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地位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地位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录了先秦时期的300余首诗歌,记载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活和风俗。
在这些古老而珍贵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女性形象和地位在古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以《诗经》为基础,探讨其中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反映出来的女性地位。
女性形象温柔妩媚《诗经》中描绘了很多温柔妩媚、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
例如,“长斋短亭、或斋或投”(《伐檀》),描写了一位美丽动人、温柔可人的女子。
她们往往具有秀丽容貌、细腻肌肤等特征,展示了古代人们心目中对于理想女性形象的追求。
纯洁贞淑除了外貌上的美丽之外,《诗经》中还强调女性纯洁贞淑、端庄内敛的品质。
比如,“采薇采薇、薄言采薇”(《采薇》),表达了女性的纯洁与温柔。
这种形象强调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节操的重视,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独立坚强在一些《诗经》的诗歌中,也展现了女性独立坚强的一面。
如“南有嘉鱼、烝然罗其.子”(《东方之君》),描述了一个勇敢追求自己幸福的女子形象。
这种塑造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中一些妇女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和自主意识。
女性地位家庭角色在古代中国社会,女性主要被定义为家庭成员和传宗接代的责任人。
《诗经》中可以看到许多描绘妻子、母亲等角色的诗歌。
她们负责管理家务、养育子女,并且在家庭生活中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社会地位尽管女性在古代中国社会中以家庭为主要角色,但是她们在某些方面仍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诗经》中提到了一些女性具备的才智和能力,如“如何其{女+田}”(《召南·邶风·四月》),这种描写表明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女性智慧和教养的认可。
此外,一些女性在婚姻、爱情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自主权。
结论通过分析《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地位,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女性形象和地位具有一定的关注和重视。
尽管女性在家庭角色上被强调,但她们同时展现出温柔妩媚、纯洁贞淑以及独立坚强等多样化的特点。
《诗经》中的人物形象探析
诗经中的人物形象探析概述《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记录了早期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风俗和人情。
在整部作品中,人物形象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示出了丰富多样的个性、行为和思想。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探析《诗经》中几位代表性人物的形象塑造,并从文学、历史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
1. 姬发姬发是《诗经》中的一位女性形象,她在篇目《小山》、《小星》等诗歌中被提到。
根据传统解读,姬发被描绘为温柔贤淑的妻子,在家庭生活中起到积极推动和保护家庭团结的作用。
这种形象在当时社会尤其珍贵,因为女性在古代社会通常处于弱势地位。
姬发不仅具有崇高的品德美德,还展示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与感悟力。
她能从平凡事务中感受到带给人们温暖和欢乐的点滴细节,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正是姬发这种具有智慧与情感并存的形象,使得她成为《诗经》中一个独特而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2. 周公旦周公旦是《诗经》中另一位重要的人物形象,他在篇目《邶风·静女》、《鲁颂·明明》等诗歌中被提到。
周公旦是西周宰相周公之子,在文化和政治领域拥有极高地位。
从诗中可见,周公旦以其聪明才智、善于处理政务和言辞之能力而闻名。
他通过自己的举止和行为来塑造了一个具有权威与刚正不阿的形象,并通过文字表达了对社会秩序和法律规范的关注与维护。
周公旦在《诗经》中具有重要作用,展示了古代中国贵族社会对高大全面发展理想人像追求的向往。
3. 四子四子指的是《诗经》中四个代表性的男性形象:商鞅、国殇、荡子以及木兰。
这些形象在诗歌中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男性角色。
商鞅被描绘为一个机智、果断而充满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形象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变革与创新精神。
国殇则是一个勇敢无畏的战士,用自己的行为来表达对国家和传统价值观的忠诚和捍卫。
荡子是一个嬉皮笑脸、享乐主义者,他通过对欢愉生活的追寻与执着,表达了人性中对享受和狂欢的渴望。
木兰则是一个忠诚勇敢、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在家族荣誉和民族尊严面前毅然决然地选择担负起男子汉应该承担的责任。
论《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论《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是西周末年之久的诗歌精选,其充满着华丽的情节,也是中国最早的爱情文学作品。
其中的爱情诗歌描写了夫妻之间的爱情故事。
《诗经》中女性的形象,受到全民欢迎,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经》中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均衡而又谦卑的。
女性在爱情中有着卓越的地位,令人印象
深刻。
例如,《桃夭》中,女主角桃夭主动向老婆致电,表达着她对他的爱慕之情,充满
深情;《孔雀东南飞》中,因一句“冰,你脚下踏破”而发生的东南之旅,也证明了女性的
固执。
太史公认为,“诗经所记录的爱情中,汤、武、周、宣王都如泣如诉,娶妻未及神佑,流露出的博大的爱恋。
”这表明男性在爱情中只有给予,而没有收取,增加了女性的
质素。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有利于后世的发展,将爱情的传统价值深深植入中国传统文化。
它
教导人们要尊重爱情;她提升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家庭仆人;相反,她提
倡女性参与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彰显女性的独立性和独特的气质。
总之,在《诗经》中,女性的形象表现出她们的勇气和礼貌,博爱的心和温柔的态度,她们不仅加强了传统爱情文化,而且更进一步加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诗经中的女子形象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反映了当时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风貌。
