫之门》。

《华豫之门》是河南卫视每周三播出的一档鉴宝类大型文化综艺节目,从2004年推出以来,在几年间一度是台柱子节目,人气是相当之旺。

专业的评审老师,鉴宝活动中的良性互动,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朱云自然不会例外。

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当一件件真品被专家鉴识出来之后,卖家发自内心地怒吼。

心动不如行动,朱云趁着心头的火热,拿着盛放着画作的匣子,前往了改变他之后命运的《华豫之门》海选现场。

”宝万“之争研究报告

”宝万“之争研究报告

”宝万“之争研究报告近期,“宝万”之争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引发广泛讨论。

该争议源于广东省宝安区“宝安万安村”涉及土地开发问题,村委会一方认为已经完成清算分配,却有人以“宝万”公司名义要求共享土地收益,双方互相执着。

本文将基于最新研究和专家观点,对“宝万”之争展开研究和探讨。

据最新研究指出,目前宝安万安村宗地面积9.23万平方米,其中农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2.31万平方米、集体土地3.60万平方米、农民自留地1.93万平方米、集体自留地1.39万平方米,其他用地0.02万平方米。

涉及的土地规划建设项目包括住宅、商业、公共设施、绿化等,总建筑面积达106.22万平方米。

而所谓“宝万”公司成立于2017年,其注册地为林竹镇东湾村。

在“宝万”之争中,村委会方认为,涉及的土地为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应该按照分配方案进行清算分配。

而“宝万”公司方则称,他们是与另一家开发商共同竞拍了宝安区的一个地块,并向村委会支付了相应的村庄土地置换款,因此在涉及的土地增值收益上应该有所分享。

具体来说,涉及的100亩土地由集体经济组织出让给村庄企业(即“宝万”公司合作方),合作方已经向村庄支付了约2.9亿元的代价,并协议提供了住房供应不低于800套。

不难发现,“宝万”之争很难简单地由法律来解决,其中既涉及到农民集体土地交易的公正和透明,又涉及到各地的土地政策和管理机制。

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引导舆论关注每一方的合法利益,通过协商和诚信,寻求一个能够最大程度维护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

在专家观点方面,南昌大学城乡规划与建设系教授蒙振平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了对于“宝万”之争的看法。

他认为,“宝万”事件是一起既有合同纠纷又有土地权属纠纷的案例,“共赢”是关键,两方应该先从合法权益出发,通过协商寻找共赢解决方案。

同时,他也指出,在土地利益分配上,需要找出统一的、公正的土地估价机构,严格执行人民币出让和估价等操作程序,建立公开透明的土地管理机制,以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宝万之争”的法律启示

“宝万之争”的法律启示

“宝万之争”的法律启示2015年7月10日宝能系首次举牌,前海人寿通过二级市场耗资80亿元买入万科A约5.52亿股,占万科A总股本的约5%,通过第三次举牌,2015年8月26日,前海人寿、钜盛华合计持有万科15.04%的股份,首次超过20年来始终位居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华润。

恒大拿出上百亿资金买入万科6.82%的股份,超越安邦成为万科第三大股东,拿到2017年3月万科董事会改选的一张门票。

目前的战局结果是,第一大股东宝能系持股比例25.40%,第二大股东华润集团持股15.29%,第四大股东安邦持股6.18%,第五大股东万科事业合伙人持股比例为4.49%。

新的董事会席位估计将在前五大股东之中产生,华润和万科管理层的董事会席位都会大幅减少,尤其是万科管理层控制的董事席位损失最多。

针对此次事件,我简单谈一看我的看法和观点:第一,宝能系企图通过二级市场不断购入万科股票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进而达到收购万科的目的。

在当前国内产业结构需不断调整,市场经济不断变革的情况下,收购是国内产业整合的重要手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促进上市公司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减少审批环节,提升市场效率,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收购无论是成交的金额,还是收购数量的增长,都超过直接投资。

其中最重要原因在于,直接投资需要巨大的现金流支持而收购市场则主要通过资产置换、股票互换以及换股权证等衍生交易工具作为主要支付工具,并且还要依赖债务融资、杠杆收购等多种手段来完成,所以这种低成本操作方式日益成为企业整合的主流。

对于收购是否经目标公司管理层同意,收购又可分为善意收购和恶意收购。

恶意收购由于采取在二级市场举牌收购并发出要约收购。

其未与目标公司协商或双方未就某些重大事项达成一致,当事双方通常采用各种攻防策略完成收购行为。

不管采用哪种收购方式,由于恶意收购是在股票市场买入目标公司股票,所以也被投资者公认为最市场化的并购形式。

上市公司如何应对敌意收购——从宝能万科股权之争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如何应对敌意收购——从宝能万科股权之争案例分析

问题研究2017年第7期74上市公司如何应对敌意收购——从宝能万科股权之争案例分析娄小宇摘 要:2015年,资本并购市场风起云涌。

宝能和万科之间的股权争夺战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成为了最受关注的资本市场收购案。

短短半年时间内,宝能系用数百亿资金取得了万科24.26%的股权,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在宝能系的强势入侵中,万科管理层发表声明,不欢迎宝能系进入万科,因此管理层和大股东之间的争夺战就此拉开序幕。

