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肝炎

合集下载

慢性肝炎的中医辨证施治与康复护理

慢性肝炎的中医辨证施治与康复护理

慢性肝炎的中医辨证施治与康复护理慢性肝炎是指肝脏长期受到病原体、药物、酒精等因素的侵害,导致炎症持续存在的一种肝病。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慢性肝炎主要由湿邪、毒邪和气滞血淤等因素引起,具有明显的辨证特点。

针对不同类型的慢性肝炎,中医辨证施治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调节肝功能,并促进康复。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合理的康复护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医辨证施治1. 湿热内蕴型湿邪蕴结于肝经,常见临床表现为上腹胀满,大便稀软黄色或带有粘液,舌苔厚腻等。

中医治疗这种类型的慢性肝炎应以清利湿热为主要目标。

常用方剂如龙胆泄火汤和五味龙胆汤等,可清利湿热,改善肝脏功能。

2. 气滞血淤型气滞血淤型慢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胸闷、乳房胀痛、舌质紫暗等。

中医治疗应以疏肝解郁,活血化淤为原则。

常用的方剂有柴胡加芍药汤和逍遥散等,可以舒缓肝脏压力,促进气机畅通。

3. 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慢性肝炎多见于长期的疾病过程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后,表现为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舌红少津等。

中医治疗应以益肝养阴为主,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和大枣泡参饮等方剂。

这些药物具有滋养肝肾阴精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二、康复护理1. 合理饮食保健对于慢性肝炎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非常重要。

首先,要避免食用辛辣、过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和煎炸食品等。

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如鱼、禽肉和豆制品等。

此外,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E 等抗氧化剂也有助于肝脏的康复。

2. 注意休息和锻炼慢性肝炎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注意合理的休息安排。

适当的休息可以促进身体恢复,减轻肝脏的负担。

此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量的运动也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舒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调节体内气血流通。

3. 心理疏导与自我调节慢性肝炎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患者常常会感到焦虑、压力和沮丧。

因此,在康复期间应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关怀和疏导。

可以通过音乐疗法、冥想和呼吸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并改善情绪状态。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黄芪虎杖汤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黄芪虎杖汤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黄芪虎杖汤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黄芪虎杖汤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郭小平,主治医师,内七科主任,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室主任(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

主治:亚急性重症肝炎。

处方:黄芪、虎杖各60克,茯苓30克,郁金15克,丹参45克,赤芍80克,大黄6克。

用法:日1剂,水煎服。

疗效:黄×,男38岁。

于1991年4月20日,无明显原因感身黄、目黄、小便黄,继之乏力、纳差,并日益加重。

于1991年5月9日住某医院传染科诊治,经检查诊断为亚急性重症肝炎,住院治疗20d,黄疸指数持续上升,症状加重。

患者要求出院,遂于1991年5月31日住入我科诊治。

入院时患者自感高度乏力,厌食、腹胀、呕恶、口苦。

检查:神志尚清,精神极差,反应迟钝,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肝上界在6肋间,下界右助下锁骨中线上2cm剑下6cm、质软、压痛(十)腹水征可疑,舌尖红、苔黄腻,脉滑。

实验室检查:ll160u, SG -PT8Ou,TTT10u.ZnTT14uA/G34g/42.8g/ L 。

凝血酵原时间20s,中医诊断为急黄(湿轻热重),治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为主,佐以益气健脾,方用黄芪虎杖汤(黄芪、虎杖各60克,茯苓30克,郁金15克,丹参45克,赤芍80克,大黄6克)。

日1剂,服药10剂。

患者黄疸指数渐降,饮食增加,呕恶消失,精神略好转,腹胀仍存,有牙龈出血,舌尖仍红,继续以上方化裁坚持服药80剂、患者肝功正常,症状消失而痊愈。

按语:多数学者认为重症肝炎的病机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近年来有证据说明免疫反应可引起微循环障碍,重症肝炎肝内抗原抗体过剩的复合物,不但损害肝细胞,且有嗜血管性,引起微循环栓塞。

而凉血活血药可抑制免疫反应和消除免疫复合物的有害作用。

这与中医急黄为湿热疫毒,极易直中营血之病机基本上吻合。

作者紧紧抓住凉血活血这一根本治法,坚持治疗直到痊愈。

故认为凉血活血法符合重症肝炎的病机,可望在治疗中提高疗效。

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

乙型肝炎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学认为乙型肝炎属于“黄疸”、“湿温”、“疫毒”等范畴。

中医治疗乙型肝炎强调辨证论治,注重调理阴阳、疏肝解郁、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等治疗方法。

以下为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中医辨证论治1. 湿热蕴结证症状:发热,恶寒,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黄疸,皮肤瘙痒,小便黄赤,大便溏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组成:茵陈、栀子、大黄、黄柏、黄芩、白术、茯苓、泽泻、甘草。

2. 肝郁脾虚证症状:胁肋胀痛,胸闷不舒,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溏泄,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利湿。

方药:逍遥散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

3. 瘀血阻络证症状:胁下痞块,刺痛不移,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解郁。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4. 脾肾阳虚证症状: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阳健脾,益肾利湿。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药物组成: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甘草、茯苓、泽泻。

