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作息与养生

合集下载

健康的生活作息时间表

健康的生活作息时间表

健康的生活作息时间表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是健康的前提和保障。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健康的生活作息时间表,希望对你有帮助!健康的生活作息时间表篇1个人作息时间表:7∶00 起床吃餐8∶00-12∶00 工作12∶00 吃午餐12∶40-14∶00 睡觉上交手机、洗澡、洗衣14∶20-17∶30 工作17:30 吃晚餐上交手机、洗澡、洗衣20∶00-21∶00 适合做作业、阅读、创作、锻炼等。

22∶00 适合梳洗。

泡脚后上床,能很快入睡。

检查今日工作、祈祷23∶00 阳气微弱,人体功能下降,开始逐渐进入深度睡眠,一天的疲劳开始缓解。

24∶00 气血处于一天中的最低值,除了休息,不宜进行任何活动。

签日期:下面是一张专家推荐的最健康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表:1.刷牙的最佳时间饭后3分钟是漱口、刷牙的最佳时间。

因为这时,口腔的细菌开始分解食物残渣,其产生的酸性物质易腐蚀、溶解牙釉质,使牙齿受到损害。

2.饮茶的最佳时间饮茶养生的最佳时间是用餐1小时后。

不少人喜欢饭后马上饮热茶,这是很不科学的。

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结合成不溶性的铁盐,干扰人体对铁的吸收,时间一长可诱发贫血。

3.喝牛奶的最佳时间因牛奶含有丰富的钙,中老年人睡觉前饮用,可补偿夜间血钙的低落状态而保护骨骼。

同时,牛奶有催眠作用。

4.吃水果的最佳时间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饭前1小时。

因为水果属生食,吃生食后再吃熟食,体内白细胞就不会增多,有利于保护人体免疫系统。

5.晒太阳的最佳时间上午8时至10时和下午4时至7时,是晒太阳养生的最佳时间。

此时日光以有益的紫外线A光束为主,可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从而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抗痨和防止骨质疏松的能力,并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病率。

6.美容的最佳时间皮肤的新陈代谢在24点至次日凌晨6点最为旺盛,因此晚上睡前使用化妆品进行美容护肤效果最佳,能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和保护皮肤健康的功效。

7.散步的最佳时间饭后45分钟至60分钟,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散步20分钟,热量消耗最大,最有利于减肥。

四季起居养生

四季起居养生

四季起居养生四季起居养生法,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传统的养生原则而合理地安排起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四季起居养生的方法,快来看看吧!四季起居养生的方法春季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说,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求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在庭院或场地信步慢行,克服情志的倦懒思眠,以助阳气生发。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加之人体开始遍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春天不宜顿去棉衣,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宜谨慎,不可骤减。

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

夏日炎热,亦受风寒湿邪侵入,睡眠时不宜用扇类送风,更不宜夜晚露宿,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纳凉时不要在房檐下、过道里,且应关门窗之缝隙,可在树荫下、水亭中、凉台上纳凉,但不要时间过长,以防贼风入中得阴暑症。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养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

因此应多准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

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否则易削弱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容易受凉感冒。

深秋时节,风大转凉,应及时增加衣服。

而在寒冷的冬季里,不应当扰动阳气,破坏阴成形大于阳气的生理比值。

因此要早睡早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须根据“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

说明冬季节制房事,养藏保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睡眠养生的方法一、中医睡眠理论1.昼夜阴阳消长与睡眠中医学认为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昼为阳,夜为阴,人体应与昼夜阴阳消长的规律相适应。

中医养生之道起居调理与健康

中医养生之道起居调理与健康

中医养生之道起居调理与健康中医养生之道——起居调理与健康中医养生一直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倡导的起居调理理论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良好的起居习惯和调节生活作息,不仅能提升体质,增强免疫力,还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平衡。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中的起居调理原则、作息规律以及一些养生方法,旨在帮助读者养成正确的起居习惯,实现健康的生活状态。

一、起居调理原则1. 温补凉补相结合根据中医理论,人体有寒热之分,寒邪和热邪对人体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在起居调理中,应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合理调节自己的起居方式。

冬季寒冷,应注意保暖,多食温补食物,如姜、蒜等;夏季炎热,应多吃清凉食物,如绿豆、西瓜等。

同时,也要注意室内外温度的调节,以确保舒适的起居环境。

2. 早睡早起,保持规律作息中医养生强调养生者应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早起可让人精神饱满,有助于身心的清醒,早餐也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应注意摄取营养均衡。

至于睡眠,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于身体的恢复和修复至关重要,而且也能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3. 精神平和,保持愉快心情心情愉快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认为情志与脏腑相应,不良情绪会对脏腑功能产生消极影响。

养生者应保持精神平和,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通过运动、读书、花卉养殖等爱好来调节,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作息规律1. 合理饮食,保持规律进食合理饮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

养生者应保持每天三餐的规律进食,不暴饮暴食,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

同时,要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减少油腻和辛辣食物的摄入,以免伤害消化系统。

2. 注意午睡,有助于身体休息午睡是中医养生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适度的午睡可以补充睡眠不足,恢复精力。

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

午睡时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室内散热和通风,避免午睡过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

起居养生名词解释

起居养生名词解释

起居养生名词解释起居养生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习惯,达到保养身体、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以下是对起居养生的详细解释:一、起居养生的含义起居养生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合理的作息时间、饮食、运动、睡眠等方式,达到保养身体、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它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养生方法,既包括外在的生活方式,也包括内在的精神调养。

