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言语第二
白话世说新语 言语第二
白话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言语第二言语,一般指口才而言。
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做善于说话。
善于说话与思想敏捷、随机应变是分不开的。
魏晋时期说话艺术已臻于纯熟阶段。
本书各门都有所反映,不限于在这里所记述的。
一边文礼去见袁奉高,举止有些失常。
奉高说:“古时候尧皇帝聘请许由,许由脸上不露羞愧之色。
先生您为什么颠倒衣裳呢?”文礼答道:“阁下新到任,尚未表现帝尧之德,所以在下颠倒衣裳了。
”二徐孺子九岁时,曾在月光下游戏。
有人向他说:“假如叫月亮中没有东西,应当会更加明亮吗?”徐孺子说:“不然。
比如人的眼中有瞳仁,没有它,就必定看不明白。
”三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膺很有名气,担任司隶校尉。
凡登门造访的,都是一些有才华、有名望的人,以及和他是中表之亲的人,门房才通报。
孔文举到了那里,对门房说:“我与李府君有亲戚之谊。
”既已通报进去,上前坐下来时,李膺问他:“你与我是什么亲戚?”孔文举回答说:“往年我家先人孔仲尼,与李家前辈伯阳父(即老子李耳),有师资之尊,因此我跟您互为师友,累世是通家友好。
”李膺和在坐客人听了这话,没有谁不惊奇的。
接着,太中大夫陈韪进来。
别人把孔文举刚才讲的话转告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很好。
”孔文举听了,说:“想您小时候,必然聪明伶俐。
”陈韪顿时感到手足失措。
四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
父亲午睡时,小儿子在床边偷酒喝,大儿子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行礼跪拜?”小的回答说:“偷吃,哪里能够行礼?”五孔融被捕,里里外外都很恐惧。
当时孔融的大儿子才九岁,小的八岁。
两兄弟正在琢钉游戏,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
孔融对前来收捕的人说:“希望罪只在我,两个小孩可以保全吗?”他的儿子慢慢地对父亲说:“你老人家难道看见被捣毁的鸟窝下,还会留下完整的蛋吗?”果然不久抓他儿子的人就来了。
六颖川太守把陈仲弓剃了光头,罚做苦役。
有客人问陈的大儿子元方:“太守为人怎样?”元方说:“高明的长官。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2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26)颖川太守髡陈仲弓①。
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
”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②。
’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③!故不相答。
”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④。
”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⑤。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注释】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陈仲弓:参《德行》第6则注①。
陈寔被浦两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长后,因逮捕党人,牵连到他,后遇赦放出。
②“二人”句:这两句用来说明高明之君和忠臣孝于是同心的,一致的。
金:金属。
臭(xìu):气味。
③何其:怎么这么。
表示程度很深。
④“足下”句:这句话是说元方回答不了,就说不值得回答,正好比一个驼背的人直不起腰来,却假装是对人表示恭敬才弯下腰一样。
⑤孝己:殷代君主高宗武丁的儿子,他侍奉父母最孝顺,后来高宗受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
伯奇:周代的卿士(王朝执政官)、尹吉甫的儿子,侍奉后母孝顺,却受到后母诬陷,被父亲放逐。
符起:其事不详。
【译文】颖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
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
”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
”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
’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因此我不回答你。
”客人说:“您不过是拿驼背当做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
”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有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
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
”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上)》原文、译文及注释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上)》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上)南北朝-刘义庆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
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
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
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
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
