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入门篆书速成规律

合集下载

篆书入门黄金技法

篆书入门黄金技法

篆书入门黄金技法
在我国,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书中,篆书位居首位,充分说明了它与其他四种书体的关系。

具体来说,其他四种书体均由篆书衍变而来,从中可看出篆书在中国书体发生、发展中的首要地位。

1、起收干净
篆书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不像楷体字有“永字八法”的变化,其基本组字的方法,仅有“点、直、弧”三者。

大多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2、形体均匀
篆书结字多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3、中锋书写
厚重古朴的圆笔直管中锋,运笔时管在前行,毫在后随,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

训练中锋为其他书体打下很好的基础。

篆书的基本笔法以中锋为主,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出方、圆、尖多种形式的变化。

书写时,各笔画之间的连接处要不露痕迹,这样的线条才显得完整通畅,各笔画间融为一个整体。

无论大小篆,弯曲之线条的接笔处都要达到这种浑化无迹,使线条既是一个整体又不能外露接笔的痕迹。

凡是将要接笔的地方或弯曲稍大的线条,或是作连续弯曲的笔画都需
要接笔。

篆书代表人物:
小篆的鼻祖--李斯
唐代---李阳冰
清代---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
清朝篆书名家邓石如
邓石如篆书的特点,结体稍长,糅合了隶法,多用长锋软毫,起伏提按,极大地丰富了篆书的用笔。

西泠印社刘江讲篆刻的20个章法规律初学者最适合学习

西泠印社刘江讲篆刻的20个章法规律初学者最适合学习

西泠印社刘江讲篆刻的20个章法规律初学者最适合学习
一,平稳均称(上),此类印的章法一般笔画均匀,结体方正。

笔画多横平竖直;如有斜笔,取巧必过;画短的,适当延伸;间距疏的,适当回曲。

字与字,画与画,画与边三者之间有一定间隔,汉印多此法
一,平稳均称(下),一印中,若各字笔画悬殊,可笔画多的占地多,笔画少的占地少,但不宜过于悬殊(图印安字比来字略宽)
二,增减合格,为求字画停匀,安详,一方印中笔画多的可减少,笔画少的可增加,但要不失字体结构体势,不碍字义。

增则求整体茂密,减则求全局宽舒自然(图印长字为减画法)
三,伸缩自然,将笔画适当伸缩以求匀称(图印的人字任其自然伸长,显得自然舒展)
四,宾主相亲(上),印文的每个字的宾主根据字的偏旁和部首决定,有主次,万不能肢体解离,一分为二(图四字各字的宾主不同却亲密团结)
四,宾主相亲(下),有时字与字之间也有宾主(图印中姓氏吴为主)。

终于找到了!超实用!篆书快速入门--篆书口诀200句!

终于找到了!超实用!篆书快速入门--篆书口诀200句!

终于找到了!超实用!篆书快速入门--篆书口诀200句!
中国书法的每—种字体都有自己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而篆书的发展是与古文字发展紧密相联的。

它作为篆、隶、草、行、楷五体书之首,是书法艺术中具有独立意义并独具特色的书体。

今天,篆书在文字应用方面虽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这种书体处在前书法的文字起源与应用时期,直接关系到研究我国古代文明,追溯历史的重大课题,再加上这种书体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史中,经历了多次演变,又以它在书法上的独有特征和美的表现贯穿于整个书法史中。

因此,它是文化传承的命脉,在考古、文字研究、哲学、美学以及人类社会学诸方面,具有任何书体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研究价值。

书法爱好者,不管是否喜欢篆书,至少都应该了解篆书。

写篆容易,识篆难;学习小篆,得这样系统学

写篆容易,识篆难;学习小篆,得这样系统学

写篆容易,识篆难;学习小篆,得这样系统学往期文章简述过,篆书与草书有一处相似,即我们学习篆书或草书,写起来感觉容易,但日后我们识认它们,那并非一件易事,得要我们日积月累的背记。

