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一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 3、学习与教学过程
三个过程:
(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1.学习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核心内容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同学 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 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
确定教学目标
组织教学内容
分析教学对象
选择 教学策略
选择 教育方法
选择 教学形式
评价教学效果 ? 找出原因 采取措施
当代教育心理学
教学内容
1 2 3 4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二部分 学生心理与教师心理 第三部分 一般学习心理 第四部分 分类学习心理
5 第五部分 教学心理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是研究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科学。
1、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 (1)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发展 都起着重要作用(教育学中的教学论、课 程论、德育论) • (2) 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 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实践意义
• (1) 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 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 学。 • (2) 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 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 (3)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 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 3、学习与教学过程
三个过程:
(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总结: 三大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 程 五大因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 教学环境 三大过程统摄五大要素,又受五大要素的影响和 制约

教育心理学第一讲

教育心理学第一讲
主讲教师:卢凤菊 电子邮箱:fengjulu@
第一讲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 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 学的一个分支,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四个部分内容。
1、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斯金纳的研究
前苏联
30年代维果茨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最近发展区”具有较大影响。
◆这一时期前苏联的学者将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教育心
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反对把动物学习的研究机械
地搬到人类情境中,取得了一定成就。
◆然而,他们生搬硬套某些教条,对西方教育心理学
和学习心理学进行全面否定,包括对心理测验的全 盘否定,这是有失偏颇的。
实际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自成体系的教育心 理学。
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
◆ 20年代后,汲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 研究成果。 ◆ 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为其组成部分。 ◆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 个性、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 理学领域。
◆ 50年代,程序教学、教学机器、信息论的思想对 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 3、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4、深化拓展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 1903年,桑代克(美)出版《教育心理学》。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 1868年,乌申斯基(俄)出版《人是教育的对 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 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育心理学体系。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 ◆ 1877年,卡普杰列夫(俄)出版《教育心理学》 确立。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以普通心理学原理解释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求是,切忌受主观偏见的影响。客观性 原则应是一切学科研究应遵循的通则, 但对于心理学研究来说尤为重要。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选 题要充分考虑学校教育实际的要求,研究情 境的设计要尽可能同实际的教育情境相接近; 研究所得结论要在学校教育实际中得到检验。
E. L. Thorndike 1874—1949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的学者是廖世承(1924年出版)。 1980 年 , 潘菽出版我国第一部 《教育心理学》。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广义的定义: 1、潘菽(198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 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狭义的定义: 1、美国教育百科全书(1970):教育心理学是对教 育过程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 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景的学生的学与教的科 学。 2、彼得罗夫斯基(1972):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 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上的任务两个方面: 从理论上说,教育心理学要为发展与完善学 与教的理论提供心理学依据,同时也要为促 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发展提供事实材料与科 学的概括。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就实践任务来说,教育心理学必须选择业已
形成的理论,将其转化为对教育实际工作的 建议,以提高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成效。 但教育心理学在为教育实践服务时,只能为 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而不能 为解决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准备好可以直 接采用的处方。
(三)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1 夸美纽斯 2 卢梭 3 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4 赫尔巴特: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付诸 实现 (1)提出意识域和统觉团、统觉过程等概念

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物理2班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实验研究:是指创设一定的情景,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

这种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4. 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5. 客体永久性:亦称“客体永恒性”,“永久性客体”。

系瑞士儿童心理学家J·皮亚杰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如和乳儿做“藏猫儿”游戏时,你藏起来,不见了,他还用眼睛到处寻找。

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网上查出来的)6. 支架教学:教师或其他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蕴含了某种文化的活动(如数学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等),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立自主无法完成的任务。

7. 智慧技能的学习: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

(p32)8. 动作技能的学习:指通过身体动作的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

9.练习律:(law of exer。

ise)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定律之一,指学习需经过多次重复才能完成,它包括应用律(使用律)和失用律(不用律)。

应用律是指个体对刺激一反应间的可变联结应用的次数越多,则刺激一反应间的联结就越强。

失用律则是指应用的次数越少,则刺激一反应间的联结就越弱。

10.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并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教师如何合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高效学习结果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五要素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等。