起居养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旨在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二、起居养生的基本原则1. 顺应自然:起居养生强调与自然环境相适应,遵循四季变化规律,根据天气、气候变化调整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

例如,春季宜早睡早起,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2. 平衡饮食:起居养生注重平衡饮食,提倡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

饮食应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天然食品,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3. 适度运动:起居养生主张适度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疲劳。

4. 规律作息:起居养生要求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晚上最好在11点之前就寝,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

5. 放松心情:起居养生强调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进行放松身心,保持心情平静、愉悦。

三、起居养生的具体方法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根据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合理的起床时间。

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

2. 健康饮食:饮食要清淡、营养、易消化,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天然食品,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同时要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3.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中华养生学之起居养生

中华养生学之起居养生
中华养生学之起居养生
11、戌时: 手厥阴心包经;代心受过,阴气最盛,阳气将尽;膻中
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娱乐);敲打“心包经”的好 处;劳宫穴—火—手心出汗;一合十,眼就闭—收敛心神; 下跪—放下自我—身体修炼,以形领气。握固—撒手而去;
中华养生学之起居养生
12、亥时: 手少阳三焦经;决渎
中华养生学之起居养生
2、丑时: 足厥阴肝经;藏血,主筋;左肝右肺;左青龙右
白虎;龙升虎降;龙珠;药王殿——孙思邈,手 抓龙坐虎;养肝血;“将军之官,谋略出焉”;
中华养生学之起居养生
3、寅时: 手太阴肺经,相傅之
官,治节出焉;主气, 重新分配气血—睡得 最沉;早醒,大汗--心 脏病。
中华养生学之起居养生
第一节、时辰气血养生
“平旦人气生,日中而 阳气隆,日西而阳气 己虚,气门乃闭”, “夜半人气入藏”。 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规 律也正是生命活动的 规律。
中华养生学之起居养生
中华养生学之起居养生
1、子时: 少阳胆经;一阳初
生——养生机;老 鼠——活跃,小;挠 头(中正之官,决断 出焉);少阳—鱼眼; 阳气可以化万物; 失 眠——心肾不交;未 济,既济卦;
4、卯时: 手阳明大肠经——排
便;传道之官,变化 出焉;天门开—地户 开(魄门)。
中华养生学之起居养生
5、辰时: 足阳明胃经,仓廪之
官,五味出焉;痤 疮—冷饮—胃寒;膝 盖,足三里;春雨贵 如油—阴。
中华养生学之起居养生
6、巳时: 足太阴脾经;太阴—分配(肺—气血,脾—营
养);主一身之肌肉,在志为思—头脑灵活;湿 肿;脾神—“意”。
之官,水道出焉;少 阳—小火;猪—享受 状态,取象比类;睡 觉;土地荒漠化,露 脐装。

中医养生之道起居有节与健康

中医养生之道起居有节与健康

中医养生之道起居有节与健康在中医养生的理念中,起居有节是保持健康的重要一环。

起居有节不仅包括合理的作息时间,还包括每天的餐饮习惯、运动锻炼等方面。

通过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可以调养身体、保持健康。

本文将以中医的观点,具体探讨起居有节与健康的关系。

一、合理的作息时间合理的作息时间是起居有节的重要一环。

根据中医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每天24小时中的不同时间段,对应着身体的不同器官和功能。

合理的作息时间可以使身体按照自然规律运作,保持身体内部的平衡。

早睡早起是中医倡导的作息习惯,因为在凌晨时段,肝脏的排毒功能最为活跃。

如果每天晚上10点前入睡,并在清晨6点前起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肝脏的排毒能力,维持身体的平衡。

二、适度的饮食习惯合理的饮食习惯同样是起居有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强调饮食与季节的关系,认为食物应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身体的需求。

冬季是阳气收敛的季节,此时应多摄取温热的食物,如姜、红枣等,以保护体内的阳气。

夏季是阳气旺盛的季节,此时应多摄取寒凉的食物,如绿豆、西瓜等,以防止阳气过盛。

此外,中医还倡导餐食的规律和定量。

每天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过饱过饥,对于消化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三、适度的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调畅气血,保持身体的协调运转。

合理的运动习惯应结合个人的体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常见的中医养生运动包括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注重身体的柔软和呼吸的调节,能够促进气血的运行。

另外,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也是很好的选择,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

四、良好的情绪调节良好的情绪调节同样是起居有节的重要内容。

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使得身体内部的平衡被打破。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是良好的情绪调节的关键。

可以通过参与兴趣爱好、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内心的平静。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是根据人体的生理规律和自然界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不同的脏腑经络和养生法则。

以下是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的概述:
1. 子时(夜半11点-1点):养肾。

应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2. 丑时(凌晨1点-3点):养胆。

应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激动。

3. 寅时(凌晨3点-5点):养肝。

应清晨起床,进行适量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4. 卯时(早晨5点-7点):养肺。