5. 气阴两虚证症状:乏力,口干口渴,五心烦热,盗汗,头晕目眩,舌淡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豆、莲子、甘草。

三、中医外治法1. 针灸疗法(1)体针:取肝俞、胆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冲、阳陵泉等穴位,采用泻法。

(2)耳针:取肝、胆、脾、肾、皮质下、内分泌等穴位,采用埋针法。

2. 拔罐疗法取肝俞、胆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位,采用走罐法。

3. 灸法取肝俞、胆俞、脾俞、肾俞等穴位,采用温和灸法。

名老中医治疗乙肝经验汇萃

名老中医治疗乙肝经验汇萃

名老中医治疗乙肝经验汇萃一、关幼波辨证治疗乙肝经验关教授系我国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擅长内科及妇、儿科,自1956年始就已从事肝病的临床研究,1978年首创《关幼波肝病诊疗程序》,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独树一帜。

关氏认为急性病毒性肝不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其致病因素都是以湿热为主,其中黄疸型湿热较重,无黄疸型湿热较轻,但它们又有一个共同点,即“肝病犯脾”,均以中州失运为主证。

故在治疗时治理中州、清利肝胆湿热的原则应贯穿于整个过程。

关氏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主张辨证施治,根据证型灵活用药,其特色概括起来为“三辨”、“三要”、“三原则”、“两重视”:(一)三辨1.首辨湿热轻重湿热证见纳呆,恶心,呕吐,厌油腻,发热心烦,尿黄尿少。

若湿重于热,兼见头身困重、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当以利湿为主,兼以清热,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若热重于湿,兼见口渴、烦躁、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当以清热为主,兼以利湿,可用茵陈蒿汤加减;若湿热并重,当以清热利湿,兼以解毒泻火,方用茵陈栀子银花汤加减。

2.二辨在气在血关氏认为急性病毒性肝炎“有黄湿热较重,无黄湿热较轻”,有黄是湿热入于血分,淤阻血脉,蕴毒生痰,淤阻血络,熏蒸肌肤而发黄疸,在治疗上清利宜重,偏于治血;无黄是湿热入于气分,胆汁尚能循常道而泄利,故不出现黄疸,在治疗上清利宜轻,偏于治气。

实际上气与血互相关联,难以截然分开,无黄只是偏于气分,并非完全不入血,故仍稍佐治血。

在临床上常可见到开始为无黄,由于治疗不及时,正气虚衰,正不抗邪或复感外邪,湿热久蕴而入血,淤阻血分,仍可出现黄疸,相反如果治疗及时,正气渐复,正胜邪却,湿热由血透气病情减轻,疾病自愈。

3.三辨三焦部位湿热侵入三焦,一般以偏于中上二焦、中下二焦和弥漫三焦为多见。

湿热偏于中上二焦主要是看舌苔,如苔白、黄或黄腻,并以恶心、厌油腻、纳呆、身重乏力为主要表现,其治疗以芳香化浊为主,药选藿香、佩兰、金银花、杏仁、橘红等;湿热偏于中下二焦主要看大小便,如黄短少、大便燥结,随证选用茵陈蒿汤化裁;若湿热下注膀胱证见尿黄赤、尿频、少腹急痛、尿道灼痛等,可用八正散化裁;若湿热下注大肠,见腹痛、泄痢、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用白头翁汤或葛根芩连汤化裁;若湿热弥漫三焦,则为病情危重之象。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的疗效观察肝炎是一种由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在传统医学中,中药和针灸被广泛应用于肝炎的治疗,而现代医学则倡导采用抗病毒药物和疫苗进行治疗。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结合临床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的疗效。

中医治疗肝炎的特点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肝炎属于肝脏失调的范畴,可导致气血不畅、湿热内蕴等病理变化。

因此,针对不同体质和病情的患者,中医医师会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比如,对于湿热型肝炎患者,常用黄连、栀子、柴胡等清热解毒的中药;对于气郁型肝炎患者,常用疏肝解郁的药物如香附、川芎等。

通过调理患者的体内阴阳平衡,中医可以有效改善肝炎患者的症状和体质。

而西医治疗肝炎则更注重抑制病原体的增殖和破坏。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德福韦等被广泛应用于肝炎的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病毒载量,阻断病毒对肝细胞的侵害。

此外,疫苗接种也是预防肝炎的有效手段。

但西医治疗过程中常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头痛、皮疹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的方法将传统中医的辨证施治与现代西医的药物疗法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西药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而西医则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或疫苗,直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加速康复过程。

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在疗效上具有明显优势。

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药物疗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综合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减轻肝炎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康复速度。

与单一疗法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更能全面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减少肝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

通过辨证施治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治疗肝炎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肝炎的偏方

中医治疗肝炎的偏方

中医治疗肝炎的偏方1.【病例验证】治疗67例中,男 41,女26例。

年龄最小15岁,最大56岁,大多在20~40岁之间。

病程10天以内者62例,11~20天者4例,21天以上1例。

辨证分型:热重于湿者49例,湿重于热者18例。

黄疸指数最低为9单位,最高为50单位;谷丙转氨酶最低124单位医院正常值为40单位,最高为1234单位。

治疗 67例,其中痊愈服药20~30剂后复查肝功能完全正常66例,无效1例。

治愈病例经过三个月以上的随访,两次复查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2.【病例验证】张某,46岁,工人。