本文就小篆阐述,我们学习篆书得要有规划、有系统。

第一步:我们一定要花时间去背记。

我们不论是学习草书,还是学习篆书,一定要去背记,万不可存有侥幸心理,自以为经常写,日后就可识认。

草书也好,篆书也罢,第一步背记,不可或缺,都是偏旁符号。

附录:背记篆书偏旁符号的写法,是我们学习小篆的基础,更是我们识认篆书的根本。

背记下篆书偏旁符号,是我们书写篆书时结字达到变化的基准。

第二步:找出篆书中的特殊的字的特定写法,牢记于心,熟练于手。

各书体结字,基本境况,都是两种:一是常规的,结字符合基本偏旁的写法;二是特殊的,即基本偏旁写法之外的,有其特定的写法。

篆书、草书等,皆是如此。

这特殊的字,具体是那些?本文建议,我们学习篆书,可分两步去试探找出。

1)背记独体字的写法;2)多写存有独体字的字。

第三步:手不离笔,多写之外,记下同字但不同写法的以及同偏旁在不同字出现不同写法的情况,进而总结出规律。

举例子,我们用篆书写出的“刀”字,但篆书“刀”字的写法,在篆书中出现,不是唯一对应“刀”字。

如同草符号“日、目”字,都是同一种写法。

篆书这种情况很多的,如“人”字篆书的写法,在有些字结体中,同“刀”字的写法,相反,也有这种情况。

第四步:汉篆与清篆作对比学习。

秦朝小篆的结字是很有特色,而清代篆书有了突破发展,同时拓展更多汉字篆书写法。

这个我们可从两个渠道去对比学习:1)购买千字文等教材;2)从网上下载真篆汉字对比。

总结:学习篆书,实则是我们总结篆书结字规律;要总结,我们必须从根本做起,那就是该背的,一定要背。

写篆书的奥秘和要诀

写篆书的奥秘和要诀

写篆书的奥秘和要诀笔法要诀笔法是比较深奥的用笔诀窍,能熟练准确掌握用笔方法。

就会为写好篆书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可试从如下方面去体会:1.落:落笔时必须逆锋而入,一下笔,笔锋就要藏在笔画中央,不使稍有偏斜。

如“一”,逆入平出等粗的圆线运行。

2.提:落笔以后,虚提笔杆运行,不是压着笔杆走,虚提的速度和分寸,要以得到“抽丝” “拉筋”的感觉为准。

如:''3.活:在行笔过程中,使用提时,必须兼用活法。

活法用笔包括用焦、渴墨的配合,但主要显现于笔姿,它源于用笔的灵活。

有如灵活的肢体,屈伸自如而乂劲健有力,即笔画在坚实有力的基础上体现活脱的笔姿,但不要出现飘浮现象。

有的字笔是提但是运转不灵活,无捻转笔锋,而出现呆滞笔画。

如:“”。

4.搭:在两个部位的笔锋相接处,应当留有活的轴转空间,有如关节相交,有轴转便灵活,无轴转便搭死。

这种接笔,相连而不相压的用笔技法称作搭。

如:“”。

5.转:篆廿多用环转,圆转时速度不宜太快。

太快容易出现飘浮回旋弊病,可使用阿法、绞法。

圆转处要通顺无滞,圆转不滑,并有涩力笔致。

如:“”。

6.朗:笔网在行进中,有如遇到阻碍,经过迟网审顾之后又复前行,谓之朗笔(或称初挫)。

在一字中作坚挺的较长横、竖、大环时,初笔的次数可以多一些。

太多又易出现滞涩的僵硬笔画。

但也不能快而直过,假使平铺而过,必然板滞而无意趣,故助笔可以化笔画之僵滞为灵动。

如:“”。

7.蹲:行笔时,切忌重按死拖。

容易写成干柴棒或形同墨猪一般的死笔画。

蹲法,有如人在蹲着行走,步履沉实有力而无跳跃感。

一滑而过的笔画必然漂浮无力,提、活而蹲,笔画才能沉实有力。

但蹲死了 .虽然凝重,必然僵直,不得不慎,8.驻:行笔过程中不激不厉,笔力着纸即行,不鼓弩,不迟疑,安点布画之间,迟[可审顾的姿态已经具备谓之驻。

运用这一技法时必须在悬肘悬腕的基础上力聚丁指,流于管而驻于笔锋,勿一飘而过,用驻法要心坚、时坚、腕坚、指坚、神凝气沉才能得心应手,气浮腕弱是不可能做到的。

篆书书写的十六字口诀

篆书书写的十六字口诀

篆书书写的十六字口诀
篆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古老艺术形式,它源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发展至秦汉时期达到了巅峰。

