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提到的生物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转)3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转)32009-02-27 11:40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转)3十五、《常棣》中的动植物:“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19.常棣常棣:木名。
也叫郁李,花或红或白。
果实像李子而较小。
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
诗人以常棣的花比兄弟,或许因其每两三朵彼此相依,所以联想。
此诗是周公(旦,文王之子)所作,反复穷极而求其诚,抑扬渐次而尽人情。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比兴作为句首,看来是周朝时的一种风雅,足可表现人的精神气质,恰如雅士羽扇纶巾而来。
此句不仅系文学手法,亦关乎人文风度。
不能因为在我们的时代不崇尚辞令的艺术,就能断定当时没有此风俗。
当时之人见面喜好诗词咏唱,以示风流。
比兴有风雅之用。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八字用的雅妙。
这几个字里面有一番幽默和调谑的意味。
如果我请各位描述“常棣之华”,那你们各位如何评价呢。
这只是一个包袱,其实诗人早就准备好了答案,诗人云:“鄂不韡韡”。
又见造语之奇!鄂不:花蒂。
“鄂”字《说文》引作“萼”。
“不”字在甲骨文是花蒂的象形。
《说文》“韡,盛也。
”韡韡(委wěi):光辉灿烂的模样。
日光流布,然不借花影又难知其光辉灿烂且明丽。
非仅物理之反射效果可以答其因,又花在人心中有情感作用倍增其果。
张衡《西京赋》云:“流景曜之韡韡。
”我有诗《思常棣》云:“日借花韡茂,风凭鄂不新。
红泥锁芳尘,所思在远道。
”诗人有一种俗而雅的风流,你看我说的好吗,你能有怎样的奉对?这样态度气质骄而不让人生厌,反而由衷地敬佩赞叹。
正所谓格物谓之力。
所谓格物者能尽物理和物性,科学尽物理,诗歌尽物性。
常棣最美的感觉可以被我表达出来,那就是它的花鄂团蔟而且滟滟。
这种欢乐和豪情也会感染读诗之人,使他们乐而从之、听之。
郁李正是花中公子。
此公子颇有一番“夸夸”模样,纵是夸夸亦风流,所谓“竟自由”也。
然周公旦又是我民族中最坚韧卓越之人。
以其老成之人发此新语,更见一番别样的才情。
白居易《惜郁李花》比之则庸常了不知多少,白诗共十二句,就是最见精神的后四句,也不过是文人老套路,自伤自怜、自说自话。
诗经中的野生植物

诗经中的野生植物1. 荇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周南.关雎》2. 莼菜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颂.泮水》。
茆:莼菜3.飞蓬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卫风.伯兮》4.蒌蒿(芦蒿)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周南.汉广》5.苹(大萍或白萍)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召南.采苹》6、白茅野有死麋,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召南.野有死麋》7、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8、有女同车---木槿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郑风.有女同车》9、爱的使者---萱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便我心痗。
——《卫风.伯兮》10、艾蒿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王风.采葛》11、蓼蓝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小雅.采绿》12、葛藤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13、卷耳(又名苍耳)采采卷耳,不盈倾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周南·卷耳》14、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15、芣苡(又名车前子)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16、荆棘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周南·汉广》17、蕨菜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诗经》中的植物科普