患肝病十余年。

门诊症见:面色皓白,形寒肢冷,上腹部冷痛,喜温恶寒,四肢乏力,纳差便溏,眠差多梦,时有恶心。

化验报告:ALT波动在 120IU/L左右,血清胆红素波动在30mol/L左右,A/Gl.0时,有倒置。

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弱。

用本方加附子、苍术、姜夏、茵陈、砂仁等治疗三个月症状稳定,ALT虽偶有升高,但升高后稳步下降,临床症状消失,一年来未见复发。

1.茵陈连翘治肝炎【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退黄,主治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

【偏方组成】茵陈15~30克,连翘10~15克,板蓝根15~30克,败酱草15~30克,陈皮10克,车前草15~30克,生大黄3~6克后下,丹参15克,红花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改为隔日1剂,继服一个月以巩固疗效。

2.黄芪女贞子治肝炎【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强肝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女贞杞、灵芝、太子参各15克,陈皮14克,蒲公英40克,蛇舌草、蚤休各20克,丹参、生甘草各5克,茯苓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尿黄或血清胆红素偏高者,加茵陈;恶心纳差,苔白腻者,加苍术、姜半夏;畏寒肢冷,胃脘冷感者,加附片、干姜、桂枝;轻度腹水,下肢浮肿者,加泽泻、益母草;舌质有瘀点,肝区时有掐痛者,加延胡、桃仁。

3.寄生桑椹治肝炎【功能主治】补肾益肝。

中医医案——慢性肝炎(三)

中医医案——慢性肝炎(三)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用四逆散治愈胁痛六例病案一:徐某,男,37岁。

初诊:1975年3月6日。

主诉及病史:1965年患急性肝炎,经治未能痊愈,逐渐转成慢性肝炎。

诊查:右胁常痛,口苦,咽喉干燥而不欲饮水,尿黄,头昏痛,失眠,神疲肢倦,少气,食少不香,大便溏,舌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投以四逆散合异功散加味。

处方:柴胡三钱枳实三钱白芍五钱甘草三钱党参五钱焦白术五钱云苓五钱青陈皮各三钱山楂五钱六神曲三钱谷麦芽各五钱丹参五钱元胡索三钱川楝子三钱连服药12剂,右胁痛止,诸症全除,食增神旺。

病案二:刘某,男,48岁。

初诊:1974年9月23日。

主诉及病史:患慢性肝炎,右胁时痛,脘腹胀满,腹中有包块时聚时散,不思食,大便不畅,寐少梦多。

诊查:舌苔薄白微黄,脉象左弦右弱。

处方:柴胡三钱枳实三钱白芍五钱甘草三钱党参五钱焦白术三钱云苓五钱陈皮五钱青皮三钱丹参一两山楂一两六神曲三钱谷麦芽各五钱二诊:服上方药5剂,胃脘胀减,知饥食香,腹中包块很少出现,寐安梦少。

但右胁仍痛,守上方加重白芍为一两。

三诊:再服上方药6剂,右胁痛减,脉弦见退;腹胀,行走时则消而静坐时则作。

守上方加大腹皮三钱。

四诊:再服上方药7剂,腹胀大减,夜卧有时右上腹隆起气包作响,揉按则消。

昨起稍有感冒,微恶风寒,守上方加防风三钱,生黄芪五钱。

五诊:再服上方药7剂,胁痛渐除,腹胀渐消,未再发生包块,仍守上方加减以善后。

病案三:杨某,男,36岁。

初诊:1963年3月16日。

主诉及病史:患慢性肝炎,右胁时痛,劳累后尤甚,头晕神疲肢倦,纳差,食少,泛酸,脘腹时胀,大便时结时溏,小便如浓茶。

诊查:舌根苔黄腻,脉细弱。

治法:投以四逆散合异功散加味。

处方:柴胡三钱枳实一钱半白芍三钱甘草三钱党参三钱焦白术三钱赤茯苓三钱麦芽五钱甘露消毒丹一两(布包入煎)连服药6剂,脘腹胀减,食欲渐振,惟胁痛依然。

肝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

肝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

肝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点是肝脏组织受到病毒、药物或其他因素的损伤而引起炎症。

针对肝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肝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

一、传统中医治疗肝炎的特点传统中医治疗肝炎的特点是独特的整体观念和创伤病机理论。

中医认为,肝炎是由于病邪入侵肝脏,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

因此,中医治疗肝炎的重点是调和肝脾,活血化瘀,改善体内的阴阳失调。

中医治疗肝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肝炎的核心,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会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来调理患者的肝脾功能。

针灸和推拿等治疗手段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来调节肝脾功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中医的整体观念和中药治疗可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失调,改善肝脾功能;而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病毒,抑制病毒的复制。

此外,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机制上也有所不同。

中医治疗注重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通过调理肝脾功能来改善肝脏炎症。

西医治疗则主要通过抗病毒药物来直接杀灭病毒。

这两种不同的治疗机制相辅相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肝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是积极的。