篆书书写的十六字口诀是篆书书写的基本要素,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篆书书写的十六字口诀是:“龙飞凤舞,虎啸猿鸣,鹰击狼嚎,蛇行鼠窜。

”这十六个字是篆书书写的基本要素,它们分别代表了篆书的不同特点和技巧。

首先是“龙飞凤舞”,这是指篆书的笔画要有起伏和曲折,像龙和凤一样飞舞。

篆书的笔画要有变化,不能单调,这样才能表现出篆书的韵律美。

其次是“虎啸猿鸣”,这是指篆书的笔画要有力度和气势,像虎和猿一样咆哮。

篆书的笔画要有力度,不能过于柔弱,这样才能表现出篆书的雄浑美。

再次是“鹰击狼嚎”,这是指篆书的笔画要有快速和犀利,像鹰和狼一样攻击。

篆书的笔画要有速度,不能过于缓慢,这样才能表现出篆书的刚劲美。

最后是“蛇行鼠窜”,这是指篆书的笔画要有柔韧和灵活,像蛇和鼠一样行动。

篆书的笔画要有柔韧性,不能过于僵硬,这样才能表现出篆书的灵动美。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篆书书写的十六字口诀还包括了“点画相生,虚实相生,顿挫相生,长短相生”等要素。

这些要素都是篆书书写的基本技巧,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写出优美的篆书作品。

总之,篆书书写的十六字口诀是篆书书写的基本要素,它们代表了篆书的不同特点和技巧。

只有掌握了这些要素,才能写出优美的篆书作品。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篆书书写的技巧,写出更加出色的篆书作品。

初学者从不同的书体入手有不同的注重(篆书其一)

初学者从不同的书体入手有不同的注重(篆书其一)

初学者从不同的书体入手有不同的注重(篆书其一)篆书是最早的一种书体,它的笔法比其他书体相对简单。

篆书结字富有装饰性。

初学者学习篆书需要注重的是在:“布白、对称、均匀、严肃、圆转、中正。

”等方面的提高。

①布白:是一种书法术语。

指安排字的点画间架和布置字、行之间空白关系的方法。

在篆书中需要严谨的布白来彰显篆书的庄严美。

②对称:在篆书中上与下的对称、左与右的对称、线条与结构之间的对称性等规律。

③均匀:指的是篆书线条的粗细大小、间架结构、的间隔是否均匀相等。

④严肃:篆书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

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

⑤圆转:指篆书运笔时线条与线条间的过度、转弯之处。

圆转出自《晋书·王述传》,意思是旋转。

清唐甄《潜书·性才》:“轴虚相受,径不二寸,圆转无滞。

”⑥中正:指的是篆书中的中锋用笔,讲究不偏不倚;在临习篆书写应以中锋为主,以中锋立骨,才能使笔画圆实劲健,运笔应流畅,此乃正宗古法、风格神采所系。

《日本藏邓石如书法精选》所以,初学者在学习篆书时不可不注意以上六项(布白、对称、均匀、严肃、圆转、中正),熟练之后便可以以避免“弱、俗、荒、斜”的毛病。

初学者在临写篆书时极易写得死板和呆滞等弊病,此处须注重运笔的劲力与顺畅,相辅相成;还要注意在转关过节处的“虚笔过之”(中含内敛)。

清人朱和羹认为:“笔不虚,则欠圆脱,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之间,神妙出焉。

此虚实兼到之谓也,”可谓得其三昧。

一般说来,实笔,指用笔较为重而迟缓且墨浓;虚笔,指用笔较轻而急速且墨干。

用笔要虚实互出、润燥相生,才可以使得篆书的笔画(线条)节奏鲜明,韵律生动,行气贯通。

总之从篆书入门对于书法线条与结构等层面有很多提升。

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一中称《石鼓文》为:“金细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

体稍方扁,统观虫籀,气体相近,石鼓既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

小篆书法入门学习4个特点,5种笔顺规律,10个笔法运用(一)