”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不能答。
”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
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
”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讎,以为至公。
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
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
《世说新语》的文言文
《世说新语》的文言文1. 德行第一-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 翻译:陈仲举的言行为士人所效仿,成为世间的楷模。
他一登上车,拿起缰绳,就表现出要澄清天下的志向。
2. 言语第二- 原文: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
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惭色。
先生何为颠倒衣裳?”- 翻译:边文礼见到袁奉高时,失去了应有的礼节。
袁奉高说:“昔日尧帝聘请许由,许由脸上没有惭愧之色。
先生为何如此失态呢?”3. 政事第三- 原文: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
纲曰:“汝何诬母以求假?”- 翻译:陈仲弓担任太丘长官时,有官吏谎称母亲生病而请假,事情被揭露后被捕。
陈仲弓说:“你为何要诬陷自己的母亲来请假呢?”4. 文学第四- 原文: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 翻译:郑玄在马融门下学习,三年内未能见到马融本人,只是由马融的高足弟子传授学问。
5. 方正第五-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 翻译: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但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就离开了。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达。
6. 雅量第六- 原文: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
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
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 翻译:豫章太守顾邵是顾雍的儿子。
顾邵在任上去世,顾雍召集了所有的同僚,自己下围棋。
外面送来了信,但没有儿子的信,虽然他表面上神色不变,但内心已经明白了原因。
世说新语·言语
《言语》是《世说新语》的第二门,共108则。本门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可是一般却说得很得体、巧妙,或哲理深迢,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多锋,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语破的,很值得回味。
应对。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这不仅要求言谈寓意深刻,见解精辟,而且要求言辞筒洁得当,声调要有抑扬顿挫,举止必须挥洒自如。受此风影响,士大夫在待人接物中特别注重言辞风度的修养,悉心磨炼语言技巧,使自己具有高超的言谈本领以保持自己身分。 在处世待人中,遇事常需要讲道理,这就要求抓准事物或论点的本质要害、是非得失来表述,否则说服不了人。甚至容易言不及义。例如第52 则记:“庾法畅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真可谓一语破的。有时,一种行为、一种见解可能受指摘甚至误解,须要辩解清楚。如果善于辩明,容易折服对方,甚至他得到对方欣赏,除难消灾。例如第25 则记:西晋时尚书令乐广的女儿嫁成都王司马颖,后来司马颖起兵讨伐朝廷中掌权的长沙王司马乂,司马乂便追查乐广和司马颖有无勾结,乐广只用一句话从容反诘:“岂以五男易一女?”意谓不会为了一个女儿而让五个儿子被害,结果司马乂“无复疑虑”。这是抓住五比一、重男轻女的习俗来权衡轻重利弊以折服对方。在交谈、论辩中,也常常须要反驳对方的论点,如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更易压倒对方。例如第2则记:有说“月中无物”会更明亮,徐孺子反驳说:“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这是避开谈月亮,把着眼点放在有物无物上。只因有了瞳子,才看得清楚,这是不言自明的。 古人说话,喜欢引证古代言论、事实或典籍,这是一种时尚。引用恰当,会增强说服力,也能增添许多情趣,活跃气氛,所以认为是能言善辩。本篇引用古事、古语的地方不少。说话也强调善用比喻。如果能抓住两个人、物、事之间的类似点来比喻,容易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生动。有时在一些应酬场合,如果比喻得体,就算没有多大意思,也觉清新可喜。例如第57则说:“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这类话,对说者无损,对听者又是赞扬,便能得到人们的欣赏。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条目肯定了描写的深刻,传神,有文采;有一些则是在言谈之中隐含说话人的各种思想感情,或讽谏,或讥刺,或劝慰,或大义凛然,或排难解纷,借题发挥,寓意深远。 篇中也有部分条目,或卖弄口才,或乘机吹捧,或聊以解嘲,或多方狡辩,都谈不上能言善辩,意义不大
世说新语 言语第二 二十 old
译文
满奋怕风。一次在晋武帝旁 侍坐,北窗是琉璃窗,实际很 严实,看起来却像透风似的, 满奋就面有难色。武帝笑他, 满奋回答说:“臣好比是吴地 的牛,看见月亮就喘起来了。”
世说新语
言语二 第二○则
二○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风作琉璃屏,实
怕;害怕
疏松;松 开 n.