在面对外来资本的“野蛮入侵”,上市公司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就是本篇文章主要探析的问题。

关键词:宝万之争 反收购措施 股权控制DOI: 10.16722/j.issn.1674-537X.2017.07.025一、上市公司收购和反收购上市公司,指的就是其公开发行股票通过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审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进行收购交易,是指收购者通过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其所持有的股份在到达一定比例的时候,对公司实施控制。

上市公司的收购有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两种。

进行收购交易的过程当中,首先要持有目标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最后取得被收购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上市公司反收购,是指在面对被收购的情况下,被收购公司采取的反击措施。

上市公司的收购通常很广泛,有可能对上市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

通常的善意收购是在协议的基础上进行的,双方能够平等互惠,实现共赢。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收购都能够在平等自愿的状况下进行,当被收购方对收购方的行为不满,就会采取措施来应对这种不友善的行为,这时候被收购方通常会采取一些反收购措施来应对。

宝能万科之争就是一场收购与反收购的典型案例。

二、宝能万科股权之争原因分析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1984年成立,1988年进军房地产行业,历经三十余载的发展,成为国内房地产公司的领头羊,当前的主营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和物业服务。

截止2014年底,万科已经布局中国大陆65个城市,主要产业在围绕渤海的津京冀地区、以上海作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还有以广州深圳为主的珠三角地区,以及以成都为核心的中西部地区。

“宝万之争”背后引人深思的保险监管

“宝万之争”背后引人深思的保险监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保险业的复苏,我国初步建立了较为系统、规范、有效的保险监管体系,在预防风险、保护市场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我国保险监管经历了人民银行负责、成立保监会到现如今组建银保监会的阶段,期间经受了诸多风险和挑战。

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之一———“宝万之争”引起了我们对保险监管的深思。

本文将浅谈险资风暴对于保险监管的影响,总结经验并提出建议。

一、背景2015年发生的“宝万之争”轰动了整个中国金融市场,宝能系掌门人姚振华高调举牌万科A股引起万科管理层的不满,并为此展开漫长的纷争。

最终监管层介入,争执才缓缓落下帷幕。

其中前海人寿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作为姚振华“进攻”万科的先锋,前海人寿高调举牌万科,买入大量股票,这标志着宝万之争的开始。

在宝万之争中险资举牌成为一大亮点,而保险业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

保险业近几年频繁举牌上市公司已是屡见不鲜,规模之大让业界感到吃惊。

但是,保险业举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险和杠杆融资,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二、险资频繁举牌的原因多年来,越来越多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重心主要是在国债和存款上,并无心涉足二级市场。

但近期举牌二级市场渐渐成为常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国股市一度走牛,为保险公司调整资产配置战略提供了机会。

尤其是随着无风险收益率的下降,必然会迫使其去寻找更高收益的资产。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11月,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108,537.8亿元,较年初增长16.31%,其中股票和投资基金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面对资本市场的利好,保险公司显然更愿意进行更高风险的投资。

另外,保监会逐渐放宽保险公司投资蓝筹股票的比例。

2015年7月8日,保监会发布《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规定:投资权益类资产达到30%比例上限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即可。

这就使得保险公司更大程度地被松绑,使得传统的保险业不再拘泥于那些普通的投资资产项目,可以更加自由地调整自身的投资结构。

从“宝万之争”看上市公司控制权之争

从“宝万之争”看上市公司控制权之争
岑哲烽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
摘 律阐述。
要:本文系2015年7月至2016年底万众瞩目的“宝万之争”,公众所关注的做出简要分析并做出法
关键词:宝万之争上市公司;控制权
一、关于宝万之争事件分析
董事的议案。7月1日,万科董事召开会议,以11票 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通过了“关于不同意深圳 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及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 司提请召开201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 意味着华润也投票反对罢免现任董事监事。 7月5日,钜盛华继续购人万科A股股份,由此 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数量占公
司总股本的24.972%。
就宝能系首次举牌万科,前海人寿通过二级市 场耗资80亿元买人万科A股约5.52亿股,约占万科 A股总股本5%。7月24日,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 人钜盛华对万科二度举牌,持有万科A股股份1 1.05 亿股,约占万科A股总股本的10%。到8月26日, 前海人寿、钜盛华增持了万科5.04%的股份,宝能系 合计持有万科15.04%的股份,首次超越了万科原第
但是万科作为中国房地产业界的龙头企业其体量之大足可以用巨无霸来形容虽然在宝万之争爆发之前公司的发展良好公司保留的创始人王石团队的管理层也受到诸多褒奖但是控制权应该要和所有权相匹配想要控制一个上市公司保持相对优势的股权是最有效且最基本的这也可以更加有效的激励控制者为公司用心经营
第2期
投资与刨业
从“宝万之争"看上市公司控制权之争
款、暂缓推进或考虑终止合作;另外,6月底以来,万
科A合作伙伴、客户、员工、以及其他中小股东对公 司前景的疑惑和担忧进一步加剧;第三,万科物业5 个洽谈合作项目暂缓、变更或考虑终止合作;1家物 流地产的合作方要求调整合作条款;多家境外基金和 银行暂缓了项目合作与贷款;第四,团队稳定性受到