小篆书法入门学习4个特点,5种笔顺规律,10个笔法运用(一)

小篆书法入门学习4个特点,5种笔顺规律,10个笔法运用
(一)
学习书法我们基本上从三种正体字中择一进行入门学习,它们分别为秦代小篆(也称秦篆)、汉代隶书(指汉隶)以及唐代楷书。

从笔法的繁简角度来说,小篆字体的笔法最为简单,且学习小篆字体同时可以锻炼我们的中锋运笔技巧以及字型对称能力因而目前受到一部分朋友的喜爱。

本文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列举出小篆的4个特点、5种笔顺、10个笔法以供喜爱的朋友们参考。

邓石如篆书《朱熹四斋铭》小篆字体的4个特点:
一、两种分布
小篆字形呈现长方形状,其宽度与高度之比约为二比三,其书写分布主要以两种方式为主,其一为在长方形内匀称分布,其二将长方形的三分之一作为垂脚分布(如下图)。

小篆字体垂脚书写分布图
二、横平竖直
小篆字体的笔画粗细基本一致,圆劲均匀,横平竖直,在书写中以平行等距的方式进行表现,其笔画圆起圆收,圆中有方,方中有圆,使转圆活,富有趣味(如下图)。

小篆字体的平行等距图
三、平衡对称
对称是篆书的一大特点也是其魅力所在,对称并非只有上下对称、左右对称,诸如单个字中的局部对称以及圆弧笔画的角度对称等(如下图)。

小篆字体的平衡对称图
四、上紧下松
小篆字体的书写,其大部分字的主体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则为垂脚,也有没有垂脚的,则将主体笔画放在下部,上部笔画进行高耸处理(如下图)。

篆书笔法

篆书笔法

(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6.下弧2.先外包后里头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

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3.先主笔后副笔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4.先副笔后主笔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5.灵活运用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2.竖(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3.横弯4.直弯(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7.左右外弧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方弧都要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9.弯曲弧要视其圆转一笔完不成,转折处(二)搭接笔的技法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靠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要使接笔处不留痕迹,主要是前一笔的尽处无须回锋,后一笔势插入,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于笔画之中。

篆书入门

篆书入门

篆书入门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一)小篆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2.竖(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3.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7.左右外弧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方弧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篆书的书写特点与笔画规则

篆书的书写特点与笔画规则

篆书的书写特点与笔画规则
学过书法的人都应该知道,篆书比较圆滑,简洁明了,看着简单写起来难,其中是蕴含着一定道理的。

怎样才能写好一笔篆书呢?
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靠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要使接笔处不留痕迹,主要是前一笔的尽处无须回锋,后一笔势插入,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于笔画之中。

搭接笔是篆书笔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环,掌握了这一环节,就能使字舒畅婉转,遒劲自然。

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

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1、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

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2、先外包后里头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

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3、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4、先副笔后主笔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5、灵活运用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
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如何学篆书?看这篇篆书速成规律够了

如何学篆书?看这篇篆书速成规律够了

如何学篆书?看这篇篆书速成规律够了篆书是当今已脱离使用的一类书体,但仍有不少书友倾心于此。

今天,为各位介绍一套篆书的写法,希冀对各位的书写有所帮助。

笔顺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先中间后左右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

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先外包后里头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

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先主笔后副笔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先副笔后主笔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灵活运用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选对工具首先强调,工具很重要!笔锋勿短,短锋蓄墨少,笔要有一点弹性,否则转笔和藏锋不易,也不要把墨汁兑得很稀,晕墨是绝对不允许的。

要尝试用半生熟的宣纸去写,熟宣写铁线篆容易线条呆板。

结构严谨有窍门铁线篆基本以小篆为本,大篆也可以用铁线篆的方式来表达。

结构方面要以流畅对称为主流,近人有参杂方笔者也写出了一定的效果,总之只要美观且不落俗套就可以了。

这里有个小技巧可供初学者参考,在还不能完全把握结构的对称性时,可以将对称结构的关键点事先用铅笔轻轻标在纸上,将重点放在锻炼线条与对称手感上,而后再慢慢去掉辅助点。

看上去是奇淫技巧,但这种方法适合初学者分步练习,逐步提高。

书法篆刻如何在一个月内速成?

