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课件)

合集下载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祭孔大典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
1、孔子的形象
①荀子说:“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蒙倛(qī) ”是上古时代人
们避邪驱鬼和送葬时所用的神像, 所以……果然吓人!
传顾恺之所画《孔子为鲁司寇 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 副官员气派,体现了孔子较高的政 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蔼,一副 “为政以德”之态。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根据周礼调整统 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 者。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 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 温、良、恭、俭、让”等。
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以义作为自己
的行为标准;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参照,以利来衡量。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强调了 “义”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拓展:有人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例,说孔子 “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结合下列孔子的言论,你是 否认同上述观点。 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里仁》) ②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 吾所好。”(《述而》)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④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 也。”(《泰伯》) ⑤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 为成人矣。”(《宪问》)

七年级语文上册12《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12《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课件

9.第八章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人生追求?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 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胸襟,表 明了自己 的人生追求。
10.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可见 孔子提倡怎样的为师之道和从师之道?
它体现出博学多思、勤学好问、坚定理想追求的校园文 化和教育理念。
(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第三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和 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 七十:思想与言行一致、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 最高境界:思想与言行一致,自觉遵守法度,而不是勉强 去做。
4.第四章中“温故”和“知新”的关系是怎样的?
14.“博学而笃志”一句中“博学”和“笃志”有什么关系? “博学”和“笃志”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且非常关键
的两大因素,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个人要实现远 大理想就需要有渊博的知识,除了拥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有 坚 定的意志。
15.复旦大学校训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它体现了怎样 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
孔子认为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知识中 有所发现,因此“温故”是“知新” 的基础,“知新”是 “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关键是“知新”。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重点字词解释: (1)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2)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3)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信:诚信。 (5)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 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 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段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道德修养。
(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字词解释: (1)者:代词,……的人 (2)好(hào):喜爱,爱好 (3)乐(lè):以……为快乐
翻译:孔子说:“懂的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学 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段解: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 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 文。
2.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 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 之道。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 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 处世之道。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 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 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作意动。以……为乐
一词多义
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吾日三省
吾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检讨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检讨、检 查自己:诚实、诚信、学习。可以看出孔子及其弟子对自己在修养方 面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检讨自己,替别人办事讲究尽全力。
合作探究
孔子在这一章中阐明了什么道理?
• 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 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随着孔子影 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 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世界十大文化名 人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文体知识
语录体
语录体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 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 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 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 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文言梳理
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连词,表转折,却 殆: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 不学习就会疑惑。”
文言梳理
第六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箪: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堪:能忍受
人”,与“亚圣”孟子合称孔孟。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首创人
作者简介
• 孔子首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 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 六经。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 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 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6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同学分组,每小组负责前6章中的一章,合作探究每章内容,然 后派出代表作为小老师,给大家讲解和翻译重点字词。其他小组要 积极质疑,讨论抢答。
7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重点词: 时:按时。说:通“悦”,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9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重点词: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从:遵从的意思。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 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 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4
个人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劝学》ppt课件36张

《劝学》ppt课件36张
【内容】 《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 一般认为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著。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特点】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
《荀子》《荀子》是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 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重点文言虚词·于/焉
比对于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蚓无爪牙之利(3)何陋之有4.青,取之于蓝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靛青染料代冰
重点文言虚词·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代词,的人代词,的地方语气词,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
⑪假于物也。
判断句
文 本 解 析
文 本 解 析 固定格式 定语 后置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③。故不积跬④步 ,无以⑤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⑥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⑦。蚓无爪牙之⑧利,筋 骨 之 强 ,上⑨食埃土,下⑩饮黄泉,用心一①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⑫也。 判断句
3.语言特点句式整齐,多用对偶、排比。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 整齐对仗、节奏鲜明,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
活动4:本文虽是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写下的一篇关于学习的文章, 但他阐述的这些学习之道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学习这篇文章对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联系当下现实生活中的“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等,辩证思考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在孔子看来,道德修为与他人无关,一个有修养的人并不会因为他 人不理解自己而恼怒,这种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只有君子才能做到。
➢ 你认为这一章的关键词是哪一个字?
名作状,每天
替人谋划事情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多次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动作名,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坚定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广泛
恳切
仁德
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 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你如何理解子夏强调要多考虑 “当前的事情”?
任务三:合作探究
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方面都有哪些主张?试就 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名作动,吃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这里指胳膊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介词,对,对于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译 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 文 天上的浮云一样。”
讲道德修养,孔子提倡“安贫乐道”
走路
好的方面,优点
子曰:“三人行行,必必有我师焉焉。择其善善者而从之,
指军队
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匹夫夫不可夺志也。”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 气。”
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 孔子以三军之帅与匹夫之志作对比,一个“可”一个“不可”, 态度鲜明地强调了志向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告诉人们一个人要有志向 并要坚守志向。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9
10
第十章
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 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课 堂 检 测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叁部分
2024/10/11
18
总结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二章
强调随时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六章
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 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1
6
2 赏析1 5 第五章 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 合,才能有所得。
3
第三章
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
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
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
第四章
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 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原文2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8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9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子罕》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 夺志也。"《子罕》
第七章
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
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 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 的观念。
第九章