应进行深呼吸,锻炼呼吸功能。

5. 辰时(早晨7点-9点):养胃。

应适当进食早餐,注意饮食卫生。

6. 巳时(上午9点-11点):养心。

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7. 午时(中午11点-1点):养小肠。

应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

8. 未时(下午1点-3点):养膀胱。

应适量饮水,定时排尿。

9. 申时(下午3点-5点):养三焦。

应适当休息,放松身心。

10. 酉时(傍晚5点-7点):养肾。

应进行适量运动,保持身体活跃。

11. 戌时(晚上7点-9点):养胆。

应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激动。

12. 亥时(晚上9点-11点):养肝。

应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强调根据不同的时辰,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以促进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这些法则在中医养生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仍需结合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中医顺时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顺时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顺时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顺时养生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顺时养生是根据人体的生理规律和环境的变化,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和饮食起居,以达到健康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顺时养生的基本原则。

1.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生理机能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有所变化。

早晨五点到七点是肺经的时间,应该保持清淡的饮食,多呼吸新鲜空气,进行适量的运动。

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是心经的时间,应该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下午三点到五点是脾经的时间,应该保持精神饱满,进行适量的休息。

晚上七点到九点是肝经的时间,应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

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是胆经的时间,应该保持安静睡眠,避免熬夜。

2.适宜的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根据季节的变化和人体的需要,合理调配饮食,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夏季炎热,应多吃清凉解暑的食物,如绿豆、绿茶等。

秋季干燥,应多吃滋润养阴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等。

冬季寒冷,应多吃温补保暖的食物,如姜、葱等。

春季多风,应多吃清肝明目的食物,如菠菜、菊花等。

3.适度的运动锻炼中医认为,适度的运动对于保持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季节的变化,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

夏季可以选择水上运动,如游泳、划船等,可以降低体温,增加身体的耐受力。

秋季可以选择户外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等,可以增强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冬季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健身操等,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

春季可以选择户外运动,如登山、骑行等,可以增加阳气,改善气血循环。

4.良好的情绪调节情绪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会导致气机紊乱,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顺时养生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旅行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练习太极、瑜伽等运动来调节情绪,增加身体的活力。

5.合理的穴位保健中医认为,人体有很多穴位,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

中医养生作息表

中医养生作息表

中医养生作息表
1.早起:中医认为早起有益于清除体内湿气,有助于身体健康。

建议早上6点-7点起床。

2. 晨练:早晨的空气清新、氧气含量高,适合进行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建议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

3. 早餐:中医强调早餐要吃好,早餐应该有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豆浆、粥等,不宜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4. 上午:上午是人体最活跃的时段,可以进行一些需要注意力的工作,如学习、工作等。

5. 午餐:中医认为午餐应该吃饱,以满足下午的工作和运动需要。

午餐的主食应该是粗粮,如糙米饭、全麦面包等,配合蔬菜、肉类等。

6. 午休:午休可以让身体得到休息,有助于恢复体力和精神。

建议午休30分钟-1小时。

7. 下午:下午的精力相对较低,可以进行一些轻松的工作或活动,如阅读、散步、休闲等。

8. 晚餐:晚餐应该吃得少,不宜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建议少量多餐,晚餐应该在7点前完成。

9. 洗澡:中医认为洗澡有助于清除身体的湿气和污垢,提高身体免疫力。

晚上洗澡可以放松身心,有助于睡眠。

10. 睡眠:中医认为良好的睡眠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睡前可以进行舒缓的活动,
如冥想、瑜伽等,有助于入睡。

什么是起居养生

什么是起居养生

什么是起居养生日常的起居对养生影响很大,如果起居有规律,就会远离健康,但是起居不规律反而很容易引起疾病,那么日常起居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起居养生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起居养生1:择地而居居处环境,是指空气、水源、阳光、土壤、植被、住宅等因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外部条件,因此对人类生存和健康的意义重大。

适宜的居处环境,可以促进人体的健康长寿;反之则损伤人体,并遗害于子孙后代。

古代养生家一向非常重视居处地点的选择,认为应选择一个空气新鲜,风景优美,阳光充足,气候宜人,水源清洁,整洁安宁的自然环境,如山林、海滨、农村、市郊等。

《千金翼方·退居·择地》说:“山林深远,固是佳境,……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地势好,亦居者安。

”一般来说,依山而居,在冬季山林作为天然屏障,可遮挡猛烈的风沙,减缓寒冷的气流;在夏季可减少阳光的强烈辐射,调节炎热的气候,且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使人感到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为生活增添了无穷情趣。

傍水而居。

使日常生活用水方便,尤其是清澈甘冽的泉水终年不断,可湿润空气,减少污染。

科学家们通过调查发现,凡是长寿之乡,都是宁静秀丽的山庄,或是景色宜人的田园。

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赏心悦目,精神舒畅,体魄健壮,颐养天年。

对于住宅的朝向,最好是座北朝南,门窗向阳。

这样可采光充足,冬暖夏凉。

特别是我国的冬季,时有西北风劲吹,寒流袭人,如房门朝北,冷风直入室内,室温降低,使人感到不适,易患感冒;夏季东南风微拂,如房门朝北,凉风只好绕墙而过,不能直接进入室内,室内空气不流通,闷热憋气,同样有害于健康。

所以《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居室安处条》认为住宅应“南面而坐,东首而寝,阴阳适中,明暗相半。

”起居养生2:改造环境能够选择适宜的居处环境自然很好,但是由于具体条件的限制,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自由地进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改造居处,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