通过中医治疗,可以改善肝脾功能,促进气血畅通,提高肝脏的自愈能力。

中药调理可以缓解肝脏的炎症反应,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西医治疗则可以直接杀灭病毒,抑制病毒的复制,从根本上消除了肝炎的病因。

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活跃度,避免肝脏进一步损伤,并且能够改善肝功能指标。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还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治疗手段来增强。

比如,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推拿可以促进淋巴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这些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提高肝炎患者的整体康复水平。

中医治疗乙型病毒肝炎的优势

中医治疗乙型病毒肝炎的优势

中医治疗乙型病毒肝炎的优势引言乙型病毒肝炎(HBV)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体液传播。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乙型病毒肝炎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医治疗乙型病毒肝炎的优势。

一、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乙型病毒肝炎的首要优势在于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以“辨证施治”为核心,强调根据患者个体的病情、体质、病因等差异,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从整体的角度考虑患者的身心状况,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将治疗的重点放在调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上。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二、综合调理中医治疗乙型病毒肝炎的另一个优势是综合调理。

中医强调身体的整体平衡,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作息、心理状态等方面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中医认为,乙型病毒肝炎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调、气血不畅造成的,因此,中医治疗乙型病毒肝炎的关键是调理气血和养护阴阳。

通过中药的调理和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的配合使用,能够促进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三、温和治疗中医治疗乙型病毒肝炎的治疗方法通常较为温和,能够避免对身体的进一步损伤。

中医认为,乙型病毒肝炎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因此,治疗的重点是调理肝脾肾功能,促进气血的运行。

中医常采用中药来调理身体,中药具有温和的特点,能够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同时减少对肝脏等器官的刺激。

与西医药物相比,中药的副作用较小,更加安全可靠。

四、长期调理中医治疗乙型病毒肝炎的治疗周期通常较长,需要进行长期的调理。

中医认为,乙型病毒肝炎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调理才能够达到治愈的效果。

中医通过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逐渐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与短期治疗相比,中医长期调理的治疗方式更能够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结论乙型病毒肝炎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传染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中医治疗乙型病毒肝炎具有个体化治疗、综合调理、温和治疗和长期调理的优势。

肝炎中医诊疗规范

肝炎中医诊疗规范

肝炎中医诊疗规范引言肝炎是指病毒感染或其他肝脏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中医在肝炎诊疗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制定本文档,旨在提供肝炎中医诊疗的规范指导。

诊断标准1. 中医诊断肝炎应综合运用四诊(望、闻、问、切)方法,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结果。

2. 望诊:观察患者面色是否黄染、目白有黄,舌苔是否厚腻,脉象是否滑数等。

3. 闻诊:通过对患者肝区听诊观察,判断肝区状况是否正常。

4. 问诊:询问患者自觉症状,特别关注食欲、消化功能、腹泻和腹胀等。

5. 切诊:通过对患者腹部按摩、按压等手法,观察肝脏情况。

治疗原则1. 中医治疗肝炎的核心在于调整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

2. 根据不同类型的肝炎,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

3. 肝炎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病机,治疗时应清热解毒、利湿利胆为主。

4. 并合理应用中药、中成药和针灸、艾灸等治疗方法,促进疾病康复。

药物治疗1. 根据肝炎的病程和病情,采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方剂包括复方板蓝根口服液、中药清肝泻火丸等。

2. 配合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3. 中成药如清肝泻火软胶囊、活络舒筋丸等也是治疗肝炎的常用药物。

针灸和艾灸治疗1. 针灸和艾灸可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和修复。

2. 针灸治疗肝炎的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大椎、肝俞等;艾灸则常用于肝脏部位,如肝俞穴,进行温补治疗。

注意事项1. 在中医诊疗肝炎时,应与现代医学结合,遵循医学伦理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2.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完成治疗过程,不得擅自中断或改变治疗方案。

3. 肝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加强营养摄入。

结论肝炎是一种常见病症,中医在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著名中医李可治疗肝炎、颈椎增生病经验方

著名中医李可治疗肝炎、颈椎增生病经验方

李可老中医治疗肝炎、颈椎丧生经验方肝病五则一、急性黄疸型肝炎1、吴瑞宏,男,76岁,退休煤矿工人,水头北街人,1984年4月24日初诊。

内科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肝功:黄疸指数15,射浊5,射絮+,G.P.T.112(门诊号014779)。

全身突然发黄3日,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右肋下刺痛,肝在肋下2横指,质软,压痛,腹胀,吐泻交作,溲若浓茶,泻下物秽臭,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滑。

证属高年嗜酒,胆胃湿浊内壅,气机逆乱,发为黄疸,侧重芳化:茵陈45克,栀子、柴胡、枳壳、桔梗、藿香、佩兰、厚朴各10克,生半夏、云苓各15克,六一散21克(包煎),苍术12克,白蔻仁6克(捣后),鲜生姜1O片,姜汁1盅对入,3剂。