《诗经》中的植物科普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植物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诗经》中提到的植物及其相关的科普知识:
1. 荇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荇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叶子小巧而呈现心形,多生长在池塘或水流缓慢的河流中。
2. 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芄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萝藦,开白色或粉色的花,果实呈纺锤形。
3.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葭即芦苇,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生长在沼泽、湖泊等水域,可用于造纸、编织等。
4.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木瓜是一种蔷薇科植物,果实可食用,也可用于制药。
5. 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黍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去壳后即为黄米,可煮粥或制作糕点。
6. 芄芄:“芄芄黍苗,阴雨膏之。
”芄芄指的是茂盛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黍苗茁壮成长的景象。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Nanning-水水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诗经美学》选高乾源)一、《关雎》中的动植物:1.东方大黄莺或鱼鹰雎鸠(JuJiu):旧说是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雌雄终生相守。
古今注家多解之为鱼鹰。
鱼鹰民间称它为黑老鸨,通体黝黑,俯冲以利抓抓鱼,饱食后成群在船头、礁石上晾翼。
求偶时雄鸟抖动两翼,鸣声粗戾。
如此丑陋的形态,比兴为温文尔雅的人间求爱,如同把狼比兴为人。
为知诗者不取。
把鱼鹰和鱼的关系比喻为爱情,如同流行歌唱的老鼠爱大米。
胡淼先生多年从事农业科技,求证为东方大苇莺。
诗中写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乾源1] 关关、关关,这是雄雎鸠向雌雎鸠歌唱,雌雎鸠对鸣。
就像英俊的男子在姑娘的窗前歌唱一样。
先闻声后见关雎鸟,虚化而入,别有韵味...雎鸠解为鱼鹰不美且丑,然而雌雄能够终生厮守,概说它是有忠贞信念的生命,心美大于形美;若为黄莺、唱时既铿锵又婉。
铿锵是为捍卫领地,婉者又是唱给产卵、育雏的雌鸟听的。
婉又铿锵的声调是爱的不息咏唱。
我曾有诗一首赞颂昆曲名家李佩红的演唱。
亢鸣南雁行,婉爱费精神;含章锁麟囊,独自莫悲伤。
歌唱艺术也象法了爱情的精神。
2.荇菜荇(Xing)菜:在江南水乡常可见到,分布在水沟池塘等浅水处。
根生水中、叶浮水面的植物,茎可供食用。
诗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被清清的河水带动,左右摇摆着。
清情的河水就像我那绵长的思绪。
左右摇摆的荇菜就像我动摇的心。
这位是大胆真情的公子,但是他绝不同现代的花花公子,上去就是一句我爱你。
说完了就想着如何折腾上床,这位公子希望用日夜的想念来打动姑娘。
此处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是空谭,看美之人可见荇菜,但是荇菜实是空物,诗者原意不在此。
看美之人可见流水,但是流水亦复未尝有形。
大概是以空物托情,滋长出浮动的情思,借用这等空物,情思有所寄托。
此便是对空灵的渲染。
一、《鹤鸣》中的动植物:3.鹤鹤属迁徙鸟类。
诗经中的瑞兽

诗经中的瑞兽《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其中,涉及到许多瑞兽的描绘。
以下是在《诗经》中出现的十个瑞兽的详细信息:一、四足瑞兽《诗经·大雅·绵》有云:“四足瑞兽,从祉福。
”这是《诗经》中首次出现的四足瑞兽的形象。
四足瑞兽在古代中国是祥瑞的象征,常被描绘为龙、麒麟、狮子等形象。
二、凤凰《诗经·大雅·卷阿》曰:“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平和爱情。
凤凰的形象常常与龙并提,是权力、地位和尊严的象征。
三、龙《诗经·小雅·蓼莪》曰:“龙旗承祀,载祀载祷。
”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它是神话中的动物,能行云布雨,象征着皇权、力量和成功。
四、麒麟《诗经·国风·周南·麟之趾》曰:“麟之趾,振振公子。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它的出现预示着吉祥和繁荣。
麒麟通常被描绘为独角兽的形象,但也有其他形态的描述。
五、神龟《诗经·小雅·斯干》曰:“神龟在梦,贻我以吉。
”神龟是长寿的象征,它的形象常常与吉祥、长寿联系在一起。
此外,《易经》中也有“神龟寿千年”的说法。
六、白鹿《诗经·小雅·吉日》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兽派白鹿,我献禽之。
”白鹿在古代中国是纯洁和神秘的象征,常被用于祭祀和皇家的仪式中。
七、天马《诗经·大雅·皇矣》曰:“天马徕,从西极。
”天马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神兽,具有极高的速度和力量。
它象征着快速、勇猛和力量。
八、白狼《诗经·大雅·韩奕》曰:“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王如鸣凤,维鸟白狼。
”白狼在古代中国是稀有而高贵的动物,常被视为纯洁和力量的象征。
九、朱鸟《诗经·小雅·谷风之什·朱鸟》曰:“朱鸟在隅,戢其左翼。
”朱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通常被描绘为红色的鸟形象。
跟着《诗经》,来看这些植物(上)

跟着《诗经》,来看这些植物(上)《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也涉及到了很多的植物。
这篇文章将通过一些《诗经》中提到的植物来了解一下古代人民对这些植物的认知和运用。
1. 苹:《诗经》中有许多关于苹的记载。
苹是中国古代的名贵果实之一,早在唐朝时期就有记载。
《诗经》中,苹多被赞颂为美食,如《大雅·生民之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磑,烝烝辟阜,赫赫揚揚,大其儀矣,溫侯餘脂。
”其中“溫侯餘脂”即是指苹果的美味。
2. 菌:菌是古代的一种名贵食材,有很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
《诗经》中有“君子有酒,旨且多醴,有菌有羹,有侑于彼行。
”(《周颂·绵》)这则歌颂了菌的美味,及其在宴席上的重要性。
3. 葵:葵是一种紫色的花卉,其化学成分富含维生素C、钙、磷、铁等,具有滋补、补血、解毒等功效。
在《诗经》中,葵也被提到过多次,如“荟兮葵兮,左之左兮”(《齐风·硕人》),反映了葵花的美好形态以及它在园林中的地位。
4. 桑: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养蚕的食料。
在《诗经》中,桑被多次提及,如“匪疚匪棘,李柰其实,下土无事,桑之将茂”(《国风·周南·关雎》),表达了桑树生长繁茂的景象。
5. 梧:梧树在中国古代是非常著名的一种树种,其树形高大,枝叶繁茂,常常被形容为“梧桐树”,因此被用作比喻君主的品质。
在《诗经》中,也有不少描写梧树的歌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国风·周南·桃夭》),“采菲薄兮,不盈顷筐;嗟我懿公,无与伦比。
”(《郑风·子衿》)都表达了梧树的美好和人们对其的敬仰之情。
通过这些植物,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民对自然的追求和重视,它们不仅作为日常生活所需,也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元素。
这些植物在历史的演变中,不仅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也对社会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诗经里的动植物