其中,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这些作品又多是以鲜明的女性形象来照亮主题。
她们或高贵、或质朴、或妖冶、或典雅,各尽其态,各展其颜。
总的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1)大胆、坦率、泼辣的女性形象;(2)天真、活泼、热情的女性形象;(3)矜持、深沉、温柔的女性形象;(4)快乐、幸福、成功的女性形象;(5)胆怯、犹豫、幽怨的女性形象;(6)勇敢、痴情、忠贞的女性形象。
先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加以评析。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篇章,共收录了305篇诗歌,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包括了众多具有鲜明特点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通过对《诗经》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分析她们在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探讨其对于当代社会与女性主义运动的意义。
一、《诗经》中女性形象分类1. 家庭妇女形象•黄巢:黄巢是《关雎》和《黍离》,凭借自己纯朴善良、勤俭孝顺等优秀品质成为了广大读者心目中理想之家庭妇女。
•褒姒:褒姒是《葛覃》,她以其非凡美貌和聪慧才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因其不忠实于守节道德最终被视为反面人物。
2. 宫廷妃嫔形象•周武王后:周武王后是《桃夭》,她作为妇女代表,表达了对天命的顺从和对丈夫的忠诚。
•西施:西施是《东篱》,她以绝代佳人的美貌受到宠幸,并被利用于政治之中,再次体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地位较低的现实。
3. 田园乡村女子形象•邶风中的女子形象:《邶风》描写了农村社会中普通农妇、少女的生活状态,展示出她们朴素与真实的一面。
二、分析与讨论1. 女性地位和角色定位《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角色定位的认知。
家庭妇女形象代表了传统家庭观念中,妇女应该贤良淑德、持家有道、勤俭节约等观念;宫廷妃嫔形象则展示了宫廷权力斗争中妇女所处的境遇;田园乡村女子形象呈现出寻求自由与追求幸福的愿望。
2. 当代社会与女性主义意义通过对《诗经》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反思当代社会中的男女平等问题和女性地位。
虽然古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她们仍然展现出坚强、智慧和勇敢的一面。
这些形象提醒着我们,无论是在家庭还是职场上,妇女应该获得平等的机会和权益,并且发挥出自己特有的才能。
结论《诗经》中描绘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妇女地位和角色定位的认知。
通过分析这些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当代社会中妇女的处境,并从创作角度加以评价。
同时,《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也给当今社会带来深层次的启发,促使我们关注并努力改变当前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而努力。
《诗经》中的妇女形象与社会地位
《诗经》中的妇女形象与社会地位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较为严重。
然而,在《诗经》这部古老的诗歌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反映妇女形象和展示她们社会地位的作品。
《诗经》中的妇女形象多种多样,有忠贞的贤妻良母,也有聪明机智的女巫,她们在古代社会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妇女形象的多样性以及和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
一、贤妇良母的形象1.王室贵族中的妇女形象•婉约的美丽、纯洁的心灵•诗经中描绘的王后、公主等高贵女性形象•《女曰雁》中对贵妇人的赞美2.女子节俭勤劳的形象•《周南》中描述的农家女性形象•《葛覃》中妇女对家庭的努力和辛勤付出•妇女在古代家庭经济中的地位3.母爱的伟大与坚韧•《秦风·无衣》中表现的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奉献•古代妇女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性•妇女在家庭中发挥的主要作用二、女巫与仆人的形象1.女巫、巫婆形象•《鹊巢》中展现的女巫形象和她们的特殊能力•社会对女巫的恐惧与崇拜•女巫在《诗经》中的地位与角色2.妇女作为宫廷仆人的形象•《邶风·静女》中的宫廷仆人形象•妇女作为仆人的社会地位与待遇•妇女在宫廷中的特殊角色和责任三、妇女的社会地位1.家庭中的地位•家庭中的权威与决策•妇女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家族的传承与妇女的责任2.社会地位的异质性•各阶层不同地位的妇女形象•农村与城市妇女的差异•社会地位对妇女形象的影响四、妇女形象的变迁1.社会变革的影响•社会制度转变对妇女地位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妇女角色的变化•教育对妇女形象的塑造2.文化观念的转变•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的变化•妇女权益与平等的关注•古代妇女形象在现代的演变与传承结论通过研究《诗经》中的妇女形象与社会地位,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妇女具有多样的面貌和多重角色。
《诗经》描绘了忠贞良母、聪明机智的女巫以及贫苦劳作的农家女性。
妇女在家庭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古代社会对妇女的不公平对待和制约。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及爱情观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及爱情观《诗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传承品,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婚恋诗是《诗经》中有关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诗歌的总称,历来为人们广为传颂摘用。
婚恋诗内涵丰富,是《诗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诗经》的婚恋诗塑造出的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是当时伦理道德规范和审美标准的艺术体现。
这些女性形象以结婚为节点,可以很明确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爱情中的女性形象,一类是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
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一)活泼坦率的女性形象《诗经》中的女性对于爱情是坦率的,她们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慕之情,对自己的情感毫不掩饰。