4月27日二诊:首方服1剂后吐泻即止,纳食如常,小便转为淡黄,高年行动不便,带药5剂。

茵陈45克,栀子、柴胡、桃仁、红花各10克,藿香、佩兰各10克,赤芍15克,茯苓30克,六一散21克(包煎),炒麦芽60克,猪苓、泽泻各15克,生姜7片。

5月5日来门诊复查,黄疸退净,症状消失,肝功阴转而愈。

1987年10月追访,已79岁,红光满面,耳不聋,眼不花,食纳较病前尤好。

按:中医学无“肝炎”病名。

中医之“肝病”与“肝炎”亦风马牛不相及。

黄疸多因中焦失运,湿热或寒湿停聚,脾主“湿”,故治在脾胃。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故余治黄疸型肝炎,茵陈蒿汤除人实、证实、脉实外,不用栀子大黄,常用茵陈五苓合藿朴夏苓合方化裁。

从芳香化湿醒脾、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利水、降逆和胃、调燮三焦气化入手。

保护脾胃元气为先,不使苦寒败坏中焦气化。

40余年经治此类疾患(包括无黄疸型、甲乙混合型)数千例,少则10天,多则半月必愈,无一例转为慢性。

中医懂一点西医知识,西医懂一点中医方药,两者各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套用中药,于是见“炎”消炎,治黄疸而加二花、连翘、板蓝根,甚至蒿陈蒿汤一方用到百余剂。

结果导致苦寒败坏中焦气化,升降乖乱,湿浊不化,阳证转阴,渐渐毒入血分而转为肝硬化。

肝炎(肝脏炎症)中医临床路径

肝炎(肝脏炎症)中医临床路径

肝炎(肝脏炎症)中医临床路径
引言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由病毒感染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

中医在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临床路径,下面将简要介绍中医在肝炎中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1. 中医辨证
中医将肝炎归为"肝病"范畴,注重辨证施治。

根据不同病情,中医会判断病情属于哪种中医辨证类型,如湿热蕴结型、脾胃虚弱型等,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药物治疗
中医常采用中药治疗肝炎。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芩、柴胡、山楂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作用。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中药组合,进行药物治疗。

3.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肝炎的康复十分重要。

中医建议患者要注意
饮食,尽量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鱼、鸡、蔬菜等,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4. 调理情绪
中医强调身心相互关联,情绪对于疾病的影响非常重要。

中医
师会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有助于促进肝
脏的康复。

5.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对于部分肝炎患者,中医师
可能会采用针灸治疗来调理身体,促进气血的流通,提升免疫力,
从而加速康复过程。

结论
中医在肝炎的治疗中拥有独特的临床路径,通过辨证施治、药
物治疗、饮食调理、调理情绪和针灸治疗等方式,能够帮助肝炎患
者康复。

然而,仍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指导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名中医治肝炎恢复期三个秘方

名中医治肝炎恢复期三个秘方

名中医治肝炎恢复期三个秘方治肝炎恢复期秘方(3首)45.1青碧散【来源】关幼波,《名医治验良方》【组成】青黛10克(包),明矾3克,草决明、生山楂各15克,醋柴胡、郁金各10克,丹参、泽兰各12克,六一散15克(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或共研细末,装一号胶囊,每次饭后服1粒,每日2~3次。

【功用】祛湿化痰,舒肝利胆,活血化瘀。

【方解】肝炎后肝脂肪性病变,系肝炎后脂肪代谢紊乱,中性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而成。

故方用青黛、明矾除湿、清肝、退黄;青黛配六一散专治暑热痰湿;明矾配郁金即“白金丸”,擅祛风痰。

又明矾味酸入肝、燥湿祛痰,早在汉代仲景就创“硝石矾石散”,方治黑疸,取其消瘀痰除湿浊的作用。

青黛入肝清热凉血,配合郁金、柴胡疏肝,更能加强利胆之功。

草决明清肝热,生山楂祛瘀消积化脂。

丹参与泽兰相伍调肝脾,化瘀血,寓养血于活血之中。

诸药合用,共收化痰、活血、清利肝胆之效。

【主治】肝炎后肝脂肪性病变。

临床以肝炎恢复期由于过度强调营养所致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食欲亢进,仍极度疲乏,不耐劳作、大便不调(次数多、不成形、不畅通),舌质暗,苔白,脉沉滑为特征。

【加减】若见有肝热、头晕目眩(血压常波动或一直偏高者),属于实证者加苦丁茶、生槐米;血压显著升高并伴有头痛者,加生石膏;若属大肠湿热、大便黏滞不畅者,加川军(大黄)、瓜蒌、白头翁、秦皮、焦四仙;若见明显乏力、动则气短汗出、面肢浮肿,证属脾虚气弱者,加葛根、党参、苍术、玉米须、泽泻;若见失眠、腰膝酸软、劳累后肝区疼痛加重,证属阴虚血亏者,加何首乌、黄精、枸杞子等。

【疗效】长期应用,疗效卓著。

45.2健脾舒肝丸【来源】关幼波,《关幼波临床经验选》【组成】党参、怀山药、炒苡米、陈皮各12克、草蔻6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柴胡、郁金各10克。

每丸重10克,每服1~2丸,日服2丸。

【功用】舒肝理气,健脾开胃。

【方解】肝属木、脾属土,肝气旺盛,首乘脾土,所以《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肝炎的中医治疗与膳食调理