诗经里的动植物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内容丰富,涵盖了自然、人生、政治、历史等方方面面。
其中,动植物作为生命的一部分,也在诗经中得到了广泛的描写。
本文将以《诗经里的动植物》为主题,探讨诗经中动植物的种类、形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鸟类1.1 鹰鹰是诗经中经常出现的鸟类之一,其形象多为勇猛、高傲。
例如《小雅·鹰鸷》中的“鹰鸷鸟,击于梁。
毛翅如膺,维其雌雄。
”描述了鹰在狩猎中的凶悍形象;《小雅·车辚辚》中的“鹰旂扬扬,人马蹈蹈”则描绘了鹰作为战争的象征。
这些描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鹰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鹰的敬畏和崇拜。
1.2 鸳鸯鸳鸯是诗经中另一种常见的鸟类,其形象多为恩爱、忠贞。
例如《小雅·鸳鸯》中的“鸳鸯于飞,毛衣如雪。
人之贞矣,受之有福。
”描述了鸳鸯忠贞不渝的爱情;《小雅·鸳鸯》中的“鸳鸯在水,水之澹澹。
止戈为武,止水为德。
”则表现了鸳鸯作为和平与美好的象征。
这些描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爱情、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二、兽类2.1 狐狸狐狸是诗经中形象最为复杂的动物之一,其形象既有奸诈、狡猾的一面,也有机智、聪明的一面。
例如《小雅·东方之日》中的“狐狸负荆,将之岐下。
岐下之山,有黍稷之实。
”描述了狐狸的狡猾和机智;《小雅·蓼莪》中的“狐裘黄黄,匪曾是惠。
民之无良,相怨以殆。
”则揭示了狐狸作为祸害社会的一面。
这些描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狐狸的复杂认识,既有敬畏,也有警惕。
2.2 虎虎是诗经中形象最为威猛、凶悍的动物之一,其形象多为勇猛、威武。
例如《小雅·车辚辚》中的“羔裘豹饰,狐貉之裘。
斑斑之貉,介狄之威。
”描述了虎作为战争的象征;《小雅·鹿鸣》中的“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则表现了虎与仙境的联系。
这些描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虎的崇拜和敬畏。
三、植物3.1 桃花桃花是诗经中常见的植物之一,其形象多为美丽、妖娆。
诗经中提到的生物

小雅.鱼藻之什白华1、白华菅兮,白茅束兮菅:禾本科菅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芦芒,于海拔300-2500米的山坡灌丛、草地或林缘向阳处。
白茅:又名茅针、茅根、茅草、茹根、兰根、地筋,禾本科、白茅属多年生草本。
2、丑恶秃鹙在鱼梁,高洁白鹤在树林。
一对鸳鸯在鱼梁,嘴插翅下睡得香秃鹙:青苍色,长颈赤目,头与颈无毛,似鹤,又称秃鹫。
鹤:大型涉禽,略小于丹顶鹤,体长130-140厘米。
绵蛮1、绵蛮黄鸟,止于丘阿。
黄鸟:别名金雀、芦花黄雀、主要属于雀形目、金翅科、金翅属世界性分布。
体型甚小(11.5厘米)的雀鸟。
苕之华1、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苕: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羽状复叶,花紫色,可作绿肥;古书上指凌霄花。
羊: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羊亚科,是人类的家畜之一瓠叶1、瓠叶翩舞瓠瓜香,采来做菜又煮汤。
野兔肉儿鲜又嫩,烤它煨它味道美。
瓠: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夏天开白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食。
兔:兔是哺乳类兔形目兔科下属所有的属的总称。
俗称兔子。
生物学分类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兔形目。
何草不黄1、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
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虎:俗称老虎,是哺乳纲猫科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是亚洲的特有种类,原产地主要是东北亚和东南亚。
狐: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
属于一般所说的狐狸,又叫红狐、赤狐和草狐。
大雅.文王之什棫朴1、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棫:白桵,一种小树,丛生,茎上有刺,果实紫红色。
朴:落叶乔木,叶椭圆形,上部边缘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果实球形,黑色,味甜可食。
皇矣1、作之屏之,其菑其翳。
修之平之,其灌其栵。
启之辟之,其柽其椐。
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帝迁明德,串夷载路。
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柽(chēng):木名,俗名西河柳。
椐(jū):木名,俗名灵寿木。
檿(yǎn):木名,俗名山桑。
柘(zhè):木名,俗名黄桑。
《诗经》中的动物意象