《邶风·简兮》是卫国女子赞美、爱慕舞师的诗歌,前三章描写了舞师在表演场上舞姿翩翩,挥洒自如,女子不由自主地对其产生爱慕之情;最后一章写女子大胆表达自己对这名男子的喜爱:“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诗句中用“山有榛,隰有苓”这一隐语,以树隐喻男子,以草隐喻女子,托兴男女情思,从而引起下文的“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在这一篇诗歌中,语言朴实简练,表现了这名女子对舞师炽热而又单纯的喜爱。
她们还会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甚至与情人私奔。
《王风·大车》曰:“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此诗描绘了一出女子大胆要求恋人与她私奔的情景,她对男子的爱冲破了礼法的桎梏,指天起誓,表达自己对爱生死不渝的决心。
而男子却缺乏勇气,犹豫不决,与女主人公“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决心形成对比,更衬托了女子大胆追求爱情的至死不渝和坚定的态度。
《诗经》中的女性面对爱情是大胆的,是主动的,是真挚的,她们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大方地展现内心的爱慕和对爱情的追求。
她们的坦荡、活泼,与《关雎》《蒹葭》中冷静、克制的男子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也与后世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较大的差异。
《诗经》中描述女性的形象
《诗经》中描述女性的形象
《诗经》中描绘了各种女性形象,包括贵族妇女、少女、寡妇和弃妇等,这些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地位。
首先,贵族妇女在《诗经》中的形象通常与权力、地位和家族联系在一起。
她们中的一些人身处宫廷,参与政治生活,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如《大雅·思齐》中的太姒,她被描述为有才有德的贵妇人,对周朝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少女在《诗经》中也呈现出大胆、热情和自由的形象。
例如,《召南·摽有梅》中的少女,她在追求爱情时表现出渴望和主动,希望尽快找到合适的配偶。
另外,一些诗歌描绘了弃妇的悲惨命运。
这些女性往往因为婚姻的不幸或丈夫的离弃而面临困境,如《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被丈夫抛弃后孤独无助,表现出极大的悲伤和无奈。
最后,还有一些诗歌描绘了寡妇的生活和情感。
在古代社会,寡妇的生活非常艰难,她们往往面临着经济和社会的困境。
《王风·大车》中描述了一位勇敢的寡妇,她拒绝接受礼教束缚,大胆地追求爱情和幸福,表现出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
总之,《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展现了她们在当时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和命运。
这些形象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社会、家庭和婚姻中的地位和处境,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试论《诗经》中的美女形象
试论《诗经》中的美女形象《诗经》是中华民族千年的智慧结晶,它所收集的各类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最让人记忆深刻、念念不忘的是其众多生动的女性形象,《诗经》描写的女性细腻生动,引人入胜,展现了女性独特的魅力。
一、外貌美说到美,尤其是女性美,人们首先想到的定会是她的容貌如何,身形如何,毕竟外貌是给人留以第一印象的关键所在。
自古以来,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表现女子貌美的诗词举不胜举,最常见的无非是“倾国倾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等等,但这些都是从侧面去形容的,究竟怎样美法,只能凭读者自己去想象。
但在《诗经》中,我们却能看到不少从正面直接描写女性外貌形象的诗句,如:《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魏风?汾沮洳》“美如英”、“美如玉”;《召南?何彼?矣》“唐棣之华”“华如桃李”;《召南?野有死》“有女如玉”;《卫风?竹竿》“巧笑之,佩玉之傩”等等。
似乎古人特别喜好用花和玉来形容美人,难怪我们今天都用“如花似玉”形容人长得漂亮,看来就是从《诗经》中学来的。
对于任何事物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当然对于女子也一样,正如我们所知“环肥燕瘦”,不同的历史对女性美亦有不同的认识。
那么《诗经》时代,什么样的女子才算美女呢?《卫风?硕人》中的卫庄公之妻庄姜夫人可视为当时美女的典型:硕人其颀,衣锦?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继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郑笺》说:“硕,大也。
言庄姜仪表长丽俊好硕硕然。
”这位美人身材高挑,一双纤纤玉手美丽纤弱,像细草般柔软灵活,雪白的皮肤像凝脂一般光洁平滑,脖子像天牛的幼虫那样既白且长,牙齿像瓜子儿一样扁而整齐,额头丰满眉毛弯弯,浅笑盈盈,还有两个酒窝,眼睛黑白分明、美目顾盼生辉,回眸一笑魅力无穷。
诗经女性形象简要分析
诗经女性形象简要分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有的位置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诗中特别多的是爱情诗,这些诗是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
既然涉及到爱情诗,那不可不谈的就是爱情诗里的女主人公。
《诗经》对女性的描写整体用“思无邪”来形容恰到好处,通过描写她们的情感生活,为我们展示了积极健康、热烈坚韧、淳朴诚厚等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一〉纯真烂漫、热情泼辣的女性形象善良、美丽的静女,原本和情郎约好在僻静的城隅相会,但调皮的她一到约会地点就先藏了起来捉弄一下情郎,使痴情的小伙子焦急万分地“搔首踟蹰”。
那种焦急万分,左顾右盼、不知如何好情景描述得活灵活现,现实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在这情形之下,“静女”再也难忍心“俟”下去了,最后突然带着礼物跳出来的美丽又调皮的女孩子,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就栩栩如生低呈现在大家面前。
等着这样的女孩子,恐怕再长时间的等待也是值得的了。
〈二〉懦弱痴情、悲戚哀婉的感伤女子形象冒失的男朋友来了,他竟然翻过院墙,还踩坏了院内的小树,胆小的女孩儿怕得要命,于是惊慌地轻声呼唤:“情郎哎,不要翻过我们的院墙,不要弄折了我家的杞树。
我不是珍惜那些树儿,我担心我的父母批评。
我不是不想念你啊,可要是弄得爹妈责备,哥哥唠叨,邻居们议论纷纷,也让人害怕啊。
毕竟人言可畏啊!”(三)秀外慧中、温柔贤淑的女性形象▪《周南·关雎》▪《周南·桃夭》▪她们外表美丽,内心纯真善良,性情温和贤惠,她们是深受男子喜爱的类型,她们的形象是淑女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央的女子会是什么模样呢?也许怎么也走不近,怎么也看不清她的容颜,给人以无法抗拒的背影,令人向往,可是,却也是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庄重。