金融监管视角下的“宝万之争”探析

金融监管视角下的“宝万之争”探析

金融监管视角下的“宝万之争”探析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发展尤为迅速,出现了大范围的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机构,他们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关联性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

与此同时,某些金融理财业务和产品具有交叉性的特点,由于可以利用监管漏洞实现层层嵌套以获取高额回报,所以监管套利现象层出不穷,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不稳定;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紧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也会对我国金融的发展产生影响。

目前,我国金融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混业经营状态,之前分业监管的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当前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更为关键的是,它还会带来大量的金融监管问题,增加金融资产泡沫,发生违法违规的金融市场乱象,容易引发不可预计的后果。

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也随即出台了应对政策,但是受到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等因素的影响,缺乏穿透式监管,没有形成一个强力有效地监管力量,所以很多金融问题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症,这种局面既加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又不利于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还损害了我国金融业的良好形象。

因此,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已经到了需要引起各方高度重视的地步了。

自2015年起,在中国A股市场上爆发的“宝万之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7年6月9日,中国恒大将其所持万科股权悉数转让给深圳地铁,终破“宝万之争”的僵局。

这场历时两年多的“宝万之争”,最终以深圳地铁正式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而落下帷幕。

“宝万之争”是在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必然产生的企业兼并现象中的一个代表,由“宝万之争”暴露出来的金融监管问题,也亟待解决。

本文是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研究“宝万之争”,分析“宝万之争”的基本情况,探讨在国内的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发展尤为迅速的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学习、借鉴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金融监管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立足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宝万之争案例分析

宝万之争案例分析

宝万之争案例分析宝万之争是一起备受关注的商业纠纷案件,涉及到宝洁公司与万宝路公司之间的商标权纠纷。

这起案件在商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和启示。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宝万之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法律问题。

首先,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宝万之争的起因。

宝洁公司拥有“宝洁”和“P&G”等商标,而万宝路公司则拥有“万宝路”商标。

在市场竞争中,宝洁公司指控万宝路公司侵犯了其商标权,引发了这场商标权纠纷。

双方在法庭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终案件得到了解决,但这场纠纷给商业界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宝万之争案例反映了商标权保护的重要性。

商标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资产,它不仅是企业形象的象征,也是产品质量和信誉的保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标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宝洁公司之所以选择维护自己的商标权,就是为了保护其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声誉。

而万宝路公司也必须尊重他人的商标权,遵守市场规则,这是企业应尽的责任。

此外,宝万之争案例也引发了对商业竞争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竞争应该是健康、公平的。

企业在竞争中应该遵守市场规则,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

宝洁公司和万宝路公司之间的竞争应该是在合法、公平的基础上展开,不应该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宝万之争案例也给我们提出了对商业纠纷解决的启示。

在商业活动中,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解决纠纷是关键。

企业在面对纠纷时,应该本着诚实守信、合法合规的原则,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避免走上法律诉讼的道路。

法律诉讼不仅耗费时间和金钱,还会对企业形象和声誉造成影响,因此,避免纠纷的发生,或者通过和解等方式解决纠纷,是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

综上所述,宝万之争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和启示。

商标权保护、商业竞争、商业纠纷解决等问题,都是我们在商业活动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希望通过对宝万之争案例的分析,能够引起大家对商业活动中的法律和道德问题的重视,促进商业活动的健康发展。

历史学毕业论文-浅析盛宣怀在东南互保中的作用04.06

历史学毕业论文-浅析盛宣怀在东南互保中的作用04.06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学院汇华学院专业历史学班级 2008级学生辛博指导教师徐建平论文编号2012230503044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编号:历史文化学院2012届历史学专业2012230503044论文(设计)题目:浅析盛宣怀在东南互保中的作用学院:汇华学院专业:历史学班级: 2008级学生姓名:辛博学号: 2008511441 指导教师:徐建平职称:教授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研究目标:对盛宣怀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东南互保中所发挥的大设计师的作用进行初步的分析、探究。

主要任务:搜集、查阅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梳理出与本文相关的材料,并借鉴近年来有关的学术研究成果。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本篇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写东南互保的背景及盛宣怀在东南互保的策划中所做的努力,第二部分主要是写盛宣怀在东南互保的制定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第三部分主要是写盛宣怀在东南互保实行中所付出的努力及东南互保的影响。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基础条件:夏东元主编的《盛宣怀年谱长编》及《义和团档案史料》等文献资料提供了大量的盛宣怀在庚子事变期间的所作所为的信息,使我们可以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盛宣怀在东南互保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

研究路线:结合学术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总结等方法盛宣怀在东南互保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

4、主要参考文献⑴夏东元:《盛宣怀年谱长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⑵赵尔巽主编:《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