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

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等。

(二)三过程1.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教育心理学1—6章选择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1—6章选择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1—6章选择题答案第一章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C》A 19世纪中叶B 19世纪初C 20世纪初D18世纪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D》A 学习心理规律B 学与教的心理规律C 教学心理规律D 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B》A 布鲁纳B 桑代克C 维果斯基D 马斯洛4.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C》A 观察法B 调查法C 行动研究法D 实验法5.在研究试验过程中应该对实验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指的是《D》研究原则A 客观性B 系统性C 理论联系实际D教育性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学习与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等3种活动过程。

3.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5个要素。

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一、选择题1.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A)提出的A.皮亚杰B。

布鲁纳C。

桑代克D。

斯金纳2.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在(D)阶段。

A.感知运动B 前运算C。

形式运算。

D 具体运算3.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他认为(B)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A 学前期B 学龄期C 青年期D 成年早期4.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B)阶段。

A.感知运动B 前运算C 具体运算 D 形式运算5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C)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A 学前期B 学龄期C 青年期D 成年早期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B)A 场依存性B 场独立性C 冲动性D 沉思性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C)A 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B 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 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 最新获得的能力二、填空题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精华)

教育心理学(精华)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的基本内涵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习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中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着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3、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2、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3、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捷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5、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至此,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它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中时实验研究。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尚未形成独立学科体系。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1、20世纪60年代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

2、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美国教育心理学转向对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探讨。

3、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4、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这两种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理学第⼀章练习题及答案《教育⼼理学》平时练习题第⼀章教育⼼理学概述⼀、选择题:1、1903年,西⽅第⼀本以教育⼼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B 】P9A.斯⾦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2、西⽅第⼀本《教育⼼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位⼼理学家【 C 】A.埃⾥克森 B.⽪亚杰 C.桑代克 D.斯⾦纳3、世界上第⼀本以《教育⼼理学》命名的专著作者是【 B 】A.⽪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4、教育⼼理学作为⼀门独⽴的⼼理学分⽀学科,诞⽣于【 D 】P9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5、上世纪60年代初,由谁发起课程改⾰运动,⾃此,美国⼼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段。

【 B 】P10A.斯⾦纳 B.布鲁纳 C.⽪亚杰 D.布卢姆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 】P11A.社会⽂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氛研究7、我国的教育⼼理学最初是从哪⾥引进的【 B 】P12A.俄国 B.西⽅ C.⽇本 D.澳⼈利亚8、1924年我国第⼀本《教育⼼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B 】P12A.陶⾏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9、教育⼼理学作为⼀门具有独⽴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P10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10、学科⼼理学成为教育⼼理学组成部分是在【 B 】P10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11、教育⼼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内容是【 B 】P5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12、教育⼼理学的作⽤涉及【 B 】P7-9A.三⼤⽅⾯ B.四⼤⽅⾯ C.五⼤⽅⾯ D.六⼤⽅⾯13、教育⼼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致为【 C 】。

教育心理学课件1—3章

教育心理学课件1—3章

教育心理学教师XX辅导中期测验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属于()A.2、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

A.1879B.1897 C3、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4、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科。

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5、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6、在苏联,被成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A.卡普杰列夫B.桑代克C.乌申斯基D.维果斯基7、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8、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

1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11、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的原那么是()12、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13、20实际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

14、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15、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三、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标志是1903年心理学家出版了。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4、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5、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由、和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6、是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7、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和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习题答案

1.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A. 学生B.教师C.学习D.教学2.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D)A. 学生B.教师C.教学过程D.学习过程3. 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B )A. 皮亚杰B.桑代克C.布鲁纳D.维果斯基4.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C)A. 1877 年B. 1879 年C. 1903 年D.1913 年5. 廖世承在(D )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A.1903B.1908C.1913D.19246. 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C)A.裴斯泰洛齐B.卡普捷列夫C.乌申斯基D.维果斯基7. 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 D )原则。

A.发展性B.整体性C.系统性D.教育性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 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 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C.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D.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9. 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A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信息论10. ( C)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11. 有人把(D )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A.访谈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观察法12. 教育心理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B)A.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B. 20 世纪20 年代到50 年代末C. 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D.20 世纪80 年代以后13. 教育心理学是(C )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的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的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的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的习题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的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的作者是( )。

A、桑代克
B、卡普杰列夫
C、维果斯基
D、布隆斯基
2、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出“最近发展区”观点的苏联教育家是( )。