或者会产生一种我宁愿在这水的一边看着她的背影,默默地注视着,享受这份静谧。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爱情观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与爱情观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记录了古代华夏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在这部古老的诗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揭示出当时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态度。
本文将通过对《诗经》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其与古代华夏文化中爱情观念的联系。
婉约而坚韧:小山《车邻》小山是《诗经》中一个凄美的女子形象。
她身穿七彩绣衣,在平凡而自然的生活场景中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她以含蓄、婉约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期待和承诺,展示了古代华夏女性淡雅、温柔但不失坚韧的特点。
纯粹而矛盾:周南《关雎》周南是《诗经》中众多女性形象中最为著名和突出的一个。
她用纯真、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爱情深沉的情感。
她既是一位温柔体贴的女子,又有着强烈的欲望和挣扎。
通过对《关雎》中心理矛盾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华夏人民对爱情的追求和纠结。
坚贞而个性:邶风《采葛》邶风中的女性形象常常具有坚定而个性化的特点。
她们不甘平庸,努力追求自己所爱和渴望的生活。
《采葛》中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主动告白并坚持表达自己真实感情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华夏女性勇敢、坚贞与个性主张。
纯真而无私:王风《斯干》王风中塑造了许多纯真而无私的女性形象,她们以坦诚和忍耐为特点。
她们表达着深邃却无悔的爱情观念,在恋人离去后仍然深情地等待着他们的归来。
通过这些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华夏人民对于爱情之美、舍己为人所做出牺牲与忠诚的理解。
结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展现了古代华夏文化中关于爱情的不同观念。
无论是温柔婉约还是坚强个性,都体现了古代华夏女性对于爱情追求和付出的态度。
通过了解这些女性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华夏人民的情感世界,并从中汲取启发与智慧。
《诗经》中女性意识探析
《诗经》中女性意识探析《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包含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的表达。
这些古代诗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观念和对女性地位的认知,也展现了古代女性在家庭、社会和情感中的种种遭遇和心情。
本文将对《诗经》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探析,以期对古代女性形象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第一篇《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基本可分为贤妻、温柔、贞节和美丽四种类型。
首先是贤妻形象,如《小雅·节南山》中的“瞻彼南山,有乩其田,有女归来,自卫以室。
”这句诗中,女性被描绘为归家勤劳的形象,展现了古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勤俭持家和贤淑温柔。
其次是温柔的女性形象,如《小雅·甫田》中的“是将是思,父母之生,室家之好。
”这句诗描绘了女子温柔体贴的形象,她们是家庭的温暖和柔情。
再次是贞节的女性形象,如《国风·邶风·击鼓》中的“三岁贞石,一岁贞女。
”这句诗中的“贞女”形象展现了古代女性坚贞不渝的品格和节操。
最后是美丽的女性形象,如《国风·邶风·击鼓》中的“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美目盼兮。
”这句诗中描述了女性美丽动人的形象,她们如阳光明媚。
《诗经》中的女性意识主要表现为家庭责任、情感纠葛和心灵抒发,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家庭、社会和情感中的种种遭遇和心情。
首先是家庭责任方面,如《小雅·节南山》中的“有女归来,自卫以室。
”这句诗中描绘了女性回家务农的场景,表现了她们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
其次是情感纠葛方面,如《大雅·思齐》中的“無瑕取尚,亦有昏以为心。
”这句诗中表现了女性在感情方面的纠结和难以抉择,展现了她们的情感世界。
再次是心灵抒发方面,如《国风·邶风·击鼓》中的“女曰差池,曾是作恃。
”这句诗中反映了女性对于生活、情感的苦闷和抱怨,她们用诗词抒发内心的感受。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反映了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她们在家庭、社会和情感中的遭遇和心情。
《诗经》中女性形象整理
《诗经》中女性形象整理《诗经》中女性形象《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诗经》中女性形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中有关女性的诗篇众多,有141篇,占诗经篇目的三分之一左右,为后世诗歌所罕见。
这些有关女性的诗篇中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她们为国为家贡献着力气;她们的身影活跃在桑间河畔;恋爱生活中的大胆直率;婚姻生活中的被动无奈。
如此众多的女性形象进一步丰富了《诗经》的人物世界、理论内涵、艺术价值。
一、政治生活中的干练、无奈形象《大雅.绵》中的大姜、《大雅.大明》中的大任、《大雅.思齐》中的大姒,这三位女性在大周建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雅.思齐》写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周武王曾“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来确定其母亲大姒在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和社会地位。
周武王的话也为《大明》、《思齐》等诗进行了最好的解释,非常有利于我们了解西周初年女性在社会政治作用的与地位[1]。
当然对于女性的政治作用也有反面的意见,于是乎就有了许穆夫人《郁风.载驰》。
许穆夫人是卫国国君卫懿公的妹妹,嫁于许穆公。
后卫懿公因死于战乱,按当时礼仪,不能进行葬礼,因此许穆夫人想回国奔丧遭到了许国大夫的竭力阻挡。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在面对失去至亲之人时还要受到礼教的干预、政治的严峻束缚,即使许穆夫人这种国君之妻也无可奈何,可见,当时女性形象在政治生活中的悲愤、无助、无奈。
二、经济生活中的勤劳、朴实形象《诗经》所反映的殷周时期已经进入了农耕社会,这个时期,男子居于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女性形象在生产活动中主要集中在采集、蚕桑、纺织等方面。
《诗经》中关于女性采集的诗篇许多。
如《周南.关雌》:参差蒋菜,左右流之。
……参差蒋菜,左右采之;《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磋我怀人,置彼周行。
《诗经》时代,女性的蚕桑和纺织生产活动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召南.采繁》是一首描写蚕妇为公侯养蚕的诗。