琉璃屏:琉璃窗扇。
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
露出 嘲笑
见月而喘。”
吴牛:吴地的牛,即指江、淮 一带的水牛。据说,水牛怕热, 太阳晒着就喘息。看见月亮也 以为是太阳,就喘起来。比喻 生疑心就害怕。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题解】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这不仅要求言谈寓意深刻,见解精辟,而且要求言辞筒洁得当,声调要有抑扬顿挫,举止必须挥洒自如。
受此风影响,士大夫在待人接物中特别注重言辞风度的修养,悉心磨炼语言技巧,使自己具有高超的言谈本领以保持自己身分。
本篇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可是一般却说得很得体、巧妙,或哲理深迢,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多锋,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语破的,很值得回味。
在处世待人中.遇事常需要讲道理,这就要求抓准事物或论点的本质要害、是非得失来表述,否则说服不了人。
甚至容易言不及义。
例如第52 则记:“庾法畅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
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真可谓一语破的。
有时,一种行为、一种见解可能受指摘甚至误解,须要辩解清楚。
如果善于辩明,容易折服对方,甚至他得到对方欣赏,除难消灾。
例如第25 则记:西晋时尚书令乐广的女儿嫁成都王司马颖,后来司马颖起兵讨伐朝廷中掌权的长沙王司马乂,司马乂便追查乐广和司马颖有无勾结,乐广只用一句话从容反诘:“岂以五男易一女?”意谓不会为了一个女儿而让五个儿子被害,结果司马乂“无复疑虑”。
这是抓住五比一、重男轻女的习俗来权衡轻重利弊以折服对方。
在交谈、论辩中,也常常须要反驳对方的论点,如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更易压倒对方。
例如第2 则记:有说“月中无物”会更明亮,徐孺子反驳说:“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是避开谈月亮,把着眼点放在有物无物上。
只因有了瞳子,才看得清楚,这是不言自明的。
古人说话,喜欢引证古代言论、事实或典籍,这是一种时尚。
引用恰当,会增强说服力,也能增添许多情趣,活跃气氛,所以认为是能言善辩。
本篇引用古事、古语的地方不少。
说话也强调善用比喻。
如果能抓住两个人、物、事之间的类似点来比喻,容易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生动。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拼音版孙文举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拼音版孙文举满mǎn 奋fèn 畏wèi 风fēng。
在zài 晋jìn 武wǔ帝d ì坐zuò,北běi 窗chuāng 作zuò琉liú璃l í屏píng ,实shí密mì似s ì疏shū,奋fèn 有yǒu 难nán 色s è。
帝d ì笑xiào 之zhī。
奋fèn 答d á曰yuē:“臣chén 犹yóu 吴wú牛niú ,见jiàn 月yuè而ér 喘chuǎn。
”诸zhū葛g ě靓liàng 在zài 吴wú,于yú朝cháo 堂táng 大d à会huì。
孙sūn 皓hào 问wèn:“ 卿qīng 字z ì仲zhòng 思s ī ,为wèi 何h é所suǒ思s ī?” 对duì曰yuē :“ 在zài 家jiā思s ī孝xiào,事shì君jūn 思s ī忠zhōng,朋péng 友yǒu 思s ī信xìn,如r ú斯s ī而ér 已y ǐ。
”蔡cài 洪hóng 赴f ù洛luò,洛luò中zhōng 人rén 问wèn 曰yuē:“幕mù府f ǔ初chū开kāi,群qún公gōng 辟p ì命mìng,求qiú英yīng 奇q í于yú仄z è陋lòu,采cǎi 贤xián 俊jùn 于yú岩yán 穴xué。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古文词句理解:古文中的一些字词、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学生需要掌握古文的词义、句法。
-人物形象分析:如何从有限的文本信息中,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品质,特别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把握。
-文化差异认识:对魏晋时期特有的文化现象、社会背景的理解,如对“道旁李”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哲理的内化与应用:将故事中的哲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中运用。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在理解古文词句上存在困难,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难点。我想,可能需要通过更多的例句和实际应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同时,我意识到在引导学生们分析人物形象时,应该更注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另一个让我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将故中的品质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在小组讨论中,虽然学生们提出了不少观点,但感觉还有一定的距离。我考虑在下次课中,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们尝试用今天学到的品质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品质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语言表达:学习古文中的人物对话、行为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文化背景:了解魏晋时期的社交礼仪、人物品评等文化特点。
-哲理感悟:从故事中提炼出的人生哲理,如诚实守信、机智应对等。
举例解释:
-例如,《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则》中陈元方候袁绍的对话,展示了古代士人的辩才与风度,学生需理解其对话背后的深层含义。
《世说新语》中的小孩子
《世说新语》中的小孩子《世说新语》是中国传统的志人小说,主要记载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逸闻轶事。
其中也记述了大量魏晋名士小时候的言谈和轶事,这些名人小的时候,或聪慧敏捷,或机智勇敢,读来也颇令人受益。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中记载: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夜晚的月光下玩,有个人对他说:“假使月亮中什么东西也没有,那一定极其明亮了吧?”徐孺子回答说:“不是这样,譬如人眼睛中有瞳仁,如果没有瞳仁一定不明亮了。