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人教版部编版 论语十二章 名师教学课件PPT

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人教版部编版 论语十二章  名师教学课件PPT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 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30
拓展延伸
用本节课所强化的解读文意的方法,解读下面几则《论语》。
(1)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 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温故而知新(然后)
③学而不思则罔(但是)
④人不知而不愠(却)
【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替)
②可以为师矣(做)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6
疏通文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 通“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31
第 二 课 时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32
整体感知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理? 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
阐述学习态度: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 虚好学)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 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教训。)④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 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 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 创始人 孔子
• 基本教义 忠恕 中庸 德治 仁政等
•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颜子、朱熹等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恳切地发 问求教
子夏说:“广泛学习并坚 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 教,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 就在其中了。”
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 鼓励人们要广泛学习,专
心致志地探求真理,勤学好 问,联系当前实际去思考。
1、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十有五 有:同“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2、一词多义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 中矣。”
通“悦”, 对男子的尊称,指孔子 温习 愉快
会与理解,可以举凭一借反这三成。为老师。”
孔子说:“⑤只学学习习与却思不考思相考结就合会,感才到能迷有茫 而无所适从。只所思得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⑥子曰:品“质贤高哉尚,古回代也盛!饭一用箪的食圆,形一竹瓢器
水 简陋的巷子里 忧愁
代指他的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忍受
乐趣
贤哉,回也!”
①子曰:“学而 时 习 之,不亦说
不也是……吗?表承接 按时 代指学过的内容
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志同道合的人 从 指有才德的人
知 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了解 表转折 生气,恼怒 道理:对学习要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认然真后,按要时按去时温复习,
不是也也也是很很 君快 子愉快乐 吗吗吗 ???”有别志人不同了道合解,的习为我人;人从却对要不远人大发方要度来怒热。,,忱不不,
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 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 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2500 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
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 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 19岁的孔母无法在孔家立足,带 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 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 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 了较高的声誉。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论语》和《_孟_子
_》《_中_庸_》
《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25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 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 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 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 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56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57
1、对中国的影响 2、对全世界的影响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 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成为整个东方 文化的基石,并影响着全世界各地。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 国也属于世界。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58
【 颁 奖 辞 】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44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4.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4.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了解孔子思想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 “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 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 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文 化 常 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 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 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文本探究
【思考2】研读第二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而:表假设,如果 ②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 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 会如何对待乐制呢?
文本探究
【思考2】研读第二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了解《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 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内容上 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 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 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 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 《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 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 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等。

《论语》十二章 课件

《论语》十二章 课件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词语解释: (1)川:河,河流(2)逝者:指流逝的时光。逝,流 逝 (3)斯:代词,这,指河水。(4)舍:舍弃。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 逝,日夜不停。”
第十一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字词解释: (1) 三军:军队的通称。周代时,大国设中军、上军、 下军。古制,12500人为一军。 (2)匹夫:旧时指平民中的男子。
• 例子:
•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 学习是很愉快的事情。学习以后按时复习,就能够 加深理解,不会忘记,因此能够令人愉快。
•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 揭示“学”和“思”之间的辩证关系。“学”是 “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只有把二 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重点字词解释: 1.贤哉回也:倒装句。哉: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相当 于“啊”。2.箪(dān)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3:其:代词, 相当于“他的”。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筐 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 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 颜回!”
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读音:
愠yùn 罔wǎng 曲肱gōng
殆 dài 箪dān
焉 yān 笃志 dǔ 好之者 hào 十有五 yòu 三省xǐng
展示一: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1、听、读课文; 2、结合注释,尝试独立翻译课文; 3、组内交流,解释疑难。 4、小组展示,相互质疑、补充。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而时习之

学而时习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后并且按时的去复习,不也很令人 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 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吗?"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 “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 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 “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 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 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 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 己”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 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祖 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 , 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 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 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 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 即《诗》《书》《礼》《乐》《易》 《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 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 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 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 典《论语》。
六级上(小古文)
学而时习之
制作:海门市育才小学 汤晓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
“三余”时间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喜欢读书,而且
身上总是带着书,一有空闲就看书。后来,他成了一 个大学者,有人问他:“你是怎么读书的?”董遇回 答:“遇到不懂的书,我就反复地读!”这人又问: “你有那么多时间读书吗?”董遇说:“利用‘三余’ 时间啊!”那人好奇地问:“什么是‘三余’时间?” 董遇答道:“冬天是一年的剩余,夜晚是白天的剩余, 下雨天是晴天的剩余。只要用好这‘三余’时间,就 可以读很多书。”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说:通“悦”,高兴、愉快。 愠:生气、恼怒。 君子:有道德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 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 高尚的人吗?”

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听吗? 三余时间指什么? 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启发?
拓展: ①苦渴无日 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也。 冬天,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晚上,是一天 里的空闲时间;雨天,是临时的空闲时间。
董遇通过读书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链接:迷你小剧场 /video/?74919-0-0.html
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下面是三位同学的回答,你认为哪位同学读懂了 这个故事, 就在哪个答案后面画“√”。 A因为董遇从小爱学习,所以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 ) B董遇很会利用“三余”时间,因此很有学问。 ( C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一样,是挤出来的。我们从小 要学会善于挤时间勤奋学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