书法篆刻如何在一个月内速成?

书法篆刻如何在一个月内速成?
哥们儿,你想多了!
这是我还没学一个月的水平,刻,是简单的,刀工的话,正常人多练习几方石头,基本上问题不大,冲也好,切也好,都是技术层面,多多练习没什么问题。

第二,是篆形。

你要学会,把篆书字典上的单字,经过艺术的排列组合,给安排到印面上,这个,叫做设计印稿,不用我说,这个显然是最难的。

第三,一方印,当然需要边款,和一副书法作品一样。

这个边款,估计你一个月浓不下来。

第四,刻印,不是简单的拿刀刻两下,3.0的石头,你会玩,我也会玩。

1.0的元朱文,也许别人会玩,你就玩不了。

再难点,高手学谁是谁,就算他自己设计印稿,也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谁家风格,这个需要功夫,一个月,切!
第五,当然,篆刻并非孤立。

你去看看陈巨来的和徐三庚的感觉,一个具有书写性,一个偏于工稳,这和俩人的小篆水平有很大关系。

你篆书,好么?
书友,可以速成的东西,说实话,我从来不做。

初学半月,就这水平,恐方家贻笑大方。

书法入门篆书速成规律

书法入门篆书速成规律

书法入门篆书速成规律邓石如篆书篆书是当今已脱离使用的一类书体,但仍有不少书友倾心于此。

今天,为各位介绍一套篆书的写法,希冀对各位的书写有所帮助。

笔顺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先中间后左右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

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篆书入门技法,不练先收藏!篆书是早期的文字,其基本笔画和用笔方法,还没有达到以后出现的隶书、楷书那么丰富复杂,更为有据可循。

就大篆小篆而言,我们以邓石如作品为例,在此介绍篆书的基本写法。

一、篆书的基本点画和用笔方法1、点。

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

单独的点较少,其写法是:从点的中心落笔,由左向右旋转,边转边运笔,直到转成圆后收笔。

但邓石如的点极富变化,同一件作品中相同字的点处理各不相同。

见(图一)中三个“太”字中点的不同写法。

▲三个“太”字点的不同写法2、横。

篆书的基本笔法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凝练劲挺,圆健美观。

口诀:逆入藏锋至首端,转成圆锋向右行,行至末端转锋,向左回锋。

▲示上三3、直。

直包括或长或短的横、竖。

其基本写法都要逆入驻收;就是藏头护尾,两头圆,中间部位粗细一致。

也有少数横或竖是逆入平出而露锋的。

如(图一)“太”字。

邓石如篆书的横和竖并不全是一条笔直的线,除位于中心的竖用直线外,其横往往呈微微的弧形。

很有动感。

其笔法,可以从(图二)中的“上”字的横画以及“十”字中的横画上看出。

▲ 上十4、弧。

篆书中的弧可分为角弧、半圆弧、圆弧、方弧以及不规则弧。

除部分不规则弧外,弧都是由两笔写成的,以圆弧为例;落笔同横或竖的用笔方法基本相同,从要写的圆的上方中部落笔,先向左写半圆,再从上方笔画的头部落笔向右写半圆,在圆的下方会合,会合的搭接处不留痕迹。

篆书的书写要领与笔画规律一

篆书的书写要领与笔画规律一

篆书的书写要领与笔画规律一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书法教程篆书的书写要领与笔画规律内容简介: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的写法规律:(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2竖的写法规律:(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3横弯的写法规律:(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的写法规律:5上弧的写法: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的写法规律: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7左右外弧写法: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方弧写法: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9弯曲弧:小篆的曲画变化多,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

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方法加以完成。

转折处注意调整袄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入门篆书速成规律邓石如篆书篆书是当今已脱离使用的一类书体,但仍有不少书友倾心于此。

今天,为各位介绍一套篆书的写法,希冀对各位的书写有所帮助。

笔顺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先中间后左右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

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篆书入门技法,不练先收藏!篆书是早期的文字,其基本笔画和用笔方法,还没有达到以后出现的隶书、楷书那么丰富复杂,更为有据可循。