中医起居调摄养身概述

中医起居调摄养身概述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 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 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所制订的“四时养生法”:
“春三月,· · · · · · 夜卧早起;夏三月, · · · · · · 夜卧早 起,无厌于日;秋三月, · · · · · ·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三月, · · · · · ·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肥人中腠理粗、身常寒的胖人睡眠时间最长, 此因“卫气多寡”不同。
(4)性格因素
内向性格、思维类型的人睡眠时间较多,
而外向性格、实干类型的人睡眠 较少。
时间
(5)环境、季节因素
春夏宜晚睡早起(每天大约需睡5—7个小时),
秋季宜早睡早起(每天大约需睡7—8个小时), 冬季宜早睡晚起(每天大约需睡8—9个小时)。
是老化的结果。生理性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然,但仍可通过 养生延续衰老;病理性衰老则可结合保健防病加以控制。
有些人生活作息很不规律,夜卧晨起没有定时,贪图一时舒
适,四体不勤,放纵淫欲,其结果必然加速老化和衰老,并 进而导致死亡。
三、建立科学的作息制度
中医理论认为,“天人相应”,即人与自然界是统
一的整体。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与之息息相关,人 体阴阳气血受季节气候、日月星辰、昼夜晨昏的影 响而不断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而使人体存在着一 定的生命节律或时间节律,如四季节律、昼夜节律、 月钟节律等。
因此,人们的起居作息只有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规律相适应,也就是与生命或时间节律相适应, 才能有益于健康。
合理作息时间下的起居调理
包括:定时睡眠、定时起床、定时用餐、定

《黄帝内经》人体一天24小时养生

《黄帝内经》人体一天24小时养生

《黄帝内经》人体一天24小时养生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它的正常运行和健康与否直接与生活的习惯和作息规律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古代养生经典之一,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体养生及生活规律的理念。

本文将按照一天24小时进行分时段探讨《黄帝内经》对人体养生的指导。

1. 早晨5时-7时早晨是一天中阳气初生的时段,此时人体阳气渐长,是进行起床活动的最好时间。

《黄帝内经》建议,早晨可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晨跑、散步等,以增强身体的阳气。

同时,也可以进行呼吸锻炼,深呼吸新鲜空气,促进气血的流畅。

2. 上午7时-11时上午是人体阳气渐旺的时段,此时精神饱满、思维敏捷,适合进行学习和工作。

《黄帝内经》强调,早饭要清淡易消化,不可暴饮暴食。

同时,也可进行一些缓和身体气机的活动,如太极拳、瑜伽等,保持身体的柔软和灵活。

3. 中午11时-13时中午是阳气最旺盛的时段,此时火气旺盛,人体消化能力较强,是最适合进食的时间。

但《黄帝内经》提醒,午餐要注意健康营养的搭配,避免暴饮暴食和油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身体的消化功能。

4. 下午13时-17时下午是人体阳气逐渐消退的时段,此时人体进入一种相对疲乏的状态。

《黄帝内经》建议下午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活动,如午睡、听音乐等,恢复身体的活力和精神状态。

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调理气血循环。

5. 傍晚17时-19时傍晚时分,人体的阳气逐渐消退,进入一种相对寒凉的状态。

此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伤风。

《黄帝内经》提倡傍晚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跳舞、慢跑等,以提高身体的阳气。

6. 晚上19时-21时晚上是人体进入休息养生的时段,此时应适当调整作息,准备进入睡眠状态。

《黄帝内经》建议,晚餐应以温热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过冷或过凉的食物。

同时,晚餐后避免剧烈活动和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以免影响入睡。

7. 深夜21时-23时深夜是人体进入深度睡眠的时段,此时人体的阴气逐渐升华,是人体的重要恢复时期。

中医养生学2

中医养生学2

人体后天的周期性节律变化受生物钟的控制,但更 重要的在于训练和培养。人类大脑皮层在机体内已 成为各种生理活动的最高调节器官,而大脑皮层的 基本活动方式是一种条件反射。 生活作息规律 条件反射 相对稳定、具有预 见性和适应性的活动 环境因素的变化 新的条件反射

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可以在大脑神经中枢建立各 种条件反射,并使其不断巩固,一系列条件反射, 又促进人体生理活动有规律的健康发展。因此,养 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是提高人体适应力,保证健 康长寿的要诀之一。
起居有常定义: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
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 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它要求人们起居作 息、日常生活要有规律,这是强身健体、 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则。 一、合理作息的保健作用 二、生活作息失常的危害 三、建立科学的作息制度
一、合理作息的保健作用
古代养生家认为,人们的寿命长短与能否合理安排 起居作息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 上古天真论》说: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素问· 生气通天论》说:“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神气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对人体生命活动 的总概括。人们若能起居有常,合理作息,就能保 养神气,使人体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若起居无 常,不能合乎自然规律和人体常度来安排作息,天 长日久则神气衰败,就会出现精神萎靡,生命力衰 退。
三、建立科学的作息制度 规律生活作息的作用:能使大脑皮层在机体内的调节活动形 成有节律的条件反射系统。人们的起卧休息只有与自然界阴 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相适应,才能有益于健康。 平旦之时阳气从阴始生,到日中之时,则阳气最盛,黄昏时 分则阳气渐虚而阴气渐长,深夜之时则阴气最为隆盛。人们 应在白昼阳气隆盛之时从事日常活动,而到夜晚阳气衰微的 时候,就要安卧休息,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日出而作,日入 而息”,这样可以起到保持阴阳运动平衡协调的作用。 现代医学已证实,人的生命活动都遵循着一定周期或节律而 展开。如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等也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律, 体力、情绪和智力的节律周期分别为23、28和33天,每个周 期又分为旺盛和衰退两个阶段。人的体温总是凌晨2-6时最 低,下午2-8时最高。脉搏和呼吸是清晨最慢,白天较快。 血压也是白天高,夜间低。