”年仅九岁的徐孺子的见识实在是让人佩服,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也让人惊叹不已。
以人眼睛中有瞳仁来类比月亮中有东西,的确是绝妙的想法。
说到孔融,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大概就是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了。
而下面这个故事中的孔融更加聪明机智,也更加可爱。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中记载:孔融十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到了洛阳。
当时李膺名气很大,官职是司隶校尉。
登门拜访李膺的人都是英俊有名之士和他的内外亲属,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通报进门。
孔融也非常希望见到李膺,他到了李府门前,就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通报以后,孔融就进去了。
李膺问他:“您和我是什么亲戚?”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就是孔子)和您的祖先伯阳(相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有师友的关系,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啊。
”李膺和在场的宾客对孔融的回答,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到后,别人把孔融刚才的话告诉了他。
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以后未必会出色。
”孔融接口就说:“推想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弄得陈韪十分尴尬。
小小年纪反映就如此敏捷,面对陈韪的不敬,予以有力的反击,而且让陈韪有苦难言,实在是令人佩服。
如果说孔融的言行令人啧啧称奇,那么孔融的两个儿子的言行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世说新语》言行第二中记载: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都惊恐不安。
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当时只有八岁。
孔融被捕时,两个儿子仍旧做琢钉游戏,一点恐惧的样子也没有。
孔融对逮捕他的人说:“希望罪过只限于我自身,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孔融的儿子从容不迫地对他们的父亲说:“您难道看到过打翻的鸟窝下面,还有完整的鸟蛋吗?”不久,两个儿子也被逮捕了。
世说新语神童中言语第二内容概括
世说新语神童中言语第二内容概括以下是根据题目给出的主题进行拆解、回答和概括的文章:《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化领域一部重要的名著,记录了东晋末年至南朝梁的历史事件、名人逸事和警世故事,被誉为“儒家之书鬼谷子之言语”。
其中,“神童中言语”是其中的一个章节,主要记载了一些童言异想和聪明智慧的谈话,体现了孩子们天真可爱却又真实、真诚、深刻的思考和言语。
本文将从世说新语中神童中言语的内容入手,一步一步地进行概括和回答。
第一部分:回答问题一神童中言语的第二个内容是什么?根据《世说新语》记载,神童中言语的第二个内容主要是记录了一些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思辨能力。
这些孩子们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和思考,展现出了他们惊人的智慧和见解。
第二部分:概括神童中言语的内容神童中言语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孩子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一些孩子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比如对自然界的规律、人类行为的观察和理解。
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哲学思考和天真直率的语言,独到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2. 孩子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神童中言语中也包含了一些孩子们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他们会提出关于幸福、自由、爱情、友谊等问题的见解,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3. 孩子们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一些孩子们在文章中也对社会现象进行了评论。
他们对人情世故、权力和利益关系等现象的思考和见解,常常让人啧啧称奇。
第三部分:深入分析神童中言语的意义神童中言语在《世说新语》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深刻的意义。
它体现了孩子们天真可爱却又真实、真诚、深刻的思考和言语,引起了人们对童言的重视和思考。
首先,神童中言语展示了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天赋智慧,这反映了儿童在心智发展上的潜力和优势。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并给出独特的解释和见解。
这对于人们对儿童教育的关注和重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神童中言语也反映了孩子们纯真和直率的特点。
世说新语言行第二翻译及原文
世说新语言行第二翻译及原文
摘要:
一、世说新语简介
二、言语行第二的翻译
三、言语行第二原文内容概述
四、世说新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文: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的一部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
该书以记言为主,记录了东汉末年至东晋时期士人的言行、轶事和典故,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世说新语共分为三十六门,言语行第二是其中之一。
【言语行第二的翻译】
言语行第二,即言谈举止第二,主要记录了当时名士的言谈、辩论和应对,展现了他们博学多才、机智聪慧的品质。
这部分内容涉及政治、哲学、道德、生活等多个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言语行第二原文内容概述】
言语行第二中收录了许多著名的故事,如“杨修啖炙”、“孔融让梨”等。
这些故事通过描绘人物的言行,展示了他们的高尚品质、机智才智和人生哲学。
例如,“杨修啖炙”讲述曹操修建铜雀台,杨修猜出其意图,从而得到曹操的赏识;“孔融让梨”则表现了孔融年幼时谦让有礼的品质。