《诗经》中女性形象的审美与社会意义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诗经不仅记录了古人的生活和情感,还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女性形象的审美与社会意义。
1. 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被誉为“乐府之祖”。
它包含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的风俗习惯、社会风气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2. 女性形象的审美在《诗经》中,女性形象被赋予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多样而丰富,既有贤良淑德的贤妻良母,又有聪明有智的女才子,还有美丽动人的女性美人。
2.1 贤良淑德的女性形象在《诗经》中,女性形象被赋予了崇高的道德规范。
贤良淑德的女性形象在古代被广泛传颂,并成为了婚姻中的理想对象。
这些女性德高望重,操守端正,能忍辱负重,体恤丈夫和家庭的需要。
诗经中的《邶风·静女》就是描述了一个贤良淑德的女性形象:“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2.2 聪明有智的女才子《诗经》中也有一些女性形象展示了聪明有智的一面。
她们思维敏捷,懂得如何利用智慧解决问题。
比如《国风·邶风·株邨》中描述的女性形象:“豳兮此株,吾株也兮。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朝露之降之。
”这些聪明的女才子在古代社会中备受赞赏,成为了众人学习的榜样。
2.3 美丽动人的女性美人在《诗经》中,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也是一大亮点。
这些女性拥有婀娜多姿的外貌和迷人的气质,往往成为男性向往的对象。
诗经中的《周南·关睢》描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些女性美人不仅吸引了男性的目光,也展现了古代女性的魅力与风采。
3. 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诗经》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期望。
3.1 社会地位的提升《诗经》中,贤良淑德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需要。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作者:曹永清工作单位:石河子电大想健康,与上层社会的荒淫、庸俗、虚伪以至矫揉造作形成鲜明地对比。
《诗经》对女性的描写整体用“思无邪”来形容恰到好处,通过描写她们的情感生活,为我们展示了积极健康、热烈坚韧、淳朴诚厚等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一、《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一)少女形象“国风”中有不少恋歌,由于劳动人民的经济地位和劳动生活,决定了这些恋歌健康、乐观的基调。
这些爱情诗歌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透视《诗经》中的少女形象,可以发现少女所处的时代正处在我国由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规范、等级关系、封建礼教正在形成并逐渐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男女授受不亲”、“受制于父母,诸兄和人言”的社会道德规范正在形成。
1、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召南·摽有梅》中的大龄女子向意中人坦率地表示:“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篇描写的少女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大胆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你赶快抓紧时间吧,别错过了良辰吉日。
感情热烈,充满期盼,这是怎样的女子啊!她渴望爱情,就坦率地表白,就主动、大胆地追求,而这种主动追求是出自于内心爱的萌动,她们把自己比作熟透的梅子,呼唤小伙子们快来采撷。
这种对爱情的顺乎人性热烈追求,自然地发展着,不受任何礼法的约束,无需遮遮掩掩。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善良、美丽的静女,原本和情郎约好在僻静的城隅相会,“俟我于城隅”,但调皮的她,一来到这儿,就藏了起来,“爱而不见”,使痴情的小伙子焦急万分而“搔首踟蹰”,不知如何是好。
看到这情景,少女再也不忍心藏下去了,她突然出现在情郎面前,多情地送给他一个光闪闪的“彤管”,“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读一、引言《诗经》又称《诗三百》,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它真实记录了周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产劳作等状况,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产生了巨大影响。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自汉代之后被儒家奉为经典。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零五首诗歌,多为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也有民间于民间的歌谣,《诗经》的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不同地区的民间歌谣,多来自卫、郑、齐、陈、桧、邶、鄘等地,共有一百六十篇;“雅”为朝廷乐歌,是当时的典范音乐,可以分为大雅和小雅;“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歌与史诗,多是记述祖先的功业。
《诗经》的修辞手法多为赋、比、兴,“赋”、“比”是基本表现手法,而“兴”多用于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
《诗经》中约有一百首诗歌涉及女性形象,这些诗歌不仅描绘了女性的服饰、容貌、姿态等,还描写了女性的心理、品德、性格、命运以及女性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这些诗篇多集中于《国风》之中,《大雅》、《小雅》次之,《周颂》中最少。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是中国古典文化中女性文化的源头。
二、《诗经》中女性形象分析《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涉及不同地位、年龄、性格的女性,既有贵族小姐,也有普通女子;既有未婚少女,也有新婚女子和母亲;既有天真烂漫、羞涩痴情的纯情少女,又有性情刚烈、勇敢坚强的女性。
(一)《诗经》中的未婚少女。
在《诗经》中,少女们敢于挣脱礼教的束缚,大胆直率地向男子示爱,如“求我庶士, 迨其谓之”表现了女性渴望纯真美好的爱情,勇敢地向心上人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
《郑风·溱洧》以对唱言情的方式表达了女子主动追求爱情的行为,“溱与洧,方涣涣兮……赠之以芍药”。
《郑风·褰裳》中,“子惠思我……狂童之狂也且”,姑娘以大胆淳朴、无所顾忌的方式向男子表白,“你若想我,就提起衣裳过溱河,你若是不想我……”。
[1]《召南·摽有梅》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子准备嫁人时的心情,女主人公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需求,大胆而直白地表述,“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诗经》中描述女性的形象