《诗经》中的动物意象《诗经》中的动物意象《诗经》是我国的文学作品之祖,是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305片篇诗歌。
一、《诗经》中的马马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已被蓄养,作为六畜之一,执行着狩猎、农耕、役使的职责,《易经》中认为:乾为马,坤为牛。
用天来形容马,可见马在周朝以农为主的时代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马在《诗经》中的出现频率也非常高,仅带马的诗歌就有五十篇,纵观这五十篇诗文中的马,它们主要用以军事、狩猎、迎亲嫁娶、招贤纳士、祭祀、杂役等用途,而马在周文化中体现的意义,体现在《诗经》里,也同样具有着表达先民的某种情感的功能,马在《诗经》中,有两种较为典型的意象:英雄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展示、对贤者的渴望。
《诗经》中的《{风载驰》便是一片典型的表现诗人英雄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怀的诗歌。
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有姓名可考得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是卫国国君的女儿,后嫁给许国国君许穆公。
这首是描写的是当时卫国变更迭起,正要面临一场亡国之灾,而已嫁入许国的许穆夫人,想要返回国家救国,可是却受到当时拘于礼法的许国大夫的阻挠和非议,而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描写的。
全诗分为四章,描写了许穆夫人驱马疾行,突破礼教,最终回到国家的故事。
诗中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如何快马加鞭回国,为国谋略的艰难过程。
虽言马,但更喻人,尤其诗中最后一章:“我行其野,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却更是体现了许穆夫人的爱国主义情怀与英雄主义情怀。
而诗《小雅白驹》则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贤人渴望的典型诗歌。
它是诗经中唯一一首以马起兴的诗,诗中主要有两个意象:一个是“皎皎白驹”,一个是“所谓伊人”,前面描写的是“白驹”与“伊人”在一起的快乐场景,然而,相聚的时候总是很短,最终要面对分离,诗中最后写道:“无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毛传》中写道“宣王之末,不能用贤,贤者有乘白驹而去者”。
国学讲堂:认识《诗经》中的152种植物

2014年03⽉20⽇ 18:22来源:凤凰⽹⼭东国学讲堂:认识《诗经》中的152种植物国学讲堂:认识《诗经》中的152种植物《诗经》中的植物⼀、草本植物(⼀)粮⾷作物【麦】《鄘风·桑中》、《鄘风·载驰》、《王风·丘中有⿇》、《魏风·硕⿏》、《豳风·七⽉》、《⼤雅·棫朴》、《鲁颂·閟宫》。
【稻】《唐风·鸨⽻》、《豳风·七⽉》、《⼩雅·⽩华》、《鲁颂·閟宫》。
【稌(稻⾕)】《周颂·丰年》。
【重穋(亦作“种稑”两种⾕物)】《豳风·七⽉》。
【梁(⾼梁)】《唐风·鸨⽻》、《⼩雅·黄鸟》。
【⿉】《王风·⿉离》、《魏风······硕⿏》、《唐风·鸨⽻》、《豳风·七⽉》、《⼩雅·黄鸟》、《⼩雅·信南⼭》、《⼩雅·楚茨》、《⼩雅·甫⽥》、《⼩雅·⼤⽥》、《⼩雅·⿉苗》、《周颂·丰年》、《周颂·良耜》、《鲁颂·閟宫》。
【稷(通称为⾕或为粟)】《王风·⿉离》、《唐风·鸨⽻》、《豳风·七⽉》、《⼩雅·楚茨》、《⼩雅·信南⼭》、《⼩雅·甫⽥》、《⼩雅·⼤⽥》、《周颂·良耜》、《鲁颂·閟宫》。
【粟(⼩⽶)】《⼩雅·黄鸟》、《⼩雅·⼩宛》。
【秬(⿊⿉)】《⼤雅·⽣民》、《鲁颂·閟宫》。
【秠(⿉的⼀种)】《⼤雅·⽣民》。
【穈(⾚梁粟)】《⼤雅·⽣民》。
【芑(⽩梁粟)】《⼤雅·⽣民》。
【菽(⼤⾖)】《豳风·七⽉》、《⼩雅·⼩宛》、《⼩雅·⼩明》、《⼩雅·采菽》、《⼤雅·⽣民》、《鲁颂·閟宫》。
诗经里动植物总数