什么是起居养生

什么是起居养生

什么是起居养生起居养生是指通过合理的生活作息和养生方法来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方式。

它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睡眠、运动、心理调节等方面,通过调整这些方面的习惯和方法,达到平衡身心,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的效果。

一、饮食养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起居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要均衡,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避免过食或偏食。

养生饮食应以新鲜、天然、绿色、清淡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和瘦肉,少吃油腻和高糖食物。

此外,在饮食过程中要有节制,不暴饮暴食,注意咀嚼细嚼慢咽,避免吃太多生冷食物,防止肠胃不适。

二、睡眠养生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每天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成年人需要6-8小时的睡眠。

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在睡眠环境上也要注意,保持房间的通风和干净,避免强光和噪音的干扰。

此外,睡前可以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读书、听音乐、泡脚等,有助于促进睡眠质量。

三、运动养生适量的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每天坚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调节情绪,促进新陈代谢。

运动的方式和强度可以根据个人的年龄、体质和兴趣来选择,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运动要有规律,不能过量,避免受伤或产生过度疲劳。

在运动前后要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放松,注意保持水分补充,避免中暑和脱水。

四、心理调节心理健康同样是起居养生的重要环节。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可以通过听音乐、欣赏美景、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此外,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以上的饮食、睡眠、运动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养生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得到有效的保护和调养,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起居养生需要长期的坚持和适应,既要关注身体的需要,也要顾及到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等因素。

只有做到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养生,才能真正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起居养生不仅适用于成人,对于青少年和儿童也同样重要。

中医起居养生:四季的起居养生法

中医起居养生:四季的起居养生法

四季起居养生法,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传统的养生原则而合理地安排起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

《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说,“起居有常”而能“尽终其天年”;反之,若“起居无节”多致“半百而衰”。

“起居”主要指生活作息。

“有常”是指有一定的规律。

所以,起居养生法是一种通过调节人体的生活起居,使之符合人的生理规律的一种养生方法。

有关起居养生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起卧有常,二是劳逸适度。

四季的起卧应顺应自然之气的变化而有早晚之分;春季宜“夜卧早起,广歩于庭”,以顺应春阳生发之气;夏季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以顺应夏季华秀之气;秋季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应秋令收敛之气;冬季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以应冬日收藏之气。

唐代医家孙思邈对此极力推崇,强调“营养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

反之,则损伤人体。

大量的实践证明,人体的重要生命指标、生化指数、物理参数、代谢水平,乃至情绪的变化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呈现有节律的变动,其中包括昼夜变化的日节律,28日左右为周期的月节律,以及年节律等。

说明人体存在着生物钟现象,其调控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甚至决定着人体的寿夭。

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劳动,故起居有常当包括劳逸适度,即劳动应符合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即不可过劳,也不可过逸。

适度劳动,可使气机通利,脏腑功能正常。

正如孙思邈所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

中医养生之道合理调整作息时间

中医养生之道合理调整作息时间

中医养生之道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中医养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调整作息时间,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状况,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养生中如何合理调整作息时间。

一、清晨起床时间根据中医理论,早上五六点为肺经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起床可以帮助清理肺腑之气,增强肺功能。

建议早起并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晨跑、晨练等,有助于提高体能和精神状态。

二、午餐时间午餐时间应尽量固定,约在11:00至13:00之间。

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此时脾胃经络最活跃,食物消化吸收能力最强。

合理安排午餐时间,有利于身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避免胃肠负担过重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

三、午休时间午休时间不仅有助于缓解疲劳,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中医认为,午时为阳气最旺之时,适合保持室内或卧室的明亮光线,有利于补充能量。

午休时间约在13:00至15:00之间,15至30分钟的短暂休息即可,避免过长导致反作用。

四、晚餐时间中医推荐晚餐时间应在17:30至19:00之间,餐后再活动一会儿,有利于消化。

晚餐后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大量饮水,以免影响睡眠。

晚餐采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脾胃,提高睡眠质量。

五、睡眠时间中医强调良好的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在晚上10:00至11:00之间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睡前可进行放松活动,如泡脚、听轻音乐等,有助于入眠。

避免在床上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以免干扰睡眠。

六、运动时间中医养生鼓励适量的运动,但运动时间也需要合理安排。

应尽量避免在晚上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睡眠。

适合的运动时间在早晨和下午,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有氧运动、太极拳、瑜伽等锻炼方式。

七、休闲娱乐时间合理安排休闲娱乐时间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中医认为,早晨是最适合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段,中午是最适合吃饭和午休的时间段,下午是最适合适度运动和工作的时间段,晚上是最适合放松和休息的时间段。

总结起来,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根据中医养生之道,清晨起床时间、午餐时间、午休时间、晚餐时间、睡眠时间、运动时间以及休闲娱乐时间都需要有合理的安排。

起居养生的方法

起居养生的方法

起居养生的方法起居养生是指通过合理的起居时间安排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保持身体健康和促进健康的方法。

正确的起居养生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预防疾病,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将介绍一些起居养生的方法。