A、桑代克
B、卡普杰列夫
C、维果斯基
D、布隆斯基
3、中学生和小学生具有不同思维水平,其学与教的过程也表现出相应的不同,这主要体现了学生的( )。

A、年龄差异
B、性别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已有认知结构差
4、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问题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5、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提出反思性教学研究的是在其(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6、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

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18世纪中期
D、19世纪中期
7、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以后
8、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9、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教育心理学 第1章绪论

教育心理学 第1章绪论
实验形式主要有三种: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轮组实验等。 单组实验
【案例】 刘老师开展了一项“培养中学生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他 首先选取了一个班作为实验样本,在实验前运用《中学生化学创造性思维 能力测试试题》对全体学生进行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前测),并统 计了所得数据;然后根据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模型及化学教学 实际,编写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教程,该《教程》以高二年级化学基 础知识内容为主线和载体,设计若干循序渐进的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 教案,每个教案的设计尽量体现启动、探究、归纳、演绎、创新、点评和 练习等重要环节中的一个或几个,原则上一个教案为一个教学课时,一个 课时重点训练一个主题,同时,在课外还适当安排了一些创造性实践活动 。实验时间为一年,一年后,采用事先设计的经过预测的《中学生化学创 造性思维能力测试试题》对实验组所有学生的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进行 一次全面测试(后测),接着比较了前、后测的实验数据。
程序教学和机 器教学兴起,同 时信息论的思想 为许多心理学家 所接受,这些成 果也影响和改变 了教育心理学的 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和完善阶段(20世纪60 年代至今) 美 国
布鲁纳发起了提倡发现学习的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苏 联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 国
中国教育心理学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20世纪我国出现第一本有 关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 教育心理学问题的研究逐渐展开,60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一 度中断。70年代末重新繁荣。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内容简介]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提高教育者的业务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要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品德心理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教育艺术。

本章将要阐述的内容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以及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学习者在本章应着重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其确立标志;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在对教育心理学下定义之前,有必要首先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

我国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2)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并把心理科学知识用于教育领域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科学。

国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较流行的有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的行为的科学。

(2)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

(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门应用的学科,是一个知识的体系,而不是一门具有独特内容的学科。

尽管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考察,上述界说揭示出了教育心理学的以下基本含义:(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其心理的。

教育心理学大一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大一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大一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教育心理学大一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育方法B. 学习者的心理过程C. 教学内容D. 教育评价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学习动机B. 认知发展C. 教学策略D. 学校管理答案:D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B4. 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学习过程包括哪些阶段?A. 感知、理解、记忆B. 记忆、理解、应用C. 编码、组织、存储D. 编码、存储、提取答案:D5. 以下哪个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A. 个体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B. 个体在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C. 个体在同龄人中解决问题的能力D. 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7. 描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将人的道德判断能力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

从低到高依次是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工具性相对主义定向阶段)、习俗水平(人际和谐与一致性定向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和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定向阶段)。

8. 什么是学习风格,简述其类型。

答案: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偏好使用的信息处理方式。

常见的学习风格类型包括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和读写型。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答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了解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适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其次,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再次,运用动机理论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最后,通过评估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当的挑战性任务,促进学习者的能力提升。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教育心理学)1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教育心理学)1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学生期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成功律D、成功—成功律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A、完形—顿悟说B、认知—结构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1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A、知识巩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起D、知识迁移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

这是运用了()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交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12、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A、调节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实施策略D、价值性13、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A、多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1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A、道德理念B、道德行为C、道德品质D、道德意识15、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16、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心理学诞生时间: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把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门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随后,他还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研究》。

(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

认识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

心理过程和人格的关系:心理现象虽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

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

二者是心理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P4图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选/单选/填空)( 给你根据概念实例判断哪种方法)(一)实验法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的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它是实验科学普遍采取的方法,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严密控制实验条件,借助于一定的仪器,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严格控制条件主要指:①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②根据实验条件,按科学方法选取被试。

③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之以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④严格控制被试反应,用指导语言引导反应方向与范围。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考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考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育过程B. 学习过程C. 教育与学习过程D. 教育与教学方法答案:C2.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所有以上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学习理论B. 学习动机C. 学习策略D. 教学设备答案:D4.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A. 古典时期、现代时期B. 古典时期、现代时期、后现代时期C. 现代时期、后现代时期D. 古典时期、后现代时期答案:B5.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提供理论基础B. 指导教育实践C. 促进学生发展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答案:教育者;学习者7.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_________法可以控制变量,观察特定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答案:实验8. 教育心理学的_________阶段,主要关注教育实践和教育效果的科学性。