诗经里动植物总数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中许多诗歌描述了丰富的动植物,反映了古代人民与自然的生活和情感。
据统计,整部《诗经》中涉及到的动植物总数超过300种。
其中,植物有桑、柞、榆、杨、松、竹、梧桐、荆芥、菖蒲、芙蓉、牡丹等,涉及了树木、草本、花卉等不同类型的植物。
动物则有鸟类、兽类、鱼类、昆虫等,例如鹿、狐、猴、鳖、蝉、蚕、蜻蜓等。
这些动植物在《诗经》中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关怀和敬畏,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赞美。
同时,它们也成为了古代文化和诗歌艺术的重要符号和资源,影响了后世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 1 -。
诗经中物像的运用

诗经中物像的运用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运用了大量的物像,让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经中的物像运用。
一、生物物像在诗经中,最为常见的物像是生物。
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就用“雎鸠”比喻出美丽的女子。
还有《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里的“后庭花”则是用来隐喻高傲的商女,讽刺其不知满腔的爱国之情。
这样的生物物像,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也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
二、自然物像自然物像是诗经中常用的另一种物像。
如《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里的“桃花”既代表着春天的美好,又寓意着爱情的甜蜜。
还有《卫风·木瓜》中的“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里的“木瓜”,则是用来形容恋人思念的心情。
自然物像,能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情感和景象。
三、器物物像器物物像也是诗经中的常见构思。
如《国风·邶风·静女》中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首诗用“静女”来描绘贵族女子雅静的风姿,同时用“搔首踟蹰”来反映她对心上人的倾慕之情。
还有《国风·卫风·硕人》中的“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这里的“锦褧衣”则是代表着富贵的象征。
器物物像,能使诗歌中的情景更为丰满。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物像运用丰富多彩,各种形式都有运用。
这些物像,既能够富有感情,又能够具有艺术感染力,相信这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所在。
诗经中提到的动物

《诗经》里的“动物世界”雎鸠——白胸苦恶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关于雎鸠为何鸟,历史上有多位“大咖”给过解释。
明代汤显祖借《牡丹亭》里杜丽娘的私塾老先生之口解释,“雎鸠,是个鸟。
关关,鸟声也。
”当春香用斑鸠打趣时,老先生也没有反驳“雎鸠即斑鸠”这种说法。
周振甫的《诗经译注》中说:“雎鸠,一种水鸟。
”余冠英的《诗经选》有:“雎鸠,即鱼鹰。
”马持盈《诗经今注今译》有说,“雎鸠,水鸟,即鱼鹰。
”后有专家总结,认为雎鸠即白胸苦恶鸟,因该鸟在求偶时会发出类似“关关”的叫声。
宵行——萤火虫町疃鹿场,熠燿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豳风·东山》“宵”意为夜里,“宵行”即在夜间飞行活动,用来形容萤火虫再恰当不过了。
萤火虫成虫体型扁平,体色多黑色或棕色,有复眼和一对触须,前后有三对足,腹部呈圆锥形,末端有发光器。
萤火虫之所以能发光,其实是荧光素在催化下,发生的一连串复杂的生化反应。
不同种类的萤火虫能够发出黄色,橙色、红色、黄绿色及绿色等不同颜色的荧光。
唐代大诗人杜牧曾经写过一首《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短短几行字刻画出了一幅美丽寂寞的宫廷仕女图,也写出了萤火虫出现的时间和季节。
尨——狗舒而脱脱兮,无感我悦兮,天使尨也吠。
——《召南·野有死麕》诗经中的“尨”如今指的是长毛的狗。
狗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有科学家认为狗是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的。
在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狗大多数时候被用来看家护院以及捕猎。
古时,狩猎不仅是下层百姓的谋生手段,也是帝王贵族间流行的高级娱乐活动。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述他狩猎时的场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莎鸡——纺织娘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豳风•七月》莎鸡周身黄褐色,细长,头较小,前有一对复眼、一对触须,有三对足,后一对长而大,强健有力,善于跳跃。
诗经中的动植物的名字和介绍