⑶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8年。

⑷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57年。

指导教师:年月日教研室主任:年月日河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河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盛宣怀在东南互保中的作用作者姓名辛博指导教师徐建平所在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专业历史学班级(届) 2008级完成日期 2012 年 04 月 06 日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 (Ⅱ)英文摘要、关键词 (Ⅲ)一、盛宣怀与东南互保的策划 (1)(一)晚清政局的变化 (1)(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与列强侵华 (3)(三)盛宣怀与东南互保的动议 (4)二、盛宣怀与东南互保的制定 (6)(一)盛宣怀与订立东南互保的过程 (6)(二)东南互保的主要内容 (7)三、盛宣怀与东南互保的实行与影响 (9)(一)盛宣怀与东南互保的实行 (9)(二)东南互保的影响 (10)四、结语 (11)参考文献 (11)内容摘要随着义和团运动在华北地区的迅猛发展,西方列强以保护使馆、代为剿平团匪为名,于1990年6月组成联军派兵入侵中国。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物科技保护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物科技保护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物科技保护*黄克忠(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100029)关键词:二十一世纪;中国文物;科技保护内容摘要:文物保护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文物的科技保护问题。

文章不仅探讨了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而且探讨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文物科技保护的对策及科技保护的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00)01)0005)05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6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0的方针,着眼点都是落在/文物保护0上,当然,文物保护的内容包括管理、考古发掘、博物馆工作、文物鉴定和文物市场、文物研究等。

但是/文物是历史的、民族的文化遗产,是社会文明和民族精神的物化载体0。

我们文物科技保护者的神圣职责,就是要使这个物化载体益寿延年。

这是一切文物工作的基础。

保护文物,实际是保护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对历史的负责。

因此,我们从事的是光辉的事业,理应得到尊重和支持。

正当我们步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刻,回顾半个世纪来文物科技保护事业所走过的路,展望我们的未来,显得很有意义。

看到我们取得的成绩,能使我们充满信心。

探讨当前共同关注的一些问题,找出急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能使我们清醒地把握努力的方向,并去争取美好的未来。

我国文物科技保护的现状在中国,文物传统修复工艺,早在十九世纪中叶,技艺己得到成熟的发展,并有一定规模。

把古建筑作为专门保护的科学,起始于二十世纪初。

1929年,一个以现代科学方法从事研究的学术团体/中国营造学社0成立以后,把文物古建筑保护和研究的工作,提高到一门专业科学的水平,但作为文物科技保护事业,形成规模,则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当时文化部门从高等院校吸收了一批搞自然科学的年轻人和在国外学文物保护的硕士生,从此开始了对文物进行系统的科学保护研究。

人数由几十人,发展到八十年代的400多人,九十年代己达到80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的科技保护人员占2/3。

宝万之争中金融监管问题的反思

宝万之争中金融监管问题的反思

宝万之争中金融监管问题的反思作者:李松涛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8期摘要:2015 年底,在股票市场上,毫无名气的潮汕宝能系向中国地产巨头万科发起进攻,至万科2015 年12 月18 日停牌开始,宝能系对万科的持股比例达到24.26%,超过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面对“董事长位置不保”的危机,王石惊呼“野蛮人来了”,经过2016年的数次交锋,到2017 年,宝万之争终于尘埃落定,以王石离职、恒大将万科股份转给深铁、深铁入主万科的结局告终,以结果论,宝能虽然没有达成入主万科的结果,却成功壮大了企业、增值了资产,王石维持了万科的国企背景、驱逐了宝能,然而自己也不得不离职。

宝万之争是在中国企业壮大、金融证券化发展过程中所必然产生的企业兼并现象的一个代表,宝万之争中在金融层面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对金融监管的某些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宝万之争;金融;监管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7-0280-02一、双方介绍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集团,成立于1984 年,1991 年上市深交所,是第二家上市深交所的公司,常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直到2015 年6 月,万科前10 大股东总持股数大约25%。

深圳市宝能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宝能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3 亿元,是以房地产业、物流业、保险业为核心的集团化企业,在2014 年,其账面货币资金仅有3.23 亿元,年度净利润只有2.62 亿元。

2015 年以后,伴随着宝能举牌并大举收购万科股份,宝能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至2017 年,姚振华从中国福布斯富豪排行榜200 多位一跃进入前10 名。

二、宝万之争双方情况分析宝万之争作为近两年金融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在这场宝万之争中,双方均有着一系列打金融插边球的一面,也反应了金融业监管中的一系列问题。

从万科方面来说,万科呈现了股价低估、股权分散的特征(1) 在2015 年年报显示,万科每股收益1.64 元,而股价则长期在16 元以下,市盈率在10 倍左右,是良好的投资对象。

从“宝万之争”看金融风险

从“宝万之争”看金融风险

从“宝万之争”看金融风险作者:殷治平王静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11期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社会开始反思金融资金投资不当是否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之一,并致力于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中国正处于大资管时代,虚拟经济体量过大,银行理财资金与保险资金纷纷进入二级市场,威胁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本文以“宝万之争”为例,深入剖析了其中银行理财资金、保险资金进入股票市场产生的各种风险,并就“宝万之争”对万科集团和市场的影响和风险进行分析,最后分别从银行、保险公司、监管部门和国家四个角度提出建议,以期能规避金融资金投资的风险,减少金融资金投资不当的行为,促使金融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中,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中国金融市场良性发展。

关键词:宝万之争;理财资金;保险资金;风险一、引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造成自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

而作为次贷危机导火索之一是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借短贷长使在出现次贷违约风险后,出现债务挤压和资产价格下降同吋并存的现象。