答案:现代9. 教育心理学的_________阶段,强调教育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答案:后现代10.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答案:认知特点;情感态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答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和情感成长,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12. 描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认知发展、情感态度、社会文化因素、教育评价等。

13. 解释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冲突”概念。

答案:认知冲突是指学习者在面对新信息或新观点时,原有认知结构与新信息之间产生的不一致或矛盾,这种冲突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其调整或重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15 页
1
的工作;三是关于洞察力的。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2)教学专长
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伯林纳提出教师专 长、教学能力和教学结果的作用模式。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专长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 并最终影响教学结果。 (3)心理品质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 1.从教师到专家教师 (1)新教师的特点:——常存在的三种错误观念:①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 ②主修某一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③学会科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 过程。 (2)教师的专业发展 经历五个阶段:①新手水平。特点:a.通常是理性化的,在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 处理问题;b.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c.处理问题时,刻板地依据既定的原则、规范和 计划。②高级新手水平。特点:a.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逐渐整合,开始掌握教学过程 的内在联系;b.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有所增加,处理问题表现出一定的 灵活性;c.经验对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增强,但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教学情境中的重要 信息和无关信息。③胜任水平 特点:a.教学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b.能够分辨教学情 境中的重要信息,并选择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c.教学行为还没有达到快捷、流 畅、灵活的程度。④熟练水平 特点:a.具有较强的直觉判断能力。b.教学技能接近了 认知自动化的水平;c.教学行为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的程度。⑤专家水平 2.专家教师的特点 (1)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 一是关于专业知识,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二是关 于问题的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
《教育心理学笔记一》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 规律的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关于“学”方面的研究。 第一,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第二,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第三,阐明学习的过程。 第四,阐明有效学习的途径。 (2)关于“教”方面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是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 有科学依据的回答。 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一)、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基本观点: (1)发生认识论 发生认识论研究人的认识发展,主要解决人的智慧是运用何种机制,经历什么过 程,怎样从低级水平到高级水平问题。 (2)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皮亚杰关于儿童如何获得新知识的观点,通常被称之为认知建构主义。他认为, 人们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认识,人们需要亲身探索和经历事物的机 会。人之所以有各种活动,特别是认识活动,是由于人具有理解客观世界和满足好奇 心的内在欲望,即具有探索世界的内部动机。 (3)认知发展 皮亚杰提出了著名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他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适应,即 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①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 ②同化。是指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图式之中的认知过程。 ③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来适应新的刺激物的认知过程。 ① 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的平衡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目前发展心理学界最权威的理论观点之一。 (1)心理发展阶段的含义 四个特征:①连续性和阶段性。 ②结构性。 ③次序不变性。 ④交叉性。 (2)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及表象思维。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四个特点:第一,发展了运用符号来表征客观物体
清晰、明确,灵活,热情,任务倾向,质疑,间接指导,给予学生正规材料的学 习机会,结构化语言的运用,多层次的提问与对话九种教师特征与学生学业成就有着 密切的关系。 3.教师的成长及培养 (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 (2)微型教学 (3)教学决策训练 (4)反思训练 (5)开展行动研究
二、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含义
第 3 页 共 15 页
3
埃里克森提出的个体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简称心理社会论。该理论认为个体出生 后与社会环境接触互动而成长,一方面由于自我成长需要,希望从环境中获得满足, 另一方面不得不接受社会的要求与限制,使得个体在社会适应上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困 难。他称之为心理困难发展危机,又称常性危机。 ①婴儿期(0~1岁)。这是获得信任感二克服不信任感阶段。 ②儿童早期(1~3岁)。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③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这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阶段。 ④学龄期(6~12岁)。这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 ⑤青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⑥成人早期(18~25岁)。这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⑦成人中期(25~60岁)。这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 ⑧成人后期(老年期,60岁以上)。这是获得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帮助学生度过勤奋感和自卑危机。 (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含义 该理论以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来划分道德观念发展阶段,强调道德发展 与年龄及知识结构变化之间的关联。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对这些问题的,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1)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避罚服从取向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①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 a.权威型教养方式:接受+控制 b.专断型教养方式:拒绝+控制 c.放纵型教养方式:接受+容许 d.忽视型教养方式:拒绝+容许