1. 早起早睡早起早睡是起居养生的基本原则之一。

早晨是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早起可以享受清新的空气,有利于身心的放松与恢复。

早睡则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帮助身体修复,加强免疫力。

一般成年人每晚睡眠时间应控制在7-9小时。

2.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是起居养生的重要环节。

人体有自己的生物钟,按照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身体调整生物节律,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尽量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吃饭、工作、休息等活动,并保持适当的间隔时间,不要过度疲劳。

3. 合理饮食饮食对身体的影响非常大,合理饮食可以帮助维持健康。

起居养生中建议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油脂和高糖食物。

适量的饮水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天应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4. 适当运动运动是起居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魄,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毒。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5. 积极心态起居养生还包括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缓解压力,增强抵抗力,提高身体免疫力。

可以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培养兴趣爱好、与亲朋好友交流等方式来维持积极的心态。

6. 常做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是起居养生的重要环节。

体检可以帮助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起到预防和早期治疗的作用。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身体检查和各项指标的测定。

总结起居养生的方法,可以通过早起早睡、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积极心态和常做体检等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合理调整,确保适合自己的健康方式。

只有做好起居养生,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愉快的生活。

24小时最佳养身时刻表,照着做!45岁以上必看~

24小时最佳养身时刻表,照着做!45岁以上必看~

24小时最佳养身时刻表,照着做!45岁以上必看~7点养身中国古代养生讲究“顺应自然”,现代生活中我们的身体也有它最喜欢的节奏和规律。

每天几点钟干什么其实都有最科学的安排,你做对了吗?1早上 6:30起床自然醒最健康在正常的作息前提下睡到自然醒,是对身体机能本身调节的顺应。

晨醒一杯水,晨醒一口药早上喝第一杯水的目的就是保证血液黏稠度适中和运行的顺畅。

2早上6:50洗漱早上洗脸用冷水一举两得早上适度的洗冷水脸可以锻炼免疫力,还能一定程度地减少皮肤油脂的损失。

3早上 7:30早餐早餐中一定要有主食中医和现代营养学都强调早餐的重要性,早餐中一定要有主食,才能提供上午所需要的热量。

一碗稀饭和一个鸡蛋,就比一杯牛奶加鸡蛋更利于大脑的能量供应。

4早上 8:00着装腹部保暖、衣着宽松中医讲,“腹部为阴,背部为阳”,腹部是全身最怕受凉、最需要保暖的地方;领口要保证尽量宽松。

5上午8:30晨练轻柔的晨练运动中老年人每天早上简单锻炼10~20分钟即可,建议以轻缓柔和的运动为主,如伸展运动、散步、瑜伽、太极拳等。

6上午10:00进补时间最佳零食:一把坚果坚果是最佳零食,从现代营养学讲,坚果含有有价值的脂肪酸、维生素;上午10点的时候,吃一把坚果。

7中午12:00午餐合格午餐的四大标准一顿合格午餐的四大标准是:1.优质蛋白质必选;2.要有主食;3.水果、蔬菜一定有;4.从容、享受的心情。

8下午1:00午睡时间睡好子午觉中医讲究睡“子午觉”,就是在中午12点和夜里12点时,一定要在睡眠之中。

午休可以改善脑部供血系统,最佳时间为30分钟~1小时。

9下午3:00养生下午茶一杯养生下午茶薄荷茶解郁舒心,麦冬乌梅茶养阴生津,芽红茶温脾暖胃。

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下午茶。

10下午5:00有氧运动想要身体棒,每天万步走下午四点,中老年人可以做做有氧运动,活动活动筋骨,到外面散散步、做做操、晒晒太阳等等;走一万步,能将多余的热量消耗掉。

老年人日常起居规律与养生

老年人日常起居规律与养生

老年人日常起居规律与养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老年人群体逐渐增多。

对于老年人来说,良好的日常起居规律和养生习惯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还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老年人日常起居规律和养生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老年人日常起居规律作息规律老年人的作息规律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早睡早起是老年人常见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调节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老年人可以在晚上10点左右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午休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恢复体力,提高警觉度。

饮食规律老年人在饮食上应注意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

应多摄入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全谷类食品等,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饮食量,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胃肠疾病的发生。

运动规律老年人适当的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瑜伽等,每天坚持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运动时间。

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延缓关节退化,提高免疫力。

老年人养生方法心理养生老年人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困扰。

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聊天交流、参加兴趣爱好活动、阅读书籍等方式,保持精神愉悦。

可以参加一些老年活动中心,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社交关系。

环境养生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保持居室通风干净,保持适宜的室温湿度,远离噪音和有害气体。

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活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提高免疫力。

医疗养生老年人定期体检是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有效治疗。

老年人还应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随意更改剂量。

如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的,应按医嘱定时复诊,保持病情稳定。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日常起居规律和养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应该重视起居规律和养生方法,保持身心健康。

中医起居及四季养生知识

中医起居及四季养生知识

中医起居及四季养生知识中医起居及四季养生知识中医起居法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一系列规律和方法。

中医起居法包括:睡眠、起居、饮食、运动、调节情绪等方面。

在中医起居法中,合理的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都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中医起居法的规律。

中医提倡健康的生活习惯,此次将介绍一些关于起居及四季养生知识。

一、起居:在中医中,起居就是人的日常生活起居所遵循的规律,包括:早睡早起、规律作息、节制用脑、愉快心情等。

1. 早睡早起:中医认为,夜晚11点至凌晨1点是人体的修复时期,是最重要的睡眠时间,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如晚上11点前入睡,并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早上起床时间应早,不应过晚,如能在早上6点左右起床更佳。