二是危机发生后金融市场流动性短缺,市场调节功能失效,金融机构资本金短缺和监管部门谨慎监管导致金融系统出现流动性风险,致使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金融危机。

金融资金的不合理使用与金融监管滞后一时间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国际社会对现存的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反思。

随着层出不穷的银行理财资金和保险资金等金融资金入市再次引发多轮小规模市场动荡,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逐渐达成共识认为在当前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背景下,防控金融资金投资不当导致的诸多风险,关键在于宏观审慎的金融监管。

欧美国家先后提出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金融体系改革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初步规划出相应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与此同时,我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应对金融危机的相关部署,并结合G20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教训的总结,开始对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

收藏悲喜录

收藏悲喜录

收藏悲喜录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4年第20期策划投资与理财研究院文本刊特约记者罗忠学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这是千百年来传诵在华夏神州大地上颠扑不灭的大实话。

当时代的年轮碾过2000个年头,古老的中国大地再一次掀起了收藏的高潮,与以往历史上每一次盛世收藏的主力多是土豪士族、文人门阀有所不同的是,这一轮参与收藏的主流群体以刚刚步入小康生活的中产阶级为主,参与收藏人数之众、收藏品种覆盖面之广,不敢说绝后,绝对是空前,而当如此众多的人流和资金流流入收藏市场之后,国内收藏市场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未来的大众收藏市场走向何方,请看本刊精心策划准备的这组特别报道。

一提起收藏,国人脑海中首先会浮现出这么一段话:收藏,那是土豪们才会干的事,与我们普通人何干。

这也难怪,2000多年来,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过了一个个王朝的身影。

如今,想要一睹那些逝去王朝的影像,只有通过观察分析那些世世代代喜欢收藏的国人家中当做“传家宝”流传下来的宝贝,才能模模糊糊地读到一些接近历史真相的东东。

而在古代,有能力收藏前朝奇珍异宝的多是皇家、士族门阀、土豪以及达官贵人,从唐太宗李世民不惜重金收藏中国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到北宋李清照大肆收集流散在国内各地的金石碑刻著成《金石录》,再到明朝的《永乐大典》和清朝的《四库全书》,一代代大师前贤的优秀作品历经千难万险,在收藏家的精心保护下流传至今,可以说,没有收藏,就没有悠久的中国文化。

或许也是正因如此,在古代普通国人很难跨入收藏这个境界,收藏成为土豪的最爱。

不过,当时代的年轮碾过2000个年头,古老的中国大地再一次掀起了收藏的高潮,与以往历史上每一次盛世收藏的主力多是土豪士族、文人门阀有所不同的是,这一轮参与收藏的主流群体以刚刚步入小康生活的中产阶级为主,参与收藏人数之众、收藏品种覆盖面之广,不敢说绝后,绝对是空前,而当如此众多的人流和资金流流入收藏市场之后,国内收藏市场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让我们随着本文一探究竟吧。

关于解决中国海量民藏文物问题的再出谋献策

关于解决中国海量民藏文物问题的再出谋献策

关于解决中国海量民藏文物问题的再出谋献策转自 rhg上善若水 2020-10-12昨天,写了一文,题目是《什么人在抹煞历史?扼杀祖先的辉煌?》我把最后的一段文字摘录如下,做为这一篇的开篇:我想,他们其中很多人,属于“无知无畏”。

因为,他们眼里,只有利益,断无其他。

我们要晓之以理,告诉他们,为了一己私利,客观上,你们干了什么?1.践踏民族历史,解构民族文化。

2.涤荡民族自信,破坏民族认同。

3.欺师灭祖,毁灭精华。

4.毁灭人们认同的道德价值观。

我还想说一句: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国家诋毁和消灭自己国度祖先物质的,精神的精华!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热衷于把应该供奉于博物馆的祖先的艺术品和祖先工匠精神的精华,在自己的国民面前打砸!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在砸了祖宗的宝贝后,不知羞耻,还摆进博物馆张扬呐喊!历史上,也没有一个国家会容许这么多垃圾人,冠冕堂皇诋毁自己的文化,消灭自己祖先的辉煌!开篇的意思,不言自明,也就是中华民族祖先处心积虑,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给我们后人积攒了几千甚至上万年,存留于地下或者窖藏的宝贵的物质财富已经到了我们不能不再无视,意义和价值上千亿倍大于当年被人为拆毁的老北京城。

除了一小撮,我上文里面提到的一帮垃圾人,在这一篇里有必要再把他们拉出来示众一下:没有念过几天书甚至不懂得感恩的体制内专家;仓库保管员的身份成就了他们;还有一些不学无术,说不出1,2,3,4的所谓博物馆人;花钱买了一个文凭,没有任何鉴定资质的文物掮客,昧着良心砸真品;不懂装懂,骨子里文化欠缺的演艺人;稍懂一点,就满嘴胡说八道,热衷于把真品当作工艺品卖给日本人的人;被利益绑架体制内的官员;依仗手中的权力和便利条件,偷盗国家文物,指鹿为马,以假换真的体制内人;有几个钱,掌握话语权的既得利益者,利用他们手中掌握的媒体和话语权,误导舆论,误导一些素质低下的藏民;为了一己私利,出卖良心,指鹿为马,贬低丑化我们祖先的物质文明者;热衷于内外勾结,搞海外回流,买空中国的利益者:以为有钱就可以误导“美”的人;以为有钱就可以搞“收藏”的人;体制内的所谓专家,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人。