【世说新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世说新语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小说之祖”。
它对后世文学、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故事和成语典故都源自世说新语,如“画龙点睛”、“草船借箭”等。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第19则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第19则
《世说新语》是晋代文学家刘义庆编著的一部记载了晋朝及南
北朝时期历史人物言行的文学作品。
其中的第二卷第19则记载了王
戎的言语。
王戎是晋朝的名将,他在这个故事中说,“吾闻古人言,不得已而用之者,非人也。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不得已而采取某
种行动的看法,认为这样做并不是人所愿意的,而是被迫不得已的
情况下才采取的行动。
这句话也反映了王戎的为人原则和态度。
通
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王戎对于行为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对
古人言论的尊重和借鉴。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言语第二【题解】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这不仅要求言谈寓意深刻,见解精辟,而且要求言辞筒洁得当,声调要有抑扬顿挫,举止必须挥洒自如。
受此风影响,士大夫在待人接物中特别注重言辞风度的修养,悉心磨炼语言技巧,使自己具有高超的言谈本领以保持自己身分。
本篇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可是一般却说得很得体、巧妙,或哲理深迢,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多锋,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语破的,很值得回味。
在处世待人中,遇事常需要讲道理,这就要求抓准事物或论点的本质要害、是非得失来表述,否则说服不了人。
甚至容易言不及义。
例如第52 则记:“庾法畅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
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真可谓一语破的。
有时,一种行为、一种见解可能受指摘甚至误解,须要辩解清楚。
如果善于辩明,容易折服对方,甚至他得到对方欣赏,除难消灾。
例如第25 则记:西晋时尚书令乐广的女儿嫁成都王司马颖,后来司马颖起兵讨伐朝廷中掌权的长沙王司马乂,司马乂便追查乐广和司马颖有无勾结,乐广只用一句话从容反诘:“岂以五男易一女?”意谓不会为了一个女儿而让五个儿子被害,结果司马乂“无复疑虑”。
这是抓住五比一、重男轻女的习俗来权衡轻重利弊以折服对方。
在交谈、论辩中,也常常须要反驳对方的论点,如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更易压倒对方。
例如第2 则记:有说“月中无物”会更明亮,徐孺子反驳说:“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是避开谈月亮,把着眼点放在有物无物上。
只因有了瞳子,才看得清楚,这是不言自明的。
古人说话,喜欢引证古代言论、事实或典籍,这是一种时尚。
引用恰当,会增强说服力,也能增添许多情趣,活跃气氛,所以认为是能言善辩。
本篇引用古事、古语的地方不少。
说话也强调善用比喻。
如果能抓住两个人、物、事之间的类似点来比喻,容易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生动。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第69则,得出的道理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第69则,得出的道理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晋朝文人士人生经历、言行举止及文雅风度的名著,其中言语第二,第69则描述了司马光对达官贵族慷慨解囊的一段事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慷慨解囊是一种古老的美德,它不仅体现了爱心、善良、大度等优秀品格,同时也是一种能量的物质转换和有力的社交资源积累。
司马光的行为无疑是一个典范,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教育思考的范本。
首先,这件事充分展现了司马光的大爱精神。
从历史中小说中都可以看出司马光不仅是一个温和寡言的学者,更是一个有深厚仁爱之心、关心百姓、倡导救灾救济、积极帮助贫困人民的大家。
以身作则,多做好事、善行善举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所注重的不仅是个人的声誉和自己的利益,而是一种全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司马光的行为告诉我们,无论社会地位高低,我们都应该以宽广怀抱、爱心之心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们。
其次,司马光的助人行为是建立在自己知识和学问上的。
当时,他担任太学博士,也就是当时的教育部部长,可以说是皇家学府的教师。
他的良好教育背景和求知欲旺盛的思维方式,使他能够准确地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捐助的粮食数量和收受对象。
司马光的做法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有用之人,必须努力学习、累积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社会智慧,才能在实践中有所作为。
最后,司马光的助人行为是慷慨而得体的。
他的表态语句虽然简洁,却表达了他应该表达的东西,同时又体现了对受助者的尊重和关心。
他并没有因为出手慷慨而自讨没趣,反而成为一种高雅的人际关系的积累和强化。
司马光的做法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具备事实、逻辑、道德、价值等方面的素质,还要具备与人相处、待人接物、靠近人心的能力。
这样,他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像司马光一样,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承认。
总之,司马光的这次捐助活动是一次古典社会中的积极的助人行为和慷慨解囊的生动诠释,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追求的典范。
我们要从司马光身上汲取精神财富,用我们的行动证明自己的品格和价值。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翻译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翻译
译文
