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寂寞拒绝浮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住寂寞拒绝浮躁

作者:郭静园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4年第05期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扎进地层。”“树根”在地层是黑暗的,是寂寞的,但它正是在黑暗寂寞中吸收养料,才让大树枝繁叶茂。由此联想到当今喧嚣浮华的社会,一个人只有耐得住外界的干扰,守住寂寞,他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开头首先引用作文所给材料,给阅卷老师紧扣材料行文的良好印象。随即由材料切入主题“守住寂寞”,也照应了题目。)

深深扎进地层的“树根”,只有耐得住黑暗的寂寞,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同样,人只有耐得住生活、事业和心灵的寂寞,才能让心灵得到升华。我国的文学大家钱钟书先生生前潜心专注于编写《管锥编》,在“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依旧恬静淡泊,耐住浮躁与寂寞在牛棚中读书写字。这就是坚守寂寞的一种品质。钱钟书先生之所以能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正是因为他能耐得住文人研究学问、钻研难题的寂寞,摒弃了对外界纷繁迷眼的物质的追求和享受,所以他的人格魅力才能历久弥香。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因为耐得住寂寞,专注于事业,他们的人生才变得有意义。(①开头再次点明材料,始终不脱离材料行文;②选用钱钟书的事例,典型而且得当;③举出事例之后,运用因果分析法,由果溯因,分析探究了钱钟书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理例结合,分析透彻。)

苏轼面对荒凉寂寞的黄州,依旧笑吟“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国单人无动力帆船航海第一人翟墨,心怀梦想,耐住旅程中的寂寞与艰辛,独自一人完成了壮举;李桂林、陆健芬夫妇在大山里为孩子们撒下希望的种子,在寂寞中坚守了18年……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选择的事业不同,但他们都深谙一个相同的人生道理:人生的奋斗旅程是充满寂寞与艰辛的,唯有守住寂寞,始终默默无悔地执著于自己的梦想和事业,人生之树才能绽放出艳丽的花朵,从而在收获的季节结出累累硕果。与此相反,当代的某些所谓的“文人大师”却无法守住寂寞,他们总是受到高利益、好名声的诱惑与驱使,论文造假、东拼西凑做文章、连夜印刷只追求销售量……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使原本平静如水的心变得浮躁,空虚。(①用概括排比法列举了一组事例,一句话一个事例,从古到今,事例凝练而丰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前后运用正反对比法,境界高低,灵魂美丑,不辩自明;③在列举一组事例之后紧接着围绕中心论点对事例进行分析议论,使事例与论点紧密结合。)

塞林格的寂寞坚守,著出《麦田里的守望者》,令人敬佩;莫言的寂寞坚守,成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令人景仰;罗阳的寂寞坚守,托起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令人动容……(①用整饬的句子荟萃名人事例,采用一组排比,事例典型,句式工整,每个事例都紧扣论点;②整散句结合,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面对喧嚣浮华的社会,我们应该拒绝浮躁,像“深深扎进地层”的树根一样,耐得住黑暗,耐得住寂寞。(①如同豹尾,简短有力,再次点题,强化中心论点;②再次联系材料,全文始终紧扣材料而行文。)

总评

文章思路清晰,正反对比鲜明。正面素材既有钱钟书的详例,又有苏轼,翟墨,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的略例,详略结合得当;反面素材则有所谓的“文人大师”事例。作者通过点面结合,正反对比,有力地阐述了“守住寂寞,拒绝浮躁”这一论点。文章结构条理清晰,论点明确;文中所选素材贴近现实,有代表性,说服力强;语言生动流畅,排比句的恰当运用增强了文采,很好地彰显了作者的文化底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