关于宝万之争的研究报告

关于宝万之争的研究报告

关于宝万之争的研究报告一、宝能与万科的简要情况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能集团)成立于2000年3月,注册资本3亿元,总部在深圳,姚振华是其唯一股东。

宝能集团旗下包括综合物业开发、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民生产业等五大板块,下辖宝能地产、前海人寿、钜盛华、广东云信资信评估、粤商小额贷款、深业物流、创邦集团、深圳建业、深圳宝时惠电子商务、深圳民鲜农产品多家子公司。

这次涉及宝万之争的子公司主要是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钜盛华)和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前海人寿)。

钜盛华成立于2002年,由深圳宝源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市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宝能创赢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和宝能集团等四家股东共同投资,实缴资本163.04亿元,其中宝能集团占股67.4%。

前海人寿成立于2012年2月,注册资本85亿元,钜盛华占股51%,负责人为姚振华。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1988年进入房地产行为,1991年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入选《福布斯》“全球200家最佳中小企业”“亚洲最佳小企业200强”,多次获得《投资者关系》等国际权威媒体评出的最佳公司治理、最佳投资者关系等奖项,连续八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确立了在住宅行业的竞争优势。

在万科上市以后,华润集团作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在长达十五年的合作中,不参与经营管理,管理层主导企业发展的模式,一直被业内看作企业治理的典范。

二、宝万之争的本质是所有权和经营权之争(一)分散的股权结构埋下争夺隐患。

据WIND资料,当前万科总股本11,039,152,001,其中A股发行总量为9,724,196,533,流通市值1,925.39亿人民币元;香港H股当前发行数为1,314,955,468,流通市值217.76亿港币。

万科作为上市企业,股权分散,前十大股东占股比为55.41%,管理层占股为0.19%。

关于宝万之争的研究报告

关于宝万之争的研究报告

关于宝万之争的研究报告【第一篇】宝万之争是近年来引起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

许多学者和研究者都对此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本文将着重探讨宝万之争的起因和影响,并分析不同观点的依据。

首先,宝万之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企业竞争与市场需求的复杂交织。

宝和万是两家行业巨头,其产品和服务竞争激烈。

双方均致力于开发和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争夺市场份额。

然而,在市场需求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情况下,两家企业的产品定位以及市场定位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这导致了宝万之争的爆发。

其次,宝万之争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不容忽视。

这场竞争不仅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也牵动了广大消费者的心弦。

双方都提供着各自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一时间,粉丝们展开了激烈的口水战。

他们互相攻击和抨击对方,试图通过贬低竞争对手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这种竞争对于整个行业市场的发展和推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它也提醒了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定位上要加强考量,以迎合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需求。

接下来,本文将对宝万之争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

首先是支持宝的观点。

支持者认为,宝公司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产品线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他们认为,宝公司的产品性能稳定可靠,质量上乘,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宝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为市场带来新的惊喜。

因此,支持者们坚定地认为宝公司就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万公司更胜一筹。

他们认为万公司产品更实用耐用,性价比更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

而且,万公司注重客户服务和售后保障,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体验。

因此,万公司在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

他们强烈主张消费者选择万公司的产品,以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和使用享受。

【第二篇】在宝万之争的激烈竞争中,也有人持中立的态度。

他们认为,宝万两家公司的产品各有优点和不足,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这些中立观点的持有者强调市场竞争的正面作用,认为竞争能够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万宝之争演变成肥皂剧

万宝之争演变成肥皂剧

万宝之争演变成肥皂剧
龚小锋
【期刊名称】《房地产世界》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最近,关于万科、宝能和华润之间的博弈又起波澜。

“原以为是励志剧,后来变成狗血剧,而今画风突变成肥皂剧!”而对万科股权争夺,有业内人士如此
评价。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龚小锋
【作者单位】《房地产世界》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5
【相关文献】
1.君万之争与万宝之争及启示
2.外忧未解,内患先来网络实名标准之争演变成了内战
3.切勿将“舆论监督”演变成“舆论暴力”——《京华时报》VS农夫山泉之争探析
4.我国上市公司面临恶意收购时的应对措施浅析--以“万宝之争”为例
5.我
国上市公司面临恶意收购时的应对措施浅析\r——以\"万宝之争\"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龚志忠对于宝万之争的论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以快速发展。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国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建设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转变,但受文化、历史、环境、人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上市公司、优秀企业通常采用较为柔性的方式谋求发展,极少出现敌意收购、“野蛮人”敲门等形式的股权争夺,相应的,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相对溃泛,不少企业家甚至没有敌意收购的防御意识,本文通过对“宝万之争”的案例分析,尝试探究适应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敌意收购防御策略,以期能给企业治理带来部分启示。