2. 规律作息:按照规律作息,坚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对身体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有时钟的作用,如果时间规律混乱,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秩序,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每天要按时吃饭,起居要有规律。

3. 节制用脑:使用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会让人的大脑过度疲劳,影响睡眠质量。

因此,应该要适当的将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对眼睛和大脑的过度损伤。

中医认为,使用电子产品最好在白天或者白天的时段进行。

4. 愉快心情:心情愉快能够对身体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经常出门走走,适当锻炼身体,以及给自己一定的娱乐时间,都能够有效的调节心情。

二、四季养生知识:中医认为,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何在四季里合理养生,不但可以保持身体健康,更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疾病的侵袭。

1. 春季养生:春天天气逐渐变暖,适当地透过皮肤来吸收阳光,可以积极调节身体机能,增强身体抵御力。

同时,春季气候干燥,应多喝水,保持皮肤湿润,避免皮肤干燥。

另外,春季要多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细菌、病毒感染。

2. 夏季养生:夏季气温升高,宜清淡饮食,多吃蔬果,少食油腻和辛辣食品,防止中暑、脱水和肠胃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居作息与养生起居调摄主要指对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安排及采取一系列健身措施,以达到祛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

起居调摄所包含的内容很多,衣食住行、站立坐卧、苦乐劳逸等的养生措施都属起居调摄范畴。

本章只介绍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服装顺时适体和排便保健法四个方面。

第一节起居有常起居有常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

它要求人们起居作息、日常生活要有规律,这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则。

一、合理作息的保健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人们的寿命长短与能否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有着密切的关系。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可见,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重视起居有常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起居如惊,神气乃浮",清代名医张隐庵说:"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

夫神气去,形独居,人乃死。

能调养其神气,故能与形俱存,而尽终其天年",这说明起居有常是调养神气的重要法则。

神气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概括。

人们若能起居有常,合理作息,就能保养神气,使人体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面色红润光泽,目光炯炯,神采奕奕。

反之,若起居无常,不能合乎自然规律和人体常度来安排作息,天长日久则神气衰败,就会出现精神萎靡,生命力衰退,面色不华,目光呆滞无神。

(-)提高人体适应力古代养生家认为,起居作息有规律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发生疾病,达到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的。

现代老年医学过对人类衰老变化与衰老机理的研究认为,不同种属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寿命期限,这种期限与遗传有关。

每种生物的寿命在遗传基因中都按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死亡这一过程,预先做了程序安排。

这种生命过程的安排,被称为"生命钟",即按"生物钟"的规律演变展现一系列的生命过程,决定着生物寿命的长短。

虽然人体后天的周期性节律变化受生物钟的控制,但更为现实的是在于训练和培养。

人类大脑皮层在机体内已成为各种生理活动的最高调节器官,而大脑皮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一种条件反射。

这种条件反射是个体在生活中获得的,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建成和巩固与生活作息规律有密切关系。

条件反射一建成,其活动就相对稳定,并且具有预见性和适应性。

而条件反射还可以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消退或重新建成,这样就提高了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可以在大脑神经中枢建立各种条件反射,并使其不断巩固,形成稳定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系列条件反射,又促进人体生理活动有规律的健康发展。

可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是提高人体适应力,保证健康长寿的要诀之一。

二、生活作息失常的危害《内经》告诫人们,如果"起居无节",便将"半百而衰也"。

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若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恣意妄行,逆于生乐,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就会引起早衰以致损伤寿命。

现代研究认为,人体进入成熟以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开始出现一系列退行性变化。

例如适应能力减退、抵抗能力下降、发病率增加等,这些变化统称为老化。

老化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衰老多发生在老化过程的后期,是老化的结果。

生理性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然。

但仍可通过养生延缓衰老;病理性衰老则可结合保健防病加以控制。

有些人生活作息很不规律,夜卧晨起没有定时,贪图一时舒适,四体不勤,放纵淫欲,其结果必致加速老化和衰老,并进而导致死亡。

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中指出:"定息失时,伤也"。

生活规律破坏,起居失调,则精神紊乱,脏腑功能损坏,身体各组织器官都可产生疾病。

特别是年老体弱者,生活作息失常对身体的损害更为明显。

据现代研究资料表明:在同等年龄组内,退休工人比在职工人发病率高达三倍之多。

说明只有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休息、劳动、饮食、睡眠,皆有规律,并持之以恒,才能增进健康,尽终其天年。

三、建立科学的作息制度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与之息息相关。

因此,人们的起卧休息只有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相适应,才能有益于健康。

例如,平旦之时阳气从阴始生,到日中之时,则阳气最盛,黄昏时分则阳气渐虚而阴气渐长,深夜之时则阴气最为隆盛。

人们应在白昼阳气隆盛之时从事日常活动,而到夜晚阳气衰微的时候,就要安卧休息,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样可以起到保持阴阳运动平衡协调的作用。

又如,一年之中,四时的阴阳消长,对人体的影响尤为明显。

因此,孙思邈说:"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

即根据季节变化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生理需要的作息制度,并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使人体的生理功能保持在稳定平衡的良好状态中,这就是起居有常的真谛听在。

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是宇宙间的普遍现象,从天体运行到人体生命活动,都有内在规律或称节律。

现代医学已证实,人的生命活动都遵循着一定周期或节律而展开。

如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等也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体力、情绪和智力的节律周期分别为23、28和33天,每个周期又分为旺盛和衰退两个阶段。