肝炎的中医治疗与膳食调理

肝炎患者的膳食搭配建议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 素和膳食纤维
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如 米饭、面食等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 暴食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 辛辣、刺激性食物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如瘦肉、鸡蛋、豆制品

适量摄入脂肪,如橄榄 油、坚果等
适量饮水,保持体内水 分平衡
中医治疗与膳食调理的结合
第四章
中医治疗与膳食调理的关系
肝脏负担。
富含矿物质的 食物:如海带、 紫菜等,有助 于调节肝脏功
能。
清淡易消化的 食物:如粥、 面条等,有助 于减轻肝脏负 担,促进康复。
肝炎患者不适宜的食物
油腻食物:如炸鸡、炸薯条等,容易加重肝脏负担 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等,容易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 酒精:酒精对肝脏有直接损害作用,应尽量避免 加工食品:如罐头、香肠等,含有防腐剂和添加剂,不利于肝脏健康
肝炎的中医治疗与 膳食调理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肝炎的中医治疗
03
肝炎的膳食调理
04
中医治疗与膳食调理的结合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肝炎的中医治疗
第二章
中医对肝炎的认识
肝炎的病因:湿热、毒邪、肝气郁结等 肝炎的病机:肝脾不和、气血不足、湿热内蕴等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健脾化湿等 治疗方法: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
中医治疗肝炎的注意事项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选择:选择合适的中药,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剂量控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控制药物剂量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治慢性肝炎秘方(18首)44.1二甲调肝汤【来源】何炎燊,《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组成】炒山甲15克,鳖甲24克,三七6克,丹参15克,茵陈、田基黄各30克,太子参、茯苓、黄芪各18克,白芍、女贞子各15克,糯稻根须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消症、活血、清热、益气、养阴。

【方解】此方经长期临床实践、多次修订而成,乃“奇之不去则偶之”,所谓复方是也。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多是迁延日久,病机错综复杂,既有邪毒深入血络,久郁成症之实证,又兼见肝阴暗耗、脾气受损之虚证,故用药宜各方照顾。

且久病虚羸,不耐猛峻之剂,过寒过温,偏攻偏补,皆足致变。

本方取山甲、鳖甲血肉有情之品,入肝络以通其瘀滞,以缓消其症;三七、丹参活血而不伤正,以通其瘀滞;茵陈、田基黄善能清肝搜邪,且清而不克,此六者所以治其实也。

益脾气选用太子参、茯苓之甘平,以济黄芪之温;养肝阴选用白芍、女贞之中和,而避归、地之柔腻;又用糯稻根须,既是稼稻养脾之品,又“得水土之气最全,能清阴分燔灼之热”者(语见《叶案存真》),参与其间,此六者所以护其虚也。

本方特点是性质和平,利于久服,无不良副作用。

以此为基础,随证加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颇有实效。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加减】内热盛、口苦便秘者,去黄芪,加虎杖、栀子各12克;里湿盛、便溏、腹满痛者,去女贞子,加苍术9克,厚朴6克;胁痛隐隐,痞闷不舒者,加柴胡12克,郁金9克;胁痛阵发,如刺如锥者,加川楝子、元胡各9克;气分偏虚、面黄、倦怠、短气,纳差者,加白术12克,怀山药24克;阴分偏虚,口干、舌燥、虚烦火升者,加玉竹24克,麦冬12克;有腹水者,茯苓增至30克(用皮肉各半),加车前子15克,砂仁6克,茅根30克。

【疗效】临床屡用,颇具效验。

44.2燮枢汤【来源】焦树德,《中医杂志》(4)1984年【组成】北柴胡9~15克,炒黄芩、炒川楝子各9~12克,制半夏10~12克,草红花9~12克,白蒺藜9~12克,皂角刺32.6克,片姜黄9克,刘寄奴(或黄草)9~10克,焦四仙各10克,炒莱菔子10克,泽泻9~15克。

中医药如何治疗重症肝炎

中医药如何治疗重症肝炎

中医药如何治疗重症肝炎中医药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中医药展示了他自身的优势以及潜力,所以在现阶段很多的中医工作者致力于使用中医药治疗重症肝炎。

重症肝炎,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疾病,它主要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或者混合型的肝炎病毒所导致,通常能给病人的肝脏带来巨大的威胁,从而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的身上,只有这样我们对于重症肝炎患者的救治工作才能变得越来越有效。

同时,这样也能提高中医药的临床服务能力,我们国家的中医药行业也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一、使用中医药治疗重症肝炎的必要性现阶段由病毒引发的重症肝炎患者正在逐年的增加,但在我们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缺乏相应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重症肝炎具有极高的病死率,该疾病给我们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研究显示,通过多途径给药的中医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存活率,还能够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与此同时,中医药的治疗还能够阻止肝脏细胞的死亡,加快肝功能的恢复,由此可见,现阶段中医药对于重症肝炎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治疗潜力,因此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加强对于中医药的研究,才能使中医药更好的应用于重症肝炎的治疗之中,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给重症肝炎患者带来更大的安全保障。

二、加强对中医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中医药在对重症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出了它巨大的优势,但由于中医药药方中的成分复杂,患者用药后体内的血药浓度较低,难以找到对该病有治疗作用的成分。

