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块五突破大题高分瓶颈专题十九全国卷12分大题突破学案(考试专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九全国卷12分大题突破

一、考情分析

1.全国卷近五年考题统计

2015·课标Ⅰ经济科技在生产力发展

中的作用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

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

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

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

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12

分)

2015·课标Ⅱ政治

经济

我国节假日的变化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

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

成的历史原因。(12分)

2014·课标Ⅰ政治对1960年我国中学

历史教科书中“抗

日战争”内容的目

录的修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

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12

分)

2014·课标Ⅱ政治世界近代史教材目

录对比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

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

因。(12分)

2.命题规律分析

(1)三个模块均有命题,很少进行跨模块命题。政治、经济模块命题较多,文化模块命题较少。

(2)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部分命题较多,世界古代史部分至今尚未命题。

(3)设问方式一般是一问,能力要求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多种能力,尤其是突出考查发现问题的能力。

(4)答题要求往往是要求考生概括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材料已有观点或根据材料提出新观点,新角度进行说明、论证或评价。

(5)试题本身具有开放性,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解题方法思路

典例(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富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

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题思路]

提炼信息,摆明观点→揭示本质,表明观点→史论结合,客观评价。

第一步:提炼信息,摆明观点。如本题:“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即材料所涉及史实,就是鲁滨逊在遇险漂流到的海岛上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第二步:揭示本质,表明观点。如本题:“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即材料信息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或历史史实。指出第一步所提取情节实际上是反映了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第三步:史论结合,客观评价。如本题:“评价该历史现象”,即要求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认识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答案评分标准

示例: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三、模拟练

(2018·成都市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对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学术界形成了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提出“中心—边缘”论,认为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在贸易上不平等,技术进步、高效的生产活动,以及生产的创新等也逐渐向中心汇集,这些优势的汇集不断强化了中心国家地位。有人还指出,中心国家存在着对创新的不懈动力,通过创新,中心的地位日益巩固。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全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网络。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力量的此消彼长,新兴国家层出不穷,许多原在边缘位置的国家成为半边缘位置的国家,部分半边缘位置的国家成为中心位置的国家,一旦形成多个中心,则新的中心又会涌现出来。——据张康之、张桐《在“中心—边缘”结构中重新看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心—边缘”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评分标准(观点,表态,阐述,小结)

示例1

观点:中心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强化。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

阐述:新航路开辟以来,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诸国和日本。亚非拉多数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

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劳动力供应地和资本输出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确立,美国等发达国家继续主导经济全球化,造成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

可见,该观点是从整体上来认识全球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示例2

观点:中心国家并非全然不变。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阐述:由于率先开辟新航路和走上殖民扩张道路,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最早一批殖民霸权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先处于边缘地区的荷、英、法等国迅速崛起,西、葡两国丧失了中心地位;由于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确立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美国等后起国家的崛起,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20世纪末,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迅速崛起,逐步改变着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可见,该观点是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大国的兴衰)的角度来认识世界历史进程,由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客观规律,新兴国家的崛起必然冲击中心国家,后者的优势地位难以永保。

(考生围绕材料,提出新的观点并予以合理论证,同等给分)

1.(2018·太原模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时期有代表性的专利案例

批准年份企业名称专利内容批准者

1882 上海织布局十年专利光绪皇帝

1884 华盛纺织厂十年专利李鸿章

1891 天津自来火公司在直隶省境内享受制造火柴

之专利权十五年

北洋大臣

1893 重庆聚昌火柴厂在重庆、川东地区专利经营

二十五年

川东道

1895 张裕酿酒有限公司凡奉天、直隶、山东三省地

方,无论华洋商民,不准在

十五年内,另有他人仿造,

以免掺夺。

直隶总督

1897 汉口燮昌火柴公司先获准在湖北境内专利十湖广总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