一、案例简要回顾2015年7月宝能系下前海人寿通过二级市场花费80亿元买入万科A约5、52亿股,占万科总股本5%。

接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宝能系下前海人寿、钜盛华等一致行动人通过多方运作,持股比例首次超过万科原最大股东华润集团,期间华润与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持,直至年末名不见经传的深圳潮汕资本集团“宝能系”成为地产商业巨头万科集团第一大股东,为此以王石为代表的公司管理层表示万科不欢迎宝能系进入,将宝能系增持万科股份认定为恶意收购,为此万科不久便以重大资产重组为由宣布停牌,此后安邦、黑石、恒大、深圳地铁增持万科股份,成为万科重要股东之一,华润在期间立场一度反转。

随着事情不断发展,宝能系提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请罢免包括王石在内的全体董事。

与此同时,万科通过定向增发支付对价的方式引入深圳地铁,中国证监会、深交所相继介入,随着华润退出、恒大转让,深圳地铁集团最终成为最大股东,宝能系逐步退出竞争,随后原万科董事长王石卸任由郁亮接棒,宝万之争落下帷幕。

二、案例思考(一)利益双方的目的分析本次股权争夺的主体是以宝能系为主导的收购一方与万科为主导的防守方,此外还出现了钜盛华、前海人寿、华润、安邦、恒大、深圳地铁等诸多利益方,基本可视作为双方的“一致行动人”,故仅对宝能与万科作为利益阵营的主体进行分析。

从宝能的角度出发,宝能为什么收购万科呢?这里面很复杂,但是从逻辑上来讲,宝能收购万科是看到了万科的市场价值,看到了万科品牌,宝能收购万科是为了获取万科的控制权、管理权,按自己的意志来改造万科,这可能是它的目的。

其根本目的就是想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对万科的优质资产进行股份收购,从而夺取企业控制权。

从万科的角度来讲,从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立足本职业务,从一无所有到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

无论是从情感角度还是资本角度,万科的管理层都不可能将这块蛋糕拱手相让,更何况这是块极具发展潜力的蛋糕,这也是矛盾的根本。

而且,宝能在运作过程中,完全是不打招呼的敌意收购,逾越了商场基本的人情底线,无疑是“野蛮人”行径,换做任何人都不可能接受这样收购,所以万科一方的阵营必然采取防御策略来抵制宝能的敌意收购。

(二)万科沦为争夺目标的成因分析1、万科没有设置好股权和投票权。

造成这一切后果的种子,在万科成立之初就已埋下。

当初创立公司发展公司的过程中,没有设置好股权和投票权。

万科本是国有企业,在其后国企改制、股权变更以及上市过程中,均未能有效解决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

在过往的上市公司股权争夺中,与资本方相比,公司管理层总是处于弱势。

没有控股权加持的管理者显得十分被动,要么扫地出户,要么两败俱伤,要么砸钱收场,和资本站在对立面的管理者一直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相比于阿里巴巴的模式,万科是值得借鉴的。

也正是有这样的隐患,当企业面临困难之时,在企业内部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甚至出现推诿,放任的消极态度,这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是不利的。

2、万科的股权分散研究当时万科的股权结构,原第一大股东华润一直是纯粹财务投资者身份,不插手万科经营事务。

华润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合计持有万科A股股份只占15、23%。

而包括王石、郁亮等高管在内的管理层持股数加起来也只有1%左右。

华润在与万科合作期间,纯粹是财务投资,一直充当着万科管理层的支持者,赋予了管理层实际控制权。

而王石、郁亮在20多年顺风顺水间,也逐渐放松了对资本市场险恶的警惕,既没有在公司章程中设置相关反收购的条款,也没有在股价低位时回购股份,来增强自己的话语权,最终导致这种极为分散的股权结构给有心的资本方可乘之机。

3、万科是“香饽饽”万科是一家优质公司,是地产界的领军人物。

2014年的数据显示,当时万科营业收入1463亿元,利润252亿元,因此,向万科下手应是不少有实力的企业家与投资家的一大愿望。

(三)各方角色分析在这场争斗中,宝能与万科双方都有支持者,当然也可能存在着私心,本节尝试对几大利益团体的行为进行分析。

前海人寿、钜盛华:宝能系是以深圳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的资本集团,下辖宝能地产、前海人寿、钜盛华多家子公司。

在这场争斗中,宝能系就是以前海人寿和钜盛华的名义进行了增持,简单来讲,这两家企业就是宝能系的代言人,也是本次收购宝能系派出的主力选手。

华润:华润集团在此前的20年里,一直是万科的最大股东,但其纯粹投资的理念,对万科的发展和隐患问题并没有干涉,基本可以理解为赋予企业管理层控制权。

在本次争夺过程中,华润虽然在当中有过一些反转,但总体是万科的支持者,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自己在万科身上投资了这么多,就像是儿子好不容易养大了,突然之间跟别人姓,肯定不乐意,但是经过多次的角力,原本与万科的“甜蜜”合作关系也在此役中消亡殆尽,且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出现了隔阂,最终将所有股份转让至深铁集团,退出了争夺。

整件事情,从头到尾,华润原最大股东的角色定位,致使他不得不做出一些抉择,但总体来看,华润并不偏向与哪一方,而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始终以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进行博弈。