②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a.学业成绩 b.自我价值感 c.心理健康
(2)同伴关系 ①满足儿童多种心理需求。首先,同伴关系能够满足儿童的安全需要。其次,能 满足儿童归属与取向与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20岁以上)。社会法制取向与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要了解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 (2)提供稍高于儿童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与现有的水平相比较,引起
冲突。 (3)帮助个体体会社会冲突,使他们认识到采用下一阶段的判断方式更为合理。 (4)把下一个道德阶段作为当前道德教育的目标。 3.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 (1)父母的教养方式
第 2 页 共 15 页
2
的能力,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第二,不能理解守恒原理,思维 具有集中化、不可逆性和只注重状态的特点。第三,“直觉的”思维特征。 第四,自我中心趋向。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认知结构具有抽象概念,其认知活动具有了守恒 性和可逆性,去自我中心主义。 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特点:第一,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和纯符号思维, 从现有的信息中生成抽象关系,然后将抽象的关系与各种信息相比较,这 是,形式与内容是相互独立的。第二,应对潜在或假设情景的能力出现, 能够对没有经历过的场景和情形进行推理,甚至接受明显与事实相反的各 种情形。第三,能够运用系统化的实验来解决问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将同化与顺应结合达到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图式,并创立新的图 式。 (2)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帮助老师识别出学生是否达到掌握某项学 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目标。 (3)皮亚杰的理论强调认知发展的累积性,即新的认知结构总是建立在原有的 结构之上的。 2.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基本观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 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 ①两种工具理论。人有两种工具。一种是物质工具,一种是精神工具。 ②两种心理机能。一是靠生物进化获得的低级心理机能,一是文化历史发展的 结果——高级心理机能,两种心理机能融合在一起。 (2)心理发展的本质 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 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3)认知发展的三种重要观点 ①内化。内化是指从社会环境中吸取所观察到的知识,从而为个体所利用。 ②“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即将到达的发展水 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状态。 这一理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以达 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③支架式教学。教学支架就是在儿童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 老师给予支持和指导。 维果茨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儿童通过将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 (2)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3)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地联系在一起。
第 4 页 共 15 页
4
②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 ③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 1.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或认知类型,是指学生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 题等认识活动中所采用的习惯性方式。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研究发现,有些人很少或根本不受周围环境的 影响而另一些人则较多地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前者称为场独立型,倾向于依赖内 在参照,善于进行知觉分析,不易受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后者称为场依存型,倾向 于将外在的客观事物视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沉思型与冲动型 杰罗姆·卡根据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速度而非精度和往往强调精度而 非速度两种情况,把前者称为冲动型学生,通常急于作出选择,所犯错误也偏多; 后者是沉思型学生,通常以谨慎态度作出较精确的选择,但速度较慢。 (3)整体型与系列型 英国心理学家登·帕斯克根据学生对图片进行分类和建立分类系统的方式 时,将学生的认知策略分为系列性策略和整体性策略。采用整体性策略的学生往往 在开始阶段就对学习任务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看法,对学习过程中的可能产生的问题 与其将涉及的子问题以及自己将使用的法师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估计和预测。而采用 系列性策略的学生常常将重点放在一系列子问题上,一般使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解决 问题。 (4)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聚合式思维的个体倾向于注意信息的某一方面,易局限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在解 决问题时往往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范围直至找出唯一正确答案。发散式思维个体注 意面广,不只局限某一方面,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沿着许多不同方向扩展,最终产生 多种可能的答案,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5)具体型与抽象型 根据个体在信息加工时所采用概念水平的高低,可把认知方式分为具体型和抽 象型。具体型学生在被提供尽可能多信息的条件下能够更加深刻、精确的分析问题; 抽象型学生在所提供信息存在一定模糊度的条件下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 2.认知能力差异 智力也就是一般能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运用知识、经验等解 决问题以及有效使用外界环境的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概括 能力、创造力等。 韦克斯编制的成人智力量表和儿童智力量表是当前最权威的智力测验之一。 (1)智力的个体差异 ①发展水平的差异 ②发展类型的差异 ③发展范围的差异 (2)智力的群体差异 ①男女在一般智力因素上没有差异,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②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越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