谢太傅(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给晚辈们探讨文章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起来,太傅欣然说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哥哥的儿子胡儿(谢胡)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傅高兴得大笑。
这个女子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孔文举的人物形象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孔文举的人物形象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了东晋末年至南北朝时期的言行轶事的文集,其中第二孔文举的人物形象引人注目。
孔文举是一个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人物,他的言行举止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孔文举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他的知识面广泛且深入。
他精通经史,擅长文学,对于古代文化和哲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
他经常阅读古籍,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对于一些难题能够给出独到的见解和解答。
他不仅知道古代文化的精髓,还能够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给人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孔文举的学问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他还非常注重实践和实用性。
他将自己的学问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人们解决困惑和难题。
他的智慧和见解经常被人们所借鉴和传颂,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孔文举的品德高尚,他为人正直,坚持原则,不畏权势。
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生活中,他都表现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他对待人们的态度和谦虚、真诚,尊重每一个人,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乐于助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他的品德和行为给人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除了学问和品德,孔文举还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
他的文笔优美,文章写作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哲理,字字珠玑,引人深思。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和赞赏,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
孔文举的人物形象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反思。
他的学识、品德和才华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追求的。
他的人物形象在世说新语中被赋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赞美,展现出了一个真正的学者和君子的形象。
通过学习孔文举的故事和言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见识,提高自己的人格和品德。
第二孔文举的人物形象是一个非常有学问、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物。
他的形象在世说新语中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帮助,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通过学习他的故事和言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见识,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品德。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第八篇感悟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第八篇感悟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第八篇感悟如下:
古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世说新语》第二第八篇就像无数宝藏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世说新语》叙事简明,精炼生动,为小品文之典范,词汇之丰富,远远超过其他笔记小说,对后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刚开始读《世说新语》,总是囫囵吞枣着看,有些字词的意思也不是很了解。
后来,作为“小书虫”的我被《世说新语》第二第八篇中的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发仔细起来,遇到不懂的词句也会耐心的查《古汉语词典》。
大部分文言文不仅有趣,而且也带着许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文章让我记忆犹新: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
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
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
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
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这不仅要求言谈寓意深刻,见解精辟,而且要求言辞筒洁得当,声调要有抑扬顿挫,举止必须挥洒自如。
受此风影响,士大夫在待人接物中特别注重言辞风度的修养,悉心磨炼语言技巧,使自己具有高超的言谈本领以保持自己身分。
本篇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可是一般却说得很得体、巧妙,或哲理深迢,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多锋,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语破的,很值得回味。
在处世待人中.遇事常需要讲道理,这就要求抓准事物或论点的本质要害、是非得失来表述,否则说服不了人。
甚至容易言不及义。
例如第52则记:庾法畅造庾太尉,握廛尾至佳。