因此现阶段我们应该不断的加强中医药的有效成分的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与患者的病情有更好的控制,也只有这样我们在中医药治疗重症肝炎方面才会有更大的进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采用重症肝炎的动物模型对于中医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测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中医药的有效成分有更多的了解。

对于中医药的有效成分的研究一直都是我们研究的热点,例如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就是因为发现了青蒿素对疟疾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为人类攻克疟疾做出巨大贡献,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名中医治黄疸型肝炎十五个秘方

名中医治黄疸型肝炎十五个秘方

名中医治黄疸型肝炎十五个秘方40.1轻型消黄汤【来源】关幼波,《中医原著选读》【组成】茵陈30克,生苡米、茯苓、白芍、赤芍、六一散(包)各12克,藿香、杏仁、当归、丹皮、酒炒黄芩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利湿清热,芳香化浊。

【方解】方中重用茵陈,利胆退黄;白芍、赤芍、丹皮、当归养阴和血、清热凉血;黄芩清热解毒;藿香芳香化浊;杏仁宣肺利气;苡米、茯苓、六一散利水祛湿。

诸药相伍、共奏利湿清热、芳香化浊之功,用于湿重于热之黄疸,较为适宜。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

证见黄疸轻、恶心、厌油腻、时呕、口不干、不思饮、困倦、食后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滑稍数。

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轻型)。

【加减】若有低热,加鲜茅根30克,青蒿12克;大便溏、纳差者,加焦白术、谷芽各9克;如黄疸已退、转氨酶不降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石见穿、板蓝根等解毒药。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著。

40.2重型消黄汤【来源】关幼波,《中医原著选读》【组成】茵陈90克,生石膏、鲜茅根各30克,炒知母、炒黄柏、藿香、佩兰、杏仁、六一散(包)各9克,赤芍、丹皮、龙胆草、泽兰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芳香透表。

【方解】方中茵陈利肝胆、退黄疸;知母、黄柏、龙胆草、石膏清热解毒;藿香、佩兰芳香化浊;赤芍、丹皮、泽兰活血化瘀;鲜茅根、六一散利水通淋祛湿;杏仁宣肺,调畅气机,通调水道,排除湿热。

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芳香透表之功。

本方配伍周密,较前人之退黄剂更胜一筹。

【主治】湿热黄疸,热重于湿。

证见黄疸重,恶心、呕吐、厌油、发热口渴、便干尿赤、舌苔黄厚而燥,脉弦滑数。

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之重型。

【加减】若高热或兼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1.2克,或紫雪丹3克,分2次冲服。

便秘加酒炒大黄,栝蒌各15克;退黄时茵陈用量要大,最大可用到125克,并加活血化,以加速退黄作用。

戊型肝炎中医治疗

戊型肝炎中医治疗

戊型肝炎中医治疗
一、概述
肝炎就是自己的肝脏里面出现了炎症,而且不同的患者肝炎的病情原因也是不相同的,不过最常见的还是由于病毒所引起的,这和自身的免疫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基本上来说肝炎是分为慢性的,和急性的,患者在患上肝炎以后就会感觉到自己的食欲没有以前那么好的,而且消化的功能也变得特别差,这样的话就会使得自己吃完饭以后腹部胀痛,所以肝炎的中医饮食方法是有哪些的呢?
二、步骤/方法:
1、肝炎这种疾病一般都是会反反复复进行发作的,所以就应该
采取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那么患者就应该要养成一个比较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的要合理去安排自己三餐的饮食,每天必须要摄入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

2、患者还需要多吃一些蔬菜,或者水果,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
每天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可以很好的去促进自己的消化功能消化的,不过一些豆制品,鸡肉等食物是要控制摄入量的,不能够吃太多的,因为会引起消化不良。

3、患者还需要喝一些泥鳅豆腐汤,这就是对于急性的肝炎有非
常好的疗效,因为是可以起到转氨酶降低的作用,不过一定要控制脂肪的摄入,如果是摄入过多的脂肪的话就可能会引起脂肪肝的存在,而且还要去控制摄入糖类的总量。

三、注意事项:
肝炎的患者还要合理的去使用一些中医的补药,不应该要过分的去服用补药,就算是要服用补药也要征求医生的意见,不过可以多吃一些五谷杂粮,或者是蜂蜜等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肝炎
Document serial number [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中医治疗肝炎
动静并治法治疗慢性乙肝的思维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世界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我国属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且有大量的病毒携带者,据统计我国有10%左右的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类人群既是潜在的发病对象,又与肝硬化、肝癌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抗病毒药,改善肝功能药,免疫调节药,虽有一定疗效,但从整体来看,达不到最理想的目的,据欧美统计资料,慢性肝炎一般4飞年形成肝硬化,而我国统计资料表明,慢性肝炎8、10年后才形成肝硬化,即使出现肝硬化,中医药抗纤维化的治疗还可使早期患者得以逆转,这就是说,中医药对我国作为肝病重灾区人民至今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西医大夫们也在大量地使用中医药,这标志着中国中医药治疗肝炎具有待色和地位。