诗经中的动植物的名字和介绍【荇菜】:荇菜、莕菜、驴蹄菜。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关雎》【荏菽】:大豆荏菽旆旆,禾役穟穟。
——《诗经·大雅·生民》【茆】:莼菜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诗经·鲁颂·泮水》【苕】:凌霄花。
苕之华,芸其黄矣。
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诗经·小雅·苕之华》【葍】:小旋花我行其野,言采其葍。
不思旧姻,求尔新特。
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诗经·小雅·我行其野》【莱】:藜,野菜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薇】:大巢菜、野豌豆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诗经·小雅·采薇》【蓼蓝】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诗经·小雅.采绿》【芣苢】:车前草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诗经·国风·芣苢》【葛藟】:割谷镰藤、野葡萄、栽秧藤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诗经·王风·葛藟》【蕳】:兰草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诗经·郑风·溱洧》【菡萏】:荷花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国风·陈风·泽陂》【蒹葭】: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芄兰】:萝藦、浆罐头、婆婆针落线包、奶浆藤芄兰之支,童子佩觿(xi);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诗经·卫风·芄兰》【谖草】:萱草、忘忧草、鹿葱、忘忧、宜男、金针花焉得萲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同,便我心痗。
——《诗经·卫风.伯兮》【飞蓬】:飞蓬、女菀、野蒿、长毛草、地白菜、油麻草、白马兰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诗经》中的动植物

《诗经》中的动植物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品,它记录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其中,动植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地运用在《诗经》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植物在《诗经》中的应用:
1. 鹿:鹿是《诗经》中经常提到的动物之一,它代表的是高贵、美丽和自由。
在《关雎》中就有“采绿野之芝,得鹿于中野”的句子。
鹿还是一种重要的猎物,被用来表示男子汉的勇气和猎手的技艺。
2. 草:草是《诗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植物之一,代表着生命、希望和力量。
在《关雎》中有“萋萋芳草,载我行役”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草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3. 梅花:梅花是中国文化中的代表性花卉之一,也是《诗经》中常见的植物之一。
梅花代表着坚强、不屈和自立,常被用来描述女性的美丽和气质。
在《小雅》中就有“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的诗句,形容梅花的清雅和高洁。
4. 鱼:鱼是《诗经》中常用的动物之一,代表着富足和幸福。
在《鱼藻》中就有“鱼在其中,王在其中”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于丰收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动植物在《诗经》中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它们的出现,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也折射了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 1 -。
《诗经》中提到的生物

《诗经》中提到的生物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采采苤苢,薄言采之。
采采苤苢,薄言有之……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恐迩……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于以采苹?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敂劳……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我之怀矣,自诒伊阻……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深则厉,浅则揭……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禁止……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灵雨既零,命彼倌人。
星言夙驾,说于桑田……芄兰之支,童子佩觹。
虽则佩觹,能不我知。
容兮岁兮,垂带悸兮……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菲报也,永以为好也……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稷中谷有蓷,日暵乾矣。
有女仳离,嘅其叹矣。
嘅其唉矣,遇人之艰难矣……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终远兄弟,谓他人父。
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诗经》描述过的动物有那些?

《诗经》描述过的动物有那些?《诗经》描述过的动物有那些?《诗经》三百余篇提及有名的动物一百余种,在自然界它们各有各的本性,一旦入诗,诗人还会移一部分人情附加给它们。
NO.1 雎鸠第一个在《诗经》里出场的既不是什么显赫的人物,也不是什么悦目的植物,而是一个身份不明的动物——雎鸠。
雎鸠,鱼鹰类水鸟。
相传此种鸟有定偶,故以喻男女之恋。
释名鹗、鱼鹰、沸波、下窟乌。
《关雎》以雎鸠之雌雄和鸣,以喻夫妻之和谐相处,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至少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汉儒大量的解说中,我们听到的几乎是一种完全相同的声音。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最富创见的学者,而其《诗经通义》解“关关雎鸠”一句时,仍沿“雌雄情意专一”、“尤笃于伉俪之情”一说。
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新见丛出,但注释“雎鸠”仍说:“雌雄有固定的配偶,古人称作贞鸟。
”NO.2 黄鸟《诗经》里的“黄鸟”或指黄鹂,或指黄雀,都是“载好其音”(《凯风》)的小鸟。
凡言成群飞鸣的都指黄雀,如上所引即是,因为“集”就是“群鸟在木上”(《说文解字》)的意思。
其实,此处的喈喈用来押韵的成份远要多过于拟声,“萋”、“飞”与“喈”是脂微合韵(详见王力《诗经韵读》),“其鸣喈喈”主要是摹写黄雀群飞合鸣的和谐、热闹,以反衬“我”将“归宁父母”前的孤单、冷清,重点是氛围,而不是声音,不像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突出的是颜色。
虽然“灌木”也大都是翠绿的,但诗人并未去刻意强调,一如杜诗只说“鸣”而不表出“喈喈”之类的假性拟声词,取舍之间自有技巧在焉。
NO.3 螽斯《诗经》的注家往往将螽斯、蝗、莎鸡、蟋蟀这几类直翅目的昆虫相提并论,说明古人早已具备了一定的分类知识,例如李樗等《毛诗集解》“或言螽斯(高亨《诗经今注》:“螽,蝗虫。
斯,之也”——赶秋按),或言斯螽(见《七月》——赶秋按),其义一也。
螽斯,蝗虫之类(一说:螽斯,民间俗称“帮帮”,说像蝗虫,其实更近似蝈蝈,黄或浅绿,会振翅而鸣——赶秋按)”、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莎鸡居莎草间,蟋蟀之类,似蝗而斑”。
诗经名物!