公日: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日: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真可谓一语破的。
有时,一种行为、一种见解可能受指摘甚至误解,须要辩解清楚。
如果善于辩明,容易折服对方,甚至他得到对方欣赏,除难消灾。
例如第25则记:西晋时尚书令乐广的女儿嫁成都王司马颖,后来司马颖起兵讨伐朝廷中掌权的长沙王司马乂,司马乂便追查乐广和司马颖有无勾结,乐广只用一句话从容反诘:岂以五男易一女?意谓不会为了一个女儿而让五个儿子被害,结果司马乂无复疑虑。
这是抓住五比一、重男轻女的习俗来权衡轻重利弊以折服对方。
在交谈、论辩中,也常常须要反驳对方的论点,如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更易压倒对方。
例如第2则记:有说月中无物会更明亮,徐孺子反驳说: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是避开谈月亮,把着眼点放在有物无物上。
只因有了瞳子,才看得清楚,这是不言自明的。
古人说话,喜欢引证古代言论、事实或典籍,这是一种时尚。
引用恰当,会增强说服力,也能增添许多情趣,活跃气氛,所以认为是能言善辩。
本篇引用古事、古语的地方不少。
说话也强调善用比喻。
如果能抓住两个人、物、事之间的类似点来比喻,容易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生动。
有时在一些应酬场合,如果比喻得体,就算没有多大意思,也觉清新可喜。
例如第57则说:顾悦与筒文同年,而发蚤白。
简文日:卿何以先白?对日: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这类话,对说者无损,对听者又是赞扬,便能得到人们的欣赏。
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条目肯定了描写的深刻,传神,有文采;有一些则是在言谈之中隐含说话人的各种思想感情,或讽谏, 或讥刺,或劝慰,或大义凛然,或排难解纷,借题发挥,寓意深远。
(1)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①。
奉高日:昔尧聘许由,面无作色②。
先生何为颠倒衣裳③?文礼答日: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④!【注释】①边文礼:边让,字文礼.陈留郡人。
后任九江太守, 被魏武帝曹操杀害。
袁奉高:参见《德行》第3则注①。
失次序: 失顺序,不合礼节。
即举止失措,举动失常。
②昔尧句:尧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许由是传说中的隐土。
尧想让位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
尧又想请他出任九州长,他认为这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去洗耳。
作(ZU )色:羞愧的脸色。
③颠倒衣裳: 把衣和裳掉过来穿,后用来比喻举动失常。
衣,上衣;裳,下衣,是裙的一种,古代男女都穿裳。
这句话出自《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④明府句:明府指高明的府君,吏民也称太守为明府。
按此,袁奉高似乎曾任陈留郡大守,而边文礼是陈留人,所以谦称为贱民。
尧德,如尧之德;大德。
按:袁奉高说到尧聘许由之事,所以边文礼也借谈尧德来嘲讽他。
【译文】边文礼谒见袁奉高的时候,举止失措。
袁奉高说: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脸上没有愧色。
先生为什么弄得颠倒了衣裳呢?文礼回答说:明府刚到任,大德还没有明白显现出来,所以我才颠倒了衣裳呢!(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日: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日: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若令:如果。
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译文】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 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 不是这样。
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3)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①。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
文举至门,谓吏日:我是李府君亲④。
既通,前坐。
元礼问日:君与仆有何亲⑤?对日: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⑥。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⑦。
太中大夫陈鞋后至⑧,人以其语语之,魅日: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⑨。
文举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鞋大敞躇⑩。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
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
②李元礼:见《德行》第4则注①。
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
③诣(y ):至IJ。
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
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则注②。
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
⑤仆:谦称。
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著有(老子)一书。
师资:师。
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
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
陈鞋(W的:《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
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⑩跳躇(Cj):局促不安的样子。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
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经通报后,入门就坐。
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 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
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