就大篆小篆而言,我们以邓石如作品为例,在此介绍篆书的基本写法。

一、篆书的基本点画和用笔方法1、点。

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

单独的点较少,其写法是:从点的中心落笔,由左向右旋转,边转边运笔,直到转成圆后收笔。

但邓石如的点极富变化,同一件作品中相同字的点处理各不相同。

见(图一)中三个“太”字中点的不同写法。

▲三个“太”字点的不同写法2、横。

篆书的基本笔法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凝练劲挺,圆健美观。

口诀:逆入藏锋至首端,转成圆锋向右行,行至末端转锋,向左回锋。

▲示上三3、直。

直包括或长或短的横、竖。

其基本写法都要逆入驻收;就是藏头护尾,两头圆,中间部位粗细一致。

也有少数横或竖是逆入平出而露锋的。

如(图一)“太”字。

邓石如篆书的横和竖并不全是一条笔直的线,除位于中心的竖用直线外,其横往往呈微微的弧形。

很有动感。

其笔法,可以从(图二)中的“上”字的横画以及“十”字中的横画上看出。

▲ 上十4、弧。

篆书中的弧可分为角弧、半圆弧、圆弧、方弧以及不规则弧。

除部分不规则弧外,弧都是由两笔写成的,以圆弧为例;落笔同横或竖的用笔方法基本相同,从要写的圆的上方中部落笔,先向左写半圆,再从上方笔画的头部落笔向右写半圆,在圆的下方会合,会合的搭接处不留痕迹。

(图三)中“大”字上部的两弧及“朱”下部的两弧均是分两笔写成。

(图四)“月”字上方的弧二笔写成,“月”字的下部不规则弧,以及“多”字弧为一笔写成。

▲大朱▲月多5、上弧。

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告齿号6.下弧。

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木京宫二、邓石如篆书的起笔和收笔的方法:逆起驻收,讲究内敛含蓄;或逆入平出,轻松流畅。

逆起驻收,画的两端浑圆,如(图六)“公”字上部两画。

逆入平出,起笔圆厚,而收笔微尖,如(图六)“太”。

不过篆书收笔仍是以藏为主,偶尔露锋,以显精神。

▲公太三、运笔的方法:在行笔中,弯曲之处,或用提转之法,而见圆畅:或用先停后转之法,而见外圆内方;或用顿折之法,而见方劲。

(图七)“背”字上部弯曲之画,是用先停后转之法;下部曲画,则是用提转之法。

(图七)“己”字的曲画,则多用顿折之法。

不过一字之中往往多种方法并用。

▲背己四、线条关系的处理方法:1、平行关系:篆书中直线条的处理通常是用平行的方法,如(图八)“义”字的各个横画,这些横画也不是真正的直横,也是呈弧形的横。

篆书中曲线条的处理有时也多采用平行的方法,如(图八)“道”字的左上部和右上部的曲线。

▲义道2、相抱和相背关系:篆书中的曲线多用相抱和相背来处理。

如(图九)“来”字,中直线左右的曲线都是用相抱关系来处理的;而(图九)“空”字左右的曲线,则是用相背来安排的,一字当中往往相抱相背同时使用,以起到相辅相承的效果。

如(图十)“而”字的外两条曲线相抱,内两条曲线相背,而左两条曲线和右两条曲线又分别构成相抱的关系。

(图十)“篆”字下部的诸曲线又分别构成相背和相抱之妙。

▲来空▲而篆3、参差关系:篆书下垂的线条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时候,应当讲究垂脚的参差变化。

如(图十一)“白”字,虽只两条垂脚,但也有高低的不同。

再如(图十一)“雁”字四条垂脚的参差变化。

▲白雁4、对称关系:线条的对称处理,是篆书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图十二)“不”字、“去”字;(图三)“大”字、“朱”字。