诗经名物!荇菜(xìng)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周南·关雎》莼菜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颂·泮水》。
茆(mǎo):莼菜飞蓬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卫风·伯兮》蒌蒿(芦蒿)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周南·汉广》苹(大萍或白萍)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召南·采苹》白茅野有死麋,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召南·野有死麋》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木槿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郑风·有女同车》萱草焉得谖(xuān)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便我心痗。
——《卫风·伯兮》艾蒿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王风·采葛》蓼蓝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小雅·采绿》卷耳(又名苍耳)采采卷耳,不盈倾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周南·卷耳》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蕨菜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啜啜。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召南·草虫》梨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召南·甘棠》柏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国风·邶风·柏舟》酸枣树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甚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邶风·凯风》匏(páo)瓜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诗经》中的生物学知识

《诗经》中的生物学知识《诗经》305篇中,有141篇提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次数达到了492次;提到植物的篇目有144篇,共计505次;而涉及到自然现象的篇目有89篇,共235次。
其中一些现象包含了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原理。
在生物学教学中如果能尝试渗透《诗经》中的有关生物学现象,让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说不定学生会对所讲内容印象更深。
下面介绍几个例子。
农田生态系统1.1 农田需要耕地、施肥《小雅·大田》中记载:“以我覃耜,俶载南亩”。
意思是背起锋利的犁到田里耕地。
《周颂·良耜》中记载:“荼寥朽止”。
意思是将杂草等埋在田里,腐烂后可以作肥料。
这说明我国古人已经认识到农田需要松土、施肥,从而获得丰收。
这是因为耕地松土可以使土壤O2含量增加,农作物根系呼吸增强,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
杂草等废弃物在土壤中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杂草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被农作物再吸收利用。
这就是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模式。
图1 古代劳动人民耕地松土的农具——耜1.2 农田需要锄草、除害虫《小雅·甫田》中记载:“或耘或耔,黍稷薿薿”。
意思是农田中有的锄草有的施肥,农作物长势良好。
《小雅·大田》中记载:“去其螟螣,及其蟊贼”。
意思是除去害虫。
锄草可以降低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竞争,除去害虫可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伤害。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角度来看,锄草、除害虫可以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湿地淡水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诗经》中记载的湿地淡水生态系统的例子很多,以下仅分析两个典型的例子。
①《国风·周南·关雎》中记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意思是一对雎鸠在河中小岛上鸣叫。
②《陈风·泽陂》中记载:“泽彼之陂,有蒲与荷”。
意思是清清的池塘边长着蒲草与荷花。
其共同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优势植物是水草与荷等水生植物,优势动物是鱼类与各种水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雅.鱼藻之什
白华
1、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菅:禾本科菅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芦芒,于海拔300-2500米的山坡灌丛、草地或林缘向阳处。
白茅:又名茅针、茅根、茅草、茹根、兰根、地筋,禾本科、白茅属多年生草本。
2、丑恶秃鹙在鱼梁,高洁白鹤在树林。
一对鸳鸯在鱼梁,嘴插
翅下睡得香
秃鹙:青苍色,长颈赤目,头与颈无毛,似鹤,又称秃鹫。
鹤:大型涉禽,略小于丹顶鹤,体长130-140厘米。
绵蛮
1、绵蛮黄鸟,止于丘阿。
黄鸟:别名金雀、芦花黄雀、主要属于雀形目、金翅科、金翅属世界性分布。
体型甚小(11.5厘米)的雀鸟。
苕之华
1、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苕: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羽状复叶,花紫色,可作绿肥;古书上指凌霄花。
羊: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羊亚科,是人类的家畜之一
瓠叶
1、瓠叶翩舞瓠瓜香,采来做菜又煮汤。
野兔肉儿鲜又嫩,烤它煨它味道美。
瓠: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夏天开白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食。
兔:兔是哺乳类兔形目兔科下属所有的属的总称。
俗称兔子。
生物学分类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兔形目。
何草不黄
1、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
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虎:俗称老虎,是哺乳纲猫科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是亚洲的特有种类,原产地主要是东北亚和东南亚。
狐: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
属于一般所说的狐狸,又叫红狐、赤狐和草狐。
大雅.文王之什
棫朴
1、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棫:白桵,一种小树,丛生,茎上有刺,果实紫红色。
朴:落叶乔木,叶椭圆形,上部边缘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果实球形,黑色,味甜可食。
皇矣
1、作之屏之,其菑其翳。
修之平之,其灌其栵。
启之辟之,其柽其椐。
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帝迁明德,串夷载路。
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柽(chēng):木名,俗名西河柳。