太中大夫陈建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越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
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
陈融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4)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
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日:何以不拜①?答日:偷,那得行礼!【注释】①何以句:酒是礼仪中必备的东西,所以大儿说饮酒前要拜(行礼)。
下文小儿以为偷东西就不合乎礼,而拜是一种表敬意的礼节,所以不能拜。
【译文】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
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5)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②。
融谓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 儿徐进日: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③?寻亦收至。
【注释】①孔融句:这里叙述孔融被曹操逮捕一事。
中外: 指朝廷内外。
②琢钉戏:一种小孩玩的游戏。
了:完全。
遽(j)容:恐惧的脸色。
③大人:对父亲的敬称。
完:完整,按:这句话比喻主体倾覆, 依附的东西不能幸免,必受株连。
【译文】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
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
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随即,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6)颖川太守髡陈仲弓①。
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日: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何如?日:忠臣孝子也。
客日:《易》称:下但因低为恭,而不能答④。
元方日: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⑤。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 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注释】①髡(kiι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陈仲弓:参《德行》第6则注①。
陈富被浦两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长后,因逮捕党人,牵连到他,后遇赦放出。
②二人句:这两句用来说明高明之君和忠臣孝于是同心的, 一致的。
金:金属。
臭(x u):气味。
③何其:怎么这么。
表示程度很深。
好比一个驼背的人直不起腰来,却假装是对人表示恭敬才弯下腰样。
④足下句:这句话是说元方回答不了,就说不值得回答,正下但因低为恭,而不能答④。
元方日: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⑤。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 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注释】①髡(kiι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陈仲弓:参《德行》第6则注①。
陈富被浦两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长后,因逮捕党人,牵连到他,后遇赦放出。
②二人句:这两句用来说明高明之君和忠臣孝于是同心的, 一致的。
金:金属。
臭(x u):气味。
③何其:怎么这么。
表示程度很深。
④足下句:这句话是说元方回答不了,就说不值得回答,正好比一个驼背的人直不起腰来,却假装是对人表示恭敬才弯下腰样。
下但因低为恭,而不能答④。
元方日: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⑤。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 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注释】①髡(kiι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陈仲弓:参《德行》第6则注①。
陈富被浦两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长后,因逮捕党人,牵连到他,后遇赦放出。
②二人句:这两句用来说明高明之君和忠臣孝于是同心的, 一致的。
金:金属。
臭(x u):气味。
③何其:怎么这么。
表示程度很深。
④足下句:这句话是说元方回答不了,就说不值得回答,正下但因低为恭,而不能答④。
元方日: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好比一个驼背的人直不起腰来,却假装是对人表示恭敬才弯下腰样。
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⑤。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 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注释】①髡(kiι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陈仲弓:参《德行》第6则注①。
陈富被浦两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长后,因逮捕党人,牵连到他,后遇赦放出。
②二人句:这两句用来说明高明之君和忠臣孝于是同心的, 一致的。
金:金属。
臭(x u):气味。
③何其:怎么这么。
表示程度很深。
④足下句:这句话是说元方回答不了,就说不值得回答,正下但因低为恭,而不能答④。
元方日: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⑤。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好比一个驼背的人直不起腰来,却假装是对人表示恭敬才弯下腰样。
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注释】①髡(kiι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陈仲弓:参《德行》第6则注①。
陈富被浦两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长后,因逮捕党人,牵连到他,后遇赦放出。
②二人句:这两句用来说明高明之君和忠臣孝于是同心的, 一致的。
金:金属。
臭(x u):气味。
③何其:怎么这么。
表示程度很深。
④足下句:这句话是说元方回答不了,就说不值得回答,正下但因低为恭,而不能答④。
元方日: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