虽然是对称,并不是两侧绝对一样的。

我们仍能从中可以看出变化而又动态的对称。

▲不去五、布白的方法1、均匀:均匀是篆书布白之中着力追求的。

线条之中平行、对称之法,与此是紧密相关的。

如(图十三)“量”字诸横之间的空白,及中直线左右的空白几乎都是差不多的。

而(图十三)“乃”字上部横画之间,下部上下左右的空白几乎是相同的。

▲量乃2、上密下疏:篆书除讲究线条之间留白的均匀外,还很讲究疏密的变化。

小篆多数情况下采用上密下疏的安排方法。

如(图十四)“心”、“荒”等字,都是上密下疏。

▲心荒3、上疏下密:篆书中有一些字的笔画是向上伸展的,这种情况下,除了向上伸展之画要讲究参差变化外,而布白的处理,则都是用上疏下密的方法。

如(图十五)“之”字、“世”字。

▲之世六、结构的方法:1、让就:(图十六)“恶”和“愚”为上下结构,处理不好,容易有上下分离的感觉。

处理结构时,上部向外扩展,让下部进入,如此上下就可浑然一体。

▲恶愚2、左高右低:左部只有可向上伸展之画,右部下伸展之笔画,如(图十七)“蝉”字;或左部有向上下伸展之画,但左部只有可向下伸展之画,如“好”字。

在这种情况,左右位置通常都处理为左高而右低。

▲蝉好3、左低右高:左部只有可向下伸展之线条,右部只有可向上伸展之线条,如(图十八)“照”字,或左部有可向上下伸展之线条,而右部只可向上伸展之线条,如(图十八)“物”字。

通常可以将左右位置安排为左低而右高。

▲照物4、左居中:左部无上下伸展之画,右部有上下伸展之画,如(图十九)“醉”字;或左右都上下伸展之画,但左部稍小于右部,如(图十九)“精”字。

这种情况通常将左右位置处理为左居中部。

▲醉精5、上平:左部小而下无垂脚,右部大且下有垂脚,则多采用左与上齐的位置,如(图二十)“谓”、“明”字。

▲谓明如果碰到左中右结构的字,则要灵活运用位置的安排方法。

如(图二十一)“倾”字,左部和中部,采取左居的方法,中部和右部则采取上平方法。

而(图二十一)“避”字,左部与中右部,则采取左高右低的位置,中部和右部采取上平的位置。

▲倾避6、四角形全包围:(图五)中的“围”字,繁多的横画对空间作了整齐的分割,使空白舒畅明快起来,这在篆书结构上也是极为重要的。

(图五)中“四”字内的两竖,向外弯曲呈背势,与外侧竖画形成对照,由下部的横画加以收拢,笔致优美而又生动活泼。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先外包后里头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

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先主笔后副笔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先副笔后主笔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灵活运用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选对工具首先强调,工具很重要!笔锋勿短,短锋蓄墨少,笔要有一点弹性,否则转笔和藏锋不易,也不要把墨汁兑得很稀,晕墨是绝对不允许的。

要尝试用半生熟的宣纸去写,熟宣写铁线篆容易线条呆板。

结构严谨有窍门铁线篆基本以小篆为本,大篆也可以用铁线篆的方式来表达。

结构方面要以流畅对称为主流,近人有参杂方笔者也写出了一定的效果,总之只要美观且不落俗套就可以了。

这里有个小技巧可供初学者参考,在还不能完全把握结构的对称性时,可以将对称结构的关键点事先用铅笔轻轻标在纸上,将重点放在锻炼线条与对称手感上,而后再慢慢去掉辅助点。

看上去是奇淫技巧,但这种方法适合初学者分步练习,逐步提高。

接笔很重要铁线篆不同邓(石如)派篆法,起收接笔处是不允许出现疙瘩的,甚至要求看不出接笔痕迹。

留待接笔的地方应稍细与正常笔画这样回头接上来就会很自然,否则两笔重叠易生疙瘩。

弧转不能一笔写不完千万别强迫自己,分笔写,是符合规范的,很多高手也这么写。

淡定的"洪荒之力"写篆书所要付出的能量极大,堪称"洪荒之力",但这种能量的爆发有需要极度的均衡,没有淡定的心态,就不可能写好铁线篆。

铁线篆在视觉上要求线条粗细一致,在书写时须全神贯注,把创作的激情融入淡定平和之中。

另外补一句,初学站姿临写小篆,磨练功夫,提高线条品质,是好的,但一定程度深入以后,坐着写也没有任何问题,要看篇幅多大。

勿迷信"篆隶必须站着写"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