据权威专家报告,国内外应用抗病毒药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治疗效果为30%左右,但是停止用药后1年内大部分病人复发,而且药费相当昂贵,应用进口干扰素,1个病人的药费需人民币数万元,此药副作用有流感样症状外,还可以引发自发性的免疫紊乱,或使原先存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恶化,如甲状腺炎等。

乙肝头号药一-贺普丁(拉米夫定),据有关研究表明,对病人的HBV复制大幅度下降,ALT水平复常,改善肝脏坏死性炎症,改善或延缓肝纤维化进程,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HbeAg血清转换率可维持在16辽1%, 治疗24个月后转换率升至27%, 36个月后达40%。

此药相对也比较贵,若儿年坚持服药治疗,病人的经济负担沉重,对于低收入的病人,一般难以承受下去,且长期用药的最大问题是耐药,导致病毒对药物敏感性降低,无效其至病情恶化或
YMDD变异。

以致病情发展,更难治疗。

直至目前,得到美国FDA认证的抗病毒药只有三种,除干扰素、拉米夫定外,还有阿徳复韦,对于病毒变异,可考虑应用此药,这对拉米夫定突变珠有很好疗效,这种药物价格也比较贵,国内临床应用时间比较短,效果有待临床医生进一步观察分析。

对于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我认为有一定作用,或说具有一定优势,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精华。

2001年国家肝病课题就推出了抗乙肝病毒个体化的治疗,这体现了西医学吸取相关学科先进思想在治法上的改进,也说明辨证论治的原则符合与时俱进的科研规律,越是难治性疾病中越显示辨证论治的优越性。

一、中医治疗肝病有儿个特点:
1、注重全面整体观,综合考虑五脏六腑之间互相关系。

2、注意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因人施治,症变药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病情易于向愈转归。

3、注意预防疾病的传变,治疗中防止它脏的损害。

4、告诉病人,饮食疗法密切配合,充实人体正气,抗御病邪,更有利于提髙疗效,因为食物有五味,人有体质差异,突出虚者,按虚症治疗,实者按实症治疗,这样临床的效果确实不一样。

5、用补益药扶正固本,提高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利于保肝护肝,促进改善肝功能。

6、用清热解毒除湿药,清解湿热、疫毒病邪,清除肝脏病毒。

7、用活血软坚药,改善微循环,抗肝纤维化,抗肝组织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8、酌情辨证与辨病结合,发挥中西医药的协同作用。

9、中药來源于自然,回归自然,与人体相适应,一般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二、动静并治法治疗慢性乙肝系列方药:
1、茵蒲退黄饮:
方义解析
茵陈蒲公英大黄山梔子黄苓郁金麦芽山楂
清热解毒去湿理气消导助运(动药)
当归生地党参茯苓甘草
补血凉血健脾益气(静药)
泻中有补疏中有养动静合参
适应症
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一-肝胆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肝郁脾湿证、脾虚湿困证
黄疸的发生多因湿热疫毒侵犯中焦脾胃,损伤肝胆,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致身目发黄、尿深黄为主证。

因此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兼顾扶正、活血化瘀、助运行滞不要忽略。

2、罠蒲饮:
方义解析
黄罠太子参丹参赤芍贯众垂盆草麦芽山楂或党参、炙甘草鳖甲莪术蒲公英白花蛇舌草
益气健脾养阴活血祛瘀清热解毒去湿助运消导软坚消积
补虚固本,提软化肝脾,改清除病毒,减少病改善消化功高免疫力,加善微循环,抗毒,降酶,清除残能,促进药强抗病能力,纤维化,防止余黄疸物吸收
保肝护肝肝硬化
静药动药动药动药
综观全方,组方严谨,有序合理,体现益气健脾养阴、清热解毒除湿、活血祛瘀软坚、助运消食行滞
适应症
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一气阴两虚夹湿热证、肝胆湿热夹瘀证、肝胃不和证、脾虚湿困证。

慢性乙肝临证,盖因病情日久,内耗人体正气,表现软困乏力,易倦不耐劳等气虚或气阴两虚的体质,但诊见又有湿热困绕为主,湿热困扰肝胆、脾胃,口久必瘀亦有所见,故湿热夹瘀应得临床重视。

3、巴蒲饮:
方义解析
巴戟天肉欢蓉鸡血藤赤芍贯众白花蛇舌草山楂木瓜
垂盆草胡黄连蒲公英大枣
补肾益精补血活血凉血清热解毒、化解酸甘化阴湿邪疫毒助运行滞
扶正固本、提改善微循环功能清除病毒,阻止促进消化吸高免疫力防治纤维化、肝硬化病毒复制收、保肝护肝
静药动中兼静动药静中见动
以动为主以静为主
组方原则:动静合参,阴阳协调,全方补肾益精,活血凉血,清解湿热

毒,酸甘化阴,助运行滞。

适应症
应用于慢性乙肝:肝肾两虚兼见肝胆蕴热、脾胃湿热证。

肝肾两虚,是肝阴长期亏耗,阴损及阳,和肾阳虚损不能温熙肝阳而致
肝肾之阳皆亏的证候,由于湿热久羁,一因常用辛温香燥、渗湿利尿之品,二因素体阳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