《诗经》中描述女性的形象《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瑰宝,记录了周代至战国时期的文化、社会和历史。
作为中国古代音乐和诗歌的集合,其中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古代中国女性的生活、情感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迁。
本文将对《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讨,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女性的地位和社会角色。
一、贞良淑德的妻子形象《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主要以妻子为主,她们以贞良淑德的形象示人。
例如,诗集中的《周南·卷耳》描绘了一个贤良的妻子,她温柔体贴、勤勉贞节,尽职尽责地履行妻子的角色。
这种形象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以家庭为重,忠诚、贞节的妇德是被普遍追求和崇拜的。
二、纯洁美好的少女形象除了妻子形象外,诗经中还展现了一些少女的形象。
这些少女多以纯洁、美好的形象呈现,代表了在古代社会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少女,比如《周南·关雎》中的少女形象。
她们通常在桃花、柳树等自然景物的映衬下,展现出她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一面。
这种形象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少女纯真的追求和赞美。
三、坚忍勇敢的宫女形象在诗中也出现了一些宫女的形象,她们是贵族家庭的女仆,代表了古代宫廷中的女性形象。
这些宫女在《诗经》中往往以坚忍勇敢、聪明机智的形象出现,比如《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她们在严苛的宫廷环境下仍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坚韧。
这种形象揭示了古代中国宫廷中的女性地位和角色。
四、忧国忧家的母亲形象《诗经》中还描绘了一些母亲形象,她们承担着养育子女、关心家庭的重责大任。
这些母亲形象往往具有坚韧、智慧和毅力,如《国风·唐风·绵蛮》中的母亲形象:“绵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不我敬,寤寐无忧。
”她们无私奉献,忧虑家国大事,是古代中国社会稳定和家庭和睦的重要支撑。
五、自由独立的女神形象最后,“诗经”中也有描绘女神形象的篇章,比如《天问》、《十月之交》等。
这些女神形象通常以自由独立,具有神性和崇高的气质出现,代表了与世俗生活脱离之女性形象。
诗经中关于女性形象分析
诗经中关于女性形象分析【论述】一、《诗经》中的女性形象1、女性被看作家庭的重要支柱《诗经》中的女性被描述为一种具有家庭担当能力、婚姻担当能力以及“有仪态、有仪容”的女性形象。
比如《大雅·归藏》中描述的“持家良妻,可乐可恭”,这句话概括了她的责任和义务。
除此之外,《小雅·清庙》中描写的“佳人施新衣,好国有衣祀”也形容了女性有敬畏礼仪,有高贵威严的特质。
2、贤淑有德,抚养子女在《诗经》中,女性被赋予贤淑、有德的形象,尤其是抚养孩子的形象。
比如《小雅·定之》中描述的“大季有服,王妃抚子”,指的是王妃抚养孩子的责任,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在另一首诗歌《小雅·威鼎》中,描述女性带孩子出行的场景,表达了她的贤良慈爱之心。
3、坚守家门,守护祖宗孝道《诗经》将女性描绘为一个守家保家、守护祖宗孝道的角色,比如在《诗经·大雅·清庙》中:“佳人施新衣,好国有衣祀”指的是守护家庭仪式活动,示意女性在家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诗经·卷一·苍鹰·穆苌》中描述女性“坚守家室,守护祖宗荣德”,可见在家庭教育、传统仪式活动中,女性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二、《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1、推动家庭的发展几千年来,在中国文化中,家庭一直是占据着相当重要地位的一部分,而《诗经》中描绘的女性形象赋予了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是家庭发展的重要动力。
2、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也彰显着中国传统价值体系,如表现出女性坚持家庭担当仪式活动,贤淑有德,有助于人们增强道德修养。
此外,它还着重以“敬而远之”的态度,来宣传婚姻道德规范,使得女性的形象也能够持续的传承下去。
三、结语总之,《诗经》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也阐明了家庭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为我们发挥重要课题提供了宝贵启发。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历史地位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历史地位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重要篇章,记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各类民歌、宫廷赋诗等。
其中,女性形象在诗经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女性的理解与表达。
本文将从《诗经》中选取几篇典型作品,探讨其中描绘的女性形象以及这些形象所反映的历史地位。
大致内容1. 《国风·周南·关睢》这首诗描述了关东地区与周王朝之间发生的一段爱情故事。
女主角关睢通过自己的机智和优雅征服了周王,并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这个形象展现了一个聪慧、勇敢且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在当时社会上可能并不常见。
她所表达出来的个人意愿和行动力令人赞叹,对于后来世代女性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
2. 《国风·邶风·白华》这首诗以一种缠绵悱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与丈夫分离的女性,表达出她对婚姻幸福的渴望和思念之情。
这个形象在古代社会中可以视为标准的贤妻良母形象,强调了女性对家庭和感情的重视。
尽管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限制,这位女性依旧表现出对自己家庭生活的追求和祈愿。
她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婚姻中所处的相对较低地位。
3. 《国风·唐风·秋风》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参与狩猎游戏、自由奔放并且具有野性美的女子形象来传递某种政治隐喻。
这个形象具有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女性力量和独立精神,并反映出古代中国文化中一种特定意义上对女性特质与价值的认可。
4. 《国风·卫风·木瓜》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美貌但被轻视和忽视的女子以及她内心伤感复杂的心情,反映出女性在爱情、婚姻和社会地位方面所面临的不公平待遇。
这个形象呈现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对女性身份和自我认同的贬低,故事背后隐含着对于女性地位与权益不足的关注。