椐(jū):木名,俗名灵寿木。
檿(yǎn):木名,俗名山桑。
柘(zhè):木名,俗名黄桑。
2、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
柞:栎的通称。
栎属的乔木或灌木。
松柏:又名青松、松树、山松,裸子植物门、松树属常绿乔木。
文王有声
1、考卜维王,宅是镐京。
维龟正之,武王成之。
武王烝哉!龟:别称金龟、草龟、泥龟和山龟等,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龟科,是最常见的龟鳖目动物之一。
大明
1、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鹰:指鹰属的猛禽,也是小型鹰科猛禽的泛称。
而中文中较广义不准确的用法也将鹰科、较大的隼科与鸮形目的鸟类俗称为鹰。
旱麓
1、瞻彼旱麓,榛楛济济。
榛:榛子、平榛、毛榛,桦木科,榛属;国内分布:黑,吉,辽,蒙,冀,晋,豫,宁,甘;生境:沟谷或山坡灌木丛中或疏林中;药用部位:种仁(榛子);药用功能:能补脾,和中,开胃
2、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鸢:老鹰。
猛禽类,嘴蓝黑色,上嘴弯曲,脚强健有力,趾有锐利的爪,翼大善飞。
吃蛇、鼠和其他鸟类。
鱼: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
3、莫莫葛藟,施于条枚。
葛藟:葛藤。
是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广泛分布于山涧,树林丛中,寄生缠绕茎。
灵台
1、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鹿: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是偶蹄目的1科,共16属约52种,大多数种类普遍具有的特点是:四肢细长、尾巴较短,雄性体性,大于雌性。
通常雄的有角,有的种类雌雄都有角或都无角。
鸟:有羽毛的卵生脊椎动物,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或梭形),大多数飞翔生活。
2、鼍鼓逢逢。
矇瞍奏公。
鼍: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卵生。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
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
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
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
的许多特征。
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绵
1、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马:草食性动物。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
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矮马仅高60厘米。
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
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
毛色复杂,以骝、栗、褐色、青和黑色居多;皮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
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
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
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
无胆囊,胆管发达。
牙齿咀嚼力强,门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鞍时放衔体,以便驾御。
大雅.生民之什
生民
1、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鸟:有羽毛的卵生脊椎动物,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或梭形),大多数飞翔生活。
2、蓺之荏菽,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荏菽: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塬产我国。
我国自
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
现在全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
麻麦:单子叶植物,禾本科。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茎秆中空,有节。
叶长披针形。
穗状花序称“麦穗”,小穗两侧扁平,有芒或无芒。
凫鹥
1、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
凫鹥:又叫野鸭、鹜,生长在江河湖泊中。
它们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很大,它祸害庄稼,常常几百只结体飞行。
行苇
1、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
行苇: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
卷阿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
1、凤凰:亦作“凤皇”,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
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亦称为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
大雅.荡之什
韩奕
1、炰鳖鲜鱼。
其蔌维何?维笋及蒲。
鳖:爬行类两栖动物,习性几乎和鱼相同,差别在于它用肺呼吸而不用鳃呼吸。
鱼: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
2、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鳊鱼:亦称长身鳊、鳊花、油鳊;古名槎头鳊,缩项鳊。
鳊鱼是从野生的鳊鱼群体中,经过人工选育、杂交培育出的优良养殖鱼种之一,平时栖息于底质为淤泥、并生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的中、下层中。
鳊鱼肉质嫩滑,味道鲜美。
鲢鱼: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
鹿:鹿体型大小不一,一般雄性有一对角,雌性没有,鹿大多生活在森林中,以树芽和树叶为食。
鹿角为随年龄的增长而长大。
鹿分布在美洲、非洲西南部及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熊: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平时还算温和,但是受到挑衅或遇到危险时,容易暴怒,打斗起来非常凶猛。
猫:别称猫咪、家猫、野猫,属于猫科动物。
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
虎: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黄色,满有黑色横纹;头圆、
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著;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
3、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貔:即“黄鼬”。
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喻勇猛的军士或军队,如“~~之士”,似熊,一说似虎。
豹:脊索动物门,食肉目,猫科,豹亚科,豹属。
桑柔
1、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
桑:属桑科桑属,为落叶乔木。
桑叶呈卵形,是喂蚕的饲料。
落叶乔木,高可达30m,胸径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