人的体温总是凌晨2~6时最低,下午2~8时最高。

脉搏和呼吸是清晨最慢,白天较快。

血压也是白天高,夜间低。

规律的生活作息能使大脑皮层在机体内的调节活动形成有节律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是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

培养规律生活习惯的最好措施是主动地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做到每日定时睡眠、定时起床、定时用餐、定时工作学习、定时锻炼身体、定时排大便、定期洗澡等。

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使人们生机勃勃,精神饱满地工作、学习。

这样,对人体健康长寿是大有益处的。

第二节劳逸适度一、劳逸适度的保健作用劳和逸之间具有一种相互对立、相互协调的辨证统一关系,二者都是人体的生理需要。

人们在生活中,必须有劳有地,既不能过劳,也不能过逸。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古人主张劳逸"中和",有常有节。

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劳逸适度对人体养生保健起着重要作用。

(一)调节气血运行在人生过程中,绝对的"静"或相对的"动"是不可能的,只有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才能对人体保健起到真正作用。

适用劳作,有益于人体健康。

经常合理的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有利于活动筋骨,通畅气血,强健体魄,增强体质,能锻炼意志,增强毅力,从而保持了生命活动的能力。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合理的劳动对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精神、运动、肌肉等各个系统都有好处。

如劳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呼吸和消化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兴奋大脑皮层对肌体各部的调节能力,调节精神。

适当休息也是生理的需要,它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调节身心必不可缺的方法。

现代实验证明......第三节服装顺时适体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发明的,是人类文明的表现。

首先,服装是用来御寒防暑,保护肌体的物品。

其次,服装也反映了时代精神风貌和物质财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

一、服装的保健意义服装的主要功用就在于御寒防暑,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理化因素的刺激和生物因素的侵袭,人们为了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维护机体内外阴阳的动态平衡,除自身生理功能的调节外,衣着也起着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人体和衣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被称为衣服内气候。

衣服内气候的正常范围是:温度32±1℃,风速0.25±0.15m/s。

适当的衣服内气候,可使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处于正常状态,维护温热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恢复体力。

若衣服内气候失常,则体温调节中枢处于紧张状态,甚至可影响到机体其他系统的功能,造成疾病。

衣着适宜,可使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进行正常的热量交换,从而维持衣服内气候的相对稳定,达到保健的目的。

二、制装的原则制装的原则既要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又要舒适得体。

(一)顺应四时选择衣料,应根据不同季节而各有所异,可参考以下几点:1 保温性纺织衣料的导热性越低,它的热缘性和保暖性越好。

实验证明,在摄氏15℃时,麻纱衣料放热量约为60%,而毛织品不到20%,故麻纱类作为夏季衣料为宜,毛织品可制成冬装,氯纶、醋酯纤维和晴纶等导热性也较低,也是保温性良好的纺织材料。

此外,织物越厚,单位时间内散发的热量越少,保暖性能越好。

2 透气性冬季外衣织物的透气性应较小,以保证衣服具有良好的防风性能,而起到保温作用。

夏季衣料应具有较好的透气性,有利于体内散热。

3 吸湿性和散湿性夏天的衣服和冬装内衣,除了注意透气外,还要注意选择吸湿、散湿性能良好的纤维。

这样有利于吸收汗液和蒸发湿气。

4 色泽衣料颜色不同,对热的吸收和反射的强度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衣服颜色越深,吸热性越强,反射性越差;颜色越淡,反射性越强,吸热性越差。

夏天宜穿浅颜色服装,以反射辐射热;冬天宜穿深色衣服,以利吸收辐射热。

另外,衣着的颜色对人的心情调节和陶冶也有直接关系。

5 质地内衣和夏装要选择轻而柔软的衣料,穿在身上有较爽的感觉,若贴身穿粗糙硬挺的衣服,不但不舒服,而且皮肤易于摩擦受伤。

在我国四季分明,制装应符合季节变化的特点。

春秋季节气候温和,多种纺织品均可选作衣料,由于春季多风,秋季偏燥,故制装时选择透气性和吸湿性适中的衣料为宜。

化学纤维纺织品的透气和吸湿性能都低于棉织品,而高于丝织品,最适宜做春秋季节的衣料,并且具有耐磨、挺括、色泽鲜艳的优点。

有些化纤品对人体还有一定的医疗作用,如用氯纶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衣服,其导电性能差,穿在身上与皮肤摩擦,会产生并蓄积相当量的静电,此静电对人体的关节可起到轻度的、类似电疗的作用。

不过由于化学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掺入了一些其他物质,有时会对皮肤产生一些不良刺激,如果注意做到勤换衣服,则可避免这种现象。

夏季气候炎热,制作服装的基本原则是降温、通风透气,以利于体热和汗水的散发。

《老老恒言·衣》说:"夏虽极热时,必着葛布短半臂,以护其胸背"。

就是说,要人们至少穿着背心短袖衫之类,尤其是对体弱和老年人更为重要。

冬季气候寒冷,服装要达到防寒保温的效果,宜选择织物厚、透气性小和保温性良好的深色材料。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逐步用丝棉、驼毛、人造毛、羽绒等来代替棉花。

既松软轻便,保温效果又好。

此外,帽子、鞋袜、围巾等,也要求根据四时特点合理选用。

(二)舒适得体人们应当做到"量体裁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