5. 《国风·魏风·东门之汉》这首诗以一种哀婉而凄美的描写方式,描述了一个忍受寂寞与思念的妇人形象。
她表达出对于丈夫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战斗所感到的无奈和担忧,并通过自己真挚而深沉的情感传递了对家庭安定团结的渴望。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诗经 中有不少祝贺新婚女子的嫁娶 诗 ,如 《 周 南・ 桃天 》 ,它唱 出了女子出嫁 时对未来婚姻生活 的 希望 和憧憬 ,表达 了对 女子幸福美满 生活 的祝 福 。
在男女不平等 的夫权社会 ,婚姻 的幸福对于女 性来说 , 常常只是一个美好 的愿望。 《 诗经》 中有这样 群让人 同情 的女性 , 我们称之为“ 弃妇 ” 。 《 诗经》 中的弃妇有两种 , 一种是深陷痛苦 、 充满 哀 怨、 不 可 自拔型 , 如《 邶风 ・ 谷风》 中的女主人公 , 另 种是及时醒悟 、 坚决摆脱 、 悠然潇洒 型 , 如《 卫风 ・ 氓》 和《 召南 ・ 江有汜》 中的女主人公 。 《 邶风・ 谷风》一诗选 取了一个最令人心碎的时 刻 ,即新人进门和旧人离家这一时刻来凸显丈夫的 无情和此女子被弃的凄 凉。一面是“ 宴尔新婚 , 如兄 如 弟” 的热 闹和亲密 , 另 一面是 “ 不 远伊迩 , 薄送 我 畿” 的绝情和 冷淡 , 形成 了一个鲜明的对 比 , 更 凸显 了被弃之人的无 比愁苦 ,那种典型的哀怨气 氛渲染 得非常浓烈。本 诗一 唱三 叹, 反复吟诵 , 反映了弃 妇 的烦乱心绪和一片痴情 , 此弃妇怨而不怒 , 使读 者只 能哀其不幸 , 怒其不争。 《 诗 经》 中的弃妇诗最卓越 的代表 非《 卫风 ・ 氓》 莫属。 这是一首弃妇 自述不幸的诗作 。 这位弃妇可贵 就可贵在她 面对绝情 的丈夫 ,不像其他弃妇那样一 味地哀 求 、 自怜 自叹 , 而是大胆地为 自己辩护 , 说“ 女 也不爽 , 士贰其行” , 认为 自己并没有什么过错 , 坚决 要与“ 二三其德” 的丈夫一刀两断。 同时, 她还告诫所 有的女性 同胞 : “ 于嗟女兮 , 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 , 犹 可脱也 。 女之耽兮 , 不可脱也。 ” 这已不是 她对忘恩负 义的丈夫 的谴责 , 而是对全社会男性的质问和抗 议。 诗中的女主人公 , 从 一位纯洁多情而又勇敢 的少 女 , 到吃苦耐劳 、忍辱负重的妻子 ,再到刚强坚毅的弃 妇, 在她身上体 现了人性 的真 、 善、 美。 而《 召南 ・ 江有汜》 中的妇女在被弃后 , 她没有过 多 的乞求 ,只是决然地说那男子定会 “ 其后也悔” 、 “ 其后 也处 ” 、 “ 其啸也 歌” , 她认为那男子现在抛弃了 她, 将来一定会后 悔 , 没脸 来见 自己, 一定会哀 叹的 悲歌 , 这些诗句都表现出 了这位女 子的 自 灼灼其 华” 以颜 色最 艳的桃花喻此 女容 颜, 不 可谓不美 , 但本诗更 强调 的却是 “ 宜其 室家 ” “ 宜其家人 ” , 是女子繁衍后代的能力 和持家 的能力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者:***工作单位:石河子电大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主要源于民间生活,是民众生活的真实反映,真实地再现了周朝的时代风貌。
其中以女性形象为主的爱情诗和婚姻诗是《诗经》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我们在《诗经》看到的女性形象是鲜活的、立体的并各具特色的:有或天真烂漫或畏缩痴情或坚贞刚烈的少女形象;有或善良软弱或睿智刚强的弃妇形象;有或牵肠挂肚或情重绵长的思妇形象。
本文试图通过对《诗经》中那些以表现女性形象为主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周代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以及礼教初设而古风犹存的周代社会的社会内涵及其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评价标准社会内涵后世影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诗经》由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组成。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诗经》原本叫《诗》,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
《诗经》中以女性形象为主的爱情婚姻诗歌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生动再现了周代社会男女婚恋生活,这些作品感情诚挚,气氛热烈,文体朴素,思想健康,与上层社会的荒淫、庸俗、虚伪以至矫揉造作形成鲜明地对比。
《诗经》对女性的描写整体用“思无邪”来形容恰到好处,通过描写她们的情感生活,为我们展示了积极健康、热烈坚韧、淳朴诚厚等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一、《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一)少女形象“国风”中有不少恋歌,由于劳动人民的经济地位和劳动生活,决定了这些恋歌健康、乐观的基调。
这些爱情诗歌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透视《诗经》中的少女形象,可以发现少女所处的时代正处在我国由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规范、等级关系、封建礼教正在形成并逐渐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男女授受不亲”、“受制于父母,诸兄和人言”的社会道德规范正在形成。
1、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召南·摽有梅》中的大龄女子向意中人坦率地表示:“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篇描写的少女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大胆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你赶快抓紧时间吧,别错过了良辰吉日。
感情热烈,充满期盼,这是怎样的女子啊!她渴望爱情,就坦率地表白,就主动、大胆地追求,而这种主动追求是出自于内心爱的萌动,她们把自己比作熟透的梅子,呼唤小伙子们快来采撷。
这种对爱情的顺乎人性热烈追求,自然地发展着,不受任何礼法的约束,无需遮遮掩掩。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善良、美丽的静女,原本和情郎约好在僻静的城隅相会,“俟我于城隅”,但调皮的她,一来到这儿,就藏了起来,“爱而不见”,使痴情的小伙子焦急万分而“搔首踟蹰”,不知如何是好。
看到这情景,少女再也不忍心藏下去了,她突然出现在情郎面前,多情地送给他一个光闪闪的“彤管”,“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郑风·褰裳》女孩向她的情人隔河喊出“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告诫她那自负的恋人:你如果多情地想念我,就该提起衣裳涉水过溱(洧)河。
你如果不想念我,难道就没有别人吗?她的话语看上去像玩笑,但亦是真情的流露,让恋人用“褰裳”涉水这一行动来证实爱情的真诚,坦率中带着纯真的野味儿,其实这种试探中也包含着对爱情主动、大胆的追求。
这个姑娘说话不绕弯子,直来直去,把自己的一颗炽热滚烫的心和盘托出,看上去咄咄逼人,但却辣而不憨,爽直中透着女子在恋爱中的敏感细腻心思。
特别是最后一句:“狂童之狂也且!”——傻小子你真傻啊!更表现出姑娘的率真,对恋人的亲昵。
这一形象群的少女,所作所为都是那样的无拘无束,情不自禁,纯真而充满灵性,举止或态度都很主动、大方,充满着张扬的个性,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2. 畏缩痴情的女性形象由于受到封建礼制的束缚和压制的影响,《诗经》中所描写的另一些少女矜持畏缩,在爱情受到阻挠和破坏后,忍痛辞绝,欲爱不能。