恒大、融创:从当时的情况看,处于宝能、万科、华润三足鼎立的状态,相对于恒大和融创来说,一种可能是,买入万科股票意在助力王石、郁亮为核心的管理层;另外一种可能是驰援宝能,帮宝能将爆仓的风险解除,因为宝能当时也是骑虎难下,如果有合适的接盘方,我想姚振华应该不会拒绝。

对于恒大和许家印,能够接盘宝能,就此一举实现对最强大竞争对手万科的控制权,恐怕再理想不过,个人理解最大的可能恐怕是,恒大希望借万科这次混战,坐收渔翁之利。

深圳地铁、安邦:这两家企业是万科本次商战的援手,安邦在争夺中期给予了万科支持,深圳地铁更是王石的杀手锏,通过新增股份最终让深圳地铁一跃成为万科最大股东,也迫使宝能无力争夺,退出舞台。

当然这“白衣骑士”的出现也不见得是正义的化身,期间也存在股价定位,持股比例等问题的博弈,不见得是单纯的援助万科,是否存在私心不得而知。

(四)反收购策略分析反收购的定义是:企业管理层为了防止公司控制权转移而采取的旨在预防或挫败收购者收购本公司的行为,可以分为事前防御和事后防御。

万科做的是事件发生后的事后防御,如果前期补上事前防御的这样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就大大降低。

1、事后防御:以万科的情况来看,因为宝能一度成为了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所以万科寻求法律策略和白衣骑士是首选考虑。

法律策略是指通过法律诉讼等方式赢取时间,阻止收购。

王石在宝能大举收购万科的时候就表示宝能的信誉不足以成为万科的大股东,并对宝能巨额资金来源的合法性表达了质疑。

并且宝能在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之后并未向社会披露,这一行为也引发了深交所对宝能集团的质疑,个人建议万科当时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条对宝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的合法性进行质疑。

白衣骑上是指在敌意并购发生时,目标公司的友好人士或公司作为第三方出面来解救目标公司、驱逐敌意并购者。

其运行机制是造成“白衣骑士”与“野蛮人”竞价收购的局面,大大增加袭击者的并购成本和并购难度。

华润一直是作为这样一个“白衣骑士”存在的,但华润一家的能力和资金有限,万科通过发行新股来引入新的“白衣骑士”与华润结成一致行为人来抵御宝能的收购,是阻击宝能的关键所在。

2、事前防御:对于万科而言,在最初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定公司章程时就应该预先设定好防治敌意收购的条款和制度,而在宝万之争中暴露出来的不足也正是事前防御的不足,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阿里巴巴集团的模式,参考合伙人制度中的某些设计。

一是在章程中设置一些条款作为反收购的障碍,万科在公司章程的第95条规定“股东大会在选举董事、监事时,实行累积投票制。

累计投票制是指基于“一股一票”公平投票原则,股东在进行投票时每一股拥有与将当选的董事总人数相等的投票权。

这条规定其实就是对大股东的约束,因为中小股东完全可以将自己所有的选票投给特定的几个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后中小股东会成为这场斗争的关键,而这也将成为宝能前进路上最大的障碍。

另外一条就是限制大股东表决权条款,就是不管最大股东拥有多少股份,其只能行使条款限制的那么多股权对应的投票权。

万科之前最大的股东华润集团的持股数量一直保持在15%左右,万科完全可以将投票权的上限设为15%。

这样即便宝能现在拥有22、45%的股份也只能行使其15%那部分股权相对应的投票权,与华润集团实力相当,难以对万科产生影响。

限于中国的法律制度,公司不允许赋予董事长一票否决权然而董事长拥有一票否决权在欧美企业确实十分常见。

虽然国内不允许,但其依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万科集团可以在公司章程中规定某些特定事件需要董事会全票通过,例如董事会重组、修改公司章程等等。

这样就导致宝能就算成功控股了万科,想对万科做出一些较大的改变,其行为也将受到极大限制。

二是参考合伙人制度的设计。

在大型企业当中,万科与阿里巴巴集团有相似之处,股权结构都比较分散管理层持股较少公司创始人是主要经营者,并且对公司都有着说一不二的影响力。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确保了马云等管理团队有着对董事会多数席位的提名权只要马云等合伙人不同意,大股东也无法进入董事会,这种安排,与我国《公司法》主张的同股同权有悖,因此阿里巴巴公司是在美国上市,回避了A股和港股。

这一制度十分适合万科借鉴,提高董事会、董事长对董事提名权安排的能力,从而对避免敌意收购的发生起到保障和防范作用。

(五)商业伦理分析外界资本威胁门口的“野蛮人”行为源于美国资本市场发展,虽然这种行为有违道德准则,有种“巧取豪夺的味道”,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商业伦理,但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生产产物金融市场可以影响实体经济,在股权大众化社会化进程中,资本运作者可以通过财务方式进行操控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获得可观的利润回报,但资本就能通过股东大会对公司董事会管理层进行调整,从而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人情、面子等人文环境致使野蛮人行为并不多见,但究其根本这是市场行为,在足够大的利益面前,发生的概率是很大的,虽然有举牌制度的限制,但在上市公司治理实践中,只有尽力协调各方利益,才能保证各方能够正确履行自己权利与义务,确保公司能够平稳运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