《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心爱着邻家的小伙子,“其室则迩”,却不敢主动接近他,“其人甚远”,只好在心中默默慨叹:“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让一颗灼热的心在痛苦的相思中煎熬着。
又如《郑·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少女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谓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尽管内心的爱炽烈得“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但绝不肯亲自去找他:“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少女深沉的内心世界与矜持的性格特点展示得一览无余: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将仲子》描写的是一位少女正在和情人相爱而又不敢相爱的矛盾痛苦心情。
在父母、诸兄和人言的重压之下,只好忍痛辞绝。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首诗歌生动地展示那少女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她一方面想遵照父母的教诲和社会文化的要求,循规蹈矩,恪守礼教;另一方面又情不自禁地怀恋心上人。
她知道那个小伙子正在翻越她家的院墙向她逼近,这既令她激动,有使她担忧,口中不禁言不由衷发出哀求,请他不要来。
如泣如诉的自白,是对封建礼制最好地控诉。
3、坚贞刚烈的少女形象由于周代父母包办婚姻制度已开始相应形成,所以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为争取爱情自由而勇敢反抗的坚贞刚烈的少女形象。
《鄘·柏舟》描写的是一个自选配偶的少女,恋爱受到父母的干涉之后,勇敢地发出矢志相爱的反抗呼声。
《柏舟》中的女子向母亲说“髡彼两髦,实维我仪”,那额前两边披着头发的人,无论从人品和感情上说,都是她理想的伴侣,因此“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宁死也决不嫁他人,并怨愤母亲和老天不能体谅她的情感。
《王风?大车》中“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女子斥责男子:不是我不思念你,怕的是你不敢和我私奔。
“眣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眤日。
”活着呀,不同室,死了呀,该合葬,你要说我是撒谎,天上的太阳明亮亮!这种对天发誓,指日为证,愿同生共死的感情是何等真挚,反抗是何等的强烈!(二)弃妇形象《诗经》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酷,但妇女因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婚后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婚姻是她们惟一的依靠和出路,一旦夫妻间发生感情破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遭弃后的妇女生活更是悲惨。
1、善良软弱的弃妇形象《邶风·谷风》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又软弱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勤劳善良的,在夫家处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她能与丈夫同心同德、共创家业(“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在持家和睦邻方面尽心尽力(“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她对丈夫一片痴情,却忍受着丈夫的冷脸相待,即使是丈夫翻脸相向,动辄挑起家庭纠纷,要遗弃她的时候,她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婉言劝说丈夫不能只看颜色不重心灵,不能忘记曾经的誓言,希望丈夫回心转意(“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当她得知丈夫完全绝情,爱情已成覆水,却仍未对丈夫的绝情予以正面的谴责,只用责备的口吻委婉地问道:“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她眷恋着丈夫以前对自己的“爱情”,气恼中带有温情,责备中带有幻想。
但是她那如泣如诉的叙述和徘徊迟疑的行动,以及“不念昔者,伊余来塈”的结尾,表现了她思想的软弱和糊涂。
对于家中艰苦繁重的劳作,她尽力承担,任劳任怨,对丈夫在感情上的故意冷淡和折磨一再忍让,甚至在丈夫已迎新入门,使她处在无可忍受的屈辱之中时,她还力争丈夫改变主意;当她已遭遗弃,不得不回娘家时,故意走得很慢,仍然希望丈夫能来送行,哪怕是送出大门,“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2、睿智刚强的弃妇形象与《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不同的是,《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是刚强而果断的,她能比较冷静地陈述事理,并严厉谴责了男子的负心。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纯洁诚挚的心追求爱情和幸福,如《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善良温柔美丽,勤劳持家。
可是那负心的丈夫亦如《谷风》中的丈夫一样卑劣粗暴,不仅骗取了她的财务,也骗取了她的感情。
《氓》自诉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虐待、遗弃的经过情景。
女主人公是知礼守礼的。
在心上人来求婚时因为没有媒人,不合礼法而没有答应(“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女主人公温顺多情首先表现在婚前对心上人的一片痴情,女子因为没有良媒而拒绝结婚,这引起男子不满和愤怒,于是女子送男子返乡,送了很远很远,最后还是同意结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此后女子天天盼望心上人来迎娶(“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一直没有见到心上人出现,不禁忧伤哭泣(“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在被丈夫无情地抛弃后,女子还留恋当初和丈夫两小无猜的欢乐(“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以及丈夫爱的誓言(“及尔偕老”)。
女主人公是吃苦耐劳的。
她没有嫌弃夫家贫寒,承担下所有的家务劳动,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尽心竭力地操持劳作(“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氓》中的女主人公能睿智地看清男子的本质,对爱情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女也不爽”是她对自我的肯定,她认为自己没做错什么,丈夫遗弃她没有道理。
她对于丈夫的绝情悲伤之极,“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则是她直面斥责丈夫的不义行径。
在她那“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的热情呼喊中